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斯特罗联合国骂美国

卡斯特罗联合国骂美国(古巴和美国到底为什么有矛盾)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7 01:27:26 浏览5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古巴和美国到底为什么有矛盾

古巴当时由卡斯特罗推翻了以前的专制政府,上台以后初期显得很民主。美国对他也很有好感。但是后来慢慢的,卡斯特罗开始变了,变得像共产主义阵营靠拢了。美国自然受不了,因为佛罗里达海岸离古巴的海岸,最近处只有几十海里,说话间就到了,这等于在美国大门前放了一个红色地雷。
后来就是猪湾事件,一些古巴的被卡斯特罗迫害的流亡人士组成了一支部队,由中央情报局秘密训练,试图颠覆卡斯特罗政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行动非常仓促,登陆部队在海滩就被粉碎了,当想上山打游击的时候,才发现最近的山林离海滩也有相当远的路程,结果中央情报局很狼狈。
猪湾事件发生在肯尼迪上台之初,当时他摸不到头脑,就批准了这个行动,时候肯尼迪很生气。
然后突然之间,就发生了导弹危机。苏联的专家来了,设备也来了,建立了很多个导弹发射井,美国立马就坐不住了。然后封锁海上交通,向苏联施压。苏联在最后一分钟撤回了运输船,导弹危机算是解决了。
所以后来卡斯特罗对美国人恨之入骨,于是矛盾就不断深化了。

切・格瓦拉日记披露与卡斯特罗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的

公开的切·格瓦拉日记或许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著名的革命领袖。2011年6月14日,西班牙语版《一个战士的日记》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出版,切·格瓦拉的遗孀阿莱达·马奇与他的一个女儿参加了签售仪式。这天正值切·格瓦拉诞辰83周年。

在这些此前从未公开出版的日记里,切·格瓦拉记录了他自1956年12月1日踏上古巴的土地,直至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胜利前夕的经历。这期间,他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并肩进行游击战,最终推翻古巴前总统巴蒂斯塔的独裁统治,卡斯特罗的权力也因而得以确立。

据了解,这些日记很可能更真实地披露了卡斯特罗与切·格瓦拉的关系。一直以来,这两个红色革命斗士之间的关系被描述为父子般的亲密。该书的出版商透露,切·格瓦拉虽然学医出身,但热爱写作,不过他的字却写得“很糟糕”,们不得不花费特别长的时间去解读他的手迹。

当然,这些“糟糕”的手迹看来并不会影响切·格瓦拉的偶像形象。

“今天很多喜欢切·格瓦拉的中国人,其实并不知道他具体是干什么的,只是喜欢这个形象,这个符号。”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说。他曾经策划并在中国出版《切·格瓦拉画传》与《切·格瓦拉语录》。

生于阿根廷的切·格瓦拉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学医。大学毕业后,他选择离开富裕的中产家庭,先后投入多个拉美国家的红色武装革命。1967年,他在玻利维亚的革命失败后被捕,并被杀害,时年39岁。

此后,切·格瓦拉的经历和故事几经演绎和传播,他一度成为全球共产主义运动者与西方左翼人士追随的神圣偶像。进入21世纪,切·格瓦拉的形象更加广为流传,并且在青年群体中不乏市场。无论是在第三世界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这个革命烈士的头像都可以轻易地在海报、T恤、背包、钥匙扣或香烟盒上被找到。

无数人因而记住了切·格瓦拉头上的黑色贝蕾帽,嘴上叼着的雪茄,一头卷曲的长发,以及那犀利而忧郁的眼神。而透过那些轻易便能找到的产品,切·格瓦拉似乎走下了神坛,转而成为一个符号,代表着一种时尚、自由而叛逆的生活。

 “今天,切的形象被解释得越来越酷,传播得越来越广阔,但其实这离真正的切,是越来越远了。”在师永刚看来,这是一个令人无奈的悖论。

与这个酷炫形象恰成对照的是,在今天的古巴,民众心目中的切·格瓦拉,仍然维持着一种正统高大的神圣形象。

古巴崇敬的这位革命英雄,在与卡斯特罗一同夺得革命胜利后,曾先后担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中央计划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一度大权在握,是古巴经济的掌舵人。

卡斯特罗,金正日,内贾德他们三个是不是都是反美的

卡斯特罗,是反美的,金正日是被韩国逼着反美的,内贾德不反美,只是美国人太嚣张,内贾德和他们关系搞不好罢了,政治上没有绝对的朋友和敌人,只要利益...

