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拉贝

拉贝是谁?约翰·拉贝身为德国人,为何能获得中国人的尊敬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7 01:54:57 浏览7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拉贝是谁

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德国人,出生于德国汉堡市,西门子洋行代理人 、南京安全区主席。

约翰·拉贝于1882年11月23日出生,1908年8月18日到达中国,先后在德国西门子驻北京分公司、南京分公司工作。

相关信息:

1937年11月,发起并成立南京国际安全区并担任主席,以其在1937年—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行为、以及作为南京大屠杀证据的《拉贝日记》而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而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得到国民政府每月金钱和粮食接济。1950年1月5日在德国因中风去世。

由约翰·拉贝本人所著的《拉贝日记》于1997年出版,并被译为中、英、日、德四种语言,被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

约翰·拉贝身为德国人,为何能获得中国人的尊敬

在过去的那些艰辛抗战岁月中,有人披着天使的外衣,却做出如恶魔般残暴的行径。而有的人却用恶魔的红旗守护着平常的百姓。而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约翰拉贝,正是后者。

约翰拉贝于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市。在十四岁那年,他因为生计原因以及对世界探索的欲望跟随船队前往葡萄牙的殖民地莫桑比克。在1908年之时,他慕名来到中国,从此,在中国度过了自己长达30年的生活。

在他处于中国的时间段,正好是一二战爆发之时。而对于世界人民而言,约翰拉贝是来自德国的一位纳粹党。这样的名声在当时的国际上是十分的不友好的,也因此,罗伯特医生对他的态度一直很冷淡。

但正是这样一个身被纳粹恶魔外衣的人,却在南京大屠杀之中,从残暴的日本帝国军队中救下了25万中国人。

彼时,他正担任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区的主管同时还是南京的纳粹党分部副部长。在这时,他已经和自己的妻子在中国进行了长达二十七年的生活。他对这个古老的国家表现得十分喜爱,甚至他与妻子的婚礼都是在中国举办的。对于南京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城市的人民,他早已有了深厚的感情。

约翰拉贝的善良,是他最好的代名词。甚至,他的纳粹党身份都是因为想要在南京建立一座德语学校以解决厂里员工子女教育问题而不得不被加上的。

在1937年的8月15日,日本军队在朝香宫鸠彦的命令下,发动了对南京的袭击。日本的轰炸机在南京城的上方盘镟,一颗颗炮弹落在城内,发出巨大的爆炸声。短短几十分钟内,南京城内伤亡无数。彼时,拉贝恰好未在南京。在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十分的悲痛,在一番考虑之后,他毅然决然回到南京,准备与这所生活了很多年的城市共患难。

在9月20日,日军向南京的外国人发出消息说,让他们尽快撤离南京。当然,拉贝也收到了这个消息。但是,内心的正义感阻止了他逃离的行为。拉贝想在之后的战争中,给这个国家,这座城中的人一些帮助。在日军第二次轰炸南京时,他在电子厂中拉起了一块德国纳粹党旗,并让逃难的中国人躲在下面。在那一刻,曾经给世界带来诸多灾难的恶魔旗帜,却在拉贝手中散发出天使的光芒,六百多的难民得以保安生命。

在轰炸结束之后,拉贝趁日军还未进入南京,联合美国医生罗伯特以及金陵女子大学魏特林校长等20名外国人,一起建立了安全区以收纳中国难民。这些人成立了一个国际委员会,拉贝被推选为主席。在救助难民的过程中,他们举步维艰。拉贝在收留难民的同时,还要凭借自己纳粹党的身份与日本军队势力周镟。而此时,因日军的限制,安全区的粮食也变得难以供给。在最危难的时刻,他打过光自己生命值撑的最后一支胰岛素,并把自己所有的钱财全部捐出。

在那段时间,他每天写日记,以记录自己的生活。而那本《拉贝日记》也成为了南京大屠杀事件的重要史料。

如此伟大的作为,所有中国人民及子孙后代所铭记。在2020年三月,在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以个人名义的求助发出后,我国立马捐出三万只口罩,620瓶抗疫药物瓶和200套防护服。

这不仅仅是对约翰拉贝先生的尊敬和感激,更是对约翰拉贝先生那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精神的歌颂与传承。

约翰·拉贝在二战中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他做了什么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有一个展区,名为“人道主义救援”。在进入这个展区之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塑像。塑像中的人,头顶钢盔,打着电话,奋笔疾书。

看到这尊塑像的人们,无不心生敬佩之情。因为这个人,曾拯救25万中国同胞的性命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也因此被尊称为“中国的辛德勒”。他就是约翰-拉贝,一位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一位真真正正的人道主义志士。

