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斯兰汗

维吾尔族舞蹈有哪几种详细一些?中外庙堂建筑的艺术风格和形成原因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18 02:31:18 浏览8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维吾尔族舞蹈有哪几种详细一些

1、赛乃姆

自娱性舞蹈。广泛流传在新疆各地,节奏以、拍为主,个别地区(如哈密)有拍。赛乃姆原是古代新疆民间曲调的一种,节奏平稳,旋律优美,适于舞蹈,后来与节奏欢快的曲调赛勒凯相结合,形成由慢转快的两段体的舞蹈形式,被收进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

从《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四十》关于回部乐的记载,可知赛乃姆曾是清朝宫廷回部乐中的表演项目。赛乃姆的表演较自由,无论室内室外均可进行。

开始表演前,群众围坐,乐队和伴唱者聚集一处。音乐开始后舞者进场,可独舞、对舞,也可3~5人同舞。舞者随琴声、鼓点由慢到快即兴表演,也可邀请观众同舞。

舞至高潮时,观众合着节奏拍手并欢呼助兴。赛乃姆的伴奏乐器有弹拨尔、热瓦甫、都它尔、沙塔尔、手鼓等。以手鼓掌握舞蹈速度。

赛乃姆的地区特点为:

①南疆,以喀什地区为代表,风格明快、活泼、深情、优美。

②北疆,以伊犁地区为代表,风格潇洒、豪放、轻快。

③东疆,以哈密地区为代表,风格平稳、安详、风趣、乐观。习惯上在赛乃姆名称前,冠以地区名称,如:库车赛乃姆、和田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

2、多朗舞

礼俗性舞蹈。以双人对舞为基础,带有竞技性的组舞。流传在新疆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县。“多朗”是居住在塔里木盆地个别地区古代维吾尔族人的自称。

多朗舞是他们传统风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婚嫁、喜庆日欢聚时,都跳多朗舞。多朗舞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

舞者必须自始至终跳完整个舞蹈,中途不准退出,观众也不得随便离开舞场。表演时的音乐伴奏按《多朗木卡姆》的演奏顺序进行。

开始时唱散板序歌的部分无舞蹈,其他各部分的舞蹈是:奇克提麦(拍)、赛乃姆(拍)、赛乃凯斯(拍)、赛勒玛(拍)。多朗舞的表演程式:不分男女老少,团团围坐,鼓声起后,纷纷邀请对手双双起舞,其舞步稳健豪放。

随音乐节奏由慢而快。舞蹈由双人对舞转为集体圈舞,又由圈舞发展成双人竞技性旋转表演,动作勇猛、矫健。伴奏乐器有卡侬、多朗热瓦甫、艾捷克、手鼓等。

3、萨玛舞

风俗性舞蹈。是伊斯兰教节日时由男子在广场上集体表演的舞蹈形式。主要流传地区为新疆喀什、莎车等地。“萨玛”原是古代新疆的一种拍的民间舞蹈,曾盛行一时。

伊斯兰教传入后,逐渐演变成节日的群众舞蹈活动。在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形成时,萨玛舞被收在歌舞组曲“麦西来甫”的开始部分。

至今,在肉孜节、古尔邦节时,人们依然喜欢聚于寺院前的广场上跳萨玛舞。萨玛舞的节奏有:、、、拍,拍较少见。主要乐器为铁鼓和唢呐。

其舞蹈动律沉稳、舒展。落脚时全脚着地,身体下压,微顿,抬步时两手随身体的俯仰而轻摆,常用跳转、擦地空转等技巧动作。表演者多为劳动群众,动作粗犷有力,富有劳动生活气息。

4、夏地亚纳

是节日或盛大集会时在广场上表演的群众集体舞蹈形式,流行全新疆,盛行于南疆。夏地亚纳原是乐曲名称,维吾尔语意为“欢乐的”,过去曾用于王宫贵族的出巡、迎送等礼仪的乐舞中,后发展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舞蹈,多在集会开始前表演,或在其他民间舞蹈之后表演。

