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不顾邻国阻力,乌拉圭坚持推动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这意味着什么
通过媒体报道乌拉圭的总统波乌表示,将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即使会面临来自邻国的阻力,但乌拉圭依旧将推动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乌拉圭做为南方共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共同市场是拉美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组织,他是由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等4个成员国家以及智利,玻利维亚等联系国组成,也被称为世界第五大经济集团,目前只有乌拉圭坚持推动与中国达成自贸的协定,其他的国家还没有进行相关言论的发表,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和乌拉圭都具有很多的好处,希望能够扩展到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国家,能够有更多国家进行合作,这也是我们希望所看到的。
通过相关部门表示乌拉圭想尽快与中国达成自贸的协议,其中遭遇的阻力是没有与其他成员国完成具体的商议过程,此次乌拉圭如此迫切想与中国成为主要贸易伙伴,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考虑,乌拉圭的目标想要成为中国进入南方共同市场的门户,来促进国内的牛肉,羊肉,大豆等关键商品出口到中国,因为中国具有庞大的市场,此次行为,乌拉圭也是想要稳定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其次乌拉圭则是寻求同中国一切可能的合作,中国先进的科技水平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具有丰富而又雄厚的实力,都足以帮助乌拉圭完成相关目标的建设,同中国加强相关的合作,能够对乌拉圭的经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如今这个时间点上,乌拉圭选择不顾邻国的阻力,坚持想要与中国合作的愿望,也是向中国表明了乌拉圭的态度,我们同样也期望着与他国进行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往来。
乌拉圭主要生产什么粮食
乌拉圭经济是以农牧渔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全国可耕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90%,其中85%为牧场,4%用于种植业,4%用于林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4年乌拉圭经济活动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39%,从事农业的人口占12.8%。目前,全国农业人口约40.7万,农业劳动力15.9万。
1.种植业 温带气候、纵横的河流、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地为乌拉圭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乌拉圭的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甘蔗、甜菜、高粱、玉米、大麦和大豆,其中粮食以稻米、小麦和玉米为主。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82年乌拉圭水稻种植面积仅为6.95万公顷,1991年上升为10.31万公顷,1986-1988年年均产量为37.1万吨,1990-1992年达到48.1万吨,1986-1991年全国平均单产力4743公斤/公顷。小麦种植面积1980年为32万公顷,1988年下降为17万公顷,1991年又扩大到22.4万公顷。小麦总产量1986-1988年平均为26.2万吨,1989-1991年达45.7万吨,1990年曾高达54.2万吨。单产由1980年的1400公斤/公顷上升为1988-1991年的平均2095公斤/公顷。稻米和小麦生产自给有余,并可出口
乌拉圭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乌拉圭经济主要是以出口农业为主,早在二十世纪初欧洲爆发战事时,乌拉圭便大量出口农产品到欧洲等各地,令乌拉圭一度成为南美洲富裕的国家。现时乌拉圭经济虽然不能与二十纪初相比,乌拉圭仍然是靠出口农业带动。2000年南美洲爆发经济危机,巴西和阿根廷率先为重灾区,乌拉圭因为有一半出口是输向巴西和阿根廷,结果也受到牵连,不但出口大跌,失业率还达到双位数字。
乌拉圭乃南美洲区中另一个经济萧条的国家,但2004年起,乌拉圭经济开始随着巴西、阿根廷复苏,在经济危机下,乌经济仍然增长,和旁边的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形成鲜明对比。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469美元,在南美洲独占鳖头。另外,和一般拉美国家不同的是,乌拉圭基尼系数在拉丁美洲较小(0.446)。在拉美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依赖出口,能源依赖进口。农牧业较发达,主要生产并出口肉类、羊毛、水产品、皮革和稻米等。工业以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以金融、旅游、物流、交通业为主。
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乌政府积极应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穆希卡政府执政以来,注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延续性,重视宏观调控,控制财政支出,加强金融监管,优化债务结构,着力加强服务业,打造物流中心。当前乌经济总体运行平稳,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预测2013年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8%。
乌拉圭经济到底怎么样
1.这6个国家排序:
总GDP:巴西 印度 韩国 泰国 乌拉圭 朝鲜(大约比朝鲜多50亿美元,远落后于其他几个国家)
人均GDP:韩国 乌拉圭 巴西 泰国 朝鲜 印度(大约比韩国少10000美元,比巴西多2000美元)
乌拉圭国内市场不大,经济主要依存于与阿根廷和巴西之间的贸易.物价水平为南美洲最高.19世纪曾经靠输出羊毛和牛肉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1930年代重工业化的失败和世界对畜产品需求的减少,导致朝鲜战争之后,国家经济陷入停滞状态
2.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