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西江月·井冈山》的思想及其基本点
- 《毛泽东诗词》鉴赏(八) 西江月/井冈山
- 西江月 井冈山
- 《西江月.井冈山》
- 西江月·井冈山的作品赏析
- 《西江月·井冈山》的原文是什么
- 西江月井冈山的意思
- 西江月,井冈山的ppt
《西江月·井冈山》的思想及其基本点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赏析:
此词作于黄洋界保卫战以后,词题作“井冈山”,内容却不是描写山景,而是写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一次惊心动魄的武装斗争,是一幅生动鲜明的战场速写,是一首雄壮真实的革命史诗。
上片写我军严整的部署和昂扬的士气;下片写军民万众一心,粉碎敌人的围攻,取得战争的胜利。
上片由敌而我,用对仗领起,山下、山头,目望耳闻,都是写敌军。眼前飘闪着漫山遍野的旌旗,耳边喧闹着动地震天的鼓角,这确是如火如荼、紧张严肃的战争景象。为“敌军围困万千重”句布好了气氛;同时也把我军严阵以待、从容不迫的意态气度暗暗托衬了出来,“敌军”句,是实况,局势确实严重;但并非纯自然主义手法,“长敌人志气”,而是为下句作垫笔,反衬出“自家威风”。紧承“我自”句,一个“自”,一个“岿然”,又加上个“不动”,充分表现出胜算在握、屹立如山的气概,有着高度自豪感受和坚定自信心。
下片由我而敌,再以对仗领起,“早已”句承上片前二句,“更加”句承上片后二句,“早已”、“更加”,又自相呼应。绾枢灵活,脉络分明。“森严壁垒”,“众志成城”,既是对上片四句生动的注脚,又是对全体军民绝妙的赞语,八个字概括了一切。有形的“壁垒”,无形的“长城”,地利人和,在这种阵势和气势下,窜犯敌寇,哪得不被压垮?所以结尾“黄洋界上”两句,点出在我军猛烈地炮火中敌人仓皇溃退,正是必然的结局。“宵遁”,写敌人连逃跑也只敢乘黑夜进行,一方面道尽了敌人的狼狈相,一方面也见出我军的声威震赫,一笔而两面俱到。妙在全词就在这里结束,更显出这一仗打得兴会淋漓,踌躇满志。
此词亦属小令,全篇只有八句,不尚藻绘,不务雕饰,而以朴素的笔调和精炼的语言伟写当时战争的实况,平平道出,更无曲折,却把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以及革命战士的精神风貌,无比清楚地勾勒了出来,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量。古人说:“成如容易却艰辛”,正是如此。毛泽东很谦虚的自称:“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但朴素而精炼,便是最大的功夫,便是最高的本领,也便是最醇厚的诗味,最突出的特色。对于毛泽东的诗词用“湖海荡波澜,全无斧凿痕”来比喻最确切了。
《毛泽东诗词》鉴赏(八) 西江月/井冈山
【原文】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词牌名 .西江月】
词牌《西江月》,原是唐代教坊乐曲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中的诗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西江月》又名《醉高歌》《壶天晓》《双锦瑟》(玉炉三涧雪》《西江月》词牌为双调,上下片各四句,押两平韵、一仄韵,25 字,共50 字,上下片起首两句多用对仗。
【时代背景】
《西江月·井冈山》,是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1928年9月前后在遂川大汾,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汇报后,主席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首《西江月·井冈山》。
【内容】
词的上阕写战前气氛和敌我双方的态势。“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在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下,英勇红军毫不畏惧,岿然不动。下阕写战斗经过,军民万众一心,粉碎了敌人的围攻,战斗取得了胜利,与上阕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情景相照,前后贯通,无懈可击。这是毛泽东井冈山时期,诗词的一个最有时代特色和个人风骨的特点。
【夏雪诗语】
西江月/触屏相望
悠悠触屏相望,
默默浅学多闻。
杳杳佳音意重重,
浓浓情悰悸动。
淡看四郊多垒,
净胜坐拥书城。
人间十月美化隆,
何必深藏远遁?
