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马士革天气预报

大马士革天气预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3篇精选)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8 08:43:20 浏览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3篇精选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测量业绩、发现改进机会的最重要途径,做好安全风险评估 报告 对工作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安全风险评估的 报告 范文 ,仅供参考。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篇一
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 基本情况:

XX镇辖区共有XX所学校,其中职业高中X所:XX职业中学;初级中学X所:XX镇中学、XX中学;小学X所: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私立学校X所:XX学校、XX幼儿园。共有教职工XXX人,在校学生XXXX人,其中住校学生XXXX人。所有学校均不开展补课,正常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时间周一至周五;职业高中与初级中学星期日下午到校,周五下午3:40为放学时间,周日至周四每晚8:40为晚自习放学时间;小学校早上至8:00为到校时间,下去5:20为放学时间。各所学校均有专职校警或保安。 综合上述评估,XX镇辖区学校安全风险等级:为低。

二、威胁评估:

1、涉恐活动。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未发生过恐怖袭击和人为破坏事件。威胁等级:低。

2、政治性和附非政治性不安定因素。经排查,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未发现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也未发现有恶意破坏活动。威胁等级:低。

3、治安问题: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与周边地区建立有良好的关系,相关部门在校门口设立禁止机动车停放黄线,XX镇交巡警平台放学时间不间断巡逻,确保校园师生的安全。学校周边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较好。威胁等级:低。

4、假期安全问题: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平时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尤其是对用电、防火及 游泳 方面的安全意识 教育 ;在主要河流岸边竖立有安全警示标识牌;同时,在放假期间XX镇交巡警加强了对场镇周边河流区域的巡逻力度。威胁等级:低。

综合上述评估,XX镇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威胁等级:低。

三、脆弱性评估:

XX镇辖区学校除4所片区小学外,其余7所均集中在XX场镇,人流量、车流量比较集中。所有学校均只有一个出入口,校门处设有保安室或校警室,部分学校内设有安装图像监控系统,安装有入侵报警系统。

XX镇辖区学校都已制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有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篇二
校园形象风险专项评估报告

校园形象风险是校园出现负面形象与不良影响的可能性。校园既面对内部的师生,又面对外部的公众,因此对于校园而言,形象风险不仅是外部的曝光,更涉及到内部的管理失误。个别师生的问题可能会被放大到整个学校、教育体制、乃至政府的社会管理问题,这给校园形象带来重大风险的同时,也使校园形象与政府形象紧密关联。

一、校园形象风险的总体评估

1.校园十大风险事件排名

校园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区域,其开放的空间与复杂的人群中,必然存在着相应的风险。近年来,危及学生安全、侵蚀校园风气的风险事件屡有发生,给校园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详见表1-1)

2.校园形象风险总体评估

校园形象风险的细化研究,可通过安全形象、管理形象、服务形象、教师形象、媒体形象等五个方面的风险项来开展。

二、安全形象的风险评估:高危风险

校园安全形象的风险是指校园环境不安全或发生危机事件的可能性,包括所有可能引发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因素。

1.

2.

3.

4. 学生暴力成为关注焦点 绑架事件伤害未成年人 踩踏事故造成重大伤亡 传染性疾病引发校园恐惧

5.

6. 学生自杀引发社会担忧 校车事故凸显安全隐患

三、管理形象的风险评估:中等风险

校园管理形象的风险是指校园管理过程与结果中出现负面问题的可能性,既包括校园日常管理中的失误与问题,也包括师生与公众的误会与批评。

1.

2.

3. 财务腐败招致公众批评 学生处分引发社会争议 管理低效引来师生不满

四、服务形象的风险评估:中等风险

校园服务形象的风险是指校园服务在生产、提供、分配等过程中出现服务产品质量缺陷或服务人员态度不良的可能性。

1.

2. 教学质量最受社会压力 后勤服务易受学生挑剔

五、教师形象的风险评估:高危风险

教师形象的风险主要是指教师出现负面形象的可能性,主要源于教师在教学、研究、生活等诸方面的欠佳表现,以及社会对教师的高度道德期望和严格评判标准。

1.

2.

