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尔蒂斯坦

巴基斯坦有个小西藏,这地方和我国有哪些渊源?三体罗辑居住的庄园在哪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6 09:24:48 浏览5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巴基斯坦有个小西藏,这地方和我国有哪些渊源

今天的西藏阿里(笔者实拍)

今天的印度河主体部分已经不再流经印度了,其主要部分流过的是巴基斯坦。我在2012年和2018年两次目睹了印度河的真容,并探访了属于印度河背后的故事。

一、印度河流域的“小西藏”

说到西藏,很多人可能联想到中国的青藏高原和藏传佛教。其实在中国境外的一些区域,因为历史的影响,依然信仰着或曾经信仰过藏传佛教。如印度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不丹、尼泊尔的木斯塘,和巴基斯坦的巴尔蒂斯坦与吉尔吉特地区。

巴尔蒂斯坦的佛教壁画(笔者实拍)

在历史上这块区域被称为“大小勃律”,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藏文化的辐射。中古时期是唐王朝与吐蕃相互争夺的焦点地区,唐朝名将高仙芝就远征过小勃律。

但是怛罗斯之战与安史之乱之后,唐的势力范围全面退出对西域的角逐,这块区域尽归吐蕃所有,很快就成了藏传佛教的势力范围,一度有了“小西藏”的称呼。

但是不久,随着伊斯兰教东进的步伐加快,这里的居民又皈依了伊斯兰教。尽管如此,今天在巴尔蒂斯坦与吉尔吉特地区,依然可以发现藏传佛教的影子。

同时,这块区域又受到印度河的滋润,印度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狮泉河”,发源于冈底斯山附近的冈仁波齐峰,后来经印度拉达克流入巴基斯坦境内,巴尔蒂斯坦与吉尔吉特地区就深受其影响。

藏传佛教的圣山冈仁波齐(笔者实拍)

旧时巴尔蒂斯坦六大河谷各有一邦国,六小国一直存活到上世纪70年代。其中斯卡都王室最强,数百年间经常作为六国盟主,斯卡都至今仍位居这一地区的中心地位。

斯卡都有一位学者阿巴斯先生,言谈举止热情洋溢,非常符合民间文艺家的身份。他一辈子都在从事本地民间文化、音乐歌舞和格萨尔说唱的收集整理,是名副其实的巴尔蒂斯坦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言人。

他曾带着有声有色地展现本地文化风貌的光盘走出国门,以伊斯兰世界“小西藏”的特异风采,多次获得多个国际组织颁授的大奖。阿巴斯先生还是唯一到过中国的当地学者,是在上世纪80年代应邀来北京,参加格萨尔史诗研讨会,并在会上演唱了格萨尔片段。

小西藏巴尔蒂斯坦人

二、神秘的吉尔吉特

吉尔吉特,《唐书》称“小勃律”,现为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特别行政区首府,印度河在吉尔吉特附近,接纳了来自西部兴都库什的吉尔吉特河,然后在喜马拉雅西端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那里一个大拐弯,挥师南下,贯通上、下印度河平原,将巴基斯坦矩形国土一分为二,蜿蜒2000多公里奔流入海。

今天巴基斯坦的印度河(笔者实拍)

3000年前吠陀时代的人们注目于雪山丛中奔流而下的这条大河,以梵文写下赞美诗篇:“光芒闪耀、绚丽多彩、不可战胜的印度河,率领千河百川横过原野,快中之快,就像一匹美丽牝马一闪而过。”

吉尔吉特连接了丝绸之路南行支线,由于印度河从来都不是适于航运的河流,因而古今所有的旅者皆沿岸而行。

当我们行进在现代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上,不时可以望见对岸崖壁上的古道一线,恍然浮现出一组组古代行旅的影像:商旅、军旅、朝圣之旅。这一古道还被国际社会称为“人类迁移线”,为时数千年,移民潮一波波接踵而至,只不过是单向的:唯见迁入,罕见徙出,足见印度河两岸富庶之地经久不衰的吸引力。

远眺吉尔吉特(笔者实拍)

