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从赫尔曼黑塞 《悉达多》的语句中,你发现了《老子》中哪些箴言的影子请
很多
当你正在求道的时候,你很可能只见你在追求的东西,反而不能发现任何东西,反而不能专注任何东西,为什么?因为你只想到你在追求的东西,因为你有一个追求的目标,因为你被你追求的目标迷住了。所谓求道,含有达到某种目标的意思,而得道的意思则是自在解脱,无拘无束,随缘赴感而不强立固定目标。在不知不觉中,所有这些年他一直渴望并努力生活得像这些尘俗人们一样,像这些孩童一样;而他的生活比世人的生活更加不幸和可怕,因为世人的目标不属于他,世人的悲伤也不属于他。这个伽摩湿弥瓦的整个世界对于他仅仅是一场游戏,仅仅是人们观看的一场歌舞、一场喜剧而已。
食不过求饱,居无非求安,此外的红尘荣辱,都不过是人心的贪欲。人生本不苦,苦的是欲望太多;人心本不累,累的是互相攀比。人生如棋局,越是到后面,越要慎终如始。很多人就是因为最后的“差一点”,导致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读书的目的和前提课文是什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3篇课文。
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
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作者:赫尔曼黑塞。
黑塞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也终于诗歌,他的诗歌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富于音乐节奏和民歌色彩的浪漫气息,表现出对旅行、自然和朴素事物的爱好,和他小说中的彷徨、孤独、感伤、梦幻以及对理想的渴望的浪漫气息完全一致。
在他早期诗歌中,这种孤独、感伤的气息最为浓郁。他早期的小说也具有田园诗风格的抒情气息,与其中后期的作品有显著差别。
《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是谁
《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是赫尔曼·黑塞。
《获得教养的途径》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的作品。《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自《黑塞说书》,杨武能译,《读书》1990年第四期、1991年第三期。标题是作者翻译而来。该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重视读书的作用。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1923年46岁入瑞士籍,诗人、小说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人物评价:
黑塞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
黑曼黑塞
我想是姓名翻译的问题吧,这里给你参考参考。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院,不久逃离。原因是经学院教育不但扼杀智慧还戕害人性。逃离神学院后黑塞漫游各地,做过钟表匠、书店学徒……
一八九一至一八九九年这一段独立谋生时期读遍了祖父和父亲的丰富藏书和他当学徒的书店里的新旧文学和哲学书籍。黑塞自称那几年的学习“较之正规学堂学习收获更大”。西方一些黑塞研究家认为黑塞一生总是越来越深地沉浸于远离生活的梦幻王国之中,这和黑塞这一时期所汲取的精神文化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一系列的精神偶像逐渐帮助黑塞构成了他的美学世界观,这种美学观点就是黑塞日后许多著作的思想背景。后来人们称黑塞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黑塞十三岁便已决心当诗人,二十一岁的黑塞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接着又发表了散文集《午夜后一小时》,却都未获得公众承认。直至一九零四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问世,一下子轰动德国。
一九零四年,黑塞和出身瑞士书香门第的玛利亚·贝诺利结婚,婚后移居在瑞士农村的巴登湖畔,专事写作。一九零四——一九一四年是黑塞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中长篇小说《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克诺尔普》(1915年)都是作者早期重要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这些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尢利西斯》。
30年代后,法西斯在德国猖獗,墨塞对社会前途陷入深深的怀疑与绝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中寻求理想世界,《东方之行》(1932)、《玻璃球游戏》(1943)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有:《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荒原狼》《盖特路德》《彼特-卡门青》。
赫尔曼黑塞为什么转国籍
因为赫尔曼黑塞是一个人道主义者。然而1914年世界大战的爆发使黑塞清楚的认识到了残酷的现实。出生在德国的他挺身而出,反对战争,结果却在自己祖国的报刊上被宣布为叛徒,大量报刊转载攻击他的文章,许多老朋友与他决裂,甚至丧失了房屋、家庭以及财产。战后大资产阶级和将军们依然统治着德国,社会动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最终完全失望的黑塞在1923年放弃了德国国籍,入了瑞士国籍,且移居瑞士。
《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怎么写
读书:目的和前提。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2.理解并阐释文中的主要内容,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
3.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重点语句。
2.学习运用作者以自身为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3.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类获取教养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一段话表明一个问题,即孔子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阅读足够的文献典籍和贤人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研读经典是我们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提高自己修养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享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对于阅读、对于读书的看法。
二、新课讲授。
1.作者档案。
①简历: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
②代表作品:《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③评价:德国作家、诗人。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黑塞一生不在乎世俗,一心追求自我实现,他的文字朴素笨拙没有废话,却有着直戳人心的力量。
2.写作背景。
黑塞迁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他认为通过读书能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一篇鼓励人们读书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