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赛曲简谱

关于音乐的百科知识,越多越好!?聂耳是怎样为 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09-27 23:20:10 浏览20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关于音乐的百科知识,越多越好!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英文名称:Music;法文名称: Musique)。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分为经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中国古代音乐,西方音乐。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而从西方传过来的是七声音阶。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您带来听觉的享受。
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无法抗拒的立体的处于音乐的氛围当中。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表情达意、塑造艺术意象的表现形式。比如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绘画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文学是通过字、词、句、篇来体现艺术意象。通常,人们正是以表现手段的不同来区分艺术的不同种类,例如不同的乐器。音乐还能表现出歌手们的用心。
音乐的文学描述:作家三盅说,一个国度的音乐疆域有多宽有多广,它的文化包容性就有多大;一个民族的音乐种类有多丰富,它的人民就有多富足多幸福。
声音艺术
音 乐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意象的塑造,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的。
因此,如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样,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这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音乐艺术表现手段的声音,有与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不同的一些特点。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中所发出来的声音都是经过作曲家精心思考创作出来的,这些声音在自然界是可以找到,但是没有经过艺术家们别出心裁创作与组合,是不能成为音乐的。所以,无论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乐,都渗透着作者的创作思维。随便涂抹的线条和色彩不是绘画,任意堆砌的语言文字不是文学,同样,杂乱无章的声音也不是音乐。构成音乐意象的声音,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律的和谐的音乐,包括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复调、曲式等要素,总称为音乐语言。没有创造性的因素,任何声音都不可能变成为音乐。
语言具有一种约定性的语义,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具有特定的涵义。这种涵义在运用该语言的社会范围内是被公认的,是一种约定俗成;音乐的声音却完全不同,它仅仅限定在艺术的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任何音乐中的声音,它本身绝不会有像语言那样十分确定的含意,它们是非语义性的。
听觉艺术
音乐既然是声音的艺术,那么,它只能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所以,音
音乐专有图册(37张)
乐又是一种听觉艺术。心理学的定向反射和探究反射原理告诉我们,一定距离内的各种外在刺激中,声音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它能够迫使人们的听觉器官去接受声音,这决定了听觉艺术较之视觉艺术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
音乐只能用声音来表现,用听觉来感受,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们在创作和欣赏音乐时,大脑皮层上只有与听觉相对应的部位是兴奋的,而其他部位都处于抑制状态之中。实际上,音乐家不止是通过听觉的渠道,而是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和体验、认识和表现生活的,这同其他门类的艺术家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在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的时候,音乐家是把个人的多方面的感受,通过形象思维凝聚为听觉意象,然后用具体的音响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不是单纯的听觉感受,而是整体的感受。同样,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虽然主要是通过听觉的渠道,接受的是听觉的刺激,但由于通感的作用,也可能引起视觉意象,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引起强烈的感情反应,体验到音乐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境,获得美感,并为之感动。
情感艺术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借助声音这个媒介来真实地传达、表现和感受审美情感。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优于其他艺术形式,是因为它所采用的感性材料和审美形式——声音最合于情感的本性,最适宜表达情感。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音乐可以更直接、更真实、更深刻地表达人的情感。那么,音乐为什么能够用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情感呢,一种理论认为,音乐的表情性来自于音乐对人的有表情性因素的语言的模仿。人的语言用语音、声调、语流、节奏、语速等表情手段配合语义来表情达意,而音乐的音色、音调起伏、节奏速度等表现手段能起到与语言的表情手段同样的作用。
个人认为,音乐的声音形态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具有某种“同构关系”,这是音乐能表达人情感的根本原因。音乐理论家于润洋曾指出:“音响结构之所以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那就是这二者都是在时间中展示和发展,在速度、力度、色调上具有丰富变化的、极富于动力性的过程。这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正是这二者之间能够沟通的桥梁。”比如“喜悦”,它是人高兴、欢乐的感情表现。一般来说,这种感情运动呈现出一种跳跃、向上的运动形态,其色调比较明朗,运动速度与频率较快。表现“喜悦”的感情的音乐,一般也采取类似的动态结构,如民乐曲《喜洋洋》,用较快的速度、跳荡的音调等表现手段表达了人们喜悦的情感。
