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林匹亚计划

奥林匹亚计划(二战中,美国为什么不直接把原子弹投在东京)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7 09:26:26 浏览5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二战中,美国为什么不直接把原子弹投在东京

如果把原子弹投在东京会怎么样?日本最大的城市,商业精英、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都会被大量消灭,那么其后果是什么?

美国当时计划登陆日本的“暴雨”计划,而暴雨计划又分卫“奥林匹亚计划”和“皇冠计划”两部分。“奥林匹克”计划美军将在日本九州岛进行登陆,皇冠计划将在本州岛登陆。估计预计使用9枚原子弹,美军伤亡50至100万。日本也制定决号作战计划,将15-60岁的男性公民和17-40岁的女性公民纳入服兵役范围,根据初步统计,人数将达2800万。可见,如果以美军为主的盟军登陆日本本土,将是一场消耗巨大的战争,造成的破坏和死亡将丝毫不亚于以惨烈著称的东线。

日本投原子弹的目的是压迫日本投降,而不是将日本摧毁。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个高瞻远瞩的人,他认为日本投降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

因苏军远离日本,日本投降以后肯定是被美国控制。

随着二战结束,世界主要的敌人将会是美苏。那么,现在日本是敌人,但战后日本就会成为美国对抗苏联的桥头堡,成为补给基地、兵工基地和军事基地。

这种情况下,用原子弹将日本炸毁,惹起日本人极大的民族仇恨,岂不是作茧自缚,害人害己?

以罗斯福的睿智,美国只需要展示原子弹的威力,吓跨日本即可。

所以,罗斯福不但没有选择东京、大阪这些大城市,连相对大一些的中等城市也没有选择。

美国选择的长崎、广岛、小仓都属于日本的二三流城市,目的就是不希望给日本造成较大的破坏。

美军投掷2颗原子弹的意义,在于促成天皇宣布投降,并让美军占领日本。如果原子弹直接投在东京,则会引起日本全民公愤,甚至日本人会情愿向苏联投降,也不买美军的账。所以美军选择了广岛和长崎作为投掷点,这两个城市在当时均是日本重要的重工业枢纽城市,广岛还是日本的毒气研究据点,投在这里有理有据,能够废了日本的军工,也能给日本造成巨大震撼:如果天皇再不投降,下一颗原子弹投哪里就不好说了。

苏联引爆富士山计划和美国的暴雨计划哪个更疯狂

当然是苏联的引爆富士山计划更疯狂。
美国的“暴雨”登陆作战计划,只是两栖登陆计划,该计划分为“奥林匹亚”和“皇冠”两部分,其中“奥林匹亚”计划将出动30余万陆军、上万架飞机和几千艘军舰猛攻九州岛,然后以九州岛为基地对日本实施史无前例的轰炸。随后盟军发动“皇冠”计划,美国和苏联南北夹击,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残余势力。按照美国的计划,一定要将日本送回到石器时代。而且该计划一旦实施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
但苏联的引爆富士山计划完全可以称得上丧心病狂。按照苏联的计划,苏联出动Pe-8重型轰炸机向日本最大的活火山富士山投掷威力巨大的航空炸弹,对火山口进行轮番轰炸。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此举势必将引发日本火山的集中喷发和强烈的地震,同时连锁的引发巨大海啸,火山、地震、海啸将会让日本彻底从地图上消失。

奥林匹亚先生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
  1、单臂反握下压
  做3组单臂反握下压,每一组都增加重量。第一组12次,第二组8-10次,最后一组6-8次。使用护腕,因为重量很大。
  2、窄握卧推
  也是3组,每组都增加重量。第一组12次,第二组8-10次,最后一组6-8次。最后组通常使用极大的重量,并只下降到一半就推起来。
  3、肱三头肌下推
  3组,每组分别为12次、8-10次、6-8次。每组都增加重量。在最低处不“锁定”
  4、俯身单臂持铃后伸
  以2-3组轻重量的俯身单臂持铃后伸结束肱三头肌训练,每组10-15次。用顶峰收缩法则,不要求大重量。
  5天后换另一个肱三头肌训练计划:
  1、肱三头肌下推
  3组,每组分别为12、10、8次。每组都增加重量。在最低处不“锁定”。
  2、双杠臂屈伸
  3组,每组10-15次,使用负重带,以提高阻力。肱三头肌下推紧跟双杠臂屈伸是极好的预先疲劳组合。
  3、坐姿屈柄杠铃肱三头肌屈伸我的肱三头肌力量很大,通常我能用225磅做2组,这个练习对发达肱三头肌的内侧是最好的,当我想练肱三头肌外侧时,我就做斜板屈柄杠铃肱三头肌屈伸。
  4、单臂颈后哑铃屈伸
  以3组坐姿单臂颈后哑铃屈伸结束训练。背靠在靠背上,每组分别为12、8-10、6-8次,每组都增加重量。
  我练肱三头肌总共是12组,练习肱二头肌时只做9组。我的第一个肱二头肌训练计划是:
  1、哑铃集中弯举
  3组,每组都增加重量,各组分别做15、10、8次。我总是在大重量的杠铃弯举前做这个孤立动作,以预热肱二头肌。
  2、杠铃弯举
  3组,每组都增加重量,各组分别做12、8-10、6-8次。使用很大的重量,在最后一组中使用欺骗法则。
  3、单臂拉索弯举
  3组,各组分别做15、10、8次,每组都增加重量。这是用来结束训练的很好的顶峰收缩动作。
  5天后换另一个肱二头肌训练计划:
  1、斜板单臂垫臂弯举
  3组,每组分别做12、10、8次,重量很大。最后一组加到100磅。
  2、坐姿屈柄杠铃弯举
  3组,每组分别做12、10、8次。不能把杠铃下降得很低,否则会碰到大腿,但肱二头肌会有很强的烧灼感。
  3、哑铃直握弯举
  最后做3组哑铃直握弯举,每组分别做12、10、8次,每组都增加重量。这是发展肱肌的最好动作。
  上臂肌练完后,立即进入前臂肌训练,我最喜欢的动作是两个:
  1、反握杠铃弯举
  3组10-15次,每组都增加重量。
  2、背后杠铃腕弯举
  3组,10-15次。

