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吐鲁番周围是沙漠,但为什么最高气温还比不上巴格达呢
纬度越高,气温越底,气温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赤道地区最热
纬度不一样,巴格达靠近赤道,
如此寒冷!为什么!
最近南方天气异常,暴雪成灾,从宏观气候到微观天气的顺序可探求此次气象灾害的原因。 一、拉尼娜对中国的影响 今年全球的气候大背景是拉尼娜,厄尔尼诺我们较熟悉,但对于她的姐妹拉尼娜我们还很陌生。 拉尼娜是同厄尔尼诺相反的气候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小小的0.5度,又远在南美洲,但却对我国造成了极大影响。 1.南太平洋的气温偏低是怎样扩散到全球的。海洋表层的洋流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从东太平洋(即秘鲁)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即中国、日本),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从而加剧气流在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实际上削弱了西太平洋的副高,加强了信风和西风,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将拉尼娜的影响从秘鲁扩散到全球,特别是中国。 2.西太平洋上升运动的加强对中国的影响。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加强,导致了本来在冬半年就已经远离中国大陆进入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进一步远离大陆,对大陆冷气团的牵制抵抗作用进一步降低,很明显,没有了副高的阻拦,副高两侧的风带,一是北方强大的寒冷的西风带,二是南方印度洋上的信风带可以长驱直入大陆,横扫全亚洲,而中国恰恰就在这两个风带的控制之下。 3. 风带加强对中国的影响 (1)西风带。西风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北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冷空气团是从极地方向过来的,冷气团比较寒冷,冷空气强度比较强,因为北冰洋的蒸发作用小,空气极为干燥,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降雪,以前对我国造成影响最大、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这股冷空气。今年主要受北方气团影响的东北降雪量就很少,跟过去持平。二是从西路过来的,这是我们很少关注的,但它借助西风带加强从冰岛大西洋沿途过来,经过欧洲地中海横扫整个亚欧大陆,由于来自较湿润的大西洋,这股冷空气带来了大量的降雪。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因为这股强冷湿空气,巴格达这种极度干旱的地方降了百年以来第一次雪,中亚地区,特别是阿富汗山区积雪超过两米。甘肃这种比较干旱的地方今年降雪量超过常年的两倍,为60年之最。多有趣,我们天上下的雪竟然来自大西洋的海水。 (2)信风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信风带在过去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但由于拉尼娜的加强,加上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阻挡,分流至喜马拉雅山脉南翼逐渐加热加湿的气团,使得中国南部受到了来自印度洋大量的暖湿气流,造成云贵高原的气温甚至比常年的还要高。 (3)共同影响。由于太平洋上的副高减弱,因而南北两股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中国内陆,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控制南方,像深圳这段时间湿度都高达90%。过去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就单一的控制全国,全国都是寒冷干燥,但今年拉尼娜引导着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同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从而形成了大范围的暴雪。降雪同降雨的原理一样,现在温度一上升就下大雨,甚至暴雨。从影响范围看,灾害程度从东向西递减,沿海省份影响较小,可见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而非太平洋,信风影响巨大。 二、局部分析 1. 长江中下游、安徽、湖北。这一地域处于北纬30度附近,正好是西风带同信风带交汇的地方,南北气流交汇,势必造成大量降雪。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当地水面蒸发的大量水汽也是降雪的来源之一。 (1)湖南。由于南岭的阻挡,将剩余的冷空气都集中在了湖南郴州、衡阳一带,也就是南岭山脚下,从而将冷空气最后的力量全部发泄在湖南。 (2)广西、贵州。云贵高原过去一直就是同时受到南北两股气团的共同影响,只是今年的强度特别大,过于湿润,又过于寒冷,造成严重的凝冻,冻雨。 (3)北方。