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图登特

二战德国指挥官?二战德国将领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8 03:10:38 浏览9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二战德国指挥官

元 首•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希特勒(1945年5月由邓尼茨海军元帅接任)
统帅部总参谋长 凯特尔 元帅
陆军副总参谋长 克斯内特 上将
统帅部作战指挥参谋部参谋长 约德尔 上将
统帅部作战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 瓦利蒙特 上将(1945年由温特尔中将接任)
陆军军事情报局局长 卡纳里斯 海军上将
陆军军械局局长 托马斯 中将
历任陆军总司令 弗立契 上将 布劳希奇 元帅 希特勒(兼任) 舍内尔元帅
历任海军总司令 雷德尔 元帅 邓尼茨 元帅 弗雷德堡 上将
历任空军总司令 戈林 帝国元帅 格莱姆 元帅
历任陆军参谋长 贝克 上将 哈尔德 上将 蔡茨勒 上将 古德里安 上将 克莱布斯 上将
历任海军参谋长 施尼温德 中将 弗里克 上将 迈泽尔 上将
历任空军参谋长 韦维尔 中将 凯塞林 少将 耶顺内克 上将 科勒尔 上将 克莱佩 上将
历任海军东线集群司令 卡尔斯 上将 库尔梅茨 上将
历任海军西线集群司令 扎尔维希特尔 上将 克朗克 上将海军
潜艇舰队司令 邓尼茨 上将(1943年后由其参谋长戈特少将代理职务)
海军战列巡洋舰队司令 基里阿克斯 中将
空降部队司令 斯图登特 上将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参谋长:威廉-冯-凯特尔 陆军元帅;
作战部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 陆军上将

二战德国将领

德国高级将领表(至上将) 帝国元帅: 戈林(1893-1946) 1935年授空军元帅衔,1940年7月19日授帝国元帅衔,德国空军总司令
陆军元帅: 李斯特(1880-1971) 1940年7月19日授元帅衔,曾任第12集团军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 莫德尔(1891-1945) 1944年3月1日授元帅衔,曾任第9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西线总司令 凯特尔(1883-1946) 1940年7月19日授元帅衔,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 布施(1885-1945) 1943年2月1日授元帅衔,曾任第16集团军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北线总司令 隆美尔(1891-1944) 1942年6月22日授元帅衔,曾任德意志非洲军总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 舍尔纳(1892-1973) 1945年4月5日授元帅衔,曾任A集团军群司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保卢斯(1890-1957) 1943年1月30日授元帅衔,斯大林格勒战役第6集团军司令 冯-赖歇瑙(1884-1942) 1940年7月19日授元帅衔,1941 -1942年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里布(1876-1956) 1940年7月19日授元帅衔,曾任C集 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曼斯坦因(1887-1973)1942年7月1日授元帅衔,曾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冯-龙德斯泰特(1875-1953) 1940年7月19日授元帅衔,曾任A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西线总司令 冯-魏克斯(1881-1954) 1943年2月1日授元帅衔,曾任B集团军群司令、F集团军群司令、东南线总司令 冯-博克(1880-1945) 1940年7月19日授元帅衔,曾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 冯-布劳希奇(1881-1948) 1940年7月19日授元帅衔,1938年-1941年曾任陆军总司令 冯-勃洛姆堡(1879-1946) 1936年4月20日授元帅衔,1933年-1935年曾任国防部长,1935年-1938年战争部长 冯-维茨勒本(1881-1944)1940年7月19日授元帅衔,曾任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冯-库希勒(1881-1968)1942年6月30日授元帅衔,曾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 冯-克莱斯特(1881-1954) 1943年2月1日授元帅衔,曾任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 冯-克鲁格(1882-1944) 1940年7月19日授元帅衔,曾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西线总司令
空军元帅: 里希特霍芬(1895-1945)1943年2月16日授元帅衔,秃鹰军团司令,曾任第8航空军司令、第2、第4航空总队司令 米尔希(1892-1972)1940年7月19日授元帅衔,曾任第5航空总队司令、航空部部长 斯佩尔(1885-1953)1940年7月19日授元帅衔,曾任第3航空总队司令 凯塞琳(1885-1960)1940年7月19日授元帅衔,曾任第1、第2航空总队司令、空军南方军区司令、西线和南线总司令 冯-戈勒姆(1892-1945)1945年4月25日授元帅衔,曾任第6航空总队司令、空军东方军区司令、二战结束时空军总司令
