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足总主席

英国威廉王子是哪个球队的球迷?足球是谁发明的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6 07:40:12 浏览6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英国威廉王子是哪个球队的球迷

威廉王子生性喜好运动,除了网球和高尔夫球技艺颇精之外,他对足球也是情有独钟。威廉是英超阿斯顿维拉的球迷。
英足总已经正式宣布,23岁的威廉王子将接替他的叔叔约克公爵的职位,明年5月13日的足总杯决赛后,年轻的威廉王子就将成为新任英足总名誉主席。

足球是谁发明的

◎ 国际足协会曾公开确认足球运动是起源於中国。 ◎ 中国古代足球的起源时间,最早可追溯至二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期。《战国策.齐策》曾记载苏秦与齐宣王会面时,提及人民安居乐业,喜欢「蹋鞠」,所谓「蹴鞠」或「蹋鞠」,就是指一种足球游戏;「蹋」或「蹴」都是指踢,「鞠」则是指球。 ◎ 汉唐两代是中国古代足球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发展出直接对抗的竞赛。据东汉人李尤所著的《鞠城铭》记载,对赛双方各有十二人,由正副球证执法,球场两端各设六个月洞式球门(称「鞠室」)为进攻目标,所用的足球由皮革裹毛发制成,比赛用球场称为「鞠城」。当时不但男性参与足球运动,部分出土文物更证明,东汉延光二年(公元一二三年),已有女子踢球,惟只限於表演性质并非竞赛。 ◎ 后来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内填毛发改为由人用嘴吹气,同时用两个球门代替「鞠室」,当时这项运动并外流至日本,日本足球书籍《游庭密抄》也曾经记载此事。 ◎ 到了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发展了双球门及单球门的竞赛,还有称作齐云社或圆社的球会组织出现,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气,发展到用气筒打气,愈来愈接近现代足球。 ◎ 英国虽然不是足球运动的发源地,但却是把这项运动发展得很好的国家。初期的足球游戏并没有所谓球例、场地和人数的限制,所以经常出现粗暴或打斗的行为,因而往往被视为一种粗野的运动。英皇爱德华二世甚至於1314年下令全国禁止足球运动,直至1603年,英皇詹姆斯一世才再度批准这项活动。1840年,足球运动被引进校园,但各院校采用的比赛方法却不尽相同,直到1848年,剑桥大学才定下十条「剑桥大学足球规例」。自此,足球运动也开始在不同的阶层蓬勃起来。 ◎ 1863年,英国足球总会正式成立,并开始出现足球联赛,足球运动亦转趋职业化。第一届足总杯比赛在1871年举行。在随后的几年间,足球的规例及装备亦因应比赛的需要而更改。 ◎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足球运动迅速发展至其他国家。究其原因,不免是拜商旅及英国的殖民地政策所赐。由於足球运动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国际足球协会亦於1904年成立,推广国际间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 1908年,足球正式被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中。国际足协亦於1930年主办第一届世界杯赛事,冠军最后由乌拉圭夺得。 足球是现今世界上最受观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当我们溯回历史,寻找足球的起源与发展时,可以发现类似足球的游戏,其实曾广泛的遍布在全世界的不同民族中。在西元前三或四世纪时中国汉朝便流行一种称为「蹴毯」的比赛游戏,而在日本的贵族则玩一种称为「蹴鞠」的游戏。至於欧洲的罗马人则从希腊人那学来一种名为 “harpastum“ 的游戏,并很快的风行全国。这些游戏和今天我们所见的各种足球技艺都相当的类似。 足球的历史已久,但关於其起源众说纷纭,许多国家都认为自己是足球的发源地。就中国而言,早在宋朝就有所谓「毬戏」的存在。但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活动产生。因此,足球真正的起源尚无定论。 在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大学将过去的游戏做了一些的改良,於是球赛便传进了学校。在西元1848年第一套单一的游戏规则便是由剑桥大学的十四位学生共同研拟出来的,也就是足球史上有名的『剑桥规则』。 而正式足球组织的历史得回溯到西元1863年10月26日,这些第一批正式的球员齐聚在伦敦的一家餐厅内,於是第一个名为「足球协会」 ( Foot-ball Association;简称FA ) 的正式足球组织便诞生了。