如跳萨玛舞时,一般以夏地亚纳结束。跳夏地亚纳舞人数不限,表演时无固定队形,动作不强求一致,步伐以小跳步为主,手的动作简单。节奏为、拍。

伴奏可用弦乐或吹奏乐,几面直径不同的手鼓或铁鼓同时热烈击奏。新疆各地的夏地亚纳的形式与风格各有差异,北疆的活泼,南疆的舞姿华丽,麦盖提县的古朴。

5、纳孜尔库姆

表演性男子舞蹈。以双人对舞为主,带有竞技性。流传于新疆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等地区,是婚礼、喜庆或麦西来甫中,最精彩的节目,各地多有半职业性的纳孜尔库姆艺人。

纳孜尔库姆的表演在《吐鲁番木卡姆》的伴奏下进行,开始只是合着乐曲与伴唱跳一般性舞蹈,当乐曲转入纳孜尔库姆专用曲调并唱到“哎,哎,纳孜尔库姆”的歌词时,才进入纳孜尔库姆的表演。

表演分为两部分:

①对舞,节奏为拍,步法以蹲步、跳步为主,舞者以诙谐、幽默的动作模拟各种劳动或各种人物形象,如绱鞋、跛子走路等;

②竞技,节奏为拍,只以鼓声伴奏。技巧动作有跳蹲、跳转、动肩转等,舞者互以高难动作压倒对方,在观众有节奏的呼喊声中献艺表演。伴奏乐器为:艾捷克、弹拨尔、热瓦甫、手鼓、唢呐、铁鼓等。

6、盘子舞

表演性道具舞蹈。流行于新疆库车、喀什、伊犁、乌鲁木齐、麦盖提等地。用弦乐伴奏,节奏为拍,有专用曲调。

据传,盘子舞源于新疆库车民间,后流传各地,逐渐发展成为舞台节目,由女子单人表演。

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盘子,指挟竹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并在头上顶一盛水的碗,以增加难度。麦盖提县的盘子舞,由男艺人表演,嘴内叼长把木勺,随舞击打碗。盘子舞的步法与舞姿,多来自赛乃姆。

7、手鼓舞

表演性舞蹈。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开始流传在南北疆各地民间,后发展成为舞台节目。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舞蹈的特点是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

8、其他表演性舞蹈

用道具的有击石舞、萨巴耶(铁环)舞、灯舞等。模拟性的舞蹈有:山羊舞、老虎舞、骆驼舞等。这些舞蹈形式也多在麦西来甫中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舞蹈工作者在各种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编撰了《维吾尔族舞蹈基训教材》,并创作了许多优秀舞蹈节目。