美国为什么对古巴实行经济制裁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政府对古巴一直采取敌视态度。1961年美国雇佣军入侵古巴失败后,美国和古巴断绝了外交关系。从1962年开始美国对古巴实施经济、贸易和金融全面封锁。据统计,截至2013年4月,封锁对古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11573.27亿美元。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在第一任期内采取了一些改善两国关系的积极政策,比如放宽侨汇和赴古旅游等。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则在不同场合表示,古巴愿在“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和不危及独立、主权和自决权”的情况下与美国开展对话。除重启移民谈判外,美古还在讨论恢复直接通邮问题。

清朝比和珅还贪的官员,能保命是曾经立下过大功吗

古巴作为美洲唯一一个靠革命成功的国家,是美洲最反美的国家,该国与委内瑞拉有不同之外,因为委内瑞拉并没有通过革命建立类似古巴式国家,只是查韦斯执政时所确定的方向而已。古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那场革命之所以成功,有许多因素,既有民众对当局的不满,还有巴蒂斯图塔改革所引发的内部斗争。卡斯特罗、格瓦拉等人借助这些因素,顺势而为,很轻松的推翻了现政府。于是留着大胡子的卡斯特罗、格瓦拉成为美洲国家民众偶像。

亲美

从过往的资料记载,卡斯特罗是一个坚定反美斗士,而且还躲过600多次的暗杀。其实,卡斯特罗革命刚成功时,他并不是一个反美斗士,而是一个向往美国,渴望与美国交往的人。卡斯特罗与他的战友们在革命成功后,对如何建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们心里都没有打算,也没有治国经验,唯一选择的就是像邻居学习。这个邻居就是美国。

卡斯特罗在发动革命前,还与美国领事夫妇共进晚餐。这充分说明,当时古巴政局,美国是默认卡斯特罗的。卡斯特罗革命成功后,他也不排斥美国,甚至频繁接受美国媒体采访。他甚至向美国承认,古巴完成扫盲及农业改革后,就会施行选举制。

1959年4月,古巴还处在百废待举之时,卡斯特罗就接受了美国一些媒体私人邀请,前往美国华盛顿。卡斯特罗到美国后,迅速掀起了一股崇拜他的热潮,当时很多女人都喜欢与卡斯特罗合影留念。甚至孩子都模仿卡斯特罗的大胡子形象向他表示敬意。

卡斯特罗在美国访问期间从容不迫,他甚至用英文在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进行演讲,美国社会对于卡斯特罗的热潮不减。但美国政府对于卡斯特罗的表现却不冷不热。只是派副总统尼克松与卡斯特罗见个面,然后就回到了古巴。据资料显示,卡斯特罗弟弟劳尔曾提醒他,现在古巴媒体认为卡斯特罗与美国关系太近了。

对于这次访美,卡斯特罗表现了对美国的亲切感,但美国却对卡斯特罗有些冷淡,虽然为了照顾面子让尼克松与卡斯特罗见面,并没有显示出多大热情,还不如民间的热情高。就如肯尼迪曾说过,如果那时卡斯特罗来访,美国政府对他热情接待,或许就不会使卡斯特罗倒向苏联。

反美

美国之所对卡斯特罗最初表现出的冷淡,主要还是摸不清楚卡斯特罗到底是走哪条路,因为那时靠革命成功的国家很多,大多都选择了苏联模式。因此,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对卡斯特罗的“革命”方式瞧不上。其实那时在卡斯特罗眼里,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苏联模式。但美国接下来外地人一些蹩脚的事件,让卡斯特罗十分反感,由此产生了反美情绪。

第一件事:1960年3月4日,比利时一艘运载军火的货船在哈瓦那爆炸。这艘船爆炸原因不明,却使数百人伤亡。卡斯特罗认为这起事件是一个阴谋,故意破坏。他甚至直接指责美国官员参与此事。在几十万人的集会上,卡斯特罗发表讲话,他号召民众,只要美国入侵,全体人民就要战斗到底!

