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可尼公司

雷达是什么时候发明的?马可尼公司的知识库为什么会改变技术人员的角色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1-02 01:10:18 浏览6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雷达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842年多普勒(Christian Andreas Doppler)率先提出利用多普勒效应的多普勒式雷达。   1864年马克斯威尔(James Clerk Maxwell)推导出可计算电磁波特性的公式。   1886年赫兹(Heinerich Hertz)展开研究无线电波的一系列实验。   1888年赫兹成功利用仪器产生无线电波。   1897年汤普森(JJ Thompson)展开对真空管内阴极射线的研究。   1904年侯斯美尔(Christian Hülsmeyer)发明电动镜(telemobiloscope),是利用无线电波回声探测的装置,可防止海上船舶相撞。   1906年德弗瑞斯特(De Forest Lee)发明真空三极管,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放大信号的主动电子元件。   1916年马可尼( Marconi)和富兰克林(Franklin)开始研究短波信号反射。   1917年沃森瓦特(Robert Watson-Watt)成功设计雷暴定位装置。   1922年马可尼在美国电气及无线电工程师学会(American Institutes of Electrical and Radio Engineers)发表演说,题目是可防止船只相撞的平面角雷达。   1922年美国泰勒和杨建议在两艘军舰上装备高频发射机和接收机以搜索敌舰。   1924年英国阿普利顿和巴尼特通过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测量赛层(ionosphere)的高度。美国布莱尔和杜夫用脉冲波来测量亥维塞层。   1925年贝尔德(John L. Baird)发明机动式电视(现代电视的前身)。   1925年伯烈特(Gregory Breit)与杜武(Merle Antony Tuve)合作,第一次成功使用雷达,把从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无线电短脉冲显示在阴极射线管上。   1931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利用拍频原理研制雷达,开始让发射机发射连续波,三年后改用脉冲波。   1935年法国古顿研制出用磁控管产生16厘米波长的撜习窖捌鲾,可以在雾天或黑夜发现其他船只。这是雷达和平利用的开始。   1936年1月英国W.瓦特在索夫克海岸架起了英国第一个雷达站。英国空军又增设了五个,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马可尼公司替英国加建20个链向雷达站。   1937年美国第一个军舰雷达XAF试验成功。   1937年瓦里安兄弟(Russell and Sigurd Varian)研制成高功率微波振荡器,又称速调管(klystron)。   1939年布特(Henry Boot)与兰特尔(John T. Randall)发明电子管,又称共振穴磁控管(resonant-cavity magnetron )。   1941年苏联最早在飞机上装备预警雷达。   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机载雷达平面位置指示器,可将运动中的飞机柏摄下来,他发明了可同时分辨几十个目标的微波预警雷达。   1944年马可尼公司成功设计、开发并生产「布袋式」(Bagful)系统,以及「地毡式」(Carpet)雷达干扰系统。前者用来截取德国的无线电通讯,而后者则用来装备英国皇家空军(RAF)的轰炸机队。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全凭装有特别设计的真空管──磁控管的雷达,盟军得以打败德国。   194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研制出线性调频脉冲雷达。   50年代中期美国装备了超距预警雷达系统,可以探寻超音速飞机。不久又研制出脉冲多普勒雷达。   195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制出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系统,可发跟踪3000英里外,600英里高的导弹,预警时间为20分钟。   1964年美国装置了第一个空间轨道监视雷达,用于监视人造地球卫星或空间飞行器。   1971年加拿大伊朱卡等3人发明全息矩阵雷达。与此同时,数字雷达技术在美国出现。   1993年美国曼彻斯特市德雷尔·麦吉尔发明了多塔查克超智能雷达。

