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大利vs土耳其军事

意大利vs土耳其军事(土耳其独立战争的军事冲突)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04 06:03:00 浏览18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土耳其独立战争的军事冲突

新政府企图摧毁国民运动,于是通过了一个伊斯兰教长颁布的教令。该教令提到,真正的教徒不应该参与民族主义活动。政府还私自判处阿塔土克及一些显著的民族主义者死刑。安卡拉一位叫里法特·伯雷克奇的回教法典权威为国民运辩护,发表一条抵消法令,宣称首都已被协约国及菲利帕夏控制,而国民运动的目的是要从敌人手中解放苏丹。 阿塔土克预计,即使他返回首都,协约国也不会放过他,所以他留在安那托利亚。他将代表大会的总部由埃尔祖鲁姆转移到安卡拉,使他能够尽量接触到更多到伊斯坦布尔开会的议员。他又开办名为《国家主权》的报章,讲述土耳其及其他地区的民族运动。
阿塔土克宣称土耳其唯一的合法政府是位于安卡拉的代表大会,所有民事及军事官员都效忠这个政府。这一说法获得广泛支持和认同。鄂图曼大会在此时已完全由协约国掌控。 阿塔土克向政府官员及部队司令传递信息,要求他们实行大国民议会的代议选举,大国民议会的集会地点将会在安卡拉。阿塔土克呼吁伊斯兰世界协助,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在为苏丹奋斗。他又表明他想将哈里发从协约国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他计划要在安卡拉筹组新的政府和国会,并请求苏丹承认。
在协约国搜捕之前,大量阿塔土克的支持者涌往安卡拉,包括阿塔土克在军事部门的工作伙伴哈利德·埃迪普、阿德南·阿迪瓦尔、伊斯麦特·伊诺努、还有国会主席贾拉尔德丁·阿里夫、报章《延京》的创办人尤纳斯·那迪·阿巴利奥古。1920年3月31日,埃迪普及阿迪瓦尔在盖韦会面。这两名知识份子讨论设立新闻机构的必要性,将之命名为阿安多卢。他们在安卡拉与阿塔土克会晤,即时提议宣布在安卡拉设立阿安多卢。阿塔土克想向全世界传达新闻故事,他强调将民族斗争传遍国内外的重要性。贾拉尔德丁·阿里夫出逃首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说奥斯曼帝国议会被非法解散,停战协定并没有赋予协约国解散奥斯曼帝国议会的权力,而1909年宪法亦将苏丹解散国会的权力取消,以防止1879年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解散国会的事重演。
约有100名奥斯曼帝国议会议员成功逃离协约国的搜捕,参与民族抵抗团体举行的全国选举。伊斯麦特·伊诺努成为代表埃迪尔内的议员。1920年3月,土耳其革命者宣布,土耳其民族在安卡拉建立了他们的国会,名为大国民议会,拥有所有政府实权。1920年4月23日,大国民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阿塔土克为首任总统、伊诺努为总理。这个新政权决意抵抗首都政府。 安那托利亚存在着多支军事力量,包括英军、阿默特·安札武尔以及苏丹的军队。苏丹从他的回教军队里分出4000人,并运用协约国的资源另外建立一支最初部署在伊兹尼克、2000人的非穆斯林军队。苏丹政府派遣军队开往革命者及反革命暴动的地点。
英国不认为那些革命者很难对付,英方于是仅运用非常规力量去对付起义。由于民族主义者遍布整个土耳其,军队分成了许多小队。在伊兹密尔,这里有两个营的英军,军官都住在鄂图曼的战船尤乌斯上,这支部队被用作击溃阿里·福阿德·哲别索伊及瑞菲特·贝尔旗下的支持者。
1920年4月13日,战事在迪兹杰爆发。4月18日,战火蔓延至博卢。4月20日,杰里德也爆发战事。奥斯曼帝国议会给予回教军队半官方的权力,阿默特·安札武尔在起义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被授命前往讨伐革命者。1920年6月14日,双方在伊兹密尔附近交火。阿默特·安札武尔部及英军的数量压倒起义军,但有一些回教军队在阵前叛投起义军,这显示苏丹得不到部下坚实的支持,馀下的回教军队撤到英军的后方稳住阵脚。
是次军事冲突带来了严重后果。英军向起义军开火,又从空中投下炸弹,迫使起义军撤退,伊斯坦布尔城内一片恐慌。英军司令佐治·米恩(George Milne)要求增援,使英方开始实施一系列的行动对付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法国陆军统帅费迪南·福煦就事件签署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得出了结论,土耳其需要部署27个师的兵力。英军并没有27个师可以分配,如此大规模的部署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政治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公众不会支持另一场漫长且代价高昂的征战。 在发表阿马西亚公告之前,阿塔土克与一位布尔什维克代表谢苗·布琼尼上校会面。布尔什维克意图吞并高加索部分地区,包括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曾经是沙俄的一部分。布尔什维克视土耳其为一个缓冲地区及共产主义盟友。阿土塔克回覆说:“这问题要延后讨论,直至土耳其独立。”阿塔土克以此来争取俄国对国民运动的支持。
阿塔土克首要的目的是要确保能够得到武器,这些武器主要来自苏联、意大利及法国。这些武备,特别是苏联那些,使土耳其人能有效武装军队。签订卡尔斯条约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允诺割让纳希切万及巴统,以换取苏维埃的支持及资金。1920年8月4日,莫斯科的土耳其代表里札·奴尔发出一通电报,说60支克虏伯大炮、3万发炮单、70万发手榴弹、1万发地雷、6万口罗马利亚刺刀、150万支鄂图曼步枪、100万支俄国步枪、100万支曼里夏步枪,甚至还有一些先进的马蒂尼-亨利步枪以及25000口刺刀很快就归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所有。 鄂图曼政府签署《色佛尔条约》,条约列明保留政教合一制度,伊斯坦布尔仍归苏丹管治。色佛尔条约不被民族主义者所认同,他们认为色佛尔条约并不是要确立边界,也没有为人民的利益设想,鄂图曼政府只是为了短暂的外交利益而签署。