这是足球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也使得足球运动开始标准化。 发展概况 现代足球运动始於英国。1863年10月26日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组织英国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规则。因此,世界足坛把这一天称为现代足球运动诞生日。1904年05月21日,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丹麦、瑞典、瑞士7个国家足球协会的代表在巴黎召开会议,成立了足球的国际组织国际足球总会。1993年有会员168个。 足球是较早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的运动之一,但作为世界第一大球的足球,却始终没有在奥运会居有重要的地位。足球虽自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始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前几届未受到重视,虽为正式比赛却具有表演性质。人们通常将1908年看作奥运会足球赛的开始,因为那年举行的第四届奥运会上开始由各国家队参加比赛。 奥运会的足球比赛,一直处於业余和职业选手的参赛资格争议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足总和国际奥会未对参赛者的资格严格审查,英格兰的职业足球运动员没有受阻,所以该队於1908年和1912年连夺两届奥运会足球冠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职业足球风靡欧洲大陆,但多数是非公开化的。与此同时,南美洲足球运动发展迅速,并在奥运会上崛起,使奥运足球进入全盛时代。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三届奥运会中,处於黄金时期的足球运动一度成为奥运会仅次於田径的重要比赛。南美足球的崛起,使欧洲足球在奥运会上的霸主地位难保,也使国际足坛步入了欧洲、南美对抗的新时期。这期间英格兰足协要求国际足总对 “业余“ 的内涵做出明确解释。1920年罗马会议上,国际足总作出了实际上承认非公开性职业足球为业余足球的瑞士提案。英国的4个足协集体退出国际足总以示抗议。同时,非公开性职业足球最为明显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被禁止参加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足球赛。 这届奥运会由於除北欧以及南斯拉夫外的东欧国家均未派队参赛,虽然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墨西哥等美洲国家派员参加角逐,但参赛队数却减至17个,比赛水准大受影响。连续3届奥运会将欧洲一流球队拒之门外,促成了首届世界杯足球赛於1930年诞生,而这一大赛的展开使奥运足球赛陷入困境。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竟无一欧洲国家对足球赛感兴趣,结果这届奥运会被迫取消了足球赛。这是足球运动步入奥运会后,唯一的一届不进行足球比赛的奥运会。在举行了两届世界杯赛后,各国足球体制迅速发生变化,昔日为参加奥运会而采取非公开性职业足球体制的国家已无需再那样做,正式宣布实行职业足球。因此,国际奥会要求奥运会作为世界业余足球的较量场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职业足球风行欧洲、南美大多数国家,奥运会足球赛成为年轻业余手进入职业队的跳板。但是,苏联及东欧国家 (除南斯拉夫外) 仍坚持非公开性职业足球。这样就使其在奥运足球赛上占有明显优势。从1952年到1980年的8届奥运会中,苏联和东欧国家一直处於垄断地位,其中有5届是他们囊括前3名,甚至前4名。东欧国家的这种足球体制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大多数欧洲国家拒绝参加足球比赛,使奥运会足球赛再次陷入危机。 1960年,国际足总规定:凡参加过世界杯赛的球员不得参加奥运会足球赛。但到了1972年,这一规定又被国际足总中止执行,苏联和东欧国家再次受益。 1978 年,国际足总决定,并于1983年重申:欧洲和南美国家不得让参加过世界杯赛 (包括预选赛) 的球员参加奥运会。但由於确定球员职业和业余资格的权利在各国奥会,问题仍未得以解决。1984年,国际足总主席夏维兰治宣布,除欧洲和南美参加过世界杯决赛的球员不得参加奥运会外,今后不再分职业和业余。这一决定使奥运足球有了新的转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足球赛水准有了明显提高。1988年07月,国际足总正式决定:今后奥运会足球赛球员年龄将限制在23岁以下,并成为国际足总系列赛4个年龄组中的一个世界大赛,在巴塞隆纳奥运会上开始实施。这一变革使奥运会足球赛的吸引力空前提高。

