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班牙法国领土争端

西班牙法国领土争端(1494年到1559年,欧洲强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战争目的是什么)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1-03 09:25:52 浏览7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1494年到1559年,欧洲强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战争目的是什么

为争夺对亚平宁半岛的霸权,自1494年到1559年,欧洲强国法国和西班牙在意大利领土上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争。它以法国对意大利的入侵开始,以西班牙获得对意的控制权而告终。这场战争,破灭了法国南扩的美梦,加速了意大利自身的衰落。

比利牛斯条约 割让 哪些土地给法国

根据条约内容规定,西班牙割让阿图瓦(今法国北部临近比利时)、鲁西永(今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山与地中海之间)、塞尔达涅(比利牛斯山东部)给予法国。

扩展资料:

1、条约主要内容

(1)法国波旁王室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联姻;

(2)西班牙向法国割让领土;

(3)法国赦免投石党领袖孔代亲王。

2、签订该条约后的影响:

该条约是法西两国继《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继续较量的结果。

法西联姻为以后的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埋下了法国的隐患。该条约的一些条款对法西两国以后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欧洲的国际关系。

对法国来说:法国维护了应有的权益,扩展了疆界,并进一步加强了在西欧的地位,为下一步的称霸欧洲作了准备。

对西班牙来说:西班牙的失败则使其丧失大国地位,不仅丧失大片领土和殖民地,而且哈布斯堡家族称霸欧洲的计划彻底破灭。

比利牛斯条约的条约主要内容

1659年11月7日,法国与西班牙签订了《比利牛斯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①法国王室与西班牙王室联姻;
②西班牙向法国割让领土;
③赦免法国叛乱贵族孔代亲王。
④确定比利牛斯山山脉为两国的边界。
《比利牛斯条约》的签订给西班牙的大国地位再次受挫,丧失了欧洲一流强国的地位。
西班牙王室联姻时,法国有机会插手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取代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这为后来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埋下了伏笔。
法国波旁王朝扩展了疆界,增强了自身的实力,极大地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的对比,也为法国的霸权扩张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普法战争,法国被迫割让______和______

普法战争结束后,德法两国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法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公元1870年7月19日,法兰西第二帝国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就此爆发。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中,普鲁士军队捷报频传,最后更是大败十万法军于色当。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宣布投降。就这样,在铁血首相俾斯麦的筹划下,普鲁士快速荡平了德意志统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法兰西。

法德两国的恩怨,其实由来已久。早在“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德国便因法国蓄意干涉而人为分裂,而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法国君主更是通过种种手段妨碍德意志统一。在腓特烈二世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七年战争”迅速崛起,对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产生严重威胁,并进一步影响到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两国之间的嫌隙日益加剧。

“普法战争”前夕,拿破仑三世的穷兵黩武和反动政策早就令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为摆脱国内政治危机,拿破仑三世急需发动一场对外战争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反观普鲁士,宰相俾斯麦为缓和同议会的冲突,也公开提出“统一德国”的口号并策划了三场王朝战争,“普法战争”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场。

公元1870年,普法两国之间的矛盾因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严重激化。自两年前时任女王伊莎贝拉二世被推翻后,西班牙内阁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继承者,而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远亲利奥波德亲王便是颇有希望的潜在候选人。法国对此自然不乐意,于是拿破仑三世派外长格拉蒙公爵向普鲁士发布照会,要求利奥波德亲王和威廉一世均不得染指西班牙王位。

谁知威廉一世不以为恼,仅仅是以温和口吻表达了自己反对立场,并要求宰相俾斯麦将法国大使会见的经过对外发布。于是俾斯麦抓住这次机会,同军方商议后篡改了电报内容,刻意添油加醋,于7月13日发表了充满挑衅意味的“埃姆斯电报”。不用说,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法国,没过几天拿破仑三世便正式对普鲁士宣战,普鲁士随后也对法宣战。

值得一提的是,与这场战争毫不相关的南德诸邦也展开了军事行动。这一切还要从“普奥战争”结束说起。由于普鲁士的迅速崛起对法国现有霸权产生威胁,拿破仑三世便以法国在“普奥战争”期间保持中立为由,要求普鲁士将莱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划归法国作为报偿。

