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最难的数学题目图片
- 你越来越胖的原因跟新陈代谢变慢没什么关系
- 世界顶级未解数学难题都有哪些
- 中俄两个奥数大国为什么一个盛产金牌,一个盛产数学家
- 大脑是如何记忆的
- 为什么中国奥数很强大,却出不了像高斯和欧拉级别的大数学家
- 百度提问佩雷尔曼,智商高吗
最难的数学题目图片
1.NP完全问题
例: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你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晚会。由于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这一大厅中是否有你已经认识的人。宴会的主人向你提议说,你一定认识那位正在甜点盘附近角落的女士罗丝。不费一秒钟,你就能向那里扫视,并且发现宴会的主人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暗示,你就必须环顾整个大厅,一个个地审视每一个人,看是否有你认识的人。
生成问题的一个解通常比验证一个给定的解时间花费要多得多。这是这种一般现象的一个例子。与此类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诉你,数13717421可以写成两个较小的数的乘积,你可能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诉你它可以分解为3607乘上3803,那么你就可以用一个袖珍计算器容易验证这是对的。
人们发现,所有的完全多项式非确定性问题,都可以转换为一类叫做满足性问题的逻辑运算问题。既然这类问题的所有可能答案,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计算,人们于是就猜想,是否这类问题,存在一个确定性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直接算出或是搜寻出正确的答案呢?这就是著名的NP=P?的猜想。不管我们编写程序是否灵巧,判定一个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内部知识来验证,还是没有这样的提示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求解,被看作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它是斯蒂文·考克于1971年陈述的。
2.霍奇猜想
二十世纪的数学家们发现了研究复杂对象的形状的强有力的办法。基本想法是问在怎样的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给定对象的形状通过把维数不断增加的简单几何营造块粘合在一起来形成。这种技巧是变得如此有用,使得它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推广;最终导致一些强有力的工具,使数学家在对他们研究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对象进行分类时取得巨大的进展。不幸的是,在这一推广中,程序的几何出发点变得模糊起来。在某种意义下,必须加上某些没有任何几何解释的部件。霍奇猜想断言,对于所谓射影代数簇这种特别完好的空间类型来说,称作霍奇闭链的部件实际上是称作代数闭链的几何部件的(有理线性)组合。
3.庞加莱猜想
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我们说,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大约在一百年以前,庞加莱已经知道,二维球面本质上可由单连通性来刻画,他提出三维球面(四维空间中与原点有单位距离的点的全体)的对应问题。这个问题立即变得无比困难,从那时起,数学家们就在为此奋斗。
在2002年11月和2003年7月之间,俄罗斯的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在发表了三篇论文预印本,并声称证明了几何化猜想。
在佩雷尔曼之后,先后有2组研究者发表论文补全佩雷尔曼给出的证明中缺少的细节。这包括密西根大学的布鲁斯·克莱纳和约翰·洛特;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翰·摩根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田刚。
2006年8月,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授予佩雷尔曼菲尔兹奖。数学界最终确认佩雷尔曼的证明解决了庞加莱猜想。
4.黎曼假设
有些数具有不能表示为两个更小的数的乘积的特殊性质,例如,2、3、5、7……等等。这样的数称为素数;它们在纯数学及其应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所有自然数中,这种素数的分布并不遵循任何有规则的模式;然而,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观察到,素数的频率紧密相关于一个精心构造的所谓黎曼zeta函数ζ(s)的性态。著名的黎曼假设断言,方程ζ(s)=0的所有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这点已经对于开始的1,500,000,000个解验证过。证明它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解都成立将为围绕素数分布的许多奥秘带来光明。
黎曼假设之否认:
其实虽然因素数分布而起,但是却是一个歧途,因为伪素数及素数的普遍公式告诉我们,素数与伪素数由它们的变量集决定的。具体参见伪素数及素数词条。
