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
- “世 事 一 场 大 梦,人 生 几 度 秋 凉”是谁的诗句﹖
- 世事一场大梦求出处
-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 “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秋凉”的全文是什么
-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注解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
这首《西江月》是苏轼在境遇不佳之时所作,但从词中却能看出对于目前的状况,苏轼并没有被吓到,虽然苏轼后半生的道路在被贬之中,失去的越来越多,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是在这无限的不幸中体悟到了人生的原本面目,在仓惶之中明了了生命的意义。
人生并不是为了追寻富贵名利,而是度过就好,所以在开篇苏轼就写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是他对自己而言,也是对世人而说。在荒芜的生活中,苏轼并没有如同那疯长的荒草一般将自己放任于天涯海角,而是在多舛的命途中旷达从容地品味苦乐酸甜。
如果说生活是一口大染缸,那么苏轼的词无疑就是清洗染缸的清泉,令后人在悠然自得的行文中看到当时词人放达的情怀。《庄子·齐物论》中有道是:“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说的便是苏试这样认为世间不过梦一场的理论。而李白在他的诗作《春日醉起言志》中也写道:“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可以看出,在世代文人的笔墨之下,对于人生如梦的这个论调保持着一致性。
方轼虽然认为人生如梦,但他依然能将窘迫的生活过出滋味来,正如同他在落魄之时所写的一首诗《纵笔》中提到的那样:“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在清新的言语中可以看到一种从容淡定之美,可知苏轼因为参弹佛理已经对世间的事情有所超越了。
在苏轼的词里,凡尘不过云烟一场,不值得为此伤神,这是苏轼词作的格调和脱离凡尘的特色,也正是苏轼研究佛道思想的必然结果,正如(坛经》中所说:“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苏轼的目光已经不再局限于表面事物,所以他才能对人生有了如此高深的见解。
从他的词作中也可以看出这种逐渐提升的人生境界来。
“世 事 一 场 大 梦,人 生 几 度 秋 凉”是谁的诗句﹖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是北宋苏轼《西江月》中的诗句。原词如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世事一场大梦求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首句: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
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大致有如下二种不同的说法:
一、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
二、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作于黄州。
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在现实中不是特别顺心的时候,有没有恣意的想过?这一切可能都是一场长长的梦,一觉醒来,仍是孩童时代,还坐在教室的后排。其实用一场大梦来比喻现实也不为过,因为二者都能够留下回忆,都在被悄悄忘记。只不过现实变成了梦境,那梦境就只能是现实。
千年前的苏轼,也正在做着一场美梦,那里包含了他的愿景,以此来与不相称的现实对抗。
又是一年中秋时节,这是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却也正因为此,苏轼门前就连客人都难得一见。屋檐下的桌案早已置放妥当,孤身一人,少了几分热闹。自斟自酌,淡然无味。不过这低劣的酒配现在低微的身份,倒正相适宜。
今夜的月亮圆满皎洁,只不过残云也有些太多,若隐若现中,总是不能好好欣赏。
在心绪愁闷之下,苏轼很容易就陷入了沉思,不禁感叹这人间世事真像一场大梦,一生之中能有多少年光啊?这时庭院角落的树叶被风吹打发出声响,一阵一阵的响彻回廊。这孤寂之感再次袭上苏轼眉头,就连两鬓也有不知何时生出的白发。
中秋月光无人共赏,苏轼举起酒杯凄苦的望向北方,思念家人,忧虑国家的情感一同涌上心头。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在这首《西江月》中饱含了深切的情感,全词非常低沉苦闷,行句之间虽然多是还原场景,却也不乏隐喻感情。早在调任湖州时,在例行的公文奏章上,都会出现像“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和“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此类带有个人情感的句子,这也成了他被人构陷入狱的把柄。
那这首《西江月》中,感情表现的如此丰满,暗含隐喻也就不足为奇了,“月明多被云妨”便是典型例子,恐怕这挡住明月的残云就是苏轼讨厌的根源了。
“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秋凉”的全文是什么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一直很喜欢这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好有味道的一句话,真的让人觉得世事无常,这是他经历了乌台诗案后写的。
世事一场大梦,让人觉得人生如梦,岁月无痕。人生无非是个寻梦、圆梦、梦起梦灭的过程,所有追求的一切最终都会失去,就和梦一样,梦醒了,也该了悟了...
岁月无痕,人生无影,留下更多的是惆怅。逝去的回忆只是忘却的记忆,曾经的留恋都已经化作细水微风。迷离的眼神总是挽留不住四季的更替,苍白的脸上留下的是岁月雕刻的痕迹。封闭的心扉储存着那道清冷的离去背影,还有那份永远挥之不去的思念。旧事重重,如今世事都已经过了境迁。落叶之后才明白,人生几度秋凉?
也许秋凉,并不只是那天气的寒凉,那寒的更是人心。当心都凉了,就算是炎炎夏日,但在人心中的凉,也许更似寒冬。既然人生如梦,那就更应该潇洒的去面对,去承担。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如若心中无所求,那么就不会有伤害,更不会寒凉。所以阿,遇事要淡然,要勇敢的去面对。人生不过几度秋凉,人的一生又是多么的短暂呢。。。努力的去生活吧,人生总是要去积极的面对。。。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注解
意思是:世间万事都宛如一场虚无缥缈的幻梦,人生到底经历了几度这凉意的秋?入夜的风阵阵,响动在这长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注释:
1、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2、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3、看取:犹看,“取”作助词,无义。
4、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出自北宋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为: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
世间万事都宛如一场虚无缥缈的幻梦,人生到底经历了几度这凉意的秋?入夜的风阵阵,响动在这长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发愁,月色澄明,却多被云遮挡。中秋之夜,又有谁能与我一同欣赏这中天的月光,我只拿着酒盏,神色凄然,望向北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
关于创作时间大致有如下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作于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的儋州,认为作者抒发的是兄弟之情。二是作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的黄州,即苏轼谪黄第二年。
思想主题:
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