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特劳斯家族

施特劳斯家族(施特劳斯家族共出了多少位音乐家都是谁他们之间什麽关系)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8 16:58:32 浏览6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施特劳斯家族共出了多少位音乐家都是谁他们之间什麽关系

一共有四位,老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父)和他的儿子们。
大儿子: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二儿子:约瑟夫·施特劳斯(圆舞曲舒伯特)
三儿子:爱德华·施特劳斯(漂亮的埃迪)
再补充一些:
●184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莱比锡一家报纸描述道:“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动,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
这个肤色黝黑,“类似摩尔人”的指挥,便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的创始者。当时他组织了一个乐队在全欧洲巡演,声誉载道。这次音乐会一直进行到1848年新年的钟声响时,乐队演奏了维也纳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l Haydn)的一首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John Georg Scherzer)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随后乐队开始持续演奏欢快的舞曲:圆舞曲、波尔卡、连德勒……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整个场地就是舞场,听众跟随音乐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则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
一个半世纪的这场音乐会,就是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1873年:小约翰·施特劳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次合作
1873年4月22日,为了庆祝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球型建筑的落成,小约翰·施特劳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了他的作品《维也纳的高贵血统》(Op.354)。据记载,施特劳斯是边演奏小提琴边指挥。当时的报道写道:“乐团尽职尽责,全心全力地演奏,使演出获得了‘施特劳斯式’的成功”。观众反映热烈,使得这首曲子不得不再加演一遍。这次音乐会的成功,奠定了“圆舞曲之王”和“严肃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基础。1873年11月4日,在维也纳召开了世界博览会,小约翰·施特劳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了他家族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蓝色多瑙河》。
图一、维也纳圆舞曲作曲家群像
中间大的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底端的是施拉莫尔。其余自顶端顺时针依次为:约瑟夫·兰纳,约瑟夫·施特劳斯,爱德华·施特劳斯,拜尔,米勒克,法尔·巴赫,奇雷尔和老约翰·施特劳斯。
●1899年:与“圆舞曲之王”的告别
由于小约翰·施特劳斯有自己的乐团,因此很少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但两者的私下交情还是非常好。1894年10月,为纪念小约翰·施特劳斯从事指挥生涯五十周年,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系列音乐会。小约翰·施特劳斯发来致谢电报:“在此我深表感谢,感谢乐团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和由此带给我的巨大欢乐。约翰·施特劳斯”
1899年5月22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歌剧《蝙蝠》首演时,作曲家指挥乐团在维也纳歌剧院演奏了序曲。但就在歌剧演出的期间,小约翰·施特劳斯染上了风寒,引发肺病,于1899年6月3日不幸逝世。
●1921年:施特劳斯纪念碑的落成
即使伟大的作曲家逝世之后,维也纳爱乐乐团也并没有立刻成为他坚定的拥护者。1902年,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Op.410)和《美酒、女人与歌曲》(Op.333),这次演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1921年。当时,为了庆祝在维也纳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纪念碑的落成,著名指挥家阿图尔·尼基什(Arthur Nikisch)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了作曲家的《艺术家的生涯》(Op.316)、《蓝色多瑙河》、《美酒、女人与歌曲》等作品。由于尼基什当时巨大的声望和影响,许多指挥家都开始模仿他演奏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1925年10月25日,为了纪念作曲家诞辰一百周年,指挥大师魏因加特纳(Felix von Weingartnre)指挥演出了《蓝色多瑙河》,在此之前这部作品已成为维也纳爱乐乐团在10月17日和18日的国际旅行演出的保留曲目和返场曲目。1925年10月25日的这场音乐会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部是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
图二、著名指挥家阿图尔·尼基什(Arthur Nikisch)
●1929年:演奏施特劳斯作品传统的形成
维也纳爱乐乐团形成了演奏施特劳斯作品的传统得益于当时一位施特劳斯作品的狂热拥护者:克莱门斯·(Clemens Krauss)。1929年8月11日,他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系列音乐会。由于音乐会巨大的成功,一直到1933年,他每年都举行类似的音乐会。当然,音乐会的作品除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外,还有其家族别人的作品,这就是新年音乐会的雏形。
