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第六军团叛乱事件

朝鲜第六军团叛乱事件(军阀混战时期,奉系军阀有多少兵力,为何能控制住北方的6个省呢)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09-27 20:55:03 浏览830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军阀混战时期,奉系军阀有多少兵力,为何能控制住北方的6个省呢

巅峰时期的奉军,占据的不只是6个省,而是高达9个省份。

1925年,靠着冯玉祥的临阵倒戈的天赐良机,击败吴佩孚,赢得第2次直奉战争的奉军开始大批入关。只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张作霖就先后占据了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河南等多个省份。

算上“老巢”东北三省和热河,此时的奉系势力已经遍布全国9个省份,张作霖领导的奉系达到了极盛。而控制面积如此之广、横跨南北的9个省份奉系,此时一共有多少个军队呢?

1925年9月,由于奉系的地盘急剧扩张,实力迅速增强,为了收编败退的其他军阀部队,同时也为了接管新占领的地区,张作霖对于奉系军队再次进行了政变。

张作霖将奉军的“旅”改为“师”,一共编成了20个师的部队,而这20师一共辖有40多个步兵旅、十余个骑兵旅、两个炮兵旅、一个工兵团和一个辎重团。此时,这支奉系大军的番号也发生了变化,张作霖将其称之为为东北陆军。

全盛时期的东北陆军仅正规军就高达35万,如果再加上了山东、热河等省份被改编的军阀军队,张作霖麾下的部队已经逼近四十万。如此庞大的数字,比之第2次直奉战争之前,已经增加了一倍多。也由此,张作霖成为北洋诸多军阀中占据地盘最广、军队人数最多、实力也最为强大的军阀。

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各省和军队的控制,张作霖在40余个旅的东北陆军基础上,又编成了6个军团。分别为:有“剑仙”之称的李景林担任军团长的第一军团,由“狗肉将军”张宗昌统帅的第二军团,“太子”张学良担任军团长的第三军团,“五虎将”之一的姜登选担任军团长的第四军团,张作霖的老兄弟张作相担任军团长的第五军团和“面带猪相,心中嘹亮”的吴俊生担任军团长的第六军团。

装备先进的东北军而这样庞大的军队数字,指的仅仅是东北陆军而已,为了实现其统一全国的野心,张作霖倚杖东北强盛的军事工业,还组建了以绝对优势占据全国第一的东北海军和东北空军。

例如东北海军,从1923年接手缘由中央海军部所属的吉黑江防舰队,东北军才正式拥有属于自己的舰队,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张作霖就将东北海军经营成当时中国海军第一。巅峰时期,东北海军拥有26艘军舰、12架飞机、5400余名水手和超过4000名的陆战队员,东北海军总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

第2次直奉战争之后,达到极盛时期的张作霖,占据了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九个省份,麾下拥有40余万大军。同时,东北军海、陆、空三军兵种齐全,装备先进,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实力的军阀。

最妙的是,当时张作霖面临的对手但实力都远不如他。东山再起的吴佩孚虽然自封为了14省讨贼联军总司令,但是,吴佩孚的嫡系早已被打光,新组建的军队战斗力大不如从前。新崛起的孙传芳虽然成为五省联军总司令,但是,刚刚崛起仅有一年的孙传芳根基十分薄弱。

冯玉祥的国民军也早被打的落花流水。而南方国民政府,此时连两广都尚未统一,自然无力顾及北方。其他遍布全国的大小军阀,守成尚且不足,根本没有对外扩张的实力和能力。

1926年全国局势

因此,张作霖完全有机会武力统一全国,完成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张作霖显然也是这么想的。然而张作霖万万没想到,就在其巅峰之时,内部却爆发了奉系有史以来最大的叛乱:张学良最信任的大将,有“郭鬼子”之称的郭松龄率领奉军最精锐的部队发动了反奉事件。

虽然靠着日本人的帮助,张作霖最终将反奉事件镇压,郭松龄也被枪杀,但是,此时的东北军已经元气大伤精锐,最精锐部队也几乎消耗一空。而耽误了最宝贵时间的张作霖还没理清内部,统一两广之后誓师北伐的北伐军,已经先后击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实力开始暴增。

虽然张作霖并没有放弃挣扎,甚至还成立了所谓的安国军政府,但是,大势已去的北洋军阀,任凭张作霖如何努力,依然纷纷败退。最终,张作霖黯然退回东北,统一全国的梦想至此彻底破灭。而在其撤回关外的路上,还被埋伏的日本人炸死,窝囊的结束了一生。

