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塞罗那城市规划是谁设计的

巴塞罗那城市规划是谁设计的(巴塞罗那疯狂建筑艺术家-高迪)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1-02 09:15:07 浏览6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巴塞罗那疯狂建筑艺术家-高迪

  高迪:建筑奇才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刘放 点击:1554 发布时间:2007-09-09
  --------------------------------------------------------------------------------
  高迪作品 巴略特公寓 photo/mary
  他是达利、毕加索、米罗最为推崇的前辈
  他的17项作品成为西班牙国宝,8项成为“世遗”
  他终身未娶,形同乞丐被撞,在穷人医院不治而亡
  他是安东尼奥·高迪——
  高迪小传
  高迪作品 巴略特公寓 photo/mary
  安东尼奥·高迪(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代表人物。曾就学于巴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毕业后初期作品近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他的主要建筑作品包括圣家族大教堂(目前仍在建设中)、米拉之家、巴特略公寓、古埃尔公园等。他的建筑作品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8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高迪作品 巴略特公寓 photo/mary
  “高迪的世界——建筑、几何和设计”展览正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这次展览是中国西班牙年系列文化活动之一,它全面展示了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的艺术精髓,展览将延续到9月23日。
  此次展览共展出16件高迪的设计作品原件、17件复制品、21件小型建筑设计模型及5件大模型。展览通过影像、模型和实物三个渠道展示了高迪作品的全貌。
  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高迪专家、“高迪的世界”策展人丹尼尔·希拉尔特·米拉格,畅谈高迪的艺术。
  高迪(资料图片)
  高迪:
  “疯子才去描绘
  世上不存在的东西”
  1926年,巴塞罗那。
  一位留着大胡子、表情阴郁的老人,在街头被有轨电车迎面撞倒。由于衣衫褴褛、形同乞丐,老人被送进了穷人医院,并在那里不治而亡。两天之后,一位老太太无意间认出,这个被当成了某个穷困潦倒的流浪汉的老人,竟然是西班牙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高迪,这才使得高迪免遭被遗弃到公共坟场草草埋葬的命运。
  事实上,连高迪本人都没有想到,他的建筑会在他身后被超现实主义拥趸们奉为经典,而他自己也成了达利、毕加索、米罗等艺术大师们最为推崇的前辈。
  高迪作品 高迪奎尔公园 photo/mary
  2007年8月19日至9月23日,“高迪的世界——建筑、几何、设计”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展出,完整再现了这位超现实主义先驱最著名作品的细节。一扇通往高迪神秘世界的大门,由此向国人轻轻地打开了。
  1852年,高迪出生于离巴塞罗那不到100公里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正是巴塞罗那城市大改造之时,建筑师是一项热门职业,人们趋之若鹜,正如多年之后很多男孩子都渴望成为宇航员一样,那时的男孩都想快些长大,造出奇妙的建筑以便扬名天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少年时代的高迪做过锻工,学过木工、铸铁和塑膜,后来又在巴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学习,一步步走上了建筑之路。
  高迪作品 高迪奎尔公园 photo/mary
  但是,年轻时候的高迪,接受的是正统教育,没什么特别的嗜好,长年郁郁寡欢,设计的第一件作品是一座黑色的灯柱,中规中矩,谁都没有想到,他后来会在建筑设计上表现出那么多浪漫而伟大的想法。
  1877年,高迪为一所大学设计礼堂,这也是他的毕业设计。这一方案出来后,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以至于建筑学校的校长感叹说,“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而年轻的高迪,则在日记本中近乎诙谐地回应说,“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
  、
  高迪作品 高迪奎尔公园 photo/mary
  它们,
  是“疯子”的杰作——
  “高迪的世界”策展人丹尼尔·希拉尔特·米拉格:
  “他设计建筑从来不会计算每平方米卖多少钱”
  尽管达利、毕加索、米罗等众多艺术大师们把高迪视为“前辈”,尽管作为一个建筑师,高迪生前饱受争议和质疑,但高迪专家、“高迪的世界”策展人丹尼尔·希拉尔特·米拉格坚持认为,不能把高迪简单地理解为一个艺术家,高迪首先还是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只不过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而已。
  高迪作品 米拉之家 photo/mary
  丹尼尔说,仔细看“高迪的世界——建筑、几何、设计”展览就会知道,高迪是怎么把建筑、设计和几何结合在一起的,就会知道他的功底有多么深,正是因为他有如此良好的功底,他才能在建筑外形上有创新。对于高迪的建筑花了太多钱和时间的质疑,丹尼尔表示说,事实上,除了圣家族大教堂,高迪所有的设计都竣工了,而且高迪的这些建筑还一直都被当作民房和写字楼在使用。高迪设计的建筑从来不会计算每平方米卖多少钱,他考虑的是人们在其中的生活是否开心,住得是否舒适。他说他在“米拉之家”工作了10年,在“米拉之家”中办公的感觉跟在其他办公室办公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空间明朗快乐,在里面每天都像做梦一样。
