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克阿瑟回忆录

麦克阿瑟回忆录(新任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为什么高兴不起来)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6 23:58:00 浏览17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新任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为什么高兴不起来

1930年11月,50岁的麦克阿瑟,成为美国陆军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也是唯一的四星上将,可谓是达到了其军旅生涯的巅峰。面对四周羡慕、追捧的眼光,成就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他更是踌躇满志,准备打造一支一流的军队。

然而,上任没几天,残酷的现实让他意识到,想要干一番事业是多么的艰难。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十万家银行、企业倒闭,1000多万人失业,国家经济面临着崩溃;更让麦克阿瑟苦恼的是,他要面对削减军费和裁减军队的压力。

他现在要做的不是建设军队,而是如何保存一支军队。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麦克阿瑟认为经济不景气,民众生活困苦,绝不是削减军队的理由;相反,国力衰退的时候,更要保持一支强大的军队,警惕外来的入侵。但总统和国会议员们却认为,和平时期没有必要保留一支“庞大的”军队。

要知道,一战后的美国只保留了13万人的正规军,这已是最低线了,但议员们仍提出可以进一步压缩,甚至提议再裁减2000名现役军官。上任不久的麦克阿瑟,还没有从喜悦的心情冷静下来,就开始四处奔走,希望国会免除这项议案。

首先,正规军是国家整个军事力量的基础,以及对外体现实力的根本。一个国家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他不仅维护着国家安全和尊严,更是国家能否生存的关键。如今的军费和军队数量,已经和大国的地位不成比例了。再裁减,如何维护经济发展?

其次,军官是军队的“骨架”,任何部队的战斗力,都取决于军官的整体的素质和比例。如今有的一个营仅就一名军官,全军缺口军官数达6000人,非但不补充,反而还要减少,军队的战斗力根本无法保障,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按照议员们的做法,美国陆军迟早被毁,而将荣誉看得极高的麦克阿瑟,是无论如何不会同意的。因为一支伟大的军队毁在自己手里,不仅是件耻辱、遗臭万年的事情,而且从军人角度看,无疑是犯罪,不配当军人。

如今的麦克阿瑟不要说建立完整的国防体系了,只要能保住现有的军队,就已然是“头功一件”了。尽管在军中他目空一切、高高在上,但国会议员们可“不鸟他”,他只好苦口婆心、耐心解释,勉强保住了本就不多的军费,以及13万人规模的军队。

欧洲的局势,让麦克阿瑟忧心忡忡,但没人能理解。

1931年,也就是经济大萧条的第二年,麦克阿瑟来到法国,参加一年一次的军事合作演习。期间各国的军人们,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大家围绕着欧洲,一致地将焦点放在了防备德国上,麦克阿瑟敏锐地感到,这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爆。

更让他揪心的是,纳粹掌权的德国,以空前的速度重振军备,建立了在当时令所有军人羡慕的现代化军队,不仅有独立的空军,而且装甲师的发展更是独树一帜。而美国上下还在浑浑噩噩、停滞不前,还在自欺欺人式的享受着和平的时光。

看不下去的麦克阿瑟,分别向总统和国防部提交了国防建设报告,呼吁重视军备。然而,他的一番论调,显然与盛行的和平主义思想格格不入。在民众看来,战争就是由军火商和具有政治野心的少数人造成的,受苦受难的一定是大众。

大家比较熟悉的电影《西线无战事》,就是当时国内主流思想的真实写照。尽管美国参加一战比较晚,但也损失惨重,民众抵制战争的情绪很大。尽管可以理解,但忽视军备显然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他们看来,不发展军备就能制止战争。

作为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利用一切机会发表演说、到处宣讲,试图唤醒全民的备战意识,但效果甚微。更让他失望的是,去比兹堡大学演讲,居然有一帮主张绥靖主义的人,来到会场进行抗议示威,甚至不得不动用警察来维持秩序。

更有甚者,美国杂志专门进行了一次民意测试,显示大多数人都不愿为国参军,并将结果交给了麦克阿瑟,请他对此发表建议。这分明就是挑衅,麦克阿瑟严厉谴责道:“为国而战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和平只能用武力来保卫”。

麦克阿瑟为了唤醒民众的忧患意识,不辞辛劳地为军队和战备辩护。不明就里的民众说他是“战争贩子”、“好战分子”。同时,政府的精英们也表示极大的反感,在他们看来,发展军队是麦克阿瑟别有用心,实现个人政治野心的手段。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撤离菲律宾的麦克阿瑟,为什么也不增援守军

