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黑塞族现状 解体

波黑塞族现状(经历两次解体,分成6个国家,这几个国家的现状如何)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16 06:55:43 浏览7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经历两次解体,分成6个国家,这几个国家的现状如何

你说的是南斯拉夫吧,先说塞尔维亚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被称“巴尔干之虎”想要加入欧盟但因为科索沃问题与欧盟谈不拢希望很小。
马其顿: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融入欧盟一体化,马其顿政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称为欧洲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在141个国家中综合排名位列第36位,是欧洲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
黑山:欧盟候选国,2017年加入北约。
波黑:代顿协定签署后形成了三个政治实体:波黑联邦,波黑塞族共和国,布尔奇科特区。三方组成波黑主席团(波黑的中央政府)由三个实体推举的三个人组成三个人轮流担任主席。主席团其他成员则由三方各自选举产生。
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宣布独立但未获广泛承认,因受战争影响经济经济不振被看做为欧洲最穷的地方之一,科索沃因为塞,阿两族矛盾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塞族人南部为阿族人。
克罗地亚: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09年加入北约,2013年7月1日加入欧盟。
斯洛文尼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04年3月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同年6月28日加入汇率兑换机制。2007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元区,2007年12月21日正式加入欧洲申根区

波黑的内战有什么结果和影响吗

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正式宣布波黑独立。4月6、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波黑独立。波黑3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战争爆发。其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波黑三族展开大规模领土争夺战(1992.4~1994.1)战争最初在以穆、克族为一方和塞族为另一方之间展开,不久穆、克族关系破裂,彼此间也发生激战。各方先是抢占本族居民占多数的地区,继而塞、穆族之间在东部的塞尔维亚与波黑边界一线、西北地区及首府萨拉热窝,塞、克族之间在北部靠近克罗地亚边界地区争夺地盘。各派武装不断开辟新战场,战火迅速在波黑3/4的土地上蔓延。三族共有20多万人参战,其中穆族11万、塞族8万、克族5万。塞族由于得到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992年4月由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支持,加之其参战部队中有4万是前南人民军1992年5月撤离时留下的波黑籍塞族官兵,装备有坦克、大炮、飞机等重武器(穆、克两族在战争初期基本无重武器),在军事上占有明显优势。到1993年底,占波黑人口31.4%的塞族控制全国约70%的领土,占波黑人口17.3%的克族控制约20%的领土,而占波黑人口43.7%的穆族只控制约10%的领土。为制止波黑战争,联合国安理会自1992年5月起先后通过对波黑塞族和南联盟实施全面制裁、向波黑派驻维和部队、在波黑建立“禁飞区”、为穆族设立“安全区”等一系列决议。北约对波黑实施全面封锁并对“安全区”提供空中保护。联合国和欧共体还曾多次进行调解,但均无结果。
第二阶段,西方加强对波黑干预,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94.2~1995.)北约对波黑的干预从对塞族进行军事威胁升级到实施有限空中打击,于1994年2月上旬向塞族发出限期从萨拉热窝周围撤走所有重武器的最后通牒,下旬以“违禁”为由击落塞族飞机4架。3月在美国敦促下,穆、克两族签署建立联邦和联邦军队的协议,使波黑战场再度形成穆、克族联合对付塞族的新态势。4月,穆族发动春季攻势,从“安全区”主动出击,试图收复失地,打通各控制区的联系。塞族予以反击,并围困“安全区”之一的戈拉日代。北约迅即作出反应,对戈拉日代的塞族阵地进行首次空袭,遏制了塞族的攻势。同年8月,南联盟为摆脱国际社会制裁,在塞族拒绝接受美、俄、英、法、德五国联络小组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后与之断绝一切联系,使塞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军事优势受到削弱,但仍掌握战场主动权。10月,穆族发动秋季攻势,攻占“安全区”比哈奇周围塞族大片土地。塞族实行全民军事总动员,并得到克罗地亚境内“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军队的支援,于11月中旬夺回全部失地并包围比哈奇。11月下旬,北约对克拉伊纳塞族控制的乌德比纳机场和波黑塞族的奥托卡导弹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空袭,但并未改变战场态势。年底,穆、塞双方达成停火协议。1995年3月,战事又起。7月,塞族相继攻占斯雷布雷尼察和热帕两个“安全区”,并继续围困比哈奇。
第三阶段,塞族丧失军事优势,被迫妥协(1995.8~12)8月上旬,克罗地亚出动10万军队攻占克拉伊纳地区后,美国提出和平解决波黑冲突的新建议。8月30日~9月14日,北约以萨拉热窝遭炮击为由,出动3400余架次飞机对波黑塞族阵地实施空中突击,并发射13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使波黑塞族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完全陷入瘫痪。穆、克族军队在克罗地亚军队配合下,乘机在波黑西部向塞族发动进攻。到9月下旬,穆克联邦和塞族实际控制的领土已接近五国联络小组为双方确定的比例。塞族丧失军事优势,被迫同意由南联盟代表其参加由美国主持的波黑和谈。11月21日,南联盟塞尔维亚、波黑、克罗地亚三国总统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达成《波黑和平框架协议》,并于12月14日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协议规定,波黑继续作为统一的主权国家存在,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穆克联邦控制波黑领土51%,其余由塞族控制。
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战争中,三族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波黑战争自始至终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和武装干预,特别是美国以北约为工具所进行的军事干预对战争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波黑是哪一年宣布独立的