时间艺术
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凝固在空间,使人一目了然。我们欣赏美术作品,首先看到美术作品的整体,然后,才去品味它的细节。而音乐则不同,音乐要在时间里展开、在时间里流动。我们欣赏音乐,首先从细节开始,从局部开始,直到全曲奏(唱)完,才会给我们留下整体印象。只听音乐作品中的个别片断,不可能获得完整的音乐意象。所以,音乐艺术又是一种时间艺术。
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意象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在运动中呈现、发展、结束的。所谓“音乐意象”,指的是整个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并在欣赏者的思想感情中所唤起的意象或意境。例如,《春江花月夜》用甜美、安适、恬静的曲调,表现了在江南月夜泛舟于景色如画的春江之上的感受,创造了令人神往的音乐意境。
春江花月夜
音乐作品不像文学或绘画那样,只要作者创作完成,创作过程结束,就可以直接供人们欣赏了。音乐作品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把作品表达的意象传达给欣赏者,实现其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所以,音乐又是表演的艺术,是需要由表演进一步再创造的艺术。
当作曲家把生动的乐思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抽掉了它的灵魂,所剩下的不过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乐音符号系列。而使音乐作品重新获得生命,把乐谱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音乐的方式,就是音乐表演。如果没有音乐表演,音乐作品永远只能以乐谱的形式存在,而不会成为真正的音乐。
无论哪一位作曲家写下的乐谱,都与他们的乐思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而要使这种差距得到弥补、使乐谱中潜藏的乐思得到发掘、使乐谱无法记录的东西得到丰富和补充,这一切都有赖于音乐表演者的再创造。所以,音乐也是表演的艺术,音乐作品只有通过表演这个途径才能为听众所接受。
2起源
人类社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音乐,已经无法查考。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弦乐
世界上最早的弦乐器是中国的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是在周
古琴
朝就已盛行的乐器,截止(2013年)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作为追记的传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管乐器
中国古代历史记述了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有一位名叫做
管乐器
伶伦的音乐家,他进入西方昆化山内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虽然这一故事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可将其看做是有关管乐器起源的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
古代乐器
中国最初的帝王——黄帝,是五千年前创造了历法和文字的名君。当时,除了前述的伶伦之外,还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乐家。据说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弹奏了张有五十弦的琴,由于音调过于悲伤,黄帝将其琴断去一半,改为二十五弦。
此外,在黄帝时代的传说中,神农也是一名音乐家,他教人耕作,尝百草发现了草药,他还创造了五弦琴。
3分类
一些音乐作品是通过人声表达的,这样的作品被称为声乐作品,有一些作品是用乐器演奏出来的,这样的音乐作品被称为器乐作品。世界上一切音乐作品都包括在“声乐”和“器乐”这两大类别里。
声乐
声乐作品又可根据其形式、风格的不同分成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等不同体裁。歌曲是一种小型的音乐体裁,包括民歌、艺术歌曲、通俗歌曲、儿童歌曲等。从形式上可分成独唱、对唱、合唱、齐唱、联唱等。说唱音乐是指曲艺音乐而言,包括单弦、大鼓、清音、评弹、数来宝、琴书、二人转、道情、渔鼓等。
戏曲音乐指京剧、豫剧、越剧、花鼓戏、采茶戏、黄梅戏、评剧、汉剧,以及其它的地方戏的音乐。
歌剧音乐也是一种戏曲音乐,但不象戏曲音乐那样有固定的程式和传统的唱腔。歌剧音乐是作曲家使用民族音调和富有时代色彩的音乐语言创作的戏剧音乐。
器乐
器乐作品可分成独奏曲、重奏曲和合奏曲。
独奏曲范围很广。几乎各种乐器都有独奏曲。中国的二胡、琵琶、板胡、笛、箫、葫芦丝、唢呐、扬琴、笙、古琴、筝、柳琴、木琴等,都不乏著名的独典曲。西洋乐器虽亦如此,但举世闻名的还是以小提琴、钢琴、吉他、电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为最多。
重奏曲在中国民间不太多见。但在欧洲,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等却有很多优秀作品间世,并至今在世界各地流传。
合奏曲是指多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作品。在合奏曲中,各个乐器既充分发挥各自的性能和特长,又按一定的和声规律相互协调配合。在中国的民族器乐合奏曲中,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占了很大比重。民族管弦乐曲则多为作曲家改编或创作的。民族吹打乐在我国的合宾曲中亦处不可忽视的地位。用西洋的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弦乐器及打击乐配合演奏的乐曲称为管弦乐。管弦乐曲在十七世纪的欧洲有了显著的进步,当时的体裁包括组曲、序曲、赋格曲、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协奏曲,以及对曲式有较严格要求的交响曲、交响诗。
4种类风格
古典音乐
什么是古典音乐?在国外,这种音乐类型被称之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人将之称为“古典音乐”,确切地说应该是“西洋古典音乐”。首先从概念上解释,“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然而即使在国外,对于“classical music”一词的具体意义,也有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主要异议来自于对“古典音乐”时代划分理念的不同。最狭义的解释是,把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巨头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品特指为“classical music”。最广义的解释则是,把时间前移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从那时起直到后来的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的现代乐派,甚至包括所有非纯粹娱乐性质的现代专业音乐,统称为“classical music”。