3. 强制体罚广受社会争议 师德欠佳招致社会批评 教师被杀引发公众猜疑

六、媒体形象的风险评估:中等风险

校园媒体形象的风险是指校园在媒体上呈现负面形象的可能性,主要来源于个别学生的炒作、部分媒体的片面报道,同时也有校方媒体应对失当的自身因素。

1.

2.

3. 学生行为骇俗,诱导媒体热炒 媒体放大效应,误导公众观念 校方应对失当,直接损害形象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篇三
叙利亚修井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 项目基本情况

1.1项目甲乙方、相关方情况

项目甲方中石化国际勘探开发公司叙利亚公司。

项目乙方为河南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处。

1.2项目来源及主要施工区域

该项目是中石化国际勘探开发公司承包的叙利亚Oudeh和Tishrine油田,两油田相距约120km ,Oudeh油田位于叙北部农业区,地势平坦,自然环境较好,距土耳其边境2km。海拔350-400m,夏季较热,冬季最低可到-5℃。工区道路交通情况良好,国家高速公路从油田穿过,Tishrine油田位于伊拉克沙漠延伸的过渡带上,距伊拉克边界30km,地势稍有起伏,植被很少,工区道路交通情况良好。

1.3施工队伍基本情况

中方人员24人,其中项目组4人,现场中方雇员20人,当地雇员46人,分白班和夜班,2个小修作业队。

需投入设备主要有60吨修井机二台,120吨修井机一台,500泥浆泵二台,发电机五台,吊车一台,叉车一台,自吊车一台,资产原值约 3100万元。

2 项目总体安全形势分析

2.1 项目所在国安全风险分析

2.1.1阿拉伯叙利亚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含戈兰高地)。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人口1839.2万,阿拉伯人占80%以上,其他还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和彻尔克斯人等。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2.1.2叙利亚地处中东 热点 地区,紧邻伊拉克、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并与以色列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安全形势较为严峻,但叙政府掌控治安能力较强,社会治安状况较好。

2.1.3叙利亚存在的主要风险:

2.1.3.1政治风险:虽然叙利亚国内局势稳定,但其地处中东地区,因该地区局势不断变化,与以色列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东部与伊拉克接壤,又是美国制裁的国家之一,地区安全局势严峻,不排除战争风险。

同时由于此次是从西方某国家能源公司收购,能源争夺日益激烈,导致某些国家利益受损,所以他们会采取各种方式阻挠,并有可能会雇佣当地一些社会成员进行宣传,甚至煽动个别极端分子进行破坏活动。

2.1.3.2医疗卫生风险:据国际SOS组织分析,叙利亚医生国家风险等级为中等,虽然叙当地夏季干燥炎热,冬季雨量较少,蚊虫较少,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病,但国际SOS组织提醒去叙旅游、施工人员要预防疟疾,肝炎等疾病。在叙利亚,公立医院医疗条件一般,但私立医院医疗条件较好,所以没有大的医疗卫生风险。

2.1.3.3自然灾害:地处沙漠边缘主要有沙尘暴,印度洋飓风偶有光顾,但威力大减,应及时取得当地天气预报信息。

2.2 施工区域安全形势

该项目施工区域Oudeh油田位于叙北部农业区, Tishrine油田位于伊拉克沙漠延伸的过渡带上,距伊拉克边界30km,两地区政治形势都较稳定,叙居民持枪属非法行为,当地很少发生偷盗、抢劫事件,晚上可以自由外出,目前,叙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较低,当地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在叙利亚没有见到住家、办公场所安装护栏的,别墅很少有门卫和保镖,大街小巷停满高档轿车,目标油田区域治安也良好。

3 社会安全(或称公共安全)分析

3.1政治环境

叙利亚地处亚、欧、非洲边缘,有着欧洲、非洲、和阿拉伯的 传统 文化 ,阿拉伯人占叙利亚总人口80%以上,有14%的居民信奉____和犹太教徒。这种地缘文化决定了叙利亚人民包容、友善、纯朴,对中国人热情友好,刑事犯罪案件很少。因此叙利亚少有民族冲突。宪法规定伊斯兰教法是立法的主要根据,是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治环境较好。

