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拉法尔加海战

特拉法尔加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战争过程)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2-03 11:30:02 浏览7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战争过程

1805年10月15日,维尔纳夫得知罗西里已经启程来接替他。他觉得这是个奇耻大辱,于是决定在罗西里到达之前,即先行冲出加的斯港,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仑在意大利的军事行动。10月17日,维尔纳夫发出准备启航的信号,由于有风,一直等到19日上午6时舰队才出发。两个半小时后,纳尔逊从其在岸边监视的巡洋舰上,获得敌军已出港的信号。他立即发出了“全面追逐”、“敌舰已在海上”等信号。
1805年10月20日天明时,纳尔逊正在直布罗陀附近。上午7时,发现了维尔纳夫的舰队正向直布罗陀海峡前进。在日落之前,纳尔逊命令他的巡洋舰在夜间应与敌人始终保持着视力上的接触。1805年10月21日拂晓,当法西联合舰队驶抵特拉法尔加海域距英舰队只有12哩时,纳尔逊发出“成两个纵队前进”、“备战”的信号。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开始了。
此时,法西联合舰队有战列舰33艘,其中1艘为当时最大的四层甲板战列舰“三叉戟”号;3艘为三层甲板战列舰;其余29艘为两层甲板战列舰。此外,还有7艘巡洋舰。战列舰中有18艘为法国的,15艘为西班牙的。所装有“侧舷”火炮2626门,共载官兵21580人。
英国舰队原来共有战列舰33艘,其中的6艘在战前奉命去护卫一支驶向马耳他的运输船队。余下的27艘战列舰中,7艘是三层甲板战列舰,其余20艘为两层甲板战列舰。此外还有4艘巡洋舰和2艘辅助船。合计“侧舷”火炮2148门,官兵16820人。
维尔纳夫认清了因为风力的轻微,使他不可能避免会战时,于是在上午8时发出信号,命令全部舰队转向,这样好使加的斯港可以处于下风位置,以便被击毁的船只有一个避难之地。这个在最后一分钟又改变计划的行动,实在是十分的不幸,因为这不仅好像退却一样,足以影响到部队的士气,而且这样调一个头,需要两个多钟点的时间,结果所组成的战线凌乱不堪。
当联合舰队正在调换方向之际,英国舰队分为两个纵队,在满帆之下赶了过来。上风的纵队由纳尔逊指挥,下风的则由柯林伍德指挥。由于担心维尔纳夫逃回加的斯港,纳尔逊不照原计划,不以敌方中央前段为目标,而改向其前卫的中央冲去。柯林伍德则向敌人后卫部分前段进攻。纳尔逊又发出了其著名的通令:“英格兰要求每人恪守职守!”
上午11点30分,柯林伍德已经接近法西联合舰队的后段,维尔纳夫发出了“开火!”的命令。11时45分,法舰“弗高克斯”号射出了第一炮,这是以柯林伍德的旗舰“王权”号为目标的,这时双方相隔尚在四分之一哩以外。此时,双方好像是一致行动一样,都升起他们的国旗。在英、法、西三国的船上,鼓乐齐鸣,士兵举枪敬礼。
于是会战展开。特拉法尔加大海战分为三个阶段:柯林伍德的攻击,纳尔逊的攻击和法将杜马罗尔反攻失败。
当“弗高克斯”号向“王权”号开炮时,“王权”号仍继续保持航向不变,切进了法舰“弗高克斯”号和西班牙舰“圣安拉”号之间。“王权”号用左舷炮轰击“圣安拉”号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创。接着又对着“弗高克斯”号发射右舷的火炮,此后又驶近“圣安拉”号的右后段,再向它射击。柯林伍德不久发现他周围都是敌船,经过40分钟的猛烈轰击之后,“王权”号已变成了一个无法控制的空船壳,不久就由英巡洋舰“欧亚拉斯”号拖曳着行驶了。下午2时20分,西班牙舰“圣安拉”号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乘员死者104人,伤236人,开始下旗投降。于是,布莱克伍德上校跃过船去,把重伤垂危的阿尔发海军少校运过“欧亚拉斯”号上面来。
在“王权”号出战8分钟后,英舰“贝里岛”号也从“弗高克斯”号的后面切入敌线。也和“王权”号一样,它立即为几艘敌舰所包围。“贝里岛”号主桅被炸断,有段时间连一炮都发射不出来。虽然如此,它却把军旗钉到后桅杆上,继续不屈地奋战。以后才被3艘英舰救出。
在“贝里岛”号攻击之后一刻钟,“火星”号也投入了战斗。以后其它每一艘英国军都是以这种方式分别地切入敌线,向首尾两端的敌舰用两侧的舷炮猛击,使每艘敌舰都受到了连续的集中火力。等到柯林伍德的最后一艘战列舰“亲王”号投入攻击时,已经是下午3时。到战斗结束时,与柯林伍德交战的共有15艘法西两国军舰,其中10艘被俘,1艘被击沉。逃走的只有4艘,其中有1艘为西班牙旗舰“奥国王子”号,上面载着垂死的西班牙海军将领格拉维拉。
在柯林伍德纵队开始作战25分钟后,纳尔逊纵队也投入战斗。与前者不同,它始终保持着不规则的鱼贯形队形。纳尔逊亲乘旗舰“胜利”号,率“提米莱尔”号、“海王星”号3艘三层甲板战列舰向联合舰队的前卫中央挺进。下午12点24分,“胜利”号的左舷炮开始射击。交火不久,“胜利”号和“提米莱尔”号即开始向右旋转,纳尔逊是在寻维尔纳夫的旗舰。虽然“胜利”号上的一切望远镜都在搜寻之中,想发现维尔纳夫的司令旗,但结果还是一无所获。于是,“胜利”号遂趋前攻击“三叉戟”号,假定维尔纳夫可能是在这艘最大的四层甲板军舰上。当“胜利”号向“三叉戟”号前进时,即发现在该舰后方有一艘法国两层甲板战舰的前桅上,挂着总司令的将旗,它就是“布森陶尔”号。“胜利”号冒着敌火,不久即钻到了“布森陶尔”号的后方,用其船头上的短炮(68磅)和侧舷的火炮,向“布森陶尔”号的舷窗中猛射,使它受到了极大的损毁。当英舰“海王星”号和“征服者”号接近了“布森陶尔”号之后,“胜利”号遂向右一转,与法舰“敬畏”号平靠着。
“胜利”号和“敬畏”号立即纠缠在一起,双方乘员都准备跃上对方甲板,但是法国人的企图为英方的火力所制止,伤亡颇多。差不多又过了一个小时,两舰还是绞在一起,当纳尔逊正在后甲板上与舰长哈迪一同行走时,从“敬畏”号船桅上射来一颗枪弹,子弹打在他左肩的肩章上,透入了其胸部,落在他的脊椎骨上。他扑倒在甲板上,但他爬起来之后就说:“他们终于把我解决了。哈迪……我的背脊骨已经被射穿了。”他被抬入了船舱,到了下午4时30分,纳尔逊得知会战已胜利的消息后说:“我感到满意。”他亲吻了哈迪舰长:“感谢上帝,我总算尽了我的职责。”然后心脏停止了跳动。
当“胜利”号正在与“敬畏”号交战时,英舰“提米莱尔”号驶向前去,向“三叉戟”号开炮,接着又向“敬畏”号射击。不久以后,法舰“弗高克斯”号在同英舰“贝里岛”号交战之后,又转过来协助“敬畏”号,却为英舰“提米莱尔”号所抓住厮杀。
英舰“海王星”号先开始向法舰“布森陶尔”号射击,然后再去进攻“三叉戟”号,一个半小时后,“三叉戟”号乘员战死245人,负伤173人,这艘巨型的四层甲板战舰遂开始下旗投降了。对于在这艘船上的景象,英舰“海王星”号上的船员巴德柯克说“我踏上这艘大船去收容俘虏,其死伤人数在三四百之间,到处都是血肉,后甲板上堆满伤兵,有的没有脚,有的没有手。”
英舰“不列颠”号接着也跟上来了,其后面是“巨人”号和“征服者”号。后述两舰夹击“布森陶尔”号,下午2时5分,维尔纳夫终于坚持不住,下令“布森陶尔”号降旗投降,维尔纳夫成了英国人的俘虏。在其舰上的惨状,“征服者”号上的英军上尉记载:“到处都是死尸,景象非常之凄惨。死伤总数在四百人以上,多数尸体没有脑袋。”
在“胜利”号开始作战40分钟后,英舰“阿贾克斯”号才开始作战,而“阿加门农”号还要更迟。“非洲”号、“奥利安”号在与舰队失去联络后,也都相继赶到参战。当维尔纳夫降旗投降时,纳尔逊纵队中的最后两艘船,“米罗陶尔”号和“斯巴尔特”都还不曾参加战斗。
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最后阶段是联军将领杜马罗尔的反攻,这不过是勉强的如此定名而已。
杜马罗尔的支队处于联军舰队的前卫。当下午12时30分,纳尔逊钻入了联军的中心之后,维尔纳夫即发出了一个通令,要所有尚未参加作战的船只,都一律自动地投入战斗。杜马罗尔对维尔纳夫的通令并无反应,此后维尔纳夫即再没有注意他。半点钟之后,杜马罗尔仍向北航行,结果遂使前卫与中央之间产生了一个空隙。此时他仍不知发挥其主动精神,反而要求命令。维尔纳夫直到下午1时50分才命令杜马罗尔赶来支援其正受着强烈压迫的中央部分。但是,风力非常微弱,转变航向十分困难。等杜马罗尔好不容易调过头来南下时,维尔纳夫已降。但杜马罗尔还是作了最后的反击,他把10艘军舰分为两部分先后投入战斗。结果,第一批5艘军舰中有4艘被迫向英舰投降,另1艘逃往加的斯。第二批5艘军舰有1艘被迫投降,其余4艘向南逃逸,其中包括杜马罗尔的旗舰“恐怖”号。
作为海战的尾声,下午3时30分,在海战已经进行了2个多小时后,由迪马努瓦海军少将率领的联合舰队前卫返回了战场,但在返回途中有两艘自己的战舰竟然发生相撞而退出战斗,面对严阵以待的英国舰队,仅仅20分钟这次反攻就告失败。“胜利”号对掉头逃跑的联合舰队进行了一次齐射,以示送行,纳尔逊就在这炮声中与世长辞。

