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亚萨兰

关于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看你知道他们都在哪里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3-07-09 12:00:00 浏览1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关于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1.巴苏陀兰- 即今莱索托。1868年英国吞并了该地区,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辖,1884年英国恢复对其的直接管辖。1966年独立。2.贝专纳- 即今博茨瓦纳。1884年英国远征军到达该地,1885年宣布其为英国的保护国,1895年贝专纳部分地区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辖,其余部分继续直接隶属于英国的管辖之下。1966年独立。3.英属多哥 原为德国的殖民地,一战后被分为法属多哥和英属多哥。战后英国对该地区进行委任统治,1919年被并入黄金海岸,加纳独立后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4.英属喀麦隆 原为德国殖民地,一战后英国对其部分地区进行委任统治,1961年英属与法属喀麦隆合并并宣布独立。5.冈比亚 自1661年起该国就是英国商人的要塞,1821年被并入塞拉利昂,1888年成为独立的英国殖民地,1894年部分内陆地区也被宣布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65年获得独立。6.黄金海岸 即今加纳。自1631年起英国商人就开始在此聚居,1821年至1874年是英属塞拉利昂的下设行政区,其中1828年至1843年曾由商人控制。1830年起其领土开始向内陆扩张,1874年英国设立黄金海岸殖民地,1904年其边界最终被确定。1919年将英属多哥并入,1957年独立。7.埃及 1882年埃及被英国占领,1914年至1922年期间是英国的保护国,1922年获得独立,但对英国履行必要的条约义务,英国军队在该国持续驻军直到1954年。8.肯尼亚 1886年英国与德国瓜分东非后获得肯尼亚,1888年将其并入英国东非公司管辖,1895年由英国政府取代东非公司直接管理。1920年成立肯尼亚殖民地,1963年独立。9.毛里求斯 1814年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毛里求斯,1968年独立。10.尼日利亚 1851年在该国建领事馆,1861年吞并部分地区,1885年成立尼日尔地区保护地,1886年交由英国皇家尼日尔公司管理,1892年至1898年间英国继续占领尼日利亚的剩余领土,1900年英国政府开始直接对尼日利亚施行统治。1914年南北尼日利亚合并,1919年将英属喀麦隆并入尼日利亚,1960年独立。11.北罗得西亚 今赞比亚。1891年起划归英属南非公司统治,1924年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该地,1953年北罗得西亚与尼亚萨兰和南罗得西亚成立中非联邦,1964年独立。12.尼亚萨兰 今马拉维。1875年起就有传教士在次建立据点,1891年英国在此建立中非保护地,1907年被命名为尼亚萨兰,1953年与南北罗得西亚合并成立中非联邦,1964年独立。13.塞拉利昂 自1787年起塞拉利昂就是英国公司进行黑奴贸易的重要据点,1807年成为英国殖民地,1896年其内陆地区被宣布为英国的保护国,1961年独立。14.南罗得西亚 今津巴布韦。1893年英国从非洲部落手中夺得南罗得西亚,并由英属南非公司管理,1923年成立责任政府,由英国政府管理,1953年至1964年间与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组成中非联邦,1965年该国的白人少数政府自行宣布独立,只获得南非等少数国家承认。1980年白人政权与黑人族群达成共治协议,更名津巴布韦,成为获广泛承认的主权国家。15.英属索马里兰 1884年成为亚丁的保护国,1897年划定边界,1905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1940年至1941年间曾被意大利短暂占领,1960年并入索马里后独立。16.南非 1795年和1806年英国从荷兰人手中两次夺得好望角的部分领土,1814年全面吞并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国直接管辖。英国占领了这个原属荷兰的殖民地后,众多荷兰裔白人开始向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移民,但英国在1900年布尔战争后吞并了这两个地区。纳塔尔则于1843年被英国吞并并成为其殖民地。1910年由上述殖民地合并组成南非联邦,成为一个自治领。17.西南非洲 今纳米比亚。1878年纳米比亚的沃尔维斯港被宣布为英国领地,1884年被并入好望角殖民地,1915年英国吞并了该港周围的德国殖民地,于1919年成立南非委任统治地。1990年独立。18.斯威士兰 1890年英国与德兰士瓦对斯威士兰统治者进行联合保护,1906年英国单独对其保护,1968年独立。19.苏丹 苏丹原是埃及的殖民地,后在1880年代埃及统治被马赫迪推翻;1898年英国以埃及的名义重新占领苏丹,并与埃及共同对苏丹进行统治。1956年苏丹独立。坦噶尼喀 原为德国在东非的殖民地,1919年英国开始对其进行委任统治,1961年独立,1964年与桑给巴尔组成坦桑尼亚。20.桑给巴尔 1841年英国在该岛建立领事馆,1890年宣布其为英国的保护国,1963年独立,次年与坦噶尼喀合并组成坦桑尼亚。21.乌干达 1890年英国东非公司与布干达王国签订条约,1894年布干达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6年其他几个地区陆续加入保护国,1905年成立乌干达殖民地,1962年独立。