沿途所访学者们,一旦开讲历史,必言一部入侵史,或说是一部被征服史:从3500年前的伊朗高原游牧者雅利安人起,到波斯帝国统治,亚历山大远征;波斯人和希腊人之外,还有塞种人、贵霜人、哒人、阿拉伯人、突厥人中包括伽色尼人和古尔人、蒙古人等等,他们的后代相继做了印度河流域的新主人。

有意思的是,就连入侵史讲述者,也都是外来人。当然,这是相比于四五千年前印度河文明的创建者而言的,而最早的主人早已不知所终。

今天的吉尔吉特(笔者实拍)

在史家们罗列的入侵者名单中,与古代中国相关的有大月氏人,但他们在进入次大陆之前,已在中亚盘桓了一二百年;13世纪初期,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一度攻打到印度河中游地区;另一支拥有蒙古血统的突厥人帖木儿于同一世纪最后几年,也曾兵至木尔坦,最终由他的五世孙巴布尔建起为时两三百年的莫卧儿王朝。

成吉思汗雕像

巴尔蒂斯坦与吉尔吉特地区属于巴控克什米尔的管辖范围,沿着中巴公路从喀什出发,过了红其拉甫口岸后,一路向南就来到了巴基斯坦的巴尔蒂斯坦与吉尔吉特地区。之后再一路南下,海拔就下降到了不到1500米左右,最终到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而再往南就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卡拉奇。

中巴公路

在印度河流域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就是,在高山荒漠的阻隔下,那些强悍的欧亚游牧民族的铁骑才在帕米尔—青藏高原的屏障前止步,转而南行印度河流域。走出喀喇昆仑的经历如同现场教学,让我现实地体会到地理环境对于一国历史与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三体罗辑居住的庄园在哪

三体罗辑居住的庄园在:
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的南迦帕尔巴特峰附近。

巴尔蒂斯坦的地理位置

在巴基斯坦北部,英文名Baltistan,是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山区的一片山间盆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北端,喀喇昆仑山脉西南端,拉达克山西部,兴都库什山脉东北端的交汇地,印度河上游河谷之中。
首府为斯卡杜,英文为Skardu,距其西侧的北部省份首府吉尔吉特约150公里,是从南部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大本营,步行单程需7天。巴尔蒂斯坦分为斯卡杜县和冈切县。

印度遭遇122年来最强热浪,这种极端高热天气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最近印度遭遇的122年来最强热浪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因为大家其实都是非常怕热的,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更是有着四大火炉的说法,每年的气温甚至达到40°,可以说是非常炎热了,而这次122年来最强热浪更是引起了大家的惊讶,那么这种极端高热的天气究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怎么样的影响呢?

第一、极端高热天气导致的温度过高,会对一些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比如说一些鱼类,如果说是生活在湖泊的鱼类,就会因为温度太高,导致湖水干渴,从而引起鱼类没有了赖以生存的水,自然会导致鱼类的死亡。当然,这是一个物种而已,对于植物来说,温度过高也会导致水分的缺失,由于植物是依靠表面的蒸腾作用来控制自己的水分,从而吸收营养改善环境的,但是温度过高导致植物的蒸腾作用就算闭合以后也会持续失去水分,那么植物很有可能死亡,而这些动植物死亡不单单仅仅如此,这个时候更加耐热的植物或者动物就会慢慢的占据优势的地位,最终导致整个物种的关系出现危机。

第二、极端的高热天气导致气候出现变化,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温度过高,会导致湖泊以及河流中的水分大量蒸发,蒸发以后水汽上升成为云,空气中的湿度会上升,而由于温度过高,云朵并不会降雨,所以会一直积攒着移动,最终可能会造成大暴雨或者说在其他地方造成影响,比如说喜马拉雅山脉就有可能阻隔印度洋水汽,在印度侧的云朵就有可能形成大规模降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可能会造成洪涝等灾害,同时,由于湿度的增加,许多适合在干燥环境中生活的动植物都会因此受到威胁,所以说生态环境其实与热的关联是非常紧密的。

第三、极端高热的天气对于一些动物来说会非常利好,从而造成生态危机

  最有名的就是蚊子,每年夏天蚊子都会特别多,那是因为蚊子的孵化生产其实和热量关系非常大,一旦温度高就有可能大量滋生蚊虫,这些蚊虫可能会叮咬野生的动物,造成他们大量失血,这是对生态平衡来说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次热浪早日结束,天气炎热是在太难熬了。

