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特拉文斯基的最终国籍是

斯特拉文斯基的最终国籍是(作曲家伊尔·斯特拉文斯基生平事迹是什么有哪些作品)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3-06-06 13:30:00 浏览24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作曲家伊尔·斯特拉文斯基生平事迹是什么有哪些作品

斯特拉文斯基于1882年6月17日生于彼得堡近郊奥拉宁波姆。其父奥多尔是皇家乐团的首席男低音歌唱家,颇负盛名。母亲也很有音乐修养。斯特拉文斯基自幼便受到浓郁音乐空气的熏陶,他9岁学琴,将来要当一名音乐家。

在1902年,他在同窗弗拉基米尔的引荐下,结识了他的父亲——“五人团”的作曲家、彼得堡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后来,他接受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三年的指导,并在此完成了他的第一批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交响曲》。他的这些作品受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影响很大,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后来,他得到了俄罗斯舞剧团经理兼舞剧编导季贾列夫的赏识。季贾列夫是一位敢于破旧立新的人物。他与斯特拉文斯基合作了多年,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舞剧。比如《火鸟》和《彼德卢什卡》。这两部作品都取自俄罗斯的民间艺术。虽然音乐中有很明显的原始主义风格,

标志着斯特拉文斯基彻底抛弃新民族主义走向原始主义的是他们合作的舞剧《春之祭》。正是这部作品,导致了一场现代音乐的革命。就在《春之祭》轰动了世界,别人纷纷效仿的时候,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却突然发生了转向,喊出了“回到巴赫”的新古典主义口号。他新古典主义的作品有舞剧《士兵的故事》、《普尔欣奈拉》,歌剧《浪子的历程》等。其中《士兵的故事》是从早期原始主义转向新古典主义的关键性作品。

斯特拉文斯基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曾屡次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并且在不同的风格上都做出了非凡的成绩。由于他出色的创作,他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另外,斯特拉文斯基还曾经有过三个国籍:他的原籍是俄国,1934年他加入了法国籍,后来又在1945年改入了美国国籍。

斯特拉文斯基最后于1971年4月6日在纽约故去,遵其生前愿望,在威尼斯举行了葬礼,遗体埋在了圣弥格尔修道院所在的一个小岛上。

音乐家的资料

德奥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第七、八交响曲;第九交响曲(Op.95)”;大提琴协奏曲(Op.104);小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斯拉夫舞曲;弦乐四重奏“美国”;钢琴曲《幽默曲》(Op.101-7)
德奥夏克作歌剧、交响曲和各种音乐,作了十年。但由于他认为它们不够好,所以把它们都撒碎了。他的勇气和耐心逐得到了报偿。在重写了三次以后,他的一出歌剧成功了。等他到美国的时候,他已经作为那些美妙的“斯拉夫舞曲”的作曲者而在全世界闻名了。他也曾经在他自己的国家获得了一个荣誉学位。
德斌西,法国。《春》(1886);《牧神午后前奏曲》(1894); 《夜曲》(1899); 《大海》(1905); 《意象》(1912)...
斯特拉文斯基,是美籍俄罗斯作曲家。《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舞剧《婚礼》、《普尔钦奈拉》、《阿波罗》、《竞赛》,歌剧《俄狄普斯王》、浪子的历程、《普西芬尼》、《诗篇交响曲》、《三乐章交响曲》等。

世界钢琴十大难曲的斯特拉文斯基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父为圣彼得堡皇家歌剧院男低音歌手。他曾师从里姆斯基一科萨夫学作曲。1939年定居美国,并先后入法国籍和美国籍。作品众多,风格多变。《彼得鲁斯卡》原为管弦乐曲,后来改编为钢琴曲,献给鲁宾斯坦。因为具有管弦乐队的效果和编排,故此曲难度极高,可以说是“各种高难技巧的大杂烩”,鲜有钢琴家能够完美的演绎它。