  丹尼尔说,尽管高迪在身后赢得了巨大的声名, 他的建筑是第一次以不到百年的历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其中,1958 年第一次申报成功,2002 年又有5 件高迪作品申报成功,目前,高迪的建筑作品已共有8 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高迪生前其实是很寂寞的。“他的朋友很少,终身未娶,没有后代。他的作品也是在其去世后先被美国、荷兰的建筑师发现、认可,才被巴塞罗那人认可的。”
  圣家族大教堂 photo/mary
  尽管高迪的建筑在其生前备受争议,但他一直都坚信,在黑暗中行走是暂时的,前方某处一定有光明。“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纹路、蜂巢的格致,都是高迪建筑设计的灵感源泉。”丹尼尔介绍说,高迪痛恨硬邦邦的直线,更乐于用柔和的曲线和五彩的颜色表达一切。此次展出的建筑模型中,有一个叫做“Vicen之家”,它的壁砖上全部都是一朵朵野菊花。丹尼尔说,“高迪为何会想到用野菊花来点缀壁砖呢?原来,当时他在建造这栋建筑之前,不得已清除了场地上所有的野菊花。高迪对于那些漂亮的野菊花连根拔起,于心不忍,于是就索性在家里填满了野菊花。”
  而对于至今没有建造完毕的圣家族大教堂,丹尼尔则说,教堂没有建造完毕的主要原因就是财力不够。“目前,教堂依靠门票的收入每年建造一部分。按这样的情形估计,大概还需要再过 20 年。”不过,也有人预测说,即使圣家族大教堂如果投资稳定(每年需耗资300 万美元)的话,至少也得再建65 年方可竣工,不排除其永远也建不完的可能性。对此,丹尼尔表示说,“其实,建不完也未必是坏事。如果真的将它造完,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吸引大量旅游者前往了。正因为教堂还在不断建设中,周围还有大吊车,所以大家都如同在看一场表演,而圣家族大教堂就是那个舞台。”
  成为世界遗产的
  高迪8大作品
  格尔之家
  米拉之家
  圣家族大教堂(在建)
  巴特罗之家
  文生之家
  古埃尔公园
  圣家族墓园
  克罗尼亚古埃尔墓园
  “梦幻式建筑”
  古埃尔公园
  1878年是高迪职业生涯中最为关键的一年。这年,他获得了建筑师的称号,更重要的是结识了后来成为他的保护人和同盟者的朋友欧塞维奥·古埃尔。
  古埃尔既不介意高迪那落落寡合的性格,也不在意他那乖张古怪的脾气。高迪的每一个新奇构思,在旁人看来都可能是绝对疯狂的想法,但在古埃尔那里总能引起欣喜若狂的反应。1900年,古埃尔突发奇想,决定建造一座花园式城市,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梦幻式建筑”的“古埃尔公园”。古埃尔的本意是想建设一个巴塞罗那上流社会的富人居住区,但他的选址距离城区太远、地势也过于峻拔,即使是今天,人们除了使用两部大型升降梯代步外,还得走很长一段陡峭的山路才能到达那里,所以当时就有不少人认为,选择这样的地方建住宅区简直是发疯。
  但高迪满腔热情地支持这一计划。他把古埃尔选中的一大片山地划分成十几块单独的地块并用大圆石作了标记,接着就开始了浩大的建筑工程。这座“古埃尔公园”,后来被认为“成功地将大自然与建筑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小桥、道路和镶嵌着彩色瓷片的长椅,都蜿蜒曲折,好像漂荡流动着似的,构成诗一般的意境,整座公园像一个童话世界,又像一件悬挂在空中的巨型艺术作品。但是在当时,从经济上说,“古埃尔公园”绝对是一大失败,园内规划为私人住宅建筑用地的 16块土地,仅售出了一块,因为“巴塞罗那人不想天天翻山越岭,他们不是山羊”。也正因为如此,当时有一种批评认为,高迪充其量只是位雕塑家,谈不上建筑师,坊间甚至开始流传“高迪一半是疯子,一半是天才”的说法。
  圣家族大教堂 photo/mary
  荒诞不经的
  “米拉之家”
  1906年,一个名叫佩雷·米拉的富翁,在参观了巴特略公寓后羡慕不已,决定造一座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所以,他找来了高迪,并允诺给他充分的创作和行动自由。这就是后来成为高迪最负盛名的公寓设计作品——“米拉之家”的由来。
  “米拉之家”建成后,很多巴塞罗那市民都看不惯:屋顶高低错落,墙面凹凸不平,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高迪还在公寓房顶上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总之,“米拉之家”里里外外都显得非常怪异,甚至有些荒诞不经。
  不过,高迪坚持认为,这是他建造得最好的房子,因为他认为,那是“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而这座建筑由于各个方向呈现的不同效果以及特殊的结构对光线的奇妙反射,后来也成了众多摄影师们的心头至爱。拉斐尔·贝尔卡斯、克洛维·普雷沃等著名摄影师为“米拉之家”留下了众多经典影像,“米拉之家”也因此在后来的照片中被发现,渐渐成了巴塞罗那的代表建筑之一。
  “永远”建不完的
  圣家族大教堂
  在高迪的所有建筑作品中,最独一无二的无疑当数“圣家族大教堂”。这座教堂最初是由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设计并主持建造的,但开工不久建筑师就撂了挑子,这才由高迪接手主持其事。但是,从高迪1883年主持该工程开始,迄今已建造了124年,仍然没有完工。
  如今,高迪被安葬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室,有一种说法戏称,高迪早就知道,这项工程开工时没有他,完工时(如果能完工的话)也不会有他,也许,使这座教堂成为一个永恒的建筑工程,成为像大自然一样永恒的过程,正是高迪留给世人的礼物、正是高迪的初衷。
  这当然只是一个玩笑。事实上,从1883年到1926年高迪去世,他对大教堂的建造从未中断,对大教堂设计稿的修改也从来停止。在生前的最后12年,他甚至完全谢绝了其他工程,专心致志于这一教堂的建筑,在陷入资金匮乏之时,高迪甚至像乞丐一样,挨家挨户去募捐。圣家族大教堂对高迪来说不仅仅是一件建筑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后期他居住在教堂里,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还经常亲自施工。在设计教堂内部装饰时,他想方设法把《圣经》故事人物描绘得真实可信。为此,他煞费苦心地去寻找合适的真人做模特。为了在一座门的正面表现被残暴无道的犹太国王希律下令屠杀的数以百计婴儿的形象,他还特地去找死婴,制成石膏模型,挂在工作间的天花板下面,工人见了都毛骨悚然。
  当时,甚至有民众把圣家族大教堂称为“石头构筑的梦魇”,因为它的确有一种让人难以言说的魔力,威严神圣,又充满深邃的神秘。不过,在抽象、奇诡的主体之中,高迪仍然点缀了孩子般的童话色彩,他用五彩缤纷的颜色和丰富的形状来装饰塔尖,装饰教堂的窗户。因此,圣家族教堂在深邃神秘抽象之中又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巴塞罗那的建筑风格是

