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萨克迪内森

伊萨克迪内森(伊萨克·迪内森的介绍)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4 14:31:43 浏览6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伊萨克·迪内森的介绍

伊萨克·迪内森(Isak Dinesen),1885-1962,丹麦著名女作家,原名卡琳 ·布利克森(Karin Blixen),《走出非洲》一书作者。

走出非洲经典影评

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声响和罗伯特·梅赫(John Barry)的背景音乐与此同时传来,令人置身悠远、辽阔的东非大草原。

2000英寸的风哗哗哗吹着,你伸出头去俯览成群结队过河的角马,划过由火列构成的红云。1985年的好莱坞大片《走出非洲》,改编于荷兰文学家迪利·布里克森(艺名“伊萨克·迪内森”)的同名的自传体小说。

在1986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这部影片夺得了包含获奖电影、导演奖、最好改编剧本以内的7项奖励。电影的顺利,使作品的销量由先前的10部书激增至150部书,也使迪利在肯尼亚内罗毕的故宅变成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

在非洲的恩贡山下,曾经的我有一座大农场。50岁的迪利·布里克森写出《走出非洲》的开场词时,嘴巴和笔头都是有一种隐约的自豪,一种这一生没白过的自信。也许好多人第一次看到、听见这一开始时,也都半是回味无穷半是艳羡——当我老了,也可以底气十足地道出那样一句话来,该有多好。

1885年,她诞生在丹麦哥本哈根周边的伦斯特德生态园,爸爸出生皇室家中,妈妈出生富有的中产阶层。在她十岁时,爸爸自杀身亡,死亡原因成谜(一说是因政冶挫败而气馁心寒,一说是因患有性病而不堪入目承受病痛折磨)。

以后,她与妈妈的大家族生活在一起,在宽裕的条件里,发展趋势着她在文学类和文化上的天赋。28岁时,为了更好地男爵夫人的称号,她带上丰富的陪嫁嫁给了德国男爵布洛尔·布里克森。结婚后没多久,由迪利娘家人注资,她们在澳大利亚买下来了一座大农场,逐渐运营现磨咖啡种植区。

伊萨克·迪内森的伊萨克·迪内森与《走出非洲》

1912年,28岁的伊萨克·迪内森与远房表哥订婚。双方家长共同出资,供他们在非洲经营。次年她远行非洲,与先去非洲购买咖啡园的丈夫完婚。他们在非洲生活了7年,之后离异。后来她独自继续经营那座咖啡庄园,直到1931年它被强制出卖。那时她已经一无所有,不得不返回丹麦,回到出生和童年的那幢房子里,与母亲同住。1939年她母亲去世,她还住在那里,直到1962年离开人世。
1914至1931年,在非洲经营咖啡农场的日子,成为她一生中最丰富和最美丽的回忆。然而那回忆,是带着失落和忧伤的。在那里,她与男爵丈夫离异;她感染了病症,终身不育;她黯然失去了苦心经营16年的农场;她的情人和知己哈顿,也因驾飞机失事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过了好几年,她才有勇气讲述她失去的乐园——非洲。1937年,《走出非洲》同时以英文和丹麦文写成。1938年在美国出版并获热销。
在失去了苦苦经营16年的咖啡园,失落了自身的身份,被从精神乐园放逐的多年之后,她终于通过写作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身份。她在自己的作品里重新回到了非洲,那片神奇而广阔的土地。在那里,她留下了足迹、青春,和她的心。
《走出非洲》一书不以故事情节取胜,没有什么令人刺激的东西。喜欢这本书的读者多是喜欢作者优美的文笔。在小说的一开始,作者这样写道:
I had a farm in Africa at the foot of the Ngong Hills. The Equator runs across these highlands, a hundred miles to the north, and the farm lay at an altitude of over six thousand feet. In the day-time you felt that you had got high up; near to the sun, but the early mornings and evenings were limpid and restful, and the nights were cold.
这样的文字,在那些习惯于网络时代浮躁情绪的人们看来是“白开水”,而只有具备丰富生活阅历的人才能咀嚼出其中的甘美。
作者擅长描述自然景观和四时变化,字里行间充斥着散文美的内涵和浓浓的地方特色。天上聚集的云彩,地平线上的雨水,初雨的草腥味和泥土味,都是作家感觉的对象。非洲的动物,狮子、大象、长颈鹿、羚羊、狒狒、火烈鸟,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当然,迪内森也写人物。她对原驻居民的描写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以及他们内心深处朴素而率直的情感。
《走出非洲》继出书之后,电影的改编也大获成功,在1986年的58届奥斯卡获得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艺术指导等7项殊荣。
该片的女主角由演技派的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演活了角色既明敏温暖,又刚毅坚韧的双面。一个在命运的重重安排下,一步步往前走的女子;一个有担当、也有灵性的奇女子。

走出非洲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吗

是的 真人真事

《走出非洲》是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自传性小说。

后来,小说《走出非洲》被搬上银幕

由美国知名电影导演西德尼·波拉克执导,并在1986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在1937年发表了她的第二部作品,即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