美国没想到卡斯特罗居然公开反美了,于是就经济制裁古巴,减少了进口古巴蔗糖数量。一些美资公司甚至拒绝给古巴炼油,卡斯特罗顺势把美国控制的金融、石油、铁路、港口等企业直接收归国有。

这更让美国不满,卡斯特罗也运用自己优势,发表了《哈瓦那宣言》,在宣言中痛斥了美国对古巴欺压,要求民众反对美国欺凌。这个宣言实际就是卡斯特罗公开与美国决裂。在当时的古巴,大都是中下层群众,他们对美国印象差,因此,卡斯特罗获得了很高支持率。

第二件事:武装颠覆。美国一看古巴不好控制,就继续他们在拉美地区的一贯打法,支持反对派武装,颠覆该国政权。1954年,美国中情局武装了150个危地马拉流亡者,一举推翻了危地马拉民选总统阿本斯。在美国看来,在古巴用这种方式很合适。于是美国武装一支1500人的古巴流亡者组织的突击旅,于1961年4月17日在古巴猪湾吉隆滩准备登录。

这支武装部队,由美国中情局训练,用的都是美式武器。但没想到在接下来的登陆战斗中,被古巴军队很快打乱,古巴军队打死几百人,剩下的都成俘虏。美国原本希望他们能把摊头拿下,没成想这群有先进武器的军队,竟然打不过武器简陋的古巴军队。

猪湾事件虽然是美国一个失误,但却让古巴真正看到美国想颠覆革命政权,很多人骂肯尼迪手下人窝囊废,连小小的古巴都解决不了。

亲苏

对于美国的阴谋,卡斯特罗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巩固新政权的事了。但1961年初,卡斯特罗在一些公开场合并不承认古巴与苏联体制一样,因为那时他还没有接触到苏联领导人。也就是说古巴此时国内建设没有模仿苏联。但联合国大会时,给了卡斯特罗机会,在这次大会期间,他为讽刺美国,专门住在犯罪率高的黑人街区哈林,但卡斯特罗没有与美国修好,反而在大会间隙,利用机会与赫鲁晓夫秘密见面,从此卡斯特罗把目光移到苏联。

1961年5月1日,在庆祝劳动节集会上,卡斯特罗发表了讲话,这次讲话,卡斯特罗明确表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此时才真正明确了古巴的建设方向。

美国继续加大对古巴的封锁,古巴经济很快被美国的重压下快垮了,面对国内民众不的不满,卡斯特罗向苏联请求援助,至此拉开古巴靠向苏联的序幕。

苏联当然愿意有古巴这样的小弟,因苏联与古巴交好,相当于在美国后院打了一根“钉子”,可遇不可求,现在居然自找上门。不过赫鲁晓夫却在之后与古巴的关系中,玩一把“惊险”,这个惊险就是历史上的“古巴导弹危机”,吓得美国总统睡不着觉。

虽然古巴倒向了苏联,但苏联支持是有限的,古巴也只能在这种境遇中求生存,日子并不好过。但古巴无法再走回头路,如果停下来必然要乱,这是美国最想看到的。美国现在也后悔了,当时卡斯特罗访美,没有礼遇他。如果美国再热情点,或许会把这位“小弟”收入门下呢?

很多人郁闷为什么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大主席都会赞美卡斯特罗

联合国是由全球多个国家、不同的阵营组成,主要有多党制与一党制两个主要阵营,无论哪个阵营的国家领导人去世了,联合国都要从这个国家的立场来发出声音,联合国本身就是多国大家庭,不能有政治偏见与制度偏见。如果说卡斯特罗不好,明显要伤害古巴和古巴人民,甚至伤害到中国、朝鲜、俄罗斯等以一党制为主的阵营,那联合国就太西方化了,主观也不符合世界各国平等的标准,恐怕一党制阵营的国家就不愿意保留在偏向多党制(西方化)的联合国了,正因为如此,联合国对于任何国家都不能有偏见,这才符合一个联合国标准,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多党制还是一党制,联合国都要发出没有政治偏见与体制偏见的立场。如果联合国偏向多党制阵营,其实就是联合国就是西方控制的而已,所以联合国不会有任何偏见,道理就是这样的,包括对西方国家最讨厌的朝鲜也是如此。但对于人权方面,联合国也同样不会指责任何一个国家,而是做推动等工作,事实上真正指责人权的是联合国内以西方为主的国家。
比如,2011年金正日死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默哀一分钟。如果美国总统死了,联合国同样也会默哀,不能因为朝鲜领导人死了就不默哀了,这都是国际惯例,朝鲜与美国同样都是联合国的成员国。但是,金正日死的时候,而联合国为他默哀的时候,很多西方国家的代表不愿意出席,这就不是联合国的问题了,是这些国家对朝鲜的排斥。很多人对联合国赞美卡斯特罗感到吃惊,现在应该理解了吧。(再通俗点,班上几个好学生,几个坏学生,老师都说大家很优秀,不说坏学生差,算是从大局出发。在西方价值观中一党制都很差,但在我们中国价值观中,西方就不是个好东西,这种价值观冲突中,联合国要为西方说话吗?显然不是,每个成员国的大局都要顾,就是这个原理,只要不是被送断头台的,领导人死亡,联合国都会站在他们的立场来默哀。