1942年3月,华盛顿来电告诉麦克阿瑟,日军已经掌握了他即将离开菲律宾的消息,要求他即刻动身。麦克阿瑟一反常态,决定放弃潜艇撤离的计划,改由鱼雷快艇趁着夜色,依靠速度冲破日军的封锁线,这是一个铤而走险的计划。

一是,麦克阿瑟是日军争取要活捉的大人物,自然关注他的一切,当获悉其即将离开时,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不过,他们针对的是美国的潜艇,因为只有潜艇才能规避海上封锁。使用快艇,完全出乎日本人的预料,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二是,美式鱼雷快艇,全长仅24米,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与巡洋舰、驱逐舰比起来,无疑目标最小,更何况是夜晚突围,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同时,它有3台发动机驱动,在速度上占有明显优势,也是快速突破封锁,脱离危险的关键。

更厉害的是,在鱼雷艇的前后装有16枚鱼雷。这是当时对付巡洋舰等大型军舰的有利武器,当遇到危险时,可以强行突防。与潜艇的被动挨打,鱼雷快艇的优势更多。尽管风险依然很大,但麦克阿瑟选择快艇突围,确实“技高一筹”。

这一天傍晚,麦克阿瑟一家人与他的参谋班底,乘坐4艘鱼雷快艇,成菱形编队队形冲向大海,驶往370公里外的棉兰老岛,从那里转赴墨尔本的西南太平洋司令部。一路上有惊无险,快艇冲过了封锁线,但接下来的事情,差点让他葬身海底。

快艇行驶到凌晨3点左右,在漆黑一片的大海上,原先的编队队形被打乱,由各自的艇长指挥摸索着前进,再加上灯火管制,只能靠目测判定方向。一艘快艇的旗语兵,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模糊的黑影,紧张的艇长以为是日军的驱逐舰。

他急忙下达了作战指令,鱼雷发射管被打开,发射诸元已设定完毕,慢慢靠近“驱逐舰”。就在这时,旗语兵大声喊道:“鱼雷艇!自己人”,大家定睛一看,这艘“驱逐舰”正是麦克阿瑟一家人乘坐的快艇,所有人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脱险的麦克阿瑟说:“我会回去的!”成了不屈的象征。

1943年3月13日,经过2天的艰难历程,麦克阿瑟一行人抵达棉兰老岛。在这里,他们吃上了一顿自离开马尼拉以来最丰盛的饭菜,大家都为大难不死相互庆祝。计划2天后坐飞机到达尔文机场,再转乘火车到达目的地——墨尔本。

在车站,一大群闻讯赶来的记者将他围住,并争先提出问题,麦克阿瑟发表了自二战以来,最鼓舞斗志的讲话:“美国政府命令我到此,就是为组织对日本的反攻,其中最主要的是解救菲律宾……我现在脱险而来,但我将会回去的。”

麦克阿瑟脱险的消息传回国内,美国民众欢呼一片。一时间,“我会回去的!”这句话传遍了整个美国,有的将它涂抹在墙壁上,有的打印在邮件上,甚至军人在分别时,将这句话作为告别语。成了当时最流行的“热词”,以及抗战到底、不屈不挠的象征。

日军大本营得知麦克阿瑟,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逃脱,十分恼火,决定从中国战场等地抽调了2个师团,誓将巴丹守军一举歼灭。被围困的美菲联军,缺医断粮十分艰苦,在温赖特将军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到了4月,防御阵地越来越小。

麦克阿瑟到达司令部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可能的增援巴丹守军,但残酷的现实是,以现有的海上力量,根本无法突破日军的封锁。也就是说,他曾经寄希望的海上运输提供支援,是不可能办到的。说白了,巴丹守军只能是自生自灭。

但麦克阿瑟还是要求温赖特将军,指挥部队抵抗到底,实在不行到山区打游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时巴丹局势严重恶化,物资短缺、士气低落,绝望情绪弥漫在整个战场。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去,巴丹守军最终选择了投降。

5月7日,温赖特将军宣布投降。经过124天的战斗,7.5万名美菲联军放下了武器,这是美军历史上缴械投降最多的一次,也是美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这一天,对麦克阿瑟来说更是五味杂陈,部下的投降让他既气愤、震惊,又沮丧。

