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对德国宣战

法国对德国宣战(英法两国是如何对德国宣战的)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30 06:42:36 浏览4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英法两国是如何对德国宣战的

1939年3月31日,英国曾许诺保证波兰的安全,又于同年8月25日与波兰签订了《互助协定》。根据英国的保证和英波《互助协定》,在波兰遭到德国进攻时,英国政府有义务立即给波兰政府以全力支持。

早在洛迦诺公约中,法国就曾许诺保证波兰领土的完整。1939年4月13日,法国政府又紧随英国对波兰问题发表原则声明,表示保证波兰的独立。同年5月19日,法国陆军总司令甘末林与波兰陆军部长卡斯普里茨基又签订了关于在波兰遭受德国进攻的情况下,法国实行军事行动的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一旦波兰遭到德军进攻,法国空军应立即行动,保证派出60架飞机轰炸德国目标;陆军在宣布动员3天后开始行动,毫不迟延地对德军发起有限攻击;从总动员第15天起,法军投入主力部队对德军发动攻势。法国的这位将军还说,一旦发生军事行动就突破齐格菲防线。

然而,英法两国多年来一直口是心非,对波兰也不想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只是想让波兰在这场它们与纳粹德国的对抗中充当其马前卒,挡一挡德国侵略军的锋锐,使自己起码暂时不受太大的损失。

德国大举入侵波兰7个小时后,英法统治者不想如何解救波兰,而是仍然打算同德国作交易。法国外长乔治·博内这时打电话给法国驻罗马大使弗朗索瓦·庞赛,要他转告齐亚诺,法国政府欢迎墨索里尼在前一天向英法政府提出的如下建议:邀请希特勒于9月5日来举行一次会谈,以便“审查已经成为当前纷争根源的凡尔赛和约的一些条款”。英国也同意会谈,只是坚持德国军队必须立即撤出波兰。

9月1日晚上9时,英国政府才将一份正式照会递交给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要求德国政府停止对波兰的一切侵略行动,并立即从波兰领土上撤出其军队,否则,英王陛下政府将毫不犹豫地履行自己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同日晚上10时,法国也向德国递交了一份措词完全相同的照会。

此后,为了寻求与德国谈判,两国外长和英国驻德大使又连连表示,此照会并非最后通牒,而只是一种警告。它们之所以如此,无非是想逃脱自己对正在受到纳粹德国野蛮侵略的波兰所承担的义务。

在政府面临垮台的巨大压力下,英国政府于9月3日上午9时才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表示如果德国政府在上午11时以前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两国即从该时起处于战争状态。

在英国连拖带拉的情况下,到9月3日中午,法国政府才十分不情愿地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最后通牒的期限是这天下午5时。

德国拒绝接受英法的最后通牒,于是已成骑虎之势的英法两国分别于9月3日上午11时和下午5时向德国宣战。同日,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同德国宣战。

英法对德宣战使战争突破了亚欧两大洲的界限。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出现了东西两个战场,并且战争进一步蔓延之势已不可遏止。

虽然英法两国已同德国宣战,但它们并不想真的与德国刀枪相向。

当时,英国和法国分别拥有作战飞机1760架和1407架。但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都未对波兰盟友履行空中支援的义务。法国甚至从一开始就坚决要求英国空军不要轰炸德国境内的目标,生怕引起德国的报复,使法国未设防的工业企业遭到轰炸。殊不知在德波战争期间,德国人最担心的就是英法两国的空军会对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进行轰炸。

为了在东线集中优势兵力,尽快结束对波战争,德国在西线只配置了32个师,但就其训练和技术装备而言,只有11个基干步兵师称得上是够格的。而且当时纳粹德国的宣传机器所大肆吹嘘的齐格菲防线,实际上尚未完全竣工,既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也不能弥补德军兵力的不足。而当时法国已经动员了110个师。因此,就德法边界上的兵力和兵器而言,法国对德国占有很大优势。法国本可以利用战争初期的这种有利态势,采取断然措施,在西线对德国实施大胆突击,即使不能根本扭转战局,起码可对德军起到巨大的牵制作用,从而大大减轻德国对波兰的压力,阻止德国速战速决目的的实现。