第一任国际足联主席是谁

〖法国〗 罗伯特·格林
罗伯特·格林是最早载入世界足
球史册的人之一,因为是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国际足联,并担任了第一任主席。足球能在全球有序地发展和普及,与他创立的国际足联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他的开创性工作,国际足联就不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
格林是一个饱学之士,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学过经济学,通过了律师考试,当过执业律师,还当过工程师。他兴趣广泛,能歌善舞。这为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打下了基础,为创建国际足联提供了条件。
格林有丰富的媒体工作经验,作过《马丁》报的,是《仪器》报的记者和通讯员。当过《法国航空》的主编。他深谙媒体的推广和宣传作用。他酷爱足球,是法国足协前身机构法国足球联盟的秘书长。
在媒体工作的经验使他对足球产生了兴趣,他梦想着把足球推广成为一种全球人都喜欢的体育事业。1903年,格林决心创立一个国际性的足球联合会。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几位要好的朋友,也告诉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同行。他得到了一些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其中最热心支持他这一想法的是法国同胞安德雷·埃斯皮尔,比利时人路易斯·穆林豪斯和荷兰人卡尔·安顿·威廉·赫希曼。赫希曼后来在国际足联里担任了秘书长。在通信并不发达的时代,格林勤奋工作,经常一人处理大量的来往信件,为国际足联的成立呕心沥血。
由于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鼻祖,在国际足联成立之前已经形成了英格兰特色的足球联赛,并早就组建了英格兰足协,格林虚心地向英格兰人请教有关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事宜。他非常敬佩英格兰人在足球方面的管理与协调能力,认为只有英格兰人才配担任国际足联的主席,领导国际足联的发展。为此他积极与英格兰足协联系,甚至漂洋过海登门拜访英格兰足协秘书长华尔先生。但事与愿违,他意外地发现这位英格兰足协秘书长对欧洲大陆足球发展一无所知,对足球在许多国家引起的重视并不了解。英格兰人高高在上,根本不把其他国家的足球事业放在眼里。
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当时只有8个成员国。法国、比利时、丹麦、荷兰要求参加,西班牙的一个俱乐部要求参加,瑞典、瑞士和德国打电报要求加入。会上,会议议程很简单。罗伯特·格林当选为第一任主席。今天国际足联的成员国已近200个,格林是这个世界性足球管理机构历史上最年轻的主席,当时才28岁。
在成立大会上,格林与他的同行们定下了国际足联的章程,确定了国际足联的目标与义务。规定成员国之间相互承认,不许与非成员国的国家球队举行比赛,严禁球员在一年内代表不同的国家参加比赛等等。最重要的是它规定只有国际足联才有资格举办世界性的锦标赛。这样它就与国际奥林匹克委会有了明确的分工,有了清楚的定位。
初创时,国际足联还只是一个停留在文字上的组织,所有的具体事宜均未落实,既没有办公地点,没有经费,也没有自己的场所,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有。格林不理解的是英格兰人为什么要错过这样一个创造历史的千载良机。他们本可以发挥领导作用将这个国际性的组织运转起来,真正地发挥现代足球鼻祖的应有作用。
格林喜欢耳听八方,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之后再拿主意。他是一个泛民族主义者,胸怀宽广,能与各民族各种族的人友好相处,这使得他在国际足联初创时期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成立之初,国际足联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有很好的质地和基础,但需要技艺高超的匠人打造。格林就是那种独具匠心的人。
1905年在第二届国际足联大会上,英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以及北爱尔兰一同加入了国际足联,同时加入的还有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匈牙利。本次大会决定1906年举行联赛,有人还捐助了一个奖杯,但由于种种原因,比赛被无限期推迟。
英格兰在国际足联的历史上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国家。它1920年退出了国际足联,1924~1928年英格兰再次成为国际足联的成员国,但只是在1948年以后英格兰才正式成为国际足联的永久性成员国。它的出尔反尔在国际足联历史上是一个笑话。
1906年国际足联与法国足协发生了矛盾,格林只好辞职,将国际足联的发展大权暂时交给了副主席、瑞士人施奈德。
1906年国际足联在德国的波恩举行大会,格林没有出席。会上英格兰足协的主席伍尔夫尔当选为国际足联的主席,他在1918年去世前一直没有离开这个位置。
1894年顾拜旦创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时才31岁。10年后他的同胞格林创建了国际足联。这到底是由于法国人的浪漫还是法国人的远见,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说的是法国人喜欢体育,热爱生活。