看你知道他们都在哪里

  蜂鸟之乡: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位于西印度群岛中小安的列斯群岛的东南端,由特立尼达岛和多巴哥岛及附近的几个小岛组成。特立尼达岛隔帕里亚湾与委内瑞拉海岸相望,在地理上属南美大陆的延伸部分。岛上从北到南耸立着3道平行的东西向山脉,其中阿里波山的海拔高度在940米以上,为境内最高点。该岛多蜂鸟,素称“蜂鸟之乡“。多巴哥岛主要山岭为特立尼达岛北部山脉的延伸部分,最高点为576米。岛上多河流和沼泽。
  烟草之乡:素有烟草之乡之称的云南省玉溪市
  飞鱼之国:该岛国位于西印度群岛最东端。为一珊瑚岛,近海亦多珊瑚礁。沿海是飞鱼活跃的地方。故巴巴多斯被称为“飞鱼之国”和“珊瑚之国”。
  糖罐:古巴位于美洲中部加勒比海西北端,是西印度洋上最大的岛国,由16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拥有无数天然良港和海湾,素有“百港之国”的美称。古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尤其是甘蔗历来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糖产量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出口糖最多的国家,被人们称为“世界糖罐”、“世界上最甜的国家”。
  赤道之国: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北与哥伦比亚毗连,东南与秘鲁接壤,西临太平洋。海岸线长930公里。赤道横贯国境北部(国名即西班牙语“赤道”之意)。
  太阳子孙的国度---秘鲁
  铜矿之国---赞比亚,被称为“铜矿之国”或“铜国”的赞比亚共和国.
  咖啡之国:应该是巴西,全世界最大咖啡生产国
  遍地牛羊的国家——乌拉圭
  枫树之国:加拿大境内多枫树、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
  仙人掌之国:在世界上,有1000多种仙人掌,在墨西哥就可找到500来种,其中还有200多种是墨西哥特有的,墨西哥堪称仙人掌之国。横贯墨西哥全境的马德雷山脉,几乎是仙人掌的世界。墨西哥流传着一句谚语:“哪里有仙人掌,那里就能生存。”在它的国旗、国徽以及货币上都画有仙人掌。所以,墨西哥一向被誉为“仙人掌之国”。
  火山国——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群岛不仅多山,而且还多火山、活火山。
  美洲花园:哥斯达黎加,哥斯达黎加位于中美洲地峡,北纬10度;西经84度。东临加勒比海,西靠北太平洋,有着1290千米的海岸线(东岸加勒比海212千米,西岸太平洋1016千米)。 哥斯达黎加北部与尼加拉瓜接壤(边境线长309千米),东南偏南与巴拿马接壤(边境线长639千米)。总共有51100平方公里,其中领土50660平方公里,领海440平方公里,比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州稍小,相当于爱尔兰。 哥斯达黎加地形是:海岸边是平原,而中部被崎岖的高山所隔绝。该国宣布其专属经济区为200海里,领海为12海里。气候属于热带和亚热带,还有一部分是新热带。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几乎横跨整个北美洲大陆,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四。它的领土还包括北极边缘的阿拉斯加以及远在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夏威夷。美国广大土地上包含各种自然景观。从佛罗里达温暖的海滩到阿拉斯加寒冷的北国地带;从中西部平坦广阔的大草原到终年为冰雪覆盖的落矶山脉,其中尤其享誉全球的是壮观的大峡谷、伟大的密西西比河,及声如雷鸣的尼加拉大瀑布。
  香料岛:世界上有4个地方叫“香料岛“:亚洲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班达群岛,加勒比海的岛国格林纳达,非洲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桑给巴尔群岛。
  玫瑰之国:保加利亚有“玫瑰之国”的雅称
  国中之国: 世界上有4个国家的领土被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所包围,成为“国中之国”。
  地处非洲南部的莱索托王国,位于南非共和国境内,国土介于南非共和国的奥兰治自由邦省、纳塔尔省和开普省之间。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21万。19世纪初,巴苏陀人在英舒一世的领导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1966年10月4日宣告独立,以巴苏陀人原居住的地方,而命名为“莱索托”(巴苏陀语“低地”的意思)。
  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东北部的圣马力诺共和国,四周为意大利领土所环绕,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据传,公元4世纪初,有一个名叫马力诺的石匠,为逃避宗教和封建主的迫害,从现在克罗地亚的达尔马提亚群岛逃到这里,他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并劝说异教徒信奉基督教,以后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并尊奉他为“圣者”,并于公元301年在山区成立了“圣马力诺”公社。1263年制订了共和国法规,正式建立了共和国,并仍以其创始人“圣马力诺”的名字为国名和首都名。
  地处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西北角高地上的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面积0.44平方公里,居民以天主教僧侣为主,全境仅2000多人,而拥有“国籍”的约1000人。虽然国家很小,但它是罗马教廷所在地,是世界各国天主教会的行政和精神领导中心。国中的圣彼得大教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是世界宗教信徒和旅游者所想往的地方。有趣的是,这个世界著名的天主教中心,虽然设施齐全,宫院、教堂、图书馆、邮政局、电台、科学院一应俱全,却唯独没有理发店,所以,一般人理发就必须走出国门。
  摩纳哥公国位于欧洲西南部,三面被法国包围,南面濒临地中海。边境线长4.5公里,海岸线长5.16公里。地形狭长,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最窄处仅200米。境内多丘陵,平均海拔不足500米。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凉爽,冬季潮湿温暖。年均气温为16℃,年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
  邮票之国———列支敦士登
  花卉之国: 荷兰有“花卉之国”、“郁金香之国”的美誉,郁金香被誉为国花。
  钢铁之国——卢森堡 卢森堡是西欧国家。同法国、比利时和联邦德国为邻。
  红土之国:有“钢铁之国”、“欧洲的绿色心脏”、“红士国”、“袖珍国”等美称。贷币为卢森堡法郎。 卢森堡是欧洲古老的国家,境内铁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古特兰平原的“红土区”,土质含铁量高,土呈褐红色,因此被称为“红土国”。
  千湖之国: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有“千岛之国”的美称,与之相媲美的是有“千湖之国”称号的北欧国家芬兰。
  渔业之国——冰岛 冰岛是欧洲西北、大西洋北部岛国。该国国民经济以渔业为主。输出的鱼产品占出口收入的70%以上;工业主要是鱼产品加工、食品工业等。因此,冰岛有“渔业之国”之称。
  半夜太阳国——挪威. 该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部。挪威国土的三分之一左右处于 北极圈内,因此,在夏季的时候,有一段“永昼期”,即每天24小时都是白天,没有黑夜。 故人们称之为“半夜太阳国”。
  世界花园:有两个国家被称为世界花园国家: 瑞士“世界花园国家”、 世界花园-新加坡
  钟表之国:有“钟表之国”美誉的是瑞士. 很久以来,瑞士就和高质量的钟表制作联系在一起。钟表工业是瑞士的第三大出口产业,仅次于化学和工程工业。
  金融之国----瑞士
  欧洲十字路口:瑞士位于欧洲西部,历来被称为欧洲十字路口,被秀丽的阿尔卑斯山所包围,具有仙境般的美景,同时汇集了欧洲各国文化,有着“小欧洲”之美誉。爱沙尼亚共和国首都塔林位于爱西北部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里加湾和科普利湾之间,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 一个是国家,一个是城市
  鳄鱼之乡:津巴布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imbabwe),简称津巴布韦,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部.面积39.08万平方公里,人口888万。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英语为官方语言,当地人讲肖纳语和马塔菜语。首都哈拉雷(Harare)。
  津巴布韦一词,在当地肖纳语中是“石头城”或“石屋”的意思。津巴布韦有“阳光城”、“花园城”、“花树城”、南部非洲的“粮仓”之称。又因其河流中多有鳄鱼出没,以出产优质鳄鱼皮而闻名全球。故又称为“鳄鱼之乡”。
  水乡之国:马拉维的湖泊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5%。湖周围峰峦重叠、景色秀丽。其原名为“尼亚萨兰”,意即“广阔的水面”。马拉维有“水乡之国”之称。
  腰果之国:莫桑比克 腰果之乡。莫桑比克记者提问时,他提到该国是“腰果之国”。
  牛的国度:博茨瓦纳 牛的国度
  黑人的土地:南非的正式名称是南非共和国。它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北部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斯威士兰诸国交界,东、南、西三面则分别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环抱。南非的全国总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大约长达3000公里。南非作为国家的名称,得名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即位于非洲大陆的南部。在当地人的口中,它被称为“阿扎尼亚”。“阿扎尼亚”一词源于阿拉伯语,意为“黑人的土地”。由于盛产钻石,它是举世闻名的“钻石之国”。绕经南非海域的好望角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海上要道。
  南非瑞士:卢旺达 千丘之国、非洲的瑞士、常春之国 (南非: 博茨瓦纳,哈博罗内,莱索托,马塞卢,纳米比亚,温得和克,南非,布隆方丹、开普敦、比勒陀里亚,斯威士兰,姆巴巴内,没有卢旺达,是你写错别称了)
  斯威士人的土地:斯威士兰:斯威士,即竿或棍之意。斯威士人的国家。
  太平原:暂未找到,有可能是你写错了
  印度洋上的小大陆:距今八万六千年前,一块陆地突然浮起,转眼之中在印度洋上形成大陆。约一年之后,巨大的大陆雷姆利亚完全显现。 非洲南部与印度半岛之间的“地桥”——雷姆利亚大陆。一块以往从未见过的巨大陆块自海中浮现。它是一块东西三干五百公里、南北四千七百公里的菱形大陆。这块大陆终于长出茂盛的草木,成为肥沃的土地。雷姆利亚的大陆名称,是从过去米特拉姆的首都拉米特演变而成。雷姆利亚大陆沉没后,原来的民族经过亚洲,移居到欧洲,残留下来的人们在恶劣的条件下逐渐退化。此后,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的居民的祖先相继来到这里,与雷姆利亚大陆的居民融合。 后来根据印度洋底部地形最为复杂的西北部马斯卡林海域进行钻孔地质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带海底下沉了一千几百米,而这是在数千万年的地质年代里发生的。如果按照板块结构理论来看,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是由于共同的成因形成,即印度板块向正北方向移动约5000公里,与亚洲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而最近地质学家对印度洋海底地壳勘探结果表明这一带地壳活动频繁,有些部分持续下沉,有些部分在不断增长。那么,这些缓慢不断的变化是否可以作为雷姆里亚大陆曾经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据?
  海椰之乡——塞舌尔
  香料群岛:香料群岛(亦称东印度群岛)是公元十五世纪前后欧洲国家对东南亚盛产香辣料的岛屿的泛名。它说明了当时欧洲人对东方香辣料的渴求,也是导致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展开的其中一个原因。
  绿色的海岬:暂未找到,有可能是你写错了
  橄榄之邦:以“橄榄之邦“著称的突尼斯,地处非洲中部,北和东濒临地中海,隔 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首都突尼斯
  月亮国: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 Union of the Comoros国名释义: 阿拉伯语意为“月亮”别 称: 月亮国、香岛
  赤足国:Ethiopia (埃塞俄比亚):The Barefoot Country (赤足国) 所以埃塞俄比亚既是赤足国
  木材国:软木之国——葡萄牙
  畜牧国:草地畜牧王国——新西兰
  沙漠国:“沙漠国”——毛里塔尼亚
  蝴蝶国:蝴蝶之国——巴拿马 巴拿马位于中美洲南部,南濒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该国奇花异草,竞相争艳,招来许多色彩斑斓的蝴蝶,有“蝴蝶之国”之称。
  佛教国:不丹国是佛教国、小乘佛教国……缅甸
  橡胶国: 泰、印、马三国橡胶总产量占世界橡胶总产量80%
  高山国:尼泊尔是名副其实的山国,山多地少人口多,虽是农业国,但旅游业却是尼泊尔重要的经济支柱。高山王国――尼泊尔

