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尼德兰画派的奠基人是谁
- 尼德兰画派的创作特点
- 尼德兰画派的由来
- 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美术成就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 尼德兰画派的代表人物
- 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 各派画家简介(如狂兽派的画家)
- 尼德兰画派的创始人是那两位
尼德兰画派的奠基人是谁
14世纪尼德兰出现了凡·埃克兄弟两个画家——尼德兰画派的奠基人:胡伯特·凡·埃克(1366年~1426年)和扬·凡·埃克(1380年~1441年)。两兄弟是油画材料的革新者,通过他们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油画的写实能力。
关于胡伯特·凡·埃克的生平事迹所知很少。我们只知道他应约多库斯·威德之请,进行了《根特祭坛画》的制作。1426年,他去世后。由其弟扬·凡·埃克继续绘制,于1432年终于完成。
尼德兰画派的创作特点
第一,初期绘画有比较浓郁的宗教气息,严肃、静穆、板滞。
第二,受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影响,初期以后描写现实主义世俗生活绘画渐渐增多,最终形成尼德兰风格画和早期团体肖像画。
第三,出现摹仿意大利艺术风格的罗马派。
尼德兰画派的由来
尼德兰一词来源于荷兰文Nederlanden, 意为“低地”。中世纪末期,作为一个地区概念,它并不仅指今荷兰,还包括今比利时、卢森堡一带。尼德兰美术,在美术史上通常被用来指从15世纪初到16世纪60年代尼德兰革命初期之间的美术,其含义与荷兰美术不同。
1420年后,尼德兰美术发展起来,自成一派,取得了其他国家所没有达到的成就。15世纪尼德兰艺术的发展中绘画方面的成就显得最为突出。
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地理位置优越,手工业、商业繁荣。与南方的意大利同为当时欧洲两个最先进的地区。尼德兰美术脱胎于中世纪哥特式艺术,又受意大利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达,使得画家受此影响而把目光转向世俗生活和周围环境。这使得尼德兰美术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初期绘画有比较浓郁的宗教气息,严肃、静穆、板滞。第二,受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影响,初期以后描写现实主义世俗生活绘画渐渐增多,最终形成尼德兰风格画和早期团体肖像画。第三,出现摹仿意大利艺术风格的“罗马派“。15世纪尼德兰绘画的重要成就在祭坛画和独幅木板画上。在宗教画中,对描写人的生活和环境的兴趣浓厚增长,对传统的宗教主题给予人文主义的表现,是尼德兰绘画的主导趋势。这时画家们在木板画上使用了经过改进的油画方法,取得丰富、厚重、明亮、透明的色彩效果,受到欢迎。在勃艮第宫廷的赞助下,在教会和富有的市民的支持下,尼德兰画派成为具有特色的,在国际上与意大利画派分庭抗礼的有影响的画派之一。R.康平和J.凡·爱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康平的艺术具有明显的市民文化特征,其风格的形成则受细密画、民间艺术和图尔奈雕刻学派的影响。康平的作品曾给予凡·爱克兄弟以影响。在尼德兰绘画新风格的建立中,J.凡·爱克起的作用最为突出。他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描绘世界的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他力求表现出世界的整体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创作中,除了重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外,还在造型问题上,对光和色的表现和空间构成的问题给予特别的注意。他不仅对油画方法作了重要改进,而且在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方面都有所成就。尼德兰画家们没有写出艺术理论方面的论著。他留在画框上的“尽我所能”的题字,是对于尼德兰画家们共同服膺的治艺精神的一个很好的概括。继J.凡·爱克之后,成为布鲁日首要画家的P.赫里斯特斯可能是他的学生。赫里斯特斯未能全面发扬J.凡·爱克的艺术传统,但在传播经过改进的油画方法上曾起过一定作用。韦登是15世纪中期有较大影响的画家。