海军元帅: 雷德尔(1876-1960)1939年4月1日授元帅衔,曾任海军总司令 邓尼茨(1891-1980)1943年1月30日授元帅衔,曾任潜艇部队总司令、海军总司令
一级上将 冯-法尔肯豪斯特 (1885-1968)1940年7月19日授衔,曾任第21集团军(挪威)司令、拉普兰集团军司令 约德尔(1890-1946)1944年1月30日授衔,最高统帅部作战厅厅长 贝克(1880-1944)1938年10月31日授衔,曾任陆军参谋总长 勃拉克维茨(1883-1948) 1939年10月1日授衔,曾任波兰德军司令、G集团军群司令 古德里安(1888-1954) 1940年7月19日授衔,曾任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装甲兵总监、陆军代参谋总长 多尔曼(1882-1944)1940年7月19日授衔,曾任第7集团军司令 狄特尔(1890-1944)1942年6月1日授衔,第20山地集团军司令 劳斯(1889-1956)1944年8月15日授衔,曾任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 伦杜里克(1887-1971)1944年4月1日授衔,曾任第20山地集团军司令、库尔兰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 莱因哈特(1887-1963)1942年1月1日授衔,曾任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鲁奥夫(1883-1967)1942年4月1日授衔,曾任第17集团军司令、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 林德曼(1884-1963)1942年7月3日授衔,曾任第18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魏斯(1890-1967)1944年1月30日授大将衔,曾任第9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冯-麦肯森(1889-1969)1943年6月6日授衔,曾任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第14集团军司令 斯特劳斯(1879-1973)1940年7月19日授衔,第9集团军司令,东岸总司令 斯特莱克(1884-1973)1943年1月31日授衔,第11军军长 蔡茨勒(1895-1963)1944年1月30日授衔,曾任陆军参谋总长 耶尼克(1890-1960)1944年1月30日授衔,曾任第17集团军司令 冯-萨尔姆特(1888-1962)1943年1月1日授衔,第15集团军司令 冯-舒伯特(1883-1941)1940年7月19日授大将衔,曾任罗马尼亚德军总司令、第11集团军司令 冯-阿尼姆(1889-1962)1942年12月3日授衔,曾任第5装甲军军长、突尼斯集团军群司令 冯-弗里契(1880-1939)1936年4月1日授衔,曾任陆军总司令 弗洛姆(1888-1945)1940年7月19日授衔,国民自卫军司令 弗雷斯纳(1892-1971)1944年7月1日授衔,曾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 哈普(1887-1968)1944年4月1日授衔,曾任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 海斯(1881-1943)1940年7月19日授衔,曾任第15集团军司令、第17集团军司令、C集团军群参谋总长 海因里茨(1886-1971)1943年1月1日授衔,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威斯图拉集团军群司令 哈尔德(1884-1972)1940年7月19日授衔,曾任陆军参谋总长 霍普纳(1886-1944)1940年7月19日授衔,曾任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 霍特(1885-1971)1940年7月19日授衔,曾任第3装甲集群、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 胡比(1890-1944)1944年4月20日授衔,曾任第14装甲军军长、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 斯图登特(1890-1978)1944年7月13日授衔,曾任第11航空军司令、H集团军群司令 乌德特(1896-1941)1940年7月19日授衔,空军技术总监  
上将 拜尔克(1893-1982)1943年11月1日授上将衔,曾任第48装甲军军长、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第6集团军司令 勃鲁门提特(1892-1967)1944年4月1日授上将衔,曾任西线德军参谋长、空军第1伞兵集团军司令 奥伯里奇(1886-1944)1941年2月15日授上将衔,曾任陆军办公厅主任、国民自卫军副司令 冯-曼妥菲尔(1897-1978)1944年9月1日授上将衔,曾任“大德意志”师师长、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 冯-斯图尔普纳格尔 (1886-1944)1939年4月授上将衔,曾任第17集团军司令、驻法军事总督 冯-法尔肯豪森 (1878-1966)曾任中国国民政府军事顾问,第4军区司令、驻比利时军事总督 冯-菲尔吉贝尔 (1886-1944)最高统帅部通讯处处长
海军上将: 卡纳里斯(1887-1945)1940年1月1日授上将衔,曾任军事谍报局局长
党卫军一级上将: 迪特里希(1892-1966)1944年10月授衔,曾任SS第1装甲师师长、SS第1装甲军军长、SS第6装甲集团军司令 豪塞尔(1880-1972)1944年7月授衔,曾任SS第2装甲师师长、SS第1装甲军军长、B集团军群司令、G集团军群司令

