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沃克中将是被志愿军用流弹打死的还是朝鲜人民军狙杀的
- 抗美援朝美国牺牲十大名将
- 大家知道沃克将军到底是怎么阵亡的吗
- 二战时,同盟国指挥官
- 二战将军大全
- 沃尔顿·沃克的人物生平
- 美国著名将军
- 中国历史名人里有名字里带“微”字的吗
- 李雪峰在上甘岭战役中是副军长吗
- 朝鲜战场上,美国组织了由哪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
沃克中将是被志愿军用流弹打死的还是朝鲜人民军狙杀的
准确的说是车祸丧命的 当时沃克去给一支美军部队授勋 撞到了韩国军队的卡车丧生
抗美援朝美国牺牲十大名将
抗美援朝美国牺牲十大名将
抗美援朝美国牺牲十大名将,抗美援朝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战争,我们很多的战士在这场战争中死去,对于这场战争大家知道多少呢?我整理了抗美援朝美国牺牲十大名将给大家参考借鉴。
抗美援朝美国牺牲十大名将1
第一个将领是吴国章, 曾是中国志愿军39军的副师长。他很小的时候在为革命事业奋斗,牺牲时也只有32岁。
第二个将领是蔡正国, 当时是志愿军50军的代理军长,20岁就参加革命,牺牲时仅44岁。
第三位将领是饶惠谭, 当时是志愿军23军副师长,13岁就参加革命,1953年2月牺牲在战场,年仅38岁。
第四个将领是薛剑强, 曾经是志愿军39军116师的参谋长,于1951年1月牺牲,牺牲时只有30岁。
第五个将领罗春生, 当时是志愿军40军118师长,于1952年5月牺牲,享年36岁。
第六个将领胡乾秀, 曾经是志愿军20军58师参谋长,13岁参加革命,牺牲于1952年12月,享年34岁。
第七个将领蔡启荣, 是志愿军12军35师副师长,牺牲于1951年5月,牺牲时年仅32岁。
第八个将领王珩, 当时是志愿军炮兵8师师长,26岁参加革命,1951年夏天牺牲,牺牲时年仅39岁。
第九个将领汤景仲, 山东寿光人,曾是志愿军一名参谋长,牺牲时年仅35岁。
第十位将领张庆和, 曾是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助理,于1953年10月牺牲,年仅32岁。
抗美援朝美国牺牲十大名将2
1、胡乾秀: 志愿军20军58师参谋长,牺牲时间:1950年12月
湖北阳新县木港镇枣园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8师参谋长,1950年入朝参战,12月20日在朝鲜长津湖参加围歼美军陆军第一师的战役中壮烈牺牲。其遗体运回祖国,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他也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军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2、薛剑强: 志愿军39军116师参谋长,牺牲时间:1951年1月
民国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涟水县县大队指导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营长、团长。1950年,奉命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参谋长。1951年1月,在突破临津江战役的釜谷里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以他年轻的生命染红了中朝两国友谊的花朵,牺牲时年仅30岁。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为纪念他的不朽功勋,将釜谷里山改名为“剑强岭”。
3、蔡启荣: 志愿军12军35师副师长,牺牲时间:1951年5月
1919年生,13岁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了长征,解放战争时期,任二野6纵17旅49团团长,淮海战役后改编为35师103团,任团长,师长是李德生,抗美援朝爆发后,任第12军第35师副师长,1951年5月17日在朝鲜战争中壮烈牺牲。
4、王珩: 志愿军炮兵8师师长,牺牲时间:1951年7月
1912年3月出生在河北任丘市辛中驿镇北辛中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30年,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加入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后,到冀东保安队任分队长,1938年3月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7月,在朝鲜战场上率部开展整训期间突发急性病,并患伤寒症,于7月24日不幸逝世,时年39岁。
5、吴国璋: 志愿军39军副军长,牺牲时间:1951年10月
安徽金寨人,1929年商城起义爆发后,参加童子团,翌年11月参加红军,1934年随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在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志愿军39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参谋长、副军长、第一副军长。1951年10月6日在朝鲜作战中牺牲。他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最年轻副军级干部。
6、罗春生: 志愿军40军118师师长,牺牲时间:1952年5月
1916年生于江西吉水,中国共产党党员。14岁参加革命,曾历任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关中独立第一营副营长、营长、独立第三团副团长、警备第一旅教导大队大队长、辽东军区警卫团团长、独立第二师第五团团长、通化军分区参谋长、东北军区独立第一师副师长、第四十军第一五三师副师长、第一一八师副师长、第一二零师师长、第一一八师师长,1952年5月15日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7、汤景仲: 志愿军40军118师参谋长,牺牲时间:1952年5月
1917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县孙家集街道汤家庄。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八支队分队长、骑兵连警卫连连长、山东一旅四团三营副营长、十一团一营及鲁中四团一营营长、特务团团长、东北二十一旅二十二团副团长、三纵八师二十二团团长、七师二十团团长、一一八师参谋长等职。1952年5月15日牺牲于朝鲜战场,时年35岁。
8、李湘: 志愿军67军军长,牺牲时间:1952年7月
江西永新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7军军长,抗美援朝期间,由于美军被我军打的节节败退,竟丧心病狂地违背日内瓦公约,在朝鲜战场上使用了化学武器,李湘军长不幸被细菌感染,病情迅速恶化,于1952年7月8日与世长辞,从发病到去世,前后只有8天时间,时年38岁,他也是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牺牲的最高将领,李湘将军的墓地位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9、蔡正国: 志愿军50军代理军长,牺牲时间:1953年2月
江西永新人,幼时读私塾3年,后因家贫辍学赴莲花学木匠。1929年,参加革命。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军副军长、五十军副军长、代理军长,1953年4月12日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指挥员之一。
10、饶惠谭: 志愿军23军副军长,牺牲时间:1953年3月
1915年3月出生于湖北大冶。13岁参加红军。参加了湘鄂赣苏区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先后任湘鄂赣军区特务营连长、营指导员、新四军2旅4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华野6纵16旅副旅长、33军99师副师长、师长,参加了淮县战役、周村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23军参谋长、副军长,1953年3月,23军指挥所遭到敌机轮番轰炸,饶惠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8岁。
抗美援朝美国牺牲十大名将3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场战争。
1950年,新生共和国迎来了一场重大的考验,美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带领16国军队在朝鲜半岛挑起事端,虽然是事起朝鲜,但唇亡齿寒,美军的锋芒直指鸭绿江边,威胁到了中国东北工业基地的安全。
为了捍卫人们主权,中国人们志愿军悍然出兵,前往朝鲜战场作战。
对于这场战役,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看好当时才成立的新中国,但我们用三年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全世界,即使是刚成立的中国,也不惧怕任何所谓的“超级大国”。
不过话虽如此,此次战役即便是中国赢得了战役。双方将领也都是牺牲惨重。那么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最高军官分别是谁,大家知道吗?