特拉法尔加海战有哪些意义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帆船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也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纳尔逊在这场海战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使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一败涂地。纳尔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将而功垂史册。英吉利民族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敌人拿破仑对他也是推崇备至的,当听到纳尔逊的死讯后,拿破仑当即命令在每艘法国的军舰上,都应挂上纳尔逊的画像,是为纪念他,同时也是以他作为法军学习的榜样。这从一个例子,也反应出拿破仑所具有的统帅气质和大将风度。此后不久,随着蒸汽动力战舰的出现,一个新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

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评价说:“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特拉法尔加海战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会战,它对于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把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了。一百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告一结束。它使英国获得了一个海洋帝国,这个帝国维持达一个世纪以上。

特拉法尔加海战打破了拿破仑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它确立了英国在此后100年中的海上霸权,给普鲁士、俄国、奥地利那些被拿破仑打得心惊胆战的君主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就像英国历史学家威尔逊在《剑桥近代史》中所说的那样:“特拉法尔加海战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仑战争中,是一场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会战。”

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加战役惨败是很耻辱的战败。 法西联合舰队的水手经验不足,司令官维尔纳夫指令变来变去,法西联合舰队的队形从一出海便惨不忍睹。两军交战前,维尔纳夫甚至下令舰队180度大转弯。就这样,像一群乌合之众的法西联合舰队,碰上神勇的纳尔逊,当然是溃不成军。而英国舰队在纳尔逊指挥下,一开始便集中火力猛轰维尔纳夫的旗舰。开战数小时后,维尔纳夫的旗舰倍申达利号实际上已完全瘫痪,维尔纳夫不得不投降。

在特拉法加海战,英军统帅纳尔逊独创性地运用一些不同颜色和图形的信号旗沟通舰队之间的联系,现代海上通用的国际信号旗(亦称“万国旗”)即由此演变而来,成为了战胜法国舰队的重要因素。他的这个旗号为“英国企盼着人人都恪尽其责!”(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已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中所熟悉和惯用的习语。

特拉法加海战是风帆战舰史上一场漂亮的以少胜多的歼灭战,也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纳尔逊在这场海战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使法西联合舰队一败涂地。纳尔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将而功垂史册。英国人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敌人对他也是推崇备至,当拿破仑听到纳尔逊的死讯后,当即命令在每艘法国的军舰上,都应挂上纳尔逊的画像,一是为纪念他,同时也是以他作为法军学习的榜样。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拿破仑所具有的统帅气质和大将风度。

英国历史学家威尔逊在《剑桥近代史》中所说,特拉法尔加海战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仑战争中,是一场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会战。毋庸置疑,这场大规模海战,几乎歼灭了整个法西联合舰队,它破坏了拿破仑进攻英国的计划,也为备尝法国侵略之苦的俄国、奥地利打下了一剂强心针。

特拉法尔加海战结果如何

1805年10月21日下午4时30分,炮声终是慢慢停歇了,弥漫的硝烟、浓厚的火药味仍然在战场上空笼罩。淋漓鲜血染红海面,还有军舰燃烧的火焰,没有熄灭的预兆。特拉法尔加海战结果,让后人感到十分震撼。

整个会战中,英国军队总计死亡449人,伤1214人。而法国军队总计死亡3373人,伤1155人。此外,西班牙军队总计死亡1022人,伤1383人。联合舰队被俘的人数为三千到四千之间。死亡、受伤与被俘的人数总计有1.4万之多。在法国与西班牙联合舰队33艘战列舰中, 12艘被俘了,7艘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1艘正在燃为灰烬。剩下的13艘中,9艘逃往了加的斯,4艘则逃向了直布罗陀。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风暴大作,一连四天,喧嚣不停,多数的负伤船在这期间自动沉没,包括了所有的英军战利品,仅仅有4艘例外。然而,在整个会战与风暴之中,英国却不曾损失一艘船。

