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历史

德国古代历史?韩国队世界杯所有战绩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01 05:01:47 浏览1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德国古代历史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G)两个国家。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
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一般认为,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亨利一世的儿子鄂图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在这四分五裂的帝国中,最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

韩国队世界杯所有战绩

1954年瑞士世界杯:
  韩国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杯的舞台上,,两场小组赛分别以0比9和0比7输给了匈牙利队和土耳其队。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
  32年之后,韩国队重返世界杯,此时韩国足球队已经奠定了亚洲一流强队的地位,小组赛阶段,他们1胜2负,尽管小组出局,但韩国拿到世界杯的第1个积分。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
  韩国状态全无,他们小组赛三场全败,实力上的差距让他们被灌6球,而那届杯赛,只有可怜的1球入账。
1994年美国世界杯:
  本届杯赛,韩国队又有了一个突破,虽然依旧没能取得胜利,但他们在小组赛阶段获得了两场平局,积了2分。
1998年法国世界杯:
  这是韩国连续第3次在海外征战世界杯,但结局依然是小组出局。
2002年韩日世界杯:
  韩国在小组赛与葡萄牙、波兰及美国同组。韩国在第一场小组赛以2:0战胜波兰。第二场对美国1:1言和。最后一场小组赛韩国以1:0击败了葡萄牙,成功晋级02年世界杯十六强。淘汰赛阶段,韩国先后争议淘汰意大利和西班牙,不可思议地闯进四强,最终被德国终结。
2006年德国世界杯:
  四年之后,韩国队以新的面目来到德国,赛前所有的焦点都是韩国在失去庇护后能交出怎样的成绩单,他们1胜1平1负,第一次在非本国举办的世界杯上,取得了胜利。
2010年南非世界杯:
  韩国队在2:0胜希腊、1:4惨败阿根廷后,关键一战中2:2逼平尼日利亚队,晋级16强。这是韩国队首次在本土以外从小组赛突围。在16强中,韩国队被前世界冠军乌拉圭队淘汰。
2014年巴西世界杯:
在1 : 1战平俄罗斯、2 : 4败于阿尔及利亚、0 : 1输给比利时之后,韩国队创造了本队近四届世界杯小组赛的最差战绩。韩国1平2负只积1分小组垫底被淘汰。

德国对韩国奥运会足球的最后比分

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3点,里约奥运会男足小组赛第二轮打响,C小组的德国国奥队在新水源球场对阵上届奥运会的季军韩国国奥队。经过90分钟激战,德国国奥队最终凭借格纳布里的梅开二度和赛尔克的进球3-3战平韩国国奥,韩国国奥队的孙兴慜取得进球。
在第一轮的小组赛中,德国国奥队2-2战平卫冕冠军墨西哥国奥队,而韩国国奥队则8-0狂胜弱旅斐济。本场比赛,对于德国队来说是一场必须全力争胜的关键之战。
比赛开始后,韩国队就先向着德国队的球门发起了进攻。比赛第4分钟,韩国队的黄熙灿接到队友传球后虚晃一枪,随即内切打门,德国队的守门员反应神速,倒地将球接住。反观德国队,他们似乎有点不适应韩国队的紧闭防守,出现了几次传接球的失误。
比赛第25分钟,韩国队的黄熙灿在右路的连续盘带令德国后卫将球破坏出了底线,韩国队获得右侧角球。权昌勋开出的角球造成了德国队门前的混乱,埋伏在球门右侧的黄熙灿得球后直接打门,皮球打在了德国后卫托利安的身上弹进了球门,韩国队取得领先。取得进球后的韩国球员拿出了此前受伤的队友金敏泰的4号球衣一起庆祝。
被进球后,德国队的进攻变得更加坚决。第26分钟,德国队断球后发动反击,塞尔克接布兰特的传球晃过防守球员后选择直接打门,可惜皮球偏出了球门。此后,德国队的几次进攻都显得有些着急,没能对韩国队的球门形成较大的威胁。
第33分钟,德国队的围攻终于取得了进球。布兰特中场连续过掉几名韩国防守的球员后送出巧妙传球,格纳布里沿着左边路插上得球后面对韩国队后卫打出了一脚极富想象力的挑射,皮球越过防守球员落入球门,帮助德国队扳平了场上的比分。
第41分钟,德国队的克洛斯特曼禁区左侧接队友传球后大力轰门打到了边网上。上半场比赛结束,双方战成1-1平。
下半场易边再战,双方的进攻节奏也逐渐变快。第49分钟,韩国队的朴主武送出直塞,德国门将霍恩拿到球后带球玩火,差点韩国队破门。此后,德国队稳住阵脚后又开始对韩国队的球门发动进攻。第55分钟,德国队的克洛斯特曼在禁区左侧得球后传中,迈尔将球点给赛尔克,赛尔克得球后突入禁区面对韩国门将轻松挑射破门,助队将比分反超。
不过,赛尔克的进球并没有让德国队领先很久。第57分钟,韩国队的孙兴慜接队友长传突入禁区冷静推射得手,帮助球队闪电扳平比分。第64分钟,孙兴慜突入禁区打门被霍恩挡出,错失良机。
比赛进行到底86分钟,风云突变,韩国队取得领先,李瑟灿强行突破至右侧底线附近送出精准传球找到门前的石现俊,后者扫射破门助韩国队再次取得领先。韩国3-2!
全场补时阶段,德国队扳平比分,格纳布里被韩国球员放倒,德国队获得前场任意球机会,格纳布里选择直接攻门,任意球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飞进韩国队的球门。德国3-3韩国!
随着主裁判的一声哨响,比赛结束。最终奥运会小组赛德国和韩国战成了3-3平,两队各积1分。
德国队首发阵容:1-霍恩、2-托利安、4-金特尔、5-聚勒、3-克洛斯特曼、6-斯文-本德、8-拉斯-本德、11-布兰特、7-迈尔、17-格纳布里、9-赛尔克
韩国队首发阵容:1-金东俊、2-沈相旻、15-郑升延、5-崔圭伯、3-李瑟灿、14-朴永武、6-张贤秀、16-权昌勋、8-文昌进、7-孙兴慜、11-黄熙灿