罗德西亚和尼亚萨兰联邦什么时候成立

为了平息当地逐渐高涨的独立声浪,英国政府乃合并此三地、命名为“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于1953年8月1日正式成立。

由于3国人民的反对,英属“中非联邦”仅维持了10年,于1963年12月31日解体。

非洲哪些国家是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在非洲殖民地如下:

1、巴苏陀兰即今莱索托,1966年独立。

2、贝专纳即今博茨瓦纳,1966年独立。

3、英属多哥,原为德国的殖民地,一战后被分为法属多哥和英属多哥。战后英国对该地区进行委任统治,1919年被并入黄金海岸,加纳独立后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

4、英属喀麦隆,1961年英属与法属喀麦隆合并并宣布独立。

5、冈比亚,1965年获得独立。

6、黄金海岸即今加纳,1957年独立。

7、埃及1882年埃及被英国占领,1914年至1922年期间是英国的保护国,1922年获得独立,但对英国履行必要的条约义务,英国军队在该国持续驻军直到1954年。

8、肯尼亚,1963年独立。

9、毛里求斯,1968年独立。

10、尼日利亚,1960年独立。

11、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1964年独立。

12、尼亚萨兰今马拉维,1964年独立。

13、塞拉利昂,1961年独立。

14、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1980年白人政权与黑人族群达成共治协议,更名津巴布韦,成为获广泛承认的主权国家。

15、英属索马里兰,1960年并入索马里后独立。

16、南非,1910年与其他殖民地合并组成南非联邦,成为一个自治领。

17、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1990年独立。

18、斯威士兰,1968年独立。

19、苏丹原,1956年苏丹独立。

20、坦噶尼喀,1961年独立,1964年与桑给巴尔组成坦桑尼亚。

21、桑给巴尔,1963年独立,次年与坦噶尼喀合并组成坦桑尼亚。

22、乌干达,1905年成立乌干达殖民地,1962年独立。

扩展资料:

世界头号殖民强国——英国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18世纪欧洲与非洲和美洲殖民地之间建立“大三角贸易”航线,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为商业交通的必经之路,导致意大利和德意志北部汉萨同盟各传统商业城市的衰落,英国、法国、荷兰这几个面向大西洋的国家兴起。

英国最初试图经过俄罗斯打通东方贸易路线,为此于1533年成立了莫斯科公司,不久之后发现俄国与东方没有直接商业往来,于是转而寻找西北航线,试图经北美洲北部前往东方。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开始了对北美洲的殖民,建立了哈得孙湾公司和新英格兰殖民地。1600年英国商人建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随后开始了在印度的扩张。

荷兰在16世纪末独立后,迅速发展为世界最大的航海和商业国家,于1602年设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逐渐垄断了与中国、印度、日本、锡兰和香料群岛的贸易。

法国则在北美洲建立了新法兰西殖民地,并在加勒比海占据了数个具有战略意义并盛产蔗糖的岛屿。

由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进行烟草和棉花的商业种植,法国需要向加勒比海岛屿的甘蔗种植园输送人力,因此两国对奴隶的需要也日益扩大。1526年,英国开始奴隶贸易。不久之后,荷兰和丹麦作为活跃的贸易中转国也加入奴隶贸易活动中来,试图从中分得利益。

瑞典、勃兰登堡、汉堡、库尔兰等也在这一时期从事奴隶贸易,为此在非洲海岸占领了一些据点。

由于西非地区的本土经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食物产量有限,为了供养奴隶在长途贩途中的伙食,在这些据点周围开辟了农业地区,从欧洲和美洲引进甘薯、薯蓣等粮食作物。

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英国和法国由于在欧洲大陆的利益争夺而进行了四次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海外夺取了法国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领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国。

并且在同荷兰的数次战争取代了荷兰,成为主要的船运国,建立起庞大的商船队和海军。以1763年英国与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巴黎条约》为标志,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强国。

世界殖民体系是怎样瓦解的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使命的完成及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纳米比亚在15-18世纪,荷兰、葡萄牙、英国等殖民者先后入侵。1890年被德国占领。1960年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成立,开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66年联合国大会根据西南非洲人民的决定将“西南非洲”更名为“纳米比亚”。

1990年3月21日实现独立,成为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

扩展资料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

1、在亚洲,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在亚洲激烈地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使亚洲各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9世纪末列强把亚洲分割完毕,中国没有逃脱这场噩运。

2、在非洲,15—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相继侵入非洲,此后几百年间给非洲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晚期,欧洲冒险家到非洲内地探险达到200次。

这些探险为帝国主义最后瓜分非洲铺平了道路。1885年2月帝国主义召开分赃会议,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标志着瓜分非洲高潮的到来,到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几乎使整个非洲被瓜分完毕。

3、在拉丁美洲独立后,英、美、法、德等资本主义列强纷纷采取经济、政治和军事手段,对拉美各国进行渗透。并展开争夺拉美的角逐,以英美最为激烈。

1823年美国提出“门罗宣言”;1889年又建立“美洲共和国联盟”;1898年美西战争揭开美国向拉美全面扩张的序幕。随后,美国交替推行“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的政策,加紧侵略和控制拉美地区。

尼亚萨兰的介绍

概况:今马拉维,曾沦为英国殖民地。1964年独立,名称随之废弃。1953年-1963年曾为“英属中非联邦”一部分。

国家的别名

柬埔寨:又称高棉。因柬埔寨的主要民族为高棉人。中国古籍中称为吉蔑。
泰国:旧名暹罗,1939年改名泰国,1945年日本投降后恢复国名为暹罗,1949年再改为泰王国。
新加坡:亦称星洲、石叻、叻埠。都是华侨对新加坡的别称。
锡金:中国史称哲孟雄。
斯里兰卡:旧名锡兰。从1795年起被英国长期占领,1948年2月4日锡兰获得独立,成为英联邦自治领。1972年5月22日成立斯里兰卡共和国,1978年8月16日改名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伊朗:曾名波斯(中国史称安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盛极一时。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1979年4月旧王朝被推翻,改名伊斯兰共和国。
荷兰:旧译尼德兰(荷兰文Nederland的音译,意为低地)。因荷兰全境均为低地,全国1/3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靠堤坝及风车排水防止水淹。科特迪瓦:1960年8月7日独立,成立象牙海岸共和国(1475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掠夺所产象牙,称当地为象牙海岸),1986年1月1日改为现国名。
加纳:旧称黄金海岸。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不久开始掠夺黄金,沿岸被称为黄金海岸。1957年3月6日宣告独立,成为英国自治领,定名加纳。1960年7月1日成立加纳共和国。
贝宁:旧称达荷美。从1851年起长期被法国侵占,1960年8月1日达荷美共和国宣告成立,1975年11月改名为贝宁人民共和国,1990年3月1日改为现名。
布基纳法索:旧称上沃尔特。1960年8月5日独立,定国名为上沃尔特共和国,1984年8月4日改为现名。
赤道几内亚:旧称西属几内亚。1778年起逐步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称西属几内亚。1968年10月12日宣告独立,定名为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刚果(金):曾名扎伊尔。1960年6月30日宣告独立,名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利)(因首都金沙萨旧称利奥波德维尔)。1964年改名刚果民主共和国,1966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首都利奥波德维尔,恢复当地非洲人历史上熟知的传统名称:金沙萨,简称“刚果(利)”相应更改为“刚果(金)”。1971年10月27日称扎伊尔共和国,1997年5月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
布隆迪:旧名乌隆迪。1962年7月1日宣告独立,成立布隆迪王国。1966年11月28日废黜国王,宣布成立布隆迪共和国。
卢旺达:旧名卢安达。1962年7月1日宣告独立,成立卢旺达共和国。
马拉维:旧称尼亚萨兰。19世纪中叶,葡、英殖民者相继侵入。1891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04年英国政府直接管辖尼亚萨兰,1953年成为中非联邦一部分。1964年7月6日获得独立,改名为马拉维。
津巴布韦:旧名罗得西亚。1890年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被称为南罗得西亚。1964年当地白人种族主义者改名为罗得西亚,并于1965年单方面宣布“独立”,1970年改称罗得西亚共和国。1980年4月18日获得独立,成立津巴布韦共和国。
博茨瓦纳:旧名贝专纳。19世纪初英国势力侵入,1885年南部成为英国殖民地,称英属贝专纳,北部成为英国保护地。1966年9月30日宣告独立,改名为博茨瓦纳共和国。纳米比亚:旧称西南非洲。1968年联合国通过决议,把西南非洲改名为纳米比亚。
莱索托:旧称巴苏陀兰,因主要民族为巴苏陀人。1884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66年10月4日宣告独立,改名莱索托王国。
马达加斯加:旧称马尔加什。1896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6月26日宣告独立,名马尔加什共和国,1975年12月改为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
基里巴斯:旧称吉尔伯特群岛。1892年起沦为英国保护地,1915年成为英属吉尔伯特和埃利斯殖民地的一部分。1977年1月1日吉尔伯特群岛获得内部自治,1979年7月12日独立,定名为基里巴斯共和国。
图瓦卢:前称埃利斯群岛,也叫泻湖群岛。1975年10月从吉尔伯特分出,改名图瓦卢,1978年10月1日宣告独立。
伯利兹:16世纪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7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侵入,1862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英属洪都拉斯。从1964年起实行内部自治,1973年改名为伯利兹,1981年9月21日获得独立。
圭亚那:旧称英属圭亚那。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称英属圭亚那。1966年5月26日独立,1970年2月23日成立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苏里南:旧称荷属圭亚那。15世纪末起,先后沦为西班牙、荷兰、英国殖民地,1816年再属荷兰,称荷属圭亚那。1948年改称苏里南。1975年11月25日苏里南共和国宣告独立。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7~8
世界上一些国家由于地理、历史、气候、和产物等特点,别人们誉以形象化的别名。
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火山之国——尼加拉瓜
沙漠之国——沙特阿拉伯
花园之国——新加坡
龙虾之国——喀麦隆
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
鸵鸟之国——肯尼亚
绵羊之国——新西兰
咖啡之国——巴西
花生之国——塞内加尔
橡胶之国——马来西亚
樱花之国——日本
仙人掌之国——墨西哥
橄榄之国——突尼斯
钟表之国——瑞士
风车之国——荷兰
邮票之国——圣马力诺
黄金之国——哥伦比亚
钻石之国——塞拉力昂
赤脚之国——埃塞俄比亚
清真之国——巴基斯坦
千湖之国——芬兰
赤道之国——厄瓜多尔
低洼之国——荷兰
油棕之国——贝宁
软木之国——葡萄牙
香料之国——格林纳达
玫瑰之国——保加利亚
蝴蝶之国——巴拿马
国中之国——梵蒂冈

