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麦对瑞典

丹麦曾参与什么战争?1643—1645年,丹麦为什么对瑞典宣战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1-02 05:48:32 浏览5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丹麦曾参与什么战争

1、卡尔马联盟及对外战争 16世纪的卡尔马联盟 12世纪中期以后,瓦尔德马一世(1157年~1182年在位)开创了强盛的君主专制封建王朝,通过侵略战争占有爱沙尼亚、易北河以北地区和果特兰岛。1397年在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1353年~1412年)主持下召开卡尔马会议,丹麦、瑞典和挪威组成联盟,丹麦处于统治地位。卡尔马联盟前后共维持了126年。原挪威属地格陵兰、法罗群岛转归丹麦管辖。在此期间,丹麦为打破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经济支配权继续对外扩张,经过长期战争并吞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长期战争耗费了丹麦大量财力,导致赋税加重。富豪贵族兼并土地引起农民暴动。14世纪中叶黑死病又夺走近一半人口的生命。为平息不满和动乱,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1448年~1481年在位)于1468年召集了四级会议寻求支持。但是暴动连绵不断,尤其在瑞典。克里斯蒂安二世(1513年~1523年在位)于1520年亲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独立派占领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且屠杀了大批参与叛乱的瑞典贵族,触发了达拉纳起义,1523年丹麦军队战败,瑞典宣布独立。此后,丹麦为争夺波罗的海控制权和周围地区同瑞典反复较量,如1563年~1570年北方七年战争、1611年~1613年的卡尔马战争等,但历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致使疆土日益缩减。三十年战争期间,丹麦情况更为不利,1657年全境为瑞典所占领。其后,在1675年~1679年斯堪尼亚战争、1709年~1720年北方战争中也败于瑞典。由于国力削弱,丹麦避免卷入当时欧洲大陆的混乱纷争。在七年战争、英法战争(1766年~1783年)以及法国大革命初期丹麦都保持中立或避免介入。丹麦航运业和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商船队仅次于英国居欧洲第二位,并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舰队。16世纪末丹麦成立东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岛和几内亚拥有殖民地。1767年丹麦宣布同俄国、瑞典组成“武装中立同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独善其身,法国大革命期间丹麦再次中立,英国便不宣而战,于1801年发动哥本哈根之战 哥本哈根之战 (见彩图)。又于1807年派遣名将霍雷肖·纳尔逊率领的舰队炮轰哥本哈根,丹麦海军全部覆灭。丹麦转而支持拿破仑一世,1807年~1814年期间同法国结盟对抗英国。拿破仑失败后,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又从丹麦手中抢走了挪威。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人民在“自由委员会”、“国土与人民”等组织领导下,以各种方式展开了反法西斯德国和本国纳粹分子的斗争。随着德国统治和搜刮的变本加厉,斗争规模越来越大,由小型的破坏活动发展到大规模怠工和总罢工。地下抵抗组织不仅在丹麦本土活动,还在瑞典成立了一支由5000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丹麦营”。1945年5月4日德国占领军投降。请采纳

1643—1645年,丹麦为什么对瑞典宣战

1643—1645年,瑞典军的节节胜利,引起丹麦王的嫉妒和恐惧,乘瑞典军深入南德时期,丹麦对瑞典宣战,经3年(1643—1645年)战争,瑞典从海陆两路围逼丹麦,丹麦被迫求和。从1643年起,交战双方在威斯特发利亚开始谈判,一直到1648年10月才达成协议,缔结了两个和约,至此战争结束。

瑞典和丹麦打过仗吗

没少打过。
十六世纪时由于瑞典人起义,想退出和丹麦的同盟,被丹麦国王克里斯第安镇压。他把造反的瑞典贵族全骗到首都斯德哥尔摩,杀了个一干二净。史称好像是:斯德哥尔摩大屠杀。
最终丹麦的军队被赶出瑞典,但多年里瑞典人对那次大屠杀仍耿耿于怀。继任的瑞典国王痛恨天主教会对丹麦军队的支持,宣布自己国家的臣民改信新教。
从此瑞典成为欧洲新教的一个重要据点。
十七世纪,瑞典为争夺波罗的海的霸权不断与丹麦交战。
十八世纪时,当时的瑞典国王,自恃武力雄厚,同一圈国家开战,包括丹麦,结果接连遭惨败。
十九世纪初拿破仑时期这两个国家分属两大敌对阵营,丹麦一直是法国的铁杆盟友,而瑞典则和英国站在了一边。维也纳会议上丹麦遭到严惩。瑞典从丹麦手中夺取了挪威。

