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利时与俄罗斯关系

比利时与俄罗斯关系(俄罗斯是北约成员吗货币是什么)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9 14:28:21 浏览5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俄罗斯是北约成员吗货币是什么

俄罗斯不是北约成员,北约的全称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苏联的战略,1949年4月4日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生效。俄罗斯不加入北约的原因如下:
第一,北约要求成员国实行文官控制军队,国防预算公开。这是俄罗斯所深恶痛绝的;
第二,俄罗斯控制军队和政府的保守派和民族主义者,需要有北约这样的“敌人”;
第三,若俄罗斯加入北约,那么北约势力就直抵中国边境,这会刺激中国,俄将被视为西方一部分。俄罗斯不愿由此失去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的地位;
第四,俄罗斯不愿因为加入北约而冲淡了自己十多年来在东欧和中亚经营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俄罗斯在这一组织中居领袖地位;
第五,最重要的原因是俄罗斯的全球野心,俄认为,加入北约会影响自己重获世界霸权地位。
俄罗斯使用的货币单位是卢布,辅币是戈比。
1卢布=100戈比。纸币面额有1、3、5、10、25、50、100、200、500、1000、5000、10000和50000卢布,另有1卢布及1、2、3、5、10、15、20、50戈比铸币。 卢布最早为沙皇俄国的货币单位。1800年开始确立与黄金的比价,1897年卢布纸币的含金量为0.774234克。1922~1924年,苏联进行货币改革。1961年1月,再次实行货币改革,卢布的含金量定为0.987412克,对美元的汇价确定为1美元兑0.9卢布。此后近30年这一汇率没有大的变化。1989年10月28日,苏联宣布实行双重汇率。1990年11月1日卢布官方汇率近30年来第一次大幅度贬值,由1美元兑0.6卢布贬到1美元兑1.80卢布。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卢布成为俄罗斯的本位货币单位。前苏联的其他加盟共和国在独立后,有的发行了本国货币,有的仍采用卢布。1993年7月,俄罗斯政府宣布,1961~1992年发行的卢布纸币停止流通,同时发行新版卢布。1994年11月25日,卢布的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3235卢布。

(2/2)俄罗斯,白俄罗斯,为什么名字差不多,两国有何关系,还有,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

俄罗斯——Russia,白俄罗斯——Belarus,名字没有特别联系,只是俄罗斯由蒙语转译多一个俄,原来都是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独立。刚果与刚果民是刚果河两岸两个国家,原来分别为法国和比利时ZM地,后来独立。

俄罗斯计划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这意味着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简单粗暴的回答各位,意味着俄罗斯应该会很快的切断与西方的外交关系。事实上,我们在最近的新闻都可以看到,俄罗斯已经对西方的不满上升到一个不可估量的程度,现在根据俄罗斯的民众的支持,现在外界已经把中俄称为并肩作战的伙伴,从俄罗斯退出国际空间站的态度来看,俄罗斯对西方的政策跟作风已经忍无可忍,中俄以后是否会共同建设一个新国际空间站,这个问题依然还不好说,但是我个人的立场持乐观的态度。

根据可靠的分析,不说俄罗斯,按照我国的科技跟研发,中国大概到2025年之前,可能会在太空中拥有一个属于我们中国的空间站,研发的准备工作其实早已经准备就绪,现在就等待时机成熟了,想必这两年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两年,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台湾,香港,中美,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中国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建设空间站。

目前以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为首的空间站已经运行多年,此次俄罗斯突然宣布退出,其他国家也必然会想到当中含义,目前中国空间站的第一个节点模块称为团结,可在我个人看来,美国且西方国家的各种做法,并看不到这个团结的含义,只能说由美国跟俄罗斯领导的空间站,以后的恩怨情仇就从此建立了。

也就是说,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后可能会更加糟糕的,因为双方都看不起对方,基本上不可能再次合作,我们中国其实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空间项目,比如在神舟八号成功发射以后,中国的第一个空间站,天宫一号就成功交接过,国际空间站始的项目实际建于1998年,空间站的总投资大概为1000亿美元。