他的早期作品接近他的老师康平,善于用戏剧性的构图,明确地勾画出姿态和手势表现人物的情感。《下十字架》(约1435,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是他的早期重要作品。1450年,韦登曾去意大利,颇受重视;晚年作品,色彩渐趋柔和,人物姿态处理较为含蓄,失去早期的严峻力量。尼德兰画风在国外的传播,颇得力于韦登的活动。16世纪60年代以后,以“破坏圣像运动“为主要表现的资产阶级革命持续了几十年,这实际上是反对西班牙的封建统治。这一时期出现了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彼得、勃鲁盖尔,奠定了尼德兰画派的奠基人是罗伯特、康宾和扬·凡·埃克。后期的是吉罗姆·包西和彼得·勃鲁盖尔。
尼德兰画家大多在木板上作画,用石膏底。先在纸上画好素描稿,然后“拷贝”到已准备好石瞥底子的木板上。有时用针刺孔“拷贝”,也有在画稿纸后面涂上木炭粉“拷贝”的,有时也用铅笔或蘸水墨汁或油画笔配以特种墨水“拷贝”的。 稿子“拷贝”上以后,接着用透明油色勾线,然后画好全部明暗调子。尼德兰画家之所以一定要采用透明色是为了尽量利用白色底色的反射效果。在画受光部分时,采用一种或几种颜色加白粉来表现层次,画出完整的素描,包括笔触效果。画完后,要等画面彻底干透后才用透明的油画色一层层地罩染,直至达到所需要的色彩效果。每罩上一层透明色,也要等到干透了以后才可以再罩下一层,全部罩染完毕还须一段时间等待干透。务必使画面全部干了.才最后上一层蜡克油。 在比利时根持城的圣.巴冯教堂中有扬-凡-埃克兄弟所画供礼拜用的20张画面组成的根特祭坛画,此画虽然经历了6个世纪,至今其色彩效果仍很好。说明在那时,尼德兰画派的扬-凡-埃克兄弟已经解决了油画的干燥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油画技术上的一系列问题,如油画布的底子,油画笔胶的衔接,颜色的龟裂等等问题。 他们当时采用核桃、暑粟、亚麻仁等原料制作调色油,可使油画的颜色经久不变。从他们存留下来的画上看,色彩透明鲜艳,没龟裂。
1579年荷兰独立后,尼德兰美术发展为北方的荷兰美术和南方的佛兰德尔美术两种不同的倾向,前者以林布兰特为代表,后者以鲁本斯为代表。
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美术成就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美术成就集中反映在绘画上。14世纪尼德兰出现了凡·埃克兄弟两个画家——尼德兰画派的奠基人:胡伯特·凡·埃克(1366年~1426年)和扬·凡·埃克(1380年~1441年)。两兄弟是油画材料的革新者,通过他们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油画的写实能力。
尼德兰画派的代表人物
扬·凡·埃克(约1390—1441)于1422年成为独立画家,1425年,担任勃艮第公爵的宫廷画家,约于1425年创作的《教堂中的圣母》刻画了无比亲切的圣母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扉,通过高窗射进来的柔和阳光不只冲淡了教堂内庄严肃穆的气氛,而且照在圣母的脸上,使她端庄秀美的面庞神采奕奕,流露出的微笑也更加亲切动人。这件作品体现的世俗思想和画粗在描绘室内光线方面独具匠心的探索,使它成为尼德兰早期室内画的重要代表作,也是17世纪荷兰室内风俗画的先声。《根特祭坛画》是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作。这幅作品是根特市圣贝文大教堂的一组祭坛画。平日两翼闭合,可以看到外侧,节日庆典时两翼打开,显现出内侧画面。整个祭坛画内外侧共由23个画面组成。内侧中间的四个画面系主要画面,上面中间为上帝,两面为圣母和施洗者约翰,下面是祭坛画的主体部分 《羔羊的礼赞》,人物形象端庄自然,栩栩如生,花草景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画家热烈地赞颂了人类与大自然,对现实世界采取了肯定的积极态度。除了《根特祭坛画》之外,扬·凡·埃克还有一系列传世佳作: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尼古拉斯·罗林的圣母》、《凡·德尔·巴力的圣母》等《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一幅新婚夫妇的全身肖像画,也可以视为一幅出色的风俗画,画家精心刻画了一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他们宣誓对婚姻信守忠诚,表现了他们的内在情感,也表现了当时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念。