在他的潜意识里,投降是军人最无耻的行为。尽管他是奉命离开了战场,但巴丹守军投降,依然是他军人生涯中最大的污点。更让他难受的是,作为一名指挥官,抛弃部下独自离去,这种愧疚感伴随着他的一生。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经历以及成就呢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国陆军的五星级上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以及主要的成就。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于19世纪出生在美国小石城郊外30km的一个军人家庭,因为自己出生于军人家庭,所以后面他考入了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在校期间既注重读书,又注重体育锻炼。四年以后,他创下了当时哪个学校的毕业分记录,以很高的成绩毕业,后来被委任成了一个少尉。五年之后,麦克阿瑟晋升为工程兵中尉,后面麦克阿瑟又开始跟随着跟随自己的父亲从事情报类的工作。直到1911年,他被晋升为上尉,然后调入了陆军参谋部任职。父亲在他任职后的一年就去世了,而后他一直一步一步的往上晋升着自己的军衔。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麦克阿瑟出任了第四十二步兵师参谋长,晋升为了上校,去法国参加了这个世界大战。因为他作战勇敢并且指挥有方,所以他多次获得勋章,并且被升为旅长,得到晋升之后,麦克阿瑟更加表达出自己对军事的喜爱之情,战争时期他与远征军总司令部人员皆有怨恨。39岁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的校长,他是自西点创校以来最年轻的一位校长。

在美国他是一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又是一个统帅。他不仅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任命远东军司令,后面一年就被授予了五星上将的军衔,然后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主持了对日本的受降仪式签字。麦克阿瑟参与了许多的战争,并且有着卓越的指挥能力。所以他在美国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麦克阿瑟回忆录的作者介绍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是美国著名军事将领,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军衔高至五星上将,一般均尊称他为“麦帅”。获得美国荣誉勋章。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阿瑟·麦克阿瑟之子。

偷袭日军,麦克阿瑟为什么对外宣称是战术侦察

1944年初,根据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上的决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太平洋战场的重点,将依靠海军从太平洋中部向日本进攻。也就是说,西南太平洋战区将成为次要方向,麦克阿瑟在新几内亚的攻势,只能缓慢推进。

这让一向感觉良好的麦克阿瑟大为光火。深知其脾气的马歇尔决定亲自前往前线,一是安慰被激怒的麦克阿瑟,二是借机视察西南太平洋战区,鼓舞士气。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麦克阿瑟居然不亲自接机,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这是为何?

首先,作为曾经的陆军参谋长,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麦克阿瑟认为自己有这种“老资格”的待遇,亲自去机场迎接新的参谋长有失体面,尤其是他向来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性格,对晚辈更是不会屈尊“迎驾”。

其次,反攻菲律宾是麦克阿瑟梦寐以求的事,也是他向大众夸口许下的诺言,美国高层自然也十分清楚他的想法。如今,否定他的计划,心中的气是一定要撒的,马歇尔既然是高层的代表,那么就尝尝“下马威”的滋味吧。

更关键的还是昔日与潘兴的矛盾。潘兴时代,麦克阿瑟没少受潘兴的气,自担任陆军参谋长后,对潘兴一伙极力压制,马歇尔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差点让他“脱去军装”。这样的深仇大恨,换做是谁都会寻机报复,马歇尔对他是从里到外的不满。

不管马歇尔会不会“报复”他,但麦克阿瑟把一系列的不顺,都归咎于马歇尔的打击报复。自负的人都是“小心眼”,自然不会给马歇尔好脸色看,他以在前方指挥打仗为由,派人接待了麦歇尔,直到马歇尔将要离开时,两人才见了一面。

麦克阿瑟也不客气,一直抱怨高层对太平洋战场的不重视,物资、人员严重不足,把所有的怨气向马歇尔身上撒。马歇尔也巧妙地将所有的一切,都推到海军金上将的身上。并告知他,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没有最后决定从哪条路线进攻日本。

明白是怎么回事的麦克阿瑟,决定用战果来改变高层的决定。

1944年2月,在得知盟军的总体战略,将西南太平洋战区作为次要位置对待后,不甘心的麦克阿瑟暴跳如雷、牢骚满腹。平静后,他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际的战果,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正确,甚至可以左右高层的决心。

于是,他命令部队将进攻的矛头来个急转弯,由原来的向北进攻转向西面,并以快速跃进的方式,夺取整个新几内亚。到那时,整个菲律宾就呈现在麦克阿瑟面前,美国高层也不由得会考虑改变原先战略,将进攻菲律宾作为主要路线。