此外,韦尼泽洛斯为希腊从中得益,其他国家要让希腊占领那些地区。三国协约原本不希望那些被希腊占领的地区把保加利亚及安那托利亚分离,但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实力获取那些地区。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巴统条约》界定了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及奥斯曼帝国之间的边界。不过在《穆德洛斯停战协定》签订后,土耳其东面的边界已与条约订立的有所不同。三国协约谈论海外亚美尼亚人的诉求及重塑边界的事情。十四点和平原则可作为亚美尼亚的动机,如果亚美尼亚人能够证明他们在土耳其东部占多数的人口,他们就能占据这些地区。亚美尼亚人在边界的活动经常被用作重塑边界的论据。伍德罗·威尔逊同意将这些地区转让给亚美尼亚,因为这些地区主要由亚美尼亚人控制。这些讨论的结果都写在色佛尔条约上。有一股从东南面来的亚美尼亚人获得法国的支持,法国-亚美尼亚协定承认亚美尼亚在西利西亚的主权,法国则可建立亚美尼亚籍法国军团,以联合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及获法国支持的那股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可得到更多的资源,以抗衡布尔什维克的扩张。
独立战争其中一场重大的战役在亚美尼亚及土耳其的边境上展开,虽然希腊在西面威胁着土耳其人,但土耳其人仍能在这里发动攻势。卡兹姆·卡拉贝克尔分别在两份报告上论述土耳其东部的形势,详述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的活动。俄国政府向土耳其人传送一个讯息,俄国与亚美尼亚、俄国与伊朗的边境已置于俄国的控制下。当时的土耳其较为落后,并没有本土的军事工业,俄国的协助至关重要。巴基尔·森米·贝伊被派往与俄国会谈,俄方要求土耳其割让凡城及比特利斯予亚美尼亚,这对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来说不可接受,他们还要面对另一些难题,包括对亚美尼亚人侵袭的迟缓反应引起土耳其人不满、希腊的威胁以及外交联系需要协调。 外交照会还没有开始,亚美尼亚为了增加谈判筹码,驱军到奥尔图,引致奥尔图之战。奥尔图之战终止了土耳其人与俄国的会谈,不久后鄂图曼政府签署色佛尔条约。1920年7月25日,乔治亚占领阿尔特温。
卡兹姆·卡拉贝克尔率军把亚美尼亚军赶出奥尔图,并且反攻亚美尼亚,迫使亚美尼亚签署停火协议。 《亚历山德罗波尔条约》是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签订的首条条约,该条约废除了《色佛尔条约》里有关阿美尼亚在土耳其东部边境的活动。亚历山德罗波尔条约内的十项说明亚美尼亚放弃行使色佛尔条约。
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达成和平协议后,亚美尼亚在11月底爆发共产起义。1920年11月28日,艾纳特里·海克率领第十一团红军越过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进入亚美尼亚,第二次苏联-亚美尼亚战争仅持续了一个星期,亚美尼亚被打败以后不再对土耳其民族主义活动构成威胁。有说法指,如果亚美尼亚满意1919年时的边界,就可以对布尔什维克的征服作出有效的抵抗。
1921年3月16日,布尔什维克与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签订一份更详尽的协议,称为《卡尔斯条约》,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及乔治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也参与签署。
从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掳获的武备被运送到西面对抗希腊。
西部的战争
战事起因是因为协约国,特别是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向希腊保证,只要希腊站在协约国一方,希腊就能得到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包括色雷斯东部、伊姆罗兹岛、特内多斯岛以及安那托利亚西部伊兹密尔附近的地区。希腊还想占据昔日拜占庭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达成伟大理想,但协约国不允许。
三国协约决定让希腊占领伊兹默尔附近的地区及小亚细亚西部的艾瓦勒克,原因是想要抢先意大利染指土耳其的南海岸,当中包括安塔利亚,三国协约担忧意大利的扩张,于是让希腊占领这些地区作为解决办法。
1921年5月28日,希腊人在艾瓦勒克登陆,艾瓦勒克在巴尔干战争之前是一个通行希腊语的小镇。主要来自克里特的希腊人进驻艾瓦勒克,赶走这里的土耳其居民。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中将阿里·锡天卡耶组织土耳其群众进行抵抗,还有一些土耳其人加入了雷希特、铁菲克、泽克兹·伊泽姆,这些部队有很强的决心抵抗希腊,因为他们已经后无退路。雷希特、铁菲克及泽克兹·伊泽姆是高加索人,他们在故乡高加索被俄国及亚美尼亚驱赶出来,来到爱琴海海岸附近定居。希腊军首次与这些人爆发战斗。阿塔土克命劳夫·奥尔贝协助阿里·锡天卡耶、雷希特、铁菲克及泽克兹·伊泽姆。劳夫·奥尔贝也是高加索人,他设法联系这些抵抗团队,让他们切断希腊军的补给线。
由于意大利早前在安塔利亚登陆,协约国遂决定允许希腊在伊兹密尔登陆。为了应付意大利吞并有大量希腊人的小亚细亚地区,希腊总理韦尼泽洛斯取得协约国的准许,让希腊军队在伊兹密尔登陆,宣称是要保护人民免受骚动影响。土耳其人认为韦尼泽洛斯想吞并希腊人在土耳其的居住地,但韦尼泽洛斯指出,希腊军队在伊兹密尔的目的是保护当地居民:“希腊不是要向伊斯兰开战,而是反对过时的鄂图曼政府,以及它腐败、可耻及血腥的统治,我们要解放那些主要是希腊人居住的地区。” 希腊军队在伊兹密尔登陆,民族主义者向他们开火,结果引来希腊军的粗暴报复。希腊军以此为藉口驱军深入土耳其。阿塔土克不能容忍希腊军队占据伊兹密尔。双方在争夺伊兹密尔时犯下不少暴行,例如杀害无辜平民,甚至有儿童被害。最终土耳其人将希腊军队驱赶出伊兹密尔。
决议当时土耳其东部及南部的边界已透过条约及协议确定,阿塔土克在和谈上具有发言权。民族主义者提出,希腊须无条件撤出色雷斯东部、印布洛斯岛及忒涅多斯岛,而色雷斯的里查河则作为边界,重返1914年的状况。
法国、意大利及英国邀请阿塔土克到威尼斯商讨停火。阿塔土克要求在穆丹雅举行会谈。1921年10月3日,停火会谈在穆丹雅展开,最终签署穆丹雅停战协定。