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断然拒绝了这个荒唐要求,并趁机将这个消息告知巴伐利亚国王及南德诸邦,引起了后者的极大恐慌和对法国的怨恨。利用南德的这种心态,俾斯麦一手推动并与其缔结了秘密攻守同盟。因此在“普法战争”爆发后,南德诸邦和北德联邦便一致对外,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可以说,这一政治需要才是战争爆发的真正导火索,而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则不过是一个双方需要的完美借口。

当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的消息传回巴黎后,广大市民被彻底激怒,工人和小资产阶级聚集起来要求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共和派便趁机建立临时政府,自称“国防政府”。普鲁士军队于是长驱直入,侵占了法国东北部的广大区域,并向巴黎推进。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国防政府”却因畏惧加快了投降步伐。1871年5月9日,梯也尔政府在凡尔赛同德国签订,条约规定法国向其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省全部和洛林省一部分,赔款付清以前,德国还要额外占领法国6个北方省作为抵押。在梯也尔等人进行卖国勾当的同时,巴黎无产阶级于1871年3月18日宣布起义,建立了闻名世界的巴黎公社。

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如愿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并利用战胜获得的50亿法郎和铁矿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积极推动国内工业发展。同时,由于政治统一和对外战争获胜,德国资产阶级野心不断膨胀,四处游说官员对外扩张,反过来又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德国因此迅速成为欧洲经济军事强国,不仅改变了欧洲格局,还将孤立法国、防止欧洲大国与其结盟作为主要外交政策。

而此时的法国,因为战争消耗和割地赔款,国内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由于北方数省被占,法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再加上市场进一步缩小,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缓慢——这使法国在帝国主义阶段远远落后于英德美等国,并失去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在中西欧的霸主地位。为一雪前耻,法国积极调整同英、俄等欧洲国家的关系,通过寻求盟国支持的方式以共同对付德国。

随着德国崛起和法国衰落,欧洲相对平衡的政治格局被打破,殖民势力的强弱变化导致列强矛盾日益加剧,促使殖民主义国家重新调整彼此关系。由于德国坚持孤立法国的对外政策,因此主动斡旋并调和俄、奥两国关系,与后者结为“三皇同盟”。但随着对殖民地的争夺加剧,三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最终于1878年柏林会议后宣告瓦解。

四年后,德国又与奥、意组成“三国同盟”,而法国也和英、俄形成“三国协约”,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而二者之间的军备战又进一步激化矛盾,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有意思的是,不仅德国因“普法战争”实现统一,看似毫无关系的意大利也依靠这场战争收复失地。在战争爆发后,拿破仑三世不得不调回驻在罗马的法军,意大利军队和加里波第志愿军趁势进入原被法国控制的教皇辖地,一举占领罗马——教皇被强行剥夺世俗权力,避居梵蒂冈。就这样,意大利顺利收回被法国占领并控制的教皇辖地,国土统一大业完成。

拓展资料: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国的前身)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战争。因长期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普鲁士王国和法国之间关系长期紧张。

1870年7月14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表了挑衅性的“埃姆斯密电”,触怒了法国政府。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但普军仍长驱直入。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法国资产阶级政府请求停战。2月26日,双方在法国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

这次战争使普鲁士王国完成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同时也促成了意大利统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普法战争

关于1801年,法国、西班牙对葡萄牙的小冲突,橘子战争详细的情况

1801年法国和西班牙对葡萄牙的战争。由葡萄牙在1800年拒绝拿破仑的领土要求引起。1801年4月法军进入葡萄牙。

西班牙王位争夺战对法国的历史有什么影响

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争夺战。西班牙王位争夺战发生于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争夺战争,表面上看来是英、法、荷、奥等国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展开的激烈争斗,然而,其实质则是诸列强借机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殖民地大掠夺。战争结束,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也随之终结了。

18世纪初,殖民主义者争夺殖民地已发展到了疯狂的程度。法国在印度占据了本地治里等地;在非洲占领了马达加斯加;在北美,除继续加强在加拿大的殖民统治外,又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了广大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有了这样多的殖民地,才使得国王路易十四狂妄起来,在国内大兴土木,包括修建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殿、开辟巨大的园林,以穷奢极欲来显示他的无限权威;不容法国人有天主教以外的信仰,以实现他梦寐以求的幻想,即在法国只能有“一个国王,一个法律,一个上帝”。对外方面,路易十四野心勃勃,力图扩张领土。其目标是:在法国的东北向外发展,以便取得易于攻守的天然疆界;把波旁王室的一个王公置于西班牙的王位,以扩大法国的力量并控制西班牙海外的殖民地。