印度和赞比亚哪个位于亚洲

印度:
印度共和国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陆,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偏北,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拥有超过十一亿的人口以及上百种语言。如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印度的地形分为三部分:尼泊尔以西的中,印边境为喜马拉雅山地,北部主要是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印度“(旧译:“天竺”、“身毒“)这个名字来源于梵文,得名于印度河。印度人自称“婆罗多”(???? / Bhārata)。与印度接壤的国家包括了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锡金(印度已将其归并为自己的一个邦,而不再将其视为邻国)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印度又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观点阿富汗也是它的一个邻国)
赞比亚:
国名: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国名释义 因赞比亚河而得名。 别称 铜矿之国 国歌 据《上帝保佑非洲》曲调填词。 面积 752617平方千米 人口 965万(1996年) 民族 有70多个部族 宗教 7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语言 英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 卢萨卡 主要城市 恩多拉、卡布韦。 货币 赞比亚克瓦查 名胜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卡里巴湖。 独立日:10月24日(1964年) 国庆日:10月24日(1964年)
自然地理:面积752614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是安哥拉,北靠刚果(金)、坦桑尼亚。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1500米高原,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境按地貌分为五个区:东北部东非大裂谷区,北部加丹加高原区,西南部卡拉哈里盆地区,东南部卢安瓜—马拉维高原区和中部卢安瓜河盆地区。东北边境的马芬加山海拔2164米,为全国最高点。赞比西河流经西部和南部,河上有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刚果河(扎伊尔河)上游卢阿普拉河发源于境内。热带草原气候,分凉干(5-8月)、热干(9-11月)和暖湿(12-4月)三季。

津巴布韦位于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国家

津巴布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imbabwe),原称罗得西亚(1980年前),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1980年4月18日独立。

津巴布韦曾经经历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但从2009年用美元和南非兰特替代本国货币后,通货膨胀开始逐渐趋于稳定。

津巴布韦是非洲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制造业、农业、矿业为经济三大支柱,津巴布韦以出产优质鳄鱼皮而闻名,有“鳄鱼之乡”的誉称。该国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

扩展资料:

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国家。

13世纪,卡伦加人建立莫诺莫塔帕王国。

15世纪初,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1890年,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

1895年,被命名为南罗得西亚。

1923年,英国政府接管该地,给予“自治领”地位。

1953年,英国将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和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合组为“中非联邦”。

1963年底,“中非联邦”解体。

1964年,南罗得西亚白人右翼势力组成以伊恩·史密斯为首的政府,并于1965年11月宣布独立。

20世纪60年代,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简称人盟)和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简称民盟)先后成立,进行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武装斗争。

1979年,津巴布韦各派在英国主持下召开伦敦制宪会议。

1980年2月底举行议会选举,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领导的民盟获胜。同年4月18日独立,定国名为津巴布韦共和国。

2017年11月初,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解雇了被认为是总统接班人并得到了军方支持的副总统姆南加古瓦的职务。

2017年11月15日,津巴布韦军方逮捕了该国财政部长伊格内修斯·琼博(Ignatius Chombo),此前他曾试图在总统穆加贝周围铲除“犯罪分子”,称这些人造成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损害。

在穆加贝的妻子格雷斯(Grace)领导下的执政党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中,琼博(Chombo)是“G40”派系的主要成员,该党派一直在争取接替93岁的总统。

2017年11月15日,据《纽约时报》报道,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被军方扣留,军方称可视其为政变。

2017年11月15日,BBC报道称,军队日前已经接管了津巴布韦的国家电视台(ZBC)总部。

2017年11月19日,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被解除执政党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领导人职务,前副总统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被任命为新的领导人。

2017年11月21日,津巴布韦议会宣布,穆加贝辞去总统职务。

2017年11月22日,埃默森·姆南加古瓦被推选为新总统。

2017年11月24日,埃默森·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 )就任津巴布韦总统。

2018年7月30日,现任总统埃默森·姆南加古瓦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外国古代探险家故事

