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尔士亲王号被击沉

威尔士亲王号被击沉(中国近代败给日本海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18 07:49:55 浏览7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中国近代败给日本海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抱怨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去建造颐和园,认为那时最大的两艘铁甲舰“镇远”、“定远”合计不过3647万两白银,如果把建造颐和园挪用的几千万两用于购买军舰,则中国海军实力将数倍于日本,而不是不如日本。如果再把《马关条约》赔掉的2亿 3千万两白银和台湾的税收用于建设海军,中国将可以建设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至少十倍于日本海军,别说败于日本,就是迫使日本俯首称臣也不是办不到的。平均1,000万两银子可以买“定远”级战舰5艘,2亿两可以买100艘!余下的用来配备训练人员,购买炮弹,燃料等
  。但是,从慈禧太后作为满族人的矛盾心理来说,军队不强大则江山不保,军队越强大则汉人势力坐大,满族的统治地位不稳。所以,保持海军与日本相当,则对于满族最稳当。如果李鸿章连日本人都敢欺负,难保他不会有朝一日骑在老娘脖子上拉屎拉尿,那时如何对得起满族的列祖列宗?至于何谓“相当”,则很难说。中国海军“北洋”、“南洋”、“粤海”三支舰队,总吨位和军舰数都与日本差不多,甚至略微超过一些,仅仅“北洋”一支,就在很多地方超过日本。至少中国拥有亚洲最大的两艘7,335吨军舰,而日本最大的几艘军舰不过4,200多吨,从慈禧太后的角度,第一没有想对日本宣战,第二不知中国海军的训练如此不济。
  实际中国海军在黄海大战中失利的原因,既不是日本军舰速度快,也不是日本军舰火炮快,主要是中国海军打不准。以“镇远”“定远”二舰的8门305毫米巨炮,可以先敌开火,而且只需命中一两发即可使日本任何一艘军舰失去战斗力。军舰再快,快不过炮弹,日本军舰在进入中国这两艘巨舰的火炮射程之后,没有被击中,而进入本国军舰射程之后,却频频命中中国军舰。中国比较小的军舰很快被击沉或重创,但是战场上留下的两艘巨舰却让日本人徒呼奈何,它们厚厚的装甲是日本的大炮根本打不穿的,最后日本军舰只好逃走。这两艘巨舰的8门305毫米大炮如果命中率为1/8,则只需12个齐射就可以让日本所有12艘军舰瘫痪,然后其他小舰再上前逐个击沉即可。“定远”和“镇远”的305毫米大炮发射速度再慢,也可以每分钟1发,从“定远”在中午12时50分开火到下午17时30分日本舰队撤出战场,共5小时40分,可以发射炮弹8发x340分钟=2,720发。即使如果因为战斗机动等原因,实际上只能10分钟发射1发,也可以发射272发,甚至打10炮中1炮,也可以命中27发,每艘日本军舰可以“分享”2发以上,则不但可以使之重创,全部击沉已经绰绰有余,何况除这些305毫米大炮之外,我军还有260毫米炮1门,250毫米炮4门,210毫米炮12门,150毫米炮17门,120毫米炮3门。但是,这8门305毫米巨炮没有击沉1艘敌舰,只是“偶然”命中的几发,但是已经足以使全部中弹敌舰遭到重创:“松岛”几乎全部上层建筑荡然无存;“比睿”下甲板后部全部损坏,丧失战斗力;“赤城”舰长毙命,丧失战斗力;“西京丸”几乎不能行使,丧失战斗力,这些战绩,几乎都是305毫米克虏伯大炮的一弹之功。要说速射火器,中国军舰上也有,“致远”舰上的“格林”炮就是机关炮,邓世昌在冲向“吉野”时曾亲自开火,命中数百发,但口径太小,基本不能伤害“吉野”。那个时代的海军是“大舰巨炮主义”最有效,大舰则装甲厚,防护力强,这是甲午海战所证明的,巨炮则一击致敌死命,这也是甲午海战证明的。我国海军既有大舰,又有巨炮,本来应该具备制胜条件的,但是因为技术不精,结果最终惨败。我们看一下战后的统计数字:
  中国军舰中弹数日本军舰中弹数
  定远 159松岛 13
  镇远 220严岛 8
  来远 225桥立 11
  靖远 110扶桑 8
  平远 24千代田 3
  济远 15比睿 23
  广丙 1吉野 8
  致远 沉没浪速 9
  扬威 沉没秋津洲 4
  超勇 沉没高千穗 5
  广甲 沉没赤城 30
  经远 沉没西京丸 12
  总计 754以上总计134
  根据上述统计,加上落在被击沉的中国军舰身上的炮弹,日本舰队至少命中率超过中国舰队10倍以上。另外,从中国几艘军舰中弹百发以上仍然保持战斗力,可见日本150毫米的速射炮威力有限,甚至国产的“来远”号军舰也经得起225发炮弹的轰击,“定远”和“镇远”就更不必说了。还有一个现象,中国军舰凡装甲厚度在200毫米以上的军舰除“经远”外无一沉没,而装甲厚度在100毫米或以下的军舰,大部分沉没,只有“靖远”、“广丙”得以保存。而日本军舰除“扶桑”号以外,全部军舰的装甲都在114毫米以下。最凶猛的“吉野”,装甲只有102毫米,其它第一游击队的3艘军舰“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的装甲只有51毫米;日本本队的各舰,多数装甲在100毫米左右,“千代田”只有33毫米。因此,日本军舰并非很难击沉,但是以中国海军的训练水平,很难击中倒是真的。我军8门305毫米巨炮,奋战340分钟,只有数弹有效,几乎是每次开火都是肯定不中,命中是意外的,或者说是偶然。军舰的速度在战略机动方面作用很大,但是在战斗当中就未必起决定性作用了。中国军舰平均时速15海里,实际在战斗中只开到8海里,日本舰队平均速度与中国舰队相当,几艘快速舰达到时速20多海里,即便如此,也是每小时最多多走5海里,中国的305毫米大炮每分钟可以发射1发炮弹,在1个小时内可以发射60发炮弹,8门合计可以发射480发。因此,大型水面舰只依靠速度获得的战术优势是有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的战列舰设计得比较其它国家的速度快,为此牺牲了装甲厚度和火炮口径,而德国却坚持生存第一,火力第二,速度第三的设计原则,战史证明,德国的设计明显优于意大利的设计。英国最大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就是按照注重速度的原则设计的,结果遇上德国的“俾斯麦”后,仅仅5个齐射,两个齐射命中就被击沉。“俾斯麦”在击沉“胡德”号以后,又炮击“威尔士亲王”号,6分钟命中4弹,重创“威尔士亲王”号。在整个战斗中,英国这两艘王牌战舰只打中“俾斯麦”号3弹。如果“定远”和“镇远”有“俾斯麦”舰上官兵的射击技术,大概三分之一的日本军舰还没有进入自己的速射炮射程范围之内,就已经被我军的远程大炮击沉或者重创了。实际上,我军重炮在5,300米距离开火,敌军进入3,500米(一说3,000米)才还击,时间差了3分钟(一说5分钟)。这3分钟(取其短说)里,我军8门重炮可以齐射3次共24发炮弹,但是没有命中一发。直到开火14分钟以后,才有日本军舰被305毫米炮弹击中。而日本旗舰“松岛”号第一轮齐射就命中中国旗舰“定远”号,使舰队司令丁汝昌负伤,信号旗折断,舰队失去指挥(一说“定远”的舰桥是被自己的大炮开火震垮的,难以令人信服,毕竟几个人不算重,竟然会压得钢铁舰桥象饼干似的不经一震?而且迎风飘舞的司令旗和信号旗也竟然把桅杆“拖累”断了?)。