韩国队在历届世界杯中的成绩如何

  韩国队是亚洲表现最稳定的球队,他们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7胜7平,是亚洲区唯一一支保持不败的球队。 庞大在欧洲效力的球员是韩国队的骨干力量,其中效力于曼联队28岁的球星朴智星是他们的领军人物。司职攻击中场的朴智星在曼联这样的顶级豪门屡屡扮演关键角色,在韩国队的预选赛中,朴智星出场11次打进5球,是队内的最佳射手。此外,同样效力于英超的小将李青龙、法甲摩纳哥队的朴周永都是攻击线上的好手。 韩国队攻击线好手云集,相比之下,中后场的厚度稍显不足。门将位置恐怕还将依仗37岁的老将李云在,李云在在2002年世界杯上表现突出,不过现在的他毕竟年事已高,能否表现出当年的状态尚未可知。 韩国队预选赛中失球不多且保持不败,但由于对手不强,后防线没有经受什么大的考验,世界杯上面对攻击力强大欧美球队,他们的防守还是不能让人放心。
  世界杯战史
  韩国队历史上共参加过7次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其中自1986年之后从未缺席。最好成绩是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凭借东道主的优势打进四强,创造了亚洲球队的最好战绩。 1954年韩国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实力的差距让他们的首次世界杯记忆惨不忍睹,两场小组分别以0比9和0比7输给了匈牙利队和土耳其队。 32年之后,韩国队才得以重返世界杯。从1986年到1998年,韩国队连续参加四次世界杯,已基本奠定了亚洲老大的地位,不过在与欧美球队的比赛中,他们的战绩依然惨淡,四届世界杯韩国队均在小组赛后就提前回家,12场比赛4平8负无一胜绩。 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中,韩国队先后击败波兰和葡萄牙,战平美国,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淘汰赛阶段,韩国队依靠裁判因素和自己的坚持连续击败意大利队、西班牙队,成为亚洲首支打进世界杯四强的球队。随后的半决赛中裁判因素还是不敌真正的实力,输给了德国。三四名决赛又不敌土耳其,但第四名的成绩已经创造了历史。 2006年德国世界杯,韩国队小组赛中战胜多哥队、逼平法国队出线前景一片大好,可惜他们在最后一战中0比2不敌瑞士,痛失出线权。
  南非世界杯艰难选帅风波
  为了迎战南非世界杯,韩国足协选帅几经周折,纷纷聘请外籍著名教练,但都遭到其拒绝,无奈,韩国足协只好选择本国教练,经过韩国足协的商议,决定任用原韩国国家青年足球队(现执教于汉城体育大学足球系)教练金镇俊来执教韩国队出征南非世界杯,但是令韩国足协没有想到的是,金镇俊拒绝了,迫于无奈,韩国足协只好启用原教练许丁茂
  历届世界杯成绩
  1930年 没有参加 1934年 没有参加 1938年 没有参加 1942年 没有参加 1946年 没有参加 1950年 没有参加 1954年 第一轮被淘汰 1958年 没有参加 1962年 没有参与 1966年 预选赛中放弃参赛 1970年 没有参加 1978年 外围赛出局 1982年 外围赛出局 1986年 第一轮小组赛被淘汰 1990年 第一轮小组赛被淘汰 1994年 第一轮小组赛被淘汰 1998年 第一轮小组赛被淘汰 2002年 第四名 2006年 第一轮小组赛被淘汰
  历届亚洲杯成绩
  1956年 冠军 1960年 冠军 1964年 季军 1968年 外围赛出局 1972年 亚军 1976年 外围赛出局 1980年 亚军 1984年 小组赛被淘汰 1988年 亚军 1992年 外围赛出局 1996年 止步1/4决赛 2000年 季军 2004年 止步1/4赛 2007年 季军
  历届东亚足球锦标赛成绩
  2003年 冠军 2005年 殿军 2010年 亚军
  国际比赛纪录一览
  1、首场国际比赛:韩国 5 - 3 墨西哥(英格兰伦敦;1948年8月2日) 2、最大比分胜利:韩国 16 - 0 尼泊尔(韩国仁川;2003年9月29日) 3、最大比分失利:瑞典 12 - 0 韩国:(英格兰伦敦;1948年8月5日) 4、世界杯决赛周参赛次数:7次(1954年首次参赛,是亚洲球队中参加世界杯决赛周次数最多的球队) 5、世界杯决赛周最佳成绩:第四名,2002年 6、亚洲杯决赛周参赛次数:11次(1956年首次参赛) 7、亚洲杯决赛周最佳成绩:冠军,分别是1956年与1960年