过去印象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依然没变,东北主要受到北方的干燥冷气团,所以降雪量没有太大变化,从卫星云图上看这几天基本没怎么下雪。倒是西北地区由于强大的西风带来了大量的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降雪较常年偏多。 三、 降雪对南方的影响 下雪是自然现象,北方年年都下,即使有暴雪,也没造成严重问题。为什么南方降雪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呢?这里主要同严寒的北方进行对比分析。 1.冻雨。现在南北地面温度都长时间低于0℃。但北方是从低空到高空都是稳定的冷空气,所以降下的都是雪花。 南方由于冷空气势力已经有所减弱,暖空气势力又异常强大,因此在1500米至3000米上空形成一个温度高于0℃的暖空气层,再往上3000米以上温度又低于0℃。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即近地面存在一个逆温层。大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如此,从高空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融化成雨滴,接着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虽还没有来的及结成冰,但温度已降至0℃以下,便形成了冻雨。 2.结冰。北方落下的都是雪,而且由于温度低,落地不融化,所以不会结成冰。即使白天温度高融化了,由于北方完全受极干燥的冷气团控制,融化的水很快就会蒸发,又回到空气中,地面总是干的。树上,电线上结冰十分罕见。 而在南方,当冻雨落在地面及树枝、电线等物体上时,便集聚起来布满物体表面,由于物体温度都低于零度,所以立即冻结成冰凌。降下的雪花在白天温度高于零度时表面上的冰会有所融化,但由于受到暖湿气团的控制,湿度极大,根本蒸发不了,冰水还是留在地面物体上;到了晚上,温度又下降到零度以下,水立刻又结成了冰。 3.降雪量。北方看似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那不怎么厚的雪是整整一个冬天积累的,由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极干燥,所以每次下雪并不多,总是小雪、中雪,也就是每小时只下5毫米左右的雪。一个冬天总共才下了几厘米的积雪。 南方本来湿度就高,再加上拉尼娜带来的信风,使得降雪量非常大,湖南、安徽常常是暴雪,一小时就下14毫米以上的雪,现在很多地方积雪竟然厚达20多厘米,远远超过了北方一年的降雪量,所以南方的雪灾更严重。 4.由于超重引起的冻害。北方的降雪不易结冰,所以电线、屋顶上虽然有落雪,但一旦积累到体积过大、无法保持平衡时,就会自动从电线上落到地面上,所以电线表面只会留有少部分积雪,对电线的强度影响并不大,不至于超过电线所承受的重量,也不会压塌屋顶。 南方的降雪、降雨最终转化为冰凌,落在电线上的雨雪,晚上一结冰,就将电线牢牢的包裹住,冰就固定在电线上,这样每一天冰都可一层层的将电线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像树木年轮样的情况,积累几天,这个厚度就不容忽视了,看新闻说电线上冰的厚度超过电线直径的两倍,铁的密度是7,冰是0.9,也不算小了,相当于电线二分之一的重量压在电线上,电线自然承受不了,最终断裂。屋顶、高压线的铁塔都是这样被厚厚的冰块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最终倒塌,这种情况主要就发生在湿度极高、温度较低的南岭山脚下,所以郴州、衡阳一线的70多座高压线铁塔有近三分之一都被压垮。高压线高高的钢塔在下雪天时会承受2-3倍的重量,但如果是结冰,会承受10-20倍的电线重量。电线水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异常的低温,所以电线由于热胀冷缩已经超出设计限度缩的紧绷在铁塔之间,强度大大降低,直接导致了电力系统严重瘫痪,郴州已经连续5天断水断电,特别是京广铁路韶关到郴州段。电力机车没有电,可以换内燃机车,但信号灯也没有电,道岔也没有电,所以哪怕是内燃机车,也只有慢慢的靠眼睛看路边的人工指挥通过,道岔也都必须有人工搬,这使得内燃机车在这一段根本跑不出平时的速度,使得铁路运输更加困难。 5.公路冻害。北方公路上也会有积雪,但都不会化,而且量不会很大,即使化了也会很快蒸发掉,不会在地面上留下积水,冻结成冰。经汽车压实雪的摩擦力比冰高很多,即使要爬坡,安上防滑链,就可以在雪面上前进。 南方一方面积雪特别厚,很多地方没过脚。更重要的是这些雪融化成水,由于湿度极高,这些水很快就冻结成冰,也跟电线一样,一层一层覆盖在路面上,有些地方竟有10厘米厚,汽车在冰面上摩擦力很小,自然就会打滑。所以京珠高速不能通行完全是为了人民安全,结冰完全不可抗拒。另一方面,由于冰比雪硬的多,所以给车轮安上防滑链根本没有用,这一北方最实用的方法在南方失去了作用,反倒会使摩擦力更小,行车更危险。 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总的来说并不大,但为了这个万一,人类要付出一万的代价去防范,而且并不是每一场灾害的发生我们都可以准确预测,像今年这种50年甚至有些地方是百年一遇的低温雪灾,有太多不可抗拒的因素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没有南岭,像美国一样南北畅通,也就不会有这样严重的低温了,同样因为有青藏高原,可以将大量西风带来的积雪留在阿富汗而不是四川。看到那么多奋战工人抢修电缆,水管,清理路面,甚至有三名电力工人从铁塔上摔下来牺牲,真的很感动,中国不是没有应急预案,全社会都在众志成城的抗击暴风雪。广铁已经明确说了,一星期内修不好,这看起来好像是政府无能,但仔细分析清楚后,这就是事实,实事求是的政府才是真正的政府,全能完美的政府才是骗人的政府。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人永远不会胜天,我们只能让我们的思想更有力,在同自然的对抗中不要输的太惨。