世界上第九高峰在哪

世界上第九高峰是南迦·帕尔巴特峰,位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

南迦·帕尔巴特峰(Nanga Parbat,乌尔都语:ننگا پربت,印地语:नंगा परबत),海拔8125米(另有海拔8126米的测量数据),是世界第九高峰。

南迦·帕尔巴特峰有5个峰顶,除海拔8125米的主峰外,北肩峰海拔8070米,南肩峰海拔8042米。南迦·帕尔巴特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处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位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

攀登历史:

1953年7月3日,奥地利登山队的布尔(Hermann Buhl)独自一人登顶南迦·帕尔巴特峰,实现了南迦·帕尔巴特峰的首次登顶,但这次活动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共有11名登山队员和15位搬运工遇难。

1970年,意大利人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登顶南迦·帕尔巴特峰,开辟了鲁帕尔新线路。

1978年,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再次登顶南迦·帕尔巴特峰,这是人类首次单人攀登8000米级山峰并登顶。

1996年9月1日,波兰登山家维利斯基(Krzysztof Wielicki)登顶南迦·帕尔巴特峰,完成了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一共用时16年。他是世界上第5位完成此项壮举的登山家。

1997年,“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登顶南迦·帕尔巴特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南迦帕尔巴特峰

极地外世界最大冰雪盆地,冰川长达63千米,最高点还有雪湖吗

很少人去巴基斯坦旅游,素不知,巴基斯坦有一个很壮丽的冰川,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喀拉昆仑山脉长达63公里的冰川,是世界上除极地之外最长的冰川之一,远远望去,比阿佛冰川真是一派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雪白圣洁的冰川相当壮丽,在冰川的最高点有雪湖,是世界上除极地之外最大的冰雪盆地。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冷冽的冬季已经悄悄接近,世界的热门景点与活动不外乎圣诞、滑雪、极光与泡汤,这次景点家要特别介绍的是非常惊艳的冰川之地,和极光一样是一生必去的旅游景点,除了最冷的南北极,有许多国家的山川也是藏有秘境般的冰河景致。冰川的雄伟壮观,会让人赞叹大自然的奥妙,所有的烦恼与困难都会显得渺小,令人心旷神怡。

比阿佛冰川在全球来说,也是冰川的旅游胜地,冰川是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世界各地冰川的面积和体积都有明显的减少,有些甚至消失。所以,抓紧时间到冰川旅游地欣赏一番还是很不错的!

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冰川还是纯天然的运动场地,不管是登山、徒步,还是滑雪、观景,游客都能在这里体验到无法言喻的快乐,这也正是冰川渐成为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原因之一。比阿佛冰川是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喀拉昆仑山脉,海拔5128米的西斯帕尔冰川相交汇,两大冰川共同组成了除极地之外世界上最长的冰川系统。

在冰川的最高点有雪湖,由比阿佛冰川的上半部和SimGang冰川的支流组成,是世界上除极地之外最大的冰雪盆地,海拔1600米。冰川间的高速公路连接了山间的两个古王国——西部的纳加尔(Nagar)和东部的巴尔蒂斯坦(Baltistan),其跨度为比阿佛冰川其中的51公里和西斯帕尔冰川所有的49公里,组成了一条长100公里的冰川路线。

冰川给人类目睹自然力量的无限壮大与无限神秘,它静处自得,是大气与水分的爱情喜剧,写作的人真要到这里非挖掘一点不可的话,那么它倒可以提供一个引发立体思维的空间。冰川风景,十分干净,它无情、无欲、无念、无为,你看它什么就是什么,百分之百需要代入感。

我们所看见的一切风景都是转瞬即逝,它们不会永远在那里,它们会杳然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仅仅这一点就足够让迷恋永恒的人们荡气回肠了。

1、古印度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古印度文明:不属于今天的印度,主要位于巴基斯坦 

一直以来,四大文明古国被认为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在中国,大多数人都以为古印度文明是在现在的印度版图地域上。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古印度文明”不属于现在的印度,而属于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