中外庙堂建筑的艺术风格和形成原因

  举例说明
  山西悬空寺(北魏) 悬空寺坐落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5公里恒山下金龙口西崖的峭壁上。恒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号称“北岳”。悬空寺就建在恒山脚下的金龙峡上,距大同市约80公里。根据《恒山志》的记载,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约公元6世纪),据说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后经历代多次重修,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是中国现存极为罕见的一座高空建筑,被誉为“建在绝壁上的危楼”。 全寺所有的建筑均高挂在恒山之麓的峭壁上,与崖壁呈90度角垂直而立,崖顶呈倒悬之势,抬头望去,整个建筑宛如被粘贴上去似的,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寺坐北朝南,面对恒山,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建筑红墙灰瓦,错落有致,凌空展开,若雏凤欲飞。全寺建筑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开,渐次增高,有如蟠龙贴伏于崖壁之上,共有大小殿堂楼阁四十余处,分为三组。山门内为一座双层楼阁,院内两座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山门两侧是两座方形耳阁为钟鼓楼。这组建筑以三官殿为主体,是供奉、祭祀道教之所,殿内几座塑像都是墨面乌眉、衣袖带风,似有飘飘欲仙之意。中间一组的建筑是以三圣殿为主体,这是释迦牟尼的“佛国”,殿内佛像端庄正坐,两旁弟子拱手侍立,给人以出世之感。最后一组建筑是以三教殿为主体,三教殿是全寺最高的建筑,为三层檐歇山顶九脊,殿内供奉儒家之祖孔子、道教之祖老子和佛教之祖释迦牟尼像,可谓集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教信仰、思想文化之大成,不同文化直接在此相碰撞。 悬空寺的建筑构思精巧,设计奇特,施工大胆。其方法是先在山崖上凿出水平的洞眼,然后在洞眼内安设木梁挑出崖外,再于挑出的木梁上铺板立柱,构筑各种形式的梁架、屋顶等,凡是挑出的殿堂楼阁,周围都安设栏杆。当游人从山上往下看的时候,还可以看见一些挑出崖壁较远的殿堂楼阁之下有一根根撑顶在半崖的凌空木柱,这是为保证殿阁的安全而增设的。从全寺来看,南北高低错落,中隔断崖,有飞架的栈道相通,曲折回环;梁架上下呼应,廊栏左右相接,疏密相宜,浑然一体。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视,悬崖若虹;隔峡遥望,如壁间雏凤欲飞。正如古人在栈道绝壁上题刻所云:“公输天巧”。有诗赞曰:“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悬空寺内还有用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手法塑造的大小儒、道、佛像78尊及各种碑刻题咏等珍贵文物。
  法国凡尔赛宫镜厅(17世纪) 阿尔杜特.芒萨尔(法国) 独特的凡尔赛宫建筑群从1682年至1787年是法国政府的所在地,它使法兰西王国在世人眼中,在政治与文化上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起初,这里是国王路易十三打猎用的行宫,路易十四因嫉妒尼古拉.福凯的沃.勒.维贡的华丽城堡而决定扩建这座行宫。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从1661年至1665年,画家勒布伦和建筑师勒沃满足于进行一些装饰性的工作。从1668年开始,随着路易十四对王室作用的思考,工程也更加宏伟了。1690年,阿尔杜特.芒萨尔成为权力极大的工程总管。除了屋顶的式样是阿尔杜特.芒萨尔设计的之外,他还规划了镜厅。那是一个长72米、宽10.6米、高12.8米的长廊。17扇窗子俯瞰花园,对面墙上装有巨镜与之相对,全是当时能够制作的最大的镜子。这里有勒布伦作的画,都是奉承路易十四在1661到1678年间的统治的。这些颂扬国王的艺术增添了皇位上的光环。这就是路易十四刻意要追求的。
  西班牙阿兰布拉国王行宫 阿兰布拉宫象征着在西班牙的中世纪末叶的伊斯兰文明的强大与雍容华贵。墙壁上精雕细刻的抽象文字和图案充分表现了摩尔人的艺术。从1238年起,这座9世纪的小型要塞逐步变成了富丽堂皇的宫殿,直至该城于1492年重新被西班牙人占领。宫殿由围绕米尔特人的院子的两个互相连接的部分组成,院子中间是一个巨大的长形水池,水池中是造型优美的狮子喷泉。阿兰布拉宫同样以周围花园的绝妙组合而闻名于世。