英足总和英超联赛是一个机构吗如果不是,谁的权利大一点啊

在英格兰,英超联赛的版权是英超联盟的,不属于英足总,这个英超联盟可以看做是各大英超俱乐部联合成立的一间公司,英超所有的商务开发都是由他们管理,足总无权过问。英超联盟的主席则由俱乐部CEO选举出来的,从每一年英超20强的CEO中选出。
英足总管什么?开发足总杯、国家队赞助。另外英足总每年可以选择5家慈善机构为其提供可观的商业赞助。
另外,英足总负责英格兰所有联赛的裁判派遣和管理。

英格兰国家队历任主教练

温特伯顿(1946-63年):二战后,英格兰再次加入国际足联,温特伯顿被英足总任命为第一任国家队教练,因执教英格兰队达16年之久而被册封为爵士。
拉姆塞(1963-74年):英足总遭到亚当森拒绝后的第二人选。带队113场,取得69胜27平17负,并率队夺取了1966年世界杯冠军,拉姆塞时代的英格兰被称为“没有边路的奇迹”。尽管因未能晋级74世界杯而引咎辞职,但在英格兰教练这个位置上,拉姆塞至今无人超越。
里维(1974-77年):这位前利兹联主帅在与克拉夫的竞争中,因受到当时英足总主席雷格大力举荐而当选,在期任期内,英格兰在1976年欧洲杯小组中屈居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未能出线。
格林伍德(1977-82年):学院派教练格林伍德,发迹于西汉姆联,得到当时足协主席汤普森的大力支持。带队参加1980年欧洲杯,小组未能出线。1982年世界杯预选赛开始后,英格兰开局疲软,格林伍德选择了逃离。
罗布森(1982-90年): 博比·罗布森率队打进1990年世界杯四强,这也是英格兰自拉姆塞之后的最佳世界杯战绩,但三狮军团在1988年欧洲杯上小组赛三战皆墨。
泰勒(1990-93年):受英足首席执行官凯利推荐而当选,带队参赛38场,18胜13平7负成绩糟糕,92年欧洲杯上输给瑞典,最后因输给挪威未能晋级94年世界杯决赛圈而被解职。
维纳布尔斯(1994-96年):1996年欧洲杯,三狮军团水银泻地般将荷兰4比1斩落马下,至今都传为经典,但因商业上的劣迹斑斑而在1996年欧洲杯后离任。
霍德尔(1996-99年): 霍德尔麾下的英格兰在1998年世界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不是贝克汉姆对阿根廷人鬼使神差的那一脚,也许能带领球队走得更远。1999年,因对残疾人出言不逊而黯然离职。
基冈(1999-2000年):凯文·基冈接任英格兰主帅后,仅带队取得了7胜7平4负的战绩。2000年欧洲杯预选赛是在凭附加赛时击败苏格兰才勉强出线,同年10月7日在温布利球场重建前最后一场比赛中以0比1不敌德国后辞职。
埃里克森(2000-06年):瑞典人是二战后迄今为止英格兰主帅中惟一的外籍教练。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埃里克森很快便率球队走出低谷,进军2002年世界杯。后因“酋长门”事件和06世界杯不敌葡萄牙而止步八强遭解职。
麦克拉伦(2006-07年):巴威克曾经将橄榄枝抛向斯科拉里,未能如愿后选择了麦克拉伦。在他率领的英格兰在打平即可出线的情况下,主场2比3 不敌克罗地亚,无缘2008年欧洲杯,这也是自1994年世界杯以后,三狮军团再次无缘国际大赛,赛后拒绝辞职的麦克拉伦被英足总解职。