1945年以后有哪些著名的音乐家

肖斯塔科维奇(SHOSTAKOVICH,Dmritri,Dmitrievich)
苏联作曲家 1906年9月25日生于圣彼得堡,1975年8月9日卒于莫斯科
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Lgor Feodorovich)
俄罗斯作曲家,曾先后入法国和美国国籍。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
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额。。。我不知道了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的关于国籍

1920年起斯特拉文斯基成为法国公民,1939年定居美国,并先后入法国籍和美国籍,从事指挥和创作活动。1971年4月6日,斯特拉文斯基逝世于美国纽约。

祭献之舞的作者简介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美籍俄罗斯作曲家,20世纪现代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出生在离圣彼得堡不远的奥拉宁鲍姆,生长在一个良好的音乐家庭环境中,其父是皇家歌剧院的首席男低音,斯特拉文斯基自幼学习钢琴。后遵循父母的意愿,他考进了彼得堡大学学习法律,但同时继续学习音乐。20岁时,他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音乐,达三年之久。
1905年,斯特拉文斯基结束了大学生涯,并开始走上了音乐创作的道路。他很快地获得了成功,俄国芭蕾舞团经理迪阿吉莱夫委托他为《火鸟》谱写音乐,这个剧于1910年上演。一年后,他又写出了《彼得鲁什卡》,这部作品使他牢固地树立了在现代艺术运动中的前列地位。1913年春,他为迪阿吉莱夫写出了最壮观的《春之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迁居瑞士。停战后他来到法国,1925年定居巴黎,随后加入法国国籍。他在音乐上提出新古典主义理想,与同时都住在巴黎的毕加索、纪德、瓦拉里在绘画、小说、诗歌中所表现的理想一致。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斯特拉文斯基迁居美国并于1945年入美国国籍。自1951年起,他开始了遍及世界的旅行,并于1962年9月来到当时的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举行了一系列音乐会,受到了欢迎。1971年,斯特拉文斯基在纽约逝世。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创作,大致可分为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和序列音乐时期。他的早期音乐,具有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传统风格,如幻想曲《烟火》。此后他虽通过《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等舞台音乐,趋向于复杂的节奏、多调性等手法的运用,但从他对创作具有俄罗斯式的音乐热诚看来,他却不失为一个纯朴的、具有俄罗斯精神的作曲家。
他的中期作品,音乐单纯、清晰。《普尔钦奈拉》组曲,是他沉迷于18世纪音乐所创作的一部混合曲,可以看出他在音乐素材的特性方面的独创性。
1952年由勋伯格等人创立的序列创作技巧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如《阿贡》、《洪水》等,调性开始在他的音乐中消亡了。
美国约瑟夫·马克利斯在《音乐欣赏》中谈到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时说:“他的一生中,不断地进行发展。他以永不枯竭的热情抓住新问题,并坚持不懈地找到新的解决办法。从印象主义之后风格的《火鸟》和大胆的《春之祭),发展到他成熟时期的有节制地控制的古典主义,在这过程中他更加强调传统和戒律:‘对艺术控制得越多、限制得越多、研究得越多,它就越自由。’……”