2018世乒赛韩国和德国谁赢了

2018世乒赛韩国和德国,德国赢了:德国3比2战胜韩国,晋级世乒赛男团决赛。

北京时间2018年5月6日,瑞典世乒赛男团另一场半决赛开始进行,对阵双方是韩国队与德国队。下半区中国队已经以3-0战胜了东道主瑞典,提前锁定了一个决赛名额,这就意味着最后的男团冠军争夺战将在中国队与韩德两队间的胜者中产生。本场比赛面对打削球能力比较强的韩国队,德国队并没有派出在1/4决赛中夺得两分的削球选手菲鲁斯,并且出人意料的把奥恰洛夫安排在了三号主力的位置上。

首盘比赛,由弗朗西斯卡对阵李尚洙。弗朗西斯卡开局就展现出了鲜明的欧洲技术风格,大开大合的进攻对李尚洙形成了极大的威胁。不过李尚洙积极做出调整,开始在台内球以及节奏上控制对手,成功连翻三局。最终以3:1(5:11、11:5、11:8、11:5)击败弗朗西斯卡,为韩国队拿到了第一分。

第二盘比赛,在波尔与郑荣植间展开。郑荣植高质量的反手拧拉让擅长相持的波尔很难将比赛代入自己的节奏,前两局比赛双方以12:10的分数各胜一局。后两局比赛,波尔在落点变化上积极调整,成功打开局面,最终以3:1(10:12、12:10、11:4、11:5)锁定胜局,帮助德国队将大比分扳平。

第三盘比赛,由奥恰洛夫迎战张宇镇。奥恰洛夫上场后整体状态一直很沉闷,每局都出现大量的无谓失误,在相持过程中调整也很不积极。相反张宇镇则始终在主动上手抢攻,面对奥恰洛夫的下蹲砍式发球也应对自如。最终张宇镇以3:0(11:6、11:5、11:6)击败了奥恰洛夫,为韩国队拿到了关键的第三分。

第四盘比赛,是双方一号主力间的对决,由波尔对阵李尚洙。李尚洙在队伍领先的心理优势下,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波尔似乎受奥恰洛夫的影响,在场上打的也有些沉闷,不过仍顽强的将比赛拖入了决胜局。决胜局的关键分上,波尔展现出了顶级选手的强大心理素质,在一板中台对拉得分后,成功以3:2(9:11、11:8、3:11、13:11、12:10)击败李尚洙,再度将场分扳平。

决胜盘,由弗朗西斯卡对阵郑荣植。弗朗西斯卡发挥出了他正手的优势,并在发球环节主动控制落点,没有给郑荣植太多可以反手拧拉进攻的机会。最终弗朗西斯卡以3:1(11:6、11:8、4:11、11:9)战胜了郑荣植,为德国队拿下了关键的决胜盘胜利。这样德国队就成功晋级到了决赛中,本届比赛男团冠军将在德国队与中国队间产生。