据美方当时战后统计,他们阵亡的.最高指挥官是沃克中将,沃克中将毕业于西点军校,主导美国二战多长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沃克率领24万大军攻打朝鲜壁垒。是美国侵朝战争中 的最高指挥官之一。
沃克在二战中以“神速”出名,但是在朝鲜战场上,沃克的战术风格却被志愿军的“快速”风格克制。
在一场战争中,沃克败北,同时在乘坐一辆吉普车前往美军军营的中途,与一辆韩国炮车相遇,随后沃克在战火中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而中国志愿军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则是第67军军长李湘。
李湘在此之前参加过长征和抗战战争,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李湘同样战功赫赫,当时美军集结了四个整师,配合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攻打志愿军。身为现场指挥官的李湘军长临危不乱,尽管敌人兵力和武器都占有很大的优势,他还是采用迂回战术,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歼灭地方1.7万余人,令敌人胆寒。
但是在战争中,李湘不幸被美军细菌武器击中,因细菌感染,李湘渐渐出现败血症、脑膜炎等症状,严重时,脑袋肿得像个水桶一样。
李湘顽强坚持了7天之后,最终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38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当初国内乃至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为何中国要主动出击,面对强大的美国。
而历史证明这场战争的意义并不亚于多年里的抗战战争。从此以后中国的战争实力在世界上被重估,国内才得以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大家知道沃克将军到底是怎么阵亡的吗
沃尔顿·哈里斯·沃克,美国陆军将领。在朝鲜战争时,1950年乘着吉普车到汉城北郊,打算在38线进行重整时,发生车祸而身亡,追晋为上将。(他并没有被列为阵亡人员,因为是事故)
二战时,同盟国指挥官
乔治•马歇尔 陆军参谋长 1936年10月晋升准将,1939年9月1日晋升少将,1939年9月1日晋升上将(临时),1944年12月16日晋升五星上将,1946年3月23日成为永久陆军五星上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太平洋美国陆军司令,1930—1935年任陆军参谋长,1918年6月26日晋升准将(临时),1920年1月晋升准将,1925年1月17日晋升少将,1930年11月晋升上将,1941年7月以中将军衔重服现役,1941年12月晋升上将,1944年12月晋升五星上将,1946年3月23日成为永久陆军五星上将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欧洲盟军最高统帅 1941年9月29日晋升准将,1942年3月27日晋升少将,1942年7月7日晋升中将,1943年2月晋升上将1944年12月晋升五星上将,1946年4月11日成为永久陆军五星上将
亨利•阿诺德 陆军航空队司令 1935年2月晋升准将,1938年9月22日晋升少将,1941年12月晋升中将,1943年3月晋升上将,1944年12月21日晋升五星上将,1946年3月23日成为永久陆军五星上将,1949年5月7日成为永久空军五星上将
马林•克雷格 陆军预备役部队委员会主席, 1918年7月晋升准将(临时),1924年晋升少将,1935—1939年任陆军参谋长,1939年退役,1941年9月以上将军衔重服现役
约瑟夫•史迪威 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印缅战区司令、东南亚盟军副最高司令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 1942年2月晋升中将 1944年8月晋升上将
沃尔特•克鲁格 第3集团军司令、第6集团军司令,1936年10月晋升准将,1939年2月晋升少将,1941年5月16日晋升中将 1945年3月晋升上将
布里恩•萨默维尔 美国陆军后勤部队司令1942年3月晋升中将 1945年3月晋升上将
约瑟夫•麦克纳尼 陆军副参谋长、地中海战区盟军副最高司令 1941年4月晋升准将,1942年1月晋升少将,1942年7月晋升中将,1945年3月晋升上将
雅格布•德弗斯 美国陆军国内部队司令、地中海战区盟军副最高司令、第6集团军群司令1942年9月晋升中将 1945年3月晋升上将
乔治•肯尼 西南太平洋战区、远东地区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 1941年1月晋升准将,1941年2月晋升少将,1942年10月晋升中将,1945年3月晋升上将
马克•克拉克 第5集团军司令、第15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月晋升中将 1945年3月晋升上将
卡尔•斯巴兹 第9航空队司令、驻欧洲战略航空队司令、第20航空队司令 1940年10月晋升准将,1942年1月晋升少将,1943年3月12日晋升中将,1945年3月11日晋升上将
奥马尔•布莱德雷 第1集团军司令、第12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6月晋升中将 1945年3月晋升上将
托马斯•汉迪 美国陆军作战计划部部长、陆军副参谋长1944年9月晋升中将 1945年3月晋升上将
乔治•巴顿 第7集团军司令、第3集团军司令,1940年7月晋升准将,1941年4月晋升少将,1943年3月12日晋升中将,1945年4月14日晋升上将
考特尼•霍奇斯 第3集团军司令、第1集团军司令,1940年4月晋升准将,1941年5月晋升少将,1943年2月16日晋升中将,1945年4月晋升上将
休•德鲁姆 第1集团军司令(美国东部,司令部驻纽约)1939年8月晋升中将
约翰•德•威特 第4集团军司令(美国西部,司令部驻旧金山)1939年12月晋升中将
本•利尔 第2集团军司令(美国中部,司令部驻芝加哥)1940年10月晋升中将
德洛斯•埃蒙斯 陆军航空队战斗部队司令、第4集团军司令 1940年10月晋升中将
沃尔特•肖特 夏威夷美国陆军司令 1941年2月晋升中将
莱斯利•麦克奈尔 美国陆军参谋长助理、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 1941年6月晋升中将
弗兰克•安德鲁斯 加勒比海地区美国陆军司令 1941年9月晋升中将
乔治•布雷特 驻澳大利亚美国陆军司令、加勒比海地区美国陆军司令 1942年1月晋升中将
斯坦利•恩比克 第3集团军司令、国会美洲防务委员会主席 1942年1月晋升中将
威廉•努森 美国陆军兵工署署长 1942年2月晋升中将
乔纳森•温赖特 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1942年3月晋升中将 1945年9月5日晋升上将
罗伯特•埃克尔伯格 第8集团军司令 1942年10月晋升中将 1954年7月获荣誉上将军衔
米兰德•哈蒙 南太平洋战区陆军司令、太平洋战区陆军司令、第20航空队副司令1943年2月晋升中将
西蒙•巴克纳 阿拉斯加司令部司令、第10集团军司令 1943年5月晋升中将
罗伯特•理查德森 太平洋战区美国陆军司令 1943年6月晋升中将
劳埃德•弗雷登代尔 第2集团军司令 1943年6月晋升中将
巴顿•扬特 陆军航空队训练司令部司令 1943年9月晋升中将
艾拉•埃克 第8航空队司令、地中海战区盟军空军司令 1943年10月晋升中将 1985年4月26日获空军上将军衔
乔治•格鲁纳特 美国东部军区司令 1943年10月晋升中将
威廉•辛普森 第9集团军司令 1943年10月晋升中将 1954年7月获荣誉上将军衔
沃尔特•史密斯 欧洲盟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 1944年1月晋升中将
理查德•萨瑟兰 西南太平洋战区、太平美国陆军参谋长 1944年2月晋升中将
约翰•李 美国后勤学院院长、美国陆军通信兵司令 1944年2月晋升中将
雷蒙德•惠勒 东南亚战区盟军副最高司令、中印缅战区美军代理司令 1944年2月晋升中将
詹姆斯•杜利特尔 第8航空队司令 1944年3月晋升中将 1985年6月获空军上将军衔
刘易斯•布里尔顿 驻英国航空队司令、盟军第1空降集团军司令 1944年4月晋升中将
巴尼•贾尔斯 陆军航空队参谋长、第20航空队副司令 1944年4月晋升中将
亚历山大•帕奇 第7集团军司令 1944年8月晋升中将
丹尼尔•苏尔坦 印缅战区美军司令 1944年9月晋升中将
卢西恩•特拉斯科特 第5集团军司令 1944年9月晋升中将
威廉•斯泰尔 陆军后勤部队参谋长、西太平洋司令部司令 1944年11月晋升中将
伦纳德•杰罗 第15集团军司令 1945年1月晋升中将
阿尔贝特•魏德迈 中国战区美军司令、中国战区参谋长 1945年1月晋升中将
哈罗德•乔治 陆军航空队运输司令部司令 1945年3月晋升中将
约翰•坎农 第12航空队司令、地中海战区盟军空军司令、驻欧洲战略空军司令1945年3月晋升中将,1950年10月晋升空军上将
霍伊特•范登堡 第9航空队司令、陆军航空队参谋长 1945年3月晋升中将 1947年10月1日晋升空军上将
