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斯定律教案

盖斯定律教案(求一篇高中化学试卷分析)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1-02 10:16:07 浏览6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求一篇高中化学试卷分析

如果你是老师,已知全体学生成绩等统计数据的考试,你可以采用列表的形式将参加考试每道题目的得分率进行统计分析,将每道题目的考点和学生解答的常见错误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制定相应的策略。如果你是学生分析自己的试卷,那么重点针对错题分析错题原因,弄清考点和知识点掌握不好的地方,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学习当中的漏洞。
下面提供两篇范文,仅供参考!
(一)
2010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通过对高考理综化学试卷的认真研读分析,可以看出试卷的整体设计注重将“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这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有机整合在真实的问题中,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和科学素养立意,于平稳中呈现新课程特色,于平淡中突出学科能力考查,试卷难度略高于2009年,内容和范围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没有出现难题、偏题、怪题。试题呈现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内容特点
  1.重视学科主干知识
试题的内容重点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真实问题,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凸显科学过程与方法,注重考查基本科学素养。例如:选择题第7题“储氢原理” 问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粒子半径;化学常识。属送分题;第8题“实验操作或装置” 问题,主要考查基础化学实验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第9题“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和分子”问题,主要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分子)间的沉淀反应、气体反应、氧化还原以及结合成弱电解质反应等;高考说明中有相关例题,中等题;第10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简单考查。高考说明中有相应例题。容易题。第11题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对电化学中固体原电池的考查。涉及到原电池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简单的计算。高考说明中有相关的例题。中等难度。第12题“稀硫对Fe-G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问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图、析图能力。难题。第13题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这是一道多年的陈题,对学生守恒思想的考查,是一道典型的“计而不算”的计算题。中等题;由此可以看出,化学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中学化学主干知识,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解质溶液、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主干热点知识。考查的题型都是常见题型,在安徽省的考试说明所给的题例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范例。  
  2.强化实验能力考查
2010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尤其实验题不仅注重考查掌握化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而且突出对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10年理综化学安徽卷第25题为原子结构与元素推断题,涉及元素周期表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σ键、键的极性强弱、键长、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第26题为有机合成题,涉及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有机反应类型判断、有机方程式书写、根据有机物结构进行性质推断等;第27题为研究性学习实验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及简单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离子间沉淀反应等; 2010年安徽高考化学试题在考查的方式上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第28题化学实验题本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变化点的观察和推理能力,根据完成实验需要对某一过程的实施方案进行推理的猜测能力,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异常现象进行分析、验证、评价、并提出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评价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实验设计、评价能力的考查既是近几年化学考题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难以把握的一个难点。
3.考查学生科学素养。
10年安徽理综化学试题大量选取与人类生产、生活、科技、环境有关的素材进行考查。例如:第7题、第10题、第11题、第12题、第26题、第27题、等都是以简洁的语言创设了问题赖以展开的情景,而这些情景涉及科学事实、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工业生产等众多方面。例如:与新材料有关的储氢材料问题,燃料电池问题,合金问题,合成新型降压药替米沙坦的中间体问题,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回收利用锂货源问题等,这些情景的创设极大地丰富了试题的内涵,赋予试题以积极的人文特色和教育意义,突出体现了化学科学在人类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实践价值。这些正面的化学科学应用情景的呈现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要多关心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常识,能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尤其是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发明创造等,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
4.体现试题的开放性
试题涉及内容不拘泥于传统的“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尤其不取材于“一标多本”情况下的任何一种教材。而是在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框架内灵活设计,注重对考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7题以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回收利用锂货源为题境,核心考点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要求能根据题述信息和流程设计,解决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问题,并解决对应量化关系的定量计算。另外,部分问题的设计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答案不唯一,考生可根据已有知识灵活处理,答案有较强的开放性。例如,第28题的实验探究问题的【思考与交流】部分“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Fe(NO3)3溶液中的Fe3+和NO 都氧化了Ag。 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这个问题有多种可能的合理答案,明显具有利于考生思维和解答的开放性。
 二、 教学建议  