英格兰和国际足联之间有什么仇

巨头纷争事出有因
国际足联关于世界杯申办腐败案的调查报告让卡塔尔松了一口气,却让欧洲各国足协十分失望,从这份报告看,国际足联不打算对卡塔尔进行深究,却抓住了英格兰的辫子,原因是英格兰有两起违规操作,涉嫌讨好有投票权的国际足联执委。对此英足总前主席伯恩斯坦和德国足球联盟主席劳博尔呼吁整个欧洲足坛联合起来,集体退出下一届世界杯。除非国际足联进行合理的改革,包括布拉特不能再连任。
巨头积怨由来已久,英足总一直也是欧足联的支持者。
布拉特与欧足联的矛盾从他竞选国际足联主席时就已存在。1998年阿维兰热退位,布拉特与当时的欧足联主席约翰松共同角逐国际足坛的最高权位,两人本来就相互不服气,为了最后的胜利用尽了方法,甚至相互攻击。正是有了这样的恩怨,所以布拉特一有什么问题,约翰松就立即站出来攻击。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普拉蒂尼接任欧足联主席。作为盟友,普拉蒂尼在最初的几年与布拉特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但是如今两人分歧矛盾越来越多,国际足联正打算在世界杯上削减欧洲球队的参赛数量(目前是32队中占据13个席位),还打算减少欧洲人在执委会上的数量(目前是24人中占到8席)。而普拉蒂尼则在欧洲锐意创新:2016年欧洲杯扩军,2020年欧洲杯将邀请南美、中北美、亚洲劲旅参赛,这些改革都是普拉蒂尼制衡国际足联的狠招,从而让欧洲杯能与国际足联旗下的世界杯分庭抗礼。欧洲一直是足球水平最高的地区,现在的欧冠联赛如日中天,欧洲杯的火热程度也堪比世界杯。英德两国希望欧足联单干的呼声,正是欧足联雄厚资本的一个体现,他们知道没有欧洲,国际足联根本玩不转足球,而欧足联又有什么理由非要屈居于布拉特的掌控之下。

历届国际足联主席是谁

国际足球联合会,简称国际足联,由比利时、法国、丹麦、西班牙、瑞典、荷兰和瑞士倡议,于1904年5月21日在法国巴黎成立。现有会员209个,下设欧洲、亚洲、非洲、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区、南美洲、大洋洲六个地区性组织,总部于1932年由法国巴黎移至瑞士苏黎世。
国际足联历任主席:
1904年05月23日-1906年06月04日.......罗伯特·格林(法国)
1906年06月04日-1918年10月24日.......丹尼尔·伯雷·伍尔福尔(英格兰)
1921年04月01日-1954年06月21日.......米尔斯·雷米特(法国)
1954年07月21日-1955年10月07日.......罗道尔夫·威廉·西尔德赖尔(比利时)
1956年06月09日-1961年03月25日.......亚瑟·德鲁里(英格兰)
1961年09月28日-1974年06月11日.......斯坦利·劳斯(英格兰)
1974年06月11日-1998年06月08日.......若奥·阿维兰热(巴西)
1998年06月08日-至今...........................约瑟夫·布拉特(瑞士)

政治与足球:剪不断理还乱

别看煤球王在上周末的国王杯决赛中再次“放大招”,强行收下全球懂球帝们的膝盖,但近期国际足坛的最重磅新闻还不属于他——在国际足坛“横行”了17年的“统治者”布拉特辞职了!

即使是再有才华的作家也很难想出“布拉特辞职”这样的剧本:上月末,国际足联多位高官因贪腐被逮捕,里边不乏有布拉特的心腹亲信;随后,当大家认为国际足联要“改朝换代”的时候,布拉特又在争议中赢得连任;在欧足联、英足总的声讨中,布拉特前一分钟还在展望未来,后一分钟就突然宣布辞职,变化之快让全世界咋舌!