德国历史上与英格兰的战绩

  比赛日期 比赛场地 比赛性质 交战双方 比分
  2010.06.27 南非 世界杯 德国-英格兰4-1
  2008.11.19 柏林 友谊赛 德国-英格兰 1:2
  2007.08.22 伦敦 友谊赛 英格兰-德国 1:2
  2001.09.01 慕尼黑 世界杯预选赛 德国-英格兰 1:5
  2000.10.07 伦敦 世界杯预选赛 英格兰-德国 0:1
  2000.06.17 沙勒罗瓦 欧洲杯小组赛 英格兰-德国 1:0
  1996.06.26 伦敦 欧洲杯半决赛 英格兰-德国 1:1(点球5:6)
  1993.06.19 底特律 友谊赛 德国-英格兰 2:1
  1991.09.11 伦敦 友谊赛 英格兰-德国 0:1
  1990.07.04 都灵 世界杯半决赛 西德-英格兰 1:1(点球4:3)
  1987.09.09 杜塞尔多夫 友谊赛 西德-英格兰 3:1
  1985.06.12 墨西哥城 友谊赛 英格兰-西德 3:0
  1982.10.13 伦敦 友谊赛 英格兰-西德 1:2
  1982.06.29 马德里 世界杯复赛 西德-英格兰 0:0
  1978.02.22 慕尼黑 友谊赛 西德-英格兰 2:1
  1975.03.12 伦敦 友谊赛 英格兰-西德 2:0
  1972.05.13 柏林 欧洲杯预选赛 西德-英格兰 0:0
  1972.04.29 伦敦 欧洲杯预选赛 英格兰-西德 1:3
  1970.06.14 莱昂 世界杯1/4决赛 西德-英格兰 3:2(加时)
  1968.06.01 汉诺威 友谊赛 西德-英格兰 1:0
  1966.07.30 伦敦 世界杯决赛 英格兰-西德 4:2(加时)
  1966.02.23 伦敦 友谊赛 英格兰-西德 1:0
  1965.05.12 纽伦堡 友谊赛 西德-英格兰 0:1
  1956.05.26 柏林 友谊赛 西德-英格兰 1:3
  1954.12.01 伦敦 友谊赛 英格兰-西德 3:1
  1938.05.14 柏林 友谊赛 德国-英格兰 3:6
  1935.12.04 伦敦 友谊赛 英格兰-德国 3:0
  1930.05.10 柏林 友谊赛 德国-英格兰 3:3
  德国13胜3平12负。

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简要说明

1、早期历史

很早以前德国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公元476年推翻了罗马帝国(西罗马)。

2、神圣罗马帝国

843年德意志从法兰克帝国分裂出来,962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通过长期的对外征服,神圣罗马帝国占领了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波兰西部,并远征俄罗斯、匈牙利。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

3、德意志帝国

18世纪初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内政、军事和外交斗争。

4、两次世界大战

德意志帝国在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德皇威廉二世退位。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

5、东德和西德

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61年民主德国修建了柏林墙阻止东德居民向西流动。

6、两德统一

1989年东欧剧变,包括东德在内的各国共产党政权纷纷垮台;在四强同意下,1990年东德和西德终于达成两德统一。

扩展资料:

德国的文化:

1、美术

不少德国画家的作品享有高度国际知名度,创作形式也相当多元。源自德国地区的卡罗琳式建筑及奥托式建筑促进了罗曼式建筑发展,之后则以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及巴洛克建筑为主。

2、音乐

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柏林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更是享誉世界。德国为欧洲第一大及世界第三大音乐市场。

3、哲学

德国哲学可以说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石。进入21世纪,德国与法国、奥地利、瑞士及斯堪地那维亚各国持续发展当代分析主义。

4、其他

德国的各类音乐会、艺术展览、戏剧表演、国际性大型体育比赛、街头庆祝活动和圣诞市场也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

5、忌讳

忌讳数字13。视13日星期五为不祥 。不喜欢红色,红黑相间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绿色。法律禁用纳粹或其军团的符号图案,讨厌菊花、蔷薇(只用于悼亡)图案和蝙蝠图案。忌讳核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国