3.2 宗教情况

居民中85%信奉伊斯兰教,14%信奉____。其中,伊斯兰教逊尼派占80%(约占全国人口的68%),什叶派占20%,在什叶派中阿拉维派占75%(约占全国人口的11.5%)。

3.3 民族情况

叙利亚总人口1839.2万,其中阿拉伯人占80%以上,还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和彻尔克斯人等。

3.4非政府武装组织

由于叙利亚是政教合一的国家,阿拉伯人占80%以上,居民中85%信奉伊斯兰教,非政府武装没有生存环境,因此没有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武装组织,但叙国内存在反对派,非法武装活动较为频繁,恐怖袭击事件偶有发生,政府部门和主要机构大多有持枪警察昼夜护卫。

3.5社会治安

3.5.1恐怖活动及趋势分析

2006.9月4名恐怖分子驾车硬闯美国驻叙使馆,企图制造爆炸,他们虽然全被击毙,没有造成一名美国人死伤,但这一行动充分显示了国际恐怖势力与美国为敌到底的决心,因此极具震撼力。

搜索几年来新闻,叙利亚还没有针对外资企业的恐怖袭击活动的报道。

但应考虑恐怖分子或伊斯兰极端组织人员通过伊拉克边境越境袭击中资企业和中方人员以及其他形式的偶然袭击行为。

3.5.2 施工区域分析

根据我油田派往叙利亚考察团考察资料显示,我们将施工的两个油田区域内社会治安状况都比较好,刑事犯罪案件很少。

3.6社区关系

自1956年8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与叙利亚一直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阿拉伯人占叙利亚总人口80%以上,有14%的居民信奉____和犹太教徒。这种地缘文化决定了叙利亚人民包容、友善、纯朴,对中国人热情友好,社区关系良好。

4 自然灾害

叙利亚西南部紧靠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地区为高山,谢赫山海拔2814米,东北部2/3地区地势平坦。冬季湿润,夏季干燥炎热。首都大马士革地区每年170毫米降雨量,东南部沙漠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00毫米,自然灾害如风沙、暴雨、泥石流等危害较小。

5 公共卫生

叙利亚属欠发达农业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落后,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尤其公立医院医疗设施不齐全,标准较低,公共卫生条件中等,但地理位臵和气候决定了叙利亚国没有明显的、大的流行病和传染病。

6 项目安全风险评估

6.1基地

项目部人员集中在国工营地,保安24小时值守,安保 措施 齐全,通讯联络方便。主要风险为食物中毒,肝炎,蚊虫叮咬。

6.2 现场及营地

6.2.1 道路交通

油区道路交通较为方便,四通八达,周围是戈壁滩,视野开阔,没有遮挡物,主要风险就是高速行车引发的交通事故。

6.2.2基础设施

营地是敞开式营房,现场是轮式 野营 房,晚上探照灯照明,配有当地移动电话。主要风险有井喷、H2S 中毒、火灾、触电等石油行业固有风险。

6.2.3安全保卫

营地安全保卫工作雇佣当地保安,24小时值守,当地人进入营地应严格控制并及时通报,征得中方相关人员同意后方可进入。

7 评估结论

7.1国际SOS组织2009年4月对叙利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为低级;

7.2叙利亚政局稳定,没有突出的民族矛盾,没有战争迹象;

7.3社会治安状况较好,刑事犯罪案件很少,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7.4社区关系良好,当地人对中国人热情友好。

8 对该项目的建议

8.1但由于文化背景、地域差异,有可能引起小的冲突,甚至 个别人员有排外情绪和行为,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另外语言交流沟通能力不够,劳资纠纷等等均是矛盾突出点,要加强学习,避免矛盾激化;

8.2项目部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社会安全共防机制,努力拓宽信息 渠道 ,广泛收集社会安全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情报信息,及时做好防控工作;

8.3按照勘探局外出施工队伍HSE管理规定,项目配备专职安全监督,各施工队伍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负责该项目的社会安全及生产安全的协调与管理;

8.4实行员工本地化战略,项目上只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施工作业人员尽量在当地雇佣,在中方人员数量上减少安全风险;

8.5该项目启动后,根据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勘查,制定并不断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臵程序,详细设计好紧急撤离及紧急救护方案,确保紧急情况下的正确有效应对;

