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花股权改革最新消息新闻

申花股权改革最新消息新闻(目前有多少股票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 哪些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哪些没有)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31 09:50:00 浏览9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目前有多少股票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 哪些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哪些没有

目前有所有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都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截止2015年10月)
简介:
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东所持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且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称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前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称为非流通股。这种同一上市公司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权分置状况,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所独有。
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就是政府将以前不可以上市流通的国有股(还包括其他各种形式不能流通的股票)拿到市场上流通。
改革作用
一、首先是为了贯彻落实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要求,适应资本市场发展新形势;
二、其次,为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工具促进公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公司自身角度来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引进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流通股股东来说,通过股改得到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三、再次,消除了股权分置这一股票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有利于股票市场的长远发展;四、解决A股市场相关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对于同时存在于H股或者B股的A股上市公司,由A股市场相关股东协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中超股改是什么意思

中超股改是指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实行政府、企业、个人多元投资,鼓励俱乐部所在地政府以足球场馆等资源投资入股,形成合理的投资来源结构,推动实现俱乐部的地域化,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完善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立足长远,系统规划,努力打造百年俱乐部。
拓展资料
从2020年以来,在16支中超球队中,自始至终没有财政问题的球队,只有上港和泰山,其他球队或多或少遇到过薪资发放困难、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而上港和泰山俱乐部的实际控制者是国企,这就说明,在中国足球的大环境里,只有国企主导球队运营,才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当然,前提是主导球队的国企对运营足球俱乐部有兴趣、有抱负,如果只是勉强挂个牌子,那么就会像申花一样。
但不管怎么说,随着金元泡沫破灭,中国球队再想效仿恒大模式,通过老板疯狂注资的方式维持球队运营,结果必然是血本无归。过去10多年里,恒大引领的重金投资风潮,已经造成了巨大影响,许多球队深陷泥潭,幕后老板想撤资,足协不允许,但如果不撤资,他们不可能继续投钱,球队也就无法运营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对俱乐部进行股权改革,就成为拯救球队的唯一办法。
过去一段时间,河南嵩山龙门、长春亚泰等少数俱乐部完成了股权改革,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成绩比较差,财政危机却没有其他球队严重。而河北华夏的股权改革持续了好几个月,却没有取得多少进展,大部分球队则处在手足无措的境地,未来该如何发展,需要有关部门指条明路。根据上海媒体的报道,中超俱乐部的股权改革将会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持一致,也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具体的股权占比分配上,国企占据4成,原来的大股东占据3成,剩下3成则由其他企业持有,也就是“433模式”。