哪些将军称得上是二战德国十大将领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 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4日),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蒙哥马利生前曾几次会见毛泽东,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蒙哥马利始终是一位谨慎、彻底的战略家。他坚持在每次出击以前,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准备,虽然对于战争来讲,延缓了进程,但却稳妥可靠,并保证了他在部下当中的声威。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公历1896年12月2日(儒略历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他被俄罗斯人民尊称为“苏沃洛夫式”的民族英雄。
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是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
埃尔温·隆美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做到生前显赫,死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惟有隆美尔一人而已。对其的评价也渐渐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的战神,其高超的军事素质和出色战术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对的人根据其战略错误称之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又鉴于隆美尔曾经是希特勒的爱将,是纳粹最得力的侵略工具,因此被称为“二战纵火犯”。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从军事角度来看,以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为代表的正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 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为德国组建了装甲部队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七十九岁)美国第34任总统(1953 年1月20日—— 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陆军五星上将。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美军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他是晋升得“第一快”;他出身 “第一穷”;他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他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他是美国惟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美国著名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出生于阿肯色州(Arkansas)小石城(Little Rock)的陆军军营,他的父亲因参加南北战争曾获国会勋章。1903年,自西点军校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创办一百年来最好的,总平均成绩超过98分(其实际毕业成绩为98.43分,此纪录至今还无人打破)。后被任命为少尉军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美军第四十二师师长,1919年被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校长,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1937年,从军中退役。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被征召回到军中,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指挥在西南太平洋进行「跳岛战术」,有选择地攻占对美军推进有重要意义的岛屿。1944年,因为战功卓著,晋升为五星上将。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George Smith Patton)(1885.11.11~1945.12.21),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SmithPatton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一军人世家。1903年进入弗吉尼亚军校。1904年进入西点军校。在第一学年,巴顿因外语、数学成绩 较差,留级一年。1909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在骑兵部队服役.1916年作为J.J.潘兴的副官参加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1917年随美国远征军赴法参战。同年11月负责组建美军第一个装甲旅。1918年9月指挥该旅参加圣米耶勒战役1919年回国后在坦克训练中心工作。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1940年7月任装甲旅旅长。12月晋少将,任第2装甲师师长。1942 年任第1装甲军军长。同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占领法属摩洛哥。后负责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1943年3~4月任美第2军军长。4月晋中将。7~8月指挥美第7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944年1月在英国就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7月赴法国诺曼底,8月1日率部投入战斗,突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尔后协同盟军其他部队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逃敌。阿登战役中,奉命率部驰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美军,击退德军进攻。1945年3~5月率军突破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进抵捷奥边境。德国投降后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同年10月转任第15集团军司令,12月因车祸丧生。他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善于发挥装甲兵优势实施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被部下称为“血胆老将”。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 Omar Nelson Bradley 1893.2.12~1981.4.8),美国著名军事家、统帅,陆军五星上将(1950)。1893年2月12日,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生于密苏里州克拉克。1915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获陆军少尉衔。1918-1924年先后在南达科他州立大学和西点军校任教,后在步兵学校、指挥和参谋学校进修。1934年毕业于华盛顿陆军作战学院。1939-1943年先后任作战部助理部长、步兵学校校长、第28装甲师师长、第二兵团司令兼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战地顾问,曾参加北非战役、西西里战役。1944年任第1军军长,1945年升陆军上将,同年任第12集团军司令,曾在法、比、荷、卢、德作战,1945-1947年任退伍军人事务管理局局长。1948-1949年任陆军参谋长。1950年升陆军五星上将。1949-1953年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1951年5月在国会就侵朝战争作证时,承认美国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1981年4月8日逝世。著有《一个士兵的故事》一书。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军事家,美国海军五星上将,二战期间指挥了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等著名战役,人称“海上骑士”。