●1939年:第一次新年音乐会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诞生是非同寻常的,它开始于乐团晦暗的年代——1939年,当时在欧洲爆发的战争演化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局势变化很快,乐团内部出现了很多派别,各持自己的主张,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乐团举行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它向外界发布一个信息(这个信息远远超出了音乐的本身),表明了维也纳爱乐协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对奥地利的忠诚。
这场音乐会于1939年12月31日举行,30日举行了公开的排演。这次演出日后成了奥地利丰厚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年音乐会是1941年1月1日的那次,指挥同样是克莱门斯·克劳斯。在战争年代,克劳斯掌管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演出和爱乐乐团的私立学校,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1月,在战后艰难的岁月中,维也纳爱乐乐团依然忠诚于奥地利,1945年举行的新年音乐会在1月2日还加演了一场。
图三、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始作俑者——克莱门斯·克劳斯
1946年至1947年乐团的指挥换为约瑟夫·克里普斯,尽管他带领乐团首次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新年音乐会,但并没有博得广泛的好评。1948年,克莱门斯·克劳斯重新执掌乐团,直到1954年克劳斯辞世,一共举行了七次新年音乐会。在克劳斯一生指挥的十三次新年音乐会中,他把新年音乐会变成了维也纳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音乐活动。尽管没有电视将他的指挥艺术保存下来,但从存留的各种文献上我们仍可以认为,他对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的演绎至今仍具有权威性。
●1955年:与波斯科夫斯基二十五年的合作
克莱门斯·克劳斯的不幸辞世给维也纳爱乐乐团带来巨大的问题。谁能接替他的位置并继续他的成功?乐团为此召开了几次全体会议,最终选择了威利·波斯科夫斯基(Willi Boskovsky)。当初这个选择引起了许多的争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是个多么正确的选择。波斯科夫斯基一共指挥了二十五次新年音乐会——从1955年至1979年。他使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因此当他因病退休时,也同时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波斯科夫斯基与众不同的是,那种只能在回忆中,在梦境中和施特劳斯的音乐魔力中才能被唤起的奥地利的古老传统,被波斯科夫斯基通过他的指挥,他的小提琴展现出来,让世人全然忘记了身处的时代。在波斯科夫斯基年代,增加了每年12月30日晚上为奥地利军队演出音乐会的传统。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电视台介入了音乐会,由于广播电台和电视的作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成为世界最知名的音乐盛会和奥地利音乐文化的象征。
图四、指挥家波斯科夫斯基
●1980年:年度指挥家的出现
当1980年波斯科夫斯基因病退休后,维也纳爱乐乐团选择了洛林·马泽尔(Lorin Maaze)——一位国际乐坛取得辉煌成就的指挥家。他指挥新年音乐会直至1986年1月1日。从那以后,新年音乐会的指挥每年更换,1987年的指挥是大名鼎鼎的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他指挥了一场令人难忘的音乐会,随后是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88年和1991年)、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1989年和1992年)、祖宾·梅塔(Zubin Mleiber)(1990年、1995年和1998年)、里卡尔多·穆蒂(Riccardo Muti)(1993年和1997、2000年)、洛林·马泽尔(L(1994年、1996年和1999年)。所有这引起指挥都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当年音乐季中取得最大成功的指挥。1999年洛林·马泽尔指挥的新年音乐会打开了“施特劳斯年”的序幕——1999年是小约翰·施特劳斯逝世100周年,老约翰·施特劳斯逝世150周年。(本站注:此后的年度指挥分别是2000年和2004年穆蒂、2001和2003年哈农库特、2002年小泽征而)
●轻松优雅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当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乐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响起时,听众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这时,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中断指挥转过身来,向现场听众(同时也通过电视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于是以后的新年音乐会又多了一项内容: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被听众掌声打断时,指挥都会转过身向广大听众致辞,倒数第二句是他略显生硬的汉语“新年好!”随后是英文“Happy New Year!”
一个半世纪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用音乐来纪念施特劳斯家族这些伟大的成员:老约翰·施特劳斯——施特劳斯家族的创始人,将圆舞曲从民间的舞场带入高雅音乐厅的“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轻喜剧带入歌剧院的人,创作出传世圆舞曲的“圆舞曲之王”;约瑟夫·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贝多芬的音乐手法融入圆舞曲的创作人;爱德华·施特劳斯——带领“施特劳斯乐团”周游世界,将家族音乐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约翰施特劳斯家族属于哪一个时期的音乐家