5.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
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对宏观世界的方式对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大约半个世纪以前,杨振宁和米尔斯发现,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与几何对象的数学之间的令人注目的关系。基于杨-米尔斯方程的预言已经在如下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实验中得到证实:布罗克哈文、斯坦福、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驻波。尽管如此,他们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数学上严格的方程没有已知的解。特别是,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确认、并且在他们的对于“夸克”的不可见性的解释中应用的“质量缺口”假设,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在这一问题上的进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数学上两方面引进根本上的新观念。
6.纳卫尔-斯托可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
起伏的波浪跟随着我们的正在湖中蜿蜒穿梭的小船,湍急的气流跟随着我们的现代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深信,无论是微风还是湍流,都可以通过理解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来对它们进行解释和预言。虽然这些方程是19世纪写下的,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仍然极少。挑战在于对数学理论作出实质性的进展,使我们能解开隐藏在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中的奥秘。
7.BSD猜想
数学家总是被诸如
那样的代数方程的所有整数解的刻画问题着迷。欧几里德曾经对这一方程给出完全的解答,但是对于更为复杂的方程,这就变得极为困难。事实上,正如马蒂雅谢维奇指出,希尔伯特第十问题是不可解的,即,不存在一般的方法来确定这样的方程是否有一个整数解。当解是一个阿贝尔簇的点时,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认为,有理点的群的大小与一个有关的蔡塔函数z(s)在点s=1附近的性态。特别是,这个有趣的猜想认为,如果z(1)等于0,那么存在无限多个有理点(解)。相反,如果z(1)不等于0。那么只存在着有限多个这样的点。
你越来越胖的原因跟新陈代谢变慢没什么关系
你可能听说过,到你40岁的时候身体就走下坡路了。
而在你30岁以后,身体代谢率就开始降低,你开始变胖。
不过好消息是,新陈代谢减缓的幅度实际上是很小的,它并不是导致中年体重增加的原因。
相反,它归结于一个简单但多变的事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活动量越来越少。
虽然听起来很难过,但却是个好消息。因为就算无法避免变胖,我们仍有很多方式可以削弱这种趋势。
你的身体如何消耗能量
新陈代谢测量的是我们在无知觉情况下时刻不停进行的体内活动消耗的能量,包括心脏跳动、保持体温和呼吸。它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你的身高、性别以及你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基因,无论你做什么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改变。
除此之外,我们的身体根据活动的不同,进入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来燃烧你的卡路里。比如人们常说的吃辣跟运动。
人们提到的大多数会促进你新陈代谢的东西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在我们吃东西时,消耗的卡路里很少(大约占一天总热量消耗的10%)。
这是第一阶段,叫做食物的热效应。我们可以把这一阶段的热量消耗稍微提高一点点(但不是很多),比如吃东西的时候喝一些刺激性饮料或是吃大量蛋白质。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办的亚当在线医学百科全书中的一篇文章指出,绿茶、咖啡因、辣椒等食物不会帮你减重,它们顶多是促进你的新陈代谢。
图片来源:Magnus D/Flickr
还是要动起来
一点也不意外,要使卡路里燃烧,最重要的还是运动。
不管是走楼梯,离开办公桌去喝咖啡,还是在瑜伽课上大汗淋漓,都是在消耗能量。研究人员称之为第二阶段,即体力活动消耗。
剧烈运动之后,会继续燃烧更多卡路里。这是第三阶段,也就是所谓的运动后过量氧耗。
如果要抵消体重的增加,这两个与体力活动有关的阶段是最重要的。所以你最好还是多走走路或跑一跑吧。
不过很多人认为,力量训练或举重也是属于这一类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举重只对新陈代谢大有裨益。这是为什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指出,肌肉燃烧不了大量卡路里。就器官之间的热量消耗而言,你的大脑甚至比二头肌更有效率。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彭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遗传学与营养学教授Claude Bouchard表示,大脑消耗能量占了将近20%。