费迪南德·舍纳尔的生平

西线
舍纳尔和他的山地步兵团在波兰战役中表现出色,特别是指挥第98和第99山地步兵团在9月12日突击利沃夫,并以少量兵力成功防御了利沃夫以东波军的攻击,也因此军阶升到上校。德军不久后开辟了西线战线,舍纳尔担任了新成立的第6山地步兵师师长,负责自莱茵河对面的弗格森山(Vogesen)向东部突击。法国战役结束后,舍纳尔本来要参加海狮计划入侵英国的行动,却因为德国不列颠空战的失败而作罢。1940年8月,舍纳尔晋升少将,接着在1941年率领第6山地步兵师在巴尔干战区参与对希腊和英国军队的进攻,突破了希腊的梅塔克萨斯防线(Metaxas Line)。1941年4月20日,舍纳尔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4月27日,他的前锋部队在希腊奥林帕斯山和卫城升起德国军旗,为德军第一个在该地区占领的师。
东线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开辟了东线战场。在秋季时,舍纳尔与他的山地步兵被派到摩尔曼斯克去接替艾德华·迪特尔(Eduard Dietl)的职务。舍纳尔这时指挥第19山地军于芬兰北部一带,负责攻击盟军经由大西洋到该港的商船,并保护佩琴加省附近的镍矿。在该区舍纳尔多次防守苏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并未使任何土地落入他手。舍纳尔于该处作战时总是在军队的正中央设置指挥所统筹,这段时间里他有句在
部队里流行的标语:“就算是北极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德语:Arktis ist nichts !)”,以激励部队在北极地区的战斗士气。1942年2月28日晋升为中将;泽普当初在1942年12月到东部战场报到的时候,才只有18岁,是个机枪兵;在斯塔夫罗波尔之役中泽普不幸受伤,不过他在养伤期间还尝试掳获一把苏联狙击枪。最后他终于以狙击的方式击杀27人之后获选进入泽塔雷拉波(Seetaleralpe)接受狙击训练。 结训后陆军发配一把搭配放大6倍光学瞄准镜的K98狙击步枪给泽普;不过泽普宣称他一直都使用他亲自掳获的俄制狙击枪(很有可能是一把莫辛纳甘步枪),后来才改用己方的K98狙击步枪;至于华瑟制造的Gew 43步枪泽普也会视情形而定,用来执行任务。泽普在战斗中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会运用受训时所学到的技巧,将一把去除掉伞布的伞骨架加上树叶,然后将这把伞架在他面前,就变成了迷彩伪装的隐体。这样的隐体不仅轻便又可以在不用时收藏携带,并且几乎到处都可以使用。 5月15日,晋升为上将。
苏军反攻
1943年1月,舍纳尔成为纳粹党的一员。苏联红军开始反攻,德军开始撤退。1943年11月,舍纳尔负责指挥第20装甲军团,在前期舍纳尔一再率部击退苏军的进攻,但到了1944年1月,苏军突破第30军的防守,使得全军有被包围的危机,但他还是坚守一条3公里的撤退路线,全军逃过被围歼的命运。另外还有希特勒要求他坚守聂伯河东岸的桥头堡,但舍纳尔与其部属皆认为不可行,不惜违反命令撤出该处。1944年2月17日,舍纳尔的骑士铁十字勋章被加上了“橡叶”。
舍纳尔在指挥在指挥罗马尼亚军团时,将其与德军防线连结起来,使扬·安东内斯库(罗马尼亚军事最高权力者)无法单独撤离自己的军队;同时也为了提高罗马尼亚人的士气,将其部队渗入德国指挥官、尽量给予完整的装备。他还曾下令,任何人放弃阵地均视为敌前逃亡,无条件处决;若苏军突破防线至后方,前线德军以最快速度补上缺口后,后方苏军仍持续挺进,后方士兵也就要受罚。相对的,任何士兵只要以火箭炮或装甲拳击毁苏军坦克,就有3星期的长假。舍纳尔还曾被派为陆军总司令部的“国家社会主义指挥部”主任,他与纳粹党的马丁·鲍曼发生激烈争吵,原因是鲍曼坚持使用党员担任军队指挥,而舍纳尔则反对,并在担任此职务14天后辞职。
持续撤退