8.6应加强石油行业固有的工业安全风险管理;

8.7必须做好项目安全保卫工作

8.7.1加强人员素质教育,冲突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与当地雇员发生摩擦,严格执行外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规定;

8.7.2生产和生活物资的供应由当地服务公司办理,减少中方人员外出;

8.7.3该项目启动后,项目部要与甲方一起对现场环境进行踏勘、确认,共同协商、建立安全保卫方案,包括安全保卫力量的调动、协调及执行力等保卫工作承诺;

8.7.4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社区和当地雇员的关系,我们的工作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需要得到所有雇员和当地居民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8.7.5定期组织对该项目进行现状安全评估,完善应急措施,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猜你喜欢:

1. 申请排查安全隐患请示范文

2. 安全事故反思保证书范文

3. 犯错报告范文

4. 安全评价报告范文

5. 关于安全隐患的请示范文

山东教育出版社(鲁教版)初一下学期语文、生物、地理期中试题

1、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
2、区分描述天气或气候:这几天天气晴有微风。(天气) 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高温少雨。(气候)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气)枣庄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3、卫星云图中,绿色为陆地,蓝色为海洋,白色为云区。白色的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画出天气符号。冰雹 沙尘暴 雾 霜冻 多云 阴 雷阵雨 中雨 暴雨 小雪 暴雪 六级东南风 八级西北风 八级西风 六级东北风 (参考课本48页)
5、许多国家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公布对大气环境监测的结果,即发布空气质量日(周)报。
6、空气质量状况有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质量级别有五级。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7、气温时刻都在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8、绘制气温曲线图。(看课本51页)
9、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0、寒温热三带中,热带气温年较差小,温带和寒带气温年较差大。从气温上看,热带终年炎热,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终年寒冷。
11、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12、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表示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高温中心。
13、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14、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15、海陆因素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地形因素影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16、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大致在20℃以上,南北极圈内年平均气温大约在—10℃以下。南北半球比较,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
17、地球上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埃塞俄比亚的达洛尔,称为地球上的热极。地球上的冷极是南极洲。
18、气温值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百叶箱的设置:门朝北开,里外都涂上白漆,温度计距离地面1.5米。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3—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日平均气温要取3或4次平均值。
19、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0、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看书56页。
21、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北京——夏季多雨型;雅典——冬季多雨型;新加坡——全年多雨型;伦敦——全年湿润型;比尔马——全年少雨型。
22、降水的形成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降水的形成条件,一是形成饱和空气,二是同空气的上升运动密切相关。
23、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4、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两极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200毫米以下。
25、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带,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26、世界的雨极是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降水类型主要为地形雨。世界的干极是太平洋东岸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因为这里常年受稳定的下沉气流控制,盛行风常年从陆地吹向海洋。
27、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组成要素。人们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的不同,把世界的气候划分成多种类型。
28、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但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很大。有地地方降水很多,有的地方降水极少,气候干燥,形成四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29、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0、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非洲最广,其次有美洲、大洋洲);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州南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31、温带主要有六种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而集中在夏季。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和而短促。
32、温带气候分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地区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度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3、寒带气候又称为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上,终年严寒,地面覆盖着很厚的冰雪。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长冬无夏,地面生长着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区,海拔较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4、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35、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导致高低纬度之间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不同。
36、纬度因素影响: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37、海陆因素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沿海且能受到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远离海洋的内陆一般降水少。
38、地形因素影响: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增加一千米,气温下降约6℃.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9、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则相反。
40、西安与东京比较:西安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温差小,降水丰富,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41、艾森港与萨米恩托的气温曲线为南半球气温曲线,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42、气候影响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他们乘雪橇,住雪屋,主要以捕鱼为生。傣家的竹楼村落位于潮湿多雨的热带地区,为便于通风防潮,形成了高脚建筑风格。沙漠地区,骆驼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被称为沙漠之舟。而河湖水乡,人们一般以舟代步。
4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水稻适宜生长在湿热条件下,小麦适宜生长在温良干爽的环境中。气候发生异常,会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
44、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一方面,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地气候条件。例如农田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蔬菜大棚可以保证蔬菜生长的热量条件。另一方面,人类的某些活动会导致气候恶化。例如,使用冰箱、空调等排放有害气体,破坏了臭氧层,使极地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以及大量破坏森林,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并对动植物、水体等造成危害。