马可尼公司的知识库为什么会改变技术人员的角色

公司简介
马可尼公司是英国三家著名公司合并而成。这三家公司分别是马可尼无线电报公(Marconi’s Wireless Telegraph Company)、英国电气公司(English Electric Co.)和通用电气公司(The GeneralElectric Co. Ltd. ,简称GEC)。
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成立于1897年,原名为马可尼无线电报与信号公司,是英国第一家专门制造无线电器材的公司,1922年创建了著名的英国广播公司(BBC)。1946年被英国电气公司收购;英国电气公司成立于1918年,初始主要生产小型马达和交流发电机,后业务扩大到生产蒸气涡轮机、水涡机、变压器、柴油发动机以及军用涡轮发动机,二战期间为英军方提供了许多军用发动机。二战结束后,该公司为了扩大工业方面的业务,于1946年收购了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
GEC成立于1886年,原名为通用电气设备公司(General Electric Apparatus Company),是一家电气产品批发商,1888年收购一家生产电话业务的工厂后改名为GEC公司,主要业务是生产各种类型的电灯泡及电灯开关。随着电气产品的普及,该公司不断壮大,其业务遍及世界各地。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GEC已成为军用电气产品的主要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包括雷达空腔磁控管、照明设备及通信设备等。1961年GEC兼并了无线电联合工业公司(RAI),1967年收购了联合电气工业公司(AEI),1968年又与英国电气公司合并。至此,三家公司正式成为一家公司。20世纪90年代,GEC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并向欧美的同行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收购普莱赛公司;1994年5月,收购了弗伦蒂国际公司的核心防务与仿真业务──弗伦蒂防务系统综合和仿真与培训业务;1994年7月,收购了弗伦蒂公司的电子战业务;1994年11月,收购了弗伦蒂-汤姆逊声纳系统英国公司(Ferranti Thomson Sonar System UK Ltd.)50%的所有权,该项收购使GEC公司重新进入了英国两个主要的声纳计划,其中之一是EH101直升机的声纳系统计划;1995年,GEC收购维克斯公司的造船业务;1996年5月,GEC又以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Hazeltine公司,这是一个在导航系统、反潜艇战系统和CSI系统上领先世界的公司。从而使GEC的业务领域遍及军民用各行业,为整个欧洲的航空工业的重组与合并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后期,GEC公司基于市场形势,改变了经营策略,集中精力发展通信和IT两项业务,抛弃了许多非核心业务,其中包括经营导弹、防务电子系统、卫星通信以及电子测量仪器及测试设备业务的几家大型公司。与此同时,该公司为加强北美市场,相继收购了美国远程通信网络产品公司(RELTEC)和美国主营互联网业务的FORE公司,从而使GEC牢牢地占领了美国通信业务市场。随着经营业务的改变,GEC于1999年改名为马可尼公司(Marconi plc)。

2月13是什么节日

2月13是:世界无线电日

2013年1月14日,联合国大会正式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无线电日的决议。第67届联合国大会期间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6届大会宣布的将2月13日(联合国电台于1946年这一天成立)作为世界无线电日的决定。

设立世界无线电日旨在宣传无线电作为通信载体,在促进教育发展、信息传播以及自然灾害中重大信息发布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节日起源:

最为人所知的无线电通信的发明者是意大利的年轻发明家马可尼,马可尼在他不足20岁的时候受到了电磁波发现者赫兹论文的启发,开始尝试无线电传输。

1894年,马可尼的实验就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成功地重复了赫兹的实验,还实现了只有几厘米距离的传输。

而两年后,马可尼在英国申请了自己无线电的商业专利,专利号12039。次年便成立了无线电报及讯号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马可尼公司。因为此项发明,马可尼成为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世界无线电日

“哈基姆”PGM-1/2/3/4空地导弹有几个系列

该弹是专门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的要求而研制的防空区外空地导弹系列,用来攻击敌方严密设防的坚固目标,如指挥中心、桥梁、机场、港口、高炮阵地和导弹发射场等。该弹的现名“哈基姆”(HAKIM)系由其用户——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命名,但由于研制该弹的主承包商几经更换,加上其改进型号不断出现,故曾获多种名称:阿尔法(Alpha)、吉姆克斯(GMX)、费利克斯(Felix)、飞马(Pegasus)、半人马(Centaur)和小兄弟(Little)。

该弹的主承包商最初是美国的仪器系统公司(Instrument Systems Corp.),1984年开始研制,1987年由兼并ISC的英国费伦第公司(Ferranti)接手研制,1989年首次披露该项目,1990年该系列第1、2两个型号PGM-1/2先后投产,1991年由兼并费伦第公司的GEC-马可尼公司继续研制,1992年该系列第1、2两个型号PGM-1/2先后进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现役,1993年该系列第3个型号PGM-3投产,同年该系列中的无动力型——“兰斯洛特”(Lancelot)激光制导炸弹问世,但未被用户选中。