  古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雅典古卫城呈大平台状,比现今雅典城高出100米,是抵御外来侵略的理想场所。从公元前起,几千年来的城民们就在此躲避战乱、抵抗侵略。从6世纪起,古卫城成了专门的祭祀场所。雅典娜女神节时,人们为雅典城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公元前480年古卫城惨遭波斯人洗劫。其后,贝里克利完全重建了卫城。主要建筑有卫城山门、神殿门廊、雅典神庙、 女神柱及帕特农神庙。卫城最宏伟的建筑是为雅典娜女神所造的帕特农神庙。该庙是在贝里克利的指示下,由建筑师伊可狄诺斯承建的。建筑是白色大理石的,充满了陶立克柱风格,面积适中(70米?0米)。它的雕刻装饰出自菲第亚斯之手。外门廊由46根枝子支撑着一条陶立克式中楣框架和许多三角楣支撑的两面山墙。在这条中楣框架上人们可以看到雕刻着希腊神话中众神栩栩如生的形象。 6世纪起,帕特农神庙成了圣母堂。1687年,一枚炸弹将圣母堂严重炸毁,因为圣殿居然成了储存火药桶的仓库。之后,自1688—1749年,这里成了清真寺。不幸的是1802年,圣地又遭洗劫。现在人们只能到大英博物馆去欣赏她那大量的珍品奇迹。而今,人们已很难想象当初用蓝、红、棕、金……描绘、装饰的神庙多么的多姿多采、万紫千红。
  印度莲花教堂柯里亚(印度) 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一座教堂,造型像一朵盛开的白莲花。整个建筑高33.5米,由9个白莲花瓣形的壳体覆盖而成,内设1200个座位。建筑物用白色大理石和白水泥装饰。在东方国家,白莲花象征神圣和纯洁,而9个花瓣隐喻世界上九大宗教。瑞士圣加仑修道院大教堂 重建于公元816—837年阿伯特格兹伯特时期的圣加尔女修道院,完美地再现了卡洛林王朝时期修道院的建筑风格。在其巴洛克式的藏品中,保存有珍贵的手稿,部分手稿书写于羊皮上,这就是最初的建筑构想。 祖.桑特.加仑是中世纪的一个地方,它以在这里潜心修炼的修道士的名字命名。早在666年,他的坟墓就是人们朝圣的地方。因为他的机智、虔诚、博大精深的言论录,种种传奇色彩的经历和民间流传的故事,人们为他这位云游天下的爱尔兰修道士修建了这座庙宇。现在,个别的损毁寺院已经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修道院社区。
  法国沙特尔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位于法国沙特尔城,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大教堂坐落在一个土山丘上。教堂的三重皇家大门和其壮观宏伟的罗马尼斯凯像、早期的珠宝光彩的玻璃装饰的窗户,无一不是12世纪法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沙特尔大教堂部分始建于1145年,1194年遭遇火灾,26年后重建,是标准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它高大的中殿呈纯哥特式尖拱型,四周的门廊展现了12世纪中叶精美的雕刻,12、13世纪的彩色玻璃闪闪发光。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那么非凡卓越,堪称经典杰作。16世纪,北面的教堂遭雷击后被杰汗德.博斯修复。1836年,第三次大火毁掉了教堂木制的屋顶。于是金属屋顶代替了木制屋顶。 现存沙特尔大教堂的主体建筑重建于1194年,1264年竣工。保留了原来西门廊和三个正门上的12世纪时期的雕刻艺术作品。大堂有3个圣殿,分别与三座大门相通,象征耶酥不同时期的活动与生活。中殿长130米,正面宽16.4米,高达32米,是法国教堂中最宽的中殿。其两侧分别有一座互不对称的尖塔式钟楼,其独特的建筑格局最为引人注目。南侧钟楼是早期法国哥特式的八角形建筑,建于1145—1170年间,其风格庄重朴实;北侧钟楼始建于12世纪初期,但当时没有建造尖塔,这个火焰式镂空尖塔于16世纪才开始建筑,其风格精巧而华美,塔顶高为111米。大教堂的西部正门是一组三扇深凹进去的尖拱大门,门的两侧原有24尊圆柱雕像,现存19尊。三扇大门的中门即“主门”。大堂北侧大门旁的雕像是圣母和《旧约》中的人物,南侧大门旁的雕像则是耶酥基督一生的描绘与写照。祭台与中殿之间是美丽的祭廊,建于16—18世纪,上面是描绘耶酥与玛利亚生平的浮雕。此外,无数较小的雕像遍布于教堂各处。沙特尔大教堂雕刻群像是法国哥特式雕刻艺术的典型作品,其特点是形体修长、姿态拘谨,雕像以其头部前仰后合、左顾右盼来生动地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1600年以来,沙特尔大教堂一直是重要的朝圣中心,同时也是祭祀圣母玛利亚的圣地。远处观看,两个不对称的尖塔特别醒目。走进教堂,又会被教堂中细腻的雕刻、精美的绘画所折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看到罗马建筑常用的青蓝色向哥特式的多彩形式的演变过程。“沙特尔风格”曾经风靡于欧洲各地,成为后来许多著名教堂的样本;教堂自身也成为法国著名的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 今天,宗教的任职仪式还在这些中世纪教堂里举行,然而,随着占据统治地位的商业寺庙的兴起,原本壮观的大教堂黯然失色 ,但从许多方面来说,人们依旧倾心于哥特式建筑的创新、奇特及在中世纪建筑史上的非凡地位。