到了1944年3月,改指挥A集团军,5月则接替指挥南乌克兰集团军总司令。在苏联的攻势下,德国与罗马尼亚的军队被迫退至塞瓦斯托波尔附近,元首大本营认为即使克里米亚已沦陷,该处能够长时间把守。为了脱离被围歼的危机,舍纳尔赶紧说服希特勒撤出至黑海港口,但当希特勒答应时间已经太晚,德国/罗马尼亚第17军已蒙受严重损失,失去不少装备、场面混乱、多人聚集于港口等待撤出。1944年春末,舍纳尔指挥一系列防御作战,以稳定离罗马尼亚本土极近的天然防线—德涅斯特河。其后,被苏军以优势兵力突破防线,他发现第六军团面临被围歼的可能,再次向元首大本营请求撤退,却因为要考量罗马尼亚与土耳其(主要是不愿见到克里米亚重回苏军手中)两国的政治利益,遭到拒绝,舍纳尔为此飞往元首大本营见最高统帅部的一级上将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仍得到相同答复。舍纳尔再次违反命令,指挥第六军团撤离该处,于聂伯河南岸建立新防线。舍纳尔此举虽令敖德萨丢失了,但保留大部分人力与装备,且这条新防线持续防御到8月20日才被放弃。
1944年7月,舍纳尔成为重新编制的北方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后来集结其残部,改名为库尔兰集团军(Courland))。他在赴任后知道德军无法阻止苏联的突破,下令位于里加-登纳堡防线以北的第16军团与那尔瓦战斗群(Narva)尽速脱离敌军,穿越里加走廊至库尔兰,放弃北波罗的海的城市。8月8日,舍纳尔的骑士勋章上再度加上“宝剑”。舍纳尔还曾不从希特勒“固守萨列马岛”的命令,将2万原本会被歼灭的德军秘密撤出。
1945年1月1日,舍纳尔获得钻石橡叶配宝剑骑士铁十字勋章,但苏军于12日开始维斯瓦河-奥德河攻势,不但突破巴拉诺夫防线,还持以深入挺进。舍纳尔先在20日担任A集团军司令又被转任命为中央集团军总司令,而苏联发动接连的东普鲁士攻势,德军无法有效的防御,已无力抵抗苏军进攻德国本土。此时,德军与苏军的坦克数量比是一比七,步兵人数是一比十,炮兵是一比二十,飞机是一比四十,舍纳尔只得持续撤军以回避苏军强硬的攻势,降低其伤亡,将部队退至拉提包尔和科塞勒之间的奥德河,持续了20天的防御。苏军在进行完与舍纳尔军团的交战与西里西亚攻势后(为扫除进攻柏林时的侧翼威胁),消耗太多而暂停攻击,重新整顿军队。1945年2月25日,有一篇来自“自由德国”报纸的文章开始被印制成传单散发到各前线 ,内容主要是在扰乱德军的士气和对舍纳尔的指责,也成为战后西德媒体对舍纳尔评论的一个根据。
德国本土
舍纳尔在战争后期帮助苏台德地区与西里西亚的难民撤离,自将被苏联占领的地区撤出约160万人。同时,他派遣许多士兵和国民突击队进行类似自杀式的攻击,以抵挡苏军,救出更多难民。舍纳尔成为纳粹高层最喜爱的军事将领,如纳粹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他1945年3月和4月的日记中,有很多夸奖舍纳尔的字句。 “元首还认为舍纳尔是我军最优秀的指挥官……舍纳尔令前方战线归于安定并使该处部队的士气回复。舍纳尔向元首报告了,为达此目的而使用了激烈的方法。在敌人面前逃跑的士兵他并没有宽恕,他将逃兵吊死在树上,在身上挂上牌子写道:‘我是一个逃兵,我没有保护德国妇女和儿童,因此被吊死。’这种方法显然非常有效,舍纳尔所指挥的士兵将会在前进阵亡之前清楚的认知到:往后方逃走下场将会是死。”
– 约瑟夫·戈培尔的日记,1945年3月12日。 1945年4月5日,舍纳尔晋升为陆军元帅(但由于德国情势危及,希特勒没有替他制作元帅杖 ),4月30日被任命为德意志国防军陆军总司令与“阿尔卑斯山要塞”总司令。然而,此时以没有足够的士兵供舍
纳尔指挥,他仅能作为一个名义上的集团军总司令,对纳粹德国最后战败的结局没有影响。舍纳尔在5月7日解散了他的部队和参谋人员,随后在午夜即动身离开。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在战后西德媒体和舍纳尔麾下士兵指出5月18日时舍纳尔抛弃柏林的部属,自己搭乘“鹳鸟式”飞机离开,而他是前往提罗尔会见古德里安,而古德里安早被盟军俘虏。其后舍纳尔也前往德军第一军团司令部向美军投降,美军不久后将他交给了苏军。对于他离开指挥集团军的原因,一说是因为他害怕落入苏联人手中,另一说则是他要前往指挥阿尔卑斯要塞,并以待命的身份整顿整个战线。 苏联监狱