摩尔风格阶段到新哥特主义风格和新艺术风格的混合
巴塞罗那是高迪的建筑风格,看高迪的建筑,很少人不为他的设计惊叹! 缤纷瓷砖缀外墙浪漫建筑风格。
高迪的建筑风格,是大量运用缤纷的西班牙瓷砖,让他的作品散发地方色彩。巴特罗公寓的外墙,便缀满了蓝色色调的西班牙瓷砖。 这座6层楼建筑物也很怪异,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它的露台设计像骷髅头,柱子像一根根骨头,屋顶则像满布鳞片的鱼背。 在同一条街上的米拉公寓,天台上则有很多趣怪的烟囱,像一个个守卫的武士。米拉公寓的外形如水平的波浪,铁铸阳台像枝叶。公寓里的中庭(天井)是光线的来源。 此外,桂尔公园 (Guell Park) 也是欣赏高迪建筑风格的好地方。公园原本是要规划为花园住宅区,由高迪设计的台阶、喷水池、市场、广场、走廊等,华丽浪漫。
桂尔公园广场上的座位 以七彩碎瓷砖镶嵌 高迪也在桂尔公园用了许多碎瓷片镶嵌,艺术感强烈。公园里,他生前住过的房子,已改为高迪博物馆。

西班牙杰出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 (Antonio Gaudi, 1852-1926) 为天才建筑师,高迪的遗作并不多,但几乎全在巴塞罗那。

