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不勒斯王国国旗 奥地利

那不勒斯王国国旗(奥地利国旗史)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16 13:03:01 浏览29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奥地利国旗史

【楼主,这面旗帜是神圣罗马帝国国旗,我可以保证~】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其帝国国祚,因自称奉天承运,被日耳曼人追溯为承继罗马帝国而来,而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 

德国人在论述其帝国历史时,将其定义为“第一帝国”;与后来的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史称为第二帝国)与希特勒执政时期(1933年-1945年,史称为第三帝国)加以串连论之。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12月16日,法国和帝国最终签订《普勒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关于意大利城市那不勒斯的资料

  【那不勒斯城市】
  意大利城市:那不勒斯一称“那波利”。意大利南部港市,坎帕尼亚区首府。在维苏威火山西麓、第勒尼安海的那不勒斯湾北岸。人口120.9万人(1982)。建于公元前600年。旧城称帕拉奥波利,公元前326年被罗马征服后建新城,改今名。曾为罗马皇帝的避暑地。公元六世纪为拜占庭所统治。八世纪成为一个独立的公爵领地。十二世纪成为西西里王国的一部分。1282年意大利南部与西西里分离,改称那不勒斯王国。在拿破仑时期法国入侵前,波旁王朝统治两地,但它们形式上被分为“那不勒斯王国” 和“西西里王国”。在更改王国名称之后,斐迪南成为了国王斐迪南一世。1860年并入意大利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严重破坏,战后重建。意大利南部地区工业中心,以钢铁、炼油、汽车、水泥、化学、机车、造船、纺织和食品为主。陶器、珠宝、玻璃等传统工业驰名。珊瑚与珍珠养殖兴盛,并用以制作精湛的手工艺品。铁路枢纽,大贸易港、客运港与海军基地。港阔水深,能泊远洋巨轮。出口以钢铁和石油制品为主。风景游览区。多古代艺术、文物。有世界著称的国立博物馆,富藏古希腊的雕塑与庞贝、赫库兰尼姆两古城的出土文物。卡波迪蒙泰宫藏有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绘画。多中世纪教堂。旅游业发达,游客年约200万人。
  港口性质:海湾港、设有自由贸易区、基本港(C、M)
  经纬度:40°50′N,014°17′E
  航线:地中海北岸
  位于意大利亚平宁(APPENNINO)半岛西南海岸那不勒斯(NAPLES)湾的顶端,濒临第勒尼安(TYRRHENIAN)海的东侧。又名那波利(NAPOLI)港,是意大利的主要海港之一。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曾是罗马皇帝的避暑胜地。现在以发展成为意大利的主要炼油中心之一,也是钢铁工业中心之一。主要工业有炼油、钢铁、造船、机器、化学、汽车装配、纺织及食品等。还有较多的古代艺术、文物及风景游览区,旅游业发达。港口距国际机场约8km,有定期国际航班飞往各地。该港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上午多北—东北风,下午多南—西南风。年平均气温最高37℃,最低-4℃。全年平均降雨量约700mm。平均潮高:在大汛高潮时为0.45m,低潮时为0.06m;小汛高潮时为0.03m,低潮时为0.18m。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可移式吊、集装箱吊、浮吊、卷扬机、吸粮管、铲车及滚装设施等,其中浮吊最大起重能力达150吨,集装箱吊达45吨,集装箱堆场面积为16万平方米,粮仓容量达4.2万吨。装卸效率:煤每小时4000吨,谷物每小时520吨。油码头最大可靠9万载重吨的船舶。还有炼油厂,每年炼油能力达300万吨,有管道及油泵与码头连接。大船锚地在港外,水域宽广,可泊70多艘船舶,水深在20m以上。本港自由贸易区法规有4条:(1)外国商品在自由贸易区储存或以后再出口,可以免交关税及其它各种进口税;(2)凡在区内消费或使用的外国商品,以及外国建筑材料、生产资料等,必须交纳关税。如运出自由贸易区而转在国内消费或使用,也要纳税;(3)区内允许商品的装卸、转运、储存、加工、转让和批售;(4)对于国家专营的商品,如烟草、盐、糖精、奎宁、宝石、轻武器及零件、成药、衣服、毛皮及其它贵金属等,在区内储存需符合特别规定。主要出口货物除石油制品外,还有煤、水果、钢铁、食品、建材、蔬菜及化工品等,进口货物主要有原油、矿石、谷物、木材、化肥、鱼、钢材及石油产品等。1992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6.3万TEU,年货物吞吐能力约3000万吨。在节假日中如果需要,可以安排作业,但应加付100%的加班费。油船连续作业的不受此限。