波黑是1992年宣布独立的。1992年,波黑议会在塞尔维亚人议员缺席抵制的情况下宣布独立,致使民族矛盾激化。此后,波黑境内的5个塞尔维亚人自治区宣布联合成立塞族共和国,独立于波黑之外。此举招致波黑政府的镇压,酿成全面内战。
波黑,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介于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共和国之间。194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波黑成为其的一个共和国。人口381.8万,国土面积5.1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
波黑共和国独立后﹐波黑境内的克罗地亚族和塞尔维亚族又进一步自行成立独立的波黑克族共和国和波黑塞族共和国,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亦要求成立独立的波黑穆斯林共和国,三方不断交火。1995年底,三方达成代顿和平协议停火。协议规定,波黑继续作为统一的主权国家存在,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穆克联邦控制波黑领土51%,塞族控制49%。

波黑塞族共和国的简介

1992年2月9日建立的波黑塞族共和国是个政治实体,拥有自己的政府、议会、军队和警察部队。塞族共和国和穆克联邦组成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塞族共和国
Република Српска(塞尔维亚语)
Republika Srpska(拉丁字母)
Serb Republic(英语)
国歌 我的共和(Моја Република)
国旗:蓝、白、红三色是泛斯拉夫色彩。蓝色象征自由;白色象征和平、安宁的生活;红色象征追求公理与正义的信心和勇气。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简称波黑)的概况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西部的一个多山国家。其为组成前南斯拉夫的六个联邦单位之一,首都为萨拉热窝。此国是在1990年代期间,南斯拉夫战争时独立,并且根据戴顿协议,她目前是国际社会的受保护地区,由欧洲议会所选出的高级代表所管理。该国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两个实体,其一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中文又称穆克联邦),另一是塞族共和国。
波士尼亚和赫塞哥维那本身是历史学上的两个地理区域,其在今日无政治上的实体可言。
历史
波黑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早期居民为伊利里亚人。该地于公元前168年由罗马帝国占领。455年时东哥特人将该地区占领,6世纪时东哥特人被东罗马帝国击败,现波黑南部地区一度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阿瓦尔人于6世纪和7世纪时开始入侵,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相继进入巴尔干半岛。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内,波斯尼亚以及黑塞哥维纳地区多次分属周围的各个国家。1377年时Tvrtko Kotromanić(特弗尔特科·科特罗曼尼奇?)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但1463年时奥斯曼帝国入侵,波斯尼亚被兼并。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许多波斯尼亚人由基督教改信伊斯兰教,渐渐形成了波斯尼亚穆斯林民族。1878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成为了奥匈帝国的领地,1914年奥匈帝国皇子弗郎茨·费笛南在萨拉热窝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所刺杀(参见萨拉热窝事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波黑成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的一部分,该王国后来更名为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黑成为轴心国傀儡国克罗地亚独立国的一部分,战后又重归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此时波黑正式确认为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其边界采用的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边界,和实际民族分布颇有出入。
1991年10月波黑宣布拥有主权,1992年2月举行全民投票以寻求独立。波黑塞族人随即在塞尔维亚的支持下以武力方式寻求加入塞尔维亚,内战爆发。1994年3月波族人(穆族人)和克族人同意共组联邦,共同对抗塞族人。1995年11月21日各方签署代顿和平协定,结束内战,并把波黑分为穆克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波黑内战中共有二十万人死亡,超过二百万人流离失所。