1805年10月27日,中尉拉皮罗提尔所指挥的小船“皮克尔”号被柯林伍德派遣回国报捷。之后于11月4日,在法尔茅斯上岸后,拉皮罗提尔仅仅在那里只停留了半点钟,立即出发前往伦敦。一路上,拉皮罗提尔竟调换了19次马匹,终于在11月6日清晨1时,他成功赶到了海军部。拉皮罗提尔这样告诉英国海军部长,首先是成就,英国海军取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 然而不幸的是,特拉法尔加海战结果中最让人惋惜的就是纳尔逊勋爵的去世,这给英国的胜利蒙上了一层阴影。

特拉法尔加角海战

以新战法取胜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 特拉法尔加角地处西班牙南部海岸, 东距直布罗陀海峡不远。 它以 1805年在这里发生的一场大海战而闻名于世。当时,英国海军中将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击败了由法国海军上将维尔纳夫指挥的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此次海战的影响非常巨大,纳尔逊虽然在此为国捐躯,但却为英国赢来了在尔后一个世纪的海上霸主地位;维尔纳夫不仅几乎丧失整个舰队,自己成了俘虏,而且使得拿破仑一世从此失去了在海上大展宏图的实力,造成了海上和海外斗争的失败。 早在1803年 5月,英国宣布对法开战,随后以其强大海军舰队对法国进行海上封锁。1805年 8月,英、奥、俄等组成第三次反法联盟后,拿破仑一世决定实施各个击破,先在欧洲大陆对奥地利实施进攻。为了进行战略配合,他命令驻泊在西班牙加的斯港的法西联合舰队立即东调,要千方百计突破英国舰队的封锁,驶入地中海,攻击那不勒斯,以加强法军在意大利的地位。10月19~20日,拥有33艘(法国18艘、西班牙15艘)战列舰的法西联合舰队,匆匆驶离加的斯,进入大西洋。联合舰队的`动向立即被英国人发觉。纳尔逊指挥英舰队(战列舰27艘)跟踪监视,在90余千米以外的海域急速推进。10月21日,两支舰队在特拉法加尔角以西的海域相遇,随即双方开火激战。当时,维尔纳夫采取传统的航行方式和战法,他将联合舰队列成6000米长的行进纵队,缓缓向北航行,首尾很难相顾。纳尔逊则按他预先制定的计划,不仅尽力快速航行,而且采取新的机动战术迎敌。英舰队根据当时的海上形势,分成两个分队:纳尔逊亲率第一分队 (战列舰12艘,旗舰为“胜利”号) 向风行驶,任务是分割敌舰队的本队和前卫,集中攻击其本队;科林伍德将军指挥第二分队 (战列舰15艘,指挥舰为“皇家君主”号) ,背风行驶,任务是分割敌舰队的本队和后卫,集中攻击其后卫。11时50分,纳尔逊下令全面出击。各分队都采用单纵队队形,从西侧横向切人法西联合舰队队形,成功地将敌舰队截成为三段。经过大约 5个小时的激战,法西联合舰队被彻底摧毁,总共损失战舰19艘,伤亡近 1.4万人。舰队司令维尔纳夫成了俘虏。英国方面,有10艘舰只受到重创,约1700人伤亡,司令纳尔逊中弹身亡。特拉法尔加角海战是帆船时代最重要的一次海战,也是19世纪最大的一次海战。它充分体现了纳尔逊运用海上机动战术的艺术,对尔后海战产生了颇大的影响。

中外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大海战

知道一些 但是知乎的介绍全面点 转你看看
作者:王昊尘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第乌海战(1509年2月)
对战双方:葡萄牙VS穆斯林联合舰队
双方军力:葡萄牙18艘帆船,不到2000人,穆斯林联军100艘老式单桅帆船,万余人。
作战结果:葡军胜。葡军只有几十人受伤,没有舰只沉没,阿拉伯军伤亡过半。
此战意义:阿拉伯人丧失了在印度洋的制海权,印度洋沿岸的东非,阿拉伯半岛,印度等地区先后被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此战也掀开了风帆火炮的新时代。
2、英吉利海峡海战(1588年7月)
对战双方:英国VS西班牙
双方军力:英国为海盗头子德雷克指挥的几十艘小型劫掠船,灵活性强,远程火力占优。西班牙为“无敌舰队”全部主力,超过100艘,军舰体型大,火炮口径大。
作战结果:英军胜。英国仅损失10余艘船,数百人,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此战意义:英国逐渐掌握大西洋制海权,殖民,掠夺,贸易等方面都占据了主动,为日后的“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基础。西班牙从海上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从此一蹶不振。
3、三次英荷海战(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
对战双方:英国VS荷兰
作战结果:荷兰胜。英国虽然在后两次英荷战争中都失败了,但是凭借着强大的国力支持不败反胜。荷兰除了在海战中和英国消耗外,还要和法国在陆战中交锋,最终国力消耗殆尽。
此战意义:荷兰虽然在战争中战胜了英国,但是在英法双方面的压迫下,最终以出让部分商业利益为代价换取和平。历经20多年的英荷战争严重削弱了荷兰的海上霸权,为英国的海上强权建立打下基础。此外,英荷海战普遍被军事学家当作现代海战的起源。
4、西班牙王位继承战(1702-1704年)
对战双方:法国VS英国(有部分荷兰和西班牙舰队)
作战结果:英国胜。法国在2年的海战中消耗了几乎所有的大型舰只,而英国的损失则相对较小。
此战意义:法国海军此后仅仅只能保卫本土和殖民地,再也无力和英国争夺海上霸主的地位。
5、魁贝伦湾海战(1759年11月20日)
对战双方:英国VS法国
双方军力:英军38艘战舰,法军26艘战舰
作战结果:英军胜。英军仅有2艘船受伤,法军则有7艘沉没。
此战意义:英军的胜利使得英国彻底控制了北美的制海权,法军在美国南部和加拿大的军队步履维艰,最终被英军赶出北美。
6、斯文斯克桑海战(1790年7月9日-10日)
对战双方:瑞典VS俄国
双方军力:瑞军195艘海岸军舰,俄军140艘军舰。
作战结果:瑞军胜。俄军攻击损失64艘军舰,伤亡7500人,瑞军仅损失4艘军舰和300人。
此战意义:俄国妄图称霸波罗的海的美梦破碎,使得俄国开始向远东扩张。瑞典虽然胜利,但是在此前的几次小战役中风帆舰队损失惨重。国力的差距使得俄国逐渐在19世纪开始统治波罗的海。
7、特拉法尔加海战(1805年10月21日)
对战双方:英国VS法国(有部分西班牙舰队)
双方军力:英法舰队各有33艘主力战列舰。
作战结果:英军胜。法军损失了20艘军舰,伤亡5000余人,英军仅损失3艘军舰,伤亡600人。
此战意义:特拉法尔加海战作为拿破仑战争(1793-1815年)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海战的失败使得拿破仑不得不颁布“大陆封锁令”,使得殖民地的物资无法进入欧洲大陆,也间接导致了法国最终的战败。
铁甲舰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利萨海战(1886年7月20日)
对战双方:意大利VS奥地利
双方军力:意军17艘铁甲舰,奥军11艘铁甲舰
作战结果:奥军胜。意军舰队损失殆尽。
此战意义:利萨海战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对战,双方舰队都没有使用风帆,而是用蒸汽作为动力。
2、大东沟海战(1894年9月17日)
对战双方:中国清朝VS日本
双方军力:清军12艘主力舰,日军10艘。
作战结果:日军胜。清军损失6艘军舰,日军仅有两艘军舰受伤。
此战意义:开启了日本称霸太平洋的大门。
3、对马海战(1905年5月27日)
对战双方:俄国VS日本
双方军力:俄军,日军各有12艘战列舰。
作战结果:日军胜。俄军损失全部战列舰。
此战意义:日本正式确立在太平洋的统治地位,俄国海军则一蹶不振。
战列舰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
对战双方:英国VS德国
双方军力:英军151艘舰,德军101艘舰队。
作战结果:德军胜。英军损失11万吨,德军损失6万吨。
此战意义:德国虽然胜利,但是德国公海舰队仍然被封锁在港口内,其水面舰队在整个一战期间没有对英国的海上补给线造成实质性的打击。
现代海战时期(20世纪40年代-)
从1940年英军使用航母空袭塔兰托湾开始,海战逐渐进入了以航空母舰为标志的时代。二战中像马耳他海战,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珊瑚海海战,瓜岛海战,马里亚纳群岛海战,菲律宾海战等都是以航母为中心展开的。
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航母为中心的包括驱逐舰,护卫舰,预警机,反潜机等的航母战斗群逐渐成为海战的主要模式,军舰小型化也成为了必然趋势。时值今日,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以导弹作为主要作战武器将成为海战的发展趋势。