德国历史简介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Gelman Demokratik Republik, GDR)、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lal Republik of Gelmany, FRG)两个国家。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
  3.2.古代历史
  据推测,日耳曼部落的进化发生在青铜时代或者最晚是铁器时代。公元前1世纪,部落开始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德国北部逐渐向南、向东和向西扩散,与伊朗人、波罗的人、凯尔特人的高卢部落以及东欧的斯拉夫人发生接触。除了史料记载的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以及考古发现外,科学家对早期日耳曼人历史知之甚少。在奥古斯都的统治时代,罗马帝国军队开始入侵德意志地区,日耳曼部落在抵抗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与罗马军队相类似的战斗战术。公元9年,舍罗斯克人首领阿米纽斯(Arminius)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战胜瓦卢斯所领导的罗马军团,位于莱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德意志地区才得以独立于罗马帝国之外。至公元100年,日耳曼部落已在莱茵河-美因河-多瑙河沿岸定居,占据了如今德国的大部分地区。3世纪,出现了许多较大的西日耳曼部落,包括阿勒曼尼人、法兰克人、萨克森人和弗里斯兰人等。 严格意义上的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亨利一世的儿子奥托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德意志是第一个战胜罗马帝国的民族。在这四分五裂的帝国中,最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
  3.3.近代历史
  在17-18世纪时,它们都发展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19世纪初,当拿破仑占领德意志时,取消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复存在了。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后,普鲁士(德国)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奥地利败北,于是奥地利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普鲁士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是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德意志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这个由阿道夫·希特勒统治的法西斯德国号称“德意志第三帝国”。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军突然袭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共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9000多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使世界陷入一片黑暗。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概况:日耳曼人(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
  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法兰克大帝国。大帝国中有许多讲德语的日尔曼部落,这些日尔曼部落人所讲的方言被称为“德意志”。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去世,法兰克帝国随即分崩离析,在瓜分各种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东、西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的政治分界线大致就与德语和法语之间的语言界限相当。讲法语的西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法国,而讲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的居民在此后的长期生活中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同属一国”的感觉,他们不但用“德意志”来称呼自己的语言和人民,还用它来命名自己的国家。
  人们习惯上以公元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得意志帝国转变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和一个共和国。1、第一帝国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第一位德意志国王。1806年,帝国被拿破仑一世推翻。2、第二帝国是指1871-1918的德意志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铁血宰相贝斯迈功不可没,第一次统一德国。3、第一共和国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第二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由于共和国宪法是在魏玛城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此这个共和国又称为魏玛共和国。4、第三帝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带领纳粹党上台执政,魏玛共和国结束。第三帝国是指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第三帝国宣告完结。德国为美、英、法、苏分区占领。
  1949年5月,在美、英、法合并的西占区通过《基本法》,宣布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同年1O月,苏联占领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 1990年7月实行了货币统一,1990年10月3日实现了政治统一,即国庆日。

韩国VS 德国 综合国力哪个强

德国不是韩国的吗?思密达

经济:德国GDP超过韩国,德国胜

军事:韩国军队人数远超德国,韩国拥有大量先进的战机和军舰,韩国胜。造船业世界前列!韩国胜

政治影响力:德国在西欧有影响力,韩国在东亚和东南亚有影响力,两国平。

科技:德国有西门子和奔驰宝马、韩国有三星和现代,两国平~电子数码产品完暴德国,SANSUNG企业数码产品销量全面领先西门子,韩国胜!

娱乐;韩国电影亚洲第一,以飞速发展!大韩民国韩流文化,已在亚洲吹起韩流风~相比德国电影业薄弱,这几年国际上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电影!

