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士坦丁堡战役

君士坦丁堡战役(君士坦丁堡大决战的战役结果)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3 05:16:19 浏览6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君士坦丁堡大决战的战役结果

蒙古军成功守卫了君堡。意大利军参战共39050人,战死约29000人,被俘5480人(战后赎回),包括俘虏战损率达到88.3%。
蒙古军参战约89000骑,战死在35000骑以上,被俘5000人(由于意大利军最后撤退时忘记杀掉俘虏,这些蒙古俘虏都被救出)。包括俘虏战损率达到44.9%。
双方阵亡比率为意大利比蒙古----82:100
意大利机动兵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幸好没有其他欧洲国家趁火打劫,而蒙古主力也立即东下回去打土耳其,因此侥幸没有失地。后来蒙古的西征都没那么强,在保加利亚一带屡次被意大利军击退。意大利要经过差不多半个世纪,机动兵力才恢复到君堡战役时的水平。
意大利有一位亲王、三名高级贵族阵亡。

君士坦丁堡大决战的战役经过

由于中世纪——全面战争中“上帝”的安排,意大利方第一阵的阵列没有射击部队。正面为大批草原弓骑兵所挑衅,总督无可奈何之下,命令全军以横线三列稳步向前推进。蒙古方没有很好调度,大约有五六支骑兵被厚实的意大利步兵方阵所包围。其他蒙古部队开始半溃散式后撤。
在消灭被围蒙古军过程中,意大利方面也付出了一定损失。被围蒙古军顽强抵抗,战至最后一骑,简直和他们后面“溃散”的蒙古部队不像同一族类。正由于他们的顽抗,意大利军虽然拥有兵种优势(第一线多半是意大利轻步兵可克制骑兵),仍然不得不调动部队进行合攻,以数倍兵力粉碎之。在此过程中,意大利军虽然明知不利,仍然为追击败敌犯下致命错误,不知不觉战场向前推进到接近蒙古本营的上坡,而且阵列紊乱,兵力参差。 在稳住战线的努力中,大约有十一二支增援部队被击溃和消灭,其损失之重不亚于第二阶段的大败。血肉的长城似乎一再被粉碎,但终于还是没有消失。蒙古军损失也甚重,反击的主力不得不陆续撤退,引入新部队。
蒙古和意大利两军对垒,各踞山岭。意大利方第一线是支离破碎的残留肉搏部队,主要是侠义战士和意大利步兵,每队都已损失大半,只剩下一二十人。蒙古骑兵队如果有此损失,早就后撤了,但意大利方兵少将寡,只能拼到底。第二线是疏散队形的弓弩部队,如重装弩兵和热那亚水手等。蒙古军排成线式横列,将弓骑兵放在最前一直射击着意大利的步兵们,希望意大利军按捺不住出击,然后由后面的重装蒙古骑兵和草原骑兵对阵。
但意大利将军们已经接受了血的教训。这些血战幸存下来的勇士忍受着箭雨,与敌军比耐性。对峙时双方都以弓箭为主要武器,稳占原位互相比箭。很显然,来自大草原、自幼用弓的蒙古游牧人输给了也以善弩箭闻名欧洲的意大利射手。这是因为意大利射手们通常用的重弩和弓比蒙古骑兵的短弓射程要远、威力更强。蒙古弓骑兵不得不下到山坳向上射箭才能射到意大利第一线,而侠义战士着重甲,不是很在乎这种轻箭。迫近的蒙古骑兵在有破甲威力的重弩之下却损失很大。
蒙古人很快发现他们不能接受远程战的重大损失,改变了战术,开始波浪式地短程冲锋。重装骑兵和草原骑兵冲下山坡,在凹地与意大利战士展开肉搏战,试图撕开防线杀入后方意大利射手的阵地。现在幸存下来的意大利战士虽然只有一二十人的小队,但在后方射手的支援下毫无惧色地与大队骑兵肉搏。意大利军长矛兵早已损失殆尽,用剑作战的战士却也寸步不移。每一波骑兵冲锋都在血肉长城前被击败,这些稀稀拉拉的几人、十几人的小队居然真正地不动如山。热那亚水手们在射完弓箭后也冲前以肉身为盾掩护后方的友军射手,不知那些大队逃走的长矛兵看见弓箭手站在他们的岗位有什么感想!这样的进攻维持了足有二十分钟,大约有十几次的样子。山坳已经看不到山的原色,铺满一层层的褐色、黄色军装尸体浮在同样鲜红的血海上。战争,就是这么残酷……
蒙古军的攻击渐渐乏力,想必也到了极限。就看谁能顶住最后一秒,谁就赢了。很遗憾地,一直独自呆在后面的意大利总督发现自己的62支援军已经用光——再也没有兵力投入山坳的绞肉机,大堤慢慢在溃烂,勇士们的背影逐渐消失。蒙古骑兵杀入了射手阵地,已经竭尽全力的射手们只好撤退。总督同志淌下了两行热泪,拨马转身。