英丹战争是什么

为防止丹麦参加大陆封锁,英国未经宣战就在1807年8月16日派出部队在丹麦海岸登陆,这支登陆部队协同海军封锁了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

9月7日,在哥本哈根遭到敌人猛烈炮击之后,丹麦军队指挥部被迫放弃首都。英军掠走了丹麦的几乎全部军舰和兵工厂。

但丹麦并未投降,而于1807年10月底同法国结成军事同盟,参加了大陆封锁。11月4日,英国对丹麦宣战。俄国则作为丹麦的盟国,于11月7日对英宣战。为了先敌行动,俄军在瑞典进攻丹麦之前,于2月9日抢先对瑞典采取军事行动。这便支援了1808~1809年丹麦对瑞典的作战。俄国所以参加丹麦的反英战争,是由于1807年铁尔西特和约条款的规定。这项条约使瑞典的局势大为恶化,瑞典军队于1807年8月已被拿破仑军队围困在吕根岛。而在贝纳多元帅统率的法军于1808年3月在丹麦登陆之后,瑞典面临的威胁就更加大了。

随着俄国反英方针的削弱,俄国为支援丹麦而参战,就逐步成为纯粹象征性的行动,而从1809年起连这一点也终止了。英国与丹麦之间的军事行动实际上仅局限于丹麦海军残部同英国舰队的冲突。

由于拿破仑1812~1813年的失败,瑞典军队进占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丹麦也终于败北。1814年基尔和约规定,丹麦将挪威割让给瑞典,以换取吕根岛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将赫耳果兰岛割让给英国。上述各款经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批准。英丹战争的结果是,英国除掉了一个海上贸易的劲敌,而丹麦则降为海上二等国。

丹麦和瑞典的性开放程度

据了解丹麦和瑞典性开放程度是比较高的,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被称为是“社交和情色舞台”,在丹麦随处可见的性保健品店你就能知道其国家的性开放程度了,瑞典的性教育瑞典是性自由的国家,瑞典早在小学就将性教育完毕,也是较为开放的国家。

瑞典和丹麦那个发达,差距有多大

不知道你说的发达是指哪个方面。
从国力上来说,瑞典总GDP约4200亿美元,丹麦约3300亿美元。工业产值,瑞典1000亿美元,丹麦1200亿美元。
历史上瑞典一直是北欧地区大国。瑞典国土面积是45万,人口940万,丹麦面积4.3万(不算格陵兰),人口550万。
从发展程度上,两个国家差不多,或者说整个北欧都差不多,政治成熟,社会稳定,经济发达。

欧洲史上的首次国际大战是怎么发生的

欧洲战争1618~1648年,欧洲史上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三十年战争,先后卷入战争的包括有西欧、中欧和北欧的全部主要国家。战争起因于德国新旧教矛盾,但很快就演化为各国的争权夺利和领土之争。结果,德国四分五裂。法国迅速崛起,从而带来了欧洲战略格局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德国和整个西欧经宗教改革后,教皇和皇帝权力有所削弱,路德教、卡尔文教等新教势力迅速发展,新旧教势力几乎相等。在德国,天主教统治的地区是南部、东南部和莱因河中下游;路德教的中心是萨克森、黑森、勃兰登堡等地,卡尔文教则传布于莱茵河上游的巴拉丁地区。路德教诸侯与天主教争夺领土,要求获得更大的教权。卡尔文教要求获得与路德教同样的合法地位,而天主教则拒不承认卡尔文教合法,天主教对路德教也以反对异端为口号,竭力打击之。