俄罗斯第一次世界大仗

【【【楼主,看了这么多你辛苦了,但绝对有必要推荐此篇】】】
三楼就是从维基百科上直接拉拉下来的,
6楼只是罗嗦了一些故事,没有回答你的问题
楼上的同志们都是到网上搜索一堆楼主看都看不完的资料,有没有调理,不累啊?我都望而生畏了。这里通过对历史课本的总结和事件的罗列给楼主一个清晰的历史背景。
注:“【】”内的是主题,之后的是扩展解释和资料补充。
一战是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各国利益纠结一团。俄国参与一战是利益集团间的较量,我在主题里最简短健全的阐述俄罗斯与各国的纠纷,包括俄国的集团形成,参战始末。
如果楼主嫌烦,直接看每条的前面就可以连成完整的事件始末。在条例打完以后会附上一战东线的故事和概况,是关于俄国的。
1.【19世纪末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帝国之间较量到达白热化,各国都希望占领他国的殖民地资源,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日益加剧,两国势不两立,德国崛起为自身利益挑战世界秩序】:
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同时世界连成一个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德国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为了防范法国、夺取欧洲及世界霸权,德国力图构筑以自己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意志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诱导法国挑起战端。这场战争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并建立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定下的和约条件苛刻,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战后法国人一直谋求报复德国,推动复仇主义,亦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一原因。
3.【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同俄国的矛盾,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
巴尔干半岛向来都被称为欧洲火药库,当时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并使得奥匈和俄国的冲突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线。奥匈和俄国的利益冲突源于巴尔干半岛,在1878年,在柏林会议上,俄国在保加利亚的势力大大被夺;而奥匈则在赫塞哥维纳、波斯尼亚两地取得保护权,这令俄国大为惊慌,试图以支持塞尔维亚以对抗奥地利的扩张。此后,奥匈和俄国的冲突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
4.【1882年,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德、意、奥缔结了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同盟国就此形成。
5【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这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同盟国的压力促使法俄结盟与之对抗。
6.【英国作为非欧洲大陆国家,为自己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采取平衡政策,不愿出现大陆一方有力量过强的局面,同时英国与德国在殖民地争夺上有很大矛盾】
经济及工业化发展催促著当时各国政府争夺殖民地以取得原料供应地及市场。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国内商人势力兴起,便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俄罗斯的既得利益有所冲突,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发加大。
7.【故英国与法俄结盟,包括俄国在内的同盟国集团形成】:
1904年,英法签订了《英法协约》,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1907,《英俄协约》签订,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至此,两大利益集团形成。欧洲形成了势均力敌的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此时的欧洲还只是处在暗流涌动的角斗阶段,没有出现明目的战争。
8.【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得到德国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尔维亚。7月30日俄罗斯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
1914年6月28日,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族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一名参加塞尔维亚恐怖组织“黑手党”(Black hand)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得到德国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尔维亚。
9.【接着引发了全面战争:一战】:
俄罗斯出兵援助塞尔维亚后,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8月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立国时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又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和维护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
【附】:一战东线故事概况:
俄国动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白支票”,因此自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援塞尔维亚与奥匈战斗,这引起德国的不满(而两国的恶性关系也埋下了伏线)。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进侵比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
德俄交战
俄军乘德军在开战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线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进攻。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的心脏地带,德军被逼从西线调兵回援。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军控制。9月11日,俄国的第一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时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提供支援,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着状态。
1915年,德军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国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于是变成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列斯特、维尔诺及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已方损失亦极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无法逼迫俄国投降。而尼古拉二世亦乘机罢免皇叔尼古拉大公的俄军总司令职位,由沙皇本人亲自兼任俄军总司令并御驾亲征,但这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俄军的局面。
土耳其参战
德国为了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鄂图曼土耳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于是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参战。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俄军初时作战不利,但于1915年1月发动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团军被歼灭,共损失约7万多人。
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同时,圣马力诺亦派志愿军协助意大利,以及圣马力诺战地医疗队。意大利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科孚岛。
俄军反击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史称勃鲁希洛夫攻势(勃鲁希洛夫为当时的俄军总参谋长)。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分罗马尼亚国土。
进攻伊斯坦布尔
主条目:加里波利之战
协约国军队为了解除俄国在高加索被鄂图曼土耳其牵制的困局,决定联合进攻鄂图曼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1915年初,加里波利之战爆发。协约国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在近十一个月的战事后,共约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伤,结果被逼撤退。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英土战争:阿拉伯的劳伦斯
主条目:阿拉伯的劳伦斯
阿拉伯半岛十四世纪被土耳其占领。虽然土耳其也也信奉伊斯兰教,但是与阿拉伯人并非是同一民族。1916年,阿拉伯发生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起义,英国从埃及派军支持,英国少校劳伦斯组织游击队,击败土耳其。阿拉伯半岛盛产石油,不过一战时期尚未被发现。
俄国退出
主条目:1917年俄国革命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俄国二月革命在1917年3月8日爆发,令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领导的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儒略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共产政府和第一个共产国家。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OK了~ 楼主,这都是我自己学习整理的,这么多了好辛苦啊~选我的吧,分儿啊~