埃德蒙•格雷戈里 美国陆军军需部部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奥斯卡•格里斯沃德 第14军军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尤金•雷博尔德 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司令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沃尔顿•沃克 第20军军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韦德•海斯利普 第15军军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1949年晋升上将
利文•坎贝尔 陆军军法局局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劳顿•柯林斯 第7军军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1948年1月晋升上将
杰弗里•凯斯 第2军军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卢修斯•克莱 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副参谋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乔治•斯特拉特迈耶 中国战区陆军航空队司令 1945年5月晋升中将
阿尔万•吉勒姆 第13军军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威利斯•克里滕贝格 第4军军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查尔斯•霍尔 第11军军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马修•李奇微 第18空降军军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1951年4月晋升上将
勒鲁瓦•卢茨 陆军后勤部队参谋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内森•特文宁 第20航空队司令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1950年10月10日晋升空军上将
恩尼斯•怀特黑德 第5航空队司令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约翰•霍奇 第24军军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1952年晋升上将
约翰•赫尔 美国陆军作战计划部部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雷蒙德•麦克莱恩 第19军军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是将领的大多都是指挥官
二战将军大全
德军【主管党政军的全盘工作】
元首:阿道夫·XTL;
空军总司令: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 【政 务】
副元首、不管部长:鲁道夫·赫斯
宣传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博士
军备部长、后勤部长: 阿尔贝特·施佩尔
办公室主任:马丁·鲍曼
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战争部长:维尔纳·冯·布伦堡陆军元帅 内务部长:威廉·弗兰克 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长:阿弗雷德·罗森堡 经济部长,国家银行总裁:瓦内尔克·冯克 财政部长:施威林·冯·克罗西克伯爵 粮食部长:达雷 【党务和国家安全】
党卫队领袖警察总监、内政部长、预备军总司令:海因里希·希姆莱大将
国防军军事情报局局长: 冯·卡尔藤布隆上将;
党卫队副总指挥帝国中央保安总局局长:莱因哈德·海因里希上将
帝国中央保安总局秘密国家警察(盖世太保)第4处处长:海因里希·缪勒; 帝国中央保安总局外国情报处第6处处长:瓦尔特·施伦堡 军事谍报局局长:威廉·卡纳里斯海军上将 “XTL青年团”领袖:巴勒杜尔·冯·希纳赫 【军 务】
▓ ▋最高统帅部的决策圈 ▋▓
陆军总司令:瓦尔纳·冯·弗立契陆军大将
陆军总司令: 沃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 陆军参谋总长: 弗朗茨·哈尔德陆军大将 陆军参谋总长:库尔特·蔡茨勒大将
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威廉·凯特尔陆军元帅
参谋部参谋长、军务(作战)处处长、战略顾问:阿尔弗雷德·约德尔炮兵大将
装甲兵总监、陆军代理参谋总长:海因茨·古德里安大将 陆军参谋总长:路德维希·贝克陆军大将 陆军人事局局长、XTL首席副官:施蒙特陆军上将
最高统帅部通信处处长:冯·菲尔基贝尔通讯兵上将 ▓集团军军群(或方面军)级别司令或兵种主官▓
〓 陆 军 〓
西线总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陆军元帅
西线总司令:瓦尔特·摩德尔陆军元帅
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陆军元帅 非洲军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埃尔温·隆美尔陆军元帅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陆军元帅;
西线总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古恩特·汉斯·京特尔·冯·克卢格陆军元帅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威廉·冯·莱布陆军元帅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恩斯特·布施陆军元帅 A集团军群司令:威廉·李斯特陆军元帅;
A集团军群司令: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陆军元帅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冯·屈希勒尔陆军元帅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费迪南德·舍纳尔陆军元帅 B集团军群司令: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陆军元帅
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沃尔特·冯·赖谢瑙陆军元帅 西线总司令:埃尔温·冯·维茨莱本陆军元帅 国内驻防军(后备军)司令:冯·弗洛姆骑兵上将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乔格·汉斯·莱因哈特陆军大将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洛塔尔·伦杜利克陆军大将 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格奥尔格·林德曼陆军大将 A集团军群总司令:约瑟夫·哈尔佩陆军大将 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约翰内斯·弗里斯纳陆军大将;
〓 海 军 〓
海军司令: 埃里希·雷德尔海军元帅 海军司令: 卡尔·冯·邓尼茨海军元帅; 德国水面舰艇司令:京特·吕特晏斯海军上将;
〓 空 军 〓
空军总司令:里特尔·冯·格莱姆空军元帅 第1、2航空总队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空军元帅 第5航空总队司令、航空部部长:米尔希空军元帅;
第3航空总队司令:胡戈·斯佩莱空军元帅;
第4航空总队司令:沃尔夫拉姆·冯·里希特霍芬空军元帅 空军参谋长(更换比较频繁仅选比较知名的几位):亚力山大·勒尔空军大将 空军参谋长:冈茨·科尔登空军上将
空军技术总监:恩斯特·乌德特空军大将
▓兵种、军事重要职能部门主官;集团军群前敌总指挥、战役合成集团军司令▓
第6集团军司令: 弗雷德里克·威廉·保卢斯陆军元帅
德军驻挪威占领军司令: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斯特陆军大将
德军驻波兰占领军司令、G集团军群司令: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陆军大将; 德军驻突尼斯集团军群司令:于尔根·冯·阿尔厄姆陆军大将;
南线总司令:弗里德·冯·谢菲廷霍夫陆军上将 第11航空军司令、H集团军群司令:库特·斯图登特伞兵大将 驻罗马尼亚德军总司令、第11集团军司令:里特·冯·舒伯特陆军大将 G集团军群司令:党卫军总指挥保罗·豪塞尔大将 德国东南总司令:沃尔特·孔岑陆军上将 维斯杜拉集团军群司令:库尔特·蒂佩尔斯基希陆军大将 东普鲁士集团军群司令:迪特里希·冯·绍肯陆军上将
德军驻法国占领军司令:海因里希·冯·施图尔纳格尔陆军上将 ▓ 主力集团军(下辖3个以上的军)或坦克群指挥官 ▓
西线装甲集群司令、第7集团军司令:海因里希·埃尔巴赫陆军上将
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哈索·冯·曼陀菲尔陆军上将