意土战争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意土战争作为意大利对外进行侵略战争的一部分,不管是对意大利还是其他各国,在整个的战争史中都有着特别的意义。虽然这场带有侵略性质的战争对当时的奥斯曼帝国产生了损害,但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促进了世界的全球化的。关于意土战争过程,历史上也有很多记载,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战争。意土战争爆发于1911年,是意大利对奥斯曼帝国的一场侵略战争。统一后的意大利经过发展本国的实力,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于是意大利渐渐滋生了殖民主义意识,想要通过并吞其他国家来扩展自己的领土,而奥斯曼帝国的省份——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就是它的其中一个目标。关于意土战争过程还得从意大利和土耳其的争端开始说起,当时意大利为挑起事端,以自己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领土的利益受到损害为借口,向后者发起挑战,想要进驻,但土耳其没能同意,于是意大利向土耳其宣战。在英国和法国的支持下,以及意大利自己本身强大的军事实力,1911年11月意大利就宣布已经进驻的黎波里,下一年的5月,意大利又占领了土耳其的其他一些岛屿,同年的10月,意大利最终占领北非,土耳其因为处境艰难而被迫让步。看到这也对意土战争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它是一战的前奏。

土耳其的经济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

很强。土耳其被称为北约的二哥。

土耳其武装部队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

   

                               

准军事部队:182200人。军队和国民警卫队18万人(其中预备役5万人),装备560台装甲运输机和65架直升机。海岸警卫队共有2200人,配备有64艘海岸巡逻艇(其他几艘)和2架运输机。


驻外部队:驻塞浦路斯军队1支,约3万人。装备坦克265辆,装甲运输机150辆,牵引枪134支,自行火炮30支,迫击炮307支,高射炮84支,飞机5架,直升机3-4架。此外,1997年,2427人参加了联合国在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格鲁吉亚、意大利和马其顿的维和行动。

驻外部队:北约东南欧盟军司令部和战术空军司令部第6。大约230名英国空军人员

部队是515000人。集团司令部4个,陆军司令部9个,机械化师1个,步兵师1个,装甲旅14个,机械化旅17个,步兵旅9个,突击旅4个,步兵团1个,总统卫队1个,边防团5个,边防营26个。


要讲综合实力,土耳其肯定超过以色列,如果抛开美国干预调停的因素,两个国家单挑死磕,土耳其肯定能够笑到最后,毕竟,土耳其有十倍于以色列的人口和数十倍于以色列的国土纵深。而且作为号称北约第二军事强国的土耳其,其陆军装备并不比以色列差,相对以色列还具有规模优势。