  根据10年安徽高考化学卷的特点,可以发现“强化基础、结合实践、重视探究、注重思维”是未来几年课改实验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旋律和生命线。基于此,对2011高考化学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学科基础。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复习教学中围绕着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的周期律、氧化还原、元素知识、基本实验、有机化学知识和计算等主干知识。尤其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形成能力的载体,也是考查的重点,所以更要当作重中之重。对概念和理论的学习,要通过关键字词的分析、挖掘,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注意在应用中深化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正确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的能力 
  2.注重科学素养。建立起基本的科学观念,这些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对核心知识的正确理解。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知道如何获取信息,并且在需要时能进行科学的决策。在复习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心自然、社会、科技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使他们逐步形成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思维能力。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的能力,适度进行较高要求思维训练。可以将工业品的制备、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生产中使用某些化学物质的目的等内容为背景,融合在一起,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处理题给信息,并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参照10高考理综化学第27题的命题特点,编写训练题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基础知识,并且对已有知识具有创新和迁移能力,灵活、开放的解题思路。   
  4.倡导实验探究。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面,对训练学生的思维也十分重要。从10安徽高考理综化学题来看,探究实验的考查在高考化学卷中所占比例也相当大。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倡导的最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复习教学中,用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是非常关键的,是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核心。可以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探究,配以拓展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整体性,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解法提炼为技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2010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整体感觉:
考点稳定,题型稳定,变化不大。选择题仍以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为主,非选择题在编排上和去年相识,考点亦基础稳定。试题整体仍然沿袭历年高考化学试题稳中求变、立意新的特点。试卷题型常规、难度适中,知识点全,无偏、难、怪题,虽看似容易,但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的要求甚高,要求对知识的掌握准、全、精、实,并能充分将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基本能力的考察有机地结合起来。试题难在知识的准确掌握、理论的灵活运用、审题的细致缜密、切入点的精准、解题方法灵活,语言表述科学规范,落笔果断明确,答题要求做到精、准、细。
具体分析:
一、考点全面、题型常规。
考察的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热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池、无机物性质的鉴别和推断、有机推断(包括有机分子式计算及结构式的推断、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信息迁移运用)。
二、试题详述
选择题(8道)
第6 题考察离子反应的实质。而09年考察的是离子共存问题。
第7题考察燃烧热的定义。以正丁烷的几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来判断属于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009年的考察以计算形式出现。5摩尔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求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第8题考察的内容较多,主要有:(1)选项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和水中的溶解度,侧重在考察氯水平衡体系中饱和食盐水对该平衡的影响。使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降低。(2)B选项是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的大小比较,看起来原理同A选项,其实用到碘单质在碘离子溶液中会结合形成多碘离子,从而增大了它的溶解度。(3)选项C是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与纯水中进行比较,仔细分析其原理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中的同离子效应,会降低它在醋酸钠中的溶解度。(4)D选项是硫酸工业中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的平衡体系,往往通过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来增大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考察内容较多但是考察的根本都是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09年考察的也是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2010年出题立意让人耳目一新。对于基本知识不牢固的学生失分较多。
第9题考察强弱电解质的性质。以图像的方式比较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的电离情况,强调的是两种酸在PH值相同的情况下与足量Zn粉的反应。此题模式常见,属于容易题型,学生得分率较高。
第10题考察氧化还原反应。以硫酸胺强热分解,其分解产物分别是SO2、N2、NH3、和水。来求化合价发生变化的N和化合价未发生变化的N的原子个数的比值。这道题首先是要求学生会判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进而要求学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守恒的思想来判断。此题模式也属常见,考察了学生的双基,得分率也较高。
第11题考察化学的基本计算—差量法的应用。难度增加的仅仅在于此气体为混合气体。
第12题考察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知识。由题给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的比值这一信息,学生不难推导出W、X、Y、Z四种元素,再根据元素周期率,得出性质及变化规律。属于得分率较高的题型。
第13题考察有机化学信息的迁移及应用。对信息的观察能力不够的学生,往往会造成丢分。
以上是对选择题的分析,总体8道选择题难度适中,没有出现难题和偏题,学生得分一般在32—42之间,程度好的学生往往会拿到满分。
主观题(4道)
第27题(15分)主要考察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移动。计算难度较易。但题给数据均为字母,使学生的计算难度增大。同时,反应进行2分钟时,A的浓度减少三分之一,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1/2a,如果学生读不懂减少三分之一和物质的量减少了1/2a的意思则整个计算出问题。因此,此题也将会在计算上失分。
第28题(15分)主要考察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推断和鉴别。题给信息明确,使推断难度大大降低。问题设置直白、难度低、答题要求化学用语准确描述。得分率较高。
第29题(15分)主要考察电化学知识中的电解池。首先根据该题的两个条件:惰性电极、电解质溶液。学生可以清楚考查电解原理,知道属于电解水型。阴极产生氢气,阳极产生氧气。所以U型管两侧收集电极产物氢气和氧气。问题出现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难度较低,但要求答题精、准,会造成一些小的失分。
第30题(15分)主要考察有机推断和性质、同分异构体、有机分子式、结构式的推断、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判断官能团名称、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题型常规,难度适中,考察全面。两个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此题的失分处。这要求学生仔细、认真,以减少无谓的失分。分子式和结构式的推断、有机反应类型和官能团的判断是本题的得分点。