第9集团军司令:阿道夫·施特劳斯陆军大将 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司令:党卫军总指挥约瑟夫·迪特里希大将 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赫尔曼·霍特陆军大将 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埃里希·赫普纳陆军大将 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戈特哈德·海因里希上将
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赫尔曼·巴尔克陆军大将 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弗里茨·格雷瑟陆军上将 第4集团军司令:威廉·米勒陆军上将 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艾哈德·劳斯陆军大将 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鲁道夫·施密特陆军大将 第2集团军司令:沃尔特·魏斯陆军大将
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沃尔特·库特·内林格陆军上将 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汉斯·瓦伦丁·胡贝陆军大将 第1集团军司令:奥托·冯·库诺贝斯多夫陆军上将 第7集团军司令:弗雷里德·多尔曼陆军大将
第7集团军司令:埃里希·布兰登贝格尔步兵上将
党卫队第7装甲集团军司令:党卫军副总指挥菲利克斯·施坦因纳;
第9野战集团军司令:西奥多·伯斯步兵上将 第10集团军司令:莱梅尔森陆军上将
第15集团军司令:冯·萨尔姆特陆军上将
第15集团军司令:古斯塔夫·冯·粲根步兵上将
第17装甲集团军司令:里查德·罗夫陆军大 第17集团军司令:埃里温·耶内克陆军上将;
第17集团军司令:库特·哈斯陆军大将 第19集团军司令: 弗奇步兵上将;
第20山地集团军司令:冯·迪特尔陆军大将;
国内驻防军副司令:奥尔布里希特步兵上将;
肯夫装甲军团司令:维尔纳·肯夫装甲兵上将;美军 乔治?马歇尔 陆军参谋长 1936年10月晋升准将,1939年9月1日晋升少将,1939年9月1日晋升上将(临时),1944年12月16日晋升五星上将,1946年3月23日成为永久陆军五星上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太平洋美国陆军司令,1930—1935年任陆军参谋长,1918年6月26日晋升准将(临时),1920年1月晋升准将,1925年1月17日晋升少将,1930年11月晋升上将,1941年7月以中将军衔重服现役,1941年12月晋升上将,1944年12月晋升五星上将,1946年3月23日成为永久陆军五星上将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欧洲盟军最高统帅 1941年9月29日晋升准将,1942年3月27日晋升少将,1942年7月7日晋升中将,1943年2月晋升上将1944年12月晋升五星上将,1946年4月11日成为永久陆军五星上将
亨利?阿诺德 陆军航空队司令 1935年2月晋升准将,1938年9月22日晋升少将,1941年12月晋升中将,1943年3月晋升上将,1944年12月21日晋升五星上将,1946年3月23日成为永久陆军五星上将,1949年5月7日成为永久空军五星上将
马林?克雷格 陆军预备役部队委员会主席, 1918年7月晋升准将(临时),1924年晋升少将,1935—1939年任陆军参谋长,1939年退役,1941年9月以上将军衔重服现役
约瑟夫?史迪威 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印缅战区司令、东南亚盟军副最高司令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 1942年2月晋升中将 1944年8月晋升上将
沃尔特?克鲁格 第3集团军司令、第6集团军司令,1936年10月晋升准将,1939年2月晋升少将,1941年5月16日晋升中将 1945年3月晋升上将
布里恩?萨默维尔 美国陆军后勤部队司令1942年3月晋升中将 1945年3月晋升上将
约瑟夫?麦克纳尼 陆军副参谋长、地中海战区盟军副最高司令 1941年4月晋升准将,1942年1月晋升少将,1942年7月晋升中将,1945年3月晋升上将
雅格布?德弗斯 美国陆军国内部队司令、地中海战区盟军副最高司令、第6集团军群司令1942年9月晋升中将 1945年3月晋升上将
乔治?肯尼 西南太平洋战区、远东地区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 1941年1月晋升准将,1941年2月晋升少将,1942年10月晋升中将,1945年3月晋升上将
马克?克拉克 第5集团军司令、第15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月晋升中将 1945年3月晋升上将
卡尔?斯巴兹 第9航空队司令、驻欧洲战略航空队司令、第20航空队司令 1940年10月晋升准将,1942年1月晋升少将,1943年3月12日晋升中将,1945年3月11日晋升上将
奥马尔?布莱德雷 第1集团军司令、第12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6月晋升中将 1945年3月晋升上将
托马斯?汉迪 美国陆军作战计划部部长、陆军副参谋长1944年9月晋升中将 1945年3月晋升上将
乔治?巴顿 第7集团军司令、第3集团军司令,1940年7月晋升准将,1941年4月晋升少将,1943年3月12日晋升中将,1945年4月14日晋升上将
考特尼?霍奇斯 第3集团军司令、第1集团军司令,1940年4月晋升准将,1941年5月晋升少将,1943年2月16日晋升中将,1945年4月晋升上将
休?德鲁姆 第1集团军司令(美国东部,司令部驻纽约)1939年8月晋升中将
约翰?德?威特 第4集团军司令(美国西部,司令部驻旧金山)1939年12月晋升中将
本?利尔 第2集团军司令(美国中部,司令部驻芝加哥)1940年10月晋升中将
德洛斯?埃蒙斯 陆军航空队战斗部队司令、第4集团军司令 1940年10月晋升中将
沃尔特?肖特 夏威夷美国陆军司令 1941年2月晋升中将
莱斯利?麦克奈尔 美国陆军参谋长助理、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 1941年6月晋升中将
弗兰克?安德鲁斯 加勒比海地区美国陆军司令 1941年9月晋升中将
乔治?布雷特 驻澳大利亚美国陆军司令、加勒比海地区美国陆军司令 1942年1月晋升中将
斯坦利?恩比克 第3集团军司令、国会美洲防务委员会主席 1942年1月晋升中将
威廉?努森 美国陆军兵工署署长 1942年2月晋升中将
乔纳森?温赖特 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1942年3月晋升中将 1945年9月5日晋升上将
罗伯特?埃克尔伯格 第8集团军司令 1942年10月晋升中将 1954年7月获荣誉上将军衔
米兰德?哈蒙 南太平洋战区陆军司令、太平洋战区陆军司令、第20航空队副司令1943年2月晋升中将
西蒙?巴克纳 阿拉斯加司令部司令、第10集团军司令 1943年5月晋升中将
罗伯特?理查德森 太平洋战区美国陆军司令 1943年6月晋升中将
劳埃德?弗雷登代尔 第2集团军司令 1943年6月晋升中将
巴顿?扬特 陆军航空队训练司令部司令 1943年9月晋升中将
艾拉?埃克 第8航空队司令、地中海战区盟军空军司令 1943年10月晋升中将 1985年4月26日获空军上将军衔
乔治?格鲁纳特 美国东部军区司令 1943年10月晋升中将
威廉?辛普森 第9集团军司令 1943年10月晋升中将 1954年7月获荣誉上将军衔
沃尔特?史密斯 欧洲盟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 1944年1月晋升中将
理查德?萨瑟兰 西南太平洋战区、太平美国陆军参谋长 1944年2月晋升中将
约翰?李 美国后勤学院院长、美国陆军通信兵司令 1944年2月晋升中将
雷蒙德?惠勒 东南亚战区盟军副最高司令、中印缅战区美军代理司令 1944年2月晋升中将
詹姆斯?杜利特尔 第8航空队司令 1944年3月晋升中将 1985年6月获空军上将军衔
刘易斯?布里尔顿 驻英国航空队司令、盟军第1空降集团军司令 1944年4月晋升中将
巴尼?贾尔斯 陆军航空队参谋长、第20航空队副司令 1944年4月晋升中将
亚历山大?帕奇 第7集团军司令 1944年8月晋升中将
丹尼尔?苏尔坦 印缅战区美军司令 1944年9月晋升中将
卢西恩?特拉斯科特 第5集团军司令 1944年9月晋升中将
威廉?斯泰尔 陆军后勤部队参谋长、西太平洋司令部司令 1944年11月晋升中将
伦纳德?杰罗 第15集团军司令 1945年1月晋升中将
阿尔贝特?魏德迈 中国战区美军司令、中国战区参谋长 1945年1月晋升中将
哈罗德?乔治 陆军航空队运输司令部司令 1945年3月晋升中将
约翰?坎农 第12航空队司令、地中海战区盟军空军司令、驻欧洲战略空军司令1945年3月晋升中将,1950年10月晋升空军上将
霍伊特?范登堡 第9航空队司令、陆军航空队参谋长 1945年3月晋升中将 1947年10月1日晋升空军上将
埃德蒙?格雷戈里 美国陆军军需部部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奥斯卡?格里斯沃德 第14军军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尤金?雷博尔德 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司令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沃尔顿?沃克 第20军军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韦德?海斯利普 第15军军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1949年晋升上将