如果1453年奥斯曼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世界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1453年奥斯曼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世界会,陆地上奥斯曼再也没有了敌人。

或许年轻气盛的穆罕默德会犹入无人之境扫平巴尔干半岛,失去希望的罗马人纷纷逃到意大利半岛,给意大利带去先进的东方理念。而奥斯曼不会止步多瑙河,还会进一步消灭匈牙利,兵临维也纳。同时水陆并进进军意大利。起点便是圣约翰骑士团的所在地马耳他。教皇可能会向世俗君主求援。

战争从不是什么好事,没有任何理由为屠杀洗地,不过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不承认各种屠杀的政府就是了。我想说的是记住历史上的惨剧不是为了记住对其他民族的仇恨,而是为了避免重蹈覆,不再让惨剧发生。但大部分人都只记住了仇恨,让这种纪念起了反作用。

主条目:君士坦丁堡战役

1453年4月,穆罕默德二世对君士坦丁堡发动围攻。尽管乔瓦尼·朱斯蒂尼亚尼在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授意下英勇作战,但由于没有援军,他们的顽抗最终失败。经历大炮狂轰两个月,坚不可摧的城墙终被击破。

君士坦丁堡大决战的战役背景

1253年,意大利掌握有米兰、热那亚、威尼斯、托斯卡纳等山南地区,部分山北省份如瑞士。还新占部分北非和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两省,以及科西嘉、萨丁岛和克里特岛。主要经济力量和军事生产基地在米兰、热那亚、威尼斯、保加利亚。另一方,蒙古西征军刚从土耳其手里拿到君士坦丁堡,拥有俄罗斯、土耳其的领土。意大利试图趁蒙古立足未稳之时主动进攻夺取君士坦丁堡,以坚固的要塞和海峡对抗蜂拥而来的“黄祸”。意大利以总督亲征,试图以二比一的兵力优势迫使守军撤走。但守军凭借要塞据死抵抗,战争进入围城战。第二年,蒙古迅速在前线集中了大批援兵。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利的情况下,意大利总督决意拼死一战,利用海运立刻调集了全意大利所有机动兵力。(另外意大利总督也想把君士坦丁堡拿下后作为主力生产基地和经济支柱。)

为什么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能影响欧洲历史

因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导致连接欧亚两洲的主要陆上贸易路线中断,令欧洲人考虑经海路到达亚洲的可行性,最终促成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因此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能影响欧洲历史。

战役过程

15世纪初,衰落的拜占庭帝国领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军队切断了联系的伯罗奔尼撒地区,君士坦丁堡实际上已是一座孤城。

1453年初,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步兵7万多,骑兵2万多,战舰320艘,从海陆两面包围并企图占领君士坦丁堡,彻底灭亡拜占庭帝国。

4月6日,土耳其军队从西面发动对君士坦丁堡的强攻,他们用火炮、攻城锤和投石器猛烈破击城墙,并填平壕沟,架设云梯,还在城墙下挖掘坑道。君士坦丁堡军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莱奥古斯率领下顽强抵抗,粉碎了土军从西面的进攻。

拜占庭帝国的海上援军也冲破了土耳其军在海峡上的封锁。穆罕默德二世改变进攻谋略,他买通热那亚商人,假道热那亚人所控制的加拉太地区,潜入金角湾内,以便水陆夹击。他调动军队5万,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之间铺设一条长1.5公里的圆木滑行道。

在一夜之间将80艘轻便帆船拖上海峡岸边,用人、畜和滑车拉过山头,再从斜坡上滑进金角湾。又在金角湾最窄处架设浮桥,在桥上配置了火炮。

5月29日,土军从海陆两面对君士坦丁堡发起总攻,一面在金角湾用火炮破坏防御工事和轰击防守船只;在西面,穆罕默德二世指挥数万军队从多处突入城堡。

君士坦丁堡军民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城堡,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城堡最后被陷。延续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至此灭亡。