  由此可见,甲午海战我军败绩,虽然慈禧太后有挪用军费的责任,但是凭当时清朝北洋水师的实力,抗衡日本应该是有条件的。如果当时训练严格,充分,使命中率提高一倍,战争的结果可能根本相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极其劣势的武器装备对抗装备最精良的美国军队,仍然获得胜利,除指挥正确之外,有一支久经战阵的军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上甘岭战役的炮战当中,敌人每天最多发射30万发炮弹,而我军最多只能发射4万发炮弹,相差7倍多,和甲午海战的速射炮对大炮相当,但是我英雄的志愿军依然能够取胜。其中一个原因从美国兵把上甘岭的一个高地叫“狙击兵岭”就可以看出来:志愿军战士单兵技术熟练,枪法好。甲午海战中,中国海军的广大官兵浴血奋战,为国家民族付出了惨重牺牲,按照我们的传统,写历史为尊者讳,当然不愿意说他们的不是,而宁愿说是武器不如人。但是笔者认为,实事求是会使我们更加接近真理,虽然真理有时不讲情面。据说,日本人是看到中国水兵把裤衩晾在大炮上才决心向中国挑战的,可见北洋水师训练和军纪之涣散。
  因此,武器装备的因素并不是中国海军在甲午海战中惨败的决定性因素,人的因素显然更重要。后来日本海军提出:“宁要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不要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强调精湛的射击技术对海战的重要性。很快,他们就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欧洲强国沙皇俄国。在对马海战中,日本人也是让俄国人首先开火,自己稍后才开火,但是由于日本水兵的射击技术精良,所以一开火很快就重创了俄国的主力舰只。俄国旗舰经过两轮齐射,基本失去战斗力,舰队司令重伤丧失指挥能力,决定了战斗的结局。
  封建分裂,使得甲午战争在军事上实际上是以李鸿章一个军阀的实力对抗日本举国的侵略,故李鸿章极力避免战争,以保住自己在官场上的本钱。战争爆发后也极力保存实力,不敢主动进攻。北洋水师当时应该组织特遣舰队远征日本,封锁对马海峡,炮击日本沿海城市,甚至炮击东京。当时既没有飞机,更没有雷达,要寻找茫茫大海中的军舰是很困难的。日本大城市多数靠近海边,以木板房居多,炮击大城市很容易引发火灾,影响巨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珍珠港惨败之后,派“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空袭东京,取得重大心理胜利。
  甲午战争开始,日本海军一门心思放在黄海和渤海的制海权争夺上,想不到中国海军会长途奔袭,抄他的老窝。轰击东京等大城市之后,再回师对马海峡,袭击日本侵略军的后勤供应线。如此,日本海军传统上不能置东京等大城市的安危于不顾,必然分兵回防。然后中国海军则可集中南洋、北洋两支舰队主力与日本在对马海峡一带的护航舰队决战。对马海峡的制海权易手,侵略朝鲜的日军将不战自退。
  相反,日本却不可能通过炮击中国沿海获得战略利益,因为没有要塞的沿海城市,多不重要。
  这实际上是“围魏救赵”战略在海军战役中的使用,关键是军舰在出击和转移时,选择非常规航线,避开日本舰队的截击。例如,炮击之后,日本海军可能会在威海附近,截击我回航补给的舰队,但是我舰队可以跑到台湾或者上海补给,会合南洋舰队再北上决战。
  这里建议的战略后来在日俄战争时被俄国海参崴舰队采用,在日本沿岸大有斩获,击沉击伤和俘获日本多艘舰船,并且炮击日本许多沿海城市和地区。只是因为俄主力不在海参崴,才没有达到战略目的。
  以前有一位朋友忽发怪论,说应该感谢慈禧太后,如果她当初把建造颐和园的款项拨作军费,则黄海下面无非多了几堆废铁,我们就没有颐和园游玩了。话虽偏激,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清朝丧权辱国,不关军费开支的事情。腐败的政权,怎么开支都是糟蹋民脂民膏,无非是糟蹋到哪里,让什么人糟蹋罢了。