利文?坎贝尔 陆军军法局局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劳顿?柯林斯 第7军军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1948年1月晋升上将
杰弗里?凯斯 第2军军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卢修斯?克莱 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副参谋长 1945年4月晋升中将
乔治?斯特拉特迈耶 中国战区陆军航空队司令 1945年5月晋升中将
阿尔万?吉勒姆 第13军军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威利斯?克里滕贝格 第4军军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查尔斯?霍尔 第11军军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马修?李奇微 第18空降军军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1951年4月晋升上将
勒鲁瓦?卢茨 陆军后勤部队参谋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内森?特文宁 第20航空队司令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1950年10月10日晋升空军上将
恩尼斯?怀特黑德 第5航空队司令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约翰?霍奇 第24军军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1952年晋升上将
约翰?赫尔 美国陆军作战计划部部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
雷蒙德?麦克莱恩 第19军军长 1945年6月晋升中将苏联斯大林 苏联大元帅 1945 苏共中央书记、国防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
伏罗希洛夫 苏联元帅 1935 国防人民委员、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布柳赫尔 苏联元帅 1935 远东方面军司令
布琼尼 苏联元帅 1935 副国防人民委员、方向总司令、骑兵司令、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图哈切夫斯基 苏联元帅 1935 红军总参谋长、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总装备部部长
叶戈罗夫 苏联元帅 1935 总参谋长、副国防人民委员
铁木辛哥 苏联元帅 1940 国防人民委员、统帅部大本营主席、方向总司令、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沙波什尼科夫 苏联元帅 1940 总参谋长、国防人民委员、总参军事学院院长
库利克 苏联元帅 1940 副国防人民委员、总军械部部长、苏军部队组建和补充部副部长
朱可夫 苏联元帅 1943 总参谋长、国防部长
华西列夫斯基 苏联元帅 1943 国防部长
科涅夫 苏联元帅 1944 陆军总司令
戈沃罗夫 苏联元帅 1944 防空军总司令
马利诺夫斯基 苏联元帅 1944 国防部长
罗科索夫斯基 苏联元帅
波兰元帅 1944
1949 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波兰部长会议主席、波兰国防部长
麦列茨科夫 苏联元帅 1944 总参谋长、副国防人民委员、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素科诺夫斯基 苏联元帅 1946 总参谋长
布尔加宁 苏联元帅 1947 国防部长、部长会议主席、1958降为上将
巴格拉米扬 苏联元帅 1955 总参军事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部长
格列奇科 苏联元帅 1955 国防部长
叶廖缅科 苏联元帅 1955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崔可夫 苏联元帅 1955 陆军总司令
比留佐夫 苏联元帅 1955 战略火箭军总司令、防空军总司令、总参谋长
莫斯卡连科 苏联元帅 1955 战略火箭军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总监察长
扎哈罗夫 苏联元帅 1959 总参谋长
戈利科夫 苏联元帅 1961 总政治部主任
克雷洛夫 苏联元帅 1962 战略火箭军总司令
雅库鲍夫斯基 苏联元帅 1967 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华约武装部队总司令
巴季茨基 苏联元帅 1968 国防部副部长、防空军总司令、华约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科舍沃伊 苏联元帅 1968 基辅军区司令、苏联驻德军队集群总司令、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勃列日涅夫 苏联元帅 1976 苏共中央书记、国防会议主席
乌斯季诺夫 苏联元帅 1976 国防部长
奥加尔科夫 苏联元帅 1976 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
库列科夫 苏联元帅 1977 国防部第~副部长兼华生部队总司令、总参谋长
索科洛夫 苏联元帅 1978 国防部长
彼得罗夫 苏联元帅 1981 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
阿赫罗梅耶夫 苏联元帅 1983 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总参谋长
托卢布科 苏联元帅 1983 国防部副部长、战略火箭军总司令
库尔科特金 苏联元帅 198X 国防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部长
尤马舍夫 苏联海军元帅 ?? 海军总司令
库兹涅佐夫 苏联海军元帅 1955 海军人民委员、海军总司令、海军部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
伊萨科夫 苏联海军元帅 1955 第一副海军人民委员、海军副总司令
戈尔什科夫 苏联海军元帅 1967 国防部副部长、海军总司令
诺维科夫 空军主帅 1944 副国防人民委员、空军司令
戈洛瓦诺夫 空军主帅 1944 远程航空兵司令
韦尔希宁 空军主帅 1944 空军司令
日加列夫 空军主帅 1955 空军司令
库塔霍夫 空军主帅 1972 空军司令
布加耶夫 空军主帅 1977 民用航空部部长
科尔杜诺夫 空军主帅 1978 防空军总司令
沃罗诺夫 炮兵主帅 1944 副国防人民委员、苏军炮兵主任、苏联武装力量炮兵司令
涅杰林 炮兵主帅 1959 国防部副部长、战略火箭军总司令
罗特米斯特罗夫 装甲兵主帅 1962 坦克兵副司令、国防部长助理、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巴巴扎尼扬 装甲兵主帅 1975 敖德萨军区司令、苏军坦克兵主任
尼亚佐夫 苏联元帅 1990 国防部长日本山本五十六 板垣征四郎 阿部规秀 南云忠一 寺内寿一 栗林忠道 山下奉文 冈村宁次 井上成美 米内光政 横山勇中国张自忠 李宗仁 杜聿明 孙立人 薛岳 卫立煌 傅作义 戴安澜 张灵甫 王耀武 林彪法国 夏尔·戴高乐 享利·奥诺雷·吉罗 甘末林 马克西姆·魏刚勒克莱尔 勒克莱尔 阿尔方斯61朱安英国蒙哥马利、蒙巴顿、道丁 人太多 只记得这么多了。
沃尔顿·沃克的人物生平
沃顿·哈里斯·沃克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Walton Harris Walker)1889年12月3日生于德克萨斯,1907年进入弗吉尼亚军事协会, 1912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并被委任为步兵少尉,1914年4月30日—11于23日参加侵略墨西哥的战争,攻占韦拉科鲁兹。1916年7月升为陆军中尉,1917年5月升为陆军上尉。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8年4月同第五陆军师第13机枪营一道到法国,6月提升为临时少校,任机枪连连长,在9月12日—16日的圣米耶尔战役和9月26日—11月11日的默兹-阿尔贡战役中带领部队艰苦奋战并因建立了战功而在1919年6月破格提升为临时上校。1919年末回到美国时,又恢复了他固定上尉的军衔。