扩展资料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结束及文艺复兴时代开始的重要事件,因为它代表了欧洲旧有宗教秩序的结束,及大炮和火药的广泛使用。

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圣索非亚大教堂被改为清真寺。希腊东正教会仍然完好,Gennadius Scholarius获任命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令很多希腊人从该城逃到西欧,并把希腊—罗马传统的知识及文书带到当地,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


世界历史重要战争

1、马拉松之战 马拉松战役是公元前490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战争。波斯军队共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仅阵亡192人。在此役中,雅典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促使了希腊各城市国家之间的团结,结成了三十个国家的同盟,加强了反对波斯帝国的力量;希腊各城邦的实力也进一步增强。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光辉无比的成就而言,马拉松战役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的台阶。
2、阿克提乌姆海战 公元前31年9月2日的阿克提姆海战,是古代世界发生在地中海重要的海战,是古罗马皇帝屋大维与安东尼及埃及女王的决战,在此役中,曾经无比发达的埃及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埃及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近代。屋大维的胜利,则使他顺利地成为了罗马的救星,之后更建立了古代史上一个最庞大的帝国--罗马大帝国。阿克提姆海战的意义是深远的,因为这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强烈碰撞,此战的胜败决定了双方谁将成为谁的行省,对历史走向有长远影响。
3、怛罗斯之战 公元751年的怛罗斯之战,是唐朝安西都护府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的一场遭遇战。这是阿拉伯与唐朝多次边境冲突以来,唯一的一次取胜。但战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并继续扩张。怛罗斯之战对唐朝与整个东亚地区而言,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原本志在经验西域的大唐,至此进入衰退通道,逐步的无力联通内亚。崛起的吐蕃、复兴的突厥,以及内地的藩镇叛乱,都在一步步蚕食大唐的资源与根基。
4、君士坦丁堡战役 公元前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战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欲消灭拜占庭帝国的攻城战,此役在整个战争史上来看,都是一次非常典型的要塞攻防战。此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胜利,延续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从此覆灭。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即是欧洲旧有宗教秩序的结束,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落幕,文艺复兴时代的开始,以及大炮与火药的广泛使用。此役切断了连接欧亚两洲的主要陆上贸易路线,令很多欧洲人开始认真考虑经海路到达亚洲的可行性,最终促成欧洲人发现新大陆。
5、英西海战 公元1588年开始的英西海战,在某种程度上,对近代早期的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为报复伊丽莎白对玛丽的处决,在得到西克斯图斯五世的支持后便侵略英国,但声名显赫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大败,而英军大胜。此役英军的以弱胜强,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打破了西班牙舰队在大西洋独霸的格局,英格兰开始掌握主动权,一直到1589年的科伦纳-里斯本海战局势被西葡帝国扭转。
6、美国独立战争 公元1775年,随着莱克星顿小镇的一声枪响,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这场持续了8年之久的民族解放战争,最终以英国在北美殖民统治的破产和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而告终。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此外,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7、滑铁卢战役 公元1815年发生的滑铁卢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由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与第七次反法联盟军队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一次决战,此役可以用“时间短、影响大、结果出人意料”这12个字概括,最终以拿破仑的失败而告终。它结束了法国自大革命以来二十多年对外战争的结束,使拿破仑帝国时代退出历史舞台,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8、色当战役 公元1870年发生的色当战役处于当时的普法战争时期,在此次战役中,普军大胜,并俘虏了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其麾下军队。被俘的消息传到巴黎之后,法国革命爆发,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一个新临时政府。色当战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及其盟军的胜利,它世界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标志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灭亡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更标志着日耳曼民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对马海战 公元1905年发生的对马海战,是日俄战争中两国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州之间的对马海峡所进行的一场海战。此战中,日军大获全胜,而俄军几乎全军覆灭。对马海峡海战是近代海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它深刻影响了海军技术的发展,将大炮巨舰主义推向颠峰;使得处于世界前列的俄国海军一蹶不振,海战的失败动摇了俄国沙皇的统治。
10、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11: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战争分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

君士坦丁堡战役的介绍

君士坦丁堡战役,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攻城战,此战是当时比较典型的一次要塞攻防战。也是世界历史上一次令人震撼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