  中国天坛祈年殿 天坛建于15世纪上半叶,它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祈年殿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其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其设计之精、建筑之巧、风格之奇。在世界古建筑中实属罕见。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这里举行,名为天地坛。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方泽坛,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 天坛占地面积273公顷,略小于颐和园,相当于故宫面积的近4倍。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各有坛墙相围。外坛墙总长6414米。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皇帝前来祭祀时进出的大门,都是后来开辟的。内坛墙3292米,北面围墙高大,均为半圆形;南边的围墙较低而呈方形。天坛的主要建筑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南有圜丘,北有祈年殿。南北两坛之间由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米多的“丹陛桥”相连接,组成了一个完整、壮观的建筑群体,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极为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人类智慧在古建筑中的体现。而在天坛的各种祭祀,既是崇拜上天的隆重仪式,也是帝王借以显示自己至高无上、至尊至贵的一种方式。 圜丘是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故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等。栏板望柱用汉白玉砌成,坛圆形三层,坛面砌九重石板,符合上天共有九重的传说。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均用阳数(又称天数,即九及九的倍数)。坛面除中心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是阳数,充分显示了“天”的内涵。皇穹宇在圜丘以北,是存放圜丘祭祀神牌的处所。正殿及东西庑房围于圆墙之内,由于内墙面平整,声音可沿内弧传递,故俗称回音壁。另外在皇穹南台阶前还有3块奇妙的回音石。 天坛内还保存有大量的祭祀用品、祭祀服饰等珍贵文物,是研究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宝贵历史资料。
  古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巨大的陵墓建筑物,其起源毫无疑问地可追溯到马斯塔巴式坟墓。马斯塔巴是一种低矮的长方形坟丘,它四壁倾斜,设有祭台,在它状似斜井的底部修整出墓室。最早的金字塔就是马斯塔巴逐渐扩大演变而成的,萨卡拉的金字塔足以表现出这一点。这一金字塔是于公元前2800年,为狄戎赛法老修建的,也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最古老的金字塔。这种墓地的工程建筑逐步变化、改进,最终采用金字塔形状,像吉萨金字塔那样,其规模和技术都达到了完美的程度。在距吉萨城8公里的地方,在一片高原上,从东北向西南一列排开,耸立着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座金字塔,各个塔壁十分光滑,它们是:凯欧普斯(亦称胡夫,最高,137米,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凯佛兰(亦称哈夫拉,136米)、马凯内努斯(亦称门卡拉,66米)。