“多个心眼”的麦克阿瑟,为了不引起尼米兹的反对,将提前发起的进攻,对外宣称是“大规模的战术侦察”。3天后,他亲自登上战舰指挥部队,向格罗内格罗斯岛的日军发起了突然袭击,2个小时就占领了全岛,并控制住岛上的机场。

日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盟军在其前哨基地的后方发起进攻。清醒过来后,组织部队开始反击,麦克阿瑟一面命令后续部队迅速跟进增援,一面涉水亲自登岛,给坚守的盟军打气助威,守军终于抵住如潮的日军反扑,牢牢地掌握着这个战略支点。

这次偷袭取得了决定性战果,彻底地将日本部署在俾斯麦海域、新不列颠岛和所罗门群岛的8万日军孤立起来。也就是说,麦克阿瑟已经死死卡住了日军在南太平洋的“脖子”,光复这些地区指日可待。同时,感到惊喜的还有华盛顿。

为了尽快肃清该地区的日军,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得不修改作战计划,第一次痛快地批准了麦克阿瑟的计划,并明确命令海军全力支援他的行动。这样的结果,正是麦克阿瑟所希望的,他高兴的同时,也不禁对自己的“超能力”暗暗佩服。

麦克阿瑟再一次凭借“小计俩”,让自己再度成为战场上的焦点,民众关注的热点。随着战事的进展,美军对西南太平洋战区的要求基本上全部满足,对麦克阿瑟的计划几乎是赞成和支持。看来,自信的麦克阿瑟有能力主宰一切,想不成功都难。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麦克阿瑟挺过3星期“野兽营”,为何差点被开除

1900年的西点军校,是当时美国人人皆知的军事学府,但其“老生欺负新生”的传统,也是公开的秘密,大多数人敢怒而不敢言。直到一名学员为此而自杀身亡,惊动了美国当局,总统下令成立调查委员会,彻查此事、绝不姑息。

按理说,这件事与麦克阿瑟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会牵扯到他呢?答案是“树大招风”。要知道他的父亲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将军,而麦克阿瑟也曾遭到欺凌,由他揭发西点军校的“陋习”,更有说服力。于是,有学员将这件事汇报给了调查委员会。

委员会自然很重视这件事,但他对此采取回避的态度。首先,轻描淡写地回应这种事。从小在军营里长大的麦克阿瑟对这种事情早已见怪不怪,无非就是方式不一样。更何况“好说不好听”,将军的儿子被欺负,不反抗是件没有面子的事情。

其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实调查委员会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追究校方的责任,也就是说,要搞臭西点军校。麦克阿瑟自然清楚其中的厉害,他坚称自己在这场“恶作剧”中,之所以四肢发抖直至晕倒,是因为体质差,和他人无关。

更重要的是,他在法庭上拒绝说出搞“恶作剧”同学的名字。不是他有多么宽宏大量,而是告密系人类劣行中最不名誉的一种,这对家族的荣誉是极大的侮辱。母亲平克尼教导的“永不说谎,永不搬弄是非”,他铭记在心。

有着良好家庭教育,以及将家族荣誉视为生命的麦克阿瑟,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但拒绝告发的后果是严重的,这意味着他很有可能被开除学籍,希望和梦想将化为乌有。幸运的是,事后法庭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算是顺利度过了一劫。

麦克阿瑟的行为,获得了师生们的高度认可。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如此的“高压下”,为了个人、学校的荣誉,坚守做人底线不做“告密者”,需要相当的勇气和信心,而这正是大家推崇的优秀品质。从此,他在西点军校“顺风顺水”。

成为优秀毕业生,父亲眼中的骄傲。

西点军校的淘汰率高达15%,尤其是在美西战争时期,全校学员也不过500名。所以,留下来的学员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个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本事。要想在学霸中拔尖,可谓是难上加难,但麦克阿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为了家族的荣誉,追赶英雄的父亲,麦克阿瑟在学习和军事训练上,从来都是严格要求自己。常常是熄灯后继续学习,为避免巡查员发现,干脆蒙在军毯里学习;某个军事科目不理想,往往会挤出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在他看来,英雄的儿子一样是好汉。

功夫不负有心人,麦克阿瑟很快在同年级同学中脱颖而出,成绩位居全班榜首,更是内务、训练标兵。大学三年级就被任命为第一上士,在毕业的综合测评中,他不仅独占鳌头,而且还刷新了西点军校25年学员的最高成绩,98.18分。