春之祭的作者

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 Stravinsky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是美籍俄罗斯作曲家。原学法律,后跟随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业余学习音乐,终于成为现代乐派中名副其实的领袖人物。 1939年定居美国,并先后入法国籍和美国籍。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父为圣彼得堡皇家歌剧院男低音歌手。他曾师从里姆斯基一科萨夫学作曲。1939年定居美国,并先后入法国籍和美国籍。作品众多,风格多变。其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作品如管弦乐《烟火》(1908)、芭蕾舞剧《火鸟》(1910)、《披德鲁什卡》(1911)等具有印象派和表现主义风格;中期作品如清唱剧《俄狄浦斯王》(1927)、合唱《诗篇交响曲》(1930)等具有新古典主义倾向,采用古老的形式与风格,提倡抽象化的绝对音乐;后期作品如《乌木协奏曲》(1945)、歌剧《浪子的历程》(1951)等则混合使用各种现代派手法如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及点描音乐等。哑剧《士兵的故事》(1918)包含舞蹈、表演、朗诵和一系列由7件乐器演奏的段落,却没有歌唱角色,由此可看出其创作风格的不羁。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1971年4月6日逝世于美国纽约。这位对20世纪音乐创作产生巨大影响的作曲家一生中不仅数次改变自己的国籍(1934年成为法国公民,1945年加入美国国籍),从而成为一位真正的世界公民,在音乐创作风格上也经历了多次变化,从早期的现代主义和俄罗斯风格到中期的新古典主义,再到晚期的序列主义。主要代表作为早期三部舞剧音乐《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舞剧《婚礼》、《普尔钦奈拉》、《阿波罗》、《竞赛》,歌剧《俄狄普斯王》、浪子的历程、《普西芬尼》、《诗篇交响曲》、《三乐章交响曲》等。
其中《火鸟》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王子在森林中捉住一只神奇的火鸟,在火鸟的恳求下,又放起飞去。火鸟以一支闪光羽毛相赠。被魔王囚于城堡的公主们来到林中散步,其中一美丽公主与王子一见钟情。但转眼间可以到,少女重又进入城堡。王子决心消灭魔王,但被魔王派遣的魔鬼抓住。王子用羽毛招来火鸟,在火鸟帮助下,找到了藏有魔王灵魂的巨蛋。魔王疯狂夺取巨蛋,王子在同魔王的激烈争夺中将巨蛋击碎。于是魔王死去,王子与美丽的公主结为伴侣。迪士尼将其该为动画片但故事寓意改变.
1910年——1914年间,斯特拉文斯基全家多次前往瑞士,他一边在那里疗养,一边为演出事宜出入巴黎。期间,三部伟大的舞剧音乐——《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为他在世界乐坛奠定了不可动摇的根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爆发后,瑞士成为斯特拉文斯基的居留地。在那里他的音乐转向了新古典主义。
即使在中立国,战争也意味着匮乏,包括能找得到的表演者的匮乏。加之他的多数音乐出版商多数都属于敌对国家,俄国的庄园也不再能够为他带来收益,因而生活变得相当拮据。迫于生计,他组建了一个“袖珍剧院”公司,创作和演出需要人员极少的小型剧目,在瑞士的乡村里作巡回演出。
《士兵的故事》由此诞生,在瑞士洛桑首演并获得巨大成功。尽管在为数众多、风格各异的舞剧音乐作品中,《士兵的故事》显得有些微不足道,然而自此呈现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和在代替序曲的第一段进行曲《士兵进行曲》中发明的避免重音突出的“双重节奏”,都成为日后作曲家延续多年的创作特征。
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较多,主要的有: (1)舞台音乐:芭蕾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婚礼》、《士兵的故事》、《普尔钦奈拉》、《阿波罗》、《仙吻》、《牌戏》、《奥菲斯》、《阿冈》;歌剧:《夜莺》、《玛弗拉》、《浪子的历程》; 清唱歌剧和音乐话剧共3部。
(2)管弦乐:《烟火》、《管乐交响曲》、《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C大凋交响曲》、《协奏舞曲》、《三乐章交响曲》、《弦乐队协奏曲》、钢琴与管乐协奏曲,钢琴与乐队《随想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与乐队《乐章》,乐队《变奏曲》。
(3)合唱作品:共七部。
(4)其它作品十多首。
代表作:舞剧组曲《火鸟》;舞剧《春之祭》、《彼得鲁什卡》。

苏联慈父是什么梗

苏联慈父是部分国家民间对原苏联最著名的五位音乐家的敬称。他们包括柴科夫斯基、穆索尔斯基、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格林卡等人。

一,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于俄罗斯维亚特卡省,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织体饱满,旋律优美,情感丰富。他从1877年开始受梅克夫人资助,创作了《天鹅湖》《胡桃夹子》等世界名曲。1893年,他接受了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的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演出后不久逝世。