岛国的三大非洲探险家
从15世纪起,西欧一些国家开始向外扩张,首当其冲的是非洲。这些国家竞相开辟海上航道,到非洲掠夺资源, 贩卖奴隶。起初,这些活动只局限在海岸沿线。而随着工业**的完成,欧洲国家对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更为迫切,各种名目的地理考察与探险活动兴起,并逐步向非洲腹地深入。这些活动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物产丰富的尼罗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及刚果河流域。从事这些活动的欧洲人,有葡萄牙人、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而为数最多的是英国人。在这些英国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三个:利文斯敦、斯坦利和斯皮克。
戴维·利文斯敦(1813 - 1873)出生在苏格兰一个勤劳而贫穷的工人家庭,十岁起就进纱厂做工。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从小就成为一个不知疲倦的人。1834年,基督教长老会招募懂医的传教士去中国。这对利文斯敦很有感召力。从此,他每天在做工十个小时之外,还花四个小时学习拉丁文、医学和神学,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准备。不久,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他去中国的梦想破灭。1841年3月,他被派往南非,其使命是传播基督福音、进行地理考察和开辟商业通道。
利文斯敦来到南非之后,首先是熟悉民情。他经常徒步或驾着牛车深入穷乡僻壤,了解当地的语言、民俗和文化。一次,他外出时遭到狮子的袭击,左臂受伤,落下终身残疾。但这并未动摇他在非洲工作的决心。1845 年1月,他同在南非也从事传教活动的苏格兰传教士罗伯特·摩法特的女儿玛丽结婚。玛丽支持他的工作,长期陪伴在他的身边。
初步完成传教任务后,利文斯敦决定深入非洲腹地,寻找通往大西洋沿岸的通道。1853年11月,他带着几个土著随从和很少的装备从现今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交界地带出发,乘独木舟沿着赞比西河向西北进发。不能航行时,他就弃舟登陆,在多雨的茂密原始森林中穿行。次年的5月31日,他到达目的地,即位于非洲西海岸的现今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稍加休整,他又回返,勘查整个赞比西河流域的状况。经过近两年的艰苦跋涉,他于1856年5月20日抵达赞比西河注入印度洋的河口,即现今莫桑比克境内的克利马内。这是欧洲人第一次从西到东横跨非洲大陆。
在这次行动中,有一件事令利文斯敦最难忘怀。那是1855年11月17日,他在当地人带领下来到现今赞比亚境内的马兰巴,忽听雷声轰鸣,顿感天撼地动。他举目向东南眺望,发现赞比西河上烟波浩渺,云雾飞腾。原来,这里有一个凌空倒挂的大瀑布,当地人称为“莫西奥图尼亚“,意即“霹雳之雾“。后来证实,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瀑布。利文斯敦欣喜异常,当即以英国女王的名字为之命名,称为“维多利亚瀑布“。
这个瀑布的发现被视为利文斯敦在非洲地理勘查活动中取得的最大成就。因此,英国人曾将马兰巴城以他的名字命名。1856年12月,他回到伦敦,受到“民族英雄“般的欢迎。翌年,他所著《在南非的传教和考察之旅》一书出版,首版发行7万册,给他带来巨大荣誉和巨额收入。
利文斯敦于1858年3月再次来到非洲。他此行的身份是“主管东非海岸和内陆的英国领事,东非和中非探险队司令“。探险队由六名欧洲人和十名非洲人组成。在完成对赞比西河流域考察后,他们继续北上,发现了非洲第三大湖尼亚萨湖。1862年4月,陪同前来的妻子因疟疾逝世,本来也要前来参加探险活动的长子罗伯特在美国内战中阵亡。次年,利文斯敦怀着丧妻失子之痛返回英国。这次在非洲考察五年多时间,他积累了大量科学资料,撰写、出版了《赞比西河及其支流探险记》。这为英国后来建立“中非保护国“和尼亚萨兰殖民地奠定了基础。
866年1月,利文斯敦第三次来到非洲,主要使命是探寻尼罗河源头。当时,英国国内正就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以探险家约翰·汉宁·斯皮克与里查德·伯顿为代表的两种意见针锋相对,前者认为河源是维多利亚湖,而后者则认为是坦噶尼喀湖。利文斯敦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真正的河源可能是上述两大湖南边的一个尚不知名的大湖。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他从桑给巴尔岛出发,直奔西部大湖区,进行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远征。
可是,出发不久,探险队内部失和,随从人员纷纷弃他而去。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怀着誓死不归的气概,在同外界失掉联系的情况下仍一往无前。在忠实的当地仆从朱巴和苏西的陪伴下,他于1867年初从尼亚萨湖南端向西北部进发,先后发现班韦乌卢湖和姆韦鲁湖。1869年3月,在阿拉伯商人的帮助下,他到达坦噶尼喀湖畔小镇乌吉吉。两年之后,他到达卢阿拉巴河汇入刚果河处的尼扬圭(现今的基桑加尼附近)。这是欧洲人迄未到达过的非洲腹地。
长期奔波于蚊蚋横生的热带丛林,他曾有二十七次遭到疟疾的折磨,身体相当虚弱。1871年10月,他返回乌吉吉,发现又患有严重的肺炎,经常出现幻觉。恰在这时,美国人亨利·莫顿·斯坦利赶来援救。利文斯敦接受了他的物资帮助,但拒绝了“离开非洲“的规劝。待身体状况稍有好转,他就让朱巴和苏西抬着,继续探索尼罗河源头。1873年5月1日,他精疲力竭,溘然长逝在位于现今赞比亚境内巴罗策兰地区的奇坦博村。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竭力勘查的那条水系,其实根本不是尼罗河水系,而是刚果河水系。据说,他在临终前已经隐约觉察到这一点,但没有足够的勇气承认自己判断的错误。这不能不说是这位终生追求真理的探险家的悲剧。
利文斯敦逝世后,随从人员将遗体开膛剖腹,取出内脏埋葬在非洲土地上。几个忠实的仆从经过九个月的长途跋涉,把其遗体抬到桑给巴尔岛,然后用船运回英国。1874年4月18日,英国为他举行隆重葬礼,将遗体埋葬在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占有一席之地的伦敦西敏寺的大厅中央。同年,《利文斯敦最后探险记》一书出版,给他长达三十二年的非洲探险活动画上句号。斯坦利后来在谈到利文斯敦时说:“在整部非洲探险史上,没有哪个名字像利文斯敦那样响亮。在他身上,集中了其他所有探险家所具有的优秀品德。“