奥林匹克的简介

古希腊是一个神话王国,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和曲折离奇的民间传说,为古奥运会的起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有关古代奥运会的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①一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
②另一种传说与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有关。赫拉克勒斯因力大无比获“大力神”的美称。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功夫便扫干净了国王堆满牛粪的牛棚,但国王不想履行赠送300头牛的许诺,赫拉克勒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亚举行了运动会。
③关于古奥运会起源流传最广的故事则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古希腊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奥运会起源和古希腊社会情况的关系】
实际上,奥运会的起源与古希腊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9-8世纪,希腊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古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起,到公元394年止,经历了1168年,共举行了293届。按其起源、盛衰,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公元前776年,伯罗奔尼撒的统治者伊菲图斯,努力使宗教与体育竞技合为一体。它不仅革新宗教仪式,还组织大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并决定每4年举行一次。时间定在闰年的夏至之后。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正式载入史册,成为古代奥运会的第1届。当时仅有一个比赛项目。即距离为192.27米的场地跑。
这一时期各城邦之间虽有纷争,但希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发达,是运动会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公元前490年,希腊雅典在马拉松河谷大败波斯军之后,民情奋发,国威大振,兴建了许多运动设施、庙宇等,参赛者遍及希腊各个城邦,奥运会盛极一时,成为希腊最盛大的节日。
(2)公元前388年至公元前146年,开始衰落。由于斯巴达和雅典长期的伯罗奔尼撤战争(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腊国力大减,马其顿逐渐吞并了希腊。马其顿君王菲利普还亲自参加了赛马。随后亚历山大帝虽自己不喜爱体育活动,仍积极支持,并视奥运会为古希腊的最高体育活动开幕式,为其增添设施。不过,这一时期古奥运会精神已大为逊色,并开始出现职业运动员。
(3)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古奥运会由衰落走向毁灭。罗马帝国统治希腊后,起初虽仍举行运动会,但奥林匹亚已不是唯一竞赛地了。如公元前80年第175届奥运会,罗马经济规律就把优秀竞技者召集在罗马比赛,而奥林匹亚只举行了少年赛。这时职业运动员已开始大量出现,奥运会成了职业选手的比赛,希腊人对之失去了兴趣。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统治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欧洲,倡导禁欲主义,主张灵肉分开,反对体育运动,使欧洲处于一个黑暗时代,奥运会也随之更趋衰落,直至名存实亡。公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认为古奥运会有违基督教教旨,是异教徒活动,翌年宣布废止古奥运会。公元895年,拜占庭德人的阿尔菲斯河发生激战,使奥林匹亚各项设施毁失殆尽。公元426年狄奥多西二世烧毁了奥林匹亚建筑物的残余部分。公元522、511年接连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就这样顺延了1000余年的古奥运会不复存在了,繁荣的奥林匹亚变成了一片废墟。
【古代奥运会比赛日程和项目】
古代奥运会从第1届起, 决定每4年举行1次, 每届只举行1天。随着比赛项目的不断增多, 从第22届古代奥运会开始, 组织者决定将比赛时间改为3天, 加上开幕式、闭幕式及庆典活动, 整个会期为5天。竞赛项目增多为:五项全能(铁饼、标枪、跳远、角力、跑步)、拳击、摔跤、战车赛跑、赛马等。
古代奥运会自公元前776年第1届至公元前394年共举办了293届, 都是在古希腊奥林匹亚运动场举行。比赛场建在阿尔菲斯河谷北面的小丘旁。小丘经过修整成为看台,最初可容纳2万观众, 后扩大到4.5万人, 并设有160个贵宾席。比赛场长212米, 宽32米, 跑道长192.25米, 表面未经特殊处理, 起跑处铺大理石。赛场西南部有练习场, 用石柱廊围起 ,形成一院落。一侧建会议厅、更衣室和浴室等。这里还有一个770米×320米跑马场, 供赛马和马车比赛用。
【古代奥运会处罚规则】
古代奥运会的比赛规则十分严厉,违者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这表现了他们的荣辱感。古希腊人认为,奥运会是神圣的,光明正大地取胜才是最光荣的。反之,则是对神圣事业的亵渎。
古代奥运会对弄虚作假者深恶痛绝。第90届古代奥运会上,一个名叫利哈斯的选手获得了冠军,他自称是斯巴达人,但经核实,他是另一个城邦的人,于是被取消了名次。古代奥运会对于行贿受贿者更是严惩不贷,不仅要剥夺冠军的称号,还要罚重金以警示世人,罚金则用于雕刻宙斯像。第98届古代奥运会上, 一拳击运动员因买通另外3名对手取胜,结果4人皆被罚重金。古代奥运会的组织者用这4人的罚金雕刻了4尊宙斯像,其中一尊还刻上以下警句:奥林匹克的胜利不是可用金钱买来的,而需依靠飞快的两脚和健壮的体魄。