虽然扬·凡·埃克的大部分作品是宗教画,他却突破了宗教画的传统技法,非常重视对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刻画,非常注意写实,细心研究了光和色的表现,还对油画方法做了重要改进,在他的笔下展示了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景象和现世人生的生活,冲破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体现了人文主义观念,为尼德兰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希罗尼穆斯·博斯(约1450—1516),他的艺术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那时一般尼德兰画家特别注意平整细腻的画风,注意形象的如实表现,博斯却往往通过幻想的漫画式形象,如老鼠、猴子,妖魔鬼怪或半人半兽影射诸如天主教主教、高级僧侣、神学家、封建主等人物,对他们进行了辛辣讽刺。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绘画风格,冲破了尼德兰传统绘画中虔诚肃穆的宗教气息,站在进步的人文主义立场上,把批判的矛头主要对准了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情绪,也是尼德兰新旧教派之间激烈斗争的一种表现。在他的画作中经常出现一些怪诞、夸张的形象,这些形象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又和艺术家本人的幻想相结合,同时写实性的表现手法与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紧密结合,形成博斯独特的绘画语言,也是他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在《切除结石》、《愚人船》、《魔术师》、《干草车》、《圣安东尼的诱惑》等作品中,我们都可以领略到博斯独特的绘画风格。
老彼鲁·勃鲁盖尔(约1525—1569),可称为尼德兰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他与人民共同战斗。他早年曾以铜版画家身份,从事风景画创作而闻名遐迩。1556年左右开始较多地描绘人物,表现出博斯的影响。自1563年直到逝世这段时间进入了其创作的辉煌时期,产生了最重要的油画杰作。要农民风俗画中满怀热情地塑造了许多农民形象,如《农民舞蹈》、《农民婚礼》,刻画了他们豪放的性格,展示了他们充沛的活力。勃鲁盖尔的风景画也是十分出色的,他喜欢选取全景式构图,意境开阔,风景和人物紧密结合,描绘了农民丰富的劳动生活和农村的秀丽景色。如田园风景组画《收割干草》、《收割》、《牧归》、《雪中猎人》、《暗日》,表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与农民的劳动,情景交融,生机盎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尼德兰农村景色与生活的动人写照。
他的作品《通天塔》取材旧约《创世纪》,传说挪亚后代迁居南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一块大平原,因为祖先被洪水冲怕了,担心再遭水灾,就齐心修建一座高塔使全体人员都住进去永保平安。塔越修越高达至天界,触怒了上帝。上帝决定施神术搅乱造塔人的语言,使人们互相不能勾通而造不成塔,这是基督教解释不同民族语言的来源。
画家以宏大的构图来描绘通天塔( 一名“巴别塔” ),以云雾拦断显示通天塔之高,以风俗画手法描绘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画家以细密画的技巧功力,描绘了众多有情节性的人物活动,借以揭示人战胜大自然的力量。
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百绘画,由于受世界宗教神权统治的时间比较长,使得祭坛画成为主要表现形式。它的特点是色彩黯淡却具和谐美,笔触细度腻,画风细致。尼德兰画家更加注重其所蕴知含的思想内容。另外他们普遍追求艺术的纪实性和画面的完整性,缺少同时期欧洲其他画派的戏剧或道史诗元素。
尼德兰绘画的风格特点:
1、盛行祭坛画。
2、反内映民间民俗的内容,对社会现实直接揭露。
3、不受古希腊的影响。
尼德兰绘画的代表人容物有凡·艾克兄弟和布鲁盖尔。
各派画家简介(如狂兽派的画家)