斯坦利原名约翰·罗兰兹,出生在英国的威尔士。他是私生子,从小由亲戚收养,在贫民习艺所长大。十八岁时,他忍受不了社会的白眼,就登上一艘商船只身前往美国。船抵新奥尔良,好心的商人亨利·斯坦利将他收留,并让他改用自己的姓氏。不久,商人病逝,斯坦利踏上漂泊不定的生活之途,先后在美国内战中当兵,在商船上当水手,在《纽约先驱报》当记者。
1870年的一天,他接到报社指令,要他立即去非洲“执行一项非同寻常的使命“。原来,正在非洲中部探险的英国探险家利文斯敦同伦敦中断联系,“失踪“的消息四处传播。《纽约先驱报》的老板认为,发现并报道利文斯敦的踪迹肯定会给他的报纸带来巨大的声誉和利益。因此,他决定派遣具有报道经验的斯坦利前去执行这一“特殊使命“。斯坦利这时已小有名气,正想早日闻达于世,就欣然接受了这一使命。
斯坦利于1871年1月抵达桑给巴尔岛。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即率领一支装备齐全的远征队,直奔利文斯敦向伦敦发出最后信息的坦噶尼喀湖畔。斯坦利对远征队人员要求甚严,不管是白人队员还是黑人仆役,谁敢逃跑即遭鞭打,谁敢反抗即被绞死。他一边走一边写报道。报道发回纽约后都刊登在报纸的头版,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11月10日,远征队抵达坦噶尼喀湖畔的小镇乌吉吉,找到了病重的利文斯敦,并对他进行紧急营救。斯坦利对利文斯敦的献身精神极为佩服,不禁暗下决心,自己今后也要从事探险事业。
1872年初,斯坦利完成预定的任务之后回到英国。他到处作报告,风光一时。《纽约先驱报》把他捧为“最伟大的非洲探险家“。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更将他与“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哥伦布相提并论。这年夏天,斯坦利出版《我怎样找到利文斯敦》一书,在英国和美国引起轰动。
利文斯敦去世后,斯坦利于1874年11月 带领一支由四百多名非洲人组成的远征队前往非洲腹地。一路之上,艰苦的生活使得不少人死的死,逃的逃。到次年2月,远征队只剩下一百六十人。斯坦利不顾这一切,率领远征队继续勘探卢阿拉巴河。在河流由南向西的转弯处,他发现当地人以“博约马“相称的一个瀑布,以“尼扬圭“相称的一个小镇。这两个地方,就是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斯坦利瀑布和斯坦利维尔(斯坦利市)。沿着这条河再往下走,到达河的主干刚果河。刚果河流经终年多雨的赤道地区,水量很大。航行到河的下游,在现今的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和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之间,他发现有一个很大的湖泊,湖泊之下有一个瀑布群。他将湖泊和瀑布分别以他自己和利文斯敦的名字命名。1877年8月12日,斯坦利及其远征队到达位于大西洋岸边的刚果河河口,从而完成了这次历时999天的探险活动。不久,他出版《穿过黑暗大陆》,否定了利文斯敦当年关于卢阿拉巴河可能是尼罗河上源的猜测,确证这条河是刚果河的上源。他还首次查明了刚果河流域的地形和地貌,使欧洲国家开始把注意力从探险活动转移到殖民活动上来。
斯坦利在非洲的活动引起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关注。这位君主早就不满足于在欧洲自己那块区区三万平方公里的狭小天地里活动。他热衷于海外开发,垂涎位于非洲中部辽阔的刚果河流域,想把那片面积相当七、八十个比利时的土地辟为自己的私人领地。为此,他急需一位“可以信得过“的代理人。这样,他就看中了斯坦利。
斯坦利受这位国王的委托,于1879年8月重返刚果河流域。他利用武力威胁和金钱利诱,胁迫当地一些部族的首领接受了四百多项奴役性条约。他在河的下游修筑了公路,在难以航行的中上游开办了航运业务。从1880年11月起,他在斯坦利湖南岸建立殖民点,并以他的庇护人利奥波德二世的名字命名,称为利奥波德维尔。这就是现今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到1884年6月,斯坦利在刚果河流域停留近五年时间,他的主要活动已不再是地理勘查,而是殖民开发,为利奥波德二世建立私人采邑“刚果自由邦“。为实现这一目标,他“终年奋不顾身地工作“,被下属称为“布拉·马塔利“(即“碎石机“)。他的这一切活动都记述在1885年出版的《刚果及其自由邦的建立》一书中。斯坦利在刚果河流域的活动表明,由个别探险家领导的单枪匹马的地理探险,正在被具有鲜明政治图谋的大规模军事远征所取代。这预示着欧洲列强宰割与瓜分非洲的殖民化高潮正在到来。
斯坦利最后一次远征非洲同第一次一样,也起因于完成一项营救任务。原来,苏丹人不堪忍受英国殖民者的奴役,于1881年8月在马赫迪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发展很快,割断了英国的保护国——埃及位于艾伯特湖附近的赤道省省长艾明·帕萨的联系。这时,英国政府想起斯坦利,就派遣他前去寻找并援救帕萨。
斯坦利这次援救活动从他比较熟悉的刚果河流域开始。1887年3月,他率领一支由708人组成的远征队从刚果河河口出发,先是溯流而上,后是徒步前行。在难见天日的热带雨林中,他们不时遭到各种野兽的袭击,遭到土著人毒箭的射击,遭到各种疾病的侵扰。他们经常忍饥挨俄,有时不得不靠吃人肉维持生存。斯坦利对土著脚夫非常残忍,谁不听指挥当即就被枪杀。翌年初,他到达位于现今乌干达和刚果(金)边界上的艾伯特湖区,找到了那位省长及其下属人员。这时,他的远征队只剩下不到二百人。
斯坦利在艾伯特湖区滞留一年多的时间,弄清了该湖及其水域的情况,证实不远的鲁文佐里山就是古希腊伟大地理学家托勒密所说的月亮山,并将那里的一个山峰命名为斯坦利峰。同时,他还与当地的酋长们签订了一系列接受英**护“的条约,为英国后来在东非建立“保护地“和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这一切,都记载在他于1890年出版的《最黑暗的非洲》一书中。
斯坦利回到英国后,因为“以自己大无畏的果敢行动给英国带来巨大利益和声誉“,于1892年重新归化为英国公民,随后担任英国国会议员,受封为爵士。1904年5月,他病逝于伦敦。
( 三 )
比斯坦利先期到达现今的乌干达,第一个发现尼罗河河源的欧洲人是英国另一个探险家约翰· 汉宁·斯皮克(1827 - 1864)。