【古代奥运会特色】
古代奥运会有三大特色。
第一, 古代奥运会是以祭神为主,内容丰富多彩, 是形式多样的全希腊综合性盛会。包括祭祀天神宙斯,朝拜、祝寿众神、诗人朗诵作品演说家发表祝词、开展集市贸易等活动, 体育竞技仅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
第二,古代奥运会是希腊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它起到了团结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 减少和制止战争的积极作用, 与政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第三,由古希腊的风俗习惯、艺术风格、地理环境和物质生产等因素决定, “赤身运动“是它的一大特色。比赛时, 要求裸体的运动员全身涂上橄榄油, 以使身体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光 , 肌肉更富有弹性 ,更加显示出运动员健美的体态 ,使人们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另外, 古希腊奥运会的规则规定:禁止女子参加和参观比赛,违反者要受到极刑处置。原因有二:
一是古代奥运会的大部分比赛项目,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要求运动员赤身裸体进行比赛,妇女到场有伤风化。
二是古希腊的体育竞技 , 是宗教庆典内容之一, 是不允许妇女出席的。据说, 最初的古代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是披着兽皮衣服进行比赛的。在一次比赛中 ,一身披狮子皮的选手, 不慎将狮子皮脱落到地上, 他顿时变成赤身裸体, 可他并未因此而影响自己的比赛。最后, 击败了对手, 夺得了橄榄冠。在这次意外的“事故“中, 人们发现裸体更能体现肌肉的健美 , 领略到了一种特殊的魅力,于 是规定以后一律进行赤身比赛。
赤身运动是古希腊文化艺术的独到之处,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历史上所说的“力的时代“就是指这一时期。这在古希腊雕塑家、艺术家的作品中均有所反映,他们的作品刻画的都是赤身裸体的人物。当时,肌肉发达,健壮有力,被人们公认为是美的象征。
【古代奥运会授奖仪式】
古代奥运会的授奖仪式庄严而隆重。授奖台设在宙斯像前,橄榄冠放在一个特制的三脚台上。授奖时,先由报导官宣布运动员的姓名、比赛成绩、所属的城邦及运动员父母的名字。然后由司仪把优胜者领到主持人面前, 主持人起身, 将橄榄冠从三脚台上取下来, 给优胜者戴上。这时, 观众唱歌、诵诗、奏乐、欢呼,并向运动员投掷鲜花。古奥运会对获胜运动员的奖励, 虽曾多次改变,但原则都是着重于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也有, 但相当微薄。
以橄榄枝作为古代奥运会的精神,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象征, 寓意深刻, 影响久远。古希腊人认为,橄榄树是雅典保护神雅典娜带到人间的, 是神赐予人类和平与幸福的象征,因此用橄榄枝编织的橄榄冠是最神圣的奖品, 能获得它是最高的荣誉。据说,用于编织桂冠的橄榄枝必须得由一个双亲健在的12岁儿童, 用纯金刀子从神树上割下来, 然后精心编制。
在奥林匹亚举行的授奖仪式结束后,优胜者便可陆续还乡。这时, 各城邦还将为他们的优胜者凯旋归来而组织盛大的庆典活动。后来希腊还规定免去优胜运动员对国家的义务,在剧场或节日盛会上为他们设置荣誉座位, 个别城邦还发给有功绩的运动员终身津贴。
【奥运会的圣火】
古代奥运会召开前,依照宗教规定人们聚集在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前,举行庄严肃穆的仪式,从祭坛点燃火炬,然后奔赴希腊各个城邦。火炬手高举火炬,一边奔跑,一边呼喊:停止一切战争,参加运动会!火炬像一道严格的命令,有至高无上的的权力,火炬到哪里,哪里的战火就熄灭了。即使是在激烈厮杀的城邦也都纷纷放下武器,神圣休战开始了。希腊又恢复了和平的生活,人们忘记了仇恨, 忘记了战争, 都奔向奥林匹亚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现代奥运会的圣火都在奥林匹亚点燃,她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之一。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回家”之际,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铅球比赛放在奥林匹亚体育场举行,这也是在2500年之后,人们首次有机会在奥林匹亚重温奥运会之梦。
【奥林匹亚的考察简介】
奥林匹亚(Olympia)位于希腊首都雅典西南300公里的丘陵地区,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阿尔菲奥斯河北岸(距洞口16公里)。自18世纪始,一批又一批的学者接连不断地来到奥林匹亚考察和寻找古代奥运会遗址。1766年,英国人钱德勒(C.Chandler)首次发现了宙斯神庙的遗址。此后,经大批德国、法国、英国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们对奥林匹亚遗址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勘查、发掘,至1881年取得了大量有关古代奥运会的珍贵文物和史料。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后,因有部分余款,国际奥委会决定用这笔款项继续对奥林匹亚遗址进行发掘,发现并复原了体育场。