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现在如何,进入什么阶段了

  股改的全称是“国有股股权分置改革”
  那么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了?
  什么是股权分置
  -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翻看相关规定,既找不到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
  一句话概括,股权分置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股权分置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名词,但股权被分置的状况却由来已久。
  很多老股民都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初,有一些股票是全流通的。打开方正科技(原延中实业)的基本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其总股本是97044.7万股,流通A股也是97044.7万股。
  然而,由于很多历史原因,由国企股份制改造产生的国有股事实上处于暂不上市流通的状态,其它公开发行前的社会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国有股也被作出暂不流通的安排,这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另外,通过配股送股等产生的股份,也根据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划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7149亿股的总股本中,非流通股份达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非流通股份中又有74%是国有股份。
  股权分置的产生是否有相关法律依据呢?1992年5月的《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规定,“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对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设置国家股、集体股和个人股,而是按股东权益的不同,设置普通股、优先股等。然而,翻看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的相关规定,既找不到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
  股权分置改革与国有股减持不同。减持不等于全流通;获得流通权,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1998年下半年以及2001年,曾先后两次进行过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来。此次改革试点启动后,有很多投资者问,流通与减持有什幺不同?对此,法律专家的解释是,减持不等于全流通,减持可以在交易所市场进行,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被减持的股份并不必然获得流通权;而非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
  什么要改革
  -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正是由于股权分置,使上市公司大股东有“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早已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块“心病”。市场各方逐渐认识到,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且,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其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
  首先是因股权分置形成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分置”,即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试举一例,可以对“利益分置”有更清晰的了解:2000年12月,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价格增发2000万股股票,由于是溢价发行,增发后每股净资产由5.07元增加到6.72元。也就是说,通过增发,该公司大股东不出一文就使自己的资产增值超过30%。其后该公司股价一直下跌,大股东却毫发无损。可见,正是由于股权分置,使得上市公司大股东有着“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同利益基础。
  三分之二股份不能流通,客观上导致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
  股权分置也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股权分置格局下,股票定价除公司基本面因素外,还包括2/3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的预期。2/3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导致单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等。另外,股权分置使国有股权不能实现市场化的动态估值,形不成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和增强资产增值能力的激励机制,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也颇受制约。
  我们该做些什么
  -不要以为自己股份少,说话没人听,便采取观望态度。事实上“众人拾柴火焰高”
  流通股股东应当通过与非流通股股东“讨价还价”,来寻找利益的平衡点
  有了以前的经验和教训,此次改革采取了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的做法,规则公平统一、方案协商选择,即由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解决方案。方案的核心是对价的支付,即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以获得其所持有股票的流通权(所谓对价,指一方得到权利、权益、益处或是另一方换取对方承诺,所做的或所承诺的损失、所担负的责任或是牺牲。目前,我国法律中还没有明确“对价”概念。这次改革实践中,“对价”往往指非流通股股东为取得流通权,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相应的代价,对价可以采用股票、现金等同认可的形式)。首批试点大都选择了送股或加送现金的方案,得到了多数流通股东的肯定。目前,二批试点公司的方案正在陆续推出,送股方案依然是主流,但也出现了创新的方案,如缩股、权证等。
  首家改革试点公司三一重工举行临时股东大会时,投资者李先生在现场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只持有1000股三一重工股票,但从公司公布改革方案后,他就开始认真研究,并数次打电话给公司表达他的意见,也得到了公司工作人员认真的接待。三一重工的方案由10股送3股改为10股送3.5股,正是听取流通股股东意见的结果。李先生认为,很多投资者觉得自己股份少,说话没人听,便采取观望态度,事实上“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
  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讨价还价”,寻找利益的平衡点。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充分沟通就非常重要。首批试点中,试点公司通过投资者恳谈会、媒体说明会、网上路演、走访机构投资者、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多种方式,组织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进行沟通和协商,同时对外公布热线电话、传真及电子信箱。应当说,投资者参与改革的途径还是很多的。
  改革赋予流通股股东很大的话语权。清华同方的方案没能通过就证明了其“威力”
  不仅如此,流通股股东的投票结果也是决定性的。根据规定,改革方案要在股东大会通过,必须满足两个“2/3”,即参加表决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这一规定赋予了流通股股东很大的话语权,它的“威力”在首批试点中已经体现——清华同方的方案虽然总体上得票率很高,但由于流通股股东表决赞成率为61.91%,最终还是没能通过。
  改革后市场能否承受
  -综合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后实际股票供给的增加是较为有限的
  名义上大股东的股票全部获得了流通权,但真正能流通的只有很小一部分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二批试点结束后,将加紧做好全面推开的工作,力争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投资者因此担忧,短期内完成改革,是否意味着大量非流通股将上市流通,市场能否承受这一压力?
  不能否认,非流通股上市后会给市场带来一定压力,但在很多时候,这一压力被过分夸大了。以首批试点公司金牛能源为例,按照有关规定,金牛能源大股东必须保持持股在51%以上的绝对控股地位。该公司实施改革方案后,其大股东邢台矿业集团持股比例将降至57.63%。这样,大股东只有6.63%的股份可以上市交易。也就是说,名义上大股东的股票全部获得了流通权,但真正能流通的只有很小一部分。
  金牛能源的情况并非特例。6月中旬,国资委发布《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要根据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股权分置改革后在上市公司中的最低持股比例。可见,在改革完成后,依然会有相当比例的股票不会上市流通。
  更多详情
  http://bbs.chaogu.com/viewthread.php?tid=262677&highlight=%B9%C9%C8%A8%B7%D6%D6%C3%B8%C4%B8%EF

上海申花以前是不是国企

不是
2000年赛季开始前,俱乐部所有权发生了第一次重大变更,原先的投资方上海申花集团退出,上海新世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巴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上海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上海华生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新高潮公司等七家上海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参股组建新的上海申花股份有限公司,原申花集团一分未占,实际上已退出了新集团的决策层,只不过新组建的公司保留了“申花”的名称,据说是股东们认为这一名称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新的上海申花股份公司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上海市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希安担任,巴士公司老总王力群任副董事长,郁知非被董事会任命为新申花的总经理。

哪位高人能解释一下,为何别人总说申花“皖花”