尽管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在9月3日就通知波兰,他将于9月4日在陆上开始战斗行动,但口惠而实不至,直至9月7日,法军一直拥兵自重,不肯向德军发一枪一炮。只是到9月8日,法军才发动所谓萨尔攻势。法军从萨盖明出发,略有推进。9日,同齐格菲防线前沿掩体有了接触,但法军并没有对该防线发动进攻。10月16日,德军首次出击,法军又撤回原出发地。萨尔攻势是法国人的一种象征性姿态,目的不在于打击德国,支援波兰,而只是想以此稍稍平息波兰人的怒气,并对国内外舆论做出一个他们认为可以说得过去的交待。

英国直到10月11日才派了4个师到法国去。这时,波兰战局早已结束。

在英法消极避战的同时,德国也不愿过早同英法交战。在侵波战争期间,它力求稳住西线,以避免两线作战。侵占波兰后,它又企图以“和平”烟幕掩护新的战争准备。因此,希特勒继1939年9月19日在但泽宣称他没有同英法打仗的意图后,又于10月6日在德国国会向英法提出“和平”建议。

由于在英法对德宣战后,双方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无意正面交锋,从1939年9月3日~1940年5月9日,西线出现了宣而不战和不战不和的不正常局面。于是,英法对德国的这场“战争”被人们称为“奇怪的战争”。

法国和德国是怎么开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时的英法联军是以与德国媾和为主的,他们并不想打,希特勒出其不意,。5月10日凌晨在德军突袭荷兰和比利时的同时,战斗就在不利于法军的情况下打响了。德国空军中型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有效掩护下,开始了对法国空军基地进行了有系统的突击。停机坪,跑道,仓库等作为首要目标遭到了轮番轰炸,法军大量飞机未能起飞即在地面被毁。德国空军同时还攻击了法国的铁路枢纽和公路系统,以迟滞法军。面对德军的强大攻势和疯狂突击,法国政府和军事当局仓促应战,应变迟疑,决心犹豫,指挥慌乱。空军指挥部没有及时组织力量射炸德军入侵部队,减缓德军前进速度,为己方军事展开赢得时间。甚至因为害怕德军报复,竟然禁止法军轰炸机轰炸德国城镇。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于是顽固地抱着一战经验不放。鉴于德法边境经营多年的要塞防线,法国统帅部认定德军地面主力仍须占领荷兰和比利时后赢得进攻法国的通道才会大举进攻法国,并与之进行一战形式的大规模会战以决定胜负!实际上,德军计划地面主力部队仰仗空军突袭和有效掩护,集中装甲力量,沿卢森堡边境,经阿登森林,度过马斯河,向法国腹地迅猛穿插。而法军在落后的军事思想指导下,还将能够动员的有限的空军派去轰炸阿尔贝特运河上的桥梁!法军希望在比利时顶不住时通过这一手段延缓德军推进速度(法英均认为重点在东北面荷,比方向,英军在欧洲大陆的部队也主要在这一战略方向)。即使如此,攻击桥梁的法国空军也遭到惨败,前往轰炸的盟军飞机竟然全遭击落,损失惨重。在这一地段,德国空军也掌握着制空权。 5月10日佛晓时分,德军轻松渡过奥尔河及苏雷河。11日夜至12日,德军继续越过塞穆瓦河。在全部的军事行动中,德国空军始终为其装甲部队提供全面的空中侦察,空中掩护和对地支援。甚至由于害怕敌人窃听,连部队的军事命令都是由德国空军空投给地面的装甲兵指挥官们的。
5月12日,由于德军的进攻如此的顺利,装甲指挥官们决心不等步兵到来,即强渡马斯河。5月13日,德国空军集结大量部队,包括12个“斯徒卡”俯冲轰炸机中队在内的大量德国飞机前来支援强渡。上午11时,在渡河之前,德国空军开始分批轰炸河对岸的法军指挥所,炮兵阵地和步兵掩体。德国“斯徒卡”飞机对地攻击时垂直俯冲到几乎接近地面才拉起,除了扫射和轰炸以外,飞机巨大的噪音对当时接触飞机不多的法国陆军普通士兵来说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德国空军的掩护战术也非常的有效,鉴于当时的空军对地攻击仍然有很大限制,德军采用少架多批,低强度高烈度的方式。虽然每次轰炸时间短,威力不大,但是每隔一会就来一次,以此掩护乘橡皮舟分批渡河的德军。尽管法国空军猛烈轰炸河上仅有的一座桥梁和河中的德军,但遭遇了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驱逐。下午4时德军大部均已到达河对岸,法军沿河工事与炮兵阵地均遭摧毁。午夜时分,德军已经进至河以南8公里之远!德军及时控制了马斯河渡口,并陆续将大量部队运过河,至此,法军已呈败像!
面对德军的进攻,法军尤其是法国空军,在开战之初的慌乱之后,也进行了殊死的抵抗。5月14日,鉴于德军涌过马斯河并轻松占领军事要地色当,为了给法第2集团军赢得时间进行军事展开以反击入侵的德军装甲部队。法国空军集中力量对色当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轰炸。法空军布雷盖-693型飞机在不洛希152和英国空军的“飓风”战斗机的掩护下,对德军进行轮番轰炸,此外还有13架老式的143M夜间轰炸机也随同进行了昼间轰炸。然而,由于为了避开德军战斗机,法机飞得很低,遭德军地面炮火猛烈射击,有一定的损失。同日,为了阻止德军越来越多的涌过马斯河。以英空军为主,法空军为辅,轰炸马斯河上的德军桥梁(德国工兵早在14日即架起第一座浮桥,以后更是越架越多)。第一次攻击英国空军就损失了85架轰炸机,德军只是3桥微损,很快就修复了。接下来的3天,英空军继续攻击,前后损失250多架各种飞机。由于当时英军早期型的“飓风”不是德国空军战斗机的对手,盟军飞机必须低飞以躲过德空军的战斗机。这一情况造成盟军飞机多损失于德军地面猛烈的高射炮火。(英国空军在法国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除大陆派遣部队以外,又先后调集261架“飓风”战斗机以及后来补充的飞机。从5月10日战斗打响至19日,被击落75架,伤120架,到后来撤回英国的只有66架!)
5月19日,德军占领阿拉斯,20日,占领阿布韦尔,至此,法军北线全坏,战局已近不救!
在接下来的敦刻而克大撤退中,英德空军激烈争夺制空权,以实现战场控制。德国空军在戈林的亲自指挥下,集中所有能够集中的空军计800多架(内轰炸机300多),全力轰炸敦刻而克,甚至在港区投掷水雷封锁港口,阻止英军接援,力争将英法军消灭在滩头上。面对极其险恶的战场态势,英空军更是倾其所有,以每日300多架次的力度与德军争夺制空权。其中,从英国本土出发的战斗机共达2739架次,并在战斗中投入大量的新型“喷火”式战斗机。由于英军的奋力拼杀和地理及气象条件对德军的限制(英空军从本土起飞,海峡只有40-70公里,德国机场较远,且战役期间德国一侧气象条件恶劣,不利空军出动),英空军逐步掌握多佛儿海峡上空的制空权,有力的支援了陆军。德国空军未能阻止盟军撤退。
敦刻而克陷落当天,德军猛攻法军临时拼凑的魏刚防线,第二天即渡过索姆河。此时,法军自知前途险恶,于是集中了全部空中力量,在英国皇家空军的协助下反复攻击了亚眠,肖恩,配隆等桥头目标,但仍然未能阻止德军大量集结。9日,德军在鲁昂,贡比涅突破魏刚防线。同日,法国政府宣布迁都。法空军此时已所剩无几,器材油料等也已经不能保证有效作战了。
5月10日,意大利对法国宣战。法国海军航空兵部队与意大利空军进行了战斗。
5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
5月17日,贝当政府要求停战。18日,英国空军全部撤出法国。
5月22日,法国签字投降。
法国宣布停战后,仍有大量法军尤其是空军纷纷逃往北非,其余部队等待德军解除武装。至此,法国战役结束。