皇帝与诸侯之间矛盾重重。皇帝虽不能实际控制整个帝国,但统治着奥地利和捷克等地。哈布斯堡家族的直接领土在德国各邦版图中最大,它的旁支还统治着西班牙。皇帝为图实行中央集权,以反对异端为借口,限制新教诸侯。旧教诸侯在宗教上和皇帝一致,但是反对中央集权,企图在反新教中扩大自己的势力。17世纪初,皇帝卢道夫二世企图用武力限制新教诸侯的权力,于是,德国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集团,即“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教皇、皇帝、西班牙都支持天生教同盟;德国、荷兰和英国等支持新教同盟。欧洲各国之所以干涉德国,主要是想阻止它强大,并趁机获取好处。

德国两大诸侯集团和西欧各国尖锐对立的形势,使战争终于以1618年捷克人民起义为导火线而爆发。

捷克1526年并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德国皇帝兼为捷克国王,但捷克人有宗教自决、政治自治等权。但到三世皇帝马提亚(1612~1619年)时,他派遣耶稣会士深入捷克,企图恢复天主教,并指定斐迪南为捷克国王,遭捷克人强烈反对。当国会向皇帝马提亚提出抗议时,遭马提亚拒绝,并宣布新教徒为暴徒。于是捷克人在1618年举行起义,冲进王宫,把国王的两个钦差从窗口投入壕沟。这个“掷出窗外事件”是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起义的开始,也是30年战争的开端。

30年战争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捷克、巴拉丁时期(1618~1624年);丹麦时期(1625~1629年);瑞典时期(1630~1635年);法国、瑞典时期(1635~1648年)。

“掷出窗外事件”发生后,捷克组成以图伦伯爵为首的临时政府。1619年,捷克国会推举新教同盟首领巴拉丁选侯腓特烈为国王,对斐迪南作战。战争开始时,捷克进展顺利,6月进抵维也纳近郊。斐迪南求助于天主教同盟,天主教同盟出兵25000人,并供给皇帝大量金钱;西班牙也出兵进攻巴拉丁。1620年11月,捷克和巴拉丁联军被天主教盟军击败,腓特烈逃往荷兰,巴拉丁被西班牙占领。捷克成为奥地利的一省,约有3/4的捷克封建主土地转入德国人之手。征服者还强迫捷克居民改奉天主教,焚毁捷克书籍,宣布德语为捷克国语。

皇帝和天主教同盟的胜利,直接威胁法国和荷兰的安全。法国不能容忍查理五世帝国的复法;荷兰则已于1621年与西班牙处于战争状态。英王詹姆士一世关心女婿腓特烈的命运,垂涎北德领土的丹麦的瑞典,也不愿看到德皇对全国实现有效的统治。于是,战争很快转变为广泛的国际战争。

1625年,法国首相黎世留倡议英国、荷兰、丹麦缔结反哈布斯堡联盟,英、荷两国则怂恿丹麦出兵,从此开始了战争第二阶段。

1626年,捷克贵族瓦伦斯坦和天主教同盟的军队打败丹麦和新教诸侯的联军。丹麦国王被迫于1629年5月在律贝克签订和约,保证以后不再干涉德国的内务。皇帝规定新教诸侯1552所以后将所占教产全部归还原主。同时根据瓦伦斯坦的计划,德国将在波罗的海上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瑞典害怕此计划影响它在波罗的海的优势地位,遂在法国大量金钱的援助下,瑞典军于1630年7月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开始了战争的第三阶段。

瑞典军队由国王古斯道夫率领,很快就占领了波美拉尼亚。1632年初,占领美因斯,4月又攻陷奥格斯堡和慕尼黑。在列赫河战役中,天主教同盟军惨败。同时,捷克和德国本部有很多地方农民和市民起义。德皇在危急之中,重新起用瓦伦斯坦为统帅,11月与瑞典军发生会战,瑞典获胜,但古斯道夫阵亡。瑞典军取胜后军纪松弛,德皇乘机联合西班牙军,于1634年9月在诺德林根附近大败瑞典军,一直追到波罗的海沿岸,这对法国大为不利。在此之前,法国一直假手他国以削弱哈布斯堡的势力,当丹麦、瑞典以及德国新教诸侯连续失败后,法不得不直接出兵了,致使战争进入第四阶段——全欧混战阶段。