舍纳尔后来被送至莫斯科附近的克拉斯诺哥尔斯克第27战俘营,短时间收留后舍纳尔被迫转移到各个地方,在卢比扬卡(Lubyanka)、弗索夫卡亚(Lefortsovkaya)被内务人民委员部拷问、在布提尔斯卡亚(Butyrskaya)被施以非人待遇,之后又因为舍纳尔早期随军队在德国西部扑灭共产党份子的纪录,以及“身为希特勒的爱将,在占领地指挥德国陆军,积极参与筹备对苏联的战争,违反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在1952年2月的军事委员会,苏联最高法院判处他25年监禁(原判50年)与强迫劳动,由于政治监狱中替其他犯人仗义执言,曾受到几次减粮的处罚,1953年到1954年的冬天也未领到冬服。后来减刑为18年。在舍纳尔的狱里服刑期间,多次拒绝了苏联要他加入自由德国国家委员会的建议。
西德的报道
在他待在苏联战俘营时,西德当地多家媒体报道舍纳尔,1950年10月11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曾报道说:“舍纳尔曾由北朝鲜写信,说他在北朝鲜军总司令部里充任顾问。”1952年6月20日的“卢比克电讯”(Lubecker Nachrichten)曾报道:“舍纳尔被派到苏俄某一步兵学校工作,在那里讲授攻击战术和军队指挥。”,又说“他确实被斯大林召见过”1952年5月10日的“回声周报”(Echo der Woche)曾报道:“舍纳尔元帅在近东担任苏联的间谍工作。”英国记者泰瑞(Antbony Terry)报道说:“依照苏联的情报资料,昔日的德国舍纳尔元帅现在指挥一个属于自己约有4万人的“阿拉伯别动队”,一切武器都是由昔日德意志国防军的仓库中取得的。”,其他还有“舍纳尔成为了苏联元帅,成为了东德人民军总监,舍纳尔其实已经不在人世”等报道,但这些报道大部分是由东德政府与莫斯科在背后发出,主要目的是为了激起西德民众反对德国再武装和使舍纳尔留在东德替其工作。
东德
在1952年4月,舍纳尔的刑期被减为12年又6个月。舍纳尔自苏联战俘营获释,于1955年抵达东柏林后,受到苏联占领区红十字会会长路易(Ludwig)、德国社会统一党职员盖斯奈(Gessner)、苏联大使普什金(Puschkin)的代表、前国防军代表团的欢迎,在东柏林“约翰大饭店”上,前国防军的格哈德·费尔本(Gerhard Feyerabend)要求舍纳尔留在东德,并为当局工作,舍纳尔拒绝了。盖斯奈则说道:“你不要心存幻想!你要到西方去的话,一过边境就会被捕。否则我们也会运用我们的手段和力量,使你和你的孩子们无法生活下去。你在西方所希望的,你可以在这里从你每天所读的西德报纸上都知道了!”,12月他被移交给东德当局,直到1958年他才获准前往西德。
西德法院
回到西德的慕尼黑后,舍纳尔被当地法院起诉,指控他在1945年3月未经审判就处决了阿恩特(Arndt)上校,理由是他被发现醉倒于补给卡车车轮后。舍纳尔的律师是鲁道夫·爱斯坦瑙(Rudolf Aschenauer),后来爱斯坦瑙找出目击证人指出阿恩特并未遭到处决,而是被其他军官释放了,但此证言遭到非纳粹化的
法院驳回重审的要求。另外舍纳尔还有被控两件意图谋杀:在1945年3月24日聂兹失守时,舍纳尔认为是该处指挥官—史培尔(Sparre)上校怠慢所致,要求处决该指挥官与其副手(但实际上是因为上校因心脏病送医而缺乏指挥才失守)。哥德哈德·海因里希和弗德里希·舒尔兹(Friedrich Schulz)与舍纳尔争论后取消了该命令,但舍纳尔又被判处4年半监禁并被剥夺退休金,舍纳尔在判决后说道:“我对我做的一切事情,都愿意完全负责。我已经为祖国效了命,并尽一切努力去固守阵线,以抵挡布尔什维克党徒们的突击……”他于1963年从兰茨贝格监狱(德语:Justizvollzugsanstalt Landsberg)被释放,并在慕尼黑默默无名地生活(虽有西德总统海因里希·吕布克给他部份的退休金,但仍曾到需要亲友接济的程度),直到1973年因心脏病去世,葬于密腾瓦德(Mittenwald)。60年代末,舍纳尔曾受到意大利历史学家马力欧·塞勒凡斯提(Mario Silvestri)访问他在一战的表现,而不是二战。