由于他战功彪炳,对海军有巨大贡献,美国海军将尼米兹去世后建造的第一艘、也是当时最新锐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命名为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夏威夷檀香山有以他为名的高速公路:Nimitz Hwy。
尼米兹在海军生涯初期,担任过驱逐舰和潜艇指挥官,在指挥潜艇的实践中,提出用柴油发动机代替汽油发动机的设想。经刻苦钻研,他成为潜艇动力专家,晋升海军少校军衔。进入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深造期间,尼米兹和同事们一起探索以航母为核心的圆形战斗编队,并在毕业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这种圆形战斗编队成为二战期间美国标准的航空母舰编队队形。出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后,他制定了积极防御,主动出击,积小胜为大胜,重振美军士气的战略方针。通过“珊瑚海之战”、“中途岛一役”的胜利,扭转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面,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的战争评价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规模空降战役之一。德军攻占克里特岛后,其东南欧陆上交通线得到了可靠的保障,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航线,并使英国丧失了一个地中海内最重要的据点。此次战役基本上达到了目的。战役中,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德国空军起了决定性作用,使英国地中海舰队遭受重大损失。克里特岛抗登陆战役之所以失败,尚有下列因素;英军统帅部不相信德军借助空降兵能攻占如此巨大的海岛;守岛部队没有飞机,也缺少必要数量的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夺占克里特岛之战显示了空降兵作战能力的增长。同时事实证明,实施这样的战役,如不与其他军种协同,势必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夺占该岛之后,德军统帅部再未敢实施类似的大规模空降战役。
在整个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中,德军的战略是成功的,攻占了克里特岛有多个战略意义,不但在地中海东部地区有了一个重要的空军和海军基地,而且能牵制南面北非英军军事力量,向东面对中东地区存在着进攻的可能,使得盟军十分担心德国和日本的连接,而最重要的是对德国入侵苏联排除了后顾之忧。
但是从战术上来讲,这次战役却是失败的。在12天的空降作战中,虽然英军损失15743人,其中亡1742人,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和其他舰艇29艘被击沉,包括航空母舰在内10余艘军舰受重创,希军1.4万人被全歼,但是德军损失了1.4万的空降精英部队和170余架运输机,这对于德国的空降部队是毁灭性的,这在德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包括希特勒和德国空降兵创始人斯图登特在内的国防统帅部对于空降部队在战争中的作用产生了怀疑,导致德军在以后的各种战役中都没有大规模地使用过空降兵。
一、单兵种为主力的战役是不可取的
在这次战役中,虽然有德国的空军和海军力量作为支援,但主要的地面进攻是由空降部队进行的,空降部队由于在地面作战中没有重武器而损伤惨重,1944年盟军发动的代号为市场花园计划的作战行动在实际进行中与德国人在克里特岛战役的做法如出一辙,尽管这次战役的空袭程度和空降规模都比德军在克里特岛的行动大得多,结果却比德军在克里特岛战役的损失惨重的更为惨重,而且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第聂伯河空降战役中,苏军由空降兵第1、3、5旅临时组成的1个军,在第聂伯河右岸布克林弯曲部夺取利波维罗格、马克多内、尚德拉、斯捷潘齐、卡涅夫等地域,并予以固守,但由于组织工作的混乱、没有解决好与正面部队的协同问题、得不到正面部队的支援和配合等问题,导致第聂伯河空降战役是一次严重失利的空降作战。
二、空降作战讲究突然性、意外性
在德军准备进攻克里特岛时,英国方面也确定了德国的进攻可能,因为在战略上克里特岛对双方都很重要,德国占领的价值上面已经叙述过了,如果英国守住了克里特岛,将在地中海有着很大的军事打击范围,而且存在着反攻希腊的可能。然而,德国选择了空降部队作为主力,无论是突然性或意外性都无法达到,许多部队在空中或者刚落地就遭到了猛烈的攻击。
三、空降作战尽可能不要分散空降
在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中,德国空降部队多点空降,使得部队无法组成强大的火力,在第一天一个机场都没有夺下,使得山地步兵第5师不能及时运输到前线,以支援空降部队。其实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应当集中1-2个机场进行突击,一旦第一天就夺得机场,后援部队就能立刻派往前线。多点进攻若遇到顽强抵抗,不但无法完成目标,而且有被包围消灭的可能。
四、对空降作战不应失去信心
在战争中有失败或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此来否决一个兵种的作用是可悲的。德国最高统帅部在克里特岛空降战后几乎没有怎么使用过空降战术,这很令人沮丧。本来对于马耳他岛,德军可以用空降部队结合其他部队进行攻坚战,只要计划完整,空降部队也能发挥他们的作用,但被希特勒否决。任何兵种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长处,合理的分配运用才是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
克里特岛之战继续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德军为此也付出了1/4强的伤亡。人员损失倒不是最可怕的,真正致命的是这次战斗让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彻底失去了使用伞兵作战的信心,在此之后的两年多时间,这支魔鬼部队就沦落到与普通步兵为伍的尴尬境地。1943年之后德国伞兵在意大利战场和西线制造了多次表现不俗的防御战。1944年斯科尔茨率领伞兵解救墨索里尼和1944年5月党卫军500伞兵营突袭铁托的“骑士行动”(Knigth‘s Move,也有译为“跳马行动”,似乎是国际象棋中的术语)两次行动大概就是他们最后的闪耀,但这些只是带有特种战性质小规模伞降作战,与克里特岛的壮观根本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即便有种种不利,但纵观克里特之战,德军的表现仍是可圈可点的。20日开战之初形势对德军就已极为不利,许多空降点都遭到了预料之外猛烈地面防空火力以及顽强的抵抗,计划中的智取完全变成了强攻,这和德国空降部队在此之前的作战性质完全是不同的。同时中部大队指挥官尚未到达克里特岛就因事故坠机身亡。但部队仍然在坚持按计划作战,利用手中弹药并不充沛的轻武器对抗严阵以待的英军,这是和前线替补指挥官的出色表现有很大关系的。同时,作战部队出色的战术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
负责空运的部分运输部队显然缺乏组织大规模空运的经验(在当时的技术情况下德军的表现还是相对最好的),空中输送部队的混乱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进攻的难度。德国战斗机航程短的劣势在这次战斗再次暴露无遗,以至于无法为登陆部队提供全程的空中支援,只好依靠提高出动次数来稍作弥补。在空对海的作战中,德空军无疑掌握了绝对制空权,重创英国皇家海军,但缺乏大型水面舰艇配合巩固战果,德国空军只要一从天上离开,运输船队就必须冒着被皇家海军发现的危险,小心翼翼地“苟且偷生”。