那不勒斯在哪里啊

那不勒斯位于40°50′N,14°17′E,地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西南海岸那不勒斯湾的顶端,濒临第勒尼安海的东侧。又名那波利港,是意大利的主要海港之一。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曾是罗马皇帝的避暑胜地。现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的主要炼油中心之一,也是钢铁工业中心之一。主要工业有炼油、钢铁、造船、机器、化学、汽车装配、纺织及食品等。还有较多的古代艺术、文物及风景游览区,旅游业发达。港口距国际机场约8km,有定期国际航班飞往各地。
那不勒斯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业、商业、工业和农业。那不勒斯地区也是意大利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那不勒斯历史悠久,风光美丽,文物众多,颇具魅力,是地中海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那不勒斯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温热干燥。它被人们称颂为“阳光和快乐之城”,这里一年四季阳光普照,那波利人生性开朗,充满活力,善于歌唱,那波利的民歌传遍世界。被视作是意大利的一颗明珠。在当地,有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是“朝至那不勒斯,夕死足矣”。

那不勒斯的资料

意大利城市:那不勒斯一称“那波利”。意大利南部港市,坎帕尼亚区首府。在维苏威火山西麓、第勒尼安海的那不勒斯湾北岸。人口120.9万(1982)。建于公元前600年。旧城称帕拉奥波利,公元前326年被罗马征服后建新城,改今名。曾为罗马皇帝的避暑地。公元六世纪为拜占庭所统治。八世纪成为一个独立的公爵领地。十二世纪成为西西里王国的一部分。1282年意大利南部与西西里分离,改称那不勒斯王国。1860年并入意大利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严重破坏,战后重建。意大利南部地区工业中心,以钢铁、炼油、汽车、水泥、化学、机车、造船、纺织和食品为主。陶器、珠宝、玻璃等传统工业驰名。珊瑚与珍珠养殖兴盛,并用以制作精湛的手工艺品。铁路枢纽,大贸易港、客运港与海军基地。港阔水深,能泊远洋巨轮。出口以钢铁和石油制品为主。风景游览区。多古代艺术、文物。有世界著称的国立博物馆,富藏古希腊的雕塑与庞贝、赫库兰尼姆两古城的出土文物。卡波迪蒙泰宫藏有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绘画。多中世纪教堂。旅游业发达,游客年约200万。

那不勒斯王国的介绍

那不勒斯王国(Kingdom of Naples)指的是由中世纪到1860年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国家。在政治上常与西西里联合。

大革命时期,法国的封建制度是怎样一步步被摧毁的如题 谢谢了

词条 法国大革命战争 法国大革命战争指的是1792年到1802年间新建立的法兰西共和国和反法同盟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法国大革命战争在军事史上有重大意义,是历史上的第一场“现代战争”。在民族主义激励下的法国公民组成的军队打败了欧洲各国的职业军人,显示了民族主义和征兵制相结合的巨大威力。法国军队开创了以普遍征兵制,就地补给制和多兵种合成编制为核心的现代军事体制,成为现代军事体制的先导。新兴的民族主义和军事制度,随着拿破仑战争传遍了欧洲,彻底改变了人类战争的形态,使得席卷全民的残酷的世界大战成为可能。 一、历史概述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的出逃失败被捕,加剧了法国人民对外国干涉的担心,也激化了欧洲君主对共和国的敌视。1792年4月20日,法国对奥地利宣战;8月,奥地利与普鲁士联军进逼巴黎,要求恢复路易十六的自由与统治。共和国的生存一度面临危机。但9月20日,临时组织的法军凭借“保卫共和国”的高昂热情,在瓦尔密战役中出人意料的击败了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军队,扭转了不利的战局。 1793年1月21日,法国国民工会以叛国罪为由,处死了路易十六。这一行动激怒了欧洲几乎所有的君主。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那不勒斯王国,以及德意志和意大利诸邦都加入了反法同盟,共和国再度面临危机。卡诺将军对法国军制做出了重大改革,实行全国普遍征兵制,成年法国人都加入了军队。军事改革还包括:就地解决补给,多兵种混合编成。战术上的改进包括:使用步兵纵队代替步兵横队,以利于快速机动;大量使用散兵;大规模集中使用炮兵。经过改革的法国军队成了一只足以和欧洲各国职业军队抗衡的大军。法国和反法同盟在各条战线上展开了多年的拉锯战。1797年1月14日,拿破仑·波拿巴指挥法军在里沃利战役赢得了对奥军的决定性胜利,奥地利被迫和谈。法国赢得了对第一次反法同盟的胜利。 1799年,英国,俄罗斯,奥地利,那不勒斯,葡萄牙,和部分德意志邦国再次结成反法同盟。反法同盟在战场上取得了节节胜利,但1780年俄国退出同盟给了法国以喘息之机。远在非洲指挥埃及远征军的拿破仑秘密返回法国,重组政府和军队。1800年6月14日,法军在拿破仑指挥下取得了马伦哥之役的胜利,瓦解了第二次反法同盟。 1802年3月27日,《亚眠和约》签订,英国和法国也结束了战争状态。法国大革命战争结束,欧洲获得了短暂的和平,但很快就卷入了规模更大的拿破仑战争。 二、主要战役