法国首相黎世留先与瑞典议和,商定发动战争后任何一方不单独与哈布斯堡皇帝议和,然后于1635年5月对西班牙宣战。站在法国和瑞典方面的,有荷兰、萨伏衣、威尼斯、匈牙利等;站在皇帝方面的,则有西班牙和德国的一些诸侯。战场主要仍在德国境内,但战争同时也在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等地进行。战争开始后,双方蹂躏所占领的对方地区,掠夺和杀戮居民。法军采取多点进攻和破袭交通等手段疲惫对方。1643年5月19日,法国孔代亲王率法军在罗克鲁瓦(法国东北部)附近,采用瑞军惯用的集中主力、实施一翼突击战术,歼灭西班牙军队1.8万余人。1645年,孔代亲王杜伦尼元帅在讷德林根(德境)打败德皇军队。法国和瑞典军队还取得了其他几次战争的胜利,使哈布斯堡王朝集团无力再战。瑞典军的节节胜利,引起丹麦王的嫉妒和恐惧,乘瑞典军深入南德时期,丹麦对瑞典宣战,经3年(1643—1645年)战争,瑞典从海陆两路围逼丹麦,丹麦被迫求和。从1643年起,交战双方在威斯特发利亚开始谈判,一直到1648年10月才达成协议,缔结了两个和约,至此战争结束。

30年战争,结束了自中世纪以来“一个教皇、一个皇帝”统治欧洲的局面,德国分裂为近300个独立大小不同的诸侯领地和100多个独立的骑士领土,皇帝企图在欧洲恢复天主教地位完全破灭,神圣罗马帝国在事实上已不复存在。

作为三十年战争主战场的德国,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由原来的商业中心而沦为诸侯的统治中心。西班牙也失去了一等强国的地位,法国从胜利中得到了法国大片领土而成了欧洲霸主。战胜国瑞典也因此而成为北欧强国。

然而,这场战争对世界军事学术和技术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滑膛枪大量投入使用;火炮实行标准化;炮兵已成为一个独立兵种;战术发生了革命,战斗队形趋向灵活;许多国家军事制度发生变革;在战争中涌现了一大批军事将领,如瑞典的古斯道夫二世、法国的蒂雷纳等。

英丹战争是怎么引发的

英丹战争是1799~1815年所谓拿破仑战争的组成部分。丹麦原先保持中立。

但由于英国海军损害了丹麦的海上贸易,促使丹麦倒向法国一边。为了防止丹麦参加大陆封锁,英国未经宣战就在1807年8月16日派出部队在丹麦海岸登陆,这支登陆部队协同海军封锁了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

9月7日,在哥本哈根遭到敌人猛烈炮击之后,丹麦军队指挥部被迫放弃首都。英军掠走了丹麦的几乎全部军舰和兵工厂。

但丹麦并未投降,而于1807年10月底同法国结成军事同盟,参加了大陆封锁。11月4日,英国对丹麦宣战。俄国则作为丹麦的盟国,于11月7日对英宣战。为了先敌行动,俄军在瑞典进攻丹麦之前,于2月9日抢先对瑞典采取军事行动。

这便支援了1808~1809年丹麦对瑞典的作战。俄国所以参加丹麦的反英战争,是由于1807年铁尔西特和约条款的规定。

这项条约使瑞典的局势大为恶化,瑞典军队于1807年8月已被拿破仑军队围困在吕根岛。而在贝纳多元帅统率的法军于1808年3月在丹麦登陆之后,瑞典面临的威胁就更加大了。

但是,随着俄国反英方针的削弱,俄国为支援丹麦而参战,就逐步成为纯粹象征性的行动,而从1809年起连这一点也终止了。英国与丹麦之间的军事行动实际上仅局限于丹麦海军残部同英国舰队的冲突。

由于拿破仑1812~1813年的失败,瑞典军队进占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丹麦也终于败北。1814年基尔和约规定,丹麦将挪威割让给瑞典,以换取吕根岛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将赫耳果兰岛割让给英国。上述各款经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批准。英丹战争的结果是,英国除掉了一个海上贸易的劲敌,而丹麦则降为海上二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