日本曾经入侵朝鲜

1591年5月,日本太阁(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88年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
武士对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满,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并完成其最终统
一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称霸东亚的图谋。他在万历十九年(1591年)6月,派出使
者宗义智通告朝鲜国王,表示他有意于明年(1592年) 春天假道朝鲜进攻明国,并请
多多包涵与协助,秀吉致书朝鲜国王云:“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而直入于明使
四百州溶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但朝鲜因久事明而拒绝。当时朝鲜八道
武备废弛,重文轻武,以致“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设防,
使得丰臣秀吉欲先吞并朝鲜,再吞并中国。
日本出兵
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三十万六千二百五十人,以十五万八千七百人区分
为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其余军团编制如下小西行长
率第一军团18700人、加藤清正率第二军团22800人、黑田长政率第三军团11000人、
毛利秀成第四军团14000人、福岛正则第五军团25000人、小早川隆景第六军团15700人、
毛利辉元第七军团30000人、宇喜多秀家第八军团10000人、羽柴秀胜第九军团11500人、
再加上九鬼嘉隆率九千二百人水师和七百艘舰船作运输士兵和海战。而为了补充兵
源,命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政宗将他们的旗下的军队
集结在名护屋作为预备队,共10万5千人。一时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战略
上,采用德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
战法;以水军保证陆军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在
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攻明,于4月正式开始了攻略朝鲜的战
争。四月 12日其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七百人先渡海至对马岛待命。四月13日九军出发
之命到达,4月14日侵朝的日军首先于釜山登陆,19日后的5月2日攻陷朝鲜王京汉城,
6月15日攻陷平壤。
求助明朝
5月8日朝鲜国王宣祖仓皇出奔平壤,但在5月27日日军第一、第二、第三军团追击而
至,突破临津守备攻陷开城,于是宣祖不得不在6月11日离开平壤,再继续流亡至中
朝边境的义州,并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当时朝鲜全国八道已失,仅剩平安道以
北,靠近辽东半岛之地义州一带尚未为日军所陷,宣祖李_知道若没有明朝的帮助,
根本没有可能光复朝鲜,因此便派几批使臣去明朝求救。朝鲜的使臣们用尽方法,
除了向万历皇帝递交正式的国书外,分别去游说明朝的阁臣、尚书、侍郎、御史、
宦官,甚至表示愿意内附于明朝,力图促使明朝尽快出兵援朝。而明朝朝廷亦认为
“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因此,不久后便
答应宣祖渡过鸭禄江,居住在大明领土辽东半岛的宽奠堡,等于正式受到明廷的保
护,同时出兵援助朝鲜。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政府派遣了两支偏师前往朝鲜侦察敌情。辽东游击史儒率骑兵2000在平壤附近遭遇日军埋伏,全军覆没。副总兵祖承训率领 3000骑兵攻入平壤,随即陷入巷战,被七百名日军火绳枪手连番伏击,骑兵和火统的威力无法发挥,只有祖承训等寥寥几人逃回。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消息传来,明廷象炸开了锅一样,群情激昂。此时主战派也罢,主和派也罢,纷纷要求明朝出动大军远征朝鲜。 这时又传来丰臣秀吉要求琉球、菲律宾臣服朝贡的消息,丰臣秀吉的狂妄野心彻底激怒了明神宗朱翊钧。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明神宗颁旨下令东征御倭援朝,任命宋应昌为经略,总领抗倭事宜;调陕西总兵李如松(名将李成梁之子)入辽,为东征提督,总领军事。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明政府从全国调集了大批精锐部队入朝参战,包括:辽东精骑10000;宣府精骑8000;大同精骑8000;蓟镇神机营精锐步兵5000;保定神机营精锐步兵5000; 江浙步兵3000; 川军步兵5000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辽东、宣府、大同的轻骑兵装备有轻甲、马刀、长矛、火统。蓟镇、保定的步兵来自明军的神机营,装备了火统、鸟枪和火炮。江浙兵拥有丰富的抗倭经验,熟悉戚继光传下的鸳鸯阵。川军多年来一直与西南夷族作战,山地作战经验丰富。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大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12月23日,援朝大军在东征提督李如松、副将李如柏、李如梅的率领下浩浩荡荡的跨过了鸭绿江,开进了朝鲜。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公元1593 年1月7日,东征大军兵临平壤城下。驻守平壤的是小西行长指挥的侵朝日军第一军团18000余人。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次日明军发起总攻,李如松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日军凭借有利地形,用火枪不断射击,明军劲弩、火炮齐发,火焰蔽空,震天动地,战斗非常激烈。李如松的坐骑被敌火绳枪手击毙,其弟副将李如柏的头盔中弹,兄弟二人皆毫无惧色,指挥若定。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激战至中午,中朝军队从三面攻入平壤城内,日军全线崩溃,纷纷夺路而逃。明军炮轰冰封的大同江面,骑兵分路包抄截杀溃敌,日军火烧、炮击、溺水而死者不 计其数。