文化:韩国文化力压日本风靡东亚和东南亚,正走向世界,德国文化上一直不如法国英国,韩国胜

历史:德国二战出了不少名将,日耳曼名族其高贵的血统著称~这点大韩民国却是不如德国,不过古代也有像李舜臣这样的牛逼人物代表

科技:尤其是精密机械工业德国世界领先

工业体系:韩国没有完整的军工体系,很多关键技术需要从西方引进

这点上算是半径八两~综合比较德国稍强于韩国

德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日耳曼时期考古证据表明,在现今德国国境内,约70万年前就有人类踏足。从此推测,约50万年前开始,人类就陆续移居于此。因为缺乏文献记载,所以德意志人早期的历史,并不是太清楚。罗马帝国最早开始记载日耳曼部落(Germanen)的活动,但这些日耳曼部落与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并不相同。当时所谓的日耳曼部 落,是对所有居住于北欧及中欧,使用印度-日耳曼语系的各个部落的统称。现代的民族学家对这个名字的含意尚不太清楚,大约可信的是欧洲较早的居民克尔特人(Kelten)先使用这个名称来称呼新移民。而凯撒(Julius Caesar)远征高卢时,用“日耳曼族”这个名称来称呼当时居住在莱茵河右岸(在今天的德国境内)的各个部落。其后,“日耳曼族”这个概念才逐渐介绍到罗马人的世界里。日耳曼部落是指原先居于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南部(包括丹麦)及其临近地区的一些民族,他们的文化及宗教相当接近,所以成为一个文化圈。西元前1000年左右,因为北欧地区气候转坏,该地区的居民开始向南迁移。到西元前450年时,他们分布于莱茵河沿岸,南至阿尔卑斯山以北,东到外克塞河(Weichsel,即维斯杜拉河Vistula)的地区之内。到了西元前2世纪,这些民族又开始另一波的民族移动,而开始与罗马世界有较多的接触。公元前后,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已定居着许多日耳曼部落,这些部落同企图征服此地的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战胜了当时强盛的罗马帝国。在这次战役中,日耳曼部落伏击并消灭了三个罗马军团。此后,罗马人再也没有真正尝试过把它们帝国的东部边界推进过莱茵河。日耳曼部落虽是以语言、血统、生活习惯、文化及信仰为族群的指标,但因散居之故,个别差异可以相当大。所以西元4世纪起的大规模族群迁移时,并不是整个血缘民族集体行动,而是以较小的氏族组织为单位。历史学家将这些移动的日耳曼部落约略分成西日耳曼人,东日耳曼人及北日耳曼人三个大类别。西日耳曼人指的是西元1世纪时居住在西起莱茵河,东至卫塞河(Weser),南至多瑙河,北达北海的这些族群。自407年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各莱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过莱茵河并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国。476年,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下层人民联合,推翻了显赫的罗马帝国。民族大迁徙376~568年,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诸“蛮族”部落大举强行移居帝国境内,并各自建立国家的历史过程 。民族大迁徙的原因是日耳曼人的原始公社制解体,部落显贵 、军事首领及亲兵渴望向外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人口自然增长对生产力形成压力,为了发展畜牧经济,一般日耳曼人不得不向外地迁徙。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和帝国的衰落,无力抵御外族入侵,因而使“蛮族”的武装迁徙深入帝国腹地。法兰克人时期从509年开始,法兰克人分为3个部族:萨利安人(Salian)、里普利安人(Ripuarian)和卡蒂人(Chatti, 或黑森人〔Hessian〕)。在428~480年间,萨利安法兰克人占领了罗亚尔河以北高卢的大部分地区。里普利安人和卡蒂人仍然留在德意志和高卢东北部。萨利安人在他们的国王克洛维(Clovis)的统治(481/482~511)下信奉了天主教,克洛维把他的统治权扩大到其他法兰克人身上,并征服了高卢的其他大部分地区。他的梅罗文加王朝(以他的祖父梅罗文加的名字命名)的继任者们统治法兰克人的土地,直至8世纪由加洛林家族代替时为止。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768~814年在位)与教宗(教皇)合作恢复了西罗马帝国,并把天主教传播到德意志中部和北部。他的帝国於9世纪中叶解体。德意志立国5世纪末,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辉煌时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统治下,王国几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为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帝国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的疆域按照凡尔登条约分成三部分,西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就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而东边的部分即莱茵河右岸操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日耳曼王国的基础,成为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也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间的部分成为了后来法德争斗的根源。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萨克森王朝的地域大致位于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就此开始。2近代德国\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拥有实际权力的皇帝统治的国家,中世纪时演变成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其帝国国祚,因自称奉天承运,日耳曼人认为追溯为承继罗马帝国而来,所以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查理曼死后,西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始终由东法兰克王国和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君主轮流拥有。然而,胖子查理于887年被废黜之后,加洛林帝国自此瓦解,再也没有统一。自胖子查理之后,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拥有者大多是由教宗加冕的意大利国王,意大利国王的实际统治范围极其有限,仅限于意大利东北部,而那些国王几乎是清一色的意大利本土贵族,最后一位本土国王是贝伦加尔一世。大约在900年,东法兰克王国地方势力崛起,形成了四大公国,它们是: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士瓦本和巴伐利亚。当加洛林家族的最后一位国王孩童路易于911年去世后,东法兰克贵族没有选择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家族作为路易的继任者,而是选举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为新一任国王。康拉德临终之时,指定宿敌捕鸟者亨利为继任者。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在众多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当中,被推举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亨利去世后其子奥托继位为东法兰克国王。962年,东法兰克国王、奥托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到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与皇帝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1512年的科隆帝国会议后颁布敕令,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同盟军入侵法国的盟国巴伐利亚,另一支同盟军进攻拿破仑控制的意大利。