不过,这次“事变”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足球圈的范畴。除了美国突然插手国际足联贪腐案件调查,进行司法介入外,包括卡梅伦和普京等大国政要都对布拉特之前连任发表了意见。这么多政界大佬对足球“指指点点”,在足球史也算是非常罕见的“盛况”了。

虽然大家总是说“足球要独立于政治之外”,但在现实世界中,政治与足球可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布拉特“倒台”背后的大国暗战

布拉特为何火速辞职?其“真正意图”还不得知。不过,布拉特的左膀右臂、FIFA二把手——国际足联秘书长瓦尔克最近倒是遭了秧。原来,有媒体查明南非在申办2010年世界杯时有贿选行为,而瓦尔克也牵涉其中。一旦罪名坐实,瓦尔克也会受到制裁,这对于布拉特也相当不利。有分析称,布拉特辞职实则是一种自保行为。

实际上,若不是美国充当“纪检委”揪出了国际足联内的腐败官员,布拉特在足球圈的统治恐怕真的可以延续到2019年。但美国为何要跟国际足联这般过意不去呢?

大多数球迷都能想到的原因是——美国对2022年世界杯的申办失败。

就在瑞士方面逮捕国际足联贪腐高官的同时,瑞士当局也开始了对2018和2022两届世界杯申办的调查,坊间多有传闻,这两届世界杯的申办过程也和2010年南非世界杯一样“暗藏玄机”。其中,2022年世界杯最后的两个竞争者就是卡塔尔和美国。美国强力介入这一事件,不排除有调查“卡塔尔是否许以国际足联利害”这个原因。毕竟本国被“黑掉”是件极其让人恼火的事情。

同理,在布拉特4天前成功连任的时候,反应最强烈的莫过于英足总了。英足总主席戴克威胁国际足联要退出2018年世界杯,副主席吉尔主动辞去国际足联副主席以示抗议。此事甚至惊动了英国政坛高层,连英国首相卡梅伦都强硬“要求”布拉特辞职,这还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个卡梅伦吗……

当然,得知布拉特下台的消息后,英格兰人民也是“喜大普奔”,前几天还跟国际足联斗嘴的戴克一改常态,高呼“布拉特下台的日子是足球史上伟大的一天”。

不用说,英国尤其是英格兰对布拉特“恨之入骨”也是因为世界杯申办失败——在申办2018年世界杯时,英格兰以2票的耻辱成绩黯然出局,笑到最后的则是俄罗斯。

事实上,也只有拿下2018世界杯举办权的俄罗斯还在为布拉特抱不平。

普京是唯一一个在布拉特连任后公开表示支持的国家元首。对于美国主导的对国际足联贪腐案件的调查,普京也认为这是美国逼迫国际足联褫夺俄罗斯世界杯主办权的行为。

政治与足球毫无关联?现在看来,未必如此。

干净的世界杯?

2018和2022世界杯的竞选“猫腻”似乎呼之欲出,2010世界杯又曝出贿选丑闻。与此同时,意大利《罗马体育报》再放猛料——2002年世界杯韩国队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两场淘汰赛都被认定是假球,韩国人以极其不光彩的手段终结了马尔蒂尼们的世界杯梦。

《罗马体育报》向来有“罗马故事会”的称号,这篇头版报道虽然足够震撼,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支持此观点。不过,虽然“韩日世界杯黑幕”尚有疑问,但世界杯创立85年来,所谓的“黑幕”也并非不存在。

谈到这一话题,为韩日世界杯“叫屈”的意大利人民要尴尬了。毕竟1934和1938年意大利连续两次夺冠,当时的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也算是“居功甚伟”。墨索里尼操控比赛的阴谋论早已成为全球球迷们的谈资。