▲约翰-拉贝在纪念馆里的雕像

1882年11月23日,拉贝出生在德国汉堡,父亲是一个普通的船长。虽不富裕,但足以温饱。1896年,父亲不幸病逝,为了家中生计,拉贝被迫辍学打工,成为了一家出口商行的伙计,奔赴海外谋生。

1908年,拉贝来到了中国,这块与他有着长达30年紧密联系的土地。1911年,拉贝成为德国西门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一位员工。他曾辗转中国多个大城市,沈阳、天津、北京、上海,拉贝都曾去过。

但不论在哪个城市,他都与当地的中国员工和善相处。中国员工们也对这位来自异乡的“洋哥们”十分友好,这让拉贝意识到,无论种族如何,国籍如何,人们都有着同样善良的内心。

1931年,拉贝作为西门子的代表来到南京开展公司业务,在这里他建了一栋花园别墅,用于办公与生活。与此同时,他也是纳粹在南京分部的副部长。凭借着这样的双重身份,拉贝在南京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

▲拉贝在南京的故居

他专门为德国工作人员的子女开设了一所学校,以便于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并学习中文以及中国文化,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当时的拉贝,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

只可惜这份美好的平静,仅仅只持续了几年时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南京也遭到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公司已经给了指示,拉贝随时可以坐上前往德国的飞机,返回安全的故乡。

拉贝看向窗外,原本和谐平静的南京,现在遍地都是惊慌失措的人们,他感到十分心痛。对于一块生活了长达30年的土地,有谁可以狠下心来抛弃它呢?拉贝做不到,在这里有着他手底下的员工,有着他认识的邻里街坊,有着平日里谈笑风生的中国朋友们。

不论种族,不论国籍,大家都是一样的,不应该受到如此对待!怀着这样的决心,不顾上司的提醒和日军的警告,拉贝最终选择了留下,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保护这里的中国朋友们。

▲日军轰炸后的南京

日军开始向南京进攻后,拉贝等人受到上海南市难民区成功救助难民的启发,决定在南京筹建安全区。拉贝联合南京市市长马俊超、美国教会学校金陵大学董事长杭立武以及一些留下来的外国人,共同商讨如何建立难民安全区。

最终敲定了以拉贝的住宅、美国大使馆、金陵大学等机构为中心,划出了纍计占地约3.86平方公里的一块土地,并设立了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这块地方虽然不大,但房屋众多,相比于其他地方,可以容纳更多人。因为拉贝平日里积攒下来的威望及他的身份,他被推举为委员会主席,全权管理安全区事务。看着这块不到4平方公里的土地,拉贝眉头紧皱,面露愁容。与首都南京城内众多的人口相比,这一方净土,还是太小了。

之后,拉贝等人冒着炮火联络多方势力。他们先是争取到了国民政府的承认,使安全区内的资金、食物、药品等资源有了一定程度保障。随后,他们以基督教、世界红十字会等多种名义,尝试与日军进行谈判,使日军接受并承认南京安全区的存在。

▲剧照

拉贝为了让安全区内的难民可以好好地生存下去,以南京安全区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四处奔波宣传,希望人们可以为难民们提供一些帮助。

在日军攻打南京之前,他们终于得到了日军的回应。日军拒绝承认安全区的存在,但只要安全区内没有中国军队驻扎,日军就不会主动进攻安全区。当拉贝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和周围的人都激动不已。这块方寸之地,会成为许多人的避难之处。

1937年11月份,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南京政府开始转移。城内的百姓听到消息后,也纷纷打理好行李准备离去。昔日拥有百万居民的繁荣首都,到了12月初,仅余不到一半了。

1937年12月1日,日军进攻南京,在南京的难民疯狂涌入安全区。12月13日,南京沦陷。在之后长达6个星期的时间里,日军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超过30万人被杀害。日军甚至多次出尔反尔,企图对安全区内难民下手。

▲老照片

12月17日,拉贝写信给日本大使馆的秘书福井喜代志。在信中,拉贝将日本士兵的暴行以极其锋锐的笔锋写了下来,并在信中要求日军立刻恢复应有的秩序,但都如石沉大海一般了无音讯。拉贝无奈,只能竭尽自己所能去保护遭受苦难的中国人。

同日,拉贝住所后的小巷子中,日本士兵侵害了一位中国妇女,之后还用刺刀刺伤她的颈部。拉贝不断地打电话,不断地托朋友帮忙,好不容易才弄到一辆救护车,急忙把这名妇女送入鼓楼医院治疗。