巅峰战舰货轮问题:二战唯一被航空兵击沉的战列巡洋舰是哪一艘

估计是问题没问全。二战时被航空兵击沉的战列舰不止一艘。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战列舰是被日 本陆军航空兵击沉。日 本的大 和 号是被美军海军航空兵击沉( 武 藏号也是,不过多挣扎了一会)

“威尔斯亲王”号是如何被击沉的

几乎就在壹起春大尉发起攻击的同时,高井上尉也率鱼雷攻击机冲向“威尔斯亲王”号的旗杆,其速度之快,令英国水手们大吃一惊。他们看惯了自己那笨拙的“剑鱼”式飞机,对日机这么快的速度,简直都有点不可思议。30多架鱼雷机将它团团围住,不时地有鱼雷乘风破浪向“威尔斯亲王”号袭来,只听“轰”的一声,舰身剧烈地摇晃起来,1条鱼雷击中了舰的右舷,将吃水线下部炸出一个大洞。

“威尔斯亲王”号装有10门356毫米的主炮,16门133毫米炮,48门40毫米炮,30门20毫米炮,全舰大小火炮近百门,每分钟能发射炮弹数万发。此时,该舰以全部火力,拼命对空射击,“威尔斯亲王”号上空的炮弹如同冰雹一样密集,天空一片黄色硝烟。炸裂的弹片,就像撒落的砂子,在海面上激起了一片浪花。

高井事后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天空充满了炮弹的硝烟。弹片和高射炮与机枪发射的一道道曳光弹弹迹。我的飞机像被敌人的密集弹幕击中似的,一个劲地往下冲,差不多都要贴到水面了,速度表的指数超过了200节。我压根儿记不得我是怎样飞行,怎样瞄准,在离敌舰多远投下鱼雷的……”

这时,日机什么也不顾,只是一个劲地发射鱼雷,只见9条鱼雷径直驶向“威尔斯亲王”号,海面上立即出现了9条白色航迹,就像成群结队的鲨鱼向“威尔斯亲王”号扑来。“威尔斯亲王”号一连中了4条鱼雷,其中有正条正好击中原来的那个大洞,一下就将舰两弦完全击穿。

就这样,连续几批鱼雷的攻击,使“威尔斯亲王”号开始呈现出45°角的倾斜。然而,过了一会儿,奇怪的事出现了,只见倾斜的“威尔斯亲王”号又慢慢地正了过来,恢复了原状。就连见多识广的高井也感到大惑不解:“中了几条鱼雷,怎么还能恢复呢?真不愧有‘不沉主力舰’之称号。”

“威尔斯亲王”号真是“不沉的战舰”吗?其实不然,原来这是“威尔斯亲王”号的右弦又同时中了两条鱼雷,造成大量进水,才又将战舰重新扶正。

几分钟后,由高桥胜作大尉率领的6架鱼雷攻击机和9架俯冲轰炸机又飞临“威尔斯亲王”号的上空,铺天盖地的炸弹呼啸而下。“威尔斯亲王”号又开始急剧倾斜,在连续发出几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曾经出尽风头的这艘“不沉战舰”,中了8条鱼雷和无数枚重磅炸弹之后,就像一头受伤的河马似的,笨重地向左倾覆,被汹涌的马来海水吞了下去,几乎不到一分钟的光景,便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菲利普斯少将和近千名英国官兵也一起沉入大海。