1920年7月毕业于锡尔堡炮兵学校,晋升为陆军少校。1920—1923年在本宁堡高级课程班毕业,1923—1925年在西点军校任战术教官。1926年毕业于参谋和指挥学院。后在弗吉尼亚海岸炮兵学校任教。1930-1933年随第十五步兵团在中国天津驻扎,马歇尔是他的团长,史迪威、魏德迈是他的同事。1935年8月晋升为陆军中校,1936年毕业于陆军战争学院。1937年8月-1940年12月被分派到陆军参谋本部战争计划处。1941年2月—7月作为临时陆军上校在路易斯安那指挥第36步兵团。紧接着提升为准将,7月任第二装甲旅旅长。
美国参加二战后,他于1942年1月指挥第三装甲师,2月提升为陆军少将。9月在加利福尼亚杨军营接管第四装甲军并兼任沙漠训练中心首脑。1943年4月带领第四装甲军到肯塔基州坎贝尔军营,在10月该军被重组为第二十军,1944年2月奉命开往英国。7月,作为巴顿第三集团军的下属单位,在法国登陆。在横贯法国中部的进军中扬名,第二十军也以其进军速度而已“幽灵军”闻名,只是由于缺乏燃料,9月15日在梅斯受阻,1944年12月当巴顿带着第三集团军大部(第3军和第12军)转而向北部阿登山区的德军发动反攻时,沃克受命掩护第三集团军原先阵地。1945年2月他突破了齐格菲防线,3月22日横渡莱茵河杀入德国腹地,4月9日解放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魏玛附件),4月25日转向东南,渡过多瑙河杀入奥地利,5月对德战争结束后提升为中将。他担任坦克军官时,以凶猛强悍出名,他的上司乔治·巴顿将军颇为器重他,常用粗鲁的话语称他为“我那个最棒的杂种小子”。作为战术家,他在欧洲战场曾获得了“攻势权威”的美名,并被冠以“虎头狗”的美誉。美军还以他的名字为M-41轻型坦克命名,称这种性能良好的坦克为“沃克虎头狗”。
1945年6月他在德克萨斯接管第八预备役集团军司令部,1946年5月指挥司令部在芝加哥的第五集团军。1948年9月指挥驻日本的第八集团军。该集团军是麦克阿瑟指挥的远东指挥部地面武装部队的指挥部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7月13日沃克即将司令部迁往釜山,负责指挥驻朝美军,并被授权指挥韩国陆军。
作为美国陆军最优秀将军之一的他颇盛名。体态壮实,大腹便便,面部线条分明,加上谈吐夹有浓重的得克萨斯州的乡音,活像个得克萨斯州的便衣侦探。由于美国军力不足,再加上韩国军队士气低沉和缺乏重型装备,因此,沃克在朝鲜东南部保持釜山周围225公里的战斗是艰苦而疲惫的。尽管来自北朝鲜的压力很大,8月5日—9月15日沃克还是调遣预备队并挫败了北朝鲜的所有进攻。9月15日从外延向北进攻,与在仁川登陆的第十军一致行动。9月26日与第十军会合后,向北侵占元山(10月10日)、平壤(10月19日),在北朝鲜西半部作战,由于担心侧翼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潜在还击,他主张小心前进。但麦克阿瑟将军指挥失误,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11月25日,志愿军以33个师38万人发动锐利的反击,第一波攻击中就打垮了位居中线的韩国第二军团,东、西两线的美军侧翼暴露,仓皇后撤,12月5日放弃平壤,1950年12月23日正当他试图在北纬38°线附件建立新的防线时,在汉城北部的一次吉普车事故中丧生 。当时他正准备去25步兵师,他的儿子山姆·沃克上尉刚刚获得一枚勋章。他死前,杜鲁门总统已经向国会提名授予他四星上将军衔。他死后不久的1951年1月2日终于升为上将。
1963年,韩国总统朴正熙,将一座位于汉城(今首尔)广津区、汉江北岸的酒店命名为华克山庄(英语:Walker Hill;朝鲜语:워커힐에)以纪念沃克对韩国的贡献。该山庄是五星级的喜来登华克山庄酒店(Sheraton Walker Hill)所在地。2009年,道峰区区长崔仙吉(최선길),替沃尔顿·沃克纪念碑进行揭幕仪式,纪念碑位于沃克身亡的地点,邻近道峰站。
美国著名将军
美国各个时期的著名将领有很多:
独立战争:华盛顿,阿诺德;
1812年的战争:安德鲁杰克逊
1846年至1848年的墨西哥战争:卡尼,泰勒,斯科特;
美国南北战争:杰克逊,罗伯特E ·李,格兰特,谢尔曼,司徒雷登等;
美国印第安人的战争:里程,克鲁克,坎比
1898年美西战争:沙夫特,海军上将杜威;
一战:潘兴;
二战: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布雷德利,巴顿,西蒙巴克纳;
朝鲜战争:李奇微,马克克拉克,沃克,
越南战争:威斯特摩兰
其中最欣赏的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著名军事家,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郊外30公里一个的军人家庭。其父老阿瑟·麦克阿瑟二世最高曾担任美国陆军三星中将,他是启发麦克阿瑟成为军人的人。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在校期间既刻苦攻读,又注重体育锻炼。4年之后以98.43分的成绩毕业,创下西点军校的毕业分数记录(此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和父亲阿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同时获得荣誉勋章的父子。麦克阿瑟是美国陆海空三军中获得勋章最多的将军,也是美国将军中唯一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人。麦克阿瑟被美国国民称之为“一代老兵“,麦克阿瑟是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其三个“最年轻“的经历堪称美国战争史上的奇才。
中国历史名人里有名字里带“微”字的吗
1,微子启,名启。封地在“微”,子爵。
所以他的名字里没有“微”字。他不算。
2,李奇微,美国陆军中将,接替“沃克”中将任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后接替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微”是音译,也不是中国人,他也不算
3,元稹,字微之,勉强算一个。
李雪峰在上甘岭战役中是副军长吗
战役背景
(一)
朝鲜战争自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以来,经过第一阶段八个月的运动战,沉重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共歼敌二十三万余人,其中美军十一万五千余,几乎相当于美军在太平洋战争第一年伤亡人数五万八千人的1.9倍,美军物资消耗平均每月八十五万吨,几乎相当于同期美国对北约一年半军事援助的数量。战争中美军投入了其陆军的三分之一,海军的将近一半,空军的五分之一,还有英、法、澳等国的部分军队,这与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产生了深刻矛盾。而且美国国内厌战、反战力量日渐增强,国际上要求迅速结束战争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面临着军事、政治上的巨大压力,美国从1951年五六月间开始暂停全面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并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表示愿意举行停战谈判。
而与此同时中国方面,经过五次战役,将战线推至三八线附近。志愿军入朝部队已达步兵五个军,地面炮兵七个师,高射炮兵四个师,装甲兵一个师,七十七万余,加上朝鲜人民军三十四万,总兵力一百十一万余。但是在技术装备上还处于绝对劣势,特别是缺乏空中支援,难以保障后勤运输的畅通,而且美军通过八个月的战争已逐步了解志愿军的战术,熟悉了志愿军的作战特点,使得志愿军难以成建制的歼灭美军,因此适时改变了战略,决定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利用朝鲜多山的地形,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巩固运动战中所取得的成果,迫使美军尽早结束战争。
就这样双方都不约而同感到以现有力量和手段是无法将对方赶出朝鲜,从而在1951年6月上旬起进入了战争的第二阶段——以防御为主的阵地战。鉴于双方力量上的相对均势,军事上已不可能迅速解决战争,双方于1951年7月10日开始了停战谈判。从此就出现了长达两年零一个月的战略相持局面,在这一时期,双方都采取了战略上的总体防御,战术上的局部进攻,企图打破对方的防御,取得主动,以配合谈判桌上所进行的异常尖锐、复杂、曲折的政治外交斗争,就形成了打打停停、边打边谈、以打促谈,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交织进行的局面。上甘岭战役就是这期间一次著名的战役。
(二)
1952年4月,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桧仓志愿军总部召开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决定将战略预备队第十五军调往中部战线,接替第二十六军在五圣山、斗流峰、西方山一线的防御。会议结束后,彭德怀特地留下了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叮嘱他:“五圣山是朝鲜中部的关键,失去了五圣山,我们在两百公里范围将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对历史负责!”会后不久彭德怀就因头部肿瘤,回国治疗。志愿军司令员一职由副司令员陈赓代理。可以说,半年后的上甘岭之战是彭德怀在朝鲜部署的最后一战,战役胜利的辉煌中就闪烁着这位元帅在排兵布阵上的卓越才智。