中世纪有哪些著名的海战与有名的帆船

中世纪晚期雷班托海战,西班牙奥地利威尼斯教皇国海军对战奥斯曼帝国。拉开船坚炮利的时代序幕。
要说船型的话。地中海是 galley,一种重型桨划船。北海有cog,一种单甲板帆船。这是中世纪中期。后期葡萄牙兴起了就有了caravel。卡利维尔轻帆船,无桨。葡萄牙靠着它探索非洲。然后出现了carrack,克拉克武装帆船。哥伦布的舰队就是克拉克和卡利维尔帆船。除了郑和的船外,中国同时期的船就开始落后了。然后出现了最有名的西班牙大帆船 galleon。征服美洲和西班牙帝国海上霸权的神器。中世纪也就基本结束了。
风帆时期(16世纪初-19世纪中叶)
1、第乌海战(1509年2月)
对战双方:葡萄牙VS穆斯林联合舰队
双方军力:葡萄牙18艘帆船,不到2000人,穆斯林联军100艘老式单桅帆船,万余人。
作战结果:葡军胜。葡军只有几十人受伤,没有舰只沉没,阿拉伯军伤亡过半。
此战意义:阿拉伯人丧失了在印度洋的制海权,印度洋沿岸的东非,阿拉伯半岛,印度等地区先后被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此战也掀开了风帆火炮的新时代。
2、英吉利海峡海战(1588年7月)
对战双方:英国VS西班牙
双方军力:英国为海盗头子德雷克指挥的几十艘小型劫掠船,灵活性强,远程火力占优。西班牙为“无敌舰队”全部主力,超过100艘,军舰体型大,火炮口径大。
作战结果:英军胜。英国仅损失10余艘船,数百人,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此战意义:英国逐渐掌握大西洋制海权,殖民,掠夺,贸易等方面都占据了主动,为日后的“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基础。西班牙从海上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从此一蹶不振。
3、鸣梁海战:朝鲜VSvs日本(1597年即明万历24年)
作战结果:朝鲜胜。朝鲜名将李舜臣率领舰队利用潮汐抓住有利战机,奋力冲杀,击沉敌船30余艘,毙敌4000余人,以少胜多重创了日本舰队。
此战意义:不仅粉碎了日军的海上进攻,而且使敌陆军也不得不龟缩在南海岸的狭小地带。
4、三次英荷海战(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
对战双方:英国VS荷兰
作战结果:荷兰胜。英国虽然在后两次英荷战争中都失败了,但是凭借着强大的国力支持不败反胜。荷兰除了在海战中和英国消耗外,还要和法国在陆战中交锋,最终国力消耗殆尽。
此战意义:荷兰虽然在战争中战胜了英国,但是在英法双方面的压迫下,最终以出让部分商业利益为代价换取和平。历经20多年的英荷战争严重削弱了荷兰的海上霸权,为英国的海上强权建立打下基础。此外,英荷海战普遍被军事学家当作现代海战的起源。
5、魁贝伦湾海战(1759年11月20日)
对战双方:英国VS法国
双方军力:英军38艘战舰,法军26艘战舰
作战结果:英军胜。英军仅有2艘船受伤,法军则有7艘沉没。
此战意义:英军的胜利使得英国彻底控制了北美的制海权,法军在美国南部和加拿大的军队步履维艰,最终被英军赶出北美。
6、斯文斯克桑海战(1790年7月9日-10日)
对战双方:瑞典VS俄国
双方军力:瑞军195艘海岸军舰,俄军140艘军舰。
作战结果:瑞军胜。俄军攻击损失64艘军舰,伤亡7500人,瑞军仅损失4艘军舰和300人。
此战意义:俄国妄图称霸波罗的海的美梦破碎,使得俄国开始向远东扩张。瑞典虽然胜利,但是在此前的几次小战役中风帆舰队损失惨重。国力的差距使得俄国逐渐在19世纪开始统治波罗的海。
7、特拉法尔加海战(1805年10月21日)
对战双方:英国VS法国(有部分西班牙舰队)
双方军力:英法舰队各有33艘主力战列舰。
作战结果:英军胜。法军损失了20艘军舰,伤亡5000余人,英军仅损失3艘军舰,伤亡600人。
此战意义:特拉法尔加海战作为拿破仑战争(1793-1815年)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海战的失败使得拿破仑不得不颁布“大陆封锁令”,使得殖民地的物资无法进入欧洲大陆,也间接导致了法国最终的战败。
铁甲舰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利萨海战(1886年7月20日)
对战双方:意大利VS奥地利
双方军力:意军17艘铁甲舰,奥军11艘铁甲舰
作战结果:奥军胜。意军舰队损失殆尽。
此战意义:利萨海战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对战,双方舰队都没有使用风帆,而是用蒸汽作为动力。
2、大东沟海战(1894年9月17日)
对战双方:中国清朝VS日本
双方军力:清军12艘主力舰,日军10艘。
作战结果:日军胜。清军损失6艘军舰,日军仅有两艘军舰受伤。
此战意义:开启了日本称霸太平洋的大门。
3、对马海战(1905年5月27日)
对战双方:俄国VS日本
双方军力:俄军,日军各有12艘战列舰。
作战结果:日军胜。俄军损失全部战列舰。
此战意义:日本正式确立在太平洋的统治地位,俄国海军则一蹶不振。
战列舰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1、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31日)
对战双方:英国VS德国
双方军力:英军151艘舰,德军101艘舰队。
作战结果:德军胜。英军损失11万吨,德军损失6万吨。
此战意义:德国虽然胜利,但是德国公海舰队仍然被封锁在港口内,其水面舰队在整个一战期间没有对英国的海上补给线造成实质性的打击。
2、偷袭珍珠港。日本VS美国。时间:1941年12月7日清晨
作战结果: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作战意义: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3、中途岛战役 作战时间:1942年6月3—6日
作战结果:美国方面损失了一艘航空母舰,一艘驱逐舰,307名官兵和147架飞机。日本方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4艘航空母舰和1艘巡洋舰被炸沉,损失飞机322架,其中283架飞机是随母舰沉没;阵亡官兵3507人,包括几百名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飞行和机务人员。
作战意义:联合舰队从此一厥不振,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海空作战。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对整个战争有着决定性影响。
4、莱特湾大海战 美国VS日本 时间:1944年10月
作战结果: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8艘、潜艇7艘、损失飞机500架,另有3艘巡洋舰受重伤,伤亡约1万人。美军损失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1艘,损失飞机100余架,伤亡2800余人,另有6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负伤。