约翰·施特劳斯(德语: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他自幼酷爱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一生写了四百多首乐曲,包括圆舞曲、进行曲以及其他音乐体裁的乐曲,其中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叙曲》《春之声》等曲最为著名。这些作品优美动听、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由此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与父亲同名,两人都以创作圆舞曲而闻名于世。为区别起见,人们在它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二字。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为什么只演奏施特劳斯家族作品

因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初是施特劳斯家族的演奏会。

简介:

每年的当地时间1月1日上午(北京时间 1月1日18:00),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

历史: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莱比锡一家报纸描述道:“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动,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

这个肤色黝黑,“类似摩尔人”的指挥,便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家族的创始者。当时他组织了一个乐队在全欧洲巡演,声誉载道。这次音乐会一直进行到1848年 新年的钟声响时,乐队演奏了维也纳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l Haydn)的一首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John Georg Scherzer)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随后乐队开始持续演奏欢快的舞曲:圆舞曲、波尔卡、连德勒……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整个场地就是舞场,听众跟随音乐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则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

一个半世纪前的这场音乐会,就是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约翰·施特劳斯的家族介绍以及个人音乐

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但我们现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劳斯父子,是指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和爱得华·施特劳斯(1835-1916)。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因为父子俩人都叫约翰。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这么两个字。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祖父叫沃尔夫,是匈牙利人,原来住在利俄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他的父亲叫弗郎茨,会拉小提琴,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乐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 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1849年 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过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在他们之前,圆舞曲比较慢,一小节里的三拍时值是一样的;而维也纳圆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经常拖长一点,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从结构上讲,维也纳圆舞曲比一般圆舞曲复杂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而每首小圆舞曲又有两个旋律,它们还带反复,形成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乐曲表达内容也比较深刻,因此,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之为“圆舞曲之父”。
老约翰·施特劳斯虽然写上了上百首圆舞曲,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影响最大、流行最广莫过于《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这支曲子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写成的,编为作品228号。