五圣山,位于朝鲜中部,平康东南约19公里,金化以北约5公里处,海拔1061.7米,南面山脚下,有五个高地犹如张开的五指,在上甘岭战役中双方殊争夺的597.9和537.7高地就是其中的拇指和食指。五圣山西侧,便是斗流峰和西方山,三山如唇齿相依,形成天然防线。如果斗流峰、西方山失守,五圣山就会陷入三面受敌的险境,要是五圣山失守,那斗流峰、西方山就失去依托,整个中部战线便有全线崩溃的危险。西方山以西,则是宽达八公里的平康谷地,几乎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如同是群山环抱中的天然走廊,从汉城到元山的铁路、公路横贯其间。完全可以这么说,五圣山、斗流峰和西方山一线,系战争与国家命运于一身,其重要性无可匹敌。
负责防守这一地区的志愿军第十五军,前身是1947年8月由太行军区地方部队组建而成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秦基伟任司令,黄镇任政委,下辖三个旅,约两万余人,武器装备很差,有些战士只有大刀,甚至还有不少人是没有任何武器的徒手兵。组建不久就编入陈赓兵团,南渡黄河,兵进豫西,转战伏牛山脉,在战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尤其是1948年10月在郑州战役中仅以305人的伤亡代价,全歼国民党第四十军11207人,缴获大量美械装备,一跃成为中原野战军中装备最好的纵队。1948年11月参加淮海战役,先后参与了攻克宿县、任桥阻击和围歼黄维兵团等战斗,在战役中首创土工作业近迫战术,在攻击双堆集的十一个纵队中最先攻入黄维的兵团司令部,共歼敌8500余。1949年2月整编为第十五军,属二野第四兵团建制,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下辖三个师,全军约四万余人。1949年4月作为二野渡江先遣军,在安徽望江县仅用五十分钟就突破长江防线,随即沿浙赣线飞兵疾进,横扫闽浙赣。尔后又接连参加广东、广西战役,席卷两广。在向大西南的战略进军中,长途行军1300公里,解放云南。1950年4月起经半年多剿匪作战,基本肃清西南地区方圆五百公里范围内的股匪。三年半的战争将这支原来只不过是枪老兵新跑龙套的偏师,锤炼成一支兵强马壮的虎贲之师。
1951年3月,由于第十五军一直在进行剿匪作战,战备程度高,士气旺盛,又没有担负地方建设任务,就作为第二批志愿军入朝参战。此时,军辖第二十九、四十四和四十五共三个师,(原辖第四十三师1950年12月改为云南昭通军区,另将原第十军第二十九师编入)全军约五万余人。入朝后,即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战役第一阶段,歼灭美军第二师三十八团大部和第三师一部,取得了不小的战绩。在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的撤退被美军的反击打乱,局势异常险恶,因连日恶战减员高达1.5万,伤亡几乎三分之一的第十五军,被紧急调往南芝浦里地区实施防御,以阻止美军的快速推进,掩护友邻重新集结部署。在缺粮少弹的困难情况下,在角屹峰、朴达峰一线组织防御,抗击着美军在绝对炮火优势下的
猛攻,战斗极其艰苦卓绝,阵地几度易手,每个阵地上都多次发生惨烈的白刃肉搏,十五军殊恶战整整十昼夜,以2000人伤亡的代价,歼敌5700人,坚守住了阵地。对战线的稳定,粉碎美军行进间占领铁原、金化,切断东线志愿军退路的企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战后,彭德怀满怀激情地致电十五军:“我十分感谢你们!”在彭德怀数十年军事生涯中,这样充溢着感情色彩的电报是非常罕见的,十五军在作战中的优异表现,由此可见一斑。战役结束后,元气大伤的十五军作为战略预备队,调往后方休整长达九个月,其间先后补充了8000老兵和9000新兵,恢复了元气。
十五军的军长秦基伟,湖北黄安人,(黄安因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出现过六十一位1955年授衔的将军,是出将军最多的县,有着“将军县”的美誉,并于1952年改称红安),1914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十岁亡母十一岁丧父而沦为孤儿,1927年十三岁时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因作战勇敢不到一年就升为排长,后历任第四方面军总部手枪营连长、少共国际团连长、警卫团团长、红三十一军二七四团团长、红四方面军补充师师长,参加了长征。在悲壮的西路军打通河西走廊战役中,他被俘后历经千辛万苦逃脱,回到刘伯承指挥的援西军部队驻地。抗战爆发后,跟随刘伯承挺进敌后,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秦赖游击支队司令、晋冀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等职。解放战争中,先后担任太行军区司令、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二野第十五军军长。在数十年的战争中,他以作战中善于思考爱动脑筋而著称。朝鲜战争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昆明军区副司令、司令、成都军区司令、北京军区政委、司令、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
接受了防御五圣山地区的任务后,秦基伟根据战争发展的形势,经深思熟虑提出了积极防御,持久防御的指导方针,要求建立起突不破的防线。但这一想法,在军党委扩大会议讨论中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这主要是在长期国内战争中,习惯于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除了一些必要的阻击战外,基本不进行阵地防御战,使指挥员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思路比较狭窄,缺乏创造性。而在朝鲜战场上,山地连绵,地形狭窄,不便于部队迂回穿插,展开运动战。但面对美军的优势炮火组织防御战,如何坚守则是一大难题。军参谋长张蕴钰,知识分子出身,虽然抗战时期才参加革命,但在不长的战争经历中,就以熟知兵法善思敏行而见长,被秦基伟多次称赞为“我的好参谋长”,后来历任旅大防卫区副参谋长、第三兵团参谋长、导弹实验基地第一任司令、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参谋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校,1962年晋升少将。——他认为没有认真准备的进攻,未打就先输了一半。我军火力正逐步得到加强,再依托有利地形和坑道工事,强大的后备力量,应该可以组织起有效防御。反击争夺,只是一种辅助战术和手段,而不应是主导方针。美军尽管具有火力优势,但后备兵力严重不足,其在亚洲只有驻日本的两个师,美国本土也只剩六个半师,经不起阵地战的大量消耗,而且攻击精神也差,这些弱点决定了阵地防御战是可以行得通的。经过讨论,十五军终于确定了“寸土不让,坚决固守”的作战指导思想。
1952年4月20日,十五军接管了第二十六军东起五圣山,西至斗流峰、西方山,正面宽约30公里,纵深约20公里,总面积567平方公里的防区。十五军进入防地后,立即开始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式防御工事,至8月,共构筑了300余条坑道,总长达9000米;堑壕、交通壕50000余米;反坦克壕四道;铺设鹿砦、铁丝网5000余米。——如此浩大的战场工程,是因为面对美军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没有制空权,地面炮火也很少的志愿军,坑道是唯一可行的山地防御选择。我们在谈及上甘岭的辉煌胜利时,不能忘却,这种无奈的创造,苦涩的选择,显露的是中华民族在科技、工业上的落后。此种落后,使得双方在装备上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十五军全军配属火炮为5门122毫米榴弹炮、24门75毫米山炮、36门90毫米加农炮和12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步兵随伴火炮为12门120毫米迫击炮、54门82毫米迫击炮、162门60毫米迫击炮和144门37毫米步兵炮,而当面美军第七师一个师就拥有6门114毫米多管火箭炮、24门155毫米榴弹炮、72门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7毫米迫击炮,步兵随伴火炮为54门81毫米迫击炮、54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81门60毫米迫击炮;步兵武器由于十五军是第二批入朝部队,向苏联定购的装备已经到达,所以除了少数成色新性能好的武器外,其余都更新为苏式装备,步兵使用的轻武器中步枪与冲锋枪各占一半,还属于是志愿军中装备好的,与美军相比以步兵连为例:十五军第四十四师一三零团四连,全连齐射,平均每秒每米正面可发射2.32发子弹,没有炮弹发射量;美七师第十七团I连,全连齐射,平均每秒每米正面共可发射22.62发子弹和0.45发炮弹,火力对比可谓悬殊!正是这种落后,让日后在上甘岭浴血苦战的优秀儿女付出了更大的牺牲和苦难。
十五军在进行构筑工事的同时,还利用五圣山地区地形复杂,林深草密的特点,开展称为“冷枪冷炮运动”的狙击活动。挑选优秀射手,以步枪、轻重机枪、单炮或单辆坦克,依托阵地采取固定或游击方式狙击敌方暴露目标,通过这种有组织的狙击,巩固阵地,消耗敌军,打击敌方士气。十五军在四个月的冷枪冷炮运动中歼敌高达19982人,其中一三五团歼敌就达2000余人,该团六连所防守的537.7高地,就因此被美军满怀恐惧地称之为“狙击兵岭”。