45、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9世纪以后,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速度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年均增长约8000万。
46、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人口增长速度将会稍微放慢。世界每增长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逐渐缩短。
47、人口增长的快慢,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度量。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48、人口增长的快慢,受生活水平、医疗条件、人口文化素质的影响。
49、人口增长缓慢的大洲是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是非洲、南美洲、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50、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计算方法是用地区人口除以地区总面积。
51、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地形、气候、水源等)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52、人类必须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53、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是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导致劳动力短缺,老年人口增多等问题。需要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
54、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是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严重制约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使城市出现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污染、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问题。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55、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7﹪,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称为白发浪潮。法国是第一个受到白发浪潮冲击的国家。我国2002年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32﹪.
56、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特征等所划分的人群。世界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人种的形成是一种自然进化现象,人种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57、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中部西部南部、北非以及美洲、大洋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和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南部、印度南部美洲和大洋洲。
58、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白种人。
59、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这与太阳辐射强度密切相关。
60、随着人口迁移,人种之间出现了扩散和交融现象。例如美洲。不同人种之间出现通婚,他们的后代是混血种人。
61、目前,世界上的语言约有几千种。其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6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
62、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等地。俄语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等国家。法语主要分布在欧洲的法国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在英国、大洋洲、北美洲、印度和非洲的一些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
63、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64、基督教起源于西亚,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
65、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中国,伊斯兰教旧称为回教、回回教、清真教等。
66、佛教是世界上的第三大宗教,创始于古印度,后传入亚洲其他地区。在中国,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
67、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68、英国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是基督教的代表性建筑。大马士革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代表建筑。缅甸大金塔是佛教的代表建筑。
69、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一般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型。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乡村与城市最本质的区别是,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
70、受地形因素影响,平原地区聚落多呈组团状,且规模较大;山谷地区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受水源因素影响,沙漠地区聚落多呈点状或带状,集中在绿洲上;受交通运输因素的影响,重庆坐落在河流交汇处,石家庄坐落在铁路沿线。
71、聚落文化一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另一方面可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所以要保护聚落文化,例如要保护好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
72、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海拔2400多米,又名大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73、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国家不论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政治制度有何不同、经济发达与否,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74、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陆地面积1707万平方千米。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陆地总面积0.44平方千米。
75、一个国家与邻国(或公海)的分界线,就是国界。国界以内的领陆、内水、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领土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不允许他国侵犯。世界上还有一些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76、阿根廷与智利以安第斯山脉为界。埃及与利比亚和苏丹以经纬线为界。世界政治地图不是一成不变的。
77、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可把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78、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先。农业发达。人们大多居住在城市。交通发达。教育发达。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农业)比重大,工业以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为主。农业落后。人们大多居住在乡村。交通落后。教育落后。
79、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有:人口与贫困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世界贸易的不平等问题等。
80、贸易的不平等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以石油、木材、矿石等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加工程度低,价格偏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发达国家出口产品以汽车、飞机等工业制成品为主,加工程度高,附加值高,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81、从地域分布上看,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所以,国际上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称为“南北差异”;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82、重要的国际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总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联合国(UN)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总部设在瑞士洛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在澳大利亚堪培拉正式成立。欧洲联盟(EU)简称“欧盟”。
83、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国、英国、法国、美国和俄罗斯。
84、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永久性、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是最高决策权力机构。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5、画出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图标。
86、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非洲国家联盟简称“非盟”。