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按照汉语词语表面去理解,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但是,这样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属于流行音乐的音乐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仅仅因为它们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而都可被划归为流行音乐。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的音乐,由于它们流传不开(这在流行音乐中也为数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乐之外。显然,流行音乐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乐也不只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是指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见前苏联《音乐百科词典》1990 年版)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民族音乐
狭义地讲,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5记谱方法
在中国几千年的音乐文化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许多种记谱方式,如减字谱、律吕字谱、宫商字谱、工尺谱等,人们用它来记录、保存和传播转瞬即逝的音乐。但是,由于这些记谱法的复杂、繁琐和不精确,所以除了减字谱还在古琴记谱中使用、工尺谱在民间还有些老艺人在使用外,其他的几种记谱方式已经逐渐的被人们遗忘了。
在中国近现代、当代的音乐生活中,人们记录音乐常用的两种记谱方式—五线谱与简谱,都不是中国的“土产”,而是从国外传进来的。
五线谱
五线谱是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记谱方法,它用音符的符头在五条平行横线上位置的高低来记录乐音的高低,用音符的不同形状表示音的长短。与简谱相比较,五线谱有标示乐音音高较为直观、容纳音乐信息量大的优点,在记写音域宽广、声部众多、转调频繁的大型乐曲时,五线谱比简谱更有优势,因此,它广泛应用于专业音乐领域。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五线谱就是在前两种记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17世纪逐步趋于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五线谱是与西方多元性思维的文化背景相适应,在记录西洋器乐、交响乐等和声性多线条音乐思维的作品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一直是西方音乐作品记载的主要书面形式。
五线谱这种记录音乐的方法于1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最初只是用于记录和传播天主教堂中演唱的赞美上帝的经文歌和圣咏。19世纪末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使五线谱在中国的使用有所推广。20世纪初,由于萧友梅等国人对西洋音乐理论、作曲技法以及西洋乐器演奏的系统学习、传播和使用而确立了五线谱在中国专业音乐领域中的地位。如今五线谱在中国专业音乐家的音乐创作、专业音乐团体的演奏演唱
五线谱
、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学,以至广大琴童对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学习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五线谱的推广能够提高人们的演奏、演唱、欣赏水平,对于普及高雅音乐文化与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简谱
简谱又名数字谱,它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休止以0来表示,通过在数字的上面或下面加点表示高八度或低八度;在数字的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表示时值的长短,是一种简捷、直观的记谱法。
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时由法国天主教会教士苏艾蒂加以改进后用来教唱教会歌曲。18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再将它加以改进,并编人他的《音乐辞典》之中。19世纪,经过加兰、帕里斯和谢韦三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但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结构复杂的音乐,因此简谱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
简谱在20世纪初,于学堂乐歌时期经日本传入我国,经过早期音乐教育人士的大力推广及30年代抗战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在我国迅速普及,成为国内音乐教育、表演、传播的主要记谱方式。
简谱得以在中国广泛普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简谱的记谱法与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工尺谱相当接近。如工尺谱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几个字和附在字左边的不同的偏旁来表示音的高低的,而简谱则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和附在数上面或下面的圆点来表示音的高低工尺谱是用附在字右边的板眼符号来表示音的长短,而简谱则是用附在阿拉伯数右面或下面的短横线来表示音的长短。简谱与工尺谱如此相近,简谱记录音的高低长短的方法又比工尺谱更简便、更精确,因此中国人十分容易接受简谱。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又将其发扬光大的国家。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简谱得到如此普及。
简谱有着较简单易学、便于记写等多种优点,我国的许多音乐家在创作乐曲时,记录最初的创作乐思,多习惯使用书写方便的简谱。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时,他们的初稿也都是用简谱来记写的。这使它在中国有着比五线谱更为众多的使用者,对于推动和普及群众性的音乐文化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6要素