为何说古巴导弹危机是人类离毁灭最近的一次看核弹部署量就明白

《为何说古巴导弹危机是人类离毁灭最近的一次?看核弹部署量就明白》

前言: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次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 社会 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在此期间,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苏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在数十年的斗争过程中。尽管双方有着严重的分歧和冲突,但双方一直都尽力避免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如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等)、军备竞赛(如发展规模庞大的核武库、战略打击力量等等)和外交竞争等方式进行,避免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直接爆发大规模冲突。以达到“相互遏制,不动武力”的目的,这是一场长达数十年,且没有硝烟的战争,为此也称之为“冷战”。

1991年7月1日华约解散,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昔日超级大国一分为十五,苏联从此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变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超多强”,标志美苏之间进行长达44年的冷战结束。

而本期内容,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回顾“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最严重的正面对抗事件——“古巴导弹危机”,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看看这场对峙是如何爆发的,过程是多么凶险,对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最后又是如何结束的。

上世纪50年代,美苏双方在战略性打击手段上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双方均扩大了自己的核武库,研制了战略轰炸机和洲际弹道导弹等战略性打击手段。

同时,冷战时期双方的战略考虑均不排除对对方进行核“首发”的措施,旨在爆发冲突之际能够从本土打击对方的领土之上,以达到消灭和摧毁的目的,并在第一波次的打击中能够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和反击力量。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苏两个已经开始研制装备第二代战略弹道导弹,典型型号有二美国的“大力神2”、“民兵l”,苏联的SS-9、SS-11等。使得当时两个超级大国所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已可以覆盖到10000公里外的目标,具备了从本土就能打击到对方领土上的能力。

同时双方还装备了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和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这些战略轰炸机也具备向对方领土内的目标投送核弹头的能力。

不过,双方并不满足于此,因为打击距离过远,意味着预警时间过长,洲际导弹或战略轰炸机飞行需要一定时间。这让双方都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反制措施,大大降低了在第一波次打击中摧毁的效果。为此,为了缩短打击时间,双方必须将其核导弹尽量部署到对方的领土附近,使对方没有足够的预警和反制时间。

1959年美国率先公开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布署了45枚中程弹道导弹PGM-19朱庇特弹道导弹,共计三个中队,其中两个中队部署在意大利,另外一个中队部署在土耳其。

PGM-19朱庇特弹道导弹中队由15枚导弹和大约500名军事人员组成,装备有约20辆 汽车 。最快可以在5分钟内发射,作第一波攻击使用,1962年4月最后一批在土耳其的PGM-19朱庇特弹道导弹及其发射装置竖立完毕。

这些导弹的部署位置,距离苏联首都莫斯科不过2000公里,从准备发射到打击莫斯科本土,整个过程不过20分钟,相较于笨重的洲际导弹从本土发射,时间起码缩短40分钟以上,给对方预留了极短的预警和应对时间,增强了威慑能力和打击能力,这让苏联很恼火。

而此时又恰逢古巴革命成功,美国和古巴关系恶化,这一系列的事件最终成为了“古巴导弹危机”的导火索。1959年1月1日,古巴取得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建立古巴共和国。古巴新政权成立初期,与美国的关系还算比较好。但这个“好”的目的在于美国试图拉近古巴新政权的关系,企图把古巴再次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巩固它在拉美的统治地位。

1959年6月,古巴新政权的内部成员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政府重要部门绝大多数被主张实行激进政策的人所掌握,引起了美国人的担忧。美国认为,古巴高层的变动可能会引起整个拉美地区的失控,动摇美国在拉美的统治地位。这让美国感到不满,使得两个的关系急剧恶化。

