×

萨拉热窝事件时间 开始

萨拉热窝事件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15 23:22:12 浏览15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14年6月,标示是撒拉热窝事件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于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则属于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萨拉热窝事件的开端

开端是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 解释下波斯尼亚里塞尔维亚领土相接,,奥匈帝国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所以激起了塞尔维亚的不满,塞尔维亚为了自己的尊严而刺杀了佩迪南夫妇,,这个就是萨拉热窝的时间开端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什么时候有哪些国家参与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

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和意大利王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大德意志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扩展资料: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参考资料:百度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尔干半岛的萨拉热窝事件

巴尔干半岛历来是国际关系中复杂、多事的地区,素有“火药库”之称。在这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文化差异、边界纠纷、政治分歧等棘手的问题既相互影响,盘根错节,又大有水火不相容之势。在这之中,南斯拉夫地区更是矛盾与冲突最为集中和激烈的区域。又因为巴尔干地区地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欧洲各大国出于私利,一向关注这里的动态和变化,并积极插足各种矛盾与冲突。例如,发生于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原本是一场在欧洲常见的暗杀事件,起初,人们并没有对此感到有什么异常,但在事后的一个多星期后,欧洲列强居然把它炒作成一场沸沸扬扬的“七月外交危机”,进而又因此引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南斯拉夫人
南斯拉夫地处东南欧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现南斯拉夫境内的最早居民是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和克尔特人。6世纪,斯拉夫人的一支开始突破拜占廷帝国的多瑙河防线,侵袭巴尔干半岛。7世纪,他们在巴尔干半岛定居下来,逐渐同当地土著居民融为一体,统称南方斯拉夫人。南斯拉夫境内的斯拉夫部落为了争得生存和安居之地,先后同拜占廷人、阿瓦尔人、法兰克人、匈牙利人、威尼斯人等进行了接连不断的战争,曾建立起中世纪国家组织。但是,由于无力抵御邻国的扩张侵袭,这些国家存在的时间都不长。
保加利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部和东部,中古时期最早居民是色雷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曾在这一地区建立过奴隶社会。7世纪后半期,一支古保加利亚人进入今保加利亚东北部。在反对拜占廷帝国的共同斗争中,古保加利亚人和定居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结盟,并于公元681年建立了斯拉夫-保加利亚王国。后古保加利亚人逐渐被斯拉夫人同化,成为斯拉夫国家,但仍沿用保加利亚这个名称。阿尔巴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部,阿尔巴尼亚人是巴尔干半岛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独立
从14世纪到16世纪,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穆斯林帝国——奥斯曼帝国从亚洲西部出发,征服了巴尔干半岛,消灭了南斯拉夫境内的斯拉夫国家,在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建立了长达5个多世纪的军事封建统治。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这里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相继摆脱了奥斯曼帝国(1299~1922)的统治,取得了独立。不久,兴起于欧洲中部的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而当地人民想同塞尔维亚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南方斯拉夫人的国家。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这时,俄国以南方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插手巴尔干事务,使那里的矛盾更加激化;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德国宰相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同盟条约》首先缔结。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字,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和超过了英国。德国修建“三B铁路”的计划也表明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意图,从它的首都柏林开始,过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到达亚洲的巴格达。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由此形成。英国也调整了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20世纪初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英法、英俄协约的签订,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库。巴尔干半岛国家分别被拖入两次世界大战。
战后,巴尔干半岛国家先后建立起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一方面,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着巴尔干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特别是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十分复杂,人数在50万以上的民族有8个,最大的塞尔维亚族只占人口的36%。这8个民族在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经济发达程度等方面差异很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8个民族虽然统一进一个王国里,但由于这个王国实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民族关系相当紧张。铁托执政时期,在南斯拉夫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各民族的存在得到承认,国家实行联邦制。1980年铁托总统去世,南斯拉夫失去了一位有权威的领袖,许多原来被掩盖的民族问题开始表面化。