(干货满满)俄罗斯外交的根本,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外交政策目标的选择。但是,如果只依据道德标准评估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将只能带来灾难,俄罗斯外交也是一样。在俄罗斯外交中,不管意识形态的外衣有多么华丽,现实利益才是驱动俄罗斯外交最根本的动力。不管是结盟关系的改变,还是外交理念的变化,都源于现实政治的推动。

1、结盟对象不以意识形态划线。

在处理俄德、俄奥、俄法、俄英、俄瑞、俄土、俄波、俄中关系时,俄国与哪一个国家结盟,建立什么样的同盟关系,并不取决于对方的国家性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俄国奉行与德国(先前是普鲁士)、奥地利结盟的政策,他们的结盟固然与三国都是君主制国家有关,但并不是像订立《神圣同盟条约》时所宣扬的那样,是为了宣扬正义、慈悲与和平。实际上,在美丽的外表下,隐含的是防止法国东山再起,力求保持自身已经获得的成果,同时也是为了随时将革命力量消灭掉。随着德国的统一与日益强大,三个君主国家曾订立过“三皇同盟”。但是,由于在追求的目标和利益需求等方面彼此的分歧越来越多,三国同盟没坚持多久就解体了。1939-1940年,在战争危险日益逼近的情况下,斯大林抛开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放弃原来的反法西斯政策,转而与法西斯的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与法西斯的日本订立中立条约,令世人大吃一惊。

诺门罕地图

许久以来,俄国一直把法国作为自己的防范对象。防范法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是法国在欧洲大陆是最强大的国家,并对俄国的邻国波兰虎视耽耽,俄国担心法国的侵略;二是俄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封建君主国家,对法国不时涌现出的革命热潮十分害怕,防止法国革命的影响成为俄国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当德国变得强大时,法国这个意识形态上的敌人就会退到了次要的位置。德国这个俄国传统上的盟友和意识形态上的志同道合者,就会变成俄国的敌人。在俄法关系发展史上,曾经有过四次结盟。分别是伊丽莎白女皇(这是俄国沙皇,与英国女王不是同一人)时期、亚历山大三世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都是由于德国力量的日益强大引起俄国严重不安,俄国为抗衡德国而形成的。

英国与俄国在19世纪50年代以前,友好的一面具有主导的地位,英俄两国没有直接发生过大的战争。进入19世纪50年代后,尽管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随着俄英在中东和中亚地区的利益冲突不断激化,两国日益敌对,两国在这些地区不断发生冲突(即大博弈)。但当它们面对德国这个共同的威胁时,两国尽释前嫌,订立盟约以抗衡德国。苏联时期的苏英关系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苏俄时期,由于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两国基本处于对立状态,意识形态成为两国关系冲突的根源。第二阶段是和平共处阶段,影响这一时期两国外交关系的既有意识形态因素,也有现实利益因素。苏德战争时期,由于面临共同的法西斯危险,打败法西斯的侵略成为两国共同的目标,因此,合作成为这一时期两国关系的主线,意识形态在两国关系中只是起次要的作用。第四时期,也就是冷战阶段,虽然意识形态因素深深地影响着两国的关系,但现实利益仍是两国斗争的主线。

大博弈的结果

总之,从俄罗斯外交史看,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并不一定说俄国就不与之结成同盟;意识形态上的相同,也并不能保证同盟关系的持久。同盟关系能否保持,取决于他们有没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危险、共同的利益需求,一个同盟有多巩固,取决于他们在目标、利益和面临的危险方面有多大的一致性。

2、对革命的态度取决于现实政治的需要。

在俄罗斯,尼古拉一世对革命的敌视最具代表性。尼古拉一世宣誓的当天,就遭遇了十二月革命党人起义。因此,他对革命充满了反感与仇恨。1830年9月,比利时发生了革命,威廉国王请求神圣同盟四国(俄、英、普、奥)援助。尼古拉很快就积极响应,并号召其他三国采取坚决行动。后来,尼古拉一世又镇压了波兰革命、1848年匈牙利革命。沙皇俄国变成了“欧洲宪兵”。但是,尼古拉一世的这些外交行动并不表明他是一个意识形态重于现实利益的人。实际上,对处于封建农奴制统治的俄国来说,维持正统,在国土之外建立一堵防护墙,防止欧洲的革命之火烧到已经非常脆弱的俄国国内,是俄国的现实需要。同时,如果听任欧洲地区特别是中欧地区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发展,中欧地区就有可能最终走向统一,这对俄国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中欧的分裂大大扩展了俄国外交的回旋余地,俄国可以依据不同的情势,在普鲁士、奥地利和各邦国之间取舍。