战争结束后,北约在波黑继续驻扎维和部队,2004年底由欧盟所取代。
政治
波黑主席团由三人所组成,每人各属一个民族(穆族、塞族、克族),任期为四年,四年中每人轮流就任八个月主席团主席的职位。主席团成员由人民直选,其中穆克联邦选出穆族、克族成员,塞族共和国选出塞族成员。
主席团提名部长会议主席,由议会通过。部长会议主席负责任命各部长。
波黑议会拥有立法权,分为两院:人民院有15名成员,每个民族各5名;代表院有42名代表,三分之二来自穆克联邦,三分之一来自塞族共和国。
波黑宪法法院掌握波黑最高司法权,由9名法官组成,其中四人为穆克联邦所选出,二人由塞族共和国选出,三人由欧洲人权法院选出,并且不能是波黑或波黑邻国的公民。
行政区划
波黑由两个实体组成,即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联邦(中文又称穆克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位于东北境的布尔奇科市不属于任何一个实体。
穆克联邦分为十个州,州下再分市镇:
乌纳-萨纳
波萨维纳
图兹拉州
泽尼察-多博伊
波斯尼亚-波德里涅
中波斯尼亚州
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
西黑塞哥维纳州
萨拉热窝州
西波斯尼亚州
塞族共和国分为七个地区,区下再分市镇:
巴尼亚卢卡地区
别利那区
多博伊区
索科拉茨区
斯尔比涅区
特雷比涅区
弗拉塞尼察区
穆克联邦首都为萨拉热窝。塞族共和国法定首都为萨拉热窝,实际首都为巴尼亚卢卡。
地理
波黑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邻国有克罗地亚以及塞黑。国内主要为山地,西部有迪纳拉山脉。萨瓦河(多瑙河支流)为波黑北部与克罗地亚的边界。南部在亚得里亚海上有一个20公里长的出海口。
主要城市有:萨拉热窝、巴尼亚卢卡、图兹拉。
经济
波黑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目前波黑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波黑货币为可兑换马克,曾经和德国马克保持一比一的汇率。德国马克由欧元所取代后,可兑换马克继续和欧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人口
波黑48%为波斯尼亚族(即穆斯林族),37.1%为塞尔维亚族,14.3%为克罗地亚族,其中绝大多数波族人信奉伊斯兰教,绝大多是塞族人信奉东正教,绝大多数克族人信奉天主教。

波黑种族屠杀是怎么回事

这是由前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和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大背景所决定的:
首先看看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背景情况:前南斯拉夫共和国是由现在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马其顿等国家构成。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受拜占庭文化影响较大,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外,大都信奉东正教。 1945年,南斯拉夫从纳粹德国手中获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任主席。二战后,南实行了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民族构成: 塞尔维亚族占62%,克罗地亚族占1%,穆斯林族占3%,阿尔巴尼亚族占16%,黑山族占5% 。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国际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宣布独立。
1991年10月15日,波黑宣布为主权国。
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宣布独立。
1992年2月12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领导人举行最高级会议,决定组成新的国家。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宪法正式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联合正式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解体后的南斯拉夫爆发了激烈的民族主义战争。1995年7月,波黑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以及由南联盟派来的军警部队进入了斯雷布雷尼察市,杀害了7000余名男性穆斯林,成为二战后欧洲规模最大的一次屠杀。究其根源背后充满了各大国的身影,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了尽快接替前苏联解体后产生的真空,幕后大力支持反塞族的穆斯林武装其实是直接原因。做为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永远都将充斥大国战略博弈的身影。

求波黑战争起因和前后经过!!!