19世纪末巴尔干半岛之所以成为火药桶,是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首先,土耳其海峡位于巴尔干半岛与小亚细亚半岛之间,对于俄国来说,土耳其海峡是俄国南部重要的生命线,如果土耳其海峡被敌对国封闭,俄国南部的对外联系将被断绝,黑海舰队将成为瓮中之鳖。巴尔干半岛的控制对于俄国来说至关重要。巴尔干北部的奥匈帝国日益衰败,面对北方的德国、西边的法国、东面的俄国,奥匈帝国无力与任何一个国家对抗。它的发展只能往南方,将巴尔干半岛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次进行最后的挣扎;而俄国势力的入侵会让原本就比较示弱的奥匈帝国受到敌对国的三面夹击(东边、南边俄国,西边法国),巴尔干半岛的控制对于这个帝国来说也是生死攸关的。巴尔干半岛民族成分复杂,加上其原来的统治者奥斯曼帝国更加没落,为两大集团在巴尔干的争夺提供了便利。两国通过扶植和吞并巴尔干各小国来达到其控制巴尔干的目的,巴尔干也成为欧洲矛盾之一,一战便因为巴尔干问题开战了。
索非亚教堂
1989年10月,南共联盟第28次中央全会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决议,宣布放弃“一党垄断”。1990年,有70年历史的南共联盟不解自散。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涌现了大约300个政党,各政党几乎无一例外地打着维护本民族利益的旗号争取选票,民族主义思潮泛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在公民投票后,于1991年6月25日同时宣布独立,这标志着南斯拉夫联邦开始解体。南联邦议会和政府为此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斯、克两共和国单方面的独立决定为非法。南斯拉夫由此战乱不已。1992年4月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原则上取得一致意见,决定组成一个“保持南斯拉夫连续性的共同国家”。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举行会议,通过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联合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宪法,宣告新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成立。然而,就在克罗地亚战乱刚告平息之际,波黑共和国又发生了战乱。这是一场规模更大、更加激烈而残酷的混战。波黑是一个信奉不同宗教的不同民族混居的共和国,境内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约150万人,占人口31.3%,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约80万人,占17.7%,最大的民族集团是穆斯林族,约200万人,占人口的43.7%,穆斯林族原本也是塞尔维亚人,但在奥斯曼帝国时被迫改宗伊斯兰教,他们在风俗习惯上与塞尔维亚已大不相同,政治上也有不少矛盾。在冲突中,塞尔维亚族由于得到南人民军的支持,在武器装备、作战经验与兵力上都占有很大的优势,一直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前南斯拉夫战乱不已,迫使大批人民流离失所,沦为难民。据估计,到1992年10月,滞留在前南斯拉夫境内的难民达180余万,其中克罗地亚和波黑两共和国难民已分别占两国人口的总数1/4。另外,还有40余万前南斯拉夫的难民涌向邻近的欧洲国家,给这些欧洲国家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波黑战乱愈演愈烈,国际社会调停的重点又转到波黑冲突上。1992年,欧共体和联合国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原则决议,南冲突各方举行了多次会谈,但均无结果。
巴尔干同盟
1996年美国介入波黑内战,只是初试锋芒;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大动干戈。从本质上分析,苏联东欧剧变之后,美国朝野两界谋求建立以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秩序的战略目标成为主流。美国的世界战略渐渐呈现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的攻势。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1世纪头10年间就在欧洲经济始终低迷,前苏东地区经济一蹶不振,东亚经济在快速发展之后进入结构性调整并遭遇了金融危机的重创,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普遍疲弱,而美国经济却出现了连续9年的高增长,其强劲发展的势头至今未现衰迹。美国的这种发展不仅继续拉大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而且拉开了其与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是在此基础上,美国得以在20世纪末在世界格局中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强势地位。美国新世纪全球战略既已轮廓初现,而无论是在波黑还是科索沃,尽管军事介入都是以北约的名义实施的,但事实证明,冷战以后欧洲政治家们所一直致力的“欧洲的事由欧洲人来做”的政治目标,已被美国在北约组织中无可置疑的政治—军事领导地位所粉碎。在美国新世纪全球战略中,联合国维护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的传统机制被搁置一旁,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将随时可将其军事行动实施于北约政治空间之外任何他们认为适宜的地方。此次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的所做所为,可以说是20世纪末有组织的国际犯罪、大规模践踏人权的最新纪录,可却被冠冕堂皇地标榜为保护人权和制止所谓种族清洗。美国将藉科索沃危机为契机,试图重新调整与各大国和各主要国际力量之间的关系,以确立自己在新世纪中的领导地位。在20世纪末,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是趋势与潮流,但在巴尔干并没有出现缓和与缓解的迹象,原有的矛盾依然存在,甚至在不断恶化,新的冲突则又在发生,不利于稳定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使这里的局势仍处恶性循环中。1912~1913年和1913年两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3月至8月间,已经独立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黑山4国先后结成反土同盟,即巴尔干同盟。随后帝国主义各国出于自己的侵略目的,都插了进来。俄、英、法站在巴尔干同盟一边,德、奥则支持土耳其。这样巴尔干的局势更加复杂化。10月,同盟各国相继对上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战争结束,奥斯曼帝国战败求和。同年12月巴尔干同盟四国与土耳其在伦敦举行谈判,由于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的插手,使交战双方的谈判断断续续地拖了好几个月,直到1913年5月30日,才签订了《伦敦和约》: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除保留伊斯坦布尔及附近的一小块地区外,其余部分分割给巴尔干同盟各国;承认阿尔巴尼亚独立。对于巴尔干各国来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一次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萨拉热窝事件