伊丽莎白沙皇

尼古拉一世不仅要获得这些间接利益,他还时刻不忘要利用镇压革命、维护正统获得自己的直接利益。当奥地利皇帝请求尼古拉一世帮助镇压匈牙利革命时,尼古拉一世就表示,他可以这样做,但是,俄国必须得到布科维纳和加里西亚,否则他就按兵不动。总体来看,尼古拉一世时期的俄国对外政策的确存在维护国际封建君主的意识形态,具有联合各国封建反动势力镇压各国人民革命运动的成分,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俄国的国家利益在起作用。尼古拉一世镇压欧洲革命、维护巴尔干半岛东正教徒的权利等,与其说是出于其反动的意识形态,不如说是出于实实在在的利益追求。

这一点,从尼古拉一世对出兵镇压的革命的选择也能看出这一点。尼古拉一世也不是对所有的革命都出兵干涉,他对发生在不同地区、与俄国利益关联程度不同的革命,采取的策略也完全不同。对西欧地区发生的革命,由于与俄国的直接利益相关度相对较小,尼古拉一世大多采取虚张声势的策略。比如对于法国发生的1830年的“七月革命”和1848年革命,他口头上叫嚷,实际上却隔岸观火。对于与俄国毗邻,有可能直接威胁到俄国的革命,比如中欧的匈牙利革命、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与瓦拉几亚,罗马尼亚的前身)发生的革命、波兰革命,尼古拉一世奉行的则是直接出兵镇压的政策,目的是建立抵御革命蔓延到俄国的防护墙,并利用这些革命捞取实际利益。通过镇压波兰革命,俄国加强了在那里的统治;俄国以镇压多瑙河两公国革命为借口,占领了两公国;通过镇压匈牙利革命,使俄国在巴尔干和黑海的长期竞争对手——奥地利一度屈从于俄国。

这一点,也表现在苏联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上。尽管苏联对中国革命总体上是持支持态度的,但是,斯大林在处理与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时,更多的并不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考量,而是从现实政治的需要来确定自身对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的。

3、对斯拉夫民族解放运动奉行实用主义政策。

影响俄国政府在巴尔干半的外交,到底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还是出于利益的考虑,曾经有过许多的争论。要得出很明确的答案非常困难,因为在俄国人的行动中,显然有许多矛盾的地方。俄国的外交一直在维护巴尔干各国人民利益与利用这些国家来达到俄国的目标之间来回摇摆。一方面,尽管在俄国国内,政府奉行的是俄罗斯化的政策,可是,它在国外却支援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运动。巴尔干的一些小国能够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俄国的援助。另一方面,它又害怕因支持巴尔干斯拉夫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而波及国内的稳定,并招致英法等西方强国的猜疑、反对。

巴尔干半岛

在对待巴尔干地区斯拉夫人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中,俄国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办法选择:可以采取同其他国家,至少是同三皇同盟中的盟国合作的政策,通过大国协调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设法单独对付奥斯曼帝国。由此,在俄罗斯也出现了两个持不同观点的派别。一派主张采取比较慎重的政策,通过大国协调来解决东方问题。一派主张采取积极政策,独立对付奥斯曼帝国。不能否认,由于俄国与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人在文化、宗教、种族上的相近,使俄罗斯政府和人民对这里的人民怀有更好的感情,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但是,从总体上看,俄罗斯的近东政策更多还是表现为实用主义的政策,俄国对斯拉夫民族解放运动的态度,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画圈的是合并后的多瑙河两公国