反观英军,凭借高效的情报机构,在开战之前就已充分掌握德军作战意图,并作了针对性的部署,这在后来的战斗中的确给进攻一方造成了很大麻烦。英军作为布设阵地的大师和伪装的行家里手,在克里特岛防御阵地的布设也颇有看头,阵地不仅设置巧妙,火力搭配合理,出色的伪装隐藏了自身实力,同时还成功欺骗了德国侦察机,直到德国伞兵降落在克利特岛,才发现自己已深陷重围。
和上述的优势相比,英军的作战能力就丝毫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守岛部队共42640名士兵,即使除去士气低落的10258名希腊士兵不算,也还有32382名英军,这还不算开战后陆续支援的部队。与其对阵的德军只有22000人,而且没有坦克等重武器。在这种优势,英军只会消极防守,躲在阵地里坐等德军进攻。只有22日英军在伊拉科林地区发动了稍微像样的一次反击,结果也仅仅是将德军中部大队从此处切断,而且被切分的中部大队后来仍在坚持战斗,即使是力量稍弱地段的德军也坚守住了阵地。而在这之前,德军还未站稳脚跟的时候,英军没有趁势发动反击则是最大的失误。马利姆机场的失守是克里特岛之战的转折点,守备部队在失去联络后,指挥官安德鲁中校的意志就开始发生动摇,最后在当晚就放弃了阵地。另外,英军的通讯指挥系统也是一个明显的弱点,弗莱博格得到107高地失守的消息时马利姆机场的局势都已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还要提到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建设墨守成规,作战思想大大落后,对航母的重视不够,在记忆里整个二战中皇家海军成功使用航母的战例,也只有坎宁安指挥的奇袭塔兰托了。克利特岛之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参战的海上舰队大中型水面舰共计四十余艘,而航母却只有“可畏”号一艘,而且只有4架飞机可以随时升空!作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如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英军虽徒有强大的舰队,但遇到德国空军的凌厉攻势,也只有做“沉默羔羊”了。不过皇家海军的组织能力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从敦克尔克、希腊,再到这次的克利特岛,总会有大量部队能从海上撤出,为以后的战斗留下了宝贵的有生力量,不管怎样这也让英国人在每次失败后都有小小的安慰。
在未来的战斗中空降部队仍然是一支可怕的新生力量,但使用问题还是最关键的。在重要地区猝不及防地部署伞降部队可以大大减少作战难度,但若把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全部交给空降部队来完成,一是难以保证突然性,二是对空中运输和组织能力要求严格,即便是获胜仍会造成重大损失,因为这时拿轻装部队去对付敌方全员装备的地面部队。后来盟军在“诺曼底战役”中使用伞兵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进攻前事先多次使用欺骗手段直到彻底麻痹德军,实施空降时形成突袭之势,部队投放较为准确,而且作战时间很短,没有出现克里特岛上的长期拉锯战,最重要的是英美伞兵的任务是策应次日的登陆部队,而不是去最后出攻坚。再后来由蒙哥马利策划的“市场花园行动”其境遇和“克利特岛之战”在很多方面就有相似之处,战役的成败很大取决于空降部队能否夺取预定目标并在地面部队到达前坚守,但这些伞兵不幸地遇到在当地修整的德国的党卫军装甲师,而且开战当天德军就缴获到了盟军的全部作战计划,进攻方最后以失败告终实属在所难免。
还要值得注意的是海军、空军调同作战的重要性。一支没有制空权的舰队,纵然你的舰队多么强大,也同样会葬身海底。同样,单纯依赖空中优势,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取得局部优势,而无法将局部优势转变为全面胜利。此战中的德英空海大战,德国空军虽出色的取得了制空权,抑制了英国舰队的昼间行动,但只要德国人的飞机一离开,皇家海军仍然是海上的主人,德军最终还是无法充分利用海上交通线大量运送援军和重武器,大大地增加了取胜的难度。英国海军虽损失惨重,但它的表现还是证明了它的存在意义,尤其是最后的成功撤出,可以说是此役中皇家海军的唯一亮点。德军虽强大,但它缺乏强大的海军,是跛足巨人,成功仿佛一步之遥,但却遥不可及。不久后的多线作战注定了德军从此将疲于奔命,难逃悲剧英雄的宿命。
夺取克里特岛,到底能为德国的地中海战场带来什么样的战略优势呢?对此后世曾经有一个大胆的推想。
即在克里特岛取胜后不久,隆美尔的非洲军成功挫败韦维尔的优势进攻,地中海重要的深水港托布鲁克得到稳固,昔兰尼加也易手德军。假设,德军经过必要的修整,以克里特岛为基地,继续用同样的战术攻占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这时的克里特岛、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一线就形成了一把贯穿地中海的利剑,直插英军的地中海生命线。而隆美尔需要的补给则会源源不断送到非洲,进而从海上直接威胁到埃及和西亚地区,同时隆美尔的非洲军的攻势,就可以轻易将英军赶出地中海。土耳其和西亚的叙利亚、伊拉克的亲德势力就会顺利掌权,从而脱离英国的控制。利用这种优势,最后在西亚地区彻底战胜英军残部将易如反掌,由此德国从波斯湾到北大西洋这一宽广南翼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即便发动对苏作战,也可以从高加索地区呼应A集团军群的攻势,从南北两线夹击苏军。另外,从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到黑海和从波斯湾经陆路到里海这两条海上运输线还是苏联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也是未来的对苏战中苏联接受盟国运送物资的重要生命线,封锁此路也是绞杀苏联的重要一招。
实现以上设想至少还需要在地中海投以重兵鏖战一年才可实现,在此之后倘若再着手筹划进攻苏联,斯大林即使再弱智也能看得出德国的下一步棋。继续按上述设想推断,德军毫无突然性的进攻将会迎面遇到再次经过一年宝贵准备时间的苏军,德军就算再加上外高加索的非洲军,也难以取得超越历史上苏德战争的战果。相反,德军迟到的进攻甚至还会正中斯大林下怀,苏联将在成功瓦解德军攻势后,籍此战争借口实现策划以久的进攻德国、染指欧洲的图谋。
1940年德国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已远远超过西方世界的任何一国,战略变数极大,因此这也是德国对自己的未来最迷惘的一年。对英国作战有些犹豫不决,直接进攻苏联又有两线作战之患。最后希特勒在这一年作出了最费解、也是最难以评判的选择。当德国的战争阴错阳差地进行到1941年,摆在德国面前的选择实际就已很明晰。要么是采取保守战略,按照上文的构想继续在北非和中东谋求发展直到最终压制英帝国,最后在斯大林苏联的阴影下固守欧陆,如此一来第三帝国倒很有可能象古罗马帝国或波斯帝国那样维持下去。但这种设想是完全不符合希特勒的性格的,而且也违背了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某些初衷,因此这种设想太过于主观,应该被排除;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沿着1940年所作的战略伪装,继续按计划进攻苏联。闪击巴尔干实际上是稳固南翼、伪装攻苏兵力调度的一石二鸟之计,而克里特岛则是为未来的战争所作的伏笔,纯属以退为进的权宜之计。因此对于克里特岛后来的使用问题,后世对希特勒的指责完全是没有理由的。
1943年7月17日,希特勒在克里特之战的授勋招待会上,曾对斯图登特说:“克里特之战证明伞兵时代已经结束。伞兵是一支完全依赖突然性的兵种,但现在这个突然性的因素已不存在。”希特勒这个悲观的判断就将德国伞兵打入冷宫,断送了这种全新的战法在德军的继续发展,对此希特勒确有难以推卸的责任,而这实际上才是克里特岛之战对德军造成的最直接的损失。美国作为这场战斗最冷静的旁观者,实际上它们从这次作战中的得到启示也是最大的。美国驻埃及武官邦那·费勒斯少校在他那篇关于克里特岛之战著名的报告的开头,用最美妙的描写为德军的克里特岛之战作了完美的总结。
“戏剧性的克里特作战,谱写了一首战争的史诗。作战思想大胆新奇,具有很高的想像力。部队从中欧出发,准确地开进了漏斗型的希腊。在这里,他们改变形式,协调力量,插上了翅膀。这次作战具有音乐大师般的音调、旋律、和声,五月二十日和随后的几天里,这支力量飞过天空。其战斗部队以雷鸣般的渐强音冲入克里特上空遮盖了一切。空降部队通过空中得到供给和支援的情况下,在敌人面前着陆并将其打败,这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二战的时候,德国的主要将军有谁