1961年1月5日,美国突然宣布同古巴断绝外交关系,同时对古巴施加制裁,企图通过掐断经济命脉来扼杀古巴的新政权。

除此之外,刚上台的美国总统肯尼迪还支持古巴流亡组织组成的部队驾驶美国B-26型轰炸机从佛罗里达起飞,对古巴进行了两天的轰炸。并组织1000多名流亡军企图在古巴南部猪湾登陆,并占领当地机场,迎接古巴流亡政府进入。

而美国则计划借流亡政府登陆古巴本土后,希望以介入朝鲜战争的方式,介入到古巴的政权争夺中,扶持亲美的傀儡政权,重新巩固在拉丁美洲的统计地位。

为此,美国还在佛罗里达州训练了1万美军,待时机成熟后直接插手,入侵古巴并推翻新政府。不过,流亡军在登陆过程中并未得逞,经过72个小时的激战后被政府军击退,流亡政府和美国介入的计划以失败告终。

然而,美国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对古巴新政权施加压力,进行更严厉的制裁。同时还制定了恐怖袭击嫁祸古巴新政府的计划,以达到激怒古巴人民,然后美军强势介入的计划,以达到推翻古巴新政府的目的。

这项计划就是“北方森林计划”,由美军自导自演,袭击美军驻关塔那摩基地和位于佛罗里达的民用设施等各种恐怖袭击,以及在深海击沉古巴难民船,然后嫁祸给古巴新政府。但“猫鼬计划”被肯尼迪搁置,最终并未实施,不然这场自导自演的恐怖袭击,恐怕将导致无数无辜难民葬送大海。

受制于美国政府的压力和制裁,古巴新政府不得不向苏联寻求援助。而苏联当时面对来自古巴的求援和处境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出于美苏争霸的需要,苏联正想在拉丁美洲建立新的立足点,以实现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对美国的牵制。

来自古巴的求援,也正是赫鲁晓夫求之不得的事情。苏联认为,古巴关系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苏联在拉丁美洲的威望和落脚点,如果苏联在拉丁美洲站稳了脚跟,那有助于提高苏联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从而达到牵制美国的作用,以减轻苏联来自西欧的军事压力。

1960年苏联和古巴恢复了外交关系,在美国同古巴绝交后,苏联就抓住机会,加大对古巴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力度,带动古巴经济和国防的发展。

同年秋,古巴新政府领导人卡斯特罗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面对坐在大厅里的美国人说:“是你们促使我们寻求新的市场和新的朋友,它们就是苏联和 社会 主义世界。”

1961年4月16日,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成为 社会 主义国家,标志着古巴正式加入了苏联阵营,与美国完全脱钩,这一系列的事件为后续爆发“古巴导弹”危机埋下了伏笔。

而在此之前,美国已经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开展了部署45枚中程弹道导弹PGM-19朱庇特弹道导弹的工作,这些导弹对于苏联来说就如达摩克利斯悬剑对莫斯科构成莫大的威胁。

为应对来自家门口的威胁,苏联除了对美国提出抗议以外,还加强了防空力量、预警力量和防打击设施的建设,并在1961年10月30日试爆了一枚超级氢弹——“沙皇炸弹”,以提高抗打击能力和威慑能力,但这一且并不奏效,无法对美国的威胁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于是,1962年4月,赫鲁晓夫在与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黑海海边散步时,面向黑海对面的土耳其,首次表达了其设想的更为激进的方案。

利用古巴与美国关系恶化之际,加强与古巴的关系建设,并在古巴部署进攻性中程导弹,对美国实现同等威胁。赫鲁晓夫当时夸张地向马利诺夫斯基称,这是“将一只刺猬扔进美国的裤裆。”

1962年5月21日,苏军副总参谋长格里布科夫大将和两名助手开始根据赫鲁晓夫的想法制定计划,即“阿纳德尔行动”。根据最初的想法,将在古巴部署5个弹道导弹团,其中3个团装备R-12型中程导弹(北约代号SS-4),射程2000公里。

另外2个团装备R-14型中远程导弹(北约代号SS-5),射程3700公里,总计部署40具发射架60枚导弹和60枚百万吨当量级的战略核弹头。

从古巴西部发射,导弹射程足以覆盖美国本土全境。除此之外,还将部署2个近程导弹团,搭配FKR-1短程巡航导弹发射架16具、配属80枚常规导弹和80枚战术核弹头。另外有大量的支援部队,包括2个防空师、1个战斗机团、1个导弹快艇支队和4个摩托化步兵团,兵力总计50874人。