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逝世,但没有子嗣继承王位。按照亲属关系,既可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继承,也可以由波旁王朝的人继承(因查理二世属于哈布斯堡王朝旁系,但他又是路易十四的内弟)。由于法国外交活动结果,查理二世的遗嘱要把王位传给路易十四的一个孙子安茹的腓力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荷兰、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境内的普鲁士群起反对,他们结成同盟,对法作战。于是,从1701年起,“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开始了。

这次战争,实际上是同盟战争。一个同盟以封建君主专制的法国为首,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和其他几个德意志国、萨伏依(很快就转到敌对一方)、巴马参加;另一个同盟以奥地利和英国为首,荷兰、葡萄牙、勃兰登堡以及许多德意志小国和意大利小国参加。

1701年,法奥未经正式宣战即在意大利领土上开始军事行动。1702年5月,英国和荷兰(1701年两国在海牙缔结所谓“大同盟”,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结成同盟)站到奥地利一方参战。1702~1704年,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海上都发生过战斗。陆上的战斗行动仅局限于争夺要塞、实施行军机动和迂回运动。野战很少进行,仅在解除要塞包围时才使用。1704年,英军从海上攻占了直布罗陀。同年,奥英同盟军集中主要精力击溃法国盟国巴伐利亚。1704年8月13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和马尔波罗公爵统率的奥英联军(达6万人)在豪什塔特附近击溃法巴军队(约6万人),毙俘达2.8万人,使战争的进程变得有利于自己。1706年9月17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统率的奥军在意大利都灵附近取得了巨大胜利。战斗以后,法军渡过波河,撤回本国。都灵之战证明,在防御战中以线式战斗队形抗击集中突击是毫无用处的。1706年,法军在尼德兰的拉米利一带遭到失败。

法军仅仅在西班牙取得了几个局部性胜利,对整个战争进程没有产生影响。1707年7月,奥英联军开始入侵法国,在包围土伦长期未克之后返回意大利。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交战,于1709年7月11日发生在尼德兰马尔普拉凯村附近。1709年秋季,要塞争夺战持续不断。1710~1714年,交战双方持续打消耗战,都避免决战。英奥两国军队在兵力上虽占明显优势(联军为16万人,法军为7.5万人),但没有对法采取积极行动。战略不果断的原因在于:当时俄国在北方战争(1700~1721年)中获胜。英国为了竭力阻挠俄国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改变政治方针,不愿将法国彻底击败,背着自己的盟国开始与其和谈,实际上停止了对法作战。在英国的影响下,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也都放弃了积极的战斗行动。

1713年4月11日,以法国和西班牙为一方,以英国、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为另一方,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1714年,奥法又签订《拉什塔特和约》。

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争夺战,结束了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根据和约,法国将早先侵占的西班牙在北美的部分领地划归英国,法国承认了英国对纽芬兰和哈德孙湾周围地区的权利的要求。法国还割让一些地方给奥地利和荷兰,撤回驻洛林的军队。哈布斯堡王朝,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在西班牙势力加强。根据和约,法国的腓力普虽保有西班牙王位,但以他和他的后代永不能继承法国的王位为条件,并规定法西两国不能合并。同时由于在战争中法国屡遭失败,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财政破产,民不聊生,国力大为削弱,盛极一时的法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次战争是以掠夺殖民地为根本目的,具有空前规模的大冲突,其基本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多数交战在夏季进行;注重机动作战,进攻行动的地位更加突出等。这些特点,特别是攻势作战、机动作战对世界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班牙为何不敢武力收复直布罗陀海峡

西班牙收复的是直布罗陀,而非是直布罗陀海峡,这个海峡的海域属于国际航道,各国船只均可以无害通过。这片海域的主权存在争议,包括西班牙对于英国所主张的直布罗陀3海里区域提出异议,而摩洛哥对于西班牙位于非洲的飞地休达和附近几座小岛提出了主权主张。可以说这一块区域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