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役后,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平壤之役是典型的攻坚战,颇具近代化战争的特征。明军巧妙部署兵力,合理运用战术,动用了当时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给日军以极大的杀伤和震撼。明军攻城时,曾有日将大友义统率领一支部队来增援小西行长,结果被明军震天动地的炮声所吓阻,不战而退。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大振,可以说平壤大捷超过其父李成梁在辽东任何一次战役。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明军修整十天后,李如松乘胜进军,继而收复旧都开城和多座城池。明军入朝仅仅一个多月,便收复失地五百余里,朝鲜三都十八道,已收复平壤、开城二都及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咸境等五道。大军继续向南开进,兵锋直指王京——汉城。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壬辰战争史诗中的华彩乐章——碧蹄馆大血战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碧蹄馆是位于汉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一个驿馆,1593 年1月24日——25日在这里所爆发的一系列激战,将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小驿馆载入了亚洲战争历史的史册。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公元1593 年1月24日,明军的一支侦察部队约3000骑兵在汉城郊区迎曙驿与日军北上搜索部队加藤光泰部遭遇并爆发激战,明军大胜斩首600余级。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加藤光泰败退后,立刻报告了汉城日本军总部。随后,日军第六军团主力、第三、第九军团各一部共36000余人先后赶到战场,将这支明军包围在碧蹄馆,一场前哨战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大规模的战场遭遇战——壬辰战争史诗中最惊心动魄的碧蹄馆大战打响了。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日本主将——第六军团指挥官小早川隆景认为,这是明军总攻的前兆,消灭眼前这支孤军是在明军总攻之前消灭其有生力量的绝佳战机,他计划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歼这支明军,在短时间内迅速结束战斗。此时小早川隆景绝没有想到,自己吞下的不是一块肥肉,而是一块烧红了的烙铁。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被包围是由明军副总兵查大受指挥的3000辽东铁骑,曾经在关外与沙漠蛮族较量过的百战雄师,明军精锐中的精锐,配备了佛郎机火炮战车(最大射程 1000米,后填装弹,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带有500发子弹,可以封锁60米宽的正面)和大量三眼火铳、集束火箭(明军常备武器中的一种,手动点火,射程 300米,一次发20枝的称为“火龙箭”,32枝的称为“一窝蜂”,49枝称为“飞廉箭”,100枝的称为“百虎齐奔”)。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碧蹄馆一战,3000明军(到战斗即将结束时增至5000)与十几倍的日军激战一昼夜,以战车为工事,先以佛郎机炮、三眼火铳、集束火箭的压倒性火力优势 大量杀伤日军,再以骑兵的短促出击消灭逼近的足轻步兵,击退了日军一次次潮水般的进攻。战斗进行到最惨烈的阶段,明军仅余900余骑,弹丸、火药全部耗 尽,但大明军旗始终屹立不倒,高高飘扬在碧蹄馆上空。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残酷的战斗持续到25日,李如松和明将杨元各率领1千明军精骑连夜前来救援,从日军侧翼发起猛攻,日军经过一昼夜激战伤亡惨重,已成强弩之末,误认为明军主力发起总攻,遂仓惶撤回王京。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此战,明军伤亡2500余人,日军伤亡超过8000人。据日本《立花家传》、《武将列传》记载,日军阵亡将领包括: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小野成幸 十时连久 池边永晟 安东幸贞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小川成重 安东常久 久野重胜 横山景义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桂五左卫门 内海鬼之丞 伽罗间弥兵卫 手岛狼之助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汤浅新右卫门 吉田太左卫门 波罗间乡左卫门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一昼夜交战阵亡将领高达十五员之多,可见当日战况之惨烈。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小早川隆景战后向丰臣秀吉汇报时声称打退了十万“明军铁骑”的进攻,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当时明军在朝总兵力不过才四万,哪来的十万铁骑?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碧蹄馆大战是中日壬辰战争中明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明军强大的战斗力极大震慑了日军,使其彻底丧失了与明军野战的信心。12万日军面对仅仅3万多明军竟然不敢出战,而明军兵力有限,无法展开强攻,于是双方在汉城一线展开对峙,一时间战局似乎陷入了僵局。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但 是,这种对峙局面很快就被打破。龙山大仓本为朝鲜国仓,积贮了朝鲜数十年的粮食,汉城被日军占领后,龙山大仓就成为汉城日军的军粮库,后来日军运来的粮食 都存于此地。李如松得到这一情报后,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率敢死队深夜奇袭龙山大仓。十三座大仓,数十万石粮食,一夜间被烧的干干净净。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夜袭龙山之战,精彩处堪与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夜袭乌巢相比。李如松真神将也!81.china.com