新疆高三现在用的什么教材新教改对今年高考到底有多大影响

对,是一样的。新版教材变化很大,具体如下:
2011年全国高考是自治区高中新课程试验以来的首届高考,从乌市教研中心了解到,高考科目教研员出台了“乌市2011年首届新高考高三年级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据了解,高考命题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内容包括必修和指定选修两部分,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其中,必修部分或文理科必选的选修部分为必答题,部分选修内容采取超量给题限量答题的组卷方式。
为完成“3+文综/理综”部分的复习备考任务,乌市教研中心组织高考科目教研员认真研读近三年高考新课程卷及其《考试说明》,出台高三各科复课指导,为各个学校师生复课提出指导意见。
2011年新疆首届新高考高三各学科复习策略
语文: 几点注意事项
关于基础和教材
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是重视,学生往往很重视语音、字形、词语、病句、标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这些考卷中直接考查的题型,而对并非直接考查的基础知识则重视不够。有些学生到了高三,对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以及修辞格的特点和用法等还是模糊一团,直接影响了学生解答一些基础性题目的准确率。
因为语文高考很多知识点一般都是教材中知识点的直接或间接迁移。课本,从教材复习入手,重点是现代文字词、诗文名句、精彩语段的复习和文言文字词基础的复习,注意语言积累与知识迁移,切莫被手中各种五花八门的资料牵得太远。
关于平时练习与测试
高三复习阶段,很多学校常常有日练、周测、月考以及大规模的模拟考试。首先,练习及试题的选择与组合,务必强调基础性,始终把基础、规范、实用放到首位;其次,练习与检测必须与该阶段的复习备考重点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绝对不能复习备考的内容是一套,而练习检测的内容又是照搬别人或别的学校的试卷;第三,评卷时要放松一些,可以去严格要求具体内容,但是,不要吝惜分数,让学生劳有所获,学有所成,不断增强备考信心。第四,可帮助学生制作一个备考点之类的图表,每一次的练习检测都可以在图表中做一做标记,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也是有系统有规律的,自己付出了也是会有效果的。
关于试卷讲评
进入复习备考阶段以后,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就是讲评资料试题。而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师没有对内容进行取舍,凭借自己的既往经验,无视学生有限的接受能力,滔滔不绝地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评。什么都想抓结果可能什么都抓不住。
基于这种低效的操作现实,我们急需调整思路,在试卷讲评课上作有重点地讲评。对所考试的内容分得清楚轻重缓急,敢于对一些内容在一些学生身上大胆地进行战略放弃。对于一堂课上暂时“放弃”的其他内容,通过一节一节的有重点的讲评,逐步衔接起整合起全部内容。
关于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多元推进
现在,复习备考不能够顾此失彼或者只抓知识、能力了,在当今的高考要求下,必须注意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多元推进。在今天的高考语文试卷中,纯知识的成分越来越少了,而素质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在出现在要求了。
对知识型的内容,要注意知识的清晰准确度,不要去随心所欲地扩大范围,要注意保温训练;对能力型的内容,要尽其所能地系统化和突出实效、拎出重点,要注意清晰化的训练;对素质类的内容,不应将其看作是虚浮的东西,而要与一个人的整个语文修养、语文视野、语文底气联系在一起,要注意不时地点拨提升,并注意多元、整体地推进。
关于“大部队”的主线复习进度与个别学生复习进度小计划的关系
在高三总复习中,有些学生的复习计划未能紧跟老师的复习战略,甚至完全撇开老师的复习安排独立搞自己的复习小计划,这是最容易多走弯路步入歧路的短视行为。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班级复习进度制定自己相应的复习计划,最好稍稍超前一点。当然,对那些思维素质扎实全面、自学能力较强、对自我学习状况和特点有较为清醒认识的学生,可以适度放手,给予空间,引导他们制订一份兼容性好、留有时间弹性的小计划。
关于各种模拟卷和所谓高考信息
所有模拟卷都可能带有某种思考和倾向,要关注其合理科学的方面,考试信息自然要留心,但切不可热衷于来自旁门左道的所谓“信息”“动态”,最可靠地信息还是“课标”“大纲”及近三年的高考试卷。更不要迷信所谓的猜题、押题。
数学: 新课标卷与原大纲无论在试题结构,还是试题范围,以及难度要求等都有较大差异,2011年我区的高考数学试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因此,有必要弄清近几年来由考试中心命制的数学试题的特点,关注对这些试题的评价。
分析近三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海南、宁夏高考课标试卷不难发现:基本初等函数I、基本初等函数Ⅱ、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平面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及其案例等是新课程中的主干知识块。
新增内容包括(如函数的零点、三视图、程序框图、茎叶图,文科的复数和系列4,统计的直方图、散点图和回归直线方程,定积分、条件概率、全程量词与存在量词、合理推理与演绎推理等)几乎均有考到。
删减内容(如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线段定比分点,分式不等式,反函数,计数原理(文)等)不在命题范围内;数列在解答题中位置前移或不出现;统计内容进入解答题。
文科立体几何变化较大,按照课标和考纲的要求,文科立体几何部分只学必修2的两章,而且其内容较原大纲教材有大幅度删减和降低,因此,备考中要更为关注无图想图,以及对几何体的认识与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解答题(选答)“超量给题,限量答题,试题稳定,难度不大”
以“学”定“教”,落实目标
尽管高考的数学试卷有一定的模式,考题的命题有原则性,但每一个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一是课堂容量问题。一些教师曲解了“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的实际内涵,产生了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这样的大容量课堂尽管训练的强度和密度都很大,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此,课堂教学容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既要让学生能“吃得了”,又要让学生“吃得饱”。