1994年该系列各型号导弹首次在英国范堡罗航展露面,1995年该系列第3个型号PGM-3进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服役,同年英国批准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销售该系列第4个型号PGM-4。上述前三种型号按轻重分为A、B两类,A类为轻型,包含PGM-1A/2A/3A,分别为轻型半主动激光型、轻型电视型和轻型被动红外型;B类为重型,包含PGM-1B/2B/3B,分别为重型半主动激光型、重型电视型和重型被动红外型。第4种型号为远距型。目前,该系列导弹仍在生产和改进之中,其用户现仅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订购数目约1750枚。

贝尔和马可尼分别是那个国家的发明家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是一位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
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企业家,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1874年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期间,他用电磁波进行约2公里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实验,获得成功。1937年逝世。1897年,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称作“无线电之父”

马可尼公司的组织结构

目前马可尼公司主要经营通信和IT业务,下设三个分部:通信分部(Communications Division),主营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业务,2001年的销售额46.65亿英镑,占公司总销售额的67%,下设5个分公司:位于英国的马可尼通信公司(Marconi Communications Ltd.)、位于意大利的马可尼通信公司(Marconi Communications S.p.A.)和马可尼移动通信公司(Marconi Mobile S.p.A)、位于美国的马可尼通信公司(Marconi Communications Inc.)和FORE系统公司(FORE Systems Inc.);系统分部(Systems),主营商用、医药及数据系统业务,2001年的销售额14.81亿英镑,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1%,下设3个分公司:位于美国的马可尼商用系统公司(Marconi Commerce Systems Inc.)、马可尼医药系统公司(Marconi Medical Systems Inc.)和马可尼数据系统公司(Marconi Data Systems Inc.);资本分部(Capital),主要负责技术开发及应用,2001年的销售额8.35亿英镑,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2%,下设4个分公司:位于英国的马可尼应用技术公司(Marconi Applied Technologies Ltd.)、马可尼软件公司(Marconi Software Solutions Ltd.)、Ipsares 公司(90%的股份)和 General Domestic Appliances 公司(50%的股份)。

美国“天空闪光”空空导弹有什么特点

AIM-7E的最大迎头射程约22~26千米,最小射程1,500米。1969年美国海军提出要提高它的抗干扰能力和机动性、缩短最小射程,因此发展了AIM-7E-2。

AIM-7E-2的主要改进是用Mk38Mod4发动机代替E型的Mk38Mod2,但导弹的抗干扰能力没有得到改善

技术推动:超越“麻雀”AIM-7E-2

“天空闪光”尺寸3,6602031,020毫米(弹长弹体直径弹翼翼展),发射重量195千克。尺寸、布局、重量都和AIM-7E-2相同。实际上该导弹直接采用了AIM-7E-2的后弹体及其内装的液压控制舵机、战斗部和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等部件。

天空闪光”空空导弹,除了全新的导引头和引信,“天空闪光”还采用了新的全固态自动驾驶仪。

“天空闪光”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使用的采用单脉冲半主动雷达导引头的中距空空导弹。该导引头由马可尼公司研制,工作在J波段(频率范围10~20G赫兹),比AIM-7E/-7E-2采用的圆锥扫描式导引头具有更好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和制导精度,导引头天线的最大转动速度达到230°秒(比战斗机雷达天线转动速度快很多,如APG-70雷达天线的最大转动速度是140°秒),最大跟踪角速度40°秒(和AIM-7E/-7E-2相当),接收机采用倒置式,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导引头的可靠性也比较好,在地面状态、载飞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分别达到300小时、120~150小时,而AIM-7E/-7E-2只有50小时左右(地面状态)。

“天空闪光”的弹体后部还带有频率参考天线,它接收为导弹提供目标照射制导的连续波照射器(CWI)的信号,把它的频率特征与导引头接收到的、CWI照射目标后反射回来信号进行对比,采用多普勒频移(指由于载机和目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处理技术识别目标。

这样导弹就能把低空运动目标从地面或海面反射的杂波背景中区别出来,具有了下射能力。带倒置接收机的单脉冲导引头加上多普勒频移处理目标识别技术,还使导弹能够识别目标群中的特定目标。