历史上怎么评价特拉法尔加海战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世界帆船史上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歼灭战,也是19世纪发生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海战。它的漂亮之处就在于纳尔逊将军的指挥艺术。

  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纳尔逊将军在面对战场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摒弃传统的海战理念,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在海上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一举击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海军。纳尔逊将军的这一个战术理论,显示了他超高的指挥艺术,并且凭借这次战役使他最终名垂千史,成为一代名将。英国民众都以纳尔逊将军为荣。连他的敌人拿破仑也对纳尔逊推崇备至。当纳尔逊的死讯传到法国以后,拿破仑命令法军每条舰船上,都悬挂其纳尔逊的头像,既是为了纪念纳尔逊的伟大,也是为了激励法国海军向纳尔逊学习。

  特拉法尔加海战在历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歼灭了拿破仑进攻英国的精锐海军,彻底破坏了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同时也标志着英国和法国近100年的海上霸权争夺结束。英国获得了绝对的胜利。英国也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成为了称霸海洋的日不落帝国。

  对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评价,不能仅仅将它看为是一场战役,特拉法尔加海战也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拿破仑的海洋梦想彻底破灭,促使了其向东方进军发展的野心,改变了19世纪之后的历史轨迹。

特拉法尔加海战过程是怎样的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帆船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也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纳尔逊在这场海战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使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一败涂地。纳尔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将而功垂史册。英吉利民族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敌人拿破仑对他也是推崇备至的,当听到纳尔逊的死讯后,拿破仑当即命令在每艘法国的军舰上,都应挂上纳尔逊的画像,是为纪念他,同时也是以他作为法军学习的榜样。这从一个例子,也反应出拿破仑所具有的统帅气质和大将风度。此后不久,随着蒸汽动力战舰的出现,一个新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

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评价说:“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特拉法尔加海战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会战,它对于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把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了。一百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告一结束。它使英国获得了一个海洋帝国,这个帝国维持达一个世纪以上。 特拉法尔加海战打破了拿破仑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它确立了英国在此后100年中的海上霸权,给普鲁士、俄国、奥地利那些被拿破仑打得心惊胆战的君主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就像英国历史学家威尔逊在《剑桥近代史》中所说的那样:“特拉法尔加海战在1799年到1813年的拿破仑战争中,是一场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会战。” 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加战役惨败是很耻辱的战败。

法西联合舰队的水手经验不足,司令官维尔纳夫指令变来变去,法西联合舰队的队形从一出海便惨不忍睹。两军交战前,维尔纳夫甚至下令舰队180度大转弯。就这样,像一群乌合之众的法西联合舰队,碰上神勇的纳尔逊,当然是溃不成军。而英国舰队在纳尔逊指挥下,一开始便集中火力猛轰维尔纳夫的旗舰。开战数小时后,维尔纳夫的旗舰倍申达利号实际上已完全瘫痪,维尔纳夫不得不投降。

在特拉法加海战,英军统帅纳尔逊独创性地运用一些不同颜色和图形的信号旗沟通舰队之间的联系,现代海上通用的国际信号旗(亦称“万国旗”)即由此演变而来,成为了战胜法国舰队的重要因素。他的这个旗号为“英国企盼着人人都恪尽其责!”(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已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中所熟悉和惯用的习语。 特拉法加海战是风帆战舰史上一场漂亮的以少胜多的歼灭战,也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纳尔逊在这场海战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使法西联合舰队一败涂地。纳尔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将而功垂史册。英国人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敌人对他也是推崇备至,当拿破仑听到纳尔逊的死讯后,当即命令在每艘法国的军舰上,都应挂上纳尔逊的画像,一是为纪念他,同时也是以他作为法军学习的榜样。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拿破仑所具有的统帅气质和大将风度。