音乐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构成音乐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1、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2、曲调:曲调也称旋律。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曲调的进行方向是变幻无穷的,基本的进行方向有三种:“水平进行”、“上行”和“下行”。相同音的进行方向称水平进行;由低音向高音方向进行称上行;由高音向低音方向进行称下行。曲调的常见进行方式有:“同音反复”、“级进”和“跳进”。依音阶的相邻音进行称为级进,三度的跳进称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跳进称大跳。
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和弦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音响组合。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4、力度: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
5、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6、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如大调式、小调式、我国的五声调式等。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自低到高排列起来即构成音阶。
7、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
8、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
9、音色:音色有人声音色和乐器音色之分。在人声音色中又可分童声、女声、男声等。乐器音色的区别更是多种多样。在音乐中,有时只用单一音色,有时又使用混合音色。

聂耳是怎样为 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

1935年2月,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 。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扩展资料:

义勇军进行曲社会影响: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精选了《义勇军进行曲》不同时期21段珍贵录音,出版了《〈义勇军进行曲〉录音珍版典藏》唱片。10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举行了60位书法家同书国歌展览。

2010年5月9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人民画报社主办了《国歌》大型主题书法集 。9月9日,以《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事件为中心而创作的电视剧《国歌》在中央电视台与湖南卫视播出 。

2011年,河北省英烈纪念园建成国歌广场,并为国歌的词作者田汉与夫人安娥塑像 。7月,以聂耳与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为核心内容的音乐剧《国之当歌》开始演出 。

2015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纪念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  。5月15日,“爱我中华·唱响国歌”暨《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青少年文艺汇演活动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该活动在全国十几个分区开展  。

2015年18日,上海地方志办公室推出了首本国歌画册,收录300多幅图片 。8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委约音乐评论家陈志音创作了《我们的国歌》。同月20日,艺术家秦怡参加央视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录制,在节目中讲述了国歌的故事  。

2016年9月2日,纪念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80周年图片巡回展在南京启动。

音乐到底是什么东西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英文名称:music;法文名称: musique;意大利文:musica)。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乡村音乐、原生态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东方以中国为首的中国古代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声音阶为主。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您带来听觉的享受。一般一首音乐时长在3分29秒左右,让人更加享受每首音乐的时间,可以陶冶情操。
音乐 是指有旋律、节奏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
古代音、乐有别。《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顾”。《前汉书平话》卷下:“帝至 棘门 ,左翼将 徐迈 以音乐迎之,送帝至 霸陵桥 上”。 温承训 《动人的音乐》诗:“真的,音乐是人们感情的语言”。
人类社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音乐,已经无法查考。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无法抗拒的立即处于音乐的氛围当中。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表情达意、塑造艺术意象的表现形式。比如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绘画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文学是通过字、词、句、篇来体现艺术意象。通常,人们正是以表现手段的不同来区分艺术的不同种类,例如不同的乐器。音乐还能表现出歌手们的用心。
声音艺术
音乐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意象的塑造,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的。
音乐图片