“天空闪光”的导引头还能采用被称为“干扰源寻的”(HOJ)的被动制导方式。当导引头在半主动制导过程中受到敌机的电子干扰而不能正常跟踪目标时,导引头就将自动切换到这种制导方式。由于战斗机的有源电子干扰设备大都是外挂吊舱或机上固定的干扰天线,所以这种制导方式可以使导弹“顺藤摸瓜”地打击敌机。

采用新的主动无线电引信是使“天空闪光”具有下射能力的另一个关键。该引信由汤姆逊-索恩公司研制,安装在弹头导引头舱后,重约5千克。引信发射脉冲的作用距离约16米,也采用多普勒频移处理技术识别目标,所以不会因为杂波信号的干扰而引爆战斗部。引信起爆延迟时间根据从导引头获得的接近速度和交汇角度信息自动调节,范围0~100毫秒,能保证对目标的杀伤概率。

“天空闪光”的连续杆战斗部重约32千克(其中爆炸装药重量9千克),有216根钢条连续杆,爆炸生成的破片平均飞散速度超过1,400米/秒,对飞机的有效杀伤半径为12~15米;采用的Mk38Mod4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重65.5千克,其中推进剂占42.73千克。导弹最小射程1,000米,最大迎头射程29千米,最大飞行速度马赫数3,低空最大横向机动过载30g,都和AIM-7E-2相当。

“天空闪光”在设计时充分注意了和AIM-7E-2的互换性,所以能使用AIM-7E-2的战斗机改用该导弹时不需要做多少硬件改动。它可以由F-4K/M和“狂风”F.2/F.3机腹的半埋入式弹射挂架发射,也可以用传统的滑轨挂架发射。

瑞典在1978年订购了该导弹装备JA-37“雷”截击机,1981年开始服役,编号为Rb71。根据有关报道,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和阿曼也订购了该导弹装备“狂风”ADV。

机腹携带有“天空闪光”的“狂风”F.3,“天空闪光”是“狂风”F.2/F.3的标准空战武器之一,在北约90年代的演习中,携带该导弹的“狂风”曾利用数据链和雷达探测范围的优势击败德国空军携带AIM-120B导弹的F-4F

从1985年开始英国对“天空闪光”进行了一些改进,包括改进电子组件、采用新型火箭发动机增大射程和速度、采用更薄的弹翼降低阻力等。改进后的导弹最大迎头射程增加到40千米,最小射程减小到500米,最大速度提高到了马赫数4。

“天空闪光”的研制成功使英国的中距空空导弹从一无所有一下站到了世界最前沿。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第3代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典型性能指标是具有下射能力),与1980年才服役的AIM-7F(“麻雀”系列中第一种具有下射能力的型别)比较,在抗电子干扰能力、制导精度、对低空目标的杀伤概率等关键性能上占优势,机动性相当,只在电子组件的可靠性、最大射程方面略逊,并且不能采用间断连续波(高脉冲重复频率)制导。

在采用“天空闪光”的导引头技术之后,1982年试服役、1985年投入大批生产AIM-7M的关键性能才真正全面超越了“天空闪光”(负责AIM-7M导引头研制的雷锡恩公司在1975年1月就购买了“天空闪光”导引头的特许生产权)。

在近距格斗导弹发展史上,英国霍克·西德利公司的“红头”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1965年进入皇家空海军服役,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格斗弹之一,也是20世纪70年代皇家空海军战机的标准格斗弹。

该导弹采用致冷的锑化铟导引头、重达31千克的连续杆战斗部、可自动确定最佳引爆点的红外近炸引信、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模块化舱段结构和大量晶体管印刷电路。

相比之下,“响尾蛇”系列中1972年服役的AIM-9H才开始大量采用固态电子器件和适合高空使用的连续杆战斗部、1978年服役的AIM-9L才采用致冷锑化铟导引头,分别比“红头”晚了7年、13年。不过“红头”采用超前技术也在体积、重量上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它的尺寸是3,270222910毫米,重达150千克;而AIM-9L的尺寸只有2,870127640毫米,重约87千克