(三)
美国陆军上将马修·李奇微于1950年12月接替因在第二次战役撤退中遭遇车祸身亡的沃克中将,出任美军在朝鲜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1917年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在二战中担任美第八十二空降师师长,参加过西西里、意大利和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空降作战,战功卓著而升任第十八空降军军长,指挥美军在欧洲的所有空降部队,并被内定为对日本本土实施空降战役的指挥。战后,历任地中海战区司令、联合国军事参谋委员会美国代表、加勒比海战区司令和美国陆军副总参谋长,以诚实、机敏、富有攻击性而著称。1951年4月,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兼美国远东战区总司令的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因为桀骜不驯,主张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大陆,而被杜鲁门总统免去所有职务。李奇微随即接任了麦克阿瑟的职务。这位伞兵出身的上将“注册商标”就是乘坐敞蓬吉普视察前线,野战服的胸前挂钩上总悬着两枚甜瓜手榴弹,衣领上四颗耀眼将星的旁边总缀着伞兵徽章,他解释说乘坐敞蓬吉普一是为了让士兵们能一眼看到他,知道他们的最高长官与他们在一起,从而鼓舞士气;二来有蓬汽车给人以虚假的安全感,谁都知道帆布或铁皮车蓬是根本挡不住枪弹,那还不如坐敞蓬车让人保持警惕和清醒。而随身携带手榴弹只是为了在多埋伏多战场陷阱的朝鲜,遇到危急时用以自卫。
李奇微第八集团军总司令一职则由詹姆斯·范佛里特中将接任,范佛里特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比李奇微还早了两届,他所在的这届学员壮年之时正逢二战,全班164人有59人成为将军,其中包括艾森豪威尔和布雷德利两位五星上将,被誉为“将军班”,而在军校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范佛里特却是仕途坎坷,这是因为一向以知人善任而闻名的美军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把他当作了另一个以酗酒成性而闻名的范佛里特,据说这是马歇尔在人事任免上的唯一差错。直到二战后期的诺曼底登陆时,他还只是第二十九步兵师的团长,因为师长在战斗中指挥无方,他才被指定代理师长职务,这才显露出他出色的军事才华,历任师长、军长。二战刚结束就被派往希腊,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肃清了人数多达十万的共产党武装,从而声名鹊起。他被认为是山地战专家,而且就像是专为战争而生的军人,极富军事才干,只是稍微欠缺一点政治头脑。在第八集团军司令一职上任伊始,就以坚决有利的反击,给刚结束第五次战役的志愿军来了个下马威。他还是典型的唯火力制胜论者,极力主张以猛烈火力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减少己方的损失,在他的这种指导思想影响下,1951年8月夏季攻势中,对983高地的攻击时,九天中仅消耗的炮弹就高达36万发,平均每门炮每天350发,也就使得以后如此高的弹药消耗量被称为“范佛里特弹药量”。但在对7731高地和851高地的进攻中,损失惨重而毫无收获,使这两个高地被形象地称为“血岭”和“伤心岭”。
1951年8月末,范佛里特提出了代号为“猛禽之爪”的作战计划,企图在元山实施登陆,攻击中朝军队的侧后,协同正面战线的部队取得突破。李奇微认为该计划规模之大,凭美军在朝鲜的现有兵力根本无法实施,而且发动这样作战将使刚开始的停战谈判彻底破裂,有引起战争升级的危险,当即予以否决。
1951年9月,范佛里特又向李奇微提交代号“说服”的作战方案,计划以两个师在库底登陆,正面部队同时发起攻击,将战线推至平康——淮阳——库底一线。同时上报的还有第一军军长奥丹尼尔少将拟订的代号“指令”方案,作为后备方案。李奇微认为实施“说服”作战,极有可能会引发对平康——铁原——金化三角地区的争夺,战争的发展将会失去控制。而“指令”方案只攻击正面战线上的一些前沿阵地,既不会引发大规模战斗,又较容易达到目的。所以就批准了“指令”计划,范佛里特根据这一计划,于10月底发动了秋季有限目标的局部攻势,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1951年12月,范佛里特的长子小范佛里特空军中校,在驾机轰炸物开里地区时被击落,生不明。从此后,范佛里特报仇心切,攻击欲望惊人之强。1952年3月,又向李奇微提出了以平康地区为目标的“还乡”作战计划,李奇微考虑到停战谈判刚有进展,此时发动攻势有点不合时宜,拒绝了这一计划。
1952年4月,范佛里特制定了进攻西方山的“筷子6号”和攻击南江河地区的“筷子16号”作战方案,一起呈交李奇微。李奇微基本同意了“筷子6号”,但同时提出了两个附加条件,一是只动用韩国军队,而不使用美军;二是在进攻发起前必须要经过批准。但就在即将发动攻击前夕,5月7日巨济岛战俘营的中朝战俘扣押了战俘营最高指挥杜德少将,以抗议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在这种情形下,李奇微只得将“筷子6号”计划无限期延迟。
1952年6月,艾森豪威尔为参加总统竞选辞去欧洲盟军总司令,这一遗缺就由李奇微接任。而李奇微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兼远东战区总司令一职则由陆军野战部队司令克拉克上将担任。克拉克出身于军人世家,1917年毕业于西点,是李奇微的同学,1942年任北非盟军副总司令,参与指挥了北非战役;1944年担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全权指挥盟军在意大利地区的作战,此时,李奇微任第八十二空降师师长,还在他的指挥下;二战后,作为奥地利驻军司令兼高级专员,代表美国与苏联的科涅夫元帅就奥地利的中立问题,进行过长达两年之久的艰苦谈判。——选择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兼远东战区总司令,就是因为他有过与共产党国家谈判的经历与经验。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他比较具有政治头脑,处事也谨慎。所以他一上任就拒绝了范佛里特提出的攻击平康谷地的计划。
1952年9月,范佛里特又提出了代号“摊牌”行动的“金化攻势”,攻击三角形山和狙击兵岭两个高地(即597.9和537.7高地)的方案,克拉克觉得这一计划攻击目标有限,估计只需出动两个营就可实现,加之停战谈判僵持不下,也确有必要在战场上有所动作,就同意了这一计划。
朝鲜战场上,美国组织了由哪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
参加“联合国军”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共16个国家的作战部队及意大利、挪威、瑞典、丹麦、印度5个国家的医疗队组成了联合国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国国军不断败退。7月7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建议联合国会员国对大韩民国政府提供支援,以击退“北朝鲜军队”对联合国当时只承认的“朝鲜半岛唯一合法政府大韩民国政府”的攻击。
当日,联合国安理会84号决议获得通过。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正式建立。
扩展资料:
兵力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出兵居第一位,兵力达30多万人;英国居第二位,兵力超过1.4万人;加拿大居第三位,兵力达6100多人;土耳其居第四位,兵力达5400多人。
据统计,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士兵共死亡62万8833人,负伤106万4453,被俘9万2970,失踪47万267人。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战场兵力最多时达30万2483人;动用了其陆军兵力的三分之一,海军兵力的一半,出动各种舰艇210艘,海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383架;空军兵力的五分之一,先后出动各种飞机数万架,战场上飞机最多时达1700多架。
英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共投入兵力1万4198人。先后有陆军第2旅、28旅、29旅,海军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舰艇21艘、飞机80架。
法国于1950年7月22日派遣一艘驱逐舰前往朝鲜,加入“联合国军”海军行列。8月25日,又组建1个独立营,队名为“联合国军法国营”,全营1065名官兵。比利时于1951年1月31日派一个步兵营入朝,隶属于美军第1军指挥。
土耳其投入1个步兵旅,开始配属在美军第9军,后来配属在美军第1军的序列中。泰国原定出动1个团,实际上仅出动21团1个步兵营及2艘小型护卫舰、1艘支援舰、1个空中运输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