斯皮克出生在一个乡绅之家,受过正规的教育。从十七岁起,他在英国驻印度的陆军中服役十年。他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爱好打猎和旅游,对冒险和荣誉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1856年12 月,他奉命随同里英国著名探险家、外交官兼学者查德· 伯顿((1821- 1890 )率领的探险队从桑几巴尔岛出发,前往非洲腹地探查尼罗河源头。
尼罗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但是,这条从南直流向北的大河的河源在哪里,几千年来一直是个谜。尼罗河的主要支流有两条,即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17世纪初,西班牙传教士佩德罗·派斯来到现今的埃塞俄比亚,作为欧洲人第一个发现青尼罗河的源头是塞俄比亚高原西部的塔纳湖。但是,比青尼罗河更长的白尼罗河的源头在哪里,却一直没有搞清楚。到19世纪,随着非洲地理考察热潮的兴起,寻找尼罗河河源再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起始,人们总是从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交汇的现今苏丹首都喀土穆顺流南下。但是,苏丹南部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无法前进。因此,伯顿和斯皮克决定改变路线,直插可能是河源所在的中东部非洲腹地。
1857年8月,他们带着130名随从、30头驴子和大量生活用品,从现今坦桑尼亚的海岸登陆后径直向西。他们越过沼泽,穿过丛林,翻过高山,于11月到达塔波拉。这时,伯顿和斯皮克都病倒了。他们的随从乘机结伙逃走,许多探险仪器不翼而飞。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随之加剧。斯皮克认为,伯顿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尤令他这个清教徒难以容忍的是,伯顿总是酗酒,同沿途遇到的黑女人寻欢作乐。而年长七岁、通晓三十多种语言和方言的伯顿则鄙视斯皮克,认为他是个“不懂他国语言、不懂民俗、不谙天象的不学无术之徒“。但考虑到肩负有共同的使命,他们两人都尽量强压住心头的怒火。1858年2月13日,他们发现了现今所说的非洲第二大湖坦噶尼喀湖。
在湖的东岸安营扎寨之后,一心想建功立业的斯皮克,趁伯顿身体尚未康复之机独自去北部探查。8月3日,他来到一个比坦噶尼喀湖还要大的湖泊的岸边。站在大湖的南岸,看着浩渺无际的湖水,他无比激动和兴奋。他问当地人大湖的名字,个个都摇头。他遂以英国女王的名字为之命名为维多利亚湖。这是欧洲人第一次来到这个面积仅次于苏必利尔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的岸边。斯皮克认定,这个当地人所称“一直延伸到世界尽头“的大湖,看来就是白尼罗河的源头。
斯皮克急忙赶回宿营地,向伯顿报告他的发现。伯顿听后感到心头颇不是滋味,因为他知道,斯皮克的发现对自己日后的荣誉意味着什么。他对斯皮克说:“你的结论,我不知道是否正确。但你至少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你的结论。“
伯顿病情加剧,决定带探险队打道回府。在途径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亚丁时,伯顿暂时留下来,斯皮克先行回英国。分手时,伯顿要斯皮克承诺,要等他回去之后,两人一起向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报告有关尼罗河源头的新发现。可是,斯皮克没有信守承诺,一回到伦敦就单独作了报告,并受到表彰。伯顿闻此大为光火,对斯皮克极为痛恨。
1861年, 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资助下,斯皮克撇开伯顿,单独回到非洲,进一步探查尼罗河源头。他首先来到维多利亚湖西边位于现今乌干达境内的卡拉古王国,绘制了大湖部分地区的地图。此后,他继续北上,来到位于现今乌干达中部的布干达王国。国王穆特萨对他盛情款待,甚至赠给他几个土著女人。其中一个名叫梅丽,后来还给他生了一个孩子。
1862年7月7日,斯皮克带着穆特萨赐予的向导、大角牛和食品继续北上。7月28日,他来到维多利亚湖的最北端。站在现今乌干达第二大城市金贾的南郊,他看到湖水从这里喷泻而出,跌下悬崖,形成一道瀑布,然后平缓地向西北方流去。他欣喜若狂,认定向西北流去的就是白尼罗河。他遂将湖口这道瀑布以这次探险活动的一位慷慨资助人的名字命名为里本瀑布。为进一步验证这里就是尼罗河的上源,他沿着河道继续前行。翌年2月,他抵达苏丹南部的贡多克罗,遇到正在那里探查尼罗河河源的另一位英国探险家撒缪尔·贝克,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结论。贝克后来写道:为庆祝斯皮克这一地理大发现,我们一齐鸣枪,击毙一头驴子,晚上饱餐了一顿烤驴肉共打牙祭。
斯皮克随即向伦敦发出电报,宣称“尼罗河河源问题已彻底解决“。这一消息在英国引起两种绝然不同的反响。有人表示高兴和支持,而有人则表示怀疑和反对。反对最激烈的是伯顿。伯顿曾长期在印度、中东和非洲从事探险活动,谙熟西亚和非洲事务,俨然以地理大发现不容置疑的权威自居。他认为,斯皮克只是沿着从维多利亚湖流出的那条河流走了一小段路,还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证实这条河就是向北奔流几千公里、最后注入地中海的尼罗河。他坚持,坦噶尼喀湖很有可能是尼罗河的源头。
地理考察加深了人们对非洲这块神秘大陆的认识,揭开了千百年来有关非洲的许多难解之谜的谜底。这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历史上的一个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地理考察活动,大多是由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持或赞助的,带有明显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功利考虑。说到底,这些考察活动总是直接或间接为欧洲列强占领和瓜分非洲服务的,而不像某些西方学者宣扬的那样“完全是为解除非洲人遭受的饥饿、愚昧和疾病之苦“。这一点,英国历史学家罗兰德· 奥列佛和约翰· 费奇在他们合著的《非洲简史》中就说得很清楚。他们认为,欧洲各国政府的眼睛都虎视眈眈地盯着非洲,想把“本国活动狭小的空间扩展到那块广袤的大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