1934年,意大利获得世界杯主办权,为了展现“罗马帝国传人”的伟大,意大利被墨索里尼“保送”到了决赛。决赛中“领袖”亲自指派裁判,并且声称球队失败就要接受军法处置。意大利凭借极其凶狠的犯规赢得了比赛。

1938年世界杯决赛,墨索里尼那条“要么赢,要么死”的电报更是历史留名,再次受到生命威胁的意大利球员彻底“杀红了眼”。幸运的是,意大利队4:2击败匈牙利队,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支卫冕成功的球队。赛后,匈牙利队门将斯扎波还开玩笑说:“我们输了一场比赛,但救了22个人的命”。

1978年的阿根廷世界杯同样也有黑幕传出。彼时的阿根廷军政府被魏地拉统治,民生凋敝,社会矛盾尖锐。而军政府计划用一次完美的世界杯赛事来“麻痹”热爱足球的阿根廷国民。

不过阿根廷的赛程并不顺利,第二阶段小组赛与秘鲁队的比赛就成为决定命运的生死战,阿根廷须以4-0以上的比分才能晋级。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秘鲁队非常“配合”的派上了替补队员,还奉上2个乌龙球,让阿根廷以6-0的比分晋级。

赛后就有媒体爆料,一位阿根廷商人作为中间人在比赛之前就与秘鲁足协取得了联系,给秘鲁队全员以金钱贿赂;而秘鲁政府也得到3.5万吨粮食和5000万美元的贷款资金。

死于政治的“梦之队”

足球与政治的关系实则还并非如此简单。政治既可以干预比赛,扭转比赛局势;也可以“徒增事端”,让一支王牌劲旅分崩离析。

二战后的第一支梦之队——匈牙利队就因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而一蹶不振。

匈牙利队在上世纪50年代初横扫欧洲无敌手,从1950年到1956年,匈牙利曾在国际赛场上上演了43胜7平1负的超强战绩,并获得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金牌。若不是1954年世界杯决赛被上演了“伯尔尼奇迹”的西德队击败,这支球队完全可以竞争史上最强的称号。

但是好景不长,1956年,匈牙利国内出现变局,在外参赛的多名匈牙利国家队主力拒绝回国,并自发组成球队,在欧洲各地踢表演赛以维持生活。在1957年前后,一些匈牙利足球队的肱骨之臣来到西班牙,开启了足球生涯的第二春。

前有库巴拉,后有柯奇士、齐伯尔、普斯卡什“叛逃”加盟巴萨和皇马,这些匈牙利足球精英在为两支西甲球队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宣告匈牙利“梦之队”的彻底破产。

匈牙利的事例也许过于久远,而更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与中国足球渊源颇深的南斯拉夫足球。

南斯拉夫曾经是东欧足球的领军人之一,上世纪60年代两度曾闯进欧洲杯决赛,虽然都未夺冠,但实力仍属欧洲一流。

80年代后期,南斯拉夫人才辈出,在1987年的世青赛上还一举夺冠。号称“欧洲巴西队”的南斯拉夫队除了拥有完美的团队和技战术,球员们的个人能力相对于意德荷等传统强队更是不遑多让——博班、萨维切维奇、苏克、米哈伊洛维奇等名将皆是后来欧洲豪门的核心领袖。

1990年,南斯拉夫在意大利世界杯当中点球惜败最后的亚军阿根廷,名列第5;1991年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红星队首获欧冠和丰田杯,一时风光无两。南斯拉夫足球也进入了最后一次巅峰。

但时值巴尔干半岛危机,南斯拉夫陷入内战的泥淖当中。1992年,南斯拉夫因“内战”被强制禁赛,不能参加当年欧洲杯。代替南斯拉夫出战而夺冠的丹麦成了足球史上最大的黑马,而分裂的南斯拉夫则让那批才华横溢的球员失去了最后一次以“南斯拉夫球员”身份增加荣誉的机会。

南斯拉夫分裂后,分裂出来的克罗地亚在1998年的世界就获得季军,原属南斯拉夫的博班、达沃·苏克和普罗辛内茨基赢得了当年未曾获得的殊荣。这一切不禁让人们设想——如果南斯拉夫没有解体,这群天才球员的上限究竟能达到多高。