那么直布罗陀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争议最初源于170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英军趁机占领了直布罗陀。在1713年所签署的《乌得勒支条约》中,西班牙新波旁王朝为了换取英国承认其合法地位,被迫割让直布罗陀给英国。英国也成功在这一战略水道立足。在1830年英国宣布直布罗陀为其殖民地。然而二战之后,英国实力大幅削弱,国际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直布罗陀地区也被联合国列为非自治领土。西班牙也很早就一直宣称对直布罗陀享有主权。弗朗哥政府为了逼迫英国就范,甚至在1954年限制对直布罗陀的淡水供应。英国方面表面主张非殖民化,而却把皮球踢给了直布罗陀,鼓动其进行公民自决是否回到西班牙或者独立。结果显而易见1967年和2002年两次公投均支持留在英国治下。2019年英国脱欧谈判中,西班牙甚至还想以次为筹码逼迫英国妥协,然而最终放弃。

那么西班牙为何不采取武力方式夺回直布罗陀?

西班牙不是不敢,而是曾经两次尝试用武力收复直布罗陀,但是却均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是在1727年西班牙与英国战争中,西班牙军队围攻直布罗陀五个月,未能拿下,史称“第十三次围攻”。第二次是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西班牙在法国的鼓动下对英国宣战,再次围攻直布罗陀,然而最终同样以失败告终。两次围攻失败,也最终让日后的西班牙政府放弃了武力的想法。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双方之间的实力过于悬殊,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殖民帝国,而西班牙却日渐衰落。英国对于直布罗陀及其看重,在该地建立有海军基地,驻扎有重兵。现在虽然英国已经不复当年,然而的国际关系也已经发展,对于两个现代文明国家而言,解决领土争端的方式早已经排除了军事手段,更何况西班牙和英国还都是北约盟友。

直布罗陀将会与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一样,无限期拖延下去。因为土地本身原住民的国家和民族认同经历发生改变,而保留英国海外自治领土的特殊地位,本身可以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更多的灵活空间。直布罗陀当地是国际重要的避税场所、走私天堂,这些灰色产业链给当地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而地区人均GDP也是英国本土的将近一倍。他们自然是不愿意回归西班牙。

法国有没有领土纠纷问题

法国目前没有什么大的领土纠纷。以前和德国,和南部的意大利是有点。德法边境那块,如今很多法国人其实长得和德国人一个样,说法语带德国口音的那种,有的和德国说一样的方言。
后法国原本失去的土地又回到了法国。

的尼斯附近,以前是意大利的城市,从16世纪开始,法国就不断地想争夺过来,经过200多年的法国和意大利的争夺,到1860年正式归为法国。但是如今的尼斯人,大多也认为自己是法国人而非意大利人了。
还有南部靠近西班牙的那块,以前也是西班牙的,和跟前的西班牙人说同一种语言同样的风俗,同样的文化,以前他们都不说法语的。
法国也经过一段时期,不允许说原语言,比如靠近德国那块说和德国一样的方言或者靠近西班牙的和西班牙
说一样的语言,法国曾经一段时间法律是禁止的,必须讲法语。导致经过2
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会说自己祖父母那代的语言了。不过现在又开放了,法国如今政策是淡化民族和宗教,但是发展文化。把不同语言和民族作为文化传统多元化的一种,而和政治观念无关。比如中国填表有个民族和宗教,完全是个人私事,国家行政表格上完全没有,也是要体现

不过,欧洲的领土争端如果不是很大问题,因为都
了,都有共同的法律了,人们是哪里人并不重要,比如法国人可以去意大利或者法国或者其他十多个
任意工作和居住而无压力,而且也允许
或者多个国籍,所以对于人民来说,自己是哪个国家的和我们是中国人差异还是较大的。总体说还是经济差距,比如意大利和西班牙人定居法国的非常多,因为法国经济比他们要好,所以他们很容易接受和成为法国人。
法语有个词叫nationaliste,中文翻译类似叫爱国者,但是法国翻译更类似就国家主义者,感觉法语并不是一个很褒义的词,法国都提倡的人类平等了,所以国家大多停留在政治层面或者文化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