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的时间是什么

1939年9月3日上午11时,张伯伦通过广播向英国人民宣布了一个悲壮的消息:英、德两国处于战争状态。

当天晚些时候,法国也随英国之后发表了声明,宣布法国对德宣战。中欧地区的边界争端最终发展成为一场欧洲大战。

二战中,英、法什么时候对德宣战

正当1939年中国国内磨擦迭起的时候,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动。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在先后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后,又向波兰大举进攻。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是(从爆发到结束)

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俄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德国依据条约,向俄国宣战,接着法国对德国宣战
一战爆发
当时最先开始行动的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接着德国和法国几乎同时开始行动
德国是施里芬计划,经过比利时攻入法国。由于当时比利时是中立国,英国基于条约要求德国撤退,被拒绝后,英国对德国宣战
法国同时开始了17号计划,但惨败
德国攻入法国北部,法国要求沙俄马上履行义务,俄国攻入东普鲁士,吸引德国注意力
德国不得不抽调部分部队去东线
最后,在法国方面,战线稳定在马恩河
这时候德国出现战略分歧,到底是向东还是向西
一开始是向西,但在凡尔登之后,转而向东,在波兰战役中痛打俄军,但还是陷入僵持
1916-1917战线一直处于僵持,谁也不能占上风
英国利用舰队,封锁了德国的海上交通,德国经济开始陷入僵局
1917年,俄国发动勃鲁西诺夫攻势,在东线全面进攻,一度打垮了奥匈帝国,但无法解决
1917年末,沙皇退位,之后在1918年,在签订布涅斯特条约后,俄国退出战争
1918年,美国参战
1918年,德国将东线兵力抽到西线,发动最后的皇帝攻势,但失败。之后一直被压制
1918年,德国威廉港水兵出头,德国皇帝跑路
德国宣布投降