1.萨拉热窝事件
2. 1914年 6月28日,这一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明媚,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携妻索菲亚来这里作特别访问。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然而他却忘记了,这块土地是奥地利 6年前才吞并的,对他充满了仇恨,刺杀他的阴谋正在酝酿着。当枪弹打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随着两股鲜血的喷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开始了。
3. 1914年5月,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时间选定在 6月28日,这一天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1386年 6月28日)。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窝巡视。
4. 奥匈的这一挑衅行动,大大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黑手会”和波斯尼亚当地的秘密民族主义团体“青年波斯尼亚”拟定了行刺斐迪南的计划。
5. 6月28日清晨,“青年波斯尼亚”组织便在奥皇太子所要经过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时左右,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汽车傲然自得地进入萨拉热窝城。一长列皇室汽车缓缓驶过人群拥挤的街道,只有稀疏的宪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两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辆车上,索菲亚坐在他的右边。波斯尼亚军政府长官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坐在左边的位上,司机旁边是侍从官哈拉希伯爵。
6. 当车队经过市中心米利亚茨卡河上的楚穆尔亚桥,驶进阿佩尔码头时,埋伏在这里的第一个暗杀者没能动手,因为一个警察走过来站在他面前。相距不远的另一个暗杀者察布里诺维奇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车掷出一枚炸弹,但被车篷弹到地上,在第三辆车前爆炸,碎片击伤了波蒂奥克雷将军的副手和索菲来的女侍。
7. 本来是去医院,但司机偏偏转错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处守候的普林西波。刺杀的机会来了。普林西波拔出手枪,刚要举枪射击,离他不远处的一个警察发现了,箭步冲上来欲抓住他的手臂。真是太巧了。就在这一瞬间,刚好赶到这里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萨拉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挥手犹如一道闪电,朝警察颈部猛击一拳,警察冷不防一个趔趄。这时,普林西波的枪声响了,奥皇储夫妇一命呜呼。顿时,四下里一片混乱,米哈伊洛趁机飞快地逃离了现场,而普林西波当场被捕,日后死在狱中。

一战和二战的导火索是什么详细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语:Сарајево инцидент,德语:Attentat von Sarajevo)于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次事件导致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火线:闪击波兰

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也是世界战争史中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西方各国称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

波兰战役是纳粹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在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扩展资料:

历史上对战争及其产生根源有各种不同观点。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物本性,并认为战争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现象。宗教战争论者则认为战争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并用超自然力量解释战争起因。种族主义者则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优劣民族之间差别。

近现代地缘主义政治学者则认为战争是基于地理环境,即为争夺一定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引起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则认为,人口过剩和饥饿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既非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私有制产生以后,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出现压迫和被压迫时才出现的。

历史上有各种类型的战争,包括侵略战争和自卫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有传统战争和现代战争;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等多种类型。在二战之前(包括二战),战争是由于参战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

在战后,直至21世纪初,大多是由于多极化与单极化的矛盾激化而导致的,但以后因宗教文化民族冲突升华引发的战争将是主要原因(如巴以冲突)。战争的根源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对战争状态的描述也有多种方式,现代国家主要从法律角度对战争进行描述。认为战争是交战国之间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

这种战争状态通常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并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后果。战争状态是法律状态,它往往是交战双方或一方宣战,但彼此之间并不一定有实际的战争冲突。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宣布战争状态。交战国家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它们之间就由和平关系转变为战争关系,战争法也同时开始适用。对战争的描述除从法律角度外,还可以从军事角度、政治角度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战.二战的导火索及时间

一战: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争双方签署了凡尔赛和约。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一纸和约竟然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战争结束后一个新的魏玛共和国在德国宣告成立,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后,魏玛共和国就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为德国极端右翼势力的兴起提供了良机。由阿道夫·希特勒所领导的党就是其中之一,他宣称德国的困境之根源来自于战后强加给德国的严厉条款。他的理论受到许多分子的狂热支持,到1933年,党已经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一跃成为国会内第一大党。1934年8月2号,希特勒夺取了政权,成为了位名副其实的大独裁者袖,一场空前的世界大战正在悄悄地酝酿……

三国同盟形成 三国协约形成 萨拉热窝事件 分别凡尔登战役发生的时间

三国同盟形成: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3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
三国协约形成:法俄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两国逐渐接近,并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英法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英法、英俄协定的签订,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即三国协约形成于1907年)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
凡尔登战役:1916年2~12月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