希望采纳
伊拉克天气如何
除扎格罗斯山地有较多降水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夏季最高气温高达50℃以上,冬季在0℃左右。雨量较小,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100-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
沙特阿拉伯是热还冷,准确的温度
沙特阿拉伯)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 从阿拉伯半岛直达印度河下游的塔尔沙漠,都分布有亚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因为这里广大面积的陆地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地面存在着山间高原和盆地,也有助于荒漠气候的形成和发育。这里夏季炎热,冬季较冷,如巴格达夏季气温可达49℃,冬季最低气温为-8℃。卡拉奇夏季和冬季分别为48℃和4℃。塔尔沙漠以东,因季风作用,亚热带干旱气候的分布逐渐中断。亚洲亚热带地区与非洲南部相似,地势不象北非那样平坦,而且东部地势起伏悬殊,也阻止了干旱气候大片地东伸。塔尔沙漠地区由于盛行从伊朗低压南缘向东扩张的热带大陆气团(Tc),它使赤道季风气流(Em)不能远达北方;加上西南季风在它北界上的垂直厚度扩张得并不厚;此外,本地区夏季高空为反气旋形势,低层为显著的热低压,下低上高,不易致雨,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仅75~150毫米左右,形成荒漠。伊朗高原主要为由边缘山脉围绕着的山间高原与盆地,夏季不如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区酷热,冬季不如中亚地区寒冷,气候上具有由温带干旱地区到热带干旱地区的过渡性质。高原冬季气温多在5~10℃,夏季气温在南部低地可达30~32℃,最高可达40~50℃,由于本区西接地中海式气候区,故冬春有一定降水,且西部雨量较东部为多,扎格罗斯山脉西南坡和厄尔布尔士山脉北坡年降水量为500毫米,但内部降水不足100毫米,形成了荒漠。
(2)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热带荒漠、半荒漠气候区) 本区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的南缘,是北非荒漠带向东的延伸。由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的影响,气候非常干热,最热月平均气温为30~39℃,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25℃,绝对最高气温可达55℃以上,夜间有时降低到0℃,年较差一般在18℃以下,日较差有时达到35~40℃。本区由于得不到西南季风的润泽,故降水稀少,在荒漠中有的多年不降滴雨(但也有一次暴雨降水几十毫米的记录),因此热带荒漠广布。热带荒漠区与温带荒漠区主要不同之点,在于前者夏季酷热,冬季不寒,是典型的干热气候,沙风暴经常发生,伴随着高温和非常干燥的空气(相对湿度为10%)。
泛沦干旱气候即荒漠气候,是以非纬度地带性占优势的,尽管从温度考虑,南北方向可划分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半干旱和干旱气候,然而除个别情况外,它们在地区分布上是连续的,因而很难把它们分开。全球干旱区的分布,在北半球主要集中在北纬10°~50°,南半球则在南纬15°~50°之间。近赤道的干旱区主要见于南美秘鲁沿岸、巴西东北部、东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地。世界上干旱区分布最广的地区是北非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伊朗—中亚,东西长达13000公里。亚热带和热带荒漠可统称热荒漠,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日照强,每年日照时间达3500~4000小时,相对湿度低于50%,年均温高于18℃,有些地方在25℃以上,地表温度可达80℃,夜晚却可低到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0℃,年较差不大,在18℃左右,日较差相当大,达35~40℃,降水很少,一般低于250毫米,有的地方少于100毫米,甚至几年滴水不降,并常有沙暴。温带荒漠即冷荒漠,它的特点是冬季很冷,极端温差可达90℃,最冷月平均气温3~-10℃,夏季在树荫下温度可达50℃左右。在北半球,温带荒漠与陆地面积广大、远离海洋有关,而亚热带与热带荒漠则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
(3)亚热带夏干气候区(地中海式气候区) 本区主要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内陆除外)、地中海沿岸区域和伊朗高原西缘。同大陆东岸同纬度季风地区相比,气候特点显著不同,这里属于大陆西岸亚热带气候,夏季晴朗、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