1.国人对于古印度文明的误解

在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建立大印度殖民地以前,南亚半岛从来没有统一过。正如古代没有希腊帝国,古代也没有存在过什么印度帝国。

我曾经论证过,历史中存在过两个希腊地区、两个罗马帝国,因而造成中国无知文人的百年误会和混淆。

有趣的是历史中也存在过两个印度。一个是南亚印度半岛的印度,一个是印度大沙漠以西及以北的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印度。这两个印度在古代并不属于同一个国家,也不属于同一个种族、没有共同的语言和古代文明。

由于对地理上南、北两个印度地区发生认知混淆,无知且无脑的中国文人一直把缺乏古文明传统的南亚印度当做一个文明古国,却不知道真正的印度文明之根是在今日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尼泊尔以及克什米尔区域,而不在南亚半岛上的今日印度的主体地区。

印度与印度河流域在地球上的位置

图中绿色为南亚半岛,即通常所说的印度,顶部的浅绿色为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乃南亚之大河。此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喜马拉雅山与喀喇昆仑山两山脉之间,流向西南而贯穿喜马拉雅山,右岸交会喀布尔河,左岸汇流旁遮普(梵语五河之意)地方之四大支流,经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2.克什米尔离原古国,和巴基斯坦五河平原,是早期佛教的圣地

围绕着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区域,依托于一个高山——喜马拉雅山和一座高原——克什米尔高原。

克什米尔高原,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在中古佛经中称作迦湿弥罗( Kamira)。

克什米尔高原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克什米尔高原位于南亚西北部,东面与中国的青藏高原交界,与尼泊尔相邻,西面是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古印度),东南面是恒河平原以及位于南亚半岛中部和南部的今日印度,北面与阿富汗接壤。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与中国青藏高原交界的山脉最高峰为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克什米尔高原古国以及巴基斯坦的五河之地,乃是古印度文化之起源地;也是早期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的起源地和兴盛之地。

中国现在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印度古文明并不在印度半岛上,而在克什米尔高原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地区的印度河——五河流域。

印度河——五河流域

克什米尔高原,在佛经中称作迦湿弥罗(梵 Kamira),又作羯湿弭罗、迦叶弥罗国、个失蜜国。位于西北印度犍陀罗地方的东北高原、是喜马拉雅山山麓的古国。据佛经说,阿育王曾经派遣末阐提到此地布教,感化当地的蛮龙族,使其解脱罪业;夜叉盘荼鬼的妻子及五百弟子相继皈依佛法。当时国中奉持佛法的比丘有八万人,僧侣有十万人。

公元2世纪时,贵霜帝国的迦腻色迦王曾在此地召集五百位高僧编纂《大毘婆沙论》,并镂镌经论于铜牒之上,封存于石函中,建塔藏纳。相传,当时药叉神保卫迦湿弥罗,不让外道窃取该塔所藏的经论,如果有人想要学习,就必须在塔中受业。

秦汉时期,来自西域诸国的月氏、安息、康居等地的高僧陆续来华译经传教。事实上中国的佛教不是来自南亚半岛的印度,而是来自中亚细亚、西域以及克什米尔和古代巴基斯坦。

据佛经及史籍记载,晋代高僧佛图澄在东来中土以前,曾经前去克什米尔——迦湿弥罗修学佛法;鸠摩罗什也曾经到迦湿弥罗参学,师事盘头达多,研习小乘经典。后来罗什回到龟兹,宣扬大乘教法,远近驰名。盘头达多得知后,还以高龄之躯,不辞长途跋涉之苦,前往龟兹去会晤罗什,听闻大乘妙趣,因而回小向大。

南北朝时,自迦湿弥罗来华从事译经的高僧有僧伽提婆、僧伽跋澄、佛陀耶舍、求那跋摩、佛陀多罗等。我国赴迦湿弥罗求法的有智猛、法勇、智严等数十人,或寻访圣迹,或修学禅法,或求取经典。

3.古代克什米尔地区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克什米尔地区的古代文明历史极为悠久,这里与印度河流域都曾经是古印度文明与思想(与今日南亚那个印度关系不大)的起源地和交汇场所。