军 粮一失,朝鲜半岛的日军全线被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久,便被迫与中朝达成停战协议。4月18日,日军撤出京城,5月2日,日军大部分退到了釜山一 带,加藤清正也交还了所俘虏的朝鲜二王子。李如松于十九日率军进入京城,5月15日推进至庆州。至此,除全罗和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为日军所占领外,其余 各地全部收复。明军留下一万人驻守朝鲜,其余大部于七月底回国。
1597年初,日本出动141490人的兵力,水陆并进再度入侵朝鲜。2月,明朝再次议定
援朝征日,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统率南北诸军。在3月,明朝以山东右参政杨镐为
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并以兵部侍郎邢□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
略御倭。5月,邢□赶至辽东。开赴至朝鲜的第一批明军共约3万余人。总兵麻贵率
1万7千人驻守汉城;杨元率辽东骑兵3千人,驻守南原;陈愚忠率骑兵3千人,屯兵
全州;吴惟忠率4千人进至忠州,与南原军互相呼应;茅国器率兵3千人屯星州,控
制岛岭、秋风岭。明军的战略部署是,上述各军据守本部要塞,待总督邢□率领的
4万大军一到,明军和朝鲜军即转入战略反攻,由南原、忠州发动钳形攻势,直捣釜
山之敌。6月,日本兵船数千艘停舶于釜山,逐步向梁山、熊川逼近。8月,日本攻
破泗川、南海、光州,最后进攻南原(为全罗道外藩,一旦失守,天津、登、莱皆
可扬帆而至)。明军副总兵杨元率领3千明军和3千余朝鲜军镇守南原,坚守数日后
被日军攻破,守城将士绝大部分阵亡。攻破南原后,付出很大伤亡代价的日军屠城
一日。这时驻全州的明将陈愚忠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这样加藤清正的右路军便兵
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之后日军又分别攻陷黄石山、金州、公州等地,汉城的屏障
尽失,再一次濒临险境,朝鲜局势再度危若累卵。九月六日,麻贵命副总兵解生等
率军2千,奔赴稷山北部,巩固汉城的前沿阵地。七日,于稷山北与日本战国名将黑
田长政和伊达政宗率领的日军第三军团一部发生遭遇战。明军的后续部队杨登山率
军赶到,大败黑田长政,黑田长政退守稷山闭门不出。此时攻打青山的日军也被参
将彭友德率领的中朝联军重兵包围,死伤惨重。9月,明军逮捕前兵部尚书石星下狱,
并与在明军和日军之间两边获取利益的沈惟敬一同俱论罪处死,结果石星于1599年
死于狱中,沈惟敬则于市集斩首。12月,援朝明军与日军大战于蔚山。
鸣梁海战
于战事再起之初,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灭,结果无奈之下,朝鲜政府再次起用本来
已遭罢黜的李舜臣。李舜臣到任时,原来苦心经营的水师,只剩下数艘舰只。但他
因为身系救国重任,惟有在这个逆境里尽其全力,在全罗道右水营着手重建海军。
1597年8月28日,李舜臣指挥著这支刚重建的水师,再度与日本水师决战,而决战地
就是在鸣梁海峡。
李舜臣守在鸣梁海峡,但因兵力薄弱,所以决定设陷阱,派人乘退潮时在岸边设置
了铁索与木桩。9月16日,日军统帅藤堂高虎率领330余艘战船和2万陆军出发,欲趁
涨潮时攻进鸣梁海峡,全歼朝鲜水师。李舜臣首先将海峡内的民用船只侨装成战舰,
以扰乱日军,使其以为朝鲜水师已恢复过来。他自己则亲率12艘战船引敌深入鸣梁
海峡。在成功引诱日军进攻后,李舜臣随即发起集中的攻击,对准日军指挥舰攻去,
结果歼灭了日军指挥舰和其他战船2艘,并击毙日军主帅来岛通总。同时间,潮水开
始退却,朝鲜舰船趁势进攻,日舰因失去主帅,军心散涣,只得顺潮向东撤退,但
却遇上李舜臣事先埋下的铁索和木桩,无法退却。结果朝鲜水师全力拚杀,歼灭日
舰30余艘,并击毙日军4000余人,再度重创了日本水师,重新掌握了制海权。
鸣梁海战的胜利,使得丰臣秀吉再度面对运兵和运输补给困难的问题,而日军虽然
随后在陆战有所得着,但亦已后继无援,其最后败局已定。
日军蔚山防卫
1598年1月,明朝援朝和攻打蔚山的军队,因为日本的毛利秀元、黑田长政等日军的
援兵突然由海上赶至,大为震惊。杨镐赶不及下令,便策马率先赶奔王京(今首尔
/汉城),麻贵亦继而赶之,一时间所有军队皆溃败。只有副将吴惟忠、游击毛国器
断后,日军在得胜后暂退以保住胜果,明军的辎重大多丧失,尔后明军退回庆州。
杨镐却向明朝朝廷谎报前线大捷。但当时各营欲向明朝朝廷回报,士卒死伤二万,
这使杨镐大怒,按而不报,只称死伤百余人。赞画主事丁应泰得知战败,至杨镐处
商议应对计略,但杨镐竟出示张位、沈一贯的手书,扬扬自得。这令丁应泰愤而向
朝廷回报战败事实,明朝首辅赵志皋欲保杨镐,决定暂时不逮补他,但亦遣官查察。
同时明军于攻打蔚山期间,明将高策率2万2千偷袭日军本阵釜山,也被日将立花宗
茂以8百人用夜袭和火计击退,是为般丹之战。5月明朝廷叫回攻略蔚山城失败的杨
镐,6月,杨镐罢职候查。
泗川之战
2月,邢□招募江西水军,并欲以海路运兵以作持久之计。5月明朝廷新增兵力给于
刘铤并调派水陆约15万军力进朝鲜,于是都督陈麟以两广之兵,刘铤以四川之兵,
邓子龙以浙江、南京之兵赶至增援,明将张榜、蓝芳威等于此时参阵。8月邢□将明
军兵力分为水陆四路,每路置一名大将,中路李如梅,东路麻贵,西路刘铤,水路
陈麟,各自负责握守要地,相机而动,进攻之时,各率约五万分三路,以麻贵攻蔚
山,董一元攻晋州、泗川(因李如松在与土蛮的征战中阵亡,李如梅赶回辽东接替
防务,中路改由董一元指挥),邓子龙、刘铤进攻松岛、顺天,日军面对庞大军势
无法获得良好战果,仅能防守。然而董一元部因火药意外爆炸,为日将岛津义弘率
残部逆袭所败,是为泗川之战。
1598年11月,日军无心恋战,由蔚山出逃,明军分道进击。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明军由
陈麟提督水师,副将邓子龙、游击马文焕等皆由其统属。以战舰数百,分布忠清、
全罗、庆尚各个海口。就在日军将领撤退之时,陈麟派遣邓子龙偕同朝鲜名将李舜
臣联合出击,在露梁海上截击想援救小西行长的日军援军立花宗茂、岛津义弘、小
早川秀包、宗义智、寺泽广高等部。邓子龙年逾七十,仍然意气风发,率三巨舰向
日军进攻,并自为前锋,与日军决战。战斗时曾携壮士三百人跃入朝鲜战舰以救援,
直前奋击,日军死伤无数。但其他战舰却误掷火器于邓子龙的战舰,使战舰起火,
结果邓子龙壮烈牺牲。而李舜臣领兵来援,率龟甲船冲入敌阵,但却被日军包围,
结果不幸身中流弹而亡,他死前叮嘱不许张扬,并把军旗交给其子代为发号施令,
以继续战斗。随后副将陈□、季金等领军赶至,夹击日军,得以逃脱登岸的日军又
为明朝所歼,而焚溺的日军则以万计。这时刘□方进攻小西行长,并夺取桥寨,陈
麟以舰队一同攻击,再焚烧日军战舰百余艘。小西行长的友军岛津义弘引舰队来援,
陈麟亦击将其败,结果来援日军只得扬帆退去。
12月,日本残兵再次由乙山偷渡,但因为崖深而道浅,将士不敢进。结果陈麟在夜
里潜入,向其连珠炮发,日军只得逃去,陈麟更领明军追击。
朝鲜之役共历七年,明军成功击退日本,保住了朝鲜。