二是选配例题问题。课堂上选配的例题,目标性要强(要为本节课的内容服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要有巩固“双基”的基本题,又要有提升能力的综合题。选配的综合题要做到“瞻前顾后”“上挂下联”(题目既要“上挂”前面复习过的某些知识,又要“下联”后面还没有复习到的某些知识),这样才可能达到“夯实基础,温故知新,培养能力”的训练目标。
三是如何讲题问题。当例题出示以后,教师不应急于跳到前线充当解题前锋,去给学生提示或点拨,允许论中存异,暂容议中存伪,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不强行把学生的思维拉到教师的思维轨迹上来。
英语: 2011年新疆地区高考英语学科考试,已经确定恢复含听力测试的考试形式。尽管2011年新疆地区高考方案还未正式公布,但据说明年的高考英语试卷可能选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海南卷)》,根据多年来自治区招办成功组织考试的经验和各中学成功指导考试的教学实践,考虑到考生对考试形式的熟悉程度,还要考虑规避风险、保持稳中求变等各方面多大的因素,自治区选择宁夏、海南卷是有其道理的。因为全国统一考试(宁夏、海南卷)与《全国卷一》的试卷结构和题型,除了阅读理解部分最后一篇材料和短文改错在答题方式上略有不同外,试卷其他所有内容及答题形式完全一致,确切的说,宁夏、海南卷就是《全国卷一》。
《全国卷一》与《全国卷二》比较,在试卷内容和试题考查形式上还有以下不同:1、《全国卷一》含有听力形式的考试;2、《全国卷一》删去了三种题型(单词辨音,5道小题,满分5分;补全对话,7选5,5道小题,满分5分;单词拼写,10道小题,满分10分);3、《全国卷一》阅读理解部分,提供五篇文章,要求考生阅读并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20道小题,满分40分);《全国统一考试 宁夏、海南卷》阅读理解题,前A、B、C、D四篇阅读材料,答题形式与《全国卷一》阅读理解部分答题形式一致,最后E篇阅读材料,答题形式是:阅读并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这就是我们今年复习备考时要特别加强训练的答题形式——超量给题,限量答题;4、短文改错题《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的测试形式一致,但赋分有所不同;《全国卷一考试 宁夏、海南卷》短文改错部分测试形式是有变化的:短文中共有10处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10小题,满分10分(变化:是否每行都没有错,不明确告诉考生,仅限10处错误,多答题不得分。答卷难度显然加大);5、书面表达《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的测试形式一致,但赋分有所不同。《全国卷一》书面表达满分25分,《全国卷二》书面表达,满分30分。
《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学生修完必修教材模块1至5,参加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合格者则达到高中毕业水平。参加高考的学生,要修完顺序选修教材6至8模块。复习要把握的三个原则:一是,如果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延伸,那么一定要把二者“糅”起来整合复习,要以必修内容为主带动选修内容的复习。二是,选修内容的复习要注意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对于那些成“独立模块”的选修内容,一定要重点复习。三是,对必修内容的复习要注重应知的、基础的、必会的。总之,要让我们每个参加明年高考的学生,在他们自己的课堂上要有所作为。
政治: 2010年的新课程高考卷的政治特点对2011年的高考复习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高三政治课复习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和导向。据此,2011年,新疆的新课程高考政治整体会基本稳定;会注重基础性,仍会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引用、变通、整合与创新;仍会以热点为依托,坚持能力立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要按照考纲要求有针对性地切实提高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
1、提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即从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中发现有用的信息,能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形成完整的观点或认识,这一能力决定着答题方向和答案质量;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准确地识别和选择知识,准确地调动和表述知识,不仅能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解答问题,还要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要求考生能从试题所给的信息入手,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这一能力强弱的突出表现是能否简明、准确使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达观点,能否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程度。 二是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探究问题的能力即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新课程高三复习指导意见
高考能否取得优秀的成绩,有三条规律可寻:一是领悟政治考点的实质和内在联系,这是取得高考优秀成绩的基本前提;二是了解时政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是取得高考优秀成绩的重要保证;三是掌握解答政治试题的能力和技巧,这是取得高考优秀成绩的关键所在。以生为本,构建专题复习体系,应该是提高政治复习实效的最有效方法。
1、加强信息搜索和研究;
2、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4、提升人文素养,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5、精选习题,训练有度;
6、授人以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历史: 首先简单总结近几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的总体特点:
1、以新史学范式为导向,突出不同史学范式的融会贯通。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和社会史范式是近年来对中学历史教学影响较大的几种新史学范式,这些史学范式在高考试题中体现得日益明显。