野兽派:是20世纪最早出现的新艺术象征主义的画派。特点是狂野的色彩使用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常给人不合常理的感觉。1905年一群以亨利·马蒂斯为首的年轻画家在巴黎秋季沙龙展出自己的形象简单,色彩鲜艳大胆的作品,震惊了画坛,人们惊呼“这简直是野兽!”从此画坛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野兽派。“野兽”一词,特指色彩鲜明、随意涂抹。这种色彩比新印象主义的科学色彩,比高更、凡·高的非描绘性色彩,比那种直接调色、变形的画法更为强烈。野兽派画家最终实现了色彩的解放。代表人物是亨利·马蒂斯(1869-1954)。
印象派:也称外光派。主张在户外面对自然进行作画,并运用当时的科学成就,从光与物体的关 系来研究色彩的变化,分析色彩的原理和性质,使欧洲绘画面貌为之一新, 扩大了油画技术的范围,对油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毕沙罗、马奈、德加、塞尚、西斯莱、莫奈、雷诺阿、巴齐耶、基约曼和贝尔特·莫里索等。
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画派之一。该派以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吸收尼德兰美术的油画技法,偏重色彩和感觉效果,画面绚丽,构图新颖。 威尼斯共和国在十四世纪是欧洲和东方的贸易中心,商业资本集中,国家强盛。艺术受拜占庭及北欧的影响。其画色彩明丽,形象丰满,构图新颖,但大多借宗教神话题材,描绘统治阶级的豪华生活。 代表画家有:乔尔乔、提香、丁托列托和委罗内塞等。
佛罗伦萨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流派。该画派的创始人乔托在创作中,第一次按照自然的法则拉开了人物之间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并有了初步的透视关系。这种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在马萨乔、安杰利科、乌切洛、博蒂切利等画家的创作保罗·乌切洛中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至于像文艺复兴盛期的代表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也曾在佛罗伦萨学习和工作过。15世纪中叶以后佛罗伦萨画派已呈衰退之势,取而代之的是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
罗马画派: 罗马画派和威尼斯画派是将整个文艺复兴的艺术推向颠峰的两个画派。两个画派在艺术追求与风格上各有不同,这种差异使得两种艺术风格在矛盾中维持着一种短暂的和谐,这种矛盾着的“和谐”将文艺复兴艺术推向颠峰。与此同时,这种矛盾本身又相互之间“和谐”的抵消着,在缓和的矛盾中使文艺复兴从颠峰中不知不觉的落入生命的低谷。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从15世纪中叶开始,佛罗伦萨开始失去它作为意大利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的地位,取而代之的另一重要城市、教皇所统治的基督教首府——罗马。教皇为了重新确立罗马在基督教世界的统治地位,动用大量资金重建罗马,并吸引了大批艺术家、思想家到罗马工作,在艺术上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
代表人物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等。
抽象画派:20世纪以来在欧美各国兴起的美术思潮和流派。它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主张抽象表现。在西方艺术论着中,抽象主义、抽象艺术、抽象派是同义语。 抽象主义的产生除了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外,还有受到工业、科学技术推动的原因。现代化的建筑和环境,要求更为概括、精练和简化的艺术形式与之相适应;机器运转的速度、力量、效率这些对视觉来说比较抽象的因素,刺激艺术家去做抽象美创造的尝试,抽象主义艺术的产生是对写实艺术的补充。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抽象画派大师是康定斯基。
尼德兰画派:尼德兰画派 15世纪尼德兰绘画的重要成就在祭坛画和独幅木板画上。在宗教画中,对描写人的生活和环境的兴趣浓厚增长,对传统的宗教主题给予人文主义的表现,是尼德兰绘画的主导趋势。以扬凡爱克为代表。这时画家们在木板画上使用了经过改进的油画方法,取得丰富、厚重、明亮、透明的色彩效果,受到欢迎。在勃艮第宫廷的赞助下,在教会和富有的市民的支持下,尼德兰画派成为具有特色的,在国际上与意大利画派分庭抗礼的有影响的画派之一。R.康平和J.凡·爱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代表人物有包茨、勃鲁盖尔、丢勒、克拉纳赫、荷尔拜因、格吕内瓦尔德等。
