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内乱最新消息

朝鲜内乱最新消息(此国脱离中国后,沦为日本“殖民地”,不伤心亡国反而感觉解放)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18 14:23:04 浏览7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此国脱离中国后,沦为日本“殖民地”,不伤心亡国反而感觉解放

朝鲜脱离了我国以后,就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亡国的他们却觉得这是一种解放。那是因为日本是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国家来看待的,而朝鲜和清朝的关系属于上下级关系,而且他们仇视清朝统治者。所以虽然他们被日本占领,但他们并没有亡国的悲伤,反而觉得是一种解放。

朝鲜曾经是我国的藩属国之一,是在明朝开始中国建立了宗藩关系的,后来清朝取代了明朝,攻占了朝鲜,朝鲜也正式的成为了清朝的附属国。

后来因为有琉球脱离了清朝的统治,清朝也意识到了如果宗藩体制解体的话,是没有好处的,于是清朝开始和藩属国建立友好的关系,主要就是向拉拢朝鲜,并且给他们投资。本来在朝鲜也有很多人是和中国比较亲近的,但是后来日本插进来了,他们和朝鲜建立了商贸合作,让朝鲜人见识到了西方文明的好处,于是又有一部分人和日本亲近了。

因为和日本的贸易合作的关系,导致了朝鲜很多人失业了,于是朝鲜的一部分人向清朝求助,而日本这个时候也以维持贸易的借口在朝鲜驻扎了自己的军队。朝鲜的内乱问题解决了以后,日本却不愿意退军,后来日本强迫朝鲜驱逐了驻扎在朝鲜的清军。

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朝政府还有朝鲜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甲午战争以后,清朝失败了,签了一个马关条约,第1个条件就是承认朝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藩属国。

朝鲜刚刚独立,日本就正式的占领了朝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鲜也灭国了,但是朝鲜人并没有觉得自己被灭国,而是觉得他们解放了,不再是清朝的藩属国了。

因为以前就算是清朝给了他们很多帮助,但其实始终还是上下级的关系,而且朝鲜人也是仇视清朝统治者的,甚至还在私下里说清朝的皇帝是“胡皇”。所以朝鲜独立以后成了日本的殖民地,生活的水深火热但依然觉得很高兴。

朝鲜当年为何会分裂

外部势力的干扰。主要是美国和苏联。一个以资本主义为阵营,一个以社会主义为阵营,朝鲜的分裂算是他们斗争的牺牲品。

朝鲜的李氏王朝是怎么灭亡的,为什么会灭亡

朝鲜的李氏王朝是在日本的不断侵略下亡国,从1868年日本开始了走上不断外侵的道路,临近的朝鲜首当其冲,再到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更加肆无忌惮的侵略朝鲜,最后战争一次次爆发,使得风雨飘摇的朝鲜帝国不堪一击,成为日本的战败国。朝鲜亡国从外部因素看,是因为临近的日本狼子野心,对其虎视眈眈,是造成灭国的最直接原因,而从内部来看,朝鲜本国有着根本的政治矛盾,比如阶级观念,嫡庶关系严重,庶族和底层阶级人士纷纷反抗压迫,造成朝鲜内乱。

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大体而言是一个社会秩序比较稳定、政治制度比较稳定的一个朝鲜半岛上的王朝,同时也是整个朝鲜民族养成的关键时期,其中李氏朝鲜王朝相比于高丽王朝最为不同的变化相比为有这几点,第一点是废佛尊儒,第二点是中央集权,第三点是以文压武,第四点是竭诚事大,第五点是士族制度。