2、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在试题中逐步渗透目标立意。新课程制定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在试题中日益增多。
3、以文字材料为主体,图表材料明显增加。试题以文字材料、照片、折线图、数据表格、地图材料、文物图、历史遗迹等形式为载体,考查考生思维过程及对历史名词、现象、事件的本质认识。
4、重视古今中外联系,试题综合性明显增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联系,而按课标编写的新教材无一列外将中外历史编到了一起,这有利于将中国史放到整体地世界史的背景中考查,向学生传输新的历史观念。这一点在非选择题部分体现尤为突出。
5、重视开放式试题创设,试题彰显学生个性。设置了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如提供材料,要求考生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与方法,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轮复习法:
1、“基于教材、立足考纲”复习法;2“基于考纲,重整教材”复习法;
更新观念迎接新高考:1、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通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用新的复习观念贯穿复习过程;
3、关注社会现实、注意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以史为鉴,是历届高考的重要命题思路。
地理: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复习,“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明确把能力要求归纳为四大方面: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在“考试范围与要求”方面变化很大。
1、2009年“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考生可根据自己选修模块的情况,在选考内容中选择其中一个模块的题目,按要求解答。
2、2009年删除了初中《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4本教材的具体考点。但在考试范围里提到考试内容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3、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课程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4、在自然地理中,考试说明并没有一味强调地理知识的系统性。人文地理的内容变化比较大,弱化了区域地理的具体要求。
5、2009年增加了一些新考点。新增加了体现地理学科时代特性的如“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6、2010年的考试《说明》强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地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地载体。
复习重点和方法:
1、教材方面,以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必修3内容的主干知识为复习主线,在相应知时节点上穿插初中地理的区域性知识加以拓展。
2、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学科内综合,特别是主干知识的综合;课堂教学强调突出重点,特别是重点知识的讲、练结合。尽量采用近两年的正规高考试卷练习,减少错题给学生带来的时间浪费;课堂教学过程强调分析、理解、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落实;课堂教学以学案为载体强调学生自主建构学科知识网络。
3、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认真审题、审图,审文字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修饰语。各类图中往往隐藏了答题信息,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审题时对重要信息做出标志;回答问题要全面,抓住关键词,将最重要的知识点写在最前面;答题条理清楚,用地理专业术语答题;答题时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用地理术语回答问题,切忌滚车轮式的重复答题。简单答案逻辑化,复杂答案条理化;
在平常的答卷纸上作答就要求字迹工整,在指定位置答题,不能出框。
物理: 预计试卷采用全国新课程试卷,现根据2010年全国新课程试卷命题特点,对2011年高考备考提出备考建议:
1、新课程卷估计采取理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试卷结构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第Ⅱ卷由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物理必考题为2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物理选考题是在物理3-3、3-4、4-5的3个模块中各出一组题,其中,每一组包括一道选择题(5分),一道计算题(10分)。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
2、2011年的新疆物理学科的必考内容估计是: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四个模块,约95分;选考内容为选修3-3、选修3-4、选修3-5三个模块,考生从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作答,约15分。
物理试卷结构为:8个选择,2个实验,3个计算(其中一个为选考题)。
复习指导建议:
1、新高考必考、选考模块的分割,使许多试题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甚至已无法使用。例如,动量、能量的试题中,机械能是必考内容,动量是选考内容。另外,考试大纲对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的要求有明显不同。
2、 高考中容易题及中等难度题仍将占相当的比重,这些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因此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尤其是紧扣课本、吃透课本是我们搞好复习教学的立足点。
3、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化主干知识的教学
必考板就是高考的主干知识。高考在突出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会体现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因此,复习中还要注意拓宽知识广度,不仅要注意打通课本因章节纲目带来的知识割裂,使有关知识系列化、网络化,而且要不拘泥于课本文字的表述形式,注意对知识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