拿破仑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法军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神圣罗马帝国的摩拉维亚,同时将同盟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国援军。12月16日,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签订《普勒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原来的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神圣罗马帝国,加入邦联。同时,拿破仑 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等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的称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德国人在论述其帝国历史时,将其定义为“第一帝国”;与后来的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史称为第二帝国)与希特勒执政时期(1933年-1945年,史称为第三帝国)加以串连论之。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为反对赎罪券买卖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后来在1517年他发起德国宗教改革。1519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即位。他不单要对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还要卷入对法国及教宗的长期战争。他在帝国的地位被削弱,无力阻止宗教改革。1522年至1526年间,在帝国的某些城市和地区流传着路德的学说。宗教改革由君主执行。皇帝的弟弟费迪南不能容忍路德的教徒,对此支持新教的领主还一度游行示威。14世纪农民就因为生活困苦而爆发起义。在宗教改革期间的1524年至1526年,甚至发展为德国农民战争。1525年在闵采尔的领导下,法兰肯豪斯的地主制度被废除。三十年战争由于德意志是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的主要战场,其经济遭到极大破坏,而且战后诸侯国各割地盘,其内部分裂变成不可逆转,间接令神圣罗马帝国变得名存实亡。黎塞留主政的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阿尔萨斯与洛林,为以后德法争战埋下隐患。普鲁士崛起1701年1月18日,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因支持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在柯尼斯堡被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自此,普鲁士作为一个王国才正式存在。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于1806年10月再度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败于拿破仑,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1806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1809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柏林大学),同时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此后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1815年普军在滑铁卢再度击败法军。根据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神圣罗马帝国在1806年灭亡后,德意志邦联在1815年成立,其中以普鲁士和奥地利最强大。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想由自己领导德国统一,后来普鲁士渐渐取得领导权。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1848年革命1848年巴黎的二月革命推动了德国城邦的三月革命的发生。在奥地利发生巷战。3月13日梅特涅下台并逃亡到英国。费迪南一世于1848年4月批准新宪法通过并且允许民间组建武装力量。在匈牙利,意大利和斯拉夫地区爆发了起义,但很快被镇压。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四世迫于民间压力,修改宪法并且承认人民有集会和言论自由。至于小城邦,如巴登就试图通过任命自由派分子组成政府这一策略来避免革命。但随着革命进一步升级,正是萨克森和巴登成为了激进民主革命的中心。5月初所有城邦进行选举,推选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代表。但只有六个城邦进行了直选。在国会里既有保守的保皇党也有自由党和共和党人。工人和农民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代表。5月18日成立了临时政府,由临时国家元首领导。诸侯也承认临时政府,但临时政府没有自己的军队,警察和公务员,有名无实。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需要划定未来德国的国界。刚开始有人提出大德意志方案。但后来还是决定采用小德意志方案,建立一个不包括奥地利的德国。1849年3月28日,经过长时间讨论,伯多禄教堂宪法终于通过,宪法规定,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一个统一的联邦,立法部门是帝国议会,领导中央政府的则是世袭皇帝。该宪法是魏玛宪法和德国基本法的基础。选举权被进一步确定。4月2日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四世逊位后,各城邦都从法兰克福撤回了代表。德累斯顿和巴登为了推行宪法发生了革命,但最后被镇压。少数代表拒绝被召回并且在斯图加特举行进一步会议。最后一场革命发生在7月23日拉斯斯塔德。宪法永远失效了。很多人由于受到政治迫害而逃亡到美洲。德意志统一1871年普鲁士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威廉一世即位。 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俾斯麦出任首相,这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开始。1864年普鲁士打败丹麦,收回北方近丹麦边境的多个领地。1866年普鲁士打败奥地利,迫使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并合并数个邦,组成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国南部几个邦脱离法国控制,至1871年德国宣布完成统一,德意志帝国成立,也称“德意志第二帝国”。3现代德国一战时期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俄国。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第十七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且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逼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逼撤退至波尔多。9月5-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始演变为阵地战。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着。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1917年2月3日因德国使用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多只船只被击沉,美国与德国断交。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破获的齐默曼电报,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根据,于4月6日向德国宣战。1918年8月至9月间,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13000余挺。