而其父亲,自率部参加与西班牙的战争,远征菲律宾后,一直没有机会与儿子见面,连儿子上军校都没有时间赶回。由于战功卓著,他被任命为驻菲美军司令,成为人人皆知的“英雄”,而潘兴、马奇等人更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将,并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正是这层关系,对麦克阿瑟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战中,年纪轻轻就成为准将;还是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这些都与其父亲部下的帮忙分不开。其母亲更是利用这层关系,为儿子办成了一个个在常人看来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当然,麦克阿瑟之所以牛皮哄哄、不可一世,就是依靠父亲的威望,让他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是后话,暂且不提。麦克阿瑟即将毕业,作为优秀毕业生,他将第一个走上主席台接过毕业文凭,这对其家族来说,是无上的光荣。

按照西点军校传统,会邀请部分学员家长参加毕业典礼,作为当时美国的“英雄”,麦克阿瑟的父亲自然是学校极力邀请的一位。这一天,他自豪地坐在主席台上,看着自己的儿子一表人才,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内心是无比的宽慰。

不管怎么说,麦克阿瑟的成功,虽然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但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也是他奋发图强的动力。当然,作为西点军校的优秀毕业生,更是他日后引以为傲的资本。说白了,麦克阿瑟就是“牛”,因为他有“牛”的资本。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麦克阿瑟刚刚登陆日本,竟被3000日本宪兵包围,这是为什么

《麦克阿瑟回忆录》里说:“从后窗望出去,一大堆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破车纠集在一起,加上到横滨的道路,这就是日本最好的运输机关了。”

但是就算是马戏团,老板也是大帅爷,威风还是有的。日本政府动员了30000名宪兵,(这个数字出自GHQ情报部G2的部长维罗比少将的回忆录,考虑到只有36公里的距离,怀疑维罗比少将会不会多写了一个零?)一律背朝大路,荷枪空弹,为大帅爷保镖。

哪来的那么多宪兵?其实都不是正宗宪兵,都是临时动员的步兵和炮兵。虽然据说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就有了宪兵,可日本的宪兵和美军的MP(Military Police)是绝对不一样的,从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发布的《宪兵敕令》开始,日本的宪兵就不是军事警察,而是政治警察。到了东条英机的“宪兵政治”年代,宪兵更是完全成了秘密政治警察。一败战,宪兵们知道罪恶深重,早就各自逃命去了,哪还召集得起来。

这拨“农民工宪兵”也没有原来的白底红字的标志符号——没钱给他们做,自己想法子解决。于是大家在左臂上绑上一块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各色布条,上面从右到左写上“宪兵”两字,这点是统一的,但是书法各有特色(笔者敢打赌里面有写错别字的)。

日本宪兵

维罗比少将有点担心,这拨可是昨天的敌军啊,就算端的是空枪,可要是一拥而上,也能把大帅爷用刺刀扎成一只豪猪啊,“科特,人都会死的”,少将的老板永远是酷哥兼帅爷还有好莱坞明星。

笔者原来在农村插队的时候喜欢抓蛇玩,就是见到蛇先用食指和中指夹起尾巴猛甩两下,蛇的骨头就全散了架,愣在地上就不能动了,再来慢慢地取蛇胆吃。这天晚上的大帅爷估计也就被颠得和那些准备捐献胆囊的蛇差不多了。但是大帅爷就是大帅爷,就算被颠散了骨头,架子照样不倒,照样正襟危坐,一直挺到了横滨的New Grand Hotel。

酒店的总经理野村洋三带着酒店的员工们在酒店外边弯着腰站成了一排,以最隆重的日本式礼仪把大帅爷迎到了上次来时住过的315房间。

在那个管理还没有用上计算机的年代,这家酒店居然能记住大帅爷上次住过的房间,应该说日本人的服务确实是第一流的,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饭就没办法了。

据说那天野村洋三就只找到了一点冰冻鳕鱼和鲭鱼还有一盘醋拌黄瓜,本来做鱼的沙司里要有鸡蛋,但野村找来找去找不到鸡蛋,只好作罢。

即使是已经饿坏了的大帅爷当然也是一口都没法动,到了晚饭的时候,第八集团军司令部拿来了牛肉、面包、葡萄给酒店厨房用,才算没有让大帅爷在登陆日本的第一天就饿肚子。

麦克阿瑟

这一顿饭意义重大,特别是那个鸡蛋的问题,几乎所有有关麦克阿瑟对日本占领的书都会提到。

现在“安全”两个字基本上没问题了,但是大帅爷从饭桌上看出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更加严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