请介绍一下施特劳斯家族

●184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莱比锡一家报纸描述道:“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动,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
这个肤色黝黑,“类似摩尔人”的指挥,便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的创始者。当时他组织了一个乐队在全欧洲巡演,声誉载道。这次音乐会一直进行到1848年新年的钟声响时,乐队演奏了维也纳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l Haydn)的一首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John Georg Scherzer)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随后乐队开始持续演奏欢快的舞曲:圆舞曲、波尔卡、连德勒……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整个场地就是舞场,听众跟随音乐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则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
一个半世纪的这场音乐会,就是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发祥。
●1873年:小约翰·施特劳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次合作
1873年4月22日,为了庆祝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球型建筑的落成,小约翰·施特劳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了他的作品《维也纳的高贵血统》(Op.354)。据记载,施特劳斯是边演奏小提琴边指挥。当时的报道写道:“乐团尽职尽责,全心全力地演奏,使演出获得了‘施特劳斯式’的成功”。观众反映热烈,使得这首曲子不得不再加演一遍。这次音乐会的成功,奠定了“圆舞曲之王”和“严肃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基础。1873年11月4日,在维也纳召开了世界博览会,小约翰·施特劳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了他家族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蓝色多瑙河》。
图一、维也纳圆舞曲作曲家群像
中间大的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底端的是施拉莫尔。其余自顶端顺时针依次为:约瑟夫·兰纳,约瑟夫·施特劳斯,爱德华·施特劳斯,拜尔,米勒克,法尔·巴赫,奇雷尔和老约翰·施特劳斯。
●1899年:与“圆舞曲之王”的告别
由于小约翰·施特劳斯有自己的乐团,因此很少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但两者的私下交情还是非常好。1894年10月,为纪念小约翰·施特劳斯从事指挥生涯五十周年,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系列音乐会。小约翰·施特劳斯发来致谢电报:“在此我深表感谢,感谢乐团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和由此带给我的巨大欢乐。约翰·施特劳斯”
1899年5月22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歌剧《蝙蝠》首演时,作曲家指挥乐团在维也纳歌剧院演奏了序曲。但就在歌剧演出的期间,小约翰·施特劳斯染上了风寒,引发肺病,于1899年6月3日不幸逝世。
●1921年:施特劳斯纪念碑的落成
即使伟大的作曲家逝世之后,维也纳爱乐乐团也并没有立刻成为他坚定的拥护者。1902年,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Op.410)和《美酒、女人与歌曲》(Op.333),这次演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1921年。当时,为了庆祝在维也纳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纪念碑的落成,著名指挥家阿图尔·尼基什(Arthur Nikisch)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了作曲家的《艺术家的生涯》(Op.316)、《蓝色多瑙河》、《美酒、女人与歌曲》等作品。由于尼基什当时巨大的声望和影响,许多指挥家都开始模仿他演奏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1925年10月25日,为了纪念作曲家诞辰一百周年,指挥大师魏因加特纳(Felix von Weingartnre)指挥演出了《蓝色多瑙河》,在此之前这部作品已成为维也纳爱乐乐团在10月17日和18日的国际旅行演出的保留曲目和返场曲目。1925年10月25日的这场音乐会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部是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
图二、著名指挥家阿图尔·尼基什(Arthur Nikisch)
●1929年:演奏施特劳斯作品传统的形成
维也纳爱乐乐团形成了演奏施特劳斯作品的传统得益于当时一位施特劳斯作品的狂热拥护者:克莱门斯·(Clemens Krauss)。1929年8月11日,他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系列音乐会。由于音乐会巨大的成功,一直到1933年,他每年都举行类似的音乐会。当然,音乐会的作品除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外,还有其家族别人的作品,这就是新年音乐会的雏形。
●1939年:第一次新年音乐会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诞生是非同寻常的,它开始于乐团晦暗的年代——1939年,当时在欧洲爆发的战争演化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局势变化很快,乐团内部出现了很多派别,各持自己的主张,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乐团举行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它向外界发布一个信息(这个信息远远超出了音乐的本身),表明了维也纳爱乐协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对奥地利的忠诚。
这场音乐会于1939年12月31日举行,30日举行了公开的排演。这次演出日后成了奥地利丰厚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年音乐会是1941年1月1日的那次,指挥同样是克莱门斯·克劳斯。在战争年代,克劳斯掌管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演出和爱乐乐团的私立学校,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1月,在战后艰难的岁月中,维也纳爱乐乐团依然忠诚于奥地利,1945年举行的新年音乐会在1月2日还加演了一场。
图三、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始作俑者——克莱门斯·克劳斯
1946年至1947年乐团的指挥换为约瑟夫·克里普斯,尽管他带领乐团首次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新年音乐会,但并没有博得广泛的好评。1948年,克莱门斯·克劳斯重新执掌乐团,直到1954年克劳斯辞世,一共举行了七次新年音乐会。在克劳斯一生指挥的十三次新年音乐会中,他把新年音乐会变成了维也纳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音乐活动。尽管没有电视将他的指挥艺术保存下来,但从存留的各种文献上我们仍可以认为,他对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的演绎至今仍具有权威性。
●1955年:与波斯科夫斯基二十五年的合作
克莱门斯·克劳斯的不幸辞世给维也纳爱乐乐团带来巨大的问题。谁能接替他的位置并继续他的成功?乐团为此召开了几次全体会议,最终选择了威利·波斯科夫斯基(Willi Boskovsky)。当初这个选择引起了许多的争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是个多么正确的选择。波斯科夫斯基一共指挥了二十五次新年音乐会——从1955年至1979年。他使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因此当他因病退休时,也同时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波斯科夫斯基与众不同的是,那种只能在回忆中,在梦境中和施特劳斯的音乐魔力中才能被唤起的奥地利的古老传统,被波斯科夫斯基通过他的指挥,他的小提琴展现出来,让世人全然忘记了身处的时代。在波斯科夫斯基年代,增加了每年12月30日晚上为奥地利军队演出音乐会的传统。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电视台介入了音乐会,由于广播电台和电视的作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成为世界最知名的音乐盛会和奥地利音乐文化的象征。
图四、指挥家波斯科夫斯基
●1980年:年度指挥家的出现
当1980年波斯科夫斯基因病退休后,维也纳爱乐乐团选择了洛林·马泽尔(Lorin Maaze)——一位国际乐坛取得辉煌成就的指挥家。他指挥新年音乐会直至1986年1月1日。从那以后,新年音乐会的指挥每年更换,1987年的指挥是大名鼎鼎的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他指挥了一场令人难忘的音乐会,随后是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88年和1991年)、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1989年和1992年)、祖宾·梅塔(Zubin Mleiber)(1990年、1995年和1998年)、里卡尔多·穆蒂(Riccardo Muti)(1993年和1997、2000年)、洛林·马泽尔(L(1994年、1996年和1999年)。所有这引起指挥都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当年音乐季中取得最大成功的指挥。1999年洛林·马泽尔指挥的新年音乐会打开了“施特劳斯年”的序幕——1999年是小约翰·施特劳斯逝世100周年,老约翰·施特劳斯逝世150周年。(本站注:此后的年度指挥分别是2000年和2004年穆蒂、2001和2003年哈农库特、2002年小泽征而)
●轻松优雅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当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乐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响起时,听众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这时,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中断指挥转过身来,向现场听众(同时也通过电视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于是以后的新年音乐会又多了一项内容: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被听众掌声打断时,指挥都会转过身向广大听众致辞,倒数第二句是他略显生硬的汉语“新年好!”随后是英文“Happy New Year!”
一个半世纪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用音乐来纪念施特劳斯家族这些伟大的成员:老约翰·施特劳斯——施特劳斯家族的创始人,将圆舞曲从民间的舞场带入高雅音乐厅的“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轻喜剧带入歌剧院的人,创作出传世圆舞曲的“圆舞曲之王”;约瑟夫·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贝多芬的音乐手法融入圆舞曲的创作人;爱德华·施特劳斯——带领“施特劳斯乐团”周游世界,将家族音乐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施特劳斯是哪个国家的