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正式宣布波黑独立。4月6、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波黑独立。波黑3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战争爆发。其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波黑三族展开大规模领土争夺战(1992.4~1994.1)战争最初在以穆、克族为一方和塞族为另一方之间展开,不久穆、克族关系破裂,彼此间也发生激战。各方先是抢占本族居民占多数的地区,继而塞、穆族之间在东部的塞尔维亚与波黑边界一线、西北地区及首府萨拉热窝,塞、克族之间在北部靠近克罗地亚边界地区争夺地盘。各派武装不断开辟新战场,战火迅速在波黑3/4的土地上蔓延。三族共有20多万人参战,其中穆族11万、塞族8 万、克族5万。塞族由于得到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992年4月由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支持,加之其参战部队中有4万是前南人民军 1992年5月撤离时留下的波黑籍塞族官兵,装备有坦克、大炮、飞机等重武器(穆、克两族在战争初期基本无重武器),在军事上占有明显优势。到1993年底,占波黑人口31.4%的塞族控制全国约70%的领土,占波黑人口17.3%的克族控制约20%的领土,而占波黑人口43.7%的穆族只控制约10%的领土。为制止波黑战争,联合国安理会自1992年5月起先后通过对波黑塞族和南联盟实施全面制裁、向波黑派驻维和部队、在波黑建立“禁飞区”、为穆族设立“安全区”等一系列决议。北约对波黑实施全面封锁并对“安全区”提供空中保护。联合国和欧共体还曾多次进行调解,但均无结果。
第二阶段,西方加强对波黑干预,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94.2~1995.)北约对波黑的干预从对塞族进行军事威胁升级到实施有限空中打击,于1994年2月上旬向塞族发出限期从萨拉热窝周围撤走所有重武器的最后通牒,下旬以“违禁”为由击落塞族飞机4架。3月在美国敦促下,穆、克两族签署建立联邦和联邦军队的协议,使波黑战场再度形成穆、克族联合对付塞族的新态势。4月,穆族发动春季攻势,从“安全区”主动出击,试图收复失地,打通各控制区的联系。塞族予以反击,并围困“安全区”之一的戈拉日代。北约迅即作出反应,对戈拉日代的塞族阵地进行首次空袭,遏制了塞族的攻势。同年8月,南联盟为摆脱国际社会制裁,在塞族拒绝接受美、俄、英、法、德五国联络小组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后与之断绝一切联系,使塞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军事优势受到削弱,但仍掌握战场主动权。10月,穆族发动秋季攻势,攻占“安全区”比哈奇周围塞族大片土地。塞族实行全民军事总动员,并得到克罗地亚境内“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军队的支援,于11月中旬夺回全部失地并包围比哈奇。11月下旬,北约对克拉伊纳塞族控制的乌德比纳机场和波黑塞族的奥托卡导弹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空袭,但并未改变战场态势。年底,穆、塞双方达成停火协议。1995年3月,战事又起。7月,塞族相继攻占斯雷布雷尼察和热帕两个“安全区”,并继续围困比哈奇。
第三阶段,塞族丧失军事优势,被迫妥协(1995.8~12)8月上旬,克罗地亚出动10万军队攻占克拉伊纳地区后,美国提出和平解决波黑冲突的新建议。8月30日~9月14日,北约以萨拉热窝遭炮击为由,出动3400余架次飞机对波黑塞族阵地实施空中突击,并发射13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使波黑塞族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完全陷入瘫痪。穆、克族军队在克罗地亚军队配合下,乘机在波黑西部向塞族发动进攻。到9月下旬,穆克联邦和塞族实际控制的领土已接近五国联络小组为双方确定的比例。塞族丧失军事优势,被迫同意由南联盟代表其参加由美国主持的波黑和谈。11月21日,南联盟塞尔维亚、波黑、克罗地亚三国总统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达成《波黑和平框架协议》,并于12月14日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协议规定,波黑继续作为统一的主权国家存在,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穆克联邦控制波黑领土51%,其余由塞族控制。
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战争中,三族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 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波黑战争自始至终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和武装干预,特别是美国以北约为工具所进行的军事干预对战争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