二战是如何爆发的英法两国为什么要向德国宣战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作为波兰盟友的英国、法国在9月3日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在纳粹德国入侵波兰之前,曾先后吞并了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作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英国和法国都表示了默认,可为什么当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两个国家就突然变脸了呢?
原来在最初期,英法两国并不反对德国向东部适当扩张。甚至在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上,英、法还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所属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可是纳粹德国的野心却不断扩张。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此举让英国和法国的忍耐达到了极点。于是他们就将最后通牒的机会押到了波兰身上,只要德国入侵波兰,两国便立即向德国宣战。结果到了1939年9月,终于出现了本文最开始的那一幕。
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履行他们维护波兰独立的承诺,以维护自己作为大国的尊严;二是消灭一个有潜在威胁的对手。

二战中法国从战争开始到投降多长时间

10个月。二战中法国从1939年9月对德国宣战,1940年6月22日法国向德国投降,共10个月。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军队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

波兰军队节节败退,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6月22日,法国在贡比涅森林中的雷通签署了向德国投降书。

扩展资料

根据停战协定的条款,德国将占领法国北半部以及法国的大西洋沿岸地区。法国军队将被解除武装并予以遣散。法国将支付德国占领军的费用,所有的德国政治难民将交还给德国。法国新总理菲利浦·贝当元帅接受了这些条款。许多法国人立刻指责说这些条款太刻苛。

法国作家安德鲁·盖德写道:“昨天当我们听到贝当在电台的讲话时,我们几乎完全处于一种麻木状态。这是一场肮脏的诡计。把半个法国拱手让给德国人之后,怎么能说法国未受损害呢?”

贝当任新政府总理不到一周。保罗·雷诺因拒绝与希特勒签定停战协定而辞职之后,由贝当组成了新的内阁。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他雄辩的讲演中,呼吁法国坚持抗击希特勒的战斗。但贝当对此毫不理会。

丘吉尔在对议会发表的演讲中说:“如果我们勇敢地抵御希特勒,整个欧洲就会解放,全世界便可走上阳光灿烂的广阔原野。但是如果我们失败了,整个世界包括美国在内,包括我们所熟悉所关切的各国,将陷入一个新黑暗时代的深渊。”

丘吉尔意识到他的讲演不能阻止德国人的侵略。因为他也承认,法国战役已经结束,英国战役即将开始,西方文明的存亡在此一战。

俾斯麦为完成德意志统一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是哪三次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
普丹战争
丹麦作为德意志的北邻,经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因此俾斯麦第一个便要解决丹麦。在1861年,丹麦国王欲接管普丹边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俾斯麦立即以此制造争端。他首先确保如果普丹开战,其它列强不会干涉,并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最后逼使丹麦放弃这两个州。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规定丹麦放弃两地。而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达成《加斯坦因专约》,将石勒苏益格划归普鲁士统治,荷尔斯泰因则归属奥地利。
但是这其实是俾斯麦处心积虑的阴谋,因为奥地利所得的荷尔斯泰因不但面积狭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这样奥地利很容易便会与普鲁士发生冲突,因此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普奥战争
在普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因此他着手孤立奥地利,首先俾斯麦答允协助俄国取消《黑海中立条款》。并与法皇拿破仑三世会晤,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及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英国当时继续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奥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最后,他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只有在奥地利归还威尼斯予意大利的情况下,方可与奥讲和。
最后,奥皇因为不满意《加斯坦因专约》的条款,而要求用普鲁士最富庶的工业区西里西亚交换荷尔斯泰因,因此俾斯麦以此借口,指责奥地利毁约。结果在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国总动员,并于同年6月对奥宣战。意大利亦依据攻守同盟条约,同时对奥宣战。
不久,普鲁士便征服北德的亲奥小邦,并于1866年7月3日以29.1万军力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军发生大战,即萨多瓦会战,最后奥军战败。
而这时俾斯麦决定与奥讲和,而不是乘胜追击,因为他明白到消灭奥地利并不是其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要统一德国。因此他在该年8月23日签订的《布拉格条约》中给予奥地利极为宽容的讲和条件,以便于保持对奥的良好的关系。
普奥战争结束后,妨碍德国统一的就只剩下在背后控制着南德诸邦的法国了。