土耳其的军事实力有多强

  武装力量
  兵力 现役部队60.97万人。
  陆军
  约49.5万人。编有4个集团军司令部,9个军司令部,1个机械化师,1个步兵师,14个装甲旅,17个机械化旅,9个步兵旅,4个突击旅,1个步兵团,1个总统警卫团,5个边防团,26个边防营。
  主战坦克:4205辆,其中M-48A5T1型和M-48A5T2型2876辆,M-60A3型658辆,M-60Al型274辆,“豹”式IAI型170辆,“豹”式lA3型227辆。
  装甲侦察车:若干辆。
  步兵战车:650辆。
  装甲输送车:3643辆(AAPC型830辆,M-113型2813辆)。
  牵引炮:105毫米若干门,155毫米517门,203毫米162门。
  自行炮:105毫米391门,155毫米222门,175毫米36门,203毫米219门。
  火箭炮:60门(107毫米48门,227毫米12门)。
  迫击炮:2021门(107毫米1264门,120毫米757门),另有81毫米迫击炮3792门。
  反坦克导弹:943具(“眼镜蛇”186具,“陶”式365具,“米兰”392具)。
  无坐力炮:57毫米923门,75毫米617门,106毫米2329门,高炮1664门(20毫米439门,35毫米120门,40毫米1105门)。
  地空导弹:“毒刺”108部,“红眼睛”789部。此外,还装备有各型飞机168架,武装直升机37架,运输直升机262架。
  海军
  5.46万人(含海军陆战队3100人,海岸营部队1050人),编为5个海岸基地司令部。
  常规潜艇:14艘。
  护卫舰:22艘。
  导弹快艇:21艘。
  巡逻艇:28艘。
  布雷舰艇:1艘。
  反水雷舰艇:23艘。
  登陆舰:8艘。
  登陆艇:59艘。
  辅助舰船:27艘。
  海军航空兵
  装备有用于反潜作战的直升机16架(其中13架为AB-212型武装直升机),教练机7架。
  海军陆战队
  1个团,3100人。
  空军
  6.01万人。编有2个战术空军司令部,1个运输司令部,1个训练司令部,1个后勤司令部,11个攻击战斗机中队,7个战斗机中队,2个侦察机中队,5个运输机中队,3个教练机中队,6个地空导弹中队。作战飞机505架。
  战斗机和攻击战斗机:F-16C型210架,F-16D型30架,F/NF-5A和F/NF-5B型87架,F-4E型139架。
  侦察机:RF-4E型39架。
  空中加油机:KC-135R型2架。
  运输机:C-130B和C-130E型13架,KC-135R型2架,C-160D型19架,CN-235型50架(其中部分可用于电子战)。
  要员专机:2架。
  教练机:SF-260D型38架,T-33型34架,T-37型60架,T-38型70架,T-41型28架。
  直升机:UH-1H型20架,AS-532型20架。
  地空导弹:“奈基”92部,“轻剑”86部。
  预备役部队
  37.87万人(41岁以下),其中陆军25.87万人、海军5.5万人、空军6.5万人。
  准军事部队
  22.02万人。宪兵和国民警卫队21.8万人(其中预备役5万人),装备装甲输送车560辆、飞机2-3架、直升机56架。海岸警卫队0.22万人,装备近岸巡逻艇64艘、运输机2架。
  兵役制度
  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18个月。
  军衔
  军官分3等11级,即将官4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驻外兵力
  驻塞浦路斯1个军,约3.6万人。装备坦克386辆、装甲输送车476辆、牵引炮102门、自行炮60门、迫击炮450门、高炮48门、飞机3架、直升机4架、近岸巡逻艇1艘。
  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兵力:驻波斯尼亚1300人,驻东帝汶2人(军事观察员),驻格鲁吉亚5人(军事观察员),驻伊拉克和科威特边境6人(军事观察员),驻意大利4架F-16C型战斗机,驻南斯拉夫科索沃维和部队约950人。
  外国驻军
  驻有北约盟军东南联合司令部和第6战术空军司令部。英国军人160人,飞机6架(“美洲虎”GR-3A和GR-3B型6架、VC-10型2架)。美国2040人,其中海军240人(包括陆战队220人),空军1800人;空军驻有1个飞行联队,装备飞机包括F-16、F-15C、KC-135、E-3B和E-3C、C-12、HC-130和HH-60。
  军队节日
  建军节8月30日

土耳其军事实力怎么样 是世界强国吗 跟德国关系好不好

土耳其的军事实力在世界上应该属于比较强的,现在土耳其拥有北约成员国除美国外数量最多的武装部队,但其装备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工业制造能力并不强,作为世界级强国,必须能够大规模制造并出口工业品,而土耳其现在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算不上是世界级强国。土耳其和德国是历史上的传统盟友,两国自19世纪中叶即开始结盟,两国的联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解散,但德国和土耳其的关系一直很友好,尤其二战结束后,百废待举的德国急需大量劳工,而土耳其是向德国提供劳工最多的国家,现在这些劳工的后代大都留在了德国,德国拥有除土耳其本土外最大的土耳其人口,更使两国关系十分亲密