Bouchard说道:“其次是心脏,占了15% - 20%。肝脏在休息时也能发挥作用,大约也占了15% - 20%。接着是肾脏、肺和其他组织,最后才是肌肉,只占了总代谢的20%到25%。”
所以说,虽然力量训练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敏捷和平衡等问题也有好处,但它不会改变你的新陈代谢。
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助理教授Gary Foster表示:“一磅肌肉每天燃烧数百卡路里简直就是神话。”
老生常谈之注意饮食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机能不那么活跃了,对身体的营养需求似乎也变得不那么敏感了。
我们天生的食欲控制机制似乎很迟钝。有个比较好的方法是,多加注意自己的饱足量,即少吃多餐。
蝌蚪五线谱编译自sciencealert,译者 狗格格,转载须授权
世界顶级未解数学难题都有哪些
1、霍奇猜想(Hodge conjecture):
二十世纪的数学家们发现了研究复杂对象的形状的强有力的办法。基本想法是问在怎样的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给定对象的形状通过把维数不断增加的简单几何营造块粘合在一起来形成。
这种技巧是变得如此有用,使得它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推广;最终导致一些强有力的工具,使数学家在对他们研究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对象进行分类时取得巨大的进展。
不幸的是,在这一推广中,程序的几何出发点变得模糊起来。在某种意义下,必须加上某些没有任何几何解释的部件。
霍奇猜想断言,对于所谓射影代数簇这种特别完美的空间类型来说,称作霍奇闭链的部件实际上是称作代数闭链的几何部件的(有理线性)组合。
2、庞加莱猜想(Poincaré conjecture):
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
我们说,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大约在一百年以前,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已经知道,二维球面本质上可由单连通性来刻画,他提出三维球面的对应问题。这个问题立即变得无比困难,从那时起,数学家们就在为此奋斗。
3、黎曼假设:
有些数具有不能表示为两个更小的数的乘积的特殊性质,例如,2、3、5、7……等等。这样的数称为素数;它们在纯粹数学及应用数学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在所有自然数中,素数分布似乎并不遵循任何有规则的模式;然而,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观察到,素数的频率紧密相关于所谓的黎曼ζ函数。
黎曼假设断言,方程ζ(s)=0的非平凡零点的实部都是1/2,即位于直线1/2 + ti(“临界线”,critical line)上。这点已经对于开首的1,500,000,000个解验证过。证明它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解都成立,将为围绕素数分布的许多奥秘带来光明。
4、杨-米尔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质量缺口:
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对宏观世界的方式对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大约半个世纪以前,杨振宁和罗伯特·米尔斯发现,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与几何对象的数学之间的令人注目的关系。
基于杨-米尔斯方程的预言已经在如下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实验中得到证实:布罗克哈文、斯坦福、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筑波。
尽管如此,他们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数学上严格的方程,并没有已知的解。特别是,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确认、并且在他们的对于“夸克”的不可见性的解释中应用的“质量缺口”假设,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
扩展资料:
周氏猜测:
当2^(2^n)《p《2^(2^(n+1))时,Mp有2^(n+1)-1个是素数。
周海中还据此作出推论:当p《2^(2^(n+1))时,Mp有2^(n+2)-n-2个是素数。
关于梅森素数的分布研究,英国数学家香克斯、德国数学家伯利哈特、印度数学家拉曼纽杨和美国数学家吉里斯等曾分别提出过猜测,但他们的猜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近似表达式提出;而它们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均难如人意。
唯有周氏猜测是以精确表达式提出,而且颇具数学美。这一猜测至今未被证明或反证,已成了著名的数学难题。
美籍挪威数论大师、菲尔茨奖和沃尔夫奖得主阿特勒·塞尔伯格认为:周氏猜测具有创新性,开创了富于启发性的新方法;其创新性还表现在揭示新的规律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数学难题