与南斯拉夫足球“同命运”的苏联足球也因为国家解体而不复风采,如今的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很难重现当年苏联在足球圈的影响力;80年代前期横行欧洲足坛的比利时也因为国内瓦隆人和弗拉芒人的民族问题僵化,导致球队更衣室矛盾激化,一群足球天才难以实现抱负,直到近两年阿扎尔和库尔图瓦们担当大任,比利时足球才再一次迎来春天。

被政治“毁灭”的足球,不由地让人扼腕叹息。

足球如何振兴国家?

虽然受政治影响的足球赛经常与“黑幕”相挂钩,但两者的关系也并非只有负面效应。事实上,足球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正能量”的例子也有很多。

已成经典的198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VS英格兰就是这样的例子。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爆发马岛战争,最终阿根廷战败,这成为阿根廷人心中永远的痛。对于阿根廷队的球员来说,“可以输给任何队,就是不能输给英格兰队”已经成为他们的绝对信条。

天意使然,在1986年的世界杯上,两个“仇家”相遇了。八强战上,阿根廷全队卯足了劲要与英格兰一争高下,而马拉多纳更是凭借“上帝之手”和连过5人的精彩进球,以一己之力在淘汰英格兰。不但让自己永载足球史册,更是将4年前阿根廷战败的苦涩全部奉还给英国。这场足球史上最伟大的胜利,弥合了阿根廷的战争创伤,同时使阿根廷人更加团结。

同样,1954年的世界杯决赛,也让饱受战争疮痍的西德重拾了民族信心。小组赛中,西德队被当时世界最强的“魔幻匈牙利”以3-8的悬殊比分狂屠;而决赛双方又是这两队。赛前几乎没人相信西德会赢,但他们确实创造了奇迹。上半场2球落后,随后西德队反击并追平比分,最终由拉恩打进致胜球,西德夺冠。

这是二战后德国首次参加世界杯,被视为该国重新被世界接纳的标志。德国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造就了这场被称为“伯尔尼奇迹”的世界杯史上最经典决赛,这也被视为是德国再次崛起的一次标志性事件。

大卫·吉尔的职业生涯

1997年,吉尔成为了曼联的财务总监。2008年8月,他被提拔为副总裁,并继续兼任财务总监。2001年7月,曼联提拔尼克·汉姆比成为财务总监,吉尔则继续高升,成为了曼联董事局的总经理,负责包括商业赞助、市场开发、会员管理等的日常事务。
2003年,阿布拉莫维奇入主切尔西,挖走了曼联的首席执行官彼得·凯尼恩,吉尔成为了他的继任者。2005年,马尔科姆·格雷泽接管曼联,吉尔继续担任这个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2006年6月2日,吉尔取代阿森纳的副主席大卫·戴恩,成为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董事局成员。利物浦主帅拉斐尔·贝尼特斯提出疑问,说吉尔同时管理曼联和足球可能会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吉尔以“上任是联赛其他CEO推选的结果”为据回应了贝尼特斯。
吉尔曾经还担任过已经解体的G14委员会的副主席。2009年9月,吉尔又被选举为G14的替代品欧洲俱乐部协会(European Club Association)的董事局成员,任期两年。
2013年6月30日,大卫·吉尔将卸任曼联CEO职务。 2015年5月30日,国际足联副主席吉尔不满布拉特连任将辞职。
现任英足总副主席大卫吉尔30日证实,他将辞去在国际足联执委会中的职务,包括国际足联副主席一职。
现年57岁的吉尔在2003-2013年间担任英超曼联俱乐部首席执行官。他表示,在布拉特领导下且深陷贪腐丑闻的国际足联中任职,不会给自己的声誉带来任何好处。
“这不是我轻易做出的决定,过去三天发生的事情造成了严重影响,使我确信在现今的国际足联执委会中任职十分不合适,”吉尔30日在发给媒体的声明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