圣家堂的墙面,满布雕刻和雕像 在巴塞罗那的高迪建筑,总共有9幢,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巴塞罗那的“地标”——圣家堂 (Sagrada Familia)。 圣家堂外形宏伟,造型怪异,有着8支像玉蜀黍的尖塔。如果说它是一座教堂,未免过于标新立异;说它是一座建筑博物馆,反而更贴切。 高迪的建筑风格讲究曲线。他认为直线是人为的,曲线才是自然的。所以,他的建筑设计,绝不会是规规矩矩的方形。 圣家堂是从1882年开始建筑,但工程并未完竣,高迪便在1926年,不幸被电车撞死了。想一窥圣家堂的全貌设计,教堂内有完整的设计模型。 因此,可以这么说,圣家堂是高迪未了的遗愿。所幸的是,高迪已逝世,圣家堂的工程并未停顿。巴塞罗那人并不介意用个100年或200年来完成这座教堂的剩余工程。 事实上,高迪在生前,几乎是全心全意,把生命的最后一股精力,都倾注于圣家堂。他曾经说过,他不急着完成圣家堂,因为他的“老板”并不急。“老板”指的是上帝。 据说,为筹钱兴建圣家堂,这位天才建筑师还曾经在街头托钵募款。 参观圣家堂已完成的其中一面外墙“诞生立面”,我把头仰得都快“断”了!在高耸的墙面上,可以见到耶苏诞生、三博士朝拜、天使报佳音的雕像、一颗椎形的“生命之树”、红色十字架,以及石柱上的各种峥嵘、奇形怪状的雕刻纹理,都有圣经的寓意。 当我来到圣家堂内的回廊时,正值午后阳光斜照,光线透过一扇扇花瓣形的窗户,把一朵朵的太阳花影子投射在墙壁上,美得让我赞叹! 高迪的其余杰作也各具特色,比较著名的观光点是位于格斯雅大道 (Paseo de Gracia) 的巴特罗公寓 (Casa Batlo) 及米拉公寓 (Casa Mila)。
所以不看高迪的建筑,不叫到过巴塞罗那。

世界上最整齐的国家,为啥用鸟瞰就如同一块魔方

巴塞罗那中心区,在建造时候刻意统一规划,刻意地让交通更加通畅,而且确保每栋建筑都有良好的采光。其实巴塞罗那并非所有地方都是魔方一般,但是当地的中心城区则是特别的存在;或许是当地居民早就发现没有规定的片区总是很多问题发生,就刻意在建造中心城区时候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以确保巴塞罗那中心区大家都是平等的高度,畅通的交通。

一、巴塞罗那的中心城区,从高空望下去真的如一块平整的魔方

巴塞罗那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这部的沿海建筑大多数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模式,但是走到中心区却发现完全不同的感觉;原来巴塞罗那的中心区是通过可以规划建筑的,这里的房子竟然还有三角形建造的,但是从高空看下去则发现,这些房子却显得特别,仿佛是一块整体的魔方。远远看过去,整个片区就好像区分了不同的小格,每个小格都有属于自己的建筑特色;但唯一让人惊讶的就是,这每个小格的建筑高度都是相似的,看起来就跟平整的魔法无异。

二、为了保证道路的通畅,也为了得到公平的采光,刻意设计的城市规划成就了魔方一般的巴塞罗那中心区

那么,巴塞罗那为何要这样刻意地设计?很简单,就是为了确保整个城区的道路更通畅,确保每个楼房都有充足的采光。要知道,很多没有规定的城区建筑起来,总会有些楼房太高而遮挡其他建筑的情况,而巴塞罗那的这个城市规划则可以减少了这个情况的出现。居民生活在这里都得到了很平等的对待,每个小片区都有属于自己足够的采光,让中心区看起来更加舒服了。

刻意的城市规划,导致巴塞罗那看起来就好像是一块魔方。

巴塞罗那建筑的法度影响

谈到巴塞罗那城市规划,必然得从Ildefons Cerdà其人说起。这位生于1815年,卒于1876年的加泰罗尼亚(Catalunya)土木工程师、城市规划师以及社会活动家,奠定了现在常出现于巴塞罗那城市宣传片以及各色旅游纪念品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八角形网格状城市肌理的基础。
Ildefons Cerdà出生于巴塞罗那周边小镇的富庶家庭。1841年以工程师学位毕业之后,他一直致力于主持巴萨等西班牙城市的市政工程建设,其中包括街道、给排水及远程通讯网络的规划。自父亲及兄长过世,由Cerdà继承家产以来,他开始成为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为了实现理想中的城市而努力。他著名的巴塞罗那城市规划,即所谓“Plan Cerdà”,于1859年开始实施,却是早在1854年就开始设计了。
在1854年的巴萨,这座西班牙第二大的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已经让这座成形于中世纪的古老城市狭窄的街道和落后的城市卫生系统无法承受。另一方面,中世纪以来巴萨不仅是西班牙的一个重要贸易城市,更是文化自主,经济发达的加泰罗尼亚地区的首府。在这个以加泰罗尼亚语而不是西班牙语为第一语言的地方,文化的自主意识尤其强烈。而18世纪以来波旁王朝取消了加泰罗尼亚的自治权,甚至禁用加泰罗尼亚语为官方语言,加泰罗尼亚文化受到了严重打压,人民和政府都希望通过城市的建设来获得对发展的自信和希望。