和谐的比例、雕凿的科学及巨大的石块的砌筑都充分表达出对墓葬建筑的深入研究。 国王凯欧普斯的宏伟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50年,稳固地屹立在一片大平原上,它高137米,底座长230米。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建筑,总共使用了六百万吨的原材料,每块巨石体积约2立方米,重3-4吨。据推测,为了搬运如此巨大的石料,埃及人在金字塔工程周围用土堆起斜坡,在上面铺以圆木栈道。随着工程不断升高,土坡也越堆越高,直到金字塔工程竣工,再把土坡栈道清理干净。凯佛兰和马凯内斯金字塔内部都有两个墓室。与之不同的是凯欧普斯金字塔内有三个各不相邻的墓室:一个在地底下,另一个在金字塔基部,最后一个在金字塔重心坐标的位置上。尽管设计师们为了保证陵墓的神圣的不可侵犯性而发挥了极其丰富的想像力:用巨石制的狼牙山门堵住狭窄的过道;为掩人耳目把金字塔的人口用白灰砌抹得天衣无缝,但是,各石棺中的木乃伊已是所剩无几。
  乌兹别克斯坦的卡梁清真寺及神学院 卡梁清真寺及神学院位于中亚名城、历史上盛极一时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布哈拉。布哈拉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的许多建筑古迹都能追溯到中世纪甚至更早。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一系列纪念布哈拉建城2500年的活动,并将一些文物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卡梁建筑群由一系列建筑组成。卡梁清真寺1121年由卡拉罕王朝统治者阿尔斯兰汗建造,成吉思汗大军入侵时烧毁,今天我们看到的卡梁清真寺重建于1514年。寺内有方形院落,四个平顶凉亭,周围是圆顶回廊,共有288个圆顶,装饰华丽。1127年阿尔斯兰汗又建造了卡梁宣礼塔。塔高45.6米,基部圆周9米,上部6米,内有砖梯通往顶部。它高耸在城市中央,从很远的地方就能望到,曾经是疲惫的沙漠旅行者的灯塔。它的高大、宏伟象征着伊斯兰教的尊贵和富有。塔半腰刻有阿尔斯兰汗和工匠巴科的名字。此塔不仅具有召唤祈祷的功能,布哈拉汗还曾利用它执行死刑——将罪犯从塔顶扔下去。
  河北正定隆兴寺 隆兴寺位于河北正定县城东门里街,是中国现存时代较早、布局较为完整的大型寺院,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宋初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敕命扩建,改名为龙兴寺。清康熙、乾隆年间两次增建,并改名为隆兴寺,因寺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铜铸菩萨,因此又俗称大佛寺,河北民间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寺院占地约5万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和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主体建筑都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今存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御碑亭、大悲阁、弥陀殿等。 位于中轴线前部的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拓四年(1052年)。建筑风格十分奇特,平面布局呈十字形,四面正中各出抱厦,重檐九脊歇山顶,遍覆布瓦,又有绿琉璃瓦剪边,建筑的形式富于变化,主次分明,在中国宋代建筑史上还仅此一例。殿内四面墙壁绘有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明代壁画,至今色彩依旧十分的艳丽,如同初始一般。正中的佛坛上供奉着五尊金装泥塑佛像,其中释迦牟尼、阿难、迦叶佛像为宋代原塑,其余两尊为明代增建寺院时所置的遗物。北壁扇面墙背面为别致的彩色泥塑须弥山,其间飞奔着各种珍禽异兽,正中端坐着一尊观音,头戴宝冠,胸臂裸露,圆润丰满,双手抚膝,一足踏莲,一足踞起,表情闲逸自如、楚楚动人,突破了传统宗教偶像的呆板作风,是明代泥塑艺术的佳作。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叶教堂(19世纪) 爱沙尼亚 位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著名的教堂山上,建于19世纪末,是塔林俄国化的标志。当时俄国化的浪潮席卷了由德意志上层管理的波罗的海沿岸省份爱沙尼亚,于是统治者建立起这座建筑。