4、高考试题中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如运动员交接棒、荡秋千、利用广电门测车的运动速度等问题,考生要通过阅读和理解题中给出的信息,理解物理情境,正确建立物理模型。
5、注重解题规范化指导,培养规范意识。近年来,物理高考对解题的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从物理符号的书写、作图的一般要求,到文字说明、反应过程的表达式、最后结果的陈述,逐个环节提醒学生引起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6、理论联系实际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新高考中均有突出的体现。复习中要重视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相联系的内容,注意挖掘课本中图片及阅读材料的物理内涵。
7、实验是物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新课程高考把实验探究的考查摆在重要位置,包括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对实验原理、方法的认识,对演示实验思想的感悟,以及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原理在设计性、开放性试验中的运用等。
物理教材没有将实验放在教材后面,而是按照教材的自然顺序写在了正文之中,所以建议大家复习时也不要把实验和知识复习割裂开来,这样可以保证体系的完整性,也给实验坚强的理论支撑。
化学: 近两年全国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特征和走向分析如下:
1、试题的结构、形式、题目分部基本稳定;
2、新旧课程试卷基本接轨;
3、试题内容以考基础为主的格局没变;
4、考查的内容范围大体没变;
5、理综的卷型、学科分布大体没变;
复习指导意见:
关注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在目前高考信息不明朗的状态下,密切关注高考信息动向,搞清几个文本之间的关系,分别发挥它们的指导作用。尤其把握好新增内容:平衡常数、电离常数、溶度积常数、盖斯定律的考查难度。
回归教材,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新课程的教材,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打乱了知识体系。复习中要帮助同学完善和建立知识网络。
实现学科内综合,提升化学基本能力
高考对这些能力的考查是通过设计高考题实现的,因而在复习中不仅要选好习题,还要强化对学生学科能力的指导以提升解决具体习题的能力。1、要学会审题;2、加强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3、引导学生对处理信息的经验进行总结。
在实验专题复习中,学生要注意常见仪器的规格与使用、常见物质的制备、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多种基本操作的组合、实验的安全性等。从新课程高考实验试题来看,虽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的要求,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试题常以“原理+仪器”、“仪器+技能”、“原理+技能”以及“原理+仪器+技能”等模式,体现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生物: 新课程高考与以往相比,不仅试卷结构有所改变,对考生能力的要求也有所加强。新课程高考生物学科最大的变化是:分值由72分增至90分,题型中出现选做题。
高考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近3年各课改实验区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都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体现了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的特点。三年来代谢每年稳定考查近20分,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两次考查了实验设计的思路。遗传分值逐年上升,三年的遗传题都注重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遗传特例的考查。调节所占比重加大,其中神经调节有的省市连考三年,也是考查重点。生态部分每年都占有一定比例。代谢、遗传、调节、生态和探究实验是复习的重点。
近年来的高考题既具有选拔性又具有基础性的特征,试题的难:中:易比例为2:5:3,预计,明年的基础题仍然会占60%——80%左右,以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的内容依然是生物高考测试的主体,所以做好基础题,拿足基础分,是保证和争取生物高分的基础。
复习建议:
1、大局整体化,单元细致化”,既要有模块又要有整体意识。
2、教材是考纲的具体体现,是高考命题的题目来源。吃透教材,夯实基础,落实好每个知识点,是搞好高三真个复习过程的前提。生物学知识大多是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来的,应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将知识的发生、形成、探索过程搞清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挖掘基本知识的内涵,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达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夯实基础时,注意抓好两个规范:首先是对生物概念原理的理解要规范;其次是解题答题方法要规范。
3、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加强核心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
4、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备考中应尽量把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验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实验复习以材料为依托,作适度拓展,尤其要加强教材实验变式思维的训练,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编制一些实验题型。实验复习不仅要关注实验设计,同时还要学会实验假设,确定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分析变量、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甚至要学会确定合理的研究课题。
5、加强文字表达技能的训练、解读图、表的技能训练、精选试题,提高解题技巧。