因此,如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样,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这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音乐艺术表现手段的声音,有与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不同的一些特点。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中所发出来的声音都是经过作曲家精心思考创作出来的,这些声音在自然界是可以找到,但是没有经过艺术家们别出心裁创作与组合,是不能成为音乐的。所以,无论是一首简单的歌曲,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乐,都渗透着作者的创作思维与灵感。随便涂抹的线条和色彩不是绘画,任意堆砌的语言文字不是文学,同样,杂乱无章的声音也不是音乐。构成音乐意象的声音,是一种有组织有规律的和谐的音乐,包括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复调、曲式等要素,总称为音乐语言。没有创造性的因素,任何声音都不可能变成为音乐。
语言具有一种约定性的语义,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具有特定的涵义。这种涵义在运用该语言的社会范围内是被公认的,是一种约定俗成;音乐的声音却完全不同,它仅仅限定在艺术的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任何音乐中的声音,它本身绝不会有像语言那样十分确定的含意,它们是非语义性的。
听觉艺术
音乐既然是声音的艺术,那么,它只能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所以,音乐又是一种听觉艺术。心理学的定向反射和探究反射原理告诉我们,一定距离内的各种外在刺激中,声音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它能够迫使人们的听觉器官去接受声音,这决定了听觉艺术较之视觉艺术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
音乐只能用声音来表现,用听觉来感受,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们在创作和欣赏音乐时,大脑皮层上只有与听觉相对应的部位是兴奋的,而其他部位都处于抑制状态之中。实际上,音乐家不止是通过听觉的渠道,而是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和体验、认识和表现生活的,这同其他门类的艺术家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在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的时候,音乐家是把个人的多方面的感受,通过形象思维凝聚为听觉意象,然后用具体的音响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不是单纯的听觉感受,而是整体的感受。同样,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虽然主要是通过听觉的渠道,接受的是听觉的刺激,但由于通感的作用,也可能引起视觉意象,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引起强烈的感情反应,体验到音乐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境,获得美感,并为之感动。
情感艺术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借助声音这个媒介来真实地传达、表现和感受审美情感。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优于其他艺术形式,是因为它所采用的感性材料和审美形式——声音最合于情感的本性,最适宜表达情感。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音乐可以更直接、更真实、更深刻地表达人的情感。那么,音乐为什么能够用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情感呢,一种理论认为,音乐的表情性来自于音乐对人的有表情性因素的语言的模仿。人的语言用语音、声调、语流、节奏、语速等表情手段配合语义来表情达意,而音乐的音色、音调起伏、节奏速度等表现手段能起到与语言的表情手段同样的作用。
个人认为,音乐的声音形态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具有某种“同构关系”,这是音乐能表达人情感的根本原因。音乐理论家于润洋曾指出:“音响结构之所以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那就是这二者都是在时间中展示和发展,在速度、力度、色调上具有丰富变化的、极富于动力性的过程。这个极其重要的相似点正是这二者之间能够沟通的桥梁。”比如“喜悦”,它是人高兴、欢乐的感情表现。一般来说,这种感情运动呈现出一种跳跃、向上的运动形态,其色调比较明朗,运动速度与频率较快。表现“喜悦”的感情的音乐,一般也采取类似的动态结构,如民乐曲《喜洋洋》,用较快的速度、跳荡的音调等表现手段表达了人们喜悦的情感。
时间艺术
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凝固在空间,使人一目了然。我们欣赏美术作品,首先看到美术作品的整体,然后,才去品味它的细节。而音乐则不同,音乐要在时间里展开、在时间里流动。我们欣赏音乐,首先从细节开始,从局部开始,直到全曲奏(唱)完,才会给我们留下整体印象。只听音乐作品中的个别片断,不可能获得完整的音乐意象。所以,音乐艺术又是一种时间艺术。
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意象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在运动中呈现、发展、结束的。所谓“音乐意象”,指的是整个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并在欣赏者的思想感情中所唤起的意象或意境。例如,《春江花月夜》用甜美、安适、恬静的曲调,表现了在江南月夜泛舟于景色如画的春江之上的感受,创造了令人神往的音乐意境。
音乐作品不像文学或绘画那样,只要作者创作完成,创作过程结束,就可以直接供人们欣赏了。音乐作品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把作品表达的意象传达给欣赏者,实现其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所以,音乐又是表演的艺术,是需要由表演进一步再创造的艺术。
当作曲家把生动的乐思以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抽掉了它的灵魂,所剩下的不过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乐音符号系列。而使音乐作品重新获得生命,把乐谱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音乐的方式,就是音乐表演。如果没有音乐表演,音乐作品永远只能以乐谱的形式存在,而不会成为真正的音乐。
无论哪一位作曲家写下的乐谱,都与他们的乐思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而要使这种差距得到弥补、使乐谱中潜藏的乐思得到发掘、使乐谱无法记录的东西得到丰富和补充,这一切都有赖于音乐表演者的再创造。所以,音乐也是表演的艺术,音乐作品只有通过表演这个途径才能为听众所接受。
3基本分类
一些音乐作品是通过人声表达的,这样的作品被称为声乐作品,有一些作品是用乐器演奏出来的,这样的音乐作品被称为器乐作品。世界上一切音乐作品都包括在“声乐”和“器乐”这两大类别里。