如何评价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经典之作。

为了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活力和竞争力,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巴塞罗那提出了“让街道从为了通勤到为了生活”的理念。

基于这个理念,巴塞罗那推出了一个名为“ Superblock ”的计划,这并不意味着要造新的建筑,而是重新利用现有空间,创造一系列拥有安静、舒适、绿色空间和服务设施配套的社区。在巴塞罗那已有的城市网格纹理基础上进行街区改造,街区内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将频繁的机动车流置于街区外,从而为街区内创造更多的公共空间和绿色环境。

Superblock 的模型是一个九宫格形状,允许九宫格周边道路保留其原有功能,而将内部交通网络限制在时速 10 千米,这个按指引路线循环行进的区域就是城市规划者理想中的空间:儿童可安全玩耍,自行车可放心骑行,社区居民步行无忧。

著名的塞尔达规划

塞尔达以棋盘式的路网对大约9平方公里用地进行了均分——划分出500多个面积大致113米见方的街坊,形成了小街坊、密路网的格局。

5层高的条形建筑沿着街坊的边布置(但不是每一条边都布置建筑),中间留出绿地空间,让每栋建筑都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景观。相邻的街坊组合在一起还可以形成更大的中心绿地或者带状绿地。街坊转角的建筑面向街角形成45度切角,给每个交叉口留出充足的空间,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个八边形的街区。

街道宽度被限定为20、40以及60米三种尺寸,在不同情况下设置,以保证交通通畅,每条道路旁都有成排的大树,给行人以人道主义关怀。街道基本上保持互相垂直,并且在每个十字路口都做倒角的处理,这样能在各种情况下加快车流过弯的速度,减少了堵车情况的产生,从而加快城市内部流通的速度。

塞尔达还在街坊四周20 m宽的道路两侧各留了5m宽的人行道,使每个街坊四周均形成连续的步行道。

谁可以给我介绍一下巴塞罗那的建筑啊

巴塞罗那: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首府巴塞罗那,是一座集中体现了地中海文化个性的魅力城市。在其市中心,有一座保存颇为完好的哥特古城区,其中心有一座高大的教堂,四周围绕着庄严的府邸建筑群~~~~~毫无疑问,巴塞罗那有着辉煌的过去,但笔者并不认为这些历史或是记忆可以告知世人关于这座城市的一切,因此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及可谓是巴塞罗那城市灵魂的天才设计师——安东尼奥·高迪。
人们习惯上把巴塞罗那称为“高迪的城市”,如果没有高迪(或是高迪精神),巴塞罗那只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工业城市。高迪留下的建筑很多,不过最有名的当属他倾及后半生的萨格拉达大教堂。被视为是保护加泰罗尼亚神山的尖塔和上面奇特的雕刻,以及它带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未完成状态,使大教堂成为少有的建筑精品。其他的如居埃尔公园,米拉宅邸和巴特罗宅邸等,虽然都带有些神秘色彩,却更多了些亲切感,尤其是居埃尔公园(它可谓是非理性派的代表之作)。
除高迪或是胡霍尔(曾是高迪的助手,并与高迪齐名)以外,在巴塞罗那,还有一些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如:
1.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密斯·温·德·罗为1929年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设计的德国馆(在博览会之后被拆除,后又被重建)这绝对是一座值得大书特书的建筑,笔者认为它可谓是整个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现代建筑由理论突破到具体实践的一次伟大尝试。这座建筑遵循了密斯“少即是多”的建筑理想。简洁,明快,通俗的空间分布和大量新材料的使用,几何形地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理性美,和高迪的复杂且晦涩的“非理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二战”之后风靡全球的以“钢加玻璃”为特色的“国际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源于此。
2.二战结束之后,西班牙独裁政府垮台后,加泰罗尼亚人的独创精神又以新的形式在现,使巴塞罗那又有了新一批的标志新建筑。比如:日本后现代派建筑大师矶崎新为1992年奥运会设计的主体育馆,英国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北京机场T3航站楼的设计者)设计的电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