由于大将较多,只简单介绍比较著名、作用比较大的:
陆军大将:古德里安(1888-1954)1940年7月19日授大将衔,曾任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装甲兵总监、陆军代参谋总长
陆军大将:多尔曼(1882-1944)1940年7月19日授大将衔,曾任第7集团军司令
陆军大将:狄特尔(1890-1944)1942年6月1日授大将衔,第20山地集团军司令
党卫军大将:迪特里希(1892-1966)1944年10月授党卫军大将衔,曾任SS第1装甲师师长、SS第1装甲军军长、SS第6装甲集团军司令
陆军大将:劳斯(1889-1956)1944年8月15日授大将衔,曾任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
陆军大将:莱因哈特(1887-1963)1942年1月1日授大将衔,曾任第3装甲集团军司令、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陆军大将:伦杜里克(1887-1971)1944年4月1日授大将衔,曾任第20山地集团军司令、库尔兰集团军群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
陆军大将:鲁奥夫(1883-1967)1942年4月1日授大将衔,曾任第17集团军司令、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
陆军大将:林德曼(1884-1963)1942年7月3日授大将衔,曾任第18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陆军大将:魏斯(1890-1967)1944年1月30日授大将衔,曾任第9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陆军大将:贝克(1880-1944)
1938年10月31日授大将衔,曾任陆军参谋总长
陆军大将:勃拉克维茨(1883-1948)1939年10月1日授大将衔,曾任波兰德军司令、G集团军群司令
陆军大将:冯-麦肯森(1889-1969)1943年6月6日授大将衔,曾任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第14集团军司令
陆军大将:斯特劳斯(1879-1973)1940年7月19日授大将衔,第9集团军司令,东岸总司令
陆军大将:斯特莱克(1884-1973)1943年1月31日授大将衔,第11军军长
陆军大将:蔡茨勒(1895-1963)1944年1月30日授大将衔,曾任陆军参谋总长
陆军大将:耶尼克(1890-1960)1944年1月30日授大将衔,曾任第17集团军司令
陆军大将:约德尔(1890-1946)1944年1月30日授大将衔,最高统帅部作战厅厅长
陆军大将:冯-萨尔姆特(1888-1962)1943年1月1日授大将衔,第15集团军司令
陆军大将:冯-舒伯特(1883-1941)1940年7月19日授大将衔,曾任罗马尼亚德军总司令、第11集团军司令
陆军大将:冯-阿尼姆(1889-1962)1942年12月3日授大将衔,曾任第5装甲军军长、突尼斯集团军群司令
陆军大将:冯-法尔肯豪斯特(1885-1968)1940年7月19日授大将衔,曾任第21集团军(挪威)司令、拉普兰集团军司令
陆军大将:冯-弗里契(1880-1939)1936年4月1日授大将衔,曾任陆军总司令
陆军大将:弗洛姆(1888-1945)1940年7月19日授大将衔,国民自卫军司令
陆军大将:弗雷斯纳(1892-1971)1944年7月1日授陆军大将衔,曾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
陆军大将:哈普(1887-1968)1944年4月1日授陆军大将衔,曾任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A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
陆军大将:海斯(1881-1943)1940年7月19日授陆军大将衔,曾任第15集团军司令、第17集团军司令、C集团军群参谋总长
党卫军大将:豪塞尔(1880-1972)1944年7月授党卫军大将衔,曾任SS第2装甲师师长、SS第1装甲军军长、B集团军群司令、G集团军群司令
陆军大将:海因里茨(1886-1971)1943年1月1日授陆军大将衔,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威斯图拉集团军群司令
陆军大将:哈尔德(1884-1972)1940年7月19日授陆军大将衔,曾任陆军参谋总长
陆军大将:霍普纳(1886-1944)1940年7月19日授大将衔,曾任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
陆军大将:霍特(1885-1971)1940年7月19日授大将衔,曾任第3装甲集群、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
陆军大将:胡比(1890-1944)1944年4月20日授大将衔,曾任第14装甲军军长、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
空军大将:斯图登特(1890-1978)1944年7月13日授大将衔,曾任第11航空军司令、H集团军群司令
空军大将:乌德特(1896-1941)1940年7月19日授大将衔,空军技术总监