遗址东西长约520米,南北宽约400米,中心是阿尔提斯神域,是为宙斯设祭的地方,从发掘资料看,长仅200米,宽175米。神域内的主要建筑是宙斯神庙和赫拉神庙,此外还有圣院、宝物库、宾馆及行政用房等。最早的建筑物可上溯到公元前2000-前1600年,其中尤以位于中部的宙斯神庙(约公元前460年建)最著名。该神庙长约66米,宽30米,东西两端各有6柱,南北两面各有13柱,取多里安柱式,皆以石料精制。其东西两山墙上的群像, 表现了希腊英雄帕罗普斯在奥林匹亚赛车和希腊人与半人半马怪兽斗争的神话故事,是早期古典雕刻的代表作。约作于前5世纪后半叶的宙斯巨像,用黄金、象牙镶嵌,传为古典雕刻大师菲迪亚斯(Phidias)所作,是古希腊极盛时期雕塑的代表,极为宏伟精美,被希腊人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神域东北侧为体育场,四周有大片坡形看台,西侧设运动员和裁判员入场口,场内跑道的长度为210米,宽32米。它与附近的演武场、司祭人宿舍、宾馆、会议大厅、圣火坛和其他用房等共同构成了竞技会的庞大建筑群。现遗址上建有奥林匹克考古学博物馆,馆内藏有发掘出士的文物,包括大量古代奥运会的比赛器材和古希腊武器甲胄(zhòu)等。
【奥林匹克展览】
奥林匹克展览包括奥林匹克艺术展、奥林匹克摄影展和奥林匹克收藏展3种形式。奥林匹克运动会沿袭古希腊奥运会传统,在其早期就有奥林匹克美术展览,主要展示内容为奥林匹运动的雕塑和绘画,均由奥林匹克文化委员会负责筹办。
奥林匹克体育摄影展也常以多种方式出现在奥运会期间,有的介绍奥林匹克运动史,有的介绍奥林匹克获胜者,有的则介绍本国对奥运会的参与和成就。奥林匹克收藏展览的内容分集邮、纪念币和纪念品3种。 早期奥林匹克集邮展览主要展出奥林匹克邮票,后发展为以展出与奥林匹克有关的所有邮票为主。在国际奥委会的倡导下,国际奥林匹克集邮联合会于1985年在洛桑举办了第1届世界奥林匹克集邮展览,1987年在罗马、1988年在汉城、1990年在瓦尔纳(保加利亚)、1992年在巳塞罗那和1996怦在亚特兰大分别举办了第2—6届世界奥林匹克邮展。
奥林匹克纪念币展出现较晚,最初也是在部分地区和少数国家进行,1994年在第1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上,个人收藏品首次应邀参展。1996年在第26届奥运会的世界奥林匹克邮展上,同时展出有来自各个国家的个人奥林匹克纪念币收藏专集。
奥林匹克纪念品收藏更为丰富,展出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最初是以单项和小规模为多。1992年第25届奥运会的世界奥林匹克集邮展上,就同时展出了一部个人收藏的奥林匹克证章、纪念章专集,可称为奥林匹克证章和纪念章首次进入世界性展览。以后在1994年首届世界奥林匹克博览会和1996年奥林匹克邮展期间又有多部奥林匹克纪念品专集参加展出。
除了以上这些临时性的展览外,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收藏品也在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和一些国家的体育博物馆内展出。
奥林匹克艺术比赛 (Olympic Arts Competitions)
早期奥运会举办的文学、建筑、绘画、雕塑和音乐5个项目的比赛,也称“缪斯五项艺术比赛。1906年在巴黎举行的第4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决定设立这5项比赛,并与体育比赛享有同样的地位。但是这项计划从一开始就不顺利。原准备在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始实施,伦敦奥运会组委会也对参赛艺术品的范围做出界定,但是人们对这个艺术品参赛标准颇有不同意见,直到1907年10月还在争论不休,使得国际奥委会无法做出决断,最终未能在这届奥运会上进行艺术比赛。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时,组委会与瑞典的诸多艺术机构和团体进行了磋商,仍无法就艺术比赛的规则达成共识。如瑞典皇家艺术学院就认为“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种艺术比赛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不支持这项比赛。组委会解决不了这一难题,只好将组织艺术比赛的责任推给国际奥委会,首次奥林匹克艺术比赛于是在国际奥委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顾拜旦的名篇《体育颂》就是以霍罗德(G.Hohrod)和艾歇巴赫(M.Eschbach)为笔名参加这届艺术比赛并获得金牌的。在其后的36年中,奥林匹克艺术比赛始终为种种问题所困惑,如不同艺术形式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公正性、参赛乐队的巨大开支、组织管理上的难度等。艺术比赛的参赛者多为职业艺术家,违背了奥林匹克业余原则,对此,国际奥委会内部一些人士也有不同意见。
20世纪30年代后期,奥林匹克艺术比赛大项中出现了小项分类。1928年绘画类分为古典绘画、水彩画与素描、应用绘画(招贴画、证书、邮票、图章),以及其他类(木刻、蚀刻画、版画)文学比赛分为诗歌、戏剧和散文(包括小说、神话和幻想)3类。1936年音乐比赛分为交响乐、器乐和唱歌。
1948年伦敦奥运会举办了最后一届奥林匹克艺术比赛,此后该项活动由奥林匹克艺术展览取代,使奥林匹克运动和艺术两者的关系更加趋于平衡、融洽和密切。
《体育颂》 (Ode to Sport)
现代奥运先驱顾拜旦以霍罗德和艾歇巴赫的笔名创作的散文诗,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缪斯五项艺术比赛“中获得奥林匹克文学艺术比赛金奖。顾拜旦在这篇传世的散文诗中充满激情地讴歌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高度评价了奥林匹克运动在现代社会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也讽刺和批判了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种种弊端,其主导思想是“体育就是和平“,这也是他以“奥林匹克理想“为题的《文选》中多次阐释的奥林匹克主义,且被《奥林匹克宪章》所强调。
顾拜旦用一个法国名字和一个德国名字署名发表这首散文诗,是用心良苦的。首先是基于他所倡导的“费厄泼赖“的公平竞争原则,为使评委能公平评判而用了笔名;其次,根据国际奥委会委员、匈牙利人梅佐(Ferenc Mezo)博士的解释,顾拜旦先生是想告诉人们:即使像法、德这样有着世仇的国家,也能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家庭中,增进互相了解而友好相处。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怎样兴起的