佛教和古代的印度教也都在印度河与克什米尔这个地域起源。

13世纪时克什米尔——拉达克的管辖权属于元朝。明代的拉达克是朝贡藩属。据西藏藏文历史记载,从1683年开始,拉达克也年年向西藏地方政府进贡。清朝以后,拉达克行政直接隶属满清驻藏大臣管辖。

[附注:公元8世纪,拉达克东部的吐蕃扩张,拉达克北部以及中亚地区被中国唐朝控制。唐蕃冲突时代,拉达克宗主权在唐帝国和吐蕃之间几经易手。842年吐蕃王室成员尼马唝(Nyima-Gon)由于王室内乱,逃往吐蕃西部,脱离吐蕃王国,控制拉达克,建立了独立的拉达克王朝。这个时期拉达克涌入了大量藏人,完全藏化。拉达克王朝信仰藏传佛教。]

4.英属印度侵吞克什米尔

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至印度河流域以及克什米尔部分地区。

1339年旁遮普王黑兹尔汗在印度河流域包括克什米尔地区南部建立赛义德王朝,居民改信伊斯兰教。

19世纪印度河流域和克什米尔南部一度在锡克帝国的统治之下。锡克帝国的统治区域大致覆盖今日的巴基斯坦全部地区、北印度部分地区以及克什米尔地区。

19世纪初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陆扩张。英国人在殖民地扩张过程中,对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高度关注,因为该地区扼住了英国通往西藏和亚洲腹地之路。

1834年,得到英国支持的锡克国查谟土邦总督、道格拉族人(藏文文献中一般称作“森巴人”)古拉伯·辛格,派遣克什瓦尔(今查谟东北)地方长官瓦齐尔佐尔阿弗尔·辛格(藏文史料记载为“倭色尔”),率兵侵入拉达克。

拉达克土司派人至拉萨向清朝驻藏大臣求援,但是驻藏大臣拒绝派兵支援。1835年,道格拉军击溃拉达克军主力,攻抵拉达克首府,拉达克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此后沦为查谟的附属国。

1840年,古拉伯·辛格派兵侵占了拉达克西北的巴尔蒂斯坦(在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内),此前这里也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

4.梵语不是古印度语

梵语不是古印度语言。梵语与拉丁语一样是一种死语言,现在只有佛经中的书面语存留着。其它一些所谓的梵语文件,例如什么《奥义书》都是19世纪以后才汇编出现的,来源不明,来历不明。

梵语和吠陀可能起源于印度河——五河流域。但是历史上这个地区小国和城邦林立,基没有形成过统一的政治王朝或者帝国,所以也并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字。

事实上,没有什么古代印度(南亚印度)文明 ,只有印度河流域以及克什米尔的北方印度古文明。

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亚历山大率领希腊军对印度的远征,也没有什么“希腊化运动”。印度河流域这个地区的古文明是自生的,原生的,在该地区被伊斯兰化以前,也基本是一脉相承、自成体系的。

早期佛教(约公元200一70。年)和早期印度教(公元700一1300年)起源于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及印度河流域。

早期的克什米尔建筑主要是佛塔和僧寺。很早的古代时期的克什米尔即兴建了许多石结构佛教庙宇。它们以结构宏伟、装饰华丽为特点。一度曾闻名遐迩的帕里哈萨普拉寺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遗憾的是,如今只剩下一堆瓦砾和雕石了。

5.巴基斯坦的佛国圣地遗址——呾叉始罗

呾叉始罗 City Sites of Taxila,即塔克西拉;在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北境,距首都伊斯兰堡约50公里,距拉瓦尔品第西北约35公里。

这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著名古城,其佛教遗迹有2000多年的历史,覆盖了2500平方公里,是举世闻名的犍陀罗艺术的中心,也是南亚最丰富的考古遗址之一。中国高僧法显、玄奘等都到过这里。这里的古城遗址是世界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曾是原始佛教的中心圣地。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呾叉始罗——塔克西拉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此地曾被英国《卫报》评选为巴基斯坦排名第一的旅行目的地。但是多数中国人包括佛教徒,却至今几乎对之完全无知。