壬午兵变的结果

壬午兵变本来是朝鲜的内乱,但因为其引发的排日风潮而使事件极大地复杂化。壬午兵变中日本人的蒙难令日本舆论大为震惊,朝野争论不休。花房义质公使逃回日本后,便在报告书中主张武力解决。日本统治阶级中的大部分人也认为进军朝鲜的时机已至,要求利用这次事件侵略朝鲜,比如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撰文极力鼓吹讨伐朝鲜,扬言“未达城下之盟不罢休”;而此时日本明治政府面对着国内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以及自由民权运动的勃兴而倍感威胁,听到朝鲜壬午兵变的消息后一时欣喜若狂,准备以此为契机挑起侵略战争,转嫁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日本政府在兵变后发出了戒严令(八·五)和征发令(八·十二),大举扩军备战。 但日本政府一阵开战狂热过后考虑到朝鲜作为中国属邦的地位以及夹在中日俄三大国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鉴于自身羽翼未丰,遂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在明治天皇的亲自裁决下,决定先派花房义质率领军队前往朝鲜接触大院君政权,胁迫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否则便发动对朝战争。 日本外务卿井上馨将日本政府的各种条件及应对朝鲜的策略详细阐释在一份“机密训令”中,交给花房义质,自己坐镇下关遥控指挥,另有代理陆军卿山县有朋率大军待命。 于是,花房义质会同陆军少将高岛鞆之助、海军少将仁礼景范率领的1500名士兵气势汹汹地开赴朝鲜“问罪”,于8月12日抵达朝鲜仁川港。
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但中国和朝鲜的宗藩关系不同于国际法,朝鲜除了定期朝贡以外并不负有严格的义务,中国也对朝鲜的内政外交从不与闻。但由于中国清王朝经过洋务运动后实力有所增强,而周围的属国不断丧失,其中之一的琉球就是被日本所吞并,所以清廷对日本格外防范,既有心、也有力去控制经营中国硕果仅存的藩属国——朝鲜,以牵制日本的势力。在壬午兵变前夕,中国对朝政策已经出现转变的倾向,而此次壬午兵变正好给清廷以强化对朝宗主权的大好时机。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树声(当时李鸿章母丧丁忧,尚在安徽老家,由张树声署理)于1882年8月1日从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的电报中得到朝鲜兵变及日本出兵的消息和中国也应迅速向朝鲜派出军舰的建议后,立刻决定对朝鲜采取积极政策并报告总理衙门,先命令天津海关道周馥与朝鲜驻中国的领选使金允植、问议官鱼允中接洽数次以了解朝鲜国情。金鱼二人都是闵妃集团的官僚,他们得知消息后也很感吃惊,认为一定大院君所指使,便不断在清朝官员面前诋毁大院君,并请求清朝出兵朝鲜镇压军乱,保护国王,推翻大院君政权,同时牵制日本(有说法认为是逃亡中的闵妃密派卞元圭到中国要求金允植等乞援 ,但此说无直接史料依据,且从时间上看来可能性不大)。于是,张树声一面派统领水师提督丁汝昌、道员马建忠和朝鲜问议官鱼允中搭乘威远、超勇、扬威三艘军舰从天津出发,东渡朝鲜,调查事件;一面则奏请出兵朝鲜,与日本对抗,并镇压乱党。8月7日清廷批准了出兵计划,8月13日决定镇压乱党、平定兵变。 丁汝昌、马建忠和鱼允中的调查船于8月10日到达朝鲜仁川,他们通过对日本及朝鲜方面进行侦察,也断定大院君为壬午兵变乱首,并且感到了日本的威胁,因此丁汝昌在1882年8月14日回天津后,带来了马建忠极力主张出兵朝鲜的报告书:“乘迅雷之势,直取王京,掩执逆首”。 (马建忠本人和鱼允中则继续留在朝鲜“观变”)。为了避免日本藉此侵占朝鲜,巩固自己在朝鲜的“天朝”地位,清政府终于决定出兵朝鲜,准备以宗主国身份问兵变之罪。1882年8月17日,清政府派出的淮军6营约3000大军由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和统领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前赴朝鲜平乱,并于8月20日抵达。随同来的不仅有给吴长庆当向导的朝鲜人金允植,还有张謇、袁世凯等后来中国的风云人物。但中方并不想与日本发生冲突(避免与日军冲突是在朝清军的基本方针),便在在仁川西面一百二十里处的南阳府马山浦登陆,与马建忠等会合,并按兵不动,因此日本一度占了先机。 