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是一个广阔的时代背景长期孕育的结果。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兴起的奥林匹克运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人类社会友谊、团结的象征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进步事业,从而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894年6月16日,顾拜旦精心设计和主持的首次“国际体育教育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召开。来自9个国家37个体育组织的78名代表到会,通过决议复兴奥运会,规定此后每隔4年举办一次奥运会;选出由15人组成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扩展资料:

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4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

奥林匹克运动是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

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为骨干的组织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的活动体系。


美国为什么要用原子弹打日本

美国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至少有5 个方面的原因:尽快结束战争,减少美军伤亡;胁迫苏联;为珍珠港雪耻;摧毁日本,使其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基地;不浪费已花费的人力财力。
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影响了美国战后的对外政策,因此美国史学界长期重视探讨使用原子弹的原因,形成了三派:正统主义派、现实主义派、修正主义派。本文论述了美国史学家的观点,并分析了使用原子弹决定的形成情况。
1945年8 月6 日8 时15分,美国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放了一颗原子弹,杀死7万生灵。8 月9 日在长崎投放的另一颗原子弹,杀死35000 人。由此美国成为在战争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使用原子弹的国家。关于美国为什么使用原子弹的问题,长期以来是美国史学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到1970年,在美国形成了3 个主要派别:正统主义派,现实主义派,修正主义派。直到现在,许多历史学家依然对这一课题感兴趣。本文将考察这3 个学派的观点,探讨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决定形成的过程,解释投放原子弹的主要原因。
正统派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决定的年代》和陆军部长史汀生在“使用原子弹的决定”一文中对投放原子弹的解释。“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1 由此,正统派认为,投放原子弹无需派遣大量士兵进入日本本土,既可以加速结束战争,又可以大大减轻美军的伤亡。该派的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著名的历史学家山姆尔。伊利奥特。莫利森(SamuelEliotMorison)和一些政府官员,如前任国务院经济顾问赫伯特。费斯(HerbertFeis )。莫利森抨击现实派认为“日本已经接近战败,不用原子弹战争也将在1945年底结束”的观点。他认为没有原子弹,日本的投降将会拖后很久。因为当时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决定将战争坚持到底。因此,“鉴于日本拒绝投降的态度,投放原子弹成了关键的一步”2.费斯虽认为没有原子弹,没有苏联同日本宣战,战争也肯定在1945年底以前结束。但他认为,原子弹对结束战争虽不是必要的,但它的使用也是无可非议的。“使用原子弹摧毁日本的军事、人性、政治的理由都是可以被接受的。”3 他说,美国的决策者相信投放原子弹“有可能挽救一万士兵的生命”,“所以主要的理由是军事方面的,没有更好的理由来阻止使用原子弹而使用别的武器。”4
现实派的主要观点是:投放原子弹是不必要的,因此是非人道和不明智的。代表人物汉森。鲍尔德维(HansonBaldwin )认为:“我们犯有双重罪。我们于日本已经在进行结束战争的谈判但没有最后结果的时候投放了原子弹。我们要求无条件投降,然后投放原子弹和接受有条件投降。这种顺序是很明显的:如果波茨坦公告答应日本保留天皇,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也将投降。”“因此,我们使用原子弹,被烙上了野兽的烙印。”
像现实派一样,修正派也认为原子弹是不必要的,因而使用它是非人道的和不明智的。但他们比现实派进一步,指出:决策者有关使用原子弹的主要目的是对付苏联。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戈。艾尔坡罗维兹(GarAlperovitz )。在他的名著《原子弹外交——广岛和波茨坦:使用原子弹和美苏抗衡》6 中,直接挑战费斯的观点,在美国引发了一场更为广泛的学术争论。戈。艾尔坡罗维兹认为,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原因是政治的,而不是军事的;投放原子弹主要是为了吓唬苏联,而不是为了击败日本。其理由有以下几点:(1 )罗斯福去世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已发生根本改变。杜鲁门很快抛弃了他前任的调和方针,而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来迫使苏联默认美国的东方和中欧计划。(2 )
杜鲁门的策略是“延迟摊牌”。直到在新墨西哥原子弹试制成功后,决定在日本使用,向苏联摊牌。(3 )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后,杜鲁门和国务卿伯尔纳立即用核外交政策,迫使苏联削弱对欧洲的影响。(4 )杜鲁门政府的政策导致了冷战。