巴比松画派:法国19世纪的风景画派。巴比松为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风景优美。19世纪30~40年代,一批不满七月王朝统治和学院派绘画的画家,陆续来此定居作画,形成画派。它不仅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的外貌,并且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内在 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真诚感受,以真实的自然风景画创作否定了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画程式,揭开了19世纪法国声势巨大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序幕。他们厌倦都市活动,信奉“回归自然”。其成员有 T.卢梭、N.-V.迪亚兹·德拉佩纳、C.特罗容、C.- F.多比尼、C.-E.雅克等,其中卢 梭为其领袖。C.柯罗与 J.-F.米莱与此画派关系密切。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反对学院派画家在室内画风景画,主张走出画室在自然光下对景写生,然后以写生稿为基础,进行风景画创作。他们的创作经验,特别是对景写生,以求获得真实新鲜的感受和使画面色调响亮起来的艺术主张和实践,给欧美风景画家,包括印象主义画家以重要启示。
现实主义画派:自从印象派以来,欧洲现代画派的艺术家们不断环绕着艺术手段的自由、特殊规律及纯洁性等问题各抒己见。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从叙述性的、思想性的、预先安排好的意义中解脱出来。但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创作是完全自由的、不受任何束缚的游戏。该派的乔托可谓鼻祖。
尼德兰画派的创始人是那两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美术成就集中反映在绘画上。14世纪尼德兰出现了凡·埃克兄弟两个画家——尼德兰画派的创始人:胡伯特·凡·埃克(1366年—1426年)和扬·凡·埃克(1380年—1441年)。两兄弟是油画材料的革新者,通过他们的艺术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油画的写实能力。
关于胡伯特·凡·埃克的生平事迹所知很少。我们只知道他应约多库斯·威德之请,进行了《根特祭坛画》的制作。1426年,他去世后,由其弟扬·凡·埃克继续绘制,于1432年终于完成。
《根特祭坛画》是凡·埃克兄弟为根特市圣贝文大教堂画的一组祭坛画。这组祭坛画共23幅,其中主要的是内侧中间的四幅,中间画的是上帝或基督,两边是圣母和基督最喜欢的门徒约翰,下面是祭坛画的主体部分《羔羊的崇拜》,作品中,人物形象端庄自然,栩栩如生,花草景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整幅作品大大突破了中世纪美术的束缚,显示出对人和现实生活的肯定。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扬·凡·埃克尼德兰扬·凡·埃克在当时是尼德兰最有实力和具有崇高地位的画家,他早期的代表作有《书房中的圣哲罗姆》和《教堂中的圣母》。在这两幅作品中已经体现了艺术家在创作思想上的变化,圣哲罗姆在他的笔下已经成为典型的尼德兰学者形象,而圣母的形象也体现了世俗的思想。
自从扬·凡·埃克完成了《根特祭坛画》以后,他的艺术进入了黄金时期。此时他主要致力于肖像画的创作,并成为近代肖像画的开拓者,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杰出的肖像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这幅作品是画家1434年完成的。描绘的是阿尔诺芬尼正在和年轻的妻子举行婚礼。对于室内的陈设和人物衣着,包括墙上的挂镜的装饰图案画家都进行了极尽细腻的写实描写。从人物背后的镜子里,不仅描绘出两人的背后姿态,也可以看得见画家本人。这幅作品以其肖像的情节性处理,和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入刻画成了欧洲肖像画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