Napoli是什么地方

Napoli
那不勒斯(Napoli)又名拿坡里,是意大利的第三大城市,坎帕尼亚大区首府,也是南意大利最重要的城市。那不勒斯濒临那不勒斯海湾,海拔17米,人口311.1万。那里 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风光旖旎,还有优良的港口,是地中海最著名的风景胜地之一,也是意大利最美丽的港口。意大利人曾说:“朝至那不勒斯,夕死可矣。” 那不勒斯曾经遭致许多外国势力的侵扰,早在公元前6-5世纪就是希腊的殖民地,在公元前4世纪回到罗马帝国手中。罗马帝国灭亡后,它被哥特人所统治,后又被拜占庭帝国占领,直到1266年才成为那不勒斯王国的首都。后又经西西里和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波旁王朝从1743年开始统治一直到意大利统一。 那不勒斯港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商业是那不勒斯的主要经济来源。那不勒斯的工业发展较快,重要工业有金属加工、机械、化学、造船、食品、建材及纺织服装,制革及制鞋工业发展显著。那不勒斯的旅游业收入十分可观,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那不勒斯港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二战意大利为什么会那么逗比那么弱

在世界人民的历史认知里,意大利军队长期处于“能打”歧视链的底端。中文网络广泛流传着嘲笑意大利军队的段子;日本出产的二战国家拟人动漫《黑塔利亚》(Axis powers ヘタリア)将主角意大利塑造为喜爱艺术和美食、但毫无战斗力的乐观废柴;英国网站“没品笑话百科”上排名靠前的意大利笑话则写道:
意大利的军旗长什么样?
答:绣着白色十字架的白旗。
这一印象无疑出自意大利的二战征战史。1940 年 6 月,意大利在法国战败前夕对法国宣战,但始终未能突破法军偏师的防线;同年 9 月,意大利入侵埃及,两个月后就被 3.6 万英军的反攻击溃,超过 13 万人投降;1940 年 10 月,意大利从阿尔巴尼亚入侵希腊,不到一个月又被打回阿尔巴尼亚境内。每到危急关头,意大利只得向德军求援,而德军的出色表现更强化了两国军队的悬殊对比。
而回顾整个意大利国家史,其军事成就也的确寥寥无几:
1866 年,意军在库斯托扎会战中败于奥地利,其新锐海军也在利萨海战中战败;
1896 年,进攻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远征军在阿杜瓦战役中覆灭,创下了欧洲国家对非洲国家停战赔款的记录;
1899 年,意大利强占浙江三门湾失败,竟成了清政府成功捍卫主权的范例;
1915 年,意大利趁俄国击败奥军之际对奥宣战,结果却没能占到便宜,反而在卡波雷托战役被德奥联军打得惨败,最后靠奥匈帝国的内部崩溃才勉强取胜。
意大利人真的是天生不善战的民族吗?
一个失败国家的诞生
事实上,是否存在一个“意大利”民族,本身就是意大利作为现代民族国家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罗马帝国覆灭后,亚平宁半岛经历了长达 1500 年的分裂,长期以威尼斯、热那亚等独立城邦闻名于世。所谓的意大利复兴运动,起初只是在分裂格局下反对外国控制,追求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潮。随着零星的暴动一再被奥地利、法国剿灭,半岛上的政治领袖们这才达成共识:能捍卫革命成果的,只有统一的意大利。
▍从统一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意大利
1850 年代,最热衷于实现统一的政权是半岛西北部、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皮埃蒙特-撒丁王国。在贵族自由派首相加富尔的努力下,皮埃蒙特很快就成了统一派的大本营。不过,统一派内部始终存在分歧:以马志尼和加里波第为首的共和派希望建立一个超越城邦利益的意大利民族共和国,而以撒丁首相加富尔为首的君宪派则将征服意大利半岛视为撒丁王国的荣誉。
▍意大利建国三杰(左起依次为):以播撒思想著称的马志尼、以政治手腕著称的加富尔、以军事功绩著称的加里波第