艾尔坡罗维兹的书在美国史学界引起了比过去更大的关注。其原因有:(1 )艾尔坡罗维兹挖掘出了更新、更详尽的资料,受到人们的重视;(2 )当时美国的越南政策在国内引起不安;(3 )美国史学界正兴起对冷战起源的研究。艾尔坡罗维兹对以前学派观点的修正激起了一大批学者的反对。冷战初期左派史学家加伯雷尔。卡尔考(GabrielKolko),认为使用原子弹既不是引起美苏不和谐的原因也不是个道德问题。7 另一位史学家托马斯。哈蒙得(ThomasT.Hammond )宣称:“作者(艾尔坡罗维兹)的主要贡献是引起我们重视一个问题:1945年伯尔纳、史汀生、杜鲁门希望以拥有原子弹来增加与苏联谈判的砝码。但是,夸大原子弹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已经误导了不明真相的读者相信:1945年原子弹政策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8 并认为作者“频繁引用断章取义的资料并不能支持他的观点。”9 最尖锐的批评来自罗伯特。詹姆士。麦道克斯(RobertJamesMaddox),他在仔细校对了艾尔坡罗维兹书的脚注后发现,有许多注释是艾尔坡罗维兹自己创造的,他认为“这样的学术著作是经不起推敲的、是不严谨的”10. 总之,修正派史学家认为,美国的决策者们在使用原子弹争夺世界权力的斗争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到70年代中期,由于美国开放了一些关键的资料,又有一些学者对艾尔坡罗维兹的观点提出了疑义。莱斯尔。罗斯(LisleA.Rose )和马丁。雪维(MartinJ.Sherwin )是反对艾尔坡罗维兹观点的代表人物。罗斯反对艾尔坡罗维兹为杜鲁门政府辩护,尽管罗斯依然承认杜鲁门政府是企图利用战后核武器的垄断,取得对苏外交的胜利,他指责广岛和长崎的毁灭性破坏是“卑鄙的行为”。11马丁。雪维虽认为艾尔坡罗维兹的观点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但在《一个世界的毁灭》一书中,雪维强调,正确理解美国的核政策需要考察罗斯福和杜鲁门的行动。他认为使用原子弹的主要动机是尽快结束战争。他也同意艾尔坡罗维兹关于美国决策层把原子弹作为一种政治武器来提高自己的外交地位的观点,但他认为这一政治目的次于结束战争的军事目的。12
到1995年,戈。艾尔坡罗维兹就相同课题又写了《使用原子弹的决定和一个美国神话的构筑》一书。基于他原来的观点,他进一步阐述日本已经接近投降,日本已受到苏联准备宣战的威胁,美国的军事将领艾森豪威尔等认为并没有必要使用原子弹;杜鲁门的大多数高级阁员敦促,明确日本天皇的地位将加速日本的投降。但杜鲁门执意听取国务卿伯尔纳的观点,确信原子弹是对付苏联的一个重要的外交工具。
显然,50多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争论表明,为什么使用原子弹依然是历史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作出这一决定?为弄清这一问题,有必要考察这一决定形成的过程。
美国的核武器政策开始于罗斯福执政时期。1938年原子核的分裂在德国试验成功,罗斯福接受爱因斯坦的建议密切关注德国原子弹试制的情况。罗斯福惟恐在原子弹的试制方面德国走在美国前面。很明显,谁首先试制成功原子弹,谁就有利于控制战争的结局。因此,1941年10月,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两个月,罗斯福批准了曼哈顿工程研究项目,开始试制原子弹。罗斯福明白,原子弹在战争和外交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加速结束战争的步伐,增强美国的实力,影响战后的世界格局。在罗斯福的领导下,曼哈顿工程进展顺利。为了在关键时刻使用原子弹,罗斯福坚持保守美国正在试制原子弹的秘密。“这个秘密武器不仅针对我们迫在眉睫的敌人德国,而且针对我们潜在的敌人俄国。”
13鉴于40年代早期的世界形势,罗斯福觉得同盟国之间的联合是建立在互相需要而不是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虽然罗斯福准备支持苏联抵御轴心国的侵略,希望与苏联结成比较永久的联盟;但是,他已估计到战后世界并非易于控制。换句话说,苏联不会轻易同意美国设计的战后世界格局的方案。因此,罗斯福与丘吉尔1944年9 月在海德公园达成共识:核武器只是英美的秘密,在战争结束前不与苏联或其他国家分享这一秘密。14
到1945年春,欧洲战场的局势已经非常清楚。5 月9 日,德国投降。7 月16日,原子弹在美国试验基地才爆炸成功。因此,原子弹还来不及在德国投降前试制成功并用在对德战争上。那么美国何时使用原子弹?罗斯福还没来得及作出决定就去世了。因此,决定美国何时、何地使用原子弹的任务就落到了杜鲁门的肩上。
1945年4 月12日杜鲁门继任总统时,他还不清楚曼哈顿工程,只是朦朦胧胧意识到曼哈顿工程的存在。但他并不知道曼哈顿工程是试制原子弹的工程,直到1945年4 月25日陆军部长史汀生给了他一份美国二战期间耗资最大、最绝密的工程报告后,他才清楚了解美国正在试制杀伤力极强的原子弹。从此,他和他的顾问们,决定继承罗斯福的有关政策,在二战结束前对日投放原子弹,在此之前决不告知苏联。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杜鲁门作出对日使用原子弹的决定始于1945年4 月25日”15. 从此,美国高层领导人中出现了使用原子弹问题的争论。史汀生敦促杜鲁门成立一个委员会,“成为总统决定使用新式武器(原子弹)的顾问团”16. 到5 月3 日,这个“临时委员会”成立。
175 天以后,德国投降。
德国投降引发了美国前线官员对日本投降的思索。海军部长詹姆士。福雷斯特尔(JamesV.Forrestal)询问,“我们希望在什么程度上击败日本?”18顾问们认为应当使用新式武器来结束战争,而部分科学家不愿意让自己的发明成为毁灭人类的武器。在5 月31日和6 月1 日,美国上层的争论集中在是否事先警告的情况下,对日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得知这一争论时,不加任何评论。关于俄国的问题,用史汀生的话说,临时委员会已经同意:“对俄国或其他国家保密我们的工作(试制原子弹),直到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为止。”19杜鲁门表示,他将拖延波茨坦会议,“直到7 月15日,目的在于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原子弹的试制。
7 月4 日,史汀生第二次与杜鲁门商谈,史汀生建议总统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向苏联暗示美国拥有“超级武器”。在新墨西哥沙漠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第2 天即7 月17日,杜鲁门立即赶到波茨坦,与丘吉尔和斯大林秘密会谈。在会上,杜鲁门向斯大林暗示和眩耀,美国有了原子弹。斯大林装着若无其事;会后,他指示苏联加紧研究原子弹,以打破美国的核讹诈。7 月20日,史汀生向总统宣读有关修改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备忘录,把“无条件投降”改为“直到日本停止抵抗”。当两颗原子弹准备完毕,7 月24日,杜鲁门下令,如果日本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将向日本投放原子弹。他“命令美国空军只要天气允许,8 月3 日后投放原子弹。”21
事实上,美国决定使用原子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学术界正统派和修正派的观点要比现实派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分析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扮演事后诸葛亮的角色。
我们不能过分地强调道义的因素,因为敌人是不讲道义的。正如杜鲁门所说:“在战争中,日本的残酷和野蛮已达到了我所不能相信的地步,既然他们是野兽,我们应该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他们。”22当日本侵入中国、偷袭珍珠港时,他们有没有考虑自己是否道德?战争期间,在非常时期,人们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23史汀生认为:”我们当然明白我们对这种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所带来的后果所付的责任;罗斯福曾多次与我谈过有关原子弹的杀伤力。但我们是在战争中,我们必须这么做。因此,我们的共同目的是对付战争因而制造和使用原子弹。“