就这样,日本海军仅以3架飞机的代价,就将英国远东舰队主力战舰几乎全部击沉。

“威尔土亲王”号在什么地方被日本鱼雷轰炸机炸沉

威尔士亲王号沉没于北纬3度33分36秒,东经104度28分42秒,靠近马来西亚著名旅游胜地刁曼岛

“威尔士亲王”号是怎样被击沉的

11月25日,威尔士亲王号受命支援美国在太平洋的战事。陪同前往的还有驱逐舰伊莱克特拉号和快速号组成远东舰队(Z力量舰队),由海军中将托马斯·菲利普领导。舰队在同年12月初到达新加坡,随后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加入舰队。新建造完成的无敌号航空母舰本也想加入这个远东舰队,但由于在牙买加试航时触礁搁浅而进行修理遂无法加入舰队。远东舰队到达新加坡是为了阻吓日本入侵东南亚,但是日本人似乎并没有被阻吓,相反的,在12月8日日本同时进行了偷袭珍珠港和入侵东南亚的军事行动。菲利普斯中将下令威尔士亲王号与反击号以及4艘驱逐舰(伊莱克特拉号、快速号、忒涅多斯号和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吸血鬼号)截击日本的登陆舰队。但他们出击之后并没有发现日本舰队却在返航时被伊-65号潜艇发现。1941年12月10日,在没有任何空中掩护之下,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被由西贡起飞的86架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击沉。远东舰队彻底瓦解。

有没有战列舰撞沉潜艇的记录

二战各国被击沉的战列舰有:
法国:
布列塔尼号战列舰:1940年7月30日,在米尔斯克比尔港被英国海军舰炮击沉
德国:
俾斯麦号袖珍战列舰:1941年5月27日,在北大西洋海域被英军舰炮和鱼雷击沉。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3383438
提尔皮茨号:1944年11月在挪威峡湾的港内被英国飞机炸沉
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1943年12月26日,在挪威北角外海被英军舰炮和鱼雷击沉。
舍尔海军上将号战列舰:1945年4月9日,在基尔港被飞机击沉。
吕佐夫号,原名德意志号:1945年4月在港内被英国飞机炸沉
英国:
皇家橡树号战列舰:1939年10月14日,在斯卡帕湾被德国U-47号潜艇击沉。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1941年5月24日,被德国俾斯麦号击沉
巴汉姆号战列舰:1941年11月25日,在地中海被德国U-331号潜艇击沉。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1941年12月10日,在马来西亚外海,被日本舰载机击沉。
反击号战列巡洋舰:1941年12月10日,在马来西亚外海,被日本舰载机击沉。
希腊:
基尔基斯号战列舰:1941年4月23日,在比雷埃夫斯港被德军飞机击沉。
利母诺斯号战列舰:1941年4月23日,在比雷埃夫斯港被德军飞机击沉。
意大利:
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1940年11月12日,英国海军舰载机袭击塔兰托时击沉
罗马号战列舰:1943年9月9日,在地中海被德国用滑翔炸弹击沉。
日本:
比睿号战列舰:1942年11月13日,在瓜达尔卡那尔外海被美军舰载机击沉。
雾岛号战列巡洋舰:1942年11月15日,在瓜达尔卡纳尔被美军舰炮和鱼雷击沉
武藏号战列舰:1944年10月24日,在锡布延海被美舰载机击沉。
扶桑号战列舰: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美舰炮和鱼雷击沉。
山城号战列舰: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被美舰炮和鱼雷击沉。
金刚号战列舰:1944年11月21日,在台湾基隆外海被美海狮号潜艇击沉。
大和号战列舰:1945年4月7日,在九州西南被美舰载机击沉。
日向号战列舰:1945年7月24日,在吴港被美飞机击沉。
榛名号战列舰:1945年7月27日,在吴港被美飞机击沉。
伊势号战列舰:1945年7月28日,在吴港被飞机击沉
美国: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1941年12月27日,在珍珠港被日本舰载机击沉。
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1941年12月27日,在珍珠港被日本舰载机击沉。
苏联:
马拉号战列舰:1941年9月23日,在喀琅施塔得被德军飞机击沉。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