二战荷兰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啊

抵抗了,只抵抗了5天,就因实力悬殊、寡不敌众投降了。具体分析如下:
一、实力对比及作战计划
荷兰:
荷兰于1939年9月就下达了战争动员令,此后一直保持着防御作战准备状态。荷兰的防御计划是根据英、法、荷、比四国联合抗击德军进攻的协议而制定的。计划规定荷兰军队在英、法陆军到达前,只在边界线上和纵深内的筑垒地域进行防御,迟滞德军进攻,保障英、法军队展开。
荷兰军队兵力有限,不足以防守由马斯特里赫特到北海的400公里长的边界,为防御德军入侵,他们设有3道防线:在边境地区构筑有一般的筑垒阵地,只部署少量兵力;而后是哥雷比-皮尔防线,荷兰的10个步兵师主要依托这一防线组织防御;最后是“荷兰要塞“,即鹿特丹、阿姆斯特丹、乌德列支和海牙地区,这一地区有海湾、河流和大面积水域,构成了良好的天然障碍,而且东有北临艾瑟尔运河的格雷伯筑垒地域,南有从瓦尔河到鹿特丹的防御工事做屏障,“荷兰要塞“是荷兰中枢神经所在地。为了能在哥雷比-皮尔防线迟滞德军,尽量拖延时间,必要时可把下莱茵河、马斯河和瓦尔河的防洪坝打开,以大水在这一地区构成障碍,并有利于主要港口城市的防御。
德国:
主攻部队 “B“集团军群的第18集团军,共14个师(含1个装甲师和1个摩步师),由第2航空队支援,任务是突破德、荷边境上的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
德军对于荷兰可能利用水障防御这一点是清楚的。当时有一个办法可以打破荷军的计划,使德军的装甲部队避免遭受洪水的威胁,这就是在地面部队突破主要防线的时候,同时攻占上述三条主要河流上的要害桥梁,以保障德军迅速通过。这就是空降作战的主要任务。
早在1939年10月27日,德军第7空降师师长斯图登特奉命着手制定作战计划。斯图登特把这次空降作战行动分为夺占海牙和鹿特丹两个重要地域。在海牙,空降作战的部队为第22机降师的两个团和第7伞降师的1个营,由第22机降师师长斯庞尼克将军指挥。其任务是首先以伞降的方法夺占海牙周围的瓦尔肯堡、奥肯堡和伊彭堡3个机场,然后机降两个步兵团,攻入荷兰首都海牙,俘获荷兰皇室、政府机关和高级指挥部成员,瘫痪其中枢神经,同时阻止这一地区的荷兰部队向受威胁的哥雷比-皮尔防线增援,并使荷兰空军不能使用“荷兰要塞“的军用机场。在鹿特丹,空降作战的部队为第7伞降师的4个营和第22机降师的1个团,由第7伞降师师长斯图登特指挥,主要任务是夺取瓦尔港机场和鹿特丹的维列姆大桥、多尔德雷赫特大桥、 默尔迪吉克大桥,为正面进攻的第18集团军打开进入“荷兰要塞“的通路。为保证夺取和扼守这些桥梁,除使用伞兵直接在大桥附近伞降外,在瓦尔港机场还将机降1个步兵团,作为预备队,以支援各桥的战斗。参加空降作战的兵力为1.6万人,其中伞降部队4000人,机降部队1.2万人,由第2航空队约500架容克-52运输机运送。
二、作战过程:
荷兰当局根据情报,预料到德军将要进攻。荷军总司令温克尔曼中将对德国空降部队突击“荷兰要塞“的威胁了如指掌,他不断提醒起部下注意防范。因此,从5月7日期,荷兰采取了一些反空降措施,但荷军大多数军官对此并不重视,他们过于相信哥雷比-皮尔防线、洪水的威力和法国实施支援的诺言。
5月10日凌晨,德军航空兵袭击了荷兰、比利时、法国的40多个机场,夺取了制空权。对荷兰之战来说,最激烈的战斗并不是后来地面军队的突破,而是随后德军和荷军在“荷兰要塞“内的空降和反空降作战。
凌晨3时30分,德军对荷兰的瓦尔港、海牙、阿姆斯特丹、希尔维萨姆等地实施航空火力准备。在轰炸海牙兵营时,由于荷军未及时发出空袭警报,约800名士兵被炸死在床上。航空火力准备一直持续到运输机进入空降地区。
4时,运载第一批空降突击部队的运输机开始起飞。5时30分,第18集团军向哥雷比一皮尔防线发起正面进攻。
在海牙方面,第7伞降师第2团第1营对海牙周围的瓦尔肯堡、奥肯堡、伊彭堡3个机场发动进攻,并全部占领,这样,德军伞兵为即将到达的机降部队准备了3个良好的着陆场。
但是,当德军第一批机降部队2个营飞抵瓦尔肯堡和伊彭堡时候,荷兰军队荷军组织了6个步兵营、1个炮兵旅又1个炮兵团向3个机场进行大规模反击。机场周围燃烧的德军飞机残骸使荷军士气大振,他们以优势兵力发起猛烈的反冲击。荷军经过在海牙周围的一系列协同良好的反冲击之后,将主动权从德军手里夺了过来。
鉴于这种情况,斯图登特通知第三批所有飞机统统在德军已占领的鹿特丹南面的瓦尔港机场降落。于是这些飞机从下午5时到6时相继进入瓦尔港机场机降,并在那里领受了在鹿特丹作战的新任务。
荷军在海牙方面赢得了作战的胜利。在海牙落地的德军空降部队在荷军的反攻下大部被歼,有1500被俘,运输机损失90%。
在鹿特丹方面,瓦尔港机场附近的荷军防卫骨干力量在空袭被消灭了。德军伞兵第1团第3营和第2营的1个连,于5时准时地进入了鹿特丹的南部。伞兵控制了瓦尔港机场。之后,第16机降步兵团开始机降。荷步兵第3营在重迫击炮火力和鹿特丹北部炮兵火力支援下,正在进行反击,但糟糕的是德军突然发出了绿色信号弹--这是荷军停止重火器射击的信号,因此停止了射击。机场守军失去了炮火支援,经不住德军伞兵和机降步兵的攻击,最后的抵抗陷于崩溃,瓦尔港机场彻底落到德军手中。
德军以此为突破口,又以空降部队占领边境附近的一系列桥梁,第18集团军在空降部队的配合下进展神速,48小时即迫近鹿特丹,1940年5月12日,法国第7集团军奉命救援荷兰,刚一进入荷兰境内,即遭到德军的猛烈打击,被迫于13日退入比利时境内。1940年5月14日,德军要求鹿特丹投降,荷兰人犹豫不决。德军轰炸机立即起飞前往轰炸。当轰炸机还在空中的时候,荷兰人宣布鹿特丹投降。但德军的轰炸机已经不可阻挡,鹿特丹大部被毁。 1940年5月15日,荷兰政府流亡英国,荷兰投降。
三、分析:此战德国充分扬长避短,表现出其高度的地空协同的机械化的强大实力,利用空降部队绕过了荷兰要塞的防御,对荷兰的关键区域实施致命打击,为军事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希特勒救墨索里尼的行动被称为“魔鬼的杰作”,这是为什么