24何况,日本并不愿意无条件投降。在收到《波茨坦公告》后,日本外相希望用沉默来代替官方的声明。但日本首相无可奈何地在7 月28日表示:“日本内阁认为‘波茨坦宣言’仅仅是‘开罗宣言’的翻版,不值得政府注意。另外,日本飞机产量的增加,将给日本的胜利重新带来希望。”25显然,基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日本军队在绝望之前是不会投降的。由此,正统派的观点是可以接受的。
修正派观点的理由比较充足。我们可以从追溯美苏关系的历史,来理解其观点。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国非常重视日益增长的苏联势力。在轴心国的共同威胁下,美苏建立了战时有限度的合作,并达成了战后适度合作的共识。但是,苏联政府坚持维护自己决定力量、安全、秘密和独立的权利,在没有涉及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在联合行动中,承担有限的义务。雅尔塔会议标志着美苏理解与合作的前景达到了顶点。在雅尔塔,罗斯福用牺牲中国来获取斯大林的承诺,苏军在德国投降后2 至3 个月出兵加入太平洋战争,条件是要事先签订确认这些利益的中苏协定。26在雅尔塔的时候,美国指望苏联进攻满洲,阻止日军撤回本土抵御美军的攻击。但到了4 月,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美军修正了他们对战争形势的分析:日军已失去制海能力,不存在撤回部队威胁美军的问题。所以,美国无须利用苏联结束战争。275 月,国务院问史汀生,苏联尽早进入战争是否必要的,它将决定美国是否要遵守雅尔塔协定的远东部分条款。史汀生认为,苏联进入战争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理由,以他们自己的时间表行动,他们根本不考虑美国的行动。雅尔塔的让步在很大程度上受苏联军事力量的影响,苏联的援助是有用的,但不是必须的。
如果美军进入日本,苏军的参战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将挽救许多美军士兵的生命。但是,如果使用原子弹,美军就无须进入日本,苏联的援助将是微不足道的。28结果,他建议等原子弹试制成功后再考虑苏联事务。在7 月中旬的波茨坦会议上,斯大林依然准备对日宣战。另外,斯大林明确表示,苏联希望占领部分战败日本的领土,可能是北海道。
但是在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获悉美国原子弹已试制成功,苏联的参战变得没有必要了。
杜鲁门决定在苏联红军产生影响之前使用原子弹结束战争,这将避免与苏联分占日本,增强美国与苏联谈判战后划分势力范围的砝码。
美国使用原子弹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人民雪耻的心理。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和太平洋其他地区,引起了美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场战争基本上不同于反德、反意的战争——它是一场报复战争。”29美国人把他们的太平洋敌人看成是背信弃义和野蛮的疯子。战争期间的广告和宣传都把日本描述成非人的猴子、丑恶的啮齿动物、分泌毒液的昆虫。30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以后,杜鲁门在华盛顿向公众解释道:“我们已经使用原子弹反击那些偷袭我们珍珠港的敌人,反击那些违背国际公约的敌人。”31两天以后,杜鲁门又说,“当你不得不对付一只野兽时,你不得不像一只野兽一样对付它。这是最遗憾的,但是真实的。”32在美国,大多数人对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欢欣鼓舞。许多人甚至遗憾,为什么只有两颗原子弹用于摧毁日本。在1945年夏末秋初的民意测验中,大多数(约85%)的美国人对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表示认可。在9 月份的民意测验中,只有4%的美国人认为不应该使用原子弹,27% 的人认为应该在日本的无人地区投放,43% 的人赞成用一颗原子弹就可以了,另外24% 认为应该“扫平日本”。在10月份的民意测验中,所提的问题略微不同,但赞成投放原子弹的人更多。23% 的人认为,在日本有机会投降之前,应该投放更多的原子弹。33美国人认为自己是世界强国,世界强国居然遭到小日本的偷袭,这种为珍珠港报仇的情绪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美国有一种独占日本的强烈愿望,有一种企图把日本变成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基地的愿望。与其他任何敌手相比较,美国在太平洋利益的安全,依赖于制海权;而制海权又依赖于水和煤的供应基地和海军基地。为了提供这样的保障,有两件事必不可少:港口和基地,必要的补给站和机械设施。在亚洲国家中,只有两个国家符合美国的这种要求,即中国和日本。但当时中国还不是美国的敌手,而日本却已经是了。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把日本看成是一个好邻居,一个亚洲民主议会政府最好的希望。随着日本侵入中国东北地区,即满洲,美日关系开始恶化。从那时起,美国逐渐增长对日本侵略扩张的怀疑和敌视。日本20世纪扩张,根植于“贫穷和傲慢”。34
因此,毫不奇怪,日本寻求一种典型的西方帝国主义的方式,向外侵略扩张,刺激经济的繁荣。然而,日本的扩张影响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例如,中国长期被美国看成是美国潜在的经济基地。虽然美国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时间不长,在30年代,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只占美国全部对外贸易的4%,但美国商人和公众认为,拥有4 亿人口的中国是一个巨
大的潜在市场。在现代交通条件下,美国人通过菲律宾、关岛、中途岛、夏威夷等越来越接近日本。从马尼拉到旧金山只有从马尼拉到长崎的3 倍;从关岛到美国只有从关岛到日本的2.5 倍。从火奴鲁鲁到旧金山只有2089海里,到日本的横滨是3445海里。
这些地方都已是美国的重要基地。从19世纪末以后,美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这使美国在亚太地区获得了更多利益。随着日本的发展,美国不得不考虑如何来保护自己的太平洋的利益。因此,早在1900年后,美国海军已经秘密制订攻击日本的战略。35因此在二战期间,美国决定投放原子弹摧毁日本是合乎自己的一贯政策的。美国领导人绝对相信“原子弹可以使美国以美国的方式结束战争”36. 美国希望独占日本,不愿与苏联分占日本。使用原子弹将震惊日本政府,迫使其迅速投降,然后占领日本。战后,美国果然如愿以偿。日本完全由美国控制,暂时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个基地,增强了美国对抗苏联的势力。美国实现了“美国第一”的梦想。
最后,如果美国不使用原子弹,美国的政治家们将无法向人民交代试制原子弹所耗费的巨额资金。曼哈顿工程建立了庞大的工业设施来进行核分裂的试验,聚集了大批尖端科技人才,花费了比任何工程都多的人力、物力。在1944年原子弹试制的高潮时期,曼哈顿工程雇佣人数达12.9万人。37美国耗巨资试制原子弹,以40年代的水平为价值20亿美元,以90年代的水平价值近50亿美元。负责曼哈顿工程的少将莱斯利。格罗夫斯(LeslieGroves)以及这项工程的其他负责人都论证,所花的钱不应该被浪费。在1945年春,美国加速了核分裂物质的生产,因为格罗夫斯害怕战争将在原子弹试制成功前结束。