意大利就这样在严重分歧中走向统一。1859 年,加富尔在法军帮助下收复了伦巴第;次年,又策动诸城邦与教皇国北部辖地公投并入撒丁王国,其代价是向法国割让了尼斯和萨伏伊。对此类勾当深为不齿的加里波第忽然率 1000 名志愿兵入侵西西里,承诺要带来一个共和国,奇迹般迅速颠覆了那不勒斯王国。
但撒丁军队迅速开进教皇国,甚至邀请法军进驻罗马,与加里波第对峙。为了保全统一的意大利,加里波第最终让步。1861 年 3 月,加富尔理想的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
这样的统一并未如马志尼和加里波第理想的那样,带来一个崭新的民族国家。
意大利王国与其说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还不如说是一个撒丁王国的征服王朝。与后来新生的德国不同,意大利王国全盘继承了撒丁王国的旧制度,包括宪法、军队、议会甚至是国旗。作为开国国王的撒丁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ctor Emmanuel II)拒绝在新王国把“二世”改成“一世”,甚至反对将首都迁出旧撒丁王国边境。
▍意大利王国国旗(撒丁王国原国旗)由法国大革命时期北意大利共和国的三色旗加上萨伏伊王室的徽章组成。在 1860 年前,教皇国和那不勒斯王国从未接受过绿白红三色旗。1946 年,意大利改为共和国,王室徽章被撤除
单方面的统一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后果。在意大利南部,没受过教育的农民一听说撒丁国王变成了他们的国王,要实行新的兵役和纳税政策,就成了反抗新王国最顽固的势力。南意大利陷入了长达十年的内乱,政府以重兵镇压,双方死亡都超过两万人才基本平息。
教皇国在意大利统一过程中丧失了大部分领土,但罗马教皇的声望却远高于新晋的意大利国王,他煽动民众拒绝参与新政府的任何投票。结果,新王国的议会和政府仍只能代表原撒丁王国的中产阶级的狭隘利益,被一小撮政治精英牢牢把持,进一步恶化了国家认同问题。
正因如此,新兴的意大利自一开始就受制于陈腐的旧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危机。马志尼不禁哀叹道:“我要的是一个年轻的意大利,你们却带来了一具木乃伊。”
年轻的意大利军队不幸正是这具木乃伊的一部分。意大利王家陆军的制度与文化全盘沿袭自旧撒丁军,海陆军高级将领的岗位由保守无能的撒丁贵族子弟垄断;大规模扩军和新近安插进来的外邦军官则使指挥结构变得极为混乱,出身不同地区的军官和官兵间隔阂极深,使其战术能力相当差劲。
▍成立于 1872 年的阿尔卑斯山地部队(Alpini)是意大利陆军最精锐的部队,然而大部分只是“掩护友军撤退”之类的战绩
由此便不难理解,同样是由意大利人组成的军队,意大利正规军的战绩与战斗力,与加里波第按照共和国理想而召集组建的志愿军相比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以战促统”的连锁效应
民族国家构建的失败是意大利军事悲剧史的原动力。但意大利军队在 1866 至 1918 年一系列丢人表现的主要原因不止于此——为了弥补意大利民族认同不足的问题,意大利煞费苦心地走上了邪路。
▍1860 年代,意大利政府军在南方进行了为期十年的漫长治安战
王国政府最初想用铁路加强国内各地间的联系,但意大利此时的工业能力并不允许大规模建设。于是,意大利选择了另一条危险的道路:他们希望以天生不足的军队为工具,用对外战争挑起民众的国家意识,强化民族认同。
1866 年的意奥战争是用战争塑造民族的第一次尝试,甚至被称为的“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亲率王家大军,加里波第率领志愿军偏师,希望塑造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收复故土的形象。
然而,国王亲率的 12 万意军却因指挥混乱,在库斯托扎会战中败于 7.5 万奥军之手;加里波第却接连取胜。不甘折了脸面的国王随即派出尚未完成备战的王家海军,又在利萨海战中被奥军击败。
▍1866 年利萨海战,意军主力铁甲舰“意大利国王”号被奥地利战舰撞沉