采用“尾控”技术的ASRAAM。作为英国最新研制的近距空空导弹,尽管它无法再现当年“红头”的荣耀,但仍然是AIM-9X目前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在EF2000上它将配合“艾德”头盔显示器工作,与“联合头盔指示系统”(JHMCS)+AIM-9X的组合恐怕难分伯仲。

不过在竞争澳大利亚的近距空空导弹合同时,AIM-9X的承包商雷锡恩公司曾攻击ASRAAM不能有效对付1,600~2,400米以内的目标。

电报发明了多少年

18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此时,发明电报的基本技术条件(电池、铜线、电磁感应器)也已具备。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这种电报很快在铁路通信中获得了应用。他们的电报系统的特点是电文直接指向字母。 与此同时,美国人莫尔斯也对电报着了迷。他是一位画家,凭借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在他4l岁那年,他从法国学画后返回美国的轮船上,医生杰克逊将他引入了电磁学这个神奇世界。在船上,杰克逊向他展示了“电磁铁“,一通电能吸起铁的器件,一断电铁器就掉下来。还说“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通过“。这个小玩意儿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为此,他在自己的画本上写下了“电报“字样,立志要完成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发明。 回美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电报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电磁学家亨利为师,从头开始学习电磁学知识。他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电工工具,把画室改为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绘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几次他想重操旧业。然而,每当他拿起画笔看到画本上自己写“电报“字样时,又为当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励,从失望中抬起头来。 他冷静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真检查了设计思路,发现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发送信号。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新方法。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代表字母和数字,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但莫尔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用点、划和空白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是多么不容易啊!这种用编码来传递信息的构想是多么伟大,多么奇特!这样,只要发出两种电符号就可以传递信息,大大简化了设计和装置。莫尔斯的奇特构想,即著名的“莫尔斯电码“,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是电报发明史上的重大突破。 莫尔斯在取得突破以后,马上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把设想变为实用的装置,并且不断地加以改进。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电信史上光辉的一页。莫尔斯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亲自按动电报机按键。随着一连串嘀嘀嗒嗒声响起,电文通过电线很快传到了数十公里外的巴尔的摩。他的助手准确无误地把电文译了出来。莫尔斯电报的成功轰动了美国、英国和世界其他各国,他的电报很快风靡全球。 19世纪后半叶,莫尔斯电报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希望对你有帮助 补充: 电报发明 大事年表 1684年,英国物理学家 罗伯特 . 胡克 发明回光信号机。在英国皇家学会,他首次生动地概述了一种通信系统的细节。但是这种通信系统一直没有试验成功。 1745年,波美 拉尼亚 的 克拉斯 特主教(Bishop Kleist)发明 电容器 。 1747年,在英国,廉.华士爵士发现有可能在金属导体上传播电流。 1753年,2月17日, 爱丁堡 的《 苏格兰人 》杂志收到一封署名为C.M.的人写的信。信中建议把一组26根金属线互相平行,水平地从一个地方延伸到另一个地方。金属线一端接在静电机上,在远处的一端接一个球,代表一个 英文字母 。球的下面挂着写有这个字母的纸片。发报时哪一条线接通电流,对方的小球便把纸片吸了起来。这就是最早的关于用电进行通信的设想。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 里尔 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之一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1799年,意大利人伏打(Volta)研制成 蓄电池 。 (二) 无线电报发明大事年表 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作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证明了 无线电波 的存在。 1895年,意大利的青年大学生 马可 尼。在院子里进行 无线电通信 试验获得成功通信距离为30米。 1896年, 马可尼实现了2英里远的无线电通信。俄国青年教师 波波夫 也实现了无线电通信。 1897年5月18日,横跨 布里斯托尔 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实验成功。 马可尼在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无线电器材公司--英国马可尼公司。 1901年,英国的无线电报能发送到大西洋彼岸,当时的 天线 是用 风筝 牵着的金属导线。 1902年, 在英国与加拿大之间正式开通了越洋无线电报通信电路,使国际间电报通信跃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1910年,美国的 克鲁姆 和霍瓦德发明了手动电传打字机。 1920年7月, 中华邮政 开办邮传电报业务。 1920年9月,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1921年,中国加入国际电报公约。 1930年12月6日,我国国际电台(位于上海市 真如镇 )开办业务。 1933年2月,中华邮政开办电报 汇票 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