元朝两次入侵日本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两次攻打日本的船只在遇到台风,在海上倾覆,伤亡严重。
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并蹂躏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两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袭来”,或依当时的日本年号称抵御元军第一次进攻的战事为“文永之役”,第二次为“弘安之役”。镰仓、室町时代呼称(蒙古袭来、异贼袭来、蒙古合战、异国合战)亦有用凶徒称呼之,江户时代大日本史称为元寇。这两次入侵也以北九州为主要战场。这两次侵略企图尽管最终失败,但其在宏观历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两次战争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之一,并且由于其在阻止蒙古帝国和元朝扩张上所发挥的作用,使得它们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这两起事件在很多小说中都被提及,并且神风这个词也是由此而生的。另外,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遭遇,这两起失败的入侵尝试应该算是日本一千多年来面临的最大的被侵略的威胁了。
不可一世的蒙古曾横扫欧亚大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两次入侵日本,都遭到惨重失败。蒙古人对日本的进攻起因于日本不肯臣服于蒙古帝国。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高丽国王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轻蔑地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冒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毅然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日战争。
第一次蒙古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远征军从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上岸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箭和粮用尽,无法继续守住阵地,元军只得登船撤退。
第二次蒙古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81年。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便着手准备第二次入侵日本。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从江浙和朝鲜同时出发。此次出征的军容更为壮观,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军队约二十万,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汉人约十万,其中汉人大半为新附军(收编的南宋军),远征军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战的中坚力量。六月上旬,元军开始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九龙山距上次战争主力部队登陆的地点不远。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的抵抗,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几名蒙古高级指挥官也相继阵亡。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由于日本沿海滩构筑了一道坚固的石墙,元军屡屡进攻始终无法突破。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以元军的撤退收场。
分析了大量史料后,笔者认为,蒙古之所以两次进攻都未能征服日本,是因为有以下六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第一次进攻日本时兵力不足。南宋尚未灭亡,蒙古仅控制了北方中国,当时蒙古帝国正集结重兵准备南下攻打南宋,用以进攻日本的军队只有五万多人。劳师远征且是蒙古人不擅长的跨海作战,再加上日本民族强悍,这点兵力显然是不够的。兵力不足的原因除了多线作战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忽必烈并没有把当时军事实力较强的日本当回事。
二是蒙古在战术上没有丝毫的优势。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蒙古人的战斗力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强大。战争开始后,日本人采取了与蒙古人贴身近战战术,使蒙古人的弓箭和回回炮优势失效。平心而论,蒙古兵能吃苦耐劳,必要时他们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且作战机动性很强,一般只带很少的粮草,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来解决。可这两次战争中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自然不可能有掠夺之地。相比之下,日本人的战术十分高明。
三是蒙古在武器装备上没有明显的优势。对日作战,蒙古第一次遇到了武器装备不逊于自己的对手。日本人装备的优势不仅在于战刀,也在于武士的铁甲。据说元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一碰即断(当时日本的冶炼和刀具制作技术世界一流,日本战刀的性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亚出产的大马士革钢刀可以媲美。日本钢明显优于中国钢 ),只要距离稍远,蒙古弓箭就无力穿透日本武士的盔甲。
四是日本武士自小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战技远胜蒙古人。蒙古人的记载称日本人擅长单打独斗,这可以和日本人的说法相印证。日本人对元军中的汉人评价最低,在他们看来,汉军贪生怕死,士气低落,是标准的鱼腩部队。
五是跨海作战保密不严。两次入侵日本都不是突然袭击,攻其不备,而是日本事先都得到可靠消息,作了充分的迎战准备。特别是第二次入侵,日本人严密侦视了元帝国的动向,对蒙古来袭做了充分的战争准备。此时日本政局稳定,北条时宗对镰仓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远胜以往,因此日本人能够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击入侵。幕府在九州征用民夫于博多湾一带敌人最有可能登陆的地区沿海滩构筑了一道石墙,用以阻碍蒙古骑兵。事实上蒙古兵始终没有突破这个防线。
六是天公不作美,飓风帮了日本的忙,日本人将之称为“神风”。两次入侵日本都遭到猛烈的飓风袭击,损失惨重。公元1281年第二次侵日时的8月1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风暴持续四天,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北方舰队的舰船也损失大半。北方舰队剩余的舰船搭载指挥官以及部分蒙古军和高丽军逃离战场驶返高丽。南方军的指挥官和部分高级官员眼看回天无术,也只得丢下大部队,乘南方舰队残存的几艘船逃离。此时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元军,这些人失去了补给和退路,又无力突破日军的防线,陷入绝望境地。三天后,日本人开始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然后纵兵攻击。元军大部被杀,剩余的两万多人作了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