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箭图片100张

火箭图片100张(废物做火箭的创意说明100字)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5 21:22:14 浏览18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废物做火箭的创意说明100字

  利用废弃饮料瓶制作气压式喷水火箭。具体方法:
  ①登录网,点击网页右下角“登录”,选择“主题活动章入口”,点击“创意火箭”,进入创意火箭主页面。
  ②选择“获取参赛号”,按要求如实填写,检查后点击“提交申请”。再选中自己的参赛号,复制。点击“本地保存帐号”,一人一号、永久使用,所以要妥善保管。
  ③回到创意火箭主页面,在上面空白栏里,粘贴自己的参赛号,点击“参赛”。如果网页声音听不清,可以刷新(F5)一下。
  ④根据观摩制作视频,完成该项制作,并适当地进行美化。如有不明,可栏欣赏别人的制作。
  ⑤完成后,点击“作品展示”,像别人那样,给小制作拍张电子照片。点击右上角“作品上传”,按要求如实填写,点击“提交完成”。
  ⑥动员身边的小伙伴,一起浏览创意火箭主页,分享自己的作品,为自己投票。
  ⑦10月23日,各班推荐2份优秀作品实物,并将该电子照片以“班级+姓名”命名,发送邮箱,学校统一展示、评比。

为什么火箭是沿着弯曲的轨迹升空

火箭升空的时候是沿着弯曲的轨迹升空的,因为火箭升空不能单纯凭自身的燃料进行驱动,单纯凭燃料驱动所消耗的燃料太大了。以人类现有的燃料燃烧效率没有完成那么大体积,并且冲量的燃料装配过程,所以需要借助地球旋转所带来的力量。

世界各国发射卫星发射火箭的时候,都选择尽可能的在低纬度,也就是靠近赤道附近发射,因为靠近赤道附近发射地球所造成的向心力是最大的,能够最好的帮助火箭升空,减少燃料的浪费,因为地球是一个旋转的球体,把它放到一个平面上就相当于是一个旋转的陀螺,越是边缘越是有着强大的向外甩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帮助火箭以更少的燃料达到更高的飞行速度,真正的做到节能飞向太空。

发射航空探测器发射火箭都是要借助星体的力量的,要借助引力,这是人类所学到的一点精华。因为人类发现在茫茫宇宙面前,我们的力量太微弱了,现有的发动机技术根本不足以完全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想发射到哪儿就发射到哪儿。所以我们需要借助自然的力量,比如说旅行者号系列,现在能够飞出太阳系,就是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碰到行星排列的特殊组合,借助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加速完成引力弹弓加速的效果才能够飞跃到太阳系的边缘。

我们要学会敬畏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在天体的探测方面也是这样,因为宇宙有很多的未知,我们现有的科技水平针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可能还太过于微弱了,连只蚂蚁都送不上,我们还需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去探索宇宙外星人是否存在外星文明,是否存在这些,其实都不是我们现有的科技水平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连太阳系都走不出来,太阳系都探索不清楚。

云南勐海部门区域将有火箭残骸坠落,这些火箭残骸来自哪里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地处东经99°56′- 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东接景洪市,东北接思茅市,西北与澜沧县毗邻,西和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46.6公里。东西横距77公里,南北纵距115公里,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3.45%,坝区面积占6.55%,最高海拔2429米,最低海拔535米。总人口331850人(2010年),政府驻地勐海镇。

勐海县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 的故乡和中国产茶最早之地,有着1700年前的野生“茶树王“以及星罗棋布的古茶树群。四季适宜水稻生长,盛产优质米,自古有“滇南粮仓“之称,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基地和糖料基地。

近期,在云南勐海部门区域将有火箭残骸坠落。那么这些火箭残骸来自哪里的呢?