尽管这两场败仗并不严重,意大利还在谈判桌上收回了威尼托,王家军队的战败还是引发了一场宪法危机。依照继承自撒丁王国的宪法,国王独享军事指挥权,但反过来说,也要承担作战失利的全部责任。王室是这个脆弱国家的主权象征,其声誉直接关乎国体。为了保卫主权形象,意大利国王同意退居幕后,不再参与具体军事决策。
但在国王退场后,新的军事决策机制却没能建立起来。依照宪法,王家军队为君主所有,文官系统不敢结交军队将领,以防背上“悖逆”恶名。结果,文官主掌的内政外交与军人主掌的军事逐渐开始脱节。混乱的制度很快带来了恶果。
▍撒丁王国 1848 年颁布的《阿尔贝蒂诺宪章》(Statuto Albertino)被沿用为意大利王国宪法,为国王赋予了相当大的权力。但意大利国王怠于行使职权,对国家军政影响深远
1880 年代,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把“以战促统”的舞台摆到了非洲,开始在东非建立殖民地。
1896 年初,意大利远征军与一支埃塞俄比亚军队在阿杜瓦对峙。此时,意大利王室恰巧卷入一场银行丑闻,克里斯皮担心对王室声誉的打击将危及国体,电令前线发动进攻,想用一场胜利化解舆论压力。然而,没有一位军人告知首相前线的真实状况或提供参谋建议。近 1.8 万意军随即陷入 12 万敌军的重围中,几乎全军覆没。
▍弗朗西斯科·克里斯皮,1887-1891 年、1893-1896 年两度出任意大利首相。尽管出生于西西里,却是最激进的意大利爱国主义和扩张主义者之一
埃塞俄比亚战争后,意大利政治与军事间的致命脱节仍没有丝毫改进。正因如此,清政府才敢在 1899 年三门湾事件中表现得异常强硬:尽管意大利已经拥有世界第三的强大海军,但其外交与军事的配合却无比拙劣,根本不值得担心。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年一战爆发后,自知无力参战的意大利内阁决定保持中立,陆军参谋长却同时向国王递交了一份联德抗法的作战计划,且得到了批准,差点真被执行。随着奥匈帝国接连被俄国击败,收复失地、“以战促统”的声浪再次高涨起来。
到 1915 年 5 月 2 日,这位参谋长忽然发现,外交部已经在 4 月 26 日瞒着他与英法达成协议,约定在 5 月 26 日对奥匈帝国宣战。不仅如此,一战间的军工生产直至 1917 年惨败后才步入正轨。这种让自家人比敌人还摸不着头脑的政治配合,自然很难带来任何胜利。
▍一战中在阿尔卑斯山脉冰雪中坚守的意大利士兵
让意大利政治精英更感汗颜的是,长期实行的“以战促统”政策最终以一种荒诞的方式收到了奇效。
由于战后因偿还巨额外债引发的通货膨胀,左翼的社会党在 1919 年议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在俄国革命刺激下,社会党高呼无产阶级专政口号,要求实行土地集体化,很快就把南方农民、北方有产者、天主教徒和国王逼得团结到了一起。
社会党在战争期间专事反战罢工,更使得为国卖命的军人们愤怒无比。在各方合力下,左派运动遭到镇压,软弱的自由派政府黯然下台。意大利迎来了一位民族主义的集权首相——贝尼托·墨索里尼。
只可惜,这位民族主义的首相并未给意大利军队带来多少改观。
来自法西斯的最后一击
在法西斯党上台前,意大利王国的军队虽然表现拙劣,但也不算离奇。意大利的军费远逊于英、法、德、奥等欧陆大国,尽管危机不断,总算熬赢了一战。
而在墨索里尼执政时期,意大利的军费已赶上了一流强国。在 1926 至 1940 年间,意大利的总军费达到了英国的 80%,法国的 97%;在 1935 至 1939 年的主要备战期,意大利的军费达到了英国的 90%,甚至比法国多出 23%。
而在 1940 年,意大利的国家财政收入仅为英国的 24%,法国的 42%。两相对比,不难看出法西斯对军事的巨大投入,却也凸显了意军在二战中的异常低能。
▍英属南非部队 1941 年在东非战场俘获了意大利军旗,士兵喜笑颜开与之合影
意大利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巨额的军费呢?
墨索里尼提出“恢复罗马帝国”的宏伟蓝图,既以民族主义弥合社会矛盾的故技,另一方面也是用收买军队巩固一党专政的手段。