介绍一下特拉法加(Trafalgar)海战

  不知道这个够不够详细...
  1799年拿破仑在推翻督政府后,即准备粉碎1788年建立起来的以英国为首的第二次反法联盟。他先后同奥地利和俄国签定了和约,英国陷于孤立,被迫停战议和。1802年3月3月27日,英法双方签定了《亚眠和约》。但这个和约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休战条约而已,双方都在破坏和约。拿破仑利用战争的间隙,重建法兰西殖民帝国。英国针锋相对,拒绝从马耳他撤军。1803年5月,两国重新宣战。
  宣战之后,英国海军部长圣。芬森特立即命令封锁主要的法方海军港口。纳尔逊负责地中海方面的指挥;凯兹勋爵监视北海和多佛尔海峡;康华里思封锁布勒斯特。
  为了赶在欧洲大陆封建国家联合向法国进攻之前战胜英国,拿破仑开始了上台后的最紧张的、规模最大的对英战争准备。他在法国西部海岸布伦港建立了庞大的军营,几万工人集中在那里,夜以继日地建造新军舰、运输船、驳船以及横渡英吉利海峡所需的一切。这里还集结着准备在英国登陆的几万大军,“只要有三天下雾,我就可以成为伦敦、英国议会和英格兰银行的主人。”拿破仑这样自信地说着。到1805年,法国已有战列舰103艘、巡洋舰55艘。
  拿破仑的登陆计划一度遭到英国人的嘲笑,英国人认为这不过是拿破仑故意摆出的一种唬人的架势,可到了1803年底,特别是1804年初,英国人再也不敢嘲笑拿破仑的登陆计划了。英国政府不断收到有关拿破仑大规模扩军备战的令人胆寒的消息,英国人有点惊慌失措了。既然拿破仑在1798年能够率领一支强大的舰队和军队绕过在整个地中海上追赶他的英国海军,并能顺利地在埃及登陆,那么这个人实际上也可以利用在地中海上罕见的而在英吉利海峡很常见的浓雾成功地渡过英吉利海峡,在英国海岸登陆。英国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恐慌,开始了总动员,59万人应征入伍,预备役军舰全部转入现役,使现役战舰达到240艘,巡洋舰317艘。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英国以大量英镑开路,联络奥地利和俄国,筹划组织第三次反法联盟。荷兰和西班牙则站在了法国一边,并将自己的海军交给拿破仑指挥。这使拿破仑手中的海军兵力有所加强。但由于英国海军强有力的封锁,三国舰队分别被困守在各自的港口里,发挥不了作用。为了扭转这一不利的战略态势,拿破仑制定了一个调虎离山的计划,让驻守土伦的分舰队在维尔纳夫的率领下突破封锁,前往西印度群岛,同时,由米西赛指挥的罗什福尔分舰队也应突破英军封锁,前往西印度群岛。两只舰队在马提尼克会合,然后在对这一带的英国殖民地进行骚扰,诱使英军派兵救援以便减轻被封锁的法国和西班牙的其它分舰队的压力。一旦英国上钩,他们的舰队即应返航驶往英吉利海峡,为渡海登陆作战扫清道路。
  事实并不像拿破仑想象的那么顺利。他的海军主将维尔纳夫是一个法国贵族出生的海军军官,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个饱学之士,若在海军部工作似乎是十分恰当,但并不适宜于指挥性的工作。虽然他并不缺乏个人的勇气,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失败主义者。他不相信拿破仑的侵英计划,他对于部下和盟友都缺乏信心,更坏的是他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对自己的对手纳尔逊畏之如虎,终于使他在以后的作战中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决定。
  1805年1月11日,米西赛率领了5艘战列舰和4艘巡洋舰,从罗什福尔突围而出,向西印度群岛驶去。一个星期后,维尔纳夫率领11艘战列舰和9艘巡洋舰,开始驶出了土伦港。
  负责封锁法国土伦港的是纳尔逊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地中海分舰队。霍雷肖。纳尔逊是英国最优秀的海军将领,12岁就开始在海军服役,当过各种军舰的舰长,在战火中失去了一条手臂和右眼。纳尔逊是一个果敢而具有幻想的战术家,具有独立的眼光。英国历史学家格林费尔在《纳尔逊传》说:“这个人的主动精神,超人的英勇行为,都是海军史上古无前例的。”
  纳尔逊不考虑其它的可能性,而认为维尔纳夫一定是驶往马尔它或埃及。于是立即向东赶去,于2月7日到达了埃及亚历山大港。当他没发现敌踪时,又赶往马尔他,在那里才知道由于遇到了风暴,维尔纳夫已经被迫返回土伦。
  3月30日,维尔纳夫再次从土伦出航向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前进以同西班牙舰队会合,然后再驶向西印度群岛。纳尔逊仍以为维尔纳夫是驶向埃及,于是把舰队部署在地中海中部等待他。4月9日,维尔纳夫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在加的斯港口投锚,用讯号通知港内西班牙舰队出来。但是他却非常害怕纳尔逊会尾随在他后面,到了下午1时,他不再等西班牙舰队,而先起锚开船,让西班牙人跟在他后面跚蹒地前进。
  纳尔逊直到5月6日才到达直布罗陀。在那里才知道维尔纳夫已在一个月前就到西印度群岛去了。纳尔逊一向是冲动性的和具有血气之勇,马上就立下决心,于5月10日,率领了10艘战舰和3艘巡洋舰,立即作横渡大西洋的航行。英国海军部得知维尔纳夫驶向西印度群岛,但却不知纳尔逊的行动,又派柯林伍德中将率11艘战舰出发追击。当柯林伍德在途中时,偶然遇见一队英舰,才知纳尔逊已在追击中。假使这个偶然事件不发生,英国就会有21只战舰和3艘巡洋舰,去参加这个“追逐野鹅”的工作,而拿破仑的调虎离山之计就可得逞。
  5月14日,维尔纳夫到达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但此时米西赛却没在那里等他,其舰队由于受风暴影响已返回法国的罗什福尔港。拿破仑已经不想再延迟,已于4月29日派马格仑少将率领2艘战舰渡过大西洋,把一个命令送达维尔纳夫,命令中规定他在接获之后,应在西印度群岛停留35天,假使没有法国舰队来与他会合,即应返航接出被封锁在费罗尔和布勒斯特的舰队,最后集中兵力进人英吉利海峡,开往布伦。
  维尔纳夫于6月4日接到了命令,在6月7日又接获了纳尔逊已到达西印度群岛的消息。这个消息使维尔纳夫的神经大为紧张,于是竟不顾拿破仑的命令,于6月10日率舰队匆匆返回欧洲。纳尔逊又转身回赶,7月20日,纳尔逊返回了直布罗陀。
  英国海军部长巴尔汉勋爵接到维尔纳夫舰队向比斯开湾行驶的报告后,立即命令负责封锁英吉利海峡的康华里思上将解出对罗什福尔等港口的封锁,将舰队集中起来,以来阻止维尔纳夫的企图。于是,除布勒斯特和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外,其它法西两国港口的封锁都解除了。拿破仑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了一大半。
  7月22日,维尔纳夫在西班牙西北的菲尼斯特雷角遇上了英国海军上将考尔德爵士的一支较弱的、只有15艘战舰的舰队。当时有雾,双方进行了一场非决定性的交战,有2艘法国军舰降旗投降。第二天,考尔德向北进发以与康华里思会合,维尔纳夫也张着满帆驶向费罗尔,并于8月1日到达。这一战的精神作用是具有决定性的,因为维尔纳夫对于自己的舰队缺乏信念,是已经不禁溢于言表了。8月6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浓雾之中,因为我方舰长对战斗和舰队战术完全缺乏经验,除了紧跟前面的船只以外,更无其它良策。在这里我们已成为欧洲的笑料。”
  在费罗尔,维尔纳夫接到拿破仑在7月16发出的通信,命令他或是与罗什福尔和布勒斯特两个分舰队汇合在一起,或是只与两者之一会合在一起,然后兼速向爱尔兰和苏格兰行驶,以便与荷兰舰队会合。假使因为会战或其它原因,维尔纳夫不能完成其任务,则无论如何都不许进入费罗尔港,而应驶向西班牙的加的斯湾。因为所托者是维尔纳夫这样一个人,所以命令中的最后这句指示,对于拿破仑而言算是一个极严重的错误。维尔纳夫根本不想去有英舰重兵封锁的布勒斯特,加的斯才是他心中想要去的地方。