呾叉始罗古城是原始佛教的圣地,释迦摩尼佛最初曾在此地布法。阿育王为太子时,曾为此国首领。据说在前6世纪时,此城是佛教十六列国之一的犍陀罗国的都城。

在佛经中,呾叉始罗和原始佛教紧密联系在一起。传说佛陀释迦牟尼早年曾经求学于呾叉始罗。大乘佛教形成于这里。护法阿育王登基之前,曾是呾叉始罗城的总督。从此,在这片与佛结缘的土地上,数不清的僧尼筑起数不清的寺院弘道传法,数不清的信众刻下数不清的佛像顶礼膜拜。

在呾叉始罗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佛教造像。其中最美的是一尊佛像,世尊双目微垂,嘴角若抬,好像在冥思,又好像在微笑。

佛经说,阿育王皈依后,大兴佛法,广筑堵波(佛塔)八万四千座,供奉世尊舍利八万四千枚,其中一座著名的宝塔就在呾叉始罗。因是供奉世尊的,所以称为“法王塔”(Dharmarajika)。

在呾叉始罗众多佛教遗址当中,法王塔是相对保存最完好的。周围残留的数处屋脚,和虬劲的古木几株,映衬着塔身,在旁遮普宝石蓝般的天空下显得高大宏武,令人心生敬畏。

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都曾到过此地。法显在《佛国记》中提到有关呾叉始罗词源的传说谓:“竺刹尸罗,汉言截头也。佛为菩萨时,于此处以头施人,故以为名。”

唐初玄奘到此时,古城已荒废。百年前的英国殖民地时代,英国考古学家约翰·马歇尔爵士根据《大唐西域记》,在呾叉始罗进行了一系列考古探查,发现了众多古代艺术品和寺庙遗迹,震惊世界。于是这座古城遗址于19世纪乃被重新发现。

1912~1934年和1944~1945年,J.H.马歇尔和M.惠勒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6.佛教健陀罗艺术起源于巴基斯坦地区

据《大唐西域记》卷三记载,呾叉始罗是北印度地区的古佛国(大正51·884b):“呾叉始罗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酋豪力竞,王族绝嗣,往者役属迦毕试国,近又附庸迦湿弥罗国。地称沃壤,稼穑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气序和畅,风俗轻勇,崇敬三宝。伽蓝虽多,荒芜已甚,僧徒寡少,并学大乘。”

《大唐西域记》云大城西北七十余里存有医罗钵呾罗龙王池,池之东南三十余里有无忧王所建之窣堵波。城北十二、三里处有月光王舍头之胜地及经部拘摩罗逻多撰诸论之僧伽蓝。城外南山也有无忧王子拘那罗抉目之故地等历史名胜。

我曾经考证指出,所谓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只是近代西方编造的伪历史神话。因此根本没有什么希腊化的运动。我们在巴基斯坦的原始佛教雕像上发现的独特造型艺术风格——即所谓健陀罗艺术风格,绝非来自蛮荒希腊和欧陆,是原创于印度河流域以及克什米尔地区的佛教古文明艺术,后来逐渐西传向君士坦丁堡,文艺复兴时代这种造型风格传布到达欧洲。另一个传播方向则是中国的西域和北魏以及隋唐。也就是说,所谓希腊风格的健陀罗佛教艺术风格,实际原创起源于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古佛国。

可惜的是此地出土的大量的原始佛教艺术珍品多数已经被英国人掠走。但是此地建有呾叉始罗博物馆,陈列出土的一些珍贵文物,使我们仍然得以管窥这个古代伟大的佛教国度的遗迹。

世界上第九高峰在哪里

世界上第九高峰位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世界上第九高峰是南迦·帕尔巴特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处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海拔约为8125米。
世界上第九高峰在哪里
南迦·帕尔巴特峰有5个峰顶,除主峰海拔为8125米外,北肩峰海拔为8070米,南肩峰海拔为8042米
世界上第一个登上南迦·帕尔巴特峰的人是奥地利登山队的布尔,他于1953年7月3日独自一人登顶。
南迦·帕尔巴特峰地形险峻,天气恶劣,攀登难度很大,且南面的鲁泊尔岩壁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岩壁,有1万5千英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