我国的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突破,迈出了可重复使用的第一步。在近期的一次发射任务中,我国完成了火箭残骸的精准控制,实现了“指哪儿落哪儿”,也因此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这次取得验证成功的新技术叫 “栅格舵分离体落区安全控制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一项用来控制火箭残骸落点的技术。火箭在一二级分离后,箭身上的四片栅格舵展开,火箭再入大气层后,栅格舵可以由地面控制转动,从而实现箭体的稳定和向理论落点的机动。结果显示,这次试验非常成功,实现了火箭残骸“指哪儿落哪儿”。

据西双版纳州政府网站消息,勐海县人武部发布紧急通知:2020年12月6日11时至13时,勐海县县勐满镇、西定乡、勐遮镇、勐阿镇部分区域将执行火箭残骸落区任务,届时相关道路将进行管制,请大家不要惊慌,按照政府通知要求做好疏散防护,该时间段内不要前往以上区域,如有特殊情况请及时向各级人民政府报告。

火箭残骸来了,一定不要围观,要听从指挥,保证人身安全。

火箭残骸落区告知书

广大人民群众:

为做好卫星发射火箭残骸区工作,确保落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通告如下:

一、接到发射时间通报后,落区群众要相互转告,做到人人皆知、不留死角,特别是老弱病残群众,家人要做好妥善安排;

二、发射倒计时1小时,落区内所有群众要按规定时间及时撤离建筑物,就近、分散疏散至较为开阔地带对空观察,避免人员扎堆集中,疏散防护时,要避开建筑物、高压线、油库、水库下游和易燃易爆物品库,充分利用周围地形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三、服从指挥部统一指挥,积极参与救护救助,及时处理由火箭残骸坠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其他各种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四、火骸坠地后,警报自行解除,群众可恢复正常生产活动,发现残骸要及时报告政府或武装部门,主动保护好现场,协助部队做好残骸回收工作;

五、火箭残骸里剩余残留物、危险品可能会成次生危害,请广大群众不要近距离围观或接触残骸,严禁私自拆卸、拾捡、隐藏、贩卖和收购火箭残骸,凡不服从统一指挥或因个人主观原因导致人员伤亡或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的,后果自行负责;

六、不得私自拍照、摄像,严禁在互联网上擅自发布落区相关新闻、图片、视频及言论,严禁转发跟贴,如有违者将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七、落区工作是国家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国家工程及政治任务,各级有关部门及广大人群众要紧密团结、主动配合、相互支持,为国家航天发展和国防经济设做出贡献。

航天员登月成功后是怎样返回地球的

在月球上没有发射塔,登月舱如何返回,首先要清楚几个月球和地球的差别。

一,月球没有空气就代表着没有空气助力和摩擦,这样就不用考虑返回舱隔热问题。

二,月球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的逃逸速度为1.7千米每秒。但是由于火箭自重比从送一千克物质进入轨道只有地球的三十五分之一,而不是六分之一。

三,月球没有空气阻力,那飞船就不用造得很细长,造成一个大饼模样都不影响起飞。而地球上就不行,空气助力跟速度和受力面积成正比。

登月过程

美国登月飞船采用三舱式,进入绕月轨道后登月舱和指令舱分离,登月舱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带着着陆火箭及工作仪器,上部带着返回火箭及人员等。登月舱下落时,下半部分的的火箭工作,让飞船减速并平稳停在月球上。返回时爆炸螺栓让上下分离,返回火箭可以提供1.6顿推力,4分钟内能把返回舱连带人员送入月球轨道。然后指令舱会在规定时间内主动与返回舱对接,并把人员接回指令舱,随后丢弃返回舱。指令舱服务舱带着人员返回地球。回到地球时只有一个小小的着陆舱了,靠大气层和降落伞减速,随后掉进海里实现着陆。

返回时登月舱下半部分其实充当了发射架,所以从月球返回时不需要像地球那样有100多米高的发射塔。

对于登月人们一直就几个误区才觉得登月不可能。很多都以为登月技术难点在如何从月球返回。其实对于返回这是登月中相对较简单的技术环节。登月的几个难点。

1.送飞船上天,为了把上百吨的飞船送上天,土星5号重达3000吨,这样必须有大推力发动机。

2.月球着陆,月球没有空气,就不能用降落伞减速,那么减速火箭就得非常平稳的控制飞船姿态,让飞船平稳着陆。在那个时代这个技术是绝对的高 科技 。如果着陆速度过快或者出现翻滚把设备摔坏了那么他们就回不来了。(中国玉兔着陆速度过快就直接摔趴窝了)

3.返回地球也是技术难点,返回地球时已经没有足够的燃料让飞船做其他的了,要是跑偏了就只能去流浪了,如何控制着陆舱准确的进入着陆轨道并且抗住大气层摩擦的高温也是技术难题。