郭松龄叛乱造成的奉军损失有多大

总结来说,“郭松龄倒戈”是奉军由强到弱的转折点,此战过后,奉军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实力。下面,详细进行分析:

第一,奉军精锐力量损失惨重。奉军经过几次调整,其中最精锐的力量可以分为6个军团,大概有20万人。这六个军团中又以第三军团战斗力最为强悍,这个名义上的主将是张学良,实际由郭松龄控制。郭松龄前,成功拉拢第二军团的李景林也反奉;倒戈后,郭松龄又枪杀了第一军团的姜登选。所以,剩下也就是第四军团的张作相、第五军团吴俊升、第六军团许兰洲。

事实上,奉军之中也就只有这些军队能够与郭松龄一战之力,其余人去了也是炮灰。郭松龄虽然人品有待商榷,但是指挥打仗一点不含糊,带领一个军团挑战其余四个半,也是毫不逊色。双方火拼到最后,均是伤亡惨重,据说死亡人数超过5万人。就算是只有5万人,对奉军来说也是大伤元气的,损失的可都是精锐。

第二,奉军改革进程被打断。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惨败;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大声。之所以出现如此不同的局面,就是因为奉军进行了诸多改革,重用了一大批新派军官。但郭松龄倒戈事件打断了奉军的改革进程。从高级将领来说,姜登选被郭松龄杀了,郭松龄被张作霖杀了,奉军一下子损失了两位新派大将。中高层军官中,但凡与郭松龄交往密切的,大多都被剥夺了实权。

如此一来,奉军内部老派军官再度占据了主体,奉军数年的改革成果“一夜回到解放前”。而事实已经证明,老派的军官虽然忠诚度上没问题,但只会打仗很有问题。在后来东北军下河南的战争中,张学良反复的说,“茂宸若在,断然不会如此”,其实也是表达了对老派将领的不满。

第三,打乱了全部布局,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应。郭松龄倒戈之前,虽然由于杨宇霆的骄傲自大,奉军的南下计划受挫。但是总体而言,奉军依然是全国实力最强的军阀,只要张作霖稍加调整,孙传芳所谓的五省联军,根本不是张作霖的对手。

但是郭松龄这么一闹,张作霖根本无暇顾及孙传芳等人,这让他们逐步稳固了阵脚。尤其是冯玉祥,借着郭松龄与张作霖激战,趁机捞了不少好处。张作霖再转过来讨伐冯玉祥的时候,又花了不少代价。

这一来二去,北方军阀的实力逐步削弱,而南方革命军得到了充足了发展。此消彼长之下,张作霖料理完在北方的对手后发现,自己已经不是南方革命军的对手了。

另外,张作霖为了对付郭松龄,还同日本签订了密约。后来张作霖又耍赖不认账,这件事成为日本下决心杀掉张作霖的原因之一。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管东北,手下没有绝对的实力支撑,杨宇霆等人不太服管,于是张学良又枪杀了杨宇霆、常荫槐,奉系能干的将领几乎死亡殆尽。

这些都算得上是郭松龄事件引起的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