作家以优美的文字叙述了1914年至1931年她在非洲经营咖啡农场的生活

充满深情地回忆了非洲的自然景色,动物和人。故事缠绵悱恻,扣人心弦。

字里行间体现出作家对非洲风土人情的熟悉和眷恋处处洋溢着散文美的内涵。

《走出非洲》出版后,曾多次再版,不仅在东非和英语国家畅销,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也有中文译本在中国大陆出版。

丹麦的名人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年5月5日—1855年11月11日),丹麦最伟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是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或此或彼》(1843年)、《恐惧和颤栗》(1843年)、《畏的概念》(1844年)、《非科学的最后附言》(1846年)、《致死的痼疾》(1849年)。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1875年)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新青年》杂志1919年1月号刊载了周作人所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译文。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5年、1958年、1978年多次出版了叶君健先生译的《安徒生童话选集》。
伊萨克·迪内森(Isak Dinesen)是丹麦著名女作家,原名卡琳·布利克森(Karin Blixen),1885年4月17日生于西兰岛伦斯特德一个贵族家庭。1934年发表描写非洲生活的小说集《七个神奇的故事》(Seven Gothic Tales),这本书在丹麦不大受欢迎,在美国却成为畅销书。1937年她的第二部作品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出版。迪内森1943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冬天的故事》(Winter’s Tales)。二战期间,丹麦被纳粹占领,迪内森用皮尔·安德烈塞尔的化名写了小说《天使的复仇》(1944年),对法西斯侵略者进行嘲讽。晚年她遭受疾病折磨,但仍坚持写作,在战后出版了小说《最后的故事》(1947年)、《命运的轶事》(1958年)和《草坪上的影子》(Shadows on the Grass)(1960年)。
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年-1962年)是近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原子核物理学创始人。1885年10月7日生于哥本哈根。1905年,20岁的玻尔写出的关于水表面张力测量的论文获得了丹麦科学院金质奖章。1911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后开始研究金属中电子运动的理论,并自1912年起担任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的助手。1913年初,玻尔提出了他著名的原子理论,这个理论随即被用于分析各种谱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成果,使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玻尔接着提出了著名的“对应原理”。玻尔对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民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徽章上用的就是中国阴阳太极的图案。1937年夏天,玻尔夫妇和儿子汉斯来中国。他在前中央研究院、浙大、北大等单位做了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演讲。

走出非洲<作者Karen Blixen>

  伊萨克·迪内森(Isak Dinesen),1885-1962,丹麦著名女作家,原名卡琳 ·布利克森(Karin Blixen),《走出非洲》一书作者。
  简介:
  伊萨克·迪内森1885年4月17日生于西兰岛伦斯特德一个贵族家庭。早年就读于丹麦艺术学院,后在巴黎和罗马学习绘画。1914年随男爵丈夫旅居肯尼亚,经营一个咖啡农场。她在非洲生活了十七年,于1931年返回丹麦。后来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开始同时用英语和丹麦语写作,取笔名为伊萨克·迪内森。她第一部作品是描写非洲生活的小说集《七个神奇的故事》(Seven Gothic Tales),这本书在丹麦不大受欢迎,在美国却成为畅销书。
  1937年,迪内森的第二部作品《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出版,这部自传体小说叙述了她在肯尼亚悲欢离合的生活,缠绵悱恻,扣人心弦。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写出了对非洲风土人情的熟悉和眷恋,处处洋溢着散文美的内涵。 后来,小说《走出非洲》被搬上银幕,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迪内森1943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冬天的故事》(Winter’s Tales)。二战期间,丹麦被纳粹占领,迪内森用皮尔·安德烈塞尔的化名写了小说《天使的复仇》(1944年),对法西斯侵略者进行嘲讽。晚年她遭受疾病折磨,但仍坚持写作,在战后出版了小说《最后的故事》(1947年)、《命运的轶事》(1958年)和《草坪上的影子》(Shadows on the Grass)(1960年)。1962年9月7日迪内森在哥本哈根附近的伦斯特伦德逝世。

伊萨克·迪内森的人物生平

伊萨克·迪内森1885年4月17日生于西兰岛伦斯特德一个贵族家庭。早年就读于丹麦艺术学院,后在巴黎和罗马学习绘画。1914年随男爵丈夫旅居肯尼亚,经营一个咖啡农场。她在非洲生活了十七年,于1931年返回丹麦。后来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开始同时用英语和丹麦语写作,取笔名为伊萨克·迪内森。她第一部作品是描写非洲生活的小说集《七个神奇的故事》(Seven Gothic Tales),这本书在丹麦不大受欢迎,在美国却成为畅销书。
1937年,迪内森的第二部作品《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出版,这部自传体小说叙述了她在肯尼亚悲欢离合的生活,缠绵悱恻,扣人心弦。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写出了对非洲风土人情的熟悉和眷恋,处处洋溢着散文美的内涵。 后来,小说《走出非洲》被搬上银幕,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迪内森1943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冬天的故事》(Winter’s Tales)。二战期间,丹麦被纳粹占领,迪内森用皮尔·安德烈塞尔的化名写了小说《天使的复仇》(1944年),对法西斯侵略者进行嘲讽。晚年她遭受疾病折磨,但仍坚持写作,在战后出版了小说《最后的故事》(1947年)、《命运的轶事》(1958年)和《草坪上的影子》(Shadows on the Grass)(1960年)。1962年9月7日迪内森在哥本哈根附近的伦斯特伦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