西游记中十八公住的石屋叫什么

西游记中十八公主住的叫做石屋。石屋是石头砌成的房子。十八公都是一群树精,不是神仙,十八公乃松树,孤直公乃柏树,凌空子乃桧树,拂云叟乃竹竿,赤身鬼乃枫树,杏仙即杏树,女童即丹桂、腊梅。

十八公是拆字,而孤直公则取柏树斗寒傲雪、坚毅挺拔,乃百木之长,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西游记中十八公满城一共48000个妖怪,每个妖怪都有户口,有名有姓,各司其职,是个名副其实的妖国。

扩展资料

《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五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

此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

《西游记》中的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劲节十八公、杏仙各是什么原形

十八公乃松树,孤直公乃柏树,凌空子乃桧树,拂云叟乃竹竿,赤身鬼乃枫树。

凌空子,与孤直公、拂云叟、劲节十八公、杏仙,是最“文明”的妖怪。和唐玄奘舞文弄墨对上诗了,只是杏仙有点春心动,看上了唐僧……最后因为猴子一句赶尽杀绝,被猪八戒一顿钉耙全筑了个稀巴烂。

扩展资料:

《西游记》里最强大的妖怪地盘——狮驼国,满城一共48000个妖怪,每个妖怪都有户口,有名有姓,各司其职,是个名副其实的妖国。

这个妖怪国有三位大佬,分别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以及释教护法神鸟金翅大鹏。

而“狮驼国”的设定,就是在影射喀喇汗汗国接受伊斯兰教之后,在西域大开杀戒,大量消灭西域的佛教徒的写照。

喀喇汗汗国实行双头君主制,有两个大汗。汗叫阿尔斯兰汗,意为狮子汗;小汗叫布格拉汗,意为公驼汗。两个汗加起来,正好是狮驼。《西游记》里的三个妖怪,分别是狮子,大象和金雕。而这个喀喇汗国刚好以狮驼命名大汗。

为什么说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民族融合形成的

维吾尔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新疆天山地区,逐水草而居,在不断的游牧过程中,和匈奴、吐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匈奴的血统。在唐代,维吾尔族叫回纥后改名为回鹘。向西游牧中,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

元代,回鹘改名为畏兀儿,到了二十世纪初改名为维吾尔,至今未变。长期的游牧生涯中维吾尔族吸收了许多民族的先进文化,比方说歌舞。同时也学会了很多农牧业生产技术,是我国最有特色的民族之一。

扩展资料

维吾尔族社会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多种不同的组织形式。

据《旧唐书·回纥传》载,回纥最初称其首领为“俟斤”、“颉利发”。后来,吐迷度自称可汗。内外宰相和其他各级官吏,一般从俟斤、颉利发和可汗的家族和血缘亲近的氏族部落中挑选任命。

由骨力裴罗缔造的回纥汗国是以内九族(九姓回纥)为核心,再加上外九族而构成的。内九族中的药罗葛氏为王族集团,可汗常从药罗葛氏里产生。外九族原为联合回纥反对突厥的一个部落联合体。795年,汗位从药罗葛氏转到阿跌氏手中。

在高昌回鹘王国时期,最高统治者称为“亦都护”,其权利是专制和世袭的,他是王国的最高立法者和执行者,亦都护委任九宰相、都督、司法官和各级伯克对国家事务和地方行政进行管理。

喀拉汗王朝的政治制度从多方面继续了原回鹘、样磨、葛逻禄、乌古斯等突厥语部族的传统,同时也深受伊斯兰国家尤其是萨曼王朝社会制度的影响。最初,喀拉汗王朝实行“双王制”,即大可汗和副可汗,大可汗称“阿尔斯兰汗”,驻于八拉沙衮,副可汗称为“卡迪尔汗”,先驻于怛逻斯,后迁至喀什噶尔。

后来,喀拉汗王朝的最高统治集团还使用过“布格拉汗”“桃花石汗”等称号。王朝的中央和地方官吏有宰相、传令大臣、宫廷大臣、将军、财务大臣、内侍大臣、叶护、伯克等。

叶尔羌汗国实行分封制,每位汗登基后的首要工作就是分封近亲和功臣。受封者是封地的总督。封地不能世袭,但是当某个总督的势力发展到足以与汗抗衡时,封地便成为世袭了。汗国的官制较为复杂,汗廷的最高行政官是宰相,地方官主要由汗廷委派的行政官员。叶尔羌汗国时期,宗教势力——和卓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汗国后期他们把持和操纵着政权。

清朝前期,在新疆实行军府制,并在维吾尔聚居区采取了许多新的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改革了伯克制,即分散阿奇木伯克的权利,废除世袭制为任命制,并规定伯克的养廉、俸禄办法,尽量限制伯克无端搜刮百姓,但是伯克仍旧是独霸一方的封建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