小约翰·施特劳斯
施特劳斯,一般指十九世纪奥地利著名音乐世家——施特劳斯家族,即老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其中小约翰·施特劳斯是被称作“圆舞曲之王”,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等。   历史上名为施特劳斯的名人还有:   德国音乐家弗朗茨·施特劳斯、理查德·施特劳斯父子。   德籍犹太人,牛仔裤的发明者李维·施特劳斯。   德国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

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和奥地利的施特劳斯家族有关系么

理查·施特劳斯1864年6月11曰生于德国慕尼黑,1949年9月8日逝世于加弥什。上个世纪之交德奥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擅长用大型管弦乐队的丰沛音色来诠释诗歌、传奇乃至哲言等深刻内容,形成独特的描绘性音乐语言。代表作品有音诗《死与净化》、《唐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歌剧《莎乐美》、《埃莱克特拉》、《玫瑰骑士》,以及《阿尔卑斯山交响曲》等等。
《玫瑰骑士》是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于1909年创作的一部三幕歌剧,剧本由奥地利作家、著名诗人胡国·冯·霍夫曼施塔尔创作。1911年1月26日在得累斯顿宫廷剧院首演。
《玫瑰骑士》不仅是理查·施特劳斯的众多歌剧中最脍炙人口的,也是二十世纪歌剧中最为观众钟爱的名作。不仅由于该剧在展现人的内心世界细腻微妙方面所具有的深度,更重要的是其音乐词汇的流畅优美和易于接受。剧中第三幕的圆舞曲非常著名,深得由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与理查·施特劳斯并无亲缘关系)发扬光大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神韵:尾声中有元帅夫人、索菲和奥克塔维安演唱的三重唱是德语歌剧中感人至深的精彩篇章。剧中作曲家以女中音饰演男性角色(奥克塔维安) 做法也是此剧中的一个引人瞩目之处。 约翰·施特劳斯(1825 - 1899)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小提琴家。他从小爱好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19岁在维也纳组织了一个管弦乐团,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
1872年,约翰·施特劳斯应邀去美国波士顿、纽约等地演出,盛况空前。 他还亲自指挥由两千人组成的管弦乐团、两万人组成的合唱团,联合演出自己的代表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创音乐史上的新纪录。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3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作品大都热情欢快,旋律性很强,散发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并常带有幽默感。人们所熟悉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春之声》等圆舞曲,都出自他的笔下。 他与他父亲同名,两人都是著名的作曲家,又都以写圆舞曲闻名于世。为了区别起见,在他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施特劳斯家族作曲曲目有哪些

施特劳斯最美最广泛传播的作品是《蓝色多瑙河》,还有其他让人百听不厌的乐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玫瑰圆舞曲》、《春之声》等.小施特劳斯把舞曲扩展到了交响乐的领域,每年元旦这一天,维也纳交响乐团都举行新年音乐会,演奏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同时各种文化节的重点也放在对施特劳斯的作品演奏和演出上.1987年新年音乐会的演出曲目是小约翰·施特劳斯:《蝙蝠序曲》、《安娜波尔传 》、《拨弦波尔卡》(与约瑟夫合作)、《雷鸣电闪波尔卡》、《游览列车波尔卡》、《 春之声》;老约翰.施特劳斯:《可爱的安娜》(波尔卡);约瑟夫.施特劳斯:《无忧无 虑波尔卡》、《狂放》、《天体之声》。当然,还有《蓝色多瑙河》和《拉德斯基进行 曲》。
http://storage.msn.com/x1pmAkndzHuOfcJwFFzdLe1EVwWolx9_SC_LvXmJ2AkDKZiUOfjg1adPYkvIQLGKIddhVOqz21Z2tWCNDC7zFpkmZTDg4z_K2CLiqUIr9EogTQHG_h7BzjVlEBcAOPVdo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