中俄两个奥数大国为什么一个盛产金牌,一个盛产数学家
先说对奥数的态度,我就是学奥数的出身,并且成绩还算不错。我对于奥数的评价是负面的。我认为奥数不应该成为一个全体中国学生都要从事或者尝试从事的一项行为。并且我认为奥数的负面意义远远大于正面意义,如果说奥数的正面意义是1,那么奥数的负面意义就是10。
建议家长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是有可能不让孩子接触奥数就不要接触奥数。能不尝试奥数就不要尝试奥数,奥数有毒,奥数的确能解决一些升学问题,但是很像饮鸩止渴,现在的一些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以后的问题会更大。
中国奥数成绩表现抢眼中国的选手一直在国际的奥数比赛上有比较不错的表现。其他的国家的奥数比赛选手也有很大的比例是华裔,甚至是全华班。
在这里我要泼凉水,我认为中国的奥数成绩好几乎什么都不能证明,甚至没有什么意义。非要找出来一点意义的话,可能最大的意义就是取得国际奥数的学生可以保送名校。至于海外的华裔也成绩好,这和数学水平和数学天赋无关,只能说明别国的华裔人群和国内一样,很善于利用奥数这个平台达到自己的升学目的,这点别的国家的老外不是很懂,或者不会那么做。
除了中国以外还有没有热衷奥数的国家呢?其实还是有的,俄罗斯也是奥数大国。虽然俄罗斯和中国都是奥数大国,但是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俄罗斯的奥数培养了很多数学大师和数学天才,但是中国的奥数却培养了无数的做题小能手。俄罗斯是数学大国,中国是奥数大国。
俄罗斯数学是大国俄罗斯自从苏联解体以后,整个科技界都大幅倒退,并且人才流失的速度非常快程度深。有一段时间在美国高校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美国大学是美国的建筑,前苏联的教授,中国的学生。
但是只要是对数学有所了解,就算是大幅倒退的并且人才流失的严重的俄罗斯的数学水平也远高于中国,并且短时间很难超越。事先说明一下,网友们不要拿什么排行榜说事,你要是说根据例如qs排行榜来证明中国的数学比俄罗斯的强,或者你举中国某个数学家证明中国的数学比俄罗斯强,我不和你争辩,你自己认为对那就对。
兴趣是中俄两国学生从事奥数的差异那么俄罗斯和中国在奥数方面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的奥数本身问题很大。中国和俄罗斯在奥数的培养上,最大的差异在于学生学习奥数的原因。俄罗斯学生学习奥数倒也不能说没有功利心,但是学生学习奥数最大的动力一定学生是对数学感兴趣。但是中国的学生学习奥数最大的动力绝大多数不是对数学感兴趣,而是奥数拿了什么比赛的名次可以去一所好的初中,可以去一所好的高中,乃至于去一所好的大学。中国和俄罗斯学生从事奥数的原因不一样,导致后面的所有发展都不一样。
因为中国的奥数最大的目标就是出成绩。所以无论是培养学生的教练还是学生,都可以为奥数出成绩不择手段,破坏了奥数本身的目标。中国的奥数培训,以多打少都不能说是潜规则压根是明规则,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例外。所谓以多打少就是用更高层次的方法解决低层次的数学问题,这种降维打击效果极佳,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奥数成绩。因此,小学生会用数列方法会用二元一次方程几乎是学习奥数的标配,甚至传出一些地方小学高年级就用微积分解答奥数题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这种准作弊的方式导致中国的奥数比赛公平的乌七八糟。为了应付所谓的奥数步骤问题,很多所谓的奥数金牌教练最大的秘诀是破解高年级的方法,让学生可以用低年级的方法进行表达。这种神奇的发明也算是特色。这让奥数失去了应该有的作用。奥数的目的是为了检验看谁学得好,现在变成了看谁学的多。
俄罗斯的奥数培训还是严格地按照应有的方法来解决奥数题的,不搞这种降打击。虽然俄罗斯的学生取得奥数成绩也会轻松去一些好的大学。但是这方面俄罗斯的学生和教练还是能够坚持的底线。
中国奥数为了出成绩让学生多刷题。数学多刷类型题可以提高成绩,这几乎是最稳妥地提高成绩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几乎让从事奥数的学生磨灭掉最后一点对数学的兴趣。有希望可以通过奥数升学的学生,在残酷的刷题的训练中取得了应有的成绩。但是大量的刷题的结果就是对数学兴趣的丧失。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数学,也不仅仅是奥数,中国的学生普遍厌学,不要说学得不好的学生厌学,就算是北京大学新生的厌学比例都高达百分之四十。并且这个数字还是非常保守的测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人可以在将来的学习中有突破性的成就。
这方面俄罗斯的做法就要好很多,俄罗斯人在这方面不是大量的做题,而是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可能成绩不会像中国的学生那么好,但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对数学的理解和数学的兴趣。也就是说俄罗斯的学生的奥数训练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大有好处。俄罗斯的奥数相当于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内功。要是将来从事数学研究,这些内功将会表现出很大的促进作用。