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9月,兴登堡元帅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哗变,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11月11日,德军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悉数推给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还被解除武装,德国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且不许拥有空军。但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其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本土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造成德国货币疯狂贬值,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因而引发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德国人为摆脱《凡尔赛条约》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种种因素配合,以及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终于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魏玛共和国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和平、自由、民主的政权的一次努力。但是,魏玛政府自一开始就注定了困于经济问题和本身魏玛宪法固有的缺陷。开始的几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忙于处理左翼和右翼相继发动的叛乱和1923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接下来,由于德国与战时敌人们的关系逐渐缓和和赔偿债务的放宽,情况有了些好转。盟国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秩序和繁荣,全靠总理兼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这种繁荣一直延续到1930年来临的大萧条之前。此后,经济的衰退,加上对1923年超速通货膨胀的记忆和凡尔赛条约严酷的条款引发的民族主义反对声音,从内外两方面断送了魏玛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简称纳粹)利用了这一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纳粹不断强调民族和种族的问题,并承诺让失业的人重新获得工作,他们把德国的许多问题都归罪于所谓的犹太人的阴谋,甚至宣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是由于内部的通敌造成的。二战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额赔款使魏玛共和国之民主共和政府无法负担,之后遭遇的经济大萧条和未能解决失业、其他社会问题(如左派及士兵工人的暴动),使许多德国人转向支持右翼,希特勒之纳粹党则属极右翼中之一支。希特勒承诺减少失业人口及对经济、文化和军事进行改革。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开始转向法西斯化。在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希特勒执政后,对内开始实行白色恐怖,残酷镇压异己分子,通过冲锋队、党卫军和盖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劳动营和集中营实行法西斯专政。希特勒是通过鼓吹强烈的民粹主义上台的,上台后的他开始了对犹太人疯狂的种族压迫。在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后,希特勒声称是国会的第二大党共产党(也是纳粹党的主要政敌)所为,逮捕了共产党领袖,动员冲锋队将全国所有共产党党部占领并禁止了共产党员参加3月初的国会选举,纳粹党赢得了44%的席位,联合了国家人民党后又通过胁迫或贿赂的手段,强行通过了《授权法》,只有社会民主党未赞同,是为德国踏入极权主义的第一步,最终利用《授权法》取缔了所有非纳粹政党。1933年9月1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上首度使用“第三帝国”指称他所统治下、“国祚千年”的德国。1933年12月1日通过《保证党和国家统一法》,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国。。1934年8月1日通过《德国元首法》等,加强了法西斯独裁统治。1934年8月2日保罗·冯·兴登堡死后,希特勒顺理成章地控制德国,废除总统制,成为德国元首,并派出100,000 名间谍,监察国内的评论家及异见者。希特勒将国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加快重整军备的步伐。当时,德国总体经济因纳粹党的战争经济计划的而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但许多政治对手、尤其是共产主义者和一些社会主义者,被送去集中营,据估计,在纳粹最初统治的时间里,就有成千上万政治受害者死去或失踪。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突破凡尔赛条约的封锁,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50万人的军队,次年宣布实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计划”,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西方各国。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将德军开进莱茵非武装区,7月武装参与西班牙内战。11月25日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公约》。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在慕尼黑会议上,希特勒表示「取得苏德台区以后,德国不再有领土要求」以及英法的绥靖政策的驱使下签订《慕尼黑协定》。10月,德国背约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5月22日,德国和意大利于柏林订立钢铁同盟,至此,三国正式结盟,被称为轴心国。1939年7月10日,宣传部长戈培尔正式宣布废弃使用,改以“大德意志帝国”(Gross-deutsches Reich)取代。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随后迅速占领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1940年,击败英法联军,并占领了法国。随后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二战末期,根据希特勒遗嘱,北部战区司令邓尼茨海军元帅任总统,宣传部长戈培尔为总理。但戈培尔在希特勒自杀身亡后随即自杀,很快邓尼茨向盟军投降。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德意志第三帝国”终结。冷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战败,根据战时波茨坦会议中英、美、法、苏四国的秘约,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四个战胜国占领,并且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同盟管理议会(Allied Control Council,ACC)来治理德国事务。但由于理念上的差异,在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共产阵营逐渐疏远,1948年3月时,美、英、法三国在伦敦举行会议,初步决议要将三国所分别管理的德国领土合并,组成一个德国西部的政权,针对这点苏联方面作出反制,首先是退出ACC,并进而宣布着手设立一个东德政权的计划。但直接导致东西德分离的导火线,则是发生在1948年6月20日,西 当代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段历史时期。根据《柏林/波恩法令》,1994年3月10日,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直到1999年联邦政府才统合完成;而波恩则获得了联邦城市的地位,目前有包括国防部、农业部等在内六个联邦行政部门位于波恩,是德国第二大政治中心。2005年11月,基督教民主联盟的领导人安格拉·默克尔当选为德国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