还是朱骏那时候缺钱吧,五大股东不给他股份,他缺少股份,就少投资,那叫什么?沪皖联合队?五大股东一个不骂,谁来带就骂谁。五大股东逼走朱骏,如今这局面,不就是你们要的,呵呵
就跟绿地没接收前
王大雷卖给山东一样,他如果不走,申花可能要搬到云南去,卖了他的话,申花可能留在上海
中国职业联赛走过了20个年头。在20年漫长岁月中,只有三支球队名称没有改变过:国安、申花、泰山;只有两个俱乐部的名称没变过,那就是北京国安。然而,下赛季可能只剩下北京国安独自支撑了。上海申花已经向中国足协提出申请,要求新赛季主场迁址云南。根据中国足协的要求,主场改变,注册地随之也要改变,也就是说,这支代表了上海滩足球历史与骄傲的球队,有可能要易嫁他乡,甚至连名字中的“申花”都可能被抹去。
  申花面临易帜,曾被视为一出“逼宫闹剧”,但当它一步步接近现实之时,人们才不得不去认真审视其背后扑朔迷离的来龙去脉,以及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利益交织的有形与无形的网络。
  股权变幻
  虽然上海申花俱乐部名称20年不变,但早在1999年底,他们就已与最早冠名的国企上海申花电器集团不再有关联。
  上海申花俱乐部成立于1993年12月10日,是中国第一家完全脱离体育行政系统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上海申花队是甲A联赛和中超联赛的创始球队之一。1999年年底,上海申花集团将所有资产撤出,改由上海新世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巴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上海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上海华生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新高潮公司等七家大型国企参股组建了新的上海申花股份有限公司。虽然申花集团已撤出,但根据市领导的意思,“申花”之名要保留。上海既称“沪”又称“申”,申花的意思就是“上海之花”。
  2001年12月19日,由上海广电有限公司、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市黄浦区国有资产总公司三家单位对原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成立上海申花SVA文广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
  2007年,上海申花的股权再次出现变更,朱骏通过上海联城公司以出资2000万元的方式获得申花28.5%的股份,与上海电气、上海广电信息、上海广电集团、上海文广以及黄浦国资委五大国有企业并成申花六大股东,这也给申花的股权纷争留下了无穷后患。
  申花怪象
  按说申花俱乐部的五大国企占了71.5%的大多数股份,应当背负起主要的责任与义务。但事实上这五大国企是上海市政府的“拉郎配”,他们在俱乐部的实际运营中尸位素餐,既不投入资金,也不参与运营,这就使得朱骏以28.5%的股份成为实际的控制人。
  朱骏曾多次通过媒体发声,自己当初入主申花的时候与五大国企约定,未来3年只要投资够1.5个亿,便可以持有申花75%的股份,成为绝对的大股东。
  3年过后,朱骏虽然每年投资过亿,但当他要兑现75%股权的约定时,却陷入了一场没完没了的纠纷,上海人形象地管它叫“捣糨糊”。2012年10月,屡次追讨股权不成的朱骏向五家国企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再不履行股权转让,联城一方将仅履行28.5%股权的小股东义务。然而五家国企以及背后隐身的政府意志既不愿将大股东身份让位朱骏,也不愿大举出资经营俱乐部,“拖”字诀令这场没完没了的股权之争根本就无法确定明晰的时间表。
  在这个过程中,朱骏的主业联城公司股票大幅缩水,身家直线下降,于是放走了高薪的德罗巴等众多高薪的大牌本土球员,目的都是为了回笼资金。即便如此,申花俱乐部在经营中还是捉襟见肘,不停传出罢赛、罢训、欠薪等闹剧传闻。
  怪咖朱骏
  朱骏是纵横商界与足坛的一位怪咖,作为民企老板,他既不像宋卫平那样低调规范,也不像许家印那样高调直白。他既有对足球的热爱,又掺杂了对商业的诉求。他经营申花俱乐部也多有不合常理的惊人之举,个人色彩和随机色彩相当浓厚。
  2007年鹿特丹港口杯,与申花队较量的英超直到比赛结束都不知道,对方身披16号的球员真正身份居然是俱乐部老板。2012年上海国际足球邀请赛,“11号”朱骏又与阿内尔卡联袂担当申花前锋,迎战阿根廷CN竞技队。2013年上海国际足球邀请赛申花与韩国大田队的比赛中,朱骏身披18号首发并踢满全场。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表演,令他更像一个玩票的老板而不是俱乐部经营者。朱骏兴之所至的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对高薪引进的阿内尔卡的使用,在短短几个月内,其身份先后由球员变成助教、队长再兼任代理主帅现场指挥,开创了世界足坛前所未闻的先例。
 在同各方打交道的时候,朱骏的个性太过鲜明突出,不按牌理出牌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在市场经济中可能不是大问题,但遇到有政府色彩的对象时,就有些相互不对眼。道不同不相与谋,但还要被捆绑在一个桌子上吃桌,这饭吃不好也吃不饱。
  申花情结
  申花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朱骏明白这一点,他也在充分利用这一点博取最大利益。但这一感情牌到了政府及媒体那里,又不怎么买账。毕竟现在上海这座城市还拥有东亚和申鑫,朱骏的谈判资本正在被蚕食。
  但申花的底蕴依旧不可小觑。在负六分起步,又经历了经费严重短缺、罢训罢赛的威胁后,申花依然迸发出了惊人的精神力量顺利保级成功。并且面对强力逼宫的同城球队东亚和申鑫,申花分别双杀对手,似乎在向外界证明:看谁才是上海足球的代言人。
  申花情结的分量,决定了这场个人与政府背景的博弈结局。这是用正常的行政或法律手段都无法完成的任务。目前已经到了朱骏和上海方面摊牌的时间了:要么去政府化,要么去申花。朱骏未必是一个合格的足球俱乐部老板,但他在申花脱离体育行政系统后再次脱离政府色彩的努力,颇有堂·吉诃德式的无奈和悲情。

外援欠薪,欠罚款,股权纠葛上海申花你在闹哪

这都是哪天的事情了,你还在这里问?你脑子有病是吧?
这条消息是2013年,朱骏作为申花投资人的时候的事情了,你去看看日历,今天是哪一年了啊?
你没事别吃饱了撑的出来给百度知道丢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