  8月2日,拿破仑离开巴黎前往布伦。在这里,拿破仑再一次向维尔纳夫发出命令:“开航!不要浪费一分钟,率领我集中的兵力进入海峡,英国就是我们的了,我们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你只要出现24小时,则一切都可完结。”可就在第二天,拿破仑接到两个至关重要的情报,一是维尔纳夫舰队并未抵达布勒斯特,而是仍停留在费罗尔。二是俄军已经出发,准备与奥军会师。拿破仑立即意识到情况的危险性——法国将面临着强大的大陆敌人的进攻。他决定抓紧时间,在对付大陆敌人之前先给英国以致命的打击,因为他实在不忍心这个经过长期酝酿、周密运筹的出征英国的伟大计划就此束之高阁。他又一次催促维尔纳夫率领舰队起航北上。
  维尔纳夫把3艘已损坏的军舰留在费罗尔港后,提心吊胆地向罗什福尔和布勒斯特行驶。8月13日,维尔纳夫发现远方有一支舰队,逐认为那是英国人。他本来就不想去布勒斯特,于是立即改向南行驶。实际上,这是阿里曼德少将率领的法国罗什福尔分舰队,正在赶来与维尔纳夫汇合。假使维尔纳夫能与阿里曼德会合在一起,则他的兵力可增到34艘战舰,足以击败康华里思的20艘战舰。若是再继续向北而不是向南航行,那么布勒斯特的封锁即可能被解出。拿破仑对此感慨万分:“维尔纳夫所丧失的机会实在太大了!”
  8月20日,维尔纳夫的舰队进入了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当时,封锁该港者为柯林伍德,一共只有3艘战舰。不久比克尔顿和考尔德的舰队先后赶来增援,英国军舰增加到25艘,把加的斯港严密地封锁起来,联合舰队再也无法出海了。这样,拿破仑入侵英国的一切机会也随之化为乌有。8月22日,拿破仑写信给海军部长德克雷说:“我认为维尔纳夫连指挥一艘快速炮帆船的资格都没有。他是一个既无决断能力又无魄力胆量的人。”9月2日,拿破仑离开了布伦,于是“英格兰军团”变成了“大军团”不渡海而开始准备渡过莱茵河了。
  9月2日拂晓,纳尔逊正在伦敦一小溪边散步,巡洋舰“欧亚拉斯”号的舰长布莱克伍德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说维尔纳夫已经进入加的斯。于是纳尔逊的短假遂告结束。9月15日,他乘他的旗舰“胜利”号扬帆出海。9月28日,他与柯林伍德的舰队会合在一起,并接管了全部舰队的指挥权。9月29日,正好是纳尔逊的47岁生日,他宴请了他的舰长们,并把他自己考虑已久的作战计划解释给他们听。
  纳尔逊的计划是:把全部舰队分成二支队,另以一支作预备队。一队由他亲自率领突击敌舰队中央,切断其前后联系,打乱敌人队形,使其首尾不能相应;另外一支由柯林伍德率领攻击敌人后卫;预备队在发现敌人的旗舰后,才发起进攻,一举打乱其指挥机关,迫使敌舰陷入混乱状态,最后逐个歼灭被分割的敌军军舰。同时,他还给予舰长们在攻击方式上享有极大自主权,只要求他们充分发挥勇猛顽强,积极主动,敢于近战的精神。听完这个计划,舰长们极为振奋,异口同声的说:“它是真新奇、真特殊和真简单……只要我们抓住他们,就一定会成功!”他们把这种战术称为“纳尔逊秘诀”。10月9日,纳尔逊正式下达了作战命令。
  在加的斯的维尔纳夫发现他的处境是空前的恶劣,他的金库是已经一空如洗,一切的粮食,供应品都莫不感到缺乏。除了原有缺额2000人以外,又还有1700余人的病兵。更坏的是法西两国的官兵又经常发生争吵。拿破仑此时已经放弃了侵英的计划,他给“可怜的”维尔纳夫(这是拿破仑对他所加的评语)下达了一项新的命令,要他从加的斯出发,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一带完成牵制性运动,然后回到土伦整休舰队。然而,由于对维尔纳夫已失去信心,他又命令海军部长德克雷撤换维尔纳夫,而以海军上将罗西里来替换他。
  10月1日,维尔纳夫开始作最后的准备,预订在10月7日出海,可是风向突然转变,使他在港中停留了10天之久。10月8日,在一个作战会议上,维尔纳夫向部下准确预言了纳尔逊会采用切断法西舰队的前后联系,包围后方,然后各个击破的新战术。但维尔纳夫却拿不出可行的对策。最后他只得下令:“假如法西联合舰队占上风,则应迫近敌人,然后一对一地作战。”
  10月15日,维尔纳夫得知罗西里已经启程来接替他。他觉得这是个奇耻大辱,于是决定在罗西里到达之前,即先行冲出加的斯港,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仑在意大利的军事行动。10月17日,维尔纳夫发出准备启航的信号,由于有风,一直等到19日上午6时舰队才出发。两个半小时后,纳尔逊从其在岸边监视的巡洋舰上,获得敌军已出港的信号。他立即发出了“全面追逐”、“敌舰已在海上”等信号。
  10月20日天明时,纳尔逊正在直布罗陀附近。上午7时,发现了维尔纳夫的舰队正向直布罗陀海峡前进。在日落之前,纳尔逊命令他的巡洋舰在夜间应与敌人始终保持着视力上的接触。10月21日拂晓,当法西联合舰队驶抵特拉法尔加海域距英舰队只有12哩时,纳尔逊发出“成两个纵队前进”、“备战”的信号。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开始了。
  此时,法西联合舰队有战列舰33艘,其中1艘为当时最大的四层甲板战列舰“三叉戟”号;3艘为三层甲板战列舰;其余29艘为两层甲板战列舰。此外,还有7艘巡洋舰。战列舰中有18艘为法国的,15艘为西班牙的。所装有“侧舷”火炮2626门,共载官兵21580人。
  英国舰队原来共有战列舰33艘,其中的6艘在战前奉命去护卫一支驶向马尔他的运输船队。余下的27艘战列舰中,7艘是三层甲板战列舰,其余20艘为两层甲板战列舰。此外还有4艘巡洋舰和2艘辅助船。合计“侧舷”火炮2148门,官兵16820人。
  维尔纳夫认清了因为风力的轻微,使他不可能避免会战时,于是在上午8时发出信号,命令全部舰队转向,这样好使加的斯港可以处于下风位置,以便被击毁的船只有一个避难之地。这个在最后一分钟又改变计划的行动,实在是十分的不幸,因为这不仅好像退却一样,足以影响到部队的士气,而且这样调一个头,需要两个多钟点的时间,结果所组成的战线凌乱不堪。
  当联合舰队正在调换方向之际,英国舰队分为两个纵队,在满帆之下赶了过来。上风的纵队由纳尔逊指挥,下风的则由柯林伍德指挥。由于担心维尔纳夫逃回加的斯港,纳尔逊不照原计划,不以敌方中央前段为目标,而改向其前卫的中央冲去。柯林伍德则向敌人后卫部分前段进攻。纳尔逊又发出了其著名的通令:“英格兰要求每人恪守职守!”
  上午11点30分,柯林伍德已经接近法西联合舰队的后段,维尔纳夫发出了“开火!”的命令。11时45分,法舰“弗高克斯”号射出了第一炮,这是以柯林伍德的旗舰“王权”号为目标的,这时双方相隔尚在四分之一哩以外。此时,双方好像是一致行动一样,都升起他们的国旗。在英、法、西三国的船上,鼓乐齐鸣,士兵举枪敬礼。
  于是会战展开。特拉法尔加大海战分为三个阶段:柯林伍德的攻击,纳尔逊的攻击和法将杜马罗尔反攻失败。
  当“弗高克斯”号向“王权”号开炮时,“王权”号仍继续保持航向不变,切进了法舰“弗高克斯”号和西班牙舰“圣安拉”号之间。“王权”号用左舷炮轰击“圣安拉”号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创。接着又对着“弗高克斯”号发射右舷的火炮,此后又驶近“圣安拉”号的右后段,再向它射击。柯林伍德不久发现他周围都是敌船,经过40分钟的猛烈轰击之后,“王权”号已变成了一个无法控制的空船壳,不久就由英巡洋舰“欧亚拉斯”号拖曳着行驶了。下午2时20分,西班牙舰“圣安拉”号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乘员死者104人,伤236人,开始下旗投降。于是,布莱克伍德上校跃过船去,把重伤垂危的阿尔发海军少校运过“欧亚拉斯”号上面来。