一是斯拉夫民族能否成为俄罗斯外交借重的力量。借助斯拉夫人,沙皇俄国政府可以在肢解、瓜分奥斯曼帝国中获得更多的遗产。尽管沙皇俄国在巴尔干没有像泛斯拉夫主义所渲染的那么宏大的目标。但是,俄国支持斯拉夫民族的解放运动主要是要达到削弱奥斯曼帝国,扩大俄罗斯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夺取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提高沙皇俄国的国际威望,取得对奥斯曼帝国或者土耳其两海峡的控制权等现实目的。只是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俄罗斯要实现的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二是俄罗斯外交对斯拉夫民族解放运动的态度如何。当俄国对斯拉夫民族解放运动进行直接的武力干涉将遭到欧洲其他大国的反对的时候,俄国就会放弃其强硬的武力干涉政策,采取更加慎重的观望态度,或与大国继续协调的政策。一方面争取通过大国协调获得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进一步的更加强硬的政策,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反之,当俄罗斯能赢得大国的同意、或者默许采取单独行动时,俄罗斯就会毫不犹豫地对采取武力干涉行动。

同时,应该指出的是,俄罗斯外交由于缺乏经济、军事上的强有力支持,而它在这一地区所面对的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所以俄罗斯外交在巴尔干地区所遭受的失败也越来越多。

比利时瓦隆大区高速公路限制夜间照明以节省能源,给当地能源紧缺有何改善

首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的能源紧缺问题,但是我认为缓解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

能源危机已经在欧洲各个国家内部蔓延,截至目前为止,绝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能源危机。欧洲国家能源的缺少,会直接导致国家内部各行各业都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居民的生活成本以及通货膨胀现象将会不断加剧,甚至会影响到部分地区的基础建设以及照明。

比利时瓦隆大区高速公路限制夜间照明以节省能源。

为了应对此次能源危机的到来,比利时瓦隆大区的高速公路采取了限制夜间照明的方法,以此来节省当地的能源。并且比利时各个地区也采取了相同的方法,对高速公路的照明设备进行限制,要求交通部门对此进行管制。缩短高速公路照明设备的照明时间,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同时能够节省大部分的电力。但是此种方法总体上来说,是治标不治本的。

效果并不是很大。

因此,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比利时地区政府的做法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路灯的照明设备所消耗的能源可以说是忽略不计,再加上比利时国内的高速公路里程较小,根本不可能会耗费大量的能源。关闭路灯的照明设备,只能够说明政府的决心,要解决能源危机的问题。可是要想真正解决能源危机,仅仅依靠关闭照明设备,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只能够期待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有所改善。

其实不单单只有比利时地区,欧洲所有地区的国家都受到了能源危机的影响。国内的生产制造以及电力供给,都出现了很大的短缺问题。可是内部又缺少相应的矿产资源,因此只能够期待欧洲与俄罗斯经济关系有所改善。才能够获取更多的石油,来应对国内的各方面需求。

俄罗斯是不是欧盟国家

俄罗斯不是欧盟国家。

苏联刚解体时,俄罗斯希望加入欧盟,但是欧盟并没有将俄罗斯定义为盟友。而是将其看成欧盟在北欧利益的争夺者,随着欧盟成员国的增加,俄罗斯利益不断受到侵害。现在,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正日益强大,对欧盟的态度也逐渐强硬,双方的利益冲突也不断增多。 

俄罗斯联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称俄罗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简称俄联邦、俄国。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国旗为白、蓝、红三色旗。国徽主体为双头鹰图案。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7.7%。

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2015年3月28日,俄罗斯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扩展资料

欧盟现共有28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为创始成员国,于1951年结盟。此后,丹麦、爱尔兰、英国(包括直布罗陀、已启动脱欧程序)(1973年),希腊(1981年),西班牙和葡萄牙(1986年),奥地利、芬兰、瑞典(1995年)先后成为欧盟成员国。

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创始成员国有6个,分别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该联盟现拥有28个会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俄罗斯,和美国丶中国的盟国各有哪些

下面只说一些如果发生战争会走在一起的主要国家。
美国的盟国以北约为主,也包含一些其它地区的国家,主要有 英国,法国,德国,土耳其,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等。
俄罗斯主要有中国,叙利亚,白俄罗斯,叙利亚,越南,朝鲜等等。
中国主要是巴基斯坦,俄罗斯,朝鲜。
中国和缅甸关系最近发生了一些分歧,和古巴的关系早就不是冷战时候的了,现在基本没什么关系。泰国是与美国和中国都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家,我国唯一的海外军港就在泰国,但驻港部队并不是战斗部队,是帮助泰国维护军舰。
同时还有以中国为首的上海国际合作组织,接近于第二个华约组织,主要成员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每年都要举行联合军演,由于不像北约一样到处作恶发动战争,所以上海国际合作组织并没有在军事方面很凸显。

比利时和俄罗斯哪个厉害

理论上比利时球星多,更厉害,但是俄罗斯团队合作更好,比利时已经小组出线,平局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