后面附2张美国登月舱的图片,可以明显看见登月舱分上下两部分。

迄今为止,只有美国成功实施了载人登月任务。下面,就来简单说一下阿波罗宇航员是如何返回地球的。
每次载人登月任务会有三名宇航员,但最终登月的只有两名,还有一名宇航员则是驾驶指令/服务舱绕月飞行。两名登月宇航员乘坐登月舱降落月球,从而实现载人登月。
登月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下降级,另一部分是上升级。下降级在登月过程中起作用,通过火箭发动机产生推力来使登月舱着陆月表。当月面任务结束后,两名宇航员将会去乘坐登月舱上升级。下降级会留在月球上,上升级启动火箭发动机可以飞离月球。由于月球表面重力远低于地球,并且月球上几乎没有空气,所以上升级离开月球并不需要很大的推力。
登月舱上升级最终会进入绕月轨道,并与指令/服务舱对接。然后,上升级会被抛弃,指令/服务舱将会带着宇航员飞回地球。最后,服务舱也会被抛弃,宇航员乘着指令舱降落地球。

美国宇航局在1969年实施了载人登月,登月使用的土星五号火箭和阿波罗飞船。土星五号火箭就很好理解了,火箭把飞船送入轨道,任务就完成了。阿伯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登月舱脱离,2名宇航员登月,还有1人留在月球轨道上。
登月舱有个上升级,降落月球表面后进行科考,要起飞的时候通过上升级返回月球轨道。就像在月球表面发射一枚火箭那样,把两名宇航员送入轨道轨道,与轨道上的指令舱对接,接着进入返回轨道。
再入大气层的时候将服务舱抛弃掉,只剩下指令舱,宇航员就坐着指令舱返回地球,溅落在太平洋上。
要注意的是,西方讲的时宇航员,我们国家称呼的是航天员,两个概念应该说有一些的差别,航天比航空更高一些,但没有到宇航的意思,宇航更广一些,包括了星际航行。
有不少人怀疑美国登月就是怀疑美国当时那么小的一个登月舱是怎么返回地球的
通过上图大家可以看出来,登月舱真的不大。实际上也就塞了两个宇航员,但是登月舱回去的时候并不是直接飞回地球,而是飞回到指挥舱通过指挥舱飞回地球。

美国登月计划并不是说一艘大飞船把宇航员送到月球在送回来,而是才用了月球轨道集合的方法登月的,具体来说就是把飞船分为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个部分,首先飞到月球轨道然后指挥舱和登月舱分离,只用登月舱降落到月球而指挥舱在月球轨道等待,回去的时候用是飞到指挥舱然后回到地球,服务舱和登月舱就扔了不要了。

那么怎样返回地球也就很简单了
因为登月舱本身非常非常的小,而且登月舱返回指挥舱的时候还把很大一部分质量留在了月球上,质量就更小了。而且月球重力仅仅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还没有大气,所以需要的燃料远远比脱离地球表面小得多。
宇航员们回到指挥舱之后就开始飞向地球的旅程,指挥舱有隔热板可以抵挡再入地球大气层时的高温,最终降落在海上。由后勤保障人员捞起来,登月最后一个环节就成功了。
登月舱返回绕月轨道与绕月轨道上的返回舱和推进舱对接,之后宇航员转移到返回舱,抛弃登月舱。

推进舱点火将返回舱送到近地轨道,之后抛弃推进舱。

此时在地球重力场的加速下,返回舱近地点速度达到每秒11.2公里,如果直接再入大气层返回地面,会被烧毁,所以采用二次返回方式。

第一次进入大气层,只在大气层边缘做打水漂式飞行,之后马上回到近地轨道,将摩擦生热辐射出去,同时速度降低到第一宇宙速度,第二次再入大气层直接返回地面。

月球没有云层,光线不存在折射或者散射,所有天空总是黑的,并挂着一个太阳和一轮“明地”,并且因为潮汐作用,总是一面对着地球,而宇航员登月也是对着地球的这面,起飞阶段只要不是“地食”或者日食,是肯定能看到地球的。

首先飞行器需要足够的燃料提供挣脱月球引力的动力,月球上基本上没有空气,所以基本上没有空气摩擦的问题,但到了地球大气层上空就要改直飞为环绕式飞行,因为直飞会不断加速,摩擦空气产生高温变成一颗流星,这就需要飞行器有足够的燃料维持一定的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