2017高一化学重要笔记整理

  清晰有重点的笔记能帮助高一学生更好理解化学课堂知识,也有利于高一学子在课后或者考试前对所学化学知识点进行复习。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 高一化学 重要笔记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重要笔记整理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 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六、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八、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

  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蔗糖溶液

  胶体 在1-100之间 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 有 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 没有 泥水

  九、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高一化学考试大题高分策略
  1、一般有4道大题

  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

  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

  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

  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

  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题型新颖。

  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

  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

  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 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

  (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

  (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

  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

  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

  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

  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

  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 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

  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

  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

  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 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 总结 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3、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

  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

  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高一地理 常用 学习方法
  1.聚合思维法

  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 逆向思维 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 思维方式 。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 发散思维 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5.形象思维法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

  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

  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

  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

  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大家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已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 其它 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

  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

  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7.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 经验 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老师只要提示同学们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8.演绎思维法

  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断个别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的思维方法。

  如: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非洲大陆西南角属地中海式气候,所以这里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9.归纳思维法

  归纳思维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北方的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除了它们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变化大,冬季结冰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即可得出中国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征。

猜你喜欢:

1. 2017学年高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2. 2017高二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

3. 高三地理备课组计划

4. 高三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5. 2017初中地理老师教学计划

6.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3、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
△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
⑴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的化合反应⑤铝热反应
⑵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③ C(s)+ H2O(g) CO+H2 ④CO2+ C2 CO
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热反应△H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为kJ/mol
②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是在298K、101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8、电极反应的书写: 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
⑴电解: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放电顺序:I-》Br-》Cl-》OH-)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放电顺序:Ag+》Cu2+》H+)
注意问题:①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用实际放电的离子来表示
②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要注明“通电”
③若电极反应中的离子来自与水或其他弱电解质的电离,则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化学式表示
⑵原电池:负极:负极本身失电子,M→Mn+ +ne-
① 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Nm++me-→N
正极: 2H++2e-→H2↑