什么是意土战争

1911~1912年的意土战争意土战争,又称的黎波里塔尼亚战争或利比亚战争,是意大利为夺取奥斯曼帝国的北非省份——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今利比亚)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战争自1911年9月至1912年10月止,历时一年,最终以土耳其政府的屈服与意签订割让土地和约而告终。意大利在战争中,首次使用飞机完成军事任务的做法引起各国瞩目,从此,战争已开始从平面向立体发展。

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是北非的一片荒漠,经济价值有限,但战略地位重要,意大利对此窥视已久。它在1880年至1911年期间,不断向两地移民和派遣商人,购买土地,积极扩充势力;派海军军官换上渔民的衣服,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沿海捕捞海绵为名,进行海岸测量;指使意大利天主教神甫以传教为名、深入内地收集情报。当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事件发生后,意大利认为再不行动将可能失去机会,便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地区意大利人受到不公正待遇为借口,先发制人,抢在土耳其出兵北非之前,于1911年9月28日向其发出最后通牒,威胁入侵上述地区。土耳其呼吁各国制止意大利的侵略企图,可是各大国却都劝土耳其接受意大利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意土战争爆发了。

9月29日,意军5万多人,首先从海上向的黎波里、胡姆斯等城市进行炮击。土耳其帝国在该地区防守兵力很弱,只有一个师约7000多人,而且士兵多来自土耳其内地,不愿在异国作战。10月4日夜,意军登陆部队1600多人,未遇激烈抵抗便占领了的黎波里和胡姆斯。11日,意大利远征军3.5万人开始在的黎波里登陆,击退了为数不多的当地守军,占领了托卜鲁克和德尔纳。19日,意军舰队掩护一个步兵师在班加西登陆,经两天激战,占领了该城。由于战争开始后,意军封锁了战区海岸线,英国又不允许土军通过埃及,使土军无法向北非增援。至10月底,意军已控制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的一些主要海滨城市。这次战争,意陆军动员9架飞机、11名飞行员参战。这些飞机装箱于10月15日海运到的黎波里海湾。23日6时19分至7时20分,队长皮亚扎上尉驾驶一架布莱里奥XI飞机飞往的黎波里与阿齐齐亚之间土军阵地上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侦察,从此揭开了飞机参战的序幕。25日,副队长莫伊佐驾驶“纽波特”飞机侦察时,机翼被3颗来福枪子弹击伤,这是飞机首次遭敌地面火力杀伤。11月1日,加沃蒂少尉驾驶“鸽”式飞机在北非塔吉拉绿洲和艾因扎拉地区向土军阵地投下4颗重2公斤的“西佩利”式榴弹,成为历史上的首次轰炸,结果土耳其指责意大利犯了轰炸医院的罪行。

意军虽然取得了初战胜利。但战争的发展却与意大利的愿望相反,进入了僵持状态,并使意军花费了巨大的代价,这主要是遭到当地人民的强烈抵抗。1911年10月23日,的黎波里居民举行武装起义,意大利远征军增兵9万人,对占领区的人民进行残酷镇压。到1912年春,才勉强守住了已占领的沿海地带,但始终未能深入到内地。这期间,意军于1月10日使用飞机向当地投撒了数千张传单,企图劝阿拉伯群众投降,使飞机又增加了一项进行空中宣传的任务。2月23日,皮亚扎上尉又首次尝试了利用固定在飞机上的照相机进行空中照相侦察。意军入侵北非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反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家的游击队和志愿军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使意军损失惨重。5月,意军把步兵增至10万,并调来35架飞机,部分飞艇和其他技术兵器,采取了更大的军事行动。占领了赞祖尔和莱卜达绿洲,舰队炮击了达达尼尔海峡和贝鲁特防御工事及土耳其的其他港口,迫使海峡关闭,并攻占了罗得岛、科斯岛和多德卡尼斯群岛。5月2日,意军第二航空队队长马连戈上尉首次进行了30分钟的夜间侦察。6月11日黎明前,又凭借固定在飞行帽上的手电筒,对土耳其营地进行了首次夜间轰炸。由于巴尔干半岛新的战争威胁和土耳其国内日益增长的危机,土耳其想尽快结束同意大利的战争,遂于10月15日,与意大利在瑞士洛桑附近的乌希签订和约,土耳其将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罗得岛、多德卡尼斯群岛割让给意大利,意土战争降下帷幕。

意土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之一。意大利借土耳其日趋衰败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动了这场侵略战争,占领了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实现它多年来在北非建立殖民地的野心。这场战争归根到底是由意大利殖民扩张野心恶性膨胀引起的,同时这也是一场所谓“先进”的国家运用人类文明制造出的最新式武器,对“落后”的阿拉伯人民进行的大杀戮。它既暴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也显示了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侵略者作殊死斗争的反抗精神。在军事学术史上,意军把飞机用于实战,开创了飞机参战的首例,从而大大加快了军事航空事业的发展,引起了现代战争战略、战术的深刻革命。从此,战争由平面向立体发展。

土耳其军队是个什么水平

  土耳其共和国军事概况:

  国防

  包括陆军,海军(包括海军航空兵和海军步兵),和空军。 宪兵和海岸警卫队平时受内务部指挥,但战时他们服从陆军和海军的指挥,在此期间,他们同时有内部军事法庭和军事职能。

  土耳其军队是北约第二大常设部队,仅次于美国军队,有五个分支超过一百万的军警人员的综合实力。土耳其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不包括以色列)。

  1921年1月凯末尔创建“国民军”。1952年加入北约。实行军队职业化措施,压编指挥机关人员,技术军人文职化,实行军官和技术军人合同制等。

  国防体制:总统为武装力量统帅。总统通过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最高国防决策机构,由总统任主席。武装力量的最高决策机构为最高军事委员会,由总理、总参谋长和陆、海、空军司令以及宪兵司令组成。国防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构。总参谋部为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预备役和准军事部队组成。

  正规军分陆、海、空3个军种。

  兵役制度: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18个月。

  军衔:军官分3等11级:将官4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军力

  总兵力:现役部队63.9万人。

  陆军:52.5万人。编有4个集团司令部,9个军司令部、1个机械化师、1个步兵师、14个装甲旅、17个机械化旅、9个步兵旅、4个突击旅、1个步兵团、1个总统警卫团、5个边防团、26个边防营。

  海军:5.1万人(含海军陆战队3100人)。主要编成为:海军司令部(驻安卡拉);舰队司令部(驻格尔居克);东北地中海司令部(驻安卡拉);北部地区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司令部(伊斯坦布尔);南部地区和爱琴海司令部(伊兹密尔);黑海司令部(埃雷斯);地中海司令部(梅尔辛);1个海军陆战团,3100人。

  空军:6.3万人。编有2个战术空军司令部、1个运输司令部、1个训练司令部、1个后勤司令部、11个攻击战斗机队、7个战斗机中队、2个侦察机中队。作战飞机440架。

  驻外兵力:驻塞浦路斯1个军,约3.3万人。装备有坦克282辆、装甲输送车250辆、牵引火炮170门、自行火炮26门、迫击炮307门、高射炮84门、飞机3架、直升机4架。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兵力:在波斯尼亚驻有约1300人,在伊拉克和科威特驻有7人(军事观察员),在意大利驻有18架F—16C型战斗机。

  外国驻军:驻有北约盟军东南欧陆军司令部和第6战术空军司令部。英国空军约230人,飞机7架(“旋风”6架、VC—10型1架)。美军1442人,其他陆军22人、海军20人、空军1400人,编有1个飞行联队,机型包括F—16、F—15C、KC—135、E—3B和E—3C、C—12、HC—130、HH—60。