18日,拉贝前脚刚踏进家门,一位中国邻居就哭着跑过来,有4名日本士兵袭击了他的房子,并企图侵害家中的妻子。拉贝急忙前往搭救,这才避免了惨剧的发生。

在这个不到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最多的时候容纳了25万中国人民。光是拉贝的住宅之中,就收留了不下600人。拉贝等人只能睡在办公室中,有时候还会睡在厕所里,睡在石板路上。

住所与硝烟四起的外面,仅有一墙之隔,日本士兵就经常趁拉贝不在的时候翻墙而入,做尽穷凶极恶之事。每当拉贝赶回家中,都要用严厉的话语吼走一批批日本士兵,而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为了拉贝每天回家必做的事情之一。

另一件拉贝每天必做的事情,同样意义重大,那就是记录下这一切,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日军的滔天罪恶!每天回家后,他都会坐在桌前,奋笔疾书。

这本《拉贝日记》,记录下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城的一桩桩罪行,总共有2100多页,500多个案例。这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是世界公认的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最全史料,没有之一!

就这样,拉贝为了安全区内的中国人民东奔西走了三个多月。日军早已视这个可恶的德国纳粹为眼中钉,但碍于德日之间的关系,不能对他下手。于是日军向德国施压,试图将拉贝调离南京。日军的阴谋成功了,1938年2月,拉贝被西门子公司强制召回。

▲拉贝与安全区同事合影

几个月的辛劳,让拉贝极其疲惫,更让拉贝感到憔悴的是每日在这南京城中发生的惨绝人寰的事情。拉贝布满血丝的双眼望着自己的住宅,心中满是担忧与不舍。但上头不断施压,拉贝也十分无奈。拉贝将安全区托付给马骡、魏特琳等人,无奈地离去了。

拉贝将要离开的消息传到了安全区人们的耳朵里面,在临走那天,人们簇拥着,将一块大红绸布献给了拉贝。在这个硝烟弥漫的南京城内,拉贝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找到这样一块大红绸布的,只见上面写着:

“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

紧接着,人们排着队,向拉贝三鞠躬,对拉贝表达自己深深的感谢之情。

回国后,拉贝依然不忘自己的初衷。他四处奔走,四处演讲,还多次写信,希望日军的暴行可以被揭露。但在那个时期,德日关系不容破坏,拉贝的所作所为不仅没起到什么效果,还被针对,他也因此被关进了监狱之中。拉贝许多珍贵的照片、录像资料也被一并没收。

▲拉贝

二战胜利后,拉贝也因为他曾经的身份而被苏联和英国再次关押。1946年6月份,在证实他没有犯过错误后,被释放回家。

与早年辉煌的境遇相比,如今的拉贝生活得十分拮据,一家人住在拥挤的小房子里。但拉贝却并没有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一切都是值得的。

当拉贝的消息传到国内,传到南京后,人们自发组织了一次募捐。在人们的努力下,筹集了几千美元。南京国民政府也是每个月都给拉贝一家人提供一定的食物、生活必需品等物资支持。

在二战刚刚结束后的这个时期,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这些物资无疑是十分珍贵的,甚至是有价无市。而拉贝为中国所做的一切,远比这些物资要重要得多。

好景不长,拉贝出狱后还没过上多久平静的日子,甚至还没能返回第二故乡中国,没能返回朝思暮想的南京再看一眼。

1950年1月18日,拉贝因病逝世!

▲托马斯-拉贝

但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另一位拉贝”来到了中国。他的名字叫托马斯-拉贝,是约翰-拉贝的孙子。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这个重要时间点,代表他的祖父来到朝思暮想的中国领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在2020年4月21日,托马斯-拉贝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的礼物:抗疫急需物资。这是在接到他的求助后,我们国家专门为他及当地提供的。这也是友谊长存的一份见证。

拉贝是犹太人嘛

不是。
拉贝是德国人,也曾是纳粹党员,是南京分部副部长,所以他战后才会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
约翰·拉贝(John Rabe,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是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以其在1937年—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行为、以及作为南京大屠杀证据的《拉贝日记》而著名。

约翰拉贝怎么救了25万人

约翰拉贝把25万中国人转移到自己负责的安全区。

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开始袭击南京时,约翰·拉贝在南京的住所(同时也是办公地)南京市广州路小粉桥1号是作为南京安全区收容难民的25个国际安全区之一,保护了600多位难民。

并且约翰拉贝作为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和其他国际友人一同,协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自己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安全区内,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电影中的约翰拉贝

在电影《南京!南京!》中的约翰拉贝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但实际上,他在56岁时回国,怎么会是老态龙钟的形象。