依照宪法,意大利军队属于国王,军内有深厚的忠君传统,是唯一有实力颠覆法西斯政权的势力。墨索里尼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驾驭军队:用高额军费满足军方需要,收买大部分军人,再打击少数反对派,在军中培植亲信。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在法西斯的渗透和收买下,意大利军队几乎成为世界上最为腐败的军事组织。1928 年,乌戈·卡瓦莱罗(Ugo Cavallero)将军出任安莎尔多兵工厂的经理。在他任上,该厂出现了用普通钢板顶替巡洋舰的装甲特种钢、挑选炮弹应付军方抽查等丑闻。但所有丑闻都被法西斯遮掩,他的仕途一路畅通,并在 1941 年出任意军总参谋长。陆军的主要训练科目仅是长途行军,年度演习都是事先安排的表演,士兵的肉食常遭克扣,法西斯党也根本无意纠正这些痼疾。
▍墨索里尼曾发动"小麦生产战役",将牧场改为麦田,结果肉类产量极速降低。墨索里尼认为这不是问题,因为"两千万国民明智地养成了不吃肉的习惯"。但 1939 年的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青年因营养不良而不适合参军
军队党派化则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军事发展。意大利空军是一战后新成立的军种,没有陆海军的历史羁绊,很快成立法西斯党徒的自留地。正因如此,法西斯极端强调空军独立性,意大利的战机长期轻视配合陆军和海军作战。
海军自 1920 年代就计划建造航空母舰,却由于“空军垄断所有飞机”的原则而迟迟得不到批准,空军甚至拒绝与海军联合建立鱼雷机部队,为日后被英国海军打得兵败如山埋下伏笔。
▍1935 年,意军成立军需生产总部(CoGeFaG),试图协调军工生产。但海军成功把持了该部门,垄断了大部分资源和技术人员,沉重打击了陆空军武器研发。但由于海军航空派被空军压制,海军也无法发挥出与投入相当的战斗力,新锐战舰被英国的双翼飞机打得叫苦不迭
同时,墨索里尼个人权欲膨胀,试图掌控指导一切的美好愿望远超其实际能力,给意大利军队带来了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1925 年起,墨索里尼长期兼任海军、陆军、空军部长,全面掌握三军的财政、行政和军事决策。他并不是能干的独裁者,常常看不到大堆文件中的重点;但他又拒绝成立有实权的总参谋部,严防任何军人的影响力高过自己。更糟糕的是,他并不在乎参谋部的专业意见,常常一意孤行。
▍墨索里尼时期的意大利军事决策机制。其中最高总参谋部并无实权,员额极少;实际决策由墨索里尼本人和三军参谋部分头完成,协调极差。总参谋部到1941年底才获得实权,但主要功能只是贯彻德军的要求而已
1935 年到 1939 年,陆军参谋部多次提出更新军备的建议。但执着于地中海梦想的墨索里尼却执意要征服埃塞俄比亚、干涉西班牙内战,将陆军军费的四分之三挪用于东非和西班牙,甚至给弗朗哥送去了一堆意军自己尚未装备的坦克飞机。意大利陆军的战备情况因此遭受重挫。
1939 年战争前夕,海陆军参谋部认为意军要到 1942 年后才能完成备战。而墨索里尼却在 1940 年 6 月忽然宣战,驱赶着各方面都准备不足的军队朝着法国、埃及、希腊四面出击,将数十万大军置之死地。
▍二战前的意大利陆军大量装备适于山地作战的超轻型坦克,火力装甲极为薄弱,完全无法与外国坦克相比。而新式中型坦克的性能产量同样极为不足
更加荒诞的是,由于总参谋部的缺席,意大利在参战时所有作战计划都是由三军参谋部在毫无协同的情况下分头制定:海军只顾计划与法国舰队决战,根本没考虑给非洲的陆军护航;陆军则在未通知海军时计划袭击苏伊士运河。
军种间的协作效率因此也极为低下:面对英军主力已经撤离的孤岛马耳他,意大利始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两栖进攻;地中海战役则多次出现海军呼叫空军支援,空军迟迟赶到,对己方军舰投下炸弹的情形。
其实,意大利人绝非没有赢得军事荣誉的机会。意大利士兵常常在营养不良、缺乏训练、后勤不足、武器落后、指挥混乱的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投入战斗,只要其中某些问题得到改善,他们都能创造强得多的战绩。在许多基层自作主张的小规模的行动中,意军都有亮眼表现。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抗击苏军强攻的意大利驻俄军团,表现也并不比德军逊色。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