如果曼哈顿计划推迟一两年成功,结果会怎样呢

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向杜鲁门总统提出一个长篇备忘录,也对日军的顽抗深感忧虑,指出盟军在日本土登陆作战必将是一场比诺曼底登陆还要艰巨百倍而且牺牲巨大的斗争。英美统帅部认为,面临逐岛逐地的争夺,势必付出100万以上官兵的代价,他们认为1947年或1948年前不可能战胜日本。为迫使日本投降美国人在马歇尔将军的建议下制定了代号为“暴雨”的登陆作战计划,计划一旦实施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该计划分为“奥林匹亚”和“皇冠”两部分,其中“奥林匹亚”计划将出动30余万陆军、上万架飞机和几千艘军舰猛攻九州岛,然后以九州岛为基地对日本实施史无前例的轰炸。随后盟军发动“皇冠”计划,美国和苏联南北夹击,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残余势力。按照美国的计划,日军若负隅顽抗,必将踏平日本。

如果不扔原子弹,日本有可能多久后投降预估下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基本不变。其实在中美英盟军的猛烈打击下,日本战时经济已经被摧垮,其海军已经基本完蛋,其空军也毁伤殆尽。美军已经逼近日本本土,中国军队也开始大反攻解放了云南广西全境。日本已经到了水穷山尽,日暮途穷的地步。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3日日本内阁决议无条件投降,日本天皇请中立国苏联调停。苏联约日本大使8月8日会谈。苏联压下日本决定投降不宣,积极准备抢夺胜利果实。多推这几天,结果让日本挨了原子弹。可见,日本决定投降是在美国扔原子弹之前,只是日本请求的调停人所用非人,才使日本投降拖后了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