二,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Модест Петрович Мусоргский,1839年3月21日-1881年3月28日),俄罗斯作曲家。他以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歌曲和钢琴组曲《展览会之画》著名。

他与亚历山大·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以及巴拉基列夫组成“强力集团”或称“五人团”,被认为是19世纪典型的俄罗斯本土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早逝,其身后留下很多未完成或未配器的作品,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或拉威尔等人补充完成。

三,斯特拉文斯基即是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原名是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

1901年入圣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1903年师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学习作曲,1909年起写了许多著名的芭蕾舞音乐,享有世界声誉。第一次大战期间在瑞士居住,1920年起为法国公民,1939年开始定居美国,从事指挥和创作活动。他是现代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序列主义时期。

四,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苏联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肖斯塔科维奇是艺术学博士,多次担任苏联作曲家协会的领导工作,世界许多著名音乐学府都曾授予他荣誉称号。

肖斯塔科维生于圣彼得堡,1919—192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1923、1925年先后毕业,以第1交响曲而成名;1927年在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奖;卫国战争中所创作的第7交响曲享誉世界;1957、1962年先后因第10、13交响曲引起争论;196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其主要作品还有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以及大量室内乐等;1975年在莫斯科去世。

五,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俄语: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линка,1804年6月1日-1857年2月15日),又译葛令卡,第一个获得广泛声誉的俄国作曲家,对后来的俄罗斯音乐创作特别是对俄国浪漫乐派强力集团有重要影响,被誉为俄国交响乐的奠基人。

以上内容参考: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 百度百科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的经历

1910年至1914年间,斯特拉文斯基全家多次前往瑞士,他一边在那里疗养,一边为演出事宜出入巴黎,后来长住瑞士。即使在瑞士这个永久中立国,战争也意味着匮乏,斯特拉文斯基的多数音乐出版商多数都属于敌对国家,俄国的庄园也不再能够为他带来收益,因而生活变得相当拮据。迫于生计,他组建了一个“袖珍剧院”公司,在瑞士的乡村里作巡回演出。《士兵的故事》也由此诞生,在瑞士洛桑首演并获得巨大成功。其呈现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和在代替序曲的第一段进行曲《士兵进行曲》中发明的避免重音突出的“双重节奏”,都成为日后这位作曲家延续多年的创作特征。
1915年,一战爆发。斯特拉文斯基所有的私人财产都被没收,从此不得不为生计而工作。作品配器方面显得十分节俭(为了避免动用大乐团),以适应当时的经济状况。
1920年代,经过一系列探索,斯特拉汶斯基创立了新古典主义,喊出了“回到巴赫的口号”。之后芭蕾舞剧的创作逐渐减少,而将创作的重心集中到歌剧及室内乐上。并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密切交往。其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艺术大师毕加索。斯特拉汶斯基在进行新古典主义创作的同时,也对爵士乐产生了兴趣。
1938年,斯特拉汶斯基的女儿、妻子和老母亲相继去世,再加上希特勒侵占波兰和二战的爆发,促使斯特拉文斯基前往美国谋生。加入美国国籍之后,乐曲中爵士乐的风格越发浓郁;而在作曲上重新开始创作大型作品。在完成了歌剧《浪子的历程》之后,斯特拉文斯基开始对序列主义产生兴趣。
1950年代初,斯特拉汶斯基开始运用十二音体系来写作。
1956年,开始运用整体序列主义。他将勋伯格及其弟子韦伯恩的作曲技法加以改造,形成了他个人的风格。
1960年代之后,斯特拉汶斯基的作品逐渐减少。
1962年,斯特拉汶斯基重新回到俄国。与此期间,出版了大量的访谈录、回忆录。
1970年,由于健康原因,回到纽约。
1971年4月6日于美国去世,死后葬于威尼斯;同年香奈儿也病逝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