按表达方式
声乐
声乐作品又可根据其形式、风格的不同分成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等不同体裁。歌曲是一种小型的音乐体裁,包括民歌、艺术歌曲、通俗歌曲、儿童歌曲等。从形式上可分成独唱、对唱、合唱、齐唱、联唱等。说唱音乐是指曲艺音乐而言,包括单弦、大鼓、清音、评弹、数来宝、琴书、二人转、道情、渔鼓等。
戏曲音乐指京剧、豫剧、越剧、花鼓戏、采茶戏、黄梅戏、评剧、汉剧,以及其它的地方戏的音乐。
歌剧音乐也是一种戏曲音乐,但不象戏曲音乐那样有固定的程式和传统的唱腔。歌剧音乐是作曲家使用民族音调和富有时代色彩的音乐语言创作的戏剧音乐。
器乐
器乐作品可分成独奏曲、重奏曲和合奏曲。
独奏曲范围很广。几乎各种乐器都有独奏曲。中国的二胡、琵琶、板胡、笛、箫、葫芦丝、唢呐、扬琴、笙、古琴、筝、柳琴、木琴等,都不乏著名的独典曲。西洋乐器虽亦如此,但举世闻名的还是以小提琴、钢琴、吉他、电子琴等乐器的独奏曲为最多。
重奏曲在中国民间不太多见。但在欧洲,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等却有很多优秀作品间世,并至今在世界各地流传。
合奏曲是指多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作品。在合奏曲中,各个乐器既充分发挥各自的性能和特长,又按一定的和声规律相互协调配合。在中国的民族器乐合奏曲中,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占了很大比重。民族管弦乐曲则多为作曲家改编或创作的。民族吹打乐在我国的合奏曲中亦处不可忽视的地位。用西洋的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弦乐器及打击乐配合演奏的乐曲称为管弦乐。管弦乐曲在十七世纪的欧洲有了显著的进步,当时的体裁包括组曲、序曲、赋格曲、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协奏曲,以及对曲式有较严格要求的交响曲、交响诗。
按旋律风格
古典音乐
“Classic“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原指罗马社会上等阶层,后转义为人类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价值的业绩。在国外,这种音乐类型被称之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人将之称为“古典音乐”,确切地说应该是“西洋古典音乐”。首先从概念上解释,“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然而即使在国外,对于“classical music”一词的具体意义,也有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主要异议来自于对“古典音乐”时代划分理念的不同:
1、以超时代的普遍性、永恒性的艺术价值和音乐艺术最高业绩为标准,将那些能作为同时代,后代典范的,具有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音乐统称为“古典音乐”。根据这一标准,古典音乐又被称为“严肃音乐”或“艺术音乐”,用以区分通俗音乐(流行音乐)。
2、指浪漫派以前的音乐。
3、特指1750~1820年左右的古典乐派时期。
古典乐派的风格形成于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逐渐消失之中,消融于浪漫乐派风格的逐渐形成之中,经历了巴洛克音乐向早期古典乐派的过度。众多乐派中,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pop music)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按照汉语词语表面去理解,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但是,这样的界定有可能使那些本不属于流行音乐的音乐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洪湖水浪打浪》、《歌唱祖国》、《东方红》《南泥湾》等,仅仅因为它们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而都可被划归为流行音乐。
另一方面,又把那些分明是流行的音乐,由于它们流传不开(这在流行音乐中也为数不少)而排除在流行音乐之外。显然,流行音乐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乐也不只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是指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见前苏联《音乐百科词典》1990 年版)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民族音乐
狭义地讲,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4基本要素
音乐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曲调,节奏,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构成音乐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旋律和节奏。
1、曲调:曲调也称旋律。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是音乐的本质,是音乐的决定性因素。曲调的进行方向是变幻无穷的,基本的进行方向有三种:“水平进行”、“上行”和“下行”。相同音的进行方向称水平进行;由低音向高音方向进行称上行;由高音向低音方向进行称下行。曲调的常见进行方式有:“同音反复”、“级进”和“跳进”。依音阶的相邻音进行称为级进,三度的跳进称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跳进称大跳。
2、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和弦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音响组合。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4、力度: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
5、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6、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如大调式、小调式、我国的五声调式等。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自低到高排列起来即构成音阶。
7、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
8、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
9、音色:音色有人声音色和乐器音色之分。在人声音色中又可分童声、女声、男声等。乐器音色的区别更是多种多样。在音乐中,有时只用单一音色,有时又使用混合音色。
5记谱方法
在中国几千年的音乐文化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许多种记谱方式,如减字谱、律吕字谱、宫商字谱、工尺谱等,人们用它来记录、保存和传播转瞬即逝的音乐。但是,由于这些记谱法的复杂、繁琐和不精确,所以除了减字谱还在古琴记谱中使用、工尺谱在民间还有些老艺人在使用外,其他的几种记谱方式已经逐渐的被人们遗忘了。