俄罗斯的很多数学大师从事奥数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我对数学感兴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现在数学界誉为神人的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这个神人因为解决了世纪难题庞加莱猜想而一战封神。但是他拒绝了包括菲尔兹奖(数学界最高的奖项)在内的所有荣誉和职务,拒绝了上百万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对钱不感兴趣,只不过是解决了一道数学题而已,不喜欢被你们放到聚光灯下。”
虽然在中国的升学压力下很难,但是保持和培养孩子的应有兴趣是一个孩子能够成为大师的一个关键因素。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
不仅仅是奥数最后,中国的奥数就是急功近利的一种升学工具。这句话可能很片面,但是我所接触的奥数大同小异,就算是有例外也是极少的例子。并且这种培养模式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可以倒逼好的培养模式变坏,也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家长也好,学生也好,不可能容忍一种提升成绩慢,提升成绩效果不好的老师和学习方式。所以中国搞奥数培训,你能且仅能用中国这种培养方式。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奥数,中国教育都差不多是这样。你不配合变差,那么你就会被淘汰。
今年高考,某重点高中不搞应试教育,这所学校的校长活生生被一群家长在街头拉横幅罢免。这些家长的理由非常有意思,家长不否认这个校长说得不对,做得不对。但是只要是成绩不行,你说什么都是错的,你做什么都是错的。并且最后他们竟然真的成功地把校长罢免了,你说神奇不神奇!你都看完了,麻烦点个赞,要是加一个关注就更好了。
本人高校教师,教育类的话题,本人很愿意和各位分享。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本文原创,禁止任何形式侵权。
大脑是如何记忆的
1.
左右大脑的功能分区 人的大脑由左脑和右脑组成,通过由大约2亿束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换。人脑左右半球各自独立的意识活动-----左脑负责语言和逻辑思维,而右脑则做一些难以转换成文字信息的工作...
2.
大脑的记忆规律 知道了左右脑的功能分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大脑是如何记忆和储存信息的。在记忆力的研究中,最有名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做的对长时间记忆和遗忘规律的研究。 为了避免心血的知识与记忆中原有的...
为什么中国奥数很强大,却出不了像高斯和欧拉级别的大数学家
中国的奥数很强大,在世界级的竞赛之中,中国一直稳居前三,至少近些年来是如此啊,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奥数天才数学天才,宣称在数学计算方面非常的有天赋,但是我们国家一直出不了欧拉高斯拉格朗日,这些大的数学家。
我进行了一项奥数比赛,还有各种各样的节目上宣称的计算天才,数学天才都是在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工作数字的计算,奥数比赛可能相对来说还要比数字计算难一点儿,有一些类似于脑筋急转弯儿一样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归根结底它都是初级数学的内容,你们。真正想出大数学家要将高等数学研究的明白才能够有理论上突破,算数算的再明白都不算什么,因为人算的再快也不可能有超级计算机算的快,我们要做一些计算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那样才有可能有数学方面的进步。
我们在数学的发源史上会发现微积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高等数学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一个板块,但是它的创始者都是那一个派系的人,拉格朗日柯西,罗尔他们几个人基本上时代不同,但是都有渊源,很少有是独立作战的,大数学家,还有人出现,得有好多老师得有方向上的指引,单纯凭自己研究研究出来一个特别厉害的东西,这很难。大数学家是指真正在数学的抽象思维上有自己的建树,而不是说算数算的快,那不算什么。
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在小学初中高中所学的一些数学都只是初等数学,到了大学之后接触的微积分接触的概率论这些东西,甚至高等数学的敲门砖,想真正研究深奥的东西,起码要读到数学专业的硕士之类的,才会有一些了解。
百度提问佩雷尔曼,智商高吗
摘要很高哦。1966年出生于苏联的他,是世界上智商排行第一的人,因为他的智商指数达到了238分,比霍金的分数高出了78分之多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12
百度提问佩雷尔曼,智商高吗
很高哦。1966年出生于苏联的他,是世界上智商排行第一的人,因为他的智商指数达到了238分,比霍金的分数高出了78分之多
我们北大的韦东奕智商应该高过他吧。
这个不太清楚欸 不过据说他的智商好像是168
佩雷尔曼参加过第几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是1982年国际代数和几何奥林匹克竞赛
这套试题哪里能查到?
老师,你能截个图片给我吗?
啊哈 您是需要什么试题啊?
1982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题。
您稍等
嗯嗯 不客气哦
评论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