1962年7月4日国防部长批准了行动计划,三天后赫鲁晓夫拍板同意实施。一个月后的8月5日和29日美国中央情报局通过U-2侦察机以及间谍报告,首次在古巴比那尔德里奥省发现了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但并未发现导弹发射阵地。

9月4日美国U2侦察机发现了苏军的防空导弹和快艇,肯尼迪向苏联提出抗议,但同样没有发现部署有进攻性武器。

1962年9月9日,台湾黑猫中队的一架U-2侦察机在中国江西南昌被击落,为防止悲剧再次重演,美国决定暂停对古巴的侦察行动,决定10月9日再解除侦察限制。实际上10月14日才再次出动,在此期间加之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的侦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10月7日,古巴总统托拉多在联大发言称:

古巴总统托拉多的发言引起了美国的警觉,10月9日,在解除U2禁飞的同时,美国还发射了一枚胶片返回式侦查卫星,以密切监视苏联不同寻常的举动。

10月14日周日当天,美国两架U-2侦察机飞越古巴拍照。而此时苏联制定的“阿纳德尔”计划准备工作已大部分完成,大部分中程导弹已抵达。与此同时,赫鲁晓夫要求在古巴西北部圣克里斯托佛附近将5个导弹团中的2个未经伪装地展开,目的是向美国摊牌。

次日,侦察机带回的照片显示了导弹的存在。10月17日美国一天之内派出六架U-2侦察机拍摄导弹发射场,照片显示两处正在安装SS-4,SS-5弹道导弹发射架。

另外,还有数十架伊尔28轻型轰炸机也被拍摄到。根据美国中情局双重间谍潘科夫斯基上校获悉的情报分析,这些导弹中射程最大的为3700公里,可以攻击到美国重要的工业城市,留给美国的预警时间仅有5分钟,这让美国大为震惊。
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后,美国高层认为封港太软弱,必须立刻进行空袭,然后入侵,同时各部门分别研究对付古巴导弹的各种方案。10月22日,美国军队进入警备状态,为入侵古巴做好准备,大批美军被移驻到佛罗里达州,约200艘舰船围绕古巴实施封锁。

1962年10月24日,美国宣布的封锁时间到了,但苏联并未撤回导弹或示弱。美国封锁舰队出动了,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护卫下,由90艘军舰组成的美国庞大舰队,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布成了一个弧形,封锁了古巴海域。

与此同时,美国导弹部队全部奉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双方剑拔弩张,箭在弦上,稍有不慎就将人类带向灭亡的死亡地带,在美军的层层包围和封锁之下,整个古巴像个铁桶似地被团团围住了。

10月26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了一封被白宫形容为“冗长、杂乱无章、漫无边际”的信。信中赫鲁晓夫承认苏联导弹在古巴的存在,但把它们说成是纯粹的防御性。然后他说,他深切地渴望和平,让我们不要使这种局势弄得不可收拾吧。

1962年10月27日,就在美国总统答复赫鲁晓夫来信之前,苏联大使馆又向肯尼迪转交了赫鲁晓夫第二封信,其中措辞比较强硬。信中包含着实质上不同的立场,其实质是谋求实现一种相互交换。其中提到,我们同意从古巴撤走那些被称为进攻性的武器,但美国也必须撤回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导弹。

不过美国政府也担忧,即使美国军队有信心入侵并攻占苏联在古巴的导弹阵地,但假如美国军方无法一次性毁灭苏联在古巴的导弹阵地,只要有数枚漏网之鱼都将会美国的重要城市构成毁灭性的打击,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肯尼迪政府无法向美国人民交代。同时,美国一旦对苏联在古巴的导弹阵地发起攻击,美国部署在欧洲的导弹阵地也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这恐怕是美国盟友无法接受的。所以,美国技术态度和决心都非常明确,但也不得不谨慎行事。

10月28日,经过秘密外交谈判终于取得成功。赫鲁晓夫态度改变,在莫斯科电台中宣布,已成功使美国保证,同意不入侵古巴,因此,苏联将从古巴撤回所有武器。作为交换条件,同时美国决定秘密撤回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的弹道导弹,不过美国的撤回是秘密进行的,且时间晚于苏联从古巴撤回的时间。1962年11月11日,苏联部署在古巴的42枚导弹全部撤走。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化解,危机四伏的加勒比海又平静了下来。
(潜望者2021年12月26日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