  军队节日:建军节8月30日

二战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

一、经济资源
在现代战争中,能否保证战略物资的供应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战略物资来源一旦枯竭,军队就会丧失行动能力。法西斯意大利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匮乏,军事工业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几乎都要依赖进口。为了摆脱这种被动的状况,早在1937年意大利就决定实施“自给自足”计划。但是,这一计划的实施未能缩小意大利原料生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巨大差距。以煤炭、钢铁和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为例,1938年意大利仅产劣质煤148万吨,而同年美、英、法、德四国煤炭产量分别为4.06亿吨、2.3亿吨、4600万吨和1.69亿吨;当年的钢产量,意大利为237.7万吨,美、英、法、德则分别为5000万吨、1400万吨、600万吨和2300万吨。意大利的石油生产情况就更糟。1938年它仅产原油153265吨,而平时每年消耗石油 400万吨,战时800万吨,所消费的石油几乎全部都要从国外进口。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则为1.7亿吨,英、法都因逐步形成有储量丰富的油田,因而原油产量也很高。此外,意大利的铜、镍、铅、锡等有色金属资源也很缺乏。其中情况较好的铜,1938年也仅产2963吨,而同年美国的铜产量为58万吨。
原料的不足使意大利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欧美大国。例如,1938年,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为了实现军队的机械化和快速化,采取各种办法增加汽车的产量,从而推动了意大利汽车业的发展,汽车的年产量增至62072辆。但这个数字仍然无法同上述国家的汽车产量相比。当年美国为444.8万辆,德国为 34.8万辆,即使产量少些的英国和法国也都超过了30万辆。
1939年9月1日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时,意大利的主要战略物资储备已经告竭。当时,钢材还够用14天,煤炭只够用50天,情况好些的铁矿石也只够用180天。
为了解决战略资源短缺问题,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采取一些权宜措施来弥补战略物资的不足。例如,以爱国捐献的名义强迫居民上缴铜等有色金属,下令征用民间的钢铁制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限量用电,报纸一律改为四版发行等等。事实上,这些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意大利战略物资短缺的问题。
总之,到1940年6月参战时,意大利的经济远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这从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的日记中可以得到证实。1940年4月7日,在意大利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的陪同下,齐亚诺察看了战略物资储备情况。齐亚诺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与他一起走马观花地调查了我国金属储备情况。结果令人十分沮丧”。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罗萨报告说,“意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国外市场,即使动用我们少得可怜的黄金储备也买不起我们所需要的金属“。另外,从国内情况来看意大利的“资源极其缺乏,破铜烂铁的收缴也已达到极限。一切都完了”,并且说,“就物资储备而言,我们现在的处境实际上比去年9月份还要糟,现有的物资也只够打几个月的仗”。在听了法瓦格罗萨的上述这番话之后,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状况,怎敢参战呢!?”
二、军事准备
战略物资的缺乏和经济的虚弱使意大利的军事力量受到很大影响。虽然意大利国防大臣吹嘘可以动员1000万人,但因武器装备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意大利参战时,其陆军总数仅为45万人,编为74个二二制陆军师。据当时任意军总参谋长的巴多格里奥元帅事后说:“法西斯意大利参战那天,74个二二制陆军师中,只有19个师人员满编,武器装备齐全”。
当时,步兵是意大利陆军的主体,约占陆军总数的80%,但其武器装备的落后令人吃惊。士兵手中拿的还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91式步枪。自动步枪虽然已开始生产,但数量极其有限。步兵的落后还表现在缺少机动车辆上。士兵按条例规定每人背负一个重达35公斤的背包,因而行进速度十分缓慢,平均每天只能前进30公里。意大利决定参战后,步兵师开始实施所谓的“小机械化”,即给每个师配备少量汽车和自行车作为“补充装备”。自行车用来运送背包,士兵轮流坐汽车行军。这样一来,行军速度虽然略有提高,但却增加了团队间的矛盾,涣散了部队的纪律。步兵师配备的主要武器是:34门100毫米野炮、30门81毫米迫击炮、8门47毫米反坦克炮。这些火炮有相当一部分是一战时从奥地利人手中缴获来的,其余部分也多半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生产的老式部件所组装。由此不难看出,意大利军队使用的火炮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了。
陆军中装备略为好些的是那3个坦克师,总共拥有坦克1200辆。其中的近1100辆是3吨重的13轻型坦克,装甲很薄,步枪子弹即可穿透。其最大特点是没有安装火炮,携带的主要武器是一挺机枪。士兵中有人戏称这种早已被英法德淘汰的袖珍坦克是“胭脂盒”,也有人称之为“沙丁鱼罐头盒”。事实上它不能用于作战,只能作为战时运送弹药的辅助工具。另外有大约100辆6吨重的16中型坦克,这种坦克一时还不能开赴前线,因为其火炮瞄准器有毛病,需要检修。当时英国坦克部队配备的多半是13吨以上的中型坦克,由此看来,这几个坦克师也是徒有虚名。 1939年格拉齐尼元帅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发现陆军装备和作战水平极差。墨索里尼叫他不要担心,并且说,在战场上陆军不过是做做样子,摆摆阵势,打仗不靠陆军。