日本对清廷出兵大为震惊,所以井上馨训令花房义质“一秒也不要犹豫,马上进入京城(汉城)” ,以速决谈判,避免中国的干涉。1882年8月16日,花房义质率一个大队约1500名日军朝汉城靠近,准备强行进城与朝鲜政府谈判。 大院君虽非常不愿意日本人进入,但由于日本兵临城下,被迫于19日同意日军入城。花房义质在昌德宫谒见了国王高宗和大院君,并与负责接待的朝鲜领议政洪淳穆、礼曹判书李会正等人谈判。日本在所谓的“要求函件”中提出了七项条款,包括惩办壬午兵变凶徒、对日本遇害人员和各种损失给予赔偿、增开通商口岸和允许日本派一个中队800人驻汉城保护日本使馆等,并威胁朝鲜政府以三天为限答复。 洪淳穆等人借口为闵妃办理国葬而一再拖延 ,一向排外的大院君也为日本人的无礼和刻毒所激怒,在表面上对花房表示不再固执于锁国的同时,暗中准备动员全国兵力击退日本军。 花房义质对朝鲜方面拖延战术非常不满,便于1882年8月22日率日军撤出汉城回到济物浦,以示谈判破裂,他向朝鲜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打算按照既定计划,一旦谈判破裂就诉诸武力。朝日双方在汉城、仁川一线对峙,局势空前紧张。
日军一怒之下的撤退,使清军获得后发制人的机会。1882年8月22日,大院君派人急驰马山浦,邀请马建忠调停朝日冲突。 这是因为朝鲜上下“斥和攘夷”的呼声虽一度高涨,但毕竟实力弱小,冷静过后许多朝鲜人对同日本作战感到恐惧,不少士兵甚至开小差,尤其是花房强硬的最后通牒迫使大院君向清朝求援。马建忠意识到压制日军的良机已经到来,便率200名清兵星夜兼程赶赴汉城,“居中调停”。8月23日下午到达汉城,受到朝鲜官民的热烈欢迎。马建忠来到汉城后一方面前往仁川与花房接洽,以期缓和局势,并在推翻大院君政权的问题上与日方达成默契;一方面在汉城与大院君会谈,以摸清其态度。清廷及马建忠原本就在金允植、鱼允中的引导下将大院君定为壬午兵变的幕后主使人,又在与大院君笔谈的过程中发现其严拒日本的态度,因而马建忠为了避免与日方冲突,和平解决这一事件,更加坚定了除掉和谈障碍——大院君的想法。 随着马建忠进入汉城,吴长庆所部的淮军六营共计3000清军也开拔汉城,并于1882年8月25日下午抢先日军入驻汉城郊外,中国遂居于主动地位。马建忠与吴长庆、丁汝昌以及朝鲜大臣金允植、鱼允中、赵宁夏等人共同定下了捉拿大院君到中国的计划。吴长庆等先拜访了大院君府邸——云岘宫,对其“好言诱之”,使大院君消除对清朝的戒心;然后等到1882年8月26日(七月十三日)下午大院君回访清军大营时,吴长庆便令兵士将其逮捕,将大院君强行塞进轿子后运到清军“登瀛洲”军舰上,立刻送往中国天津,等候发落。这天夜里,清军控制了汉城四大门和王宫内外,维持城内治安,翌日发布告示,安抚民心,宣称“今年六月之变……顷者变告上闻,道路流传,皆言尔国太公(大院君)寔知其事。皇帝用是赫然震怒,念尔国太公既知其事,必能得其主名……今统领北洋水师丁军门暂与国太公航海诣阙,处人骨肉之间,全恩严义,我大皇帝自有权衡,必不于尔国太公有所深责,但举动仓卒,恐尔上下臣民未谕斯意,妄生疑惧,以元代执高丽忠宣、忠惠为例,大负乎圣意之高深。” 清军逮捕大院君,表面上是因为他是壬午兵变的“祸首”,实际上是为了避免与日本发生冲突,争取和平的结局。就这样,大院君的第二次上台经历了33天就烟消云散了。随后大院君在天津受到清政府的审问,并被押往直隶保定府软禁,1885年才释放回朝鲜。
随着大院君的被捕,剿灭起义士兵、镇压壬午兵变成为清军下一步的计划。1882年8月28日,清军前敌营务处帮办袁世凯用欺骗和威胁手段逮捕了大院君长子李载冕。8月29日,吴长庆、袁世凯等人率清军攻打汉城东郊的往十里、梨泰院(旧式军人及眷属聚居地),抓获了170多名参与兵变的士兵,其中11人被判处死刑。但金长孙、柳春万等兵变领导者逃脱。在日本的督促下,金长孙等人很快被朝鲜政府抓获。李会正、郑显德、赵采夏、许煜、张顺吉、白乐宽等大院君派系的官员和儒生被赐死或问斩,金长孙、柳卜万、郑义吉、姜命俊、洪千石、许氏同、尹尚龙、郑双吉等8名兵变“魁首”被判处大逆不道之罪而凌迟处死,孙顺吉、崔奉圭及孔致元等带头围攻日本公使馆、杀死日本人的汉城市民在慕华馆前被斩首。另外金春永等人虽然侥幸逃走,成为云岘宫的家臣,但在3年后朝鲜政府查出并杀死。
闵妃在逃跑后就秘密透过李容翊、沈相薰等人联络高宗,告知她还活着的消息,到兵变被清军平定后,闵妃的“国丧”宣告取消,将她迎回宫也提上议事日程。1882年9月6日(七月二十五日),陈云龙、吴长纯二将率领100余名清兵和高宗派遣的领议政洪淳穆一起前往忠州长湖院奉迎闵妃回宫,9月8日到忠州长湖院,1882年9月12日闵妃回汉城。闵妃回宫后,护送她避难的人全部飞黄腾达,闵氏家族的气焰较从前更盛,而闵妃从忠州带来的一名姓李的巫婆则被封为真灵君(自称关帝之女,因准确预测闵妃还宫时间而被宠幸),成为宫中祸福吉凶的发言人。 总之,壬午兵变最终被清军镇压下去,闵妃集团重新掌握朝鲜政权。