在中国近现代、当代的音乐生活中,人们记录音乐常用的两种记谱方式—五线谱与简谱,都不是中国的“土产”,而是从国外传进来的。
简谱
简谱又名数字谱,它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休止以0来表示,通过在数字的上面或下面加点表示高八度或低八度;在数字的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表示时值的长短,是一种简捷、直观的记谱法。
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时由法国天主教会教士苏艾蒂加以改进后用来教唱教会歌曲。18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再将它加以改进,并编人他的《音乐辞典》之中。19世纪,经过加兰、帕里斯和谢韦三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但由于这种记谱法不方便于记录多声部的、结构复杂的音乐,因此简谱在欧洲几乎从未普及过。
简谱在20世纪初,于学堂乐歌时期经日本传入我国,经过早期音乐教育人士的大力推广及30年代抗战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在我国迅速普及,成为国内音乐教育、表演、传播的主要记谱方式。
简谱得以在中国广泛普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简谱的记谱法与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工尺谱相当接近。如工尺谱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几个字和附在字左边的不同的偏旁来表示音的高低的,而简谱则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和附在数上面或下面的圆点来表示音的高低工尺谱是用附在字右边的板眼符号来表示音的长短,而简谱则是用附在阿拉伯数右面或下面的短横线来表示音的长短。简谱与工尺谱如此相近,简谱记录音的高低长短的方法又比工尺谱更简便、更精确,因此中国人十分容易接受简谱。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又将其发扬光大的国家。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简谱得到如此普及。
简谱有着较简单易学、便于记写等多种优点,我国的许多音乐家在创作乐曲时,记录最初的创作乐思,多习惯使用书写方便的简谱。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时,他们的初稿也都是用简谱来记写的。这使它在中国有着比五线谱更为众多的使用者,对于推动和普及群众性的音乐文化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线谱
五线谱是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记谱方法,它用音符的符头在五条平行横线上位置的高低来记录乐音的高低,用音符的不同形状表示音的长短。与简谱相比较,五线谱有标示乐音音高较为直观、容纳音乐信息量大的优点,在记写音域宽广、声部众多、转调频繁的大型乐曲时,五线谱比简谱更有优势,因此,它广泛应用于专业音乐领域。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五线谱就是在前两种记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17世纪逐步趋于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五线谱是与西方多元性思维的文化背景相适应,在记录西洋器乐、交响乐等和声性多线条音乐思维的作品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一直是西方音乐作品记载的主要书面形式。
五线谱这种记录音乐的方法于1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最初只是用于记录和传播天主教堂中演唱的赞美上帝的经文歌和圣咏。19世纪末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使五线谱在中国的使用有所推广。20世纪初,由于萧友梅等国人对西洋音乐理论、作曲技法以及西洋乐器演奏的系统学习、传播和使用而确立了五线谱在中国专业音乐领域中的地位。如今五线谱在中国专业音乐家的音乐创作、专业音乐团体的演奏演唱、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学,以至广大琴童对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学习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五线谱的推广能够提高人们的演奏、演唱、欣赏水平,对于普及高雅音乐文化与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法国国歌马赛曲的钢琴五线谱

只找到简谱。LZ可以自己翻译成五线谱,然后配伴奏和声。http://www.hezhici.com/baike/jiepu/06180429989.htm

国际歌是怎么产生的

以下是《国际歌》的创作背景和影响,希望对你有用
国际歌
欧仁·鲍狄埃(1816-1887)出生于巴黎一个制作木器的手工业工人家庭,他在艰难的环境里刻苦自学,从他所能够找到的书籍中吸取知识的营养。法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贝朗瑞的诗,在他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记。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时,年仅14岁的他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首诗歌《自由万岁》。从此,他开始用诗作为武器,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并逐渐由一个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转变,并于1870年加入了第一国际,成为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委员。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了。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3月28日,公社成立了。鲍狄埃先后担任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二十区中央委员会委员、公社委员。他在担任公社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时,被人们称誉为“最热情的公社委员之一”。
巴黎公社失败后,他在群众的掩护下,躲进了蒙马特尔我人基特家的阁楼,幸免于难。在这悲痛的日子里,他的心情无法平静,5月30日,他用战斗的笔,写了了震撼寰宇的宏伟诗篇--《国际》,正式宣告向敌人“开火”。