1943年7月,盟军成功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当月25日,随着意大利国内反独裁的情绪持续高涨,墨索里尼被解除了一切职务,并被新上任的巴多格里奥监禁。随后,希特勒为了营救墨索里尼而制定的“橡树行动”,堪称是二战史上最大胆的救援行动之一,被称为“魔鬼的杰作”。 

当墨索里尼被监禁的消息传到德国后,希特勒非常愤怒。倘若失去了意大利的支持,德国在欧洲的军事堡垒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而且,希特勒也绝不能忍受自己最敬重的朋友被监禁。为此,希特勒制定了四个计划来救援墨索里尼。

第一个计划叫“轴心行动”。也就是命令在意大利的德军接管意大利舰队。假如意大利士兵冥顽不灵,不再忠于法西斯,那就即刻将他们摧毁。

第二个计划叫“黑色行动”。也就是命令驻意德军全面占领意大利。

第三个计划叫“斯图登特行动”,也就是要求德军占领罗马,由此来实施对墨索里尼的营救。

第四个计划叫“橡树行动”。组织突击队,营救墨索里尼。

前三个计划,不管从成本还是风险,对于当时刚刚在苏联吃了败仗的德军来说,都显得太过高昂。因此,“橡树行动”正式启动,特种兵部队头目斯科尔兹内作为行动负责人。

德军用12架滑翔机,每架运载10名突击队员(包括驾驶员在内)降落在关押墨索里尼的大萨索山地区的一个山顶的饭店附近,斯科尔兹内率领突击队带着冲锋枪冲进饭店,首先制服了饭店内的无线电通讯员,用枪托将无线通讯设备砸坏。饭店里的意大利卫兵乱作一团,随着更多突击队员的拥入,意兵举手投降。随后,斯科尔兹内直奔关押墨索里尼的房间,饭店以前的舞厅。在墨索里尼的劝说下,房间内负责看管他的两名意大利军官也没有反抗便举手投降了。整个营救过程非常迅速,从第一架滑翔机着陆到控制饭店只用了4分钟,且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未开一枪便救出了墨索里尼。 

这次二战中最大胆的“橡树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执行此次任务的斯科尔兹内,也被后人称作“欧洲最危险的男人”。

二战中纳粹德国的将军有几个哪些

  
  
  
  
  

库特·斯图登特的人物简介

KurtArthurBennoStudent
自1939年总掌德国空降部队的库特·斯图登特将军,无疑算得上二战期间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他的传奇性,一部分来自他与希特勒的亲密关系(这点很像隆美尔),更多则来自他所指挥的那些比他更有传奇性的帝国伞兵们。施图登特这个名字,其实无论英文还是德文,都是“学生”Student,甚至连读音都一样(苏格兰口音里的S也常常发卷舌音的,听007肖恩康纳利的英语就知道了)。没什么比这个名字更名不副实了。这个名叫“学生”的德国将军,在空降兵战术战法方面,是全世界的老师。自开战以来,他的伞兵从北欧到西欧,一次又一次的在远离主力,数量、装备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出奇制胜,成功完成了一连串高度不可思议的棘手任务,给交战双方都留下了深刻而神秘的印象。这次他同样以为,在陆军与海军都束手无策的地方,正是他的伞兵才能大显身手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