朝鲜的最新消息

据新华社电 朝中社1日报道,金正恩就任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之后首次视察人民军部队。同日,朝鲜主流媒体发表联合社论,要求掀起强盛国家建设的总攻击战。   金正恩说,第105坦克师是金日成和金正日视察最多的部队之一,希望第105坦克师成为最具有战斗力的部队。他还要求部队加强训练,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成为人民军全军的模范。  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和《青年前卫》等三家主流媒体1日发表联合社论,要求朝鲜全党、全军和全民遵循金正日的遗训,在金正恩的领导下,掀起强盛国家建设的总攻击战,继续坚持“先军”政治加强国防力量,加快祖国统一运动步伐,同尊重朝鲜主权的所有国家扩大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社论说,2012年要掀起贯彻朝鲜劳动党的宏伟的强盛复兴战略的总攻击战,在强盛国家建设的主攻战线轻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点燃总进攻的火炬,国民经济先行部门和基础工业部门掀起革新,加快新世纪产业革命步伐,建设朝鲜式的知识经济强国,将朝鲜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到新的更高的阶段。  社论说,朝韩和海外同胞在《北南共同宣言》和《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的旗帜下紧密团结加快祖国统一运动步伐,将在2012年打开自主统一的突破口。  社论表示,2011年金正日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历史性访问成为保障世界和平和东北亚安全、发展传统友好关系的重要契机。朝鲜将继续坚持朝鲜劳动党的自主、友谊、和平的理念,同尊重朝鲜主权的所有国家扩大发展睦邻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