西江月 井冈山
西江月 井冈山 1928 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
岭。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
,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作法】
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战斗场面,下阕写战斗经过。全词主要特点是采用描写与叙述的方法来写,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炼,极富艺术感染力。
词首两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展现了我军民战备的气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我军的胜利作了铺垫。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我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人民战争图景啊!说明我方早已严阵以待。『敌军围困万千重』。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我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然而勇敢的革命军是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岿然不动』。而『岿然』一词,庄严雄伟,充分表现了我军巍然屹立的雄姿。下阕开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词写出了我军战胜敌人的原因。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当时,红军敢于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又充分重视敌人。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期,就指出:『巩固此根据地方法: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工农红军和全体井冈山革命群众不但这样做了,而且更在精神上团结一致,同仇敌忾,铸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正如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事实正是如此。『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两句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我军民,同时与上阕我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据参加战斗的人回忆:黄洋界战斗激战了一昼夜击退了敌军四次冲锋、打垮敌人一个团之后,次日中午在作战的关键时刻,我军从茨坪调来的迫击炮,两发炮弹命中敌人,敌人惊惶失措地大叫:『不好啦 我们被红军包围了。』便乘黑逃跑了。
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采用对比手法,增强艺术效果。一是敌我对比:『敌军围困万千重』,气焰嚣张,外强中干,而『我自岿然不动』,斗志昂扬,坚守阵地。二是敌初来时气势汹汹,但最后当我『黄洋界上炮声隆』时,『敌军宵遁』了。读到此,不禁让人拍手称快!
还有善用古词、成语、简练、古朴、庄重。『旌竞旗』、『鼓角』、『相闻』、『岿然不动』、『森严壁垒』、『众志成城』、『宵遁』等,分别表现出其艺术特色,增加了感染力。
典型概括也是这首词一个突出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词里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在十分典型的意义。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词里所描写的战斗是一个典型形象,它高度地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我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
《西江月.井冈山》
西江月·井冈山
【正文】
西江月·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西江月∶词牌。李白《苏台怀古诗》∶“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旌(jing1)。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西江月·井冈山的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是一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这首词题为“井冈山”,内容却不是描写山景,而是通过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会剿”战斗的关键一仗,热情歌颂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
这首词匠心别运,画意盎然。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善用古语和成语,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练,极富感染力,典型与高度概括了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同时也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作者在这首词中没有写战斗的具体过程,也没有渲染战场的惨烈景象,只写了战斗的重要地点和战斗的结果,以根据地军民欢庆战斗胜利,敌人连夜逃遁结束,可谓别具一格。
扩展资料
原文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白话文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创作背景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为打破敌人“会剿”,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达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
但正当此时,28、29团向湘南冒进,结果在郴州先胜后败,红29团几乎全军覆没,剩余部队同28团一起向桂东转移。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1团的一营,敌人正是乘此机会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西江月·井冈山
《西江月·井冈山》的原文是什么
《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创作的词,出自《关于红军的几首词和歌》。那么它的原文是什么呢?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以上就是《西江月·井冈山》的原文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西江月井冈山的意思
《西江月·井冈山》的意思: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动。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西江月·井冈山》原文: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词虽以“井冈山”为题,实际上抒写的是黄洋界保卫战这一战役,如何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中获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1928年8月30日,敌湘军吴尚部和赣军王均部四个团,乘红军主力还在赣西南之际,攻袭井冈山。
红军守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在黄洋界凭险抵御强敌,一天之内即击溃进犯之敌,保存了这个新生的革命根据地。
西江月,井冈山的ppt
【图文】西江月·井冈山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1g3lTjUzdiGA--GOyk8Y86MMcs2az_J10UIP-4-PZ5pvFnaJOi1hPn8qn-hQiNa35D-yCGBMmZW0Za1Er0fLzuSO9h48C179XKXD_MbfU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