  在“王权”号出战8分钟后,英舰“贝里岛”号也从“弗高克斯”号的后面切入敌线。也和“王权”号一样,它立即为几艘敌舰所包围。“贝里岛”号主桅被炸断,有段时间连一炮都发射不出来。虽然如此,它却把军旗钉到后桅杆上,继续不屈地奋战。以后才被3艘英舰救出。
  在“贝里岛”号攻击之后一刻钟,“火星”号也投入了战斗。以后其它每一艘英国军都是以这种方式分别地切入敌线,向首尾两端的敌舰用两侧的舷炮猛击,使每艘敌舰都受到了连续的集中火力。等到柯林伍德的最后一艘战列舰“亲王”号投入攻击时,已经是下午3时。到战斗结束时,与柯林伍德交战的共有15艘法西两国军舰,其中10艘被俘,1艘被击沉。逃走的只有4艘,其中有1艘为西班牙旗舰“奥国王子”号,上面载着垂死的西班牙海军将领格拉维拉。
  在柯林伍德纵队开始作战25分钟后,纳尔逊纵队也投入战斗。与前者不同,它始终保持着不规则的鱼贯形队形。纳尔逊亲乘旗舰“胜利”号,率“提米莱尔”号、“海王星”号3艘三层甲板战列舰向联合舰队的前卫中央挺进。下午12点24分,“胜利”号的左舷炮开始射击。交火不久,“胜利”号和“提米莱尔”号即开始向右旋转,纳尔逊是在寻维尔纳夫的旗舰。虽然“胜利”号上的一切望远镜都在搜寻之中,想发现维尔纳夫的司令旗,但结果还是一无所获。于是,“胜利”号遂趋前攻击“三叉戟”号,假定维尔纳夫可能是在这艘最大的四层甲板军舰上。当“胜利”号向“三叉戟”号前进时,即发现在该舰后方有一艘法国两层甲板战舰的前桅上,挂着总司令的将旗,它就是“布森陶尔”号。“胜利”号冒着敌火,不久即钻到了“布森陶尔”号的后方,用其船头上的短炮(68磅)和侧舷的火炮,向“布森陶尔”号的舷窗中猛射,使它受到了极大的损毁。当英舰“海王星”号和“征服者”号接近了“布森陶尔”号之后,“胜利”号遂向右一转,与法舰“敬畏”号平靠着。
  “胜利”号和“敬畏”号立即纠缠在一起,双方乘员都准备跃上对方甲板,但是法国人的企图为英方的火力所制止,伤亡颇多。差不多又过了一个小时,两舰还是绞在一起,当纳尔逊正在后甲板上与舰长哈迪一同行走时,从“敬畏”号船桅上射来一颗枪弹,子弹打在他左肩的肩章上,透入了其胸部,落在他的脊椎骨上。他扑倒在甲板上,但他爬起来之后就说:“他们终于把我解决了。哈迪……我的背脊骨已经被射穿了。”他被抬入了船舱,到了下午4时30分,纳尔逊得知会战已胜利的消息后说:“我感到满意。”他亲吻了哈迪舰长:“感谢上帝,我总算尽了我的职责。”然后心脏停止了跳动。
  当“胜利”号正在与“敬畏”号交战时,英舰“提米莱尔”号驶向前去,向“三叉戟”号开炮,接着又向“敬畏”号射击。不久以后,法舰“弗高克斯”号在同英舰“贝里岛”号交战之后后,又转过来协助“敬畏”号,却为英舰“提米莱尔”号所抓住厮杀。
  英舰“海王星”号先开始向法舰“布森陶尔”号射击,然后再去进攻“三叉戟”号,一个半小时后,“三叉戟”号乘员战死245人,负伤173人,这艘巨型的四层甲板战舰遂开始下旗投降了。对于在这艘船上的景象,英舰“海王星”号上的船员巴德柯克说“我踏上这艘大船去收容俘虏,其死伤人数在三四百之间,到处都是血肉,后甲板上堆满伤兵,有的没有脚,有的没有手。”
  英舰“不列颠”号接着也跟上来了,其后面是“巨人”号和“征服者”号。后述两舰夹击“布森陶尔”号,下午2时5分,维尔纳夫终于坚持不住,下令“布森陶尔”号降旗投降,维尔纳夫成了英国人的俘虏。在其舰上的惨状,“征服者”号上的英军上尉记载:“到处都是死尸,景象非常之凄惨。死伤总数在四百人以上,多数尸体没有脑袋。”
  在“胜利”号开始作战40分钟后,英舰“阿贾克斯”号才开始作战,而“阿加门农”号还要更迟。“非洲”号、“奥利安”号在与舰队失去联络后,也都相继赶到参战。当维尔纳夫降旗投降时,纳尔逊纵队中的最后两艘船,“米罗陶尔”号和“斯巴尔特”都还不曾参加战斗。
  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最后阶段是联军将领杜马罗尔的反攻,这不过是勉强的如此定名而已。
  杜马罗尔的支队处于联军舰队的前卫。当下午12时30分,纳尔逊钻入了联军的中心之后,维尔纳夫即发出了一个通令,要所有尚未参加作战的船只,都一律自动地投入战斗。杜马罗尔对维尔纳夫的通令并无反应,此后维尔纳夫即再没有注意他。半点钟之后,杜马罗尔仍向北航行,结果遂使前卫与中央之间产生了一个空隙。此时他仍不知发挥其主动精神,反而要求命令。维尔纳夫直到下午1时50分才命令杜马罗尔赶来支援其正受着强烈压迫的中央部分。但是,风力非常微弱,转变航向十分困难。等杜马罗尔好不容易调过头来南下时,维尔纳夫已降。但杜马罗尔还是作了最后的反击,他把10艘军舰分为两部分先后投入战斗。结果,第一批5艘军舰中有4艘被迫向英舰投降,另1艘逃往加的斯。第二批5艘军舰有1艘被迫投降,其余4艘向南逃逸,其中包括杜马罗尔的旗舰“恐怖”号。
  10月21日下午4时30分,炮声终于停了下来,但弥漫的硝烟、浓厚的火药味仍笼罩在战场上空。鲜血染红了海面,有的军舰还在燃烧。整个会战,英军死449人,伤1214人。法军死3373人,伤1155人。西班牙军死1022人,伤1383人。总计联合舰队被俘三四千人之间。伤、毙、俘加在一起,共有1.4万人。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的33艘战列舰中,有12艘被俘,7艘完全丧失战斗力,1艘正在起火燃烧,9艘逃往加的斯,4艘逃向直布罗陀。当夜幕将垂时,风暴大作,一连就是四天,多数负伤船只都自动沉没,包括所有的英军战利品在内,只有4艘例外。而在整个会战中和风暴之中,英国都未损失一艘船。
  10月27日,柯林伍德派拉皮罗提尔中尉所指挥的小船“皮克尔”号回国报捷。11月4日,拉皮罗提尔在法尔茅斯上岸后,在那里只停留了半点钟,即出发前往伦敦。他一路调换了19次马,于11月6日清晨1时赶到海军部。拉皮罗提尔见到英国海军部长的第一句话是:“报告!我们获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但是却丧失了纳尔逊勋爵!”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帆船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也是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纳尔逊在这场海战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使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一败涂地。纳尔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将而功垂史册。英吉利民族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敌人拿破仑对他也是推崇备至的,当听到纳尔逊的死讯后,拿破仑当即命令在每艘法国的军舰上,都应挂上纳尔逊的画像,一是为纪念他,同时也是以他作为法军学习的榜样。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拿破仑所具有的统帅气质和大将风度。
  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评价说:“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特拉法尔加海战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会战,它对于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把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了。一百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告一结束。它使英国获得了一个海洋帝国,这个帝国维持达一个世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