1887年,他在贫困中与世长辞,巴黎的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他逝世后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彼尔·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谱写了曲子。从此,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译文的《国际歌》,1899年被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歌》,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为了便于传唱,翻译这首歌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柯茨只选择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三段,1923年瞿秋白将它从俄文翻译成了中文,因此我国所唱的《国际歌》也只有三段。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国内,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主编,同时着手翻译《国际歌》。
《国际歌》自1888年6月在法国里尔一次工人集会上第一次唱出后,这首法国工人的战歌经四十多年的传播,已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苏联人民就是唱着它战胜敌人,最终走向新胜利的。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国际歌》并没有流传开来。《国际歌》传入中国后,有两种译文,可惜都译得不理想,歌词晦涩不上口,广大劳苦大众很不容易接受。这也是这首伟大歌曲一直没有能在中国传唱开来的原因。
瞿秋白在苏联出席了第九次全俄苏维埃大会,见到了列宁;他更在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受到了蓬勃发展的各项事业和革命精神的鼓舞。他早就下决心,要将《国际歌》重译,让它在中国广泛流传,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首战歌。
重译《国际歌》的宗旨,就是要让翻译过来的歌词,既准确又易唱,让它很容易在劳动人民中间流传开来。当时,瞿秋白住在北京黄化门西妞妞房他叔叔的家里。守着一架风琴,他开始着手译《国际歌》了。他对照原文,一字一句的推敲。时而沉思斟酌,时而自弹自唱。每一句歌词定稿,都要如此反复再三。他译着,唱着,译到“国际”一词时,他站了起来。这个词,汉语只有两个字,而外文却是老长一串音节。如果照例译成“国际”一词,配上原谱,将成为“国际———,就一定要实现”,“国际”一词,拖得这么长,那将是很难唱也是十分不悦耳的一句。
瞿秋白为这个词怎么翻颇费思索,他在小屋里来回走动,不时地哼着,想着。在莫斯科的经历,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眼前:那向往社会主义而来到苏俄的各国无产者激动歌唱的声音,那解放了的苏俄人民幸福欢歌的声音,以及他自己为求真理而慷慨高歌的声音,都汇集成一片气势磅礴、无往而不胜的雄浑壮丽的旋律,回荡在他的耳际。他忽然停下脚步,若有所悟地走到琴边,手指按在琴键上,有力地弹奏着《国际歌》的这一段。随着琴声清晰的节奏,他用不很高的,却十分庄严的声音唱出了:“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歌词和歌曲是那样和谐地融和成一体了!瞿秋白终于用音译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国际歌》译成后,他曾对曹靖华说过:“‘国际(英特纳雄耐尔)’这个词,在西欧各国文字里几乎是同音的,现在汉语用了音译,不但能唱了,更重要的是唱时可以和各国的音一致,使中国劳动人民和世界无产者得以同声相应,收万口同声、情感交融的效果。”
1924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主任,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那天,在上海大学的纪念会上,瞿秋白登上高高的讲台,在一群爱国青年中间,与任弼时等师生一起唱起了《国际歌》。从此,这首响遍全球的伟大旋律,就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民向反动黑暗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瞿秋白在重译《国际歌》11年后,于1935年2月在江西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杀害。临刑时,他昂首高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他用歌声向敌人宣布:“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节奏抑扬顿挫,慷慨激扬,感情丰富,蕴涵深刻的道理。国际歌代表着社会底层人民的一种反抗精神,一种反抗压迫反抗专制反抗剥削的一种精神.哪里有压迫,哪里有专制,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着国际歌的声音!
欧仁.鲍狄埃词
比尔.狄盖特曲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的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中文版的由来
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的《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也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
13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 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
1923年6月,《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了瞿秋白从法文译来的词和简谱的《国际歌》,这便是我国最早能唱的《国际歌》。瞿秋白将法文“Internationale”(国际)一词音译为“英德纳雄纳尔”,如此,词和曲和谐地融为一体,朗朗上口,使《国际歌》在社会上得以传唱起来。
而我们今天在各种集会上所传唱的《国际歌》,则是1923年诗人萧三从俄文版转译,陈乔年配歌,副歌译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长笛的国歌和军歌简谱,谢谢

德国:接近一千首,说不完啊,我就说我喜欢听的吧国歌:德意志高于一切非正式国歌:霍斯特·威塞尔之歌Panzerlied(装甲兵之歌)莉莉玛莲突击炮之歌火绒草空降兵之歌三朵百合花当人们不再忠诚埃丽卡轰炸英格兰我们出征英格兰我们的隆美尔飞吧,德国的国旗飞吧!斯图卡之歌我有一个好战友注:themass绝对不是德军军歌苏联:恕本人孤陋寡闻,只知道四首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神圣的战争喀秋莎莫斯科保卫者之歌中国:当时义勇军进行曲似乎不算国歌非正式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日本:我对这个国家的音乐没兴趣,国歌听过但忘了名称,军乐没听过。美国:同上意大利:同上英国:军歌没听过国歌:天佑女皇法国:都亡国了哪还有什么军歌啊国歌:马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