意大利海军和空军的情况与陆军有所不同。墨索里尼上台后十分重视扩充海军和空军,所以经过法西斯宣传机器的大肆吹嘘,意大利民众认为其海空军都是世界一流的。墨索里尼把海军看成是实现其扩张野心的一个重要工具。他说,意大利是一个伸入地中海的半岛,称霸地中海是意大利向外扩张的基础,这首先就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为此,他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海军的待遇,其中包括服装、食品和津贴都优于其它军种,致使许多青年人争先恐后当海军。但是,由于墨索里尼不懂军事,因而未能对发展海军做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抉择,只是一味追求舰艇的数量和吨位。截止1940年春季,意大利海军已拥有各类舰艇257艘。其中 3.5万吨级战列舰4艘,万吨级巡洋舰7艘,轻型巡洋舰15艘,驱逐舰59艘,快艇67艘。从数量和吨位看,意大利舰艇不如美国和英国,而与法国相当。但从武器装备和技术性能来看,均无法同上述诸国相比。另外,意大利当时没有航空母舰,从而使其舰队在远距离行动时得不到空中掩护。墨索里尼也曾为此焦虑不安,但却自欺欺人地说,意大利无需建造航母,因为“整个意大利就是一艘大型航空母舰”。
直到1941年,意大利海军由于缺乏空中支援和空中侦察手段,损失惨重,墨索里尼才下令将两艘大型客轮改装为航空母舰。
空军是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23年新建的军种,被吹嘘为意大利的“精英部队”,这是因为大多数法西斯领导人都曾经当过飞行员。由于墨索里尼把空军完全法西斯化,所以当时空军便成为富家子弟和投机分子快速晋升和步入高层的阶梯。他们纷纷参加空军,短则呆上两三个月,长则混个一年半载,“退役”后很快就会得到提拔和重用。然而,空军所拥有的飞机并不是法西斯宣传的3000架(有时是8500架)。后来,法西斯当局觉得这种过于夸张的虚假宣传难以令人信服,于是官方于1939年12月发布消息说,意大利空军拥有飞机2300架。其实,这个数字与实际情况也有很大差距。据意大利空军参谋长普里科洛证实,这其中的847架因过于陈旧将要被拆卸,另有大约500架因技术性能落后还存放在机库里。因此,真正能用于作战的飞机充其量也不过1000架。普里科洛在一次会议上告诫与会者不要对意大利空军的实力抱有幻想。其理由是,虽然意大利空军所拥有的飞机与其他国家不相上下,但技术落后,没有雷达。
二次大战前,人们认为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下,意大利已经整装待发,做好了战争准备。实际上,如同经济准备不足一样,意大利于1940年6月10日参战时其军事准备也很不足。可以说,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均不符合作战的要求。负责军工生产的法瓦格罗萨将军说,从武器装备情况来看,意大利只能打得起二至三个月的战争。
三、战略领导
意大利战略领导的失误,与独裁者墨索里尼有着密切关系。一是墨索里尼缺乏精确的计划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例如,入侵希腊仅仅是为了显示意大利能与德国平起平坐。1940年6月,当看到德国在西线取得重大战果时,墨索里尼也打算打一场摆脱德国人的“平行战”。墨索里尼认为,除利用意大利在北非的优势发动进攻外,只能在巴尔干寻找一个意大利军队与之作战时显示出威力的弱国来打。外交部长齐亚诺提出打希腊,墨索里尼则坚持要首先打南斯拉夫,并命令总参谋部按照他的设想制定作战方案,但后来又决定对希腊发动突然袭击。墨索里尼说,只要行动迅速,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迫使希腊投降。1940年10月12日,德国在事先未通知意大利的情况下出兵占领了罗马尼亚,墨索里尼感到十分恼火,决定立即入侵希腊。他说:“希特勒总是让我面对既成事实,这次我要照方抓药,将让他从报上看到我占领希腊的消息”。希腊战役中,尽管墨索里尼多次更换指挥官,仍然未能扭转败局,后来派去的王牌师也被全歼。 Xj})?{FP
为了获取战利品,意大利派20几万军队到苏联战场。苏德战争爆发后,墨索里尼预计希特勒会很快取得胜利,他认为如果意大利派军队到苏联,必将获得许多战利品,于是他给希特勒写信,要求派一支军队参战。1941年6月底至7月初,由1个装甲师和2个汽车运输师共计6.2万人组成的“意大利远征俄国军团” 开赴苏联。后来于1942年又增派4个步兵师和3个快速师,共计10个师22.9万人组成“意大利第8集团军”。结果,派到苏德战场的所谓“精锐部队”死伤将近一半,其余冲出苏军包围圈逃回意大利,装备损失80%以上。
有时在目的达到后,墨索里尼却不必要地炫耀武力。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后并没有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只是让意大利军队在意法边界待命。6月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共商对法行动方略。在二人举行会晤时,墨索里尼要求把尼斯、科西嘉、突尼斯、吉布提和法国南部划归意大利,希特勒当即表示同意。但当返回罗马后1墨索里尼觉得这样得来的胜利有失自己的尊严。于是,他突然决定,在停战协定签订前,向法军驻守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发动闪电战。进攻开始后,意军遭到法军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从前线返回的国家法西斯党前任总书记斯特拉塞说:“停战前两天还用20多年前使用的那套办法,让那么多的人白白去送死”。齐亚诺曾经这样说:“墨索里尼并不是想要这要那。他想要的是战争,通过和平方式即使他能得到他所要求的两倍他也不会要”。墨索里尼也说过类似的话:“军事成功远比完全通过和平途径去获取领土更加吸引人”。这说明墨索里尼贪求的是军事胜利,并以此作为树立个人权威的基础。
二是墨索里尼刚愎自用,少谋寡断。他本不懂军事,缺乏指挥才能,却以最高统帅的身份剥夺了总参谋部的军事决定权,把全部军事大权集于一身,独断专行。墨索里尼乐于下级报喜,恶于下级报忧,根本听不进不同的意见。齐亚诺就曾经说:“没有必要反对他,那样会更糟”。一位将军认为意军准备不足,参战只有失败,劝诫墨索里尼不要参战,结果被墨索里尼下令砍去了双脚。巴多格里奥元帅认为意军在希腊的失败完全是墨索里尼造成的,他指出:“领袖(指墨索里尼)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是他的一知半解和好大喜功正在把意大利引向失败”。在听到这番不恭之词后,墨索里尼勃然大怒,他把巴多格里奥说成是“国家的公敌”和“叛徒 ”,迫使他于1940年12月4日正式辞职。
1940年夏季,意军在东非的部队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该地的英军。但是,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意军统帅部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英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东非之前发动坚决的进攻,而是在取得小胜之后即停止前进,由于墨索里尼一再命令意军“只守不攻”,结果贻误了战机。1941年2月,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军得到增援后开始发动攻势,奥斯塔公爵指挥的意军迅速溃败,23万意军当了俘虏,墨索里尼那昙花一现的“东非帝国”就此告终。
墨索里尼下台后,在被巴多格里奥政府软禁期间,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墨索里尼承认“他的政权在缺乏武器、士气和资源的情况下,在错误的时间把国家拖入一场错误的战争。他滥用了千万人的勇气和热情,为了向盟国显示自己的伟大,外行地指挥了多次愚蠢的远征”。应当说,他的反思还是比较客观的,但他却为自己寻找一些借口,把失败的责任归咎于军队和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