俾斯麦与李鸿章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
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普法战争
由于法国仍然在幕后操控着南德意志地区的各个邦国,阻碍德国统一。因此,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逼使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而普鲁士则藉此团结德意志民族,对法国作出进攻。
普鲁士很快便击退了入侵的法军,并向法国作出反攻,在阿尔萨斯会战中,普军大败法军,拿破仑三世投降。随后普军进军至巴黎,协助巴黎新成立的国防政府消灭巴黎公社,以便获得大量赔款。
最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中登基,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并从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及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

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作为盟国对德宣战是根据什么条约

是根据《洛迦诺公约》

一战后,巴黎和会没有解决德国的赔款问题和欧洲的安全保障问题,为了解决欧洲安全保障问题,1925年,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在瑞士洛迦诺签订了《洛迦诺公约》。公约规定,德国与比、波、捷、法在外交上不能解决的争端,应提交仲裁法庭裁决。法国还同波、捷签订了防备德国进攻的相互保证条约。所以,根据《洛迦诺公约》,德国违反了其规定,英、法作为波兰的盟国对德宣战是正当的。

为什么在二战中,英国和法国向德国宣战,但却从未向其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在二战开始前,世界上的主要大国面对德国的扩张采取了各自的政策,其中美国是根据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对欧洲事务采取不干涉政策。英法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和当时国联的操纵国采取了绥靖政策,即牺牲一些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满足德国的侵略胃口,同时希望祸水东引,即怂恿德国进攻苏联,两败俱伤好坐收渔利(当时英法处于对共产主义的仇视,对苏联同样采取敌视政策)。而苏联曾经对德国的扩张进行过抵制,比如在西班牙内战中援助共和国政府,曾经主动提出与英法进行谈判实现以欧洲集体安全体系限制德国扩张等,但是遭到英法的拒绝,原因就是上面说到祸水东引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被迫改变策略转而与德国接近谋求合作,而当时德国也有与苏联合作的需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蹈一战中两线作战的覆辙,同时获得苏联的各种战略物资,能在战争初期集中力量打击英法(之所以不首先进攻苏联,更主要的原因是考虑到苏联战略纵深太大,必须做更充分的准备,不像进攻西欧那样简单),为了取得与苏联的合作,德国与苏联划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苏联得以建立东方战线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防御纵深,同时赢得了时间做战争准备,德国则在进攻西欧时拥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所以在战争初期,德国和苏联是一种相互利用各取所需的关系,事实上双方都意识到早晚会兵戎相见,一直在做着战争准备。之所以在苏德战争开始时苏联损失惨重,一方面是德国闪电袭击的突然性,更主要的是纳粹在事实上又犯了两线作战的错误,而苏联领导人没料到纳粹会重蹈这一覆辙,说白了,没想到希特勒会犯这么愚蠢的错误。战前苏联占领别国领土的行为固然违反了国际准则,但是就维护苏联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是完全正确的,至于说苏联和纳粹德国一样,就更荒唐了,不管苏联的社会体制有多大的问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始终存在,不能将其与纳粹相提并论。
回到前面说的,英法在推行绥靖政策时是一点都没含糊,西班牙内战是战前绥靖的最好例子。德国突袭波兰后,波兰根据战前与法国的条约向法国求援,法国可以说是迫于条约义务才对德宣战的,英国政府的宣战则是迫于国内舆论和人民的压力,但是他们内心里并没有对德作战的决心,而是继续希望德国在灭亡波兰后进攻苏联,事实上还在做着祸水东引的美梦,因此在宣战后没有对德国发动进攻,在历史上被称为“奇怪的静坐战争”,有部电影就叫《西线无战事》。这种行为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被成为战时绥靖。直到德国开始进攻西欧,英法才如梦初醒仓促迎战,结果一败涂地,法国灭亡,英国则困守孤岛,直到德国进攻苏联,英国才解除了被入侵的危险。
从当时的国家实力看,德国的确是欧洲大国,但是很难说就真比英法高多少,毕竟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受到《凡尔塞和约》的约束。也不是英法两国人民不愿意抵抗。主要是这两国政府的昏庸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