约翰拉贝在南京为中国人所做的一切被一笔带过,电影站在日本军人的角度思考这次战争,对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英雄轻描淡写,在整部电影中浓墨重彩的是拉贝身边的工作人员如何努力,约翰拉贝只是徒有其名,无疑是对约翰拉贝的功劳是一种埋没。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还原一个被电影涂抹过的真实拉贝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约翰·拉贝

约翰拉贝最后是怎么死的

患中风去世。

二次大战结束后,拉贝因他的纳粹身份又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在他最消沉的日子里,南京人民为他募捐了几千美元让他安度晚年,为他寄赠食物,1950年,拉贝在柏林患中风去世。

直到半个多世纪后,拉贝才犹如凯旋的英雄,从历史迷雾中向我们走来。他的日记被公之于世;他在南京的故居被考证确定;他的墓碑安放到了南京;他当年拯救的难民纷纷一吐肺腑之言,中国人民的热情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献给这位和平勇士。

扩展资料:

拉贝轶事典故

保护难民

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他从北戴河赶回南京,被一些外国人推为南京安全区主席。安全区内设有25个难民收容所,聚集了近30万难民。其中“西门子”难民收容所为拉贝租住的院子。

“西门子”难民收容所收留了600多个附近的居民,丁永庆、宗有琴、李世珍,当年都在这里得到过拉贝的保护。12月13日,日军攻战南京,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

拉贝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外国人,与日军斗智斗勇,与日本领事馆反复交涉、抗议,阻止日军的恣意侵犯和屠杀。

不仅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而且捍卫了人类的真理和尊严。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桥1号院子内,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记录了日军暴行的500多个惨案;他带领他的委员们寻求国际援助,募集资金,购买粮食和药品,特别是历尽艰辛,从上海搞来了能预防脚气漫延的蚕豆。难民们对他顶礼膜拜,称他为活菩萨。

为表达对拉贝的敬意,麦卡勒姆牧师专门谱写了一首《南京难民合唱曲》,歌词幽默中隐匿着辛酸:我们要蚕豆做早饭,我们要蚕豆做午饭……开始,难民们都不知道他是拉贝,都称他爱得培先生,他尽自己的所有能力保护了25万难民,供他们吃喝住。

他对妇女儿童非常关爱,对敌人却相反。 一次,难民区围墙翻进一个身配刺刀的日本兵,难民们大惊,急忙呼喊拉贝,拉贝急忙赶来,对日本兵大加斥责,日本兵连连认错,准备从大门出去,拉贝命令他重新翻围墙出去。难民们得到他的关怀,还经常得到食物 ;孩子们常常得到礼品。 

揭露暴行

拉贝1938年1月16日在日本大使馆便宴上的发言中说:“由于我们委员会的绝大多数委员以前一直在这儿从事传教工作,他们一开始就把战争期间不离开自己的中国朋友视为自己基督徒的责任……这就是促使我们这些外国人坚持留在这里,试图帮助遭受苦难的中国人的原因。”

一个拯救南京25万人的英雄,约翰·拉贝是怎样的一个人

约翰.拉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自己并没有资格评判。我只能说,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无数闪光点。正是许许多多像拉贝这样的人,让人类可以和野兽区分开,让人类可以正常、顺利的一直前进下去。至于他是什么样的人,留给大家自己考虑。

约翰.拉贝出生于1882年的德国汉堡,他的父亲是一名船长。不幸的是,拉贝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为了生计,拉贝初中毕业之后开始在一家出口商行打工。1908年的时候,拉贝以西门子驻南京负责人的身份开始在中国活动。1931年的时候,拉贝还成为了纳粹党南京分部的副部长。虽然拉贝是纳粹党的副部长,但是他和我们印象中的纳粹不一样。

1937年日军展开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这个时候的很多驻华外国人都纷纷返回了国内。拉贝也得到了德国方面的召回,但是他拒绝了。当时的拉贝还是国民政府的军事顾问,因为这一点他认为自己应该留在中国。

不久之后,南京被日军攻陷,几十万军队没能守住南京。攻入南京城的日军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展开了残忍的屠杀,无数中国人死于日本人之手。

亲眼目睹日军暴行的拉贝决定做点什么,他联合其他国家的友人建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拉贝作为发起人,被推举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主席。拉贝和他的帮手们在南京建立了25个国家安全区,用来收容南京的难民们。

拉贝生生在杀红眼的日军手中救下了25万中国人,使得他们免于遭受大屠杀。面对前来抢人的日军,即使刺刀到了眼前拉贝也一步不退。最难的时候拉贝不得不将纳粹的旗子挂在避难所的上空,最终拉贝成功的将人救下。

约翰拉贝是哪国人

约翰·拉贝(John Rabe,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是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以其在1937年—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行为、以及作为南京大屠杀证据的《拉贝日记》而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