②负极与电解质溶液不能直接反应:O2+4e-+2H2O→4OH- (即发生吸氧腐蚀)
书写电极反应时要注意电极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否反应,若反应,则在电极反应中应写最终产物。
9、电解原理的应用:
⑴氯碱工业:阳极(石墨):2Cl-→Cl2+2e-( Cl2的检验: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出气口,试纸变蓝,证明生成了Cl2)。
阴极:2H++2e-→H2↑(阴极产物为H2、NaOH。现象(滴入酚酞):有气泡逸出,溶液变红)。
⑵铜的电解精炼:电极材料: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电解质溶液:硫酸酸化的硫酸铜溶液
⑶电镀:电极材料:镀层金属做阳极(也可用惰性电极做阳极),镀件做阴极。电解质溶液是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
10、化学电源
⑴燃料电池:先写出电池总反应(类似于可燃物的燃烧);
再写正极反应(氧化剂得电子,一般是O2+4e-+2H2O→4OH-(中性、碱性溶液)
O2+4e-+4H+→2H2O(酸性水溶液)。负极反应=电池反应-正极反应(必须电子转移相等)
⑵充放电电池: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原电池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做阳极),
11、计算时遵循电子守恒,常用关系式:2 H2~ O2~2Cl2~2Cu~4Ag~4OH-~4H+~4e-
12、金属腐蚀:电解阳极引起的腐蚀》原电池负极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原电池正极》电解阴极
钢铁在空气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2Fe→2Fe 2++4e- 正极:O2+4e-+2H2O→4OH-
总反应:2Fe + O2+2H2O=2Fe(OH)2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度
1、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H-T△S》0反应不能自发。该判据指出的是一定条件下,自发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不能说明实际能否发生反应(计算时注意单位的换算)课本P40T3
2、化学平衡常数:
①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越完全。②纯固体或纯溶剂参加的反应,它们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③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单位与方程式的书写形式一一对应。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④化学平衡常数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平衡常数实现的。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还是减小与反应吸放热有关。
3、平衡状态的标志:①同一物质的v正=v逆 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含量、浓度(颜色)保持不变 ③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只适用于△vg≠0的反应④密度适用于非纯气体反应或体积可变的容器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⑴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必增大,引起反应体系浓度的减小,相当于减压对平衡的影响
⑵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各组分的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⑶对于△vg=0的可逆反应,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恒容、恒压下平衡都不会移动
5、⑴等效平衡:①恒温恒压,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之比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转化率相同。
②恒温恒容,△vg=0的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之比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转化率相同。
⑵等同平衡:恒温恒容,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相同,均可达到等同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
6、充气问题:以aA(g)+bB(g)cC(g)
⑴只充入一种反应物,平衡右移,增大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但它本身的转化率降低
⑵两种反应物按原比例充,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
⑶初始按系数比充入的反应物或只充入产物,平衡时再充入产物,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的计算和比较;浓度对化学速率的影响(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 V-t图的分析
第三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1、强弱电解质:
⑴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其溶液中无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且一步电离;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都属于强电解质。
⑵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其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多元弱酸的电离方程式分步写,其余的弱电解质的电离一步完成;弱酸、弱碱、水都是弱电解质。
⑶常见的碱:KOH、NaOH、Ca(OH)2、Ba(OH)2是强碱,其余为弱碱;
常见的酸:HCl、HBr、HI、HNO3、H2SO4是强酸,其余为弱酸;
注意:强酸的酸式盐的电离一步完成,如:NaHSO4=Na++H++SO42-,而弱酸的酸式盐要分步写,如:NaHCO3=Na++HCO3-, HCO3- CO32- +H+
2、电离平衡
⑴ 电离平衡是平衡的一种,遵循平衡的一般规律。温度、浓度、加入与弱电解质相同的离子或与弱电解质反应的物质,都会引起平衡的移动
⑵ 电离平衡常数(Ka或Kb)表征了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一定温度下,电离常数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Ka或Kb是平衡常数的一种,与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电离常数增大。
3、水的电离:
⑴ H2OH++OH-,△H》0。升高温度、向水中加入酸、碱或能水解的盐均可引起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⑵ 任何稀的水溶液中,都存在,且是一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Kw);Kw是温度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而与H+或OH-浓度无关。
⑶ 溶液的酸碱性是H+与OH- 浓度的相对大小,与某一数值无直接关系。
⑷ 当溶液中的H+ 浓度≤1mol/L时,用pH表示。
无论是单一溶液还是溶液混合后求pH,都遵循同一原则:若溶液呈酸性,先求c(H+);若溶液呈碱性,先求c(OH-),由Kw求出c(H+),再求pH。
⑸向水中加入酸或碱,均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的c(H+)或c(OH-)《10-7mol/L,但
c(H+)H2O=c(OH-)H2O。如某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13mol/L,此时溶液可能为强酸性,也可能为强碱性,即室温下,pH=1或13
向水中加入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电离的c(H+)或c(OH-)》10-7mol/L,如某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5mol/L,此时溶液为酸性,即室温下,pH=5,可能为强酸弱碱盐溶液。
4、盐的水解
⑴在溶液中只有盐电离出的离子才水解。本质是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H+或OH-的浓度减小,从而促进水的电离。
⑵影响因素:①温度:升温促进水解 ②浓度:稀释促进水解 ③溶液的酸碱性④ 同离子效应
⑷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①单个离子的水解:一般很微弱,用,产物不标“↑”“↓”;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方程式要分步写
②双水解有两种情况:Ⅰ水解到底,生成气体、沉淀,用=,标出“↑”“↓”。
Ⅱ部分水解,无沉淀、气体,用,产物不标“↑”“↓”;
⑸ 盐类水解的应用:①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②判断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大小 ③判断离子共存 ④加热浓缩或蒸干某些盐溶液时产物的判断,如AlCl3溶液 ⑤某些盐溶液的保存与配制,如FeCl3溶液 ⑥某些胶体的制备,如Fe(OH)3胶体 ⑦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如明矾净水、化肥的施用等。(解释时规范格式:写上对应的平衡-----条件改变平衡移动-----结果)
5、沉淀溶解平衡:
⑴ Ksp:AmBnmAn++nBm-,Ksp=n。
①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不改变Ksp。②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⑵ Q》Ksp,有沉淀生成;Q=Ksp,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Ksp,沉淀溶解。
⑶ 一种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如锅垢中Mg(OH)2的生成,工业中重金属离子的除去。
6、离子反应:
⑴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设量少的物质物质的量为1mol,与另一过量的物质充分反应。
⑵ 离子共存推断题解答时应注意:①判断一种离子存在后,一定注意与之不共存的离子一定不存在;②前面加入的试剂对后面的鉴定是否有影响。
⑶ 离子(或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取少量——加试剂——观现象——定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