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里芬难题的内容

特里芬难题的内容(名词解释“特里芬难题”)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3-09-04 13:00:00 浏览6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名词解释“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是指以单一国别货币(如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时,该种货币将面临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提供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之间的矛盾。

如若美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相反若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短缺现象。

国际货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币值稳定,人民币大额净流出将损害这一必要条件,但是如果人民币不能实现大额净流出,将无法成为国际货币,所以,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着国际货币均面临的特里芬难题。

扩展资料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难题,指出作为国际货币负有提供全球流动性的责任,提供储备货币的国家需要有越来越大的经常项目逆差才能保证充足的资金提供给国际市场流动性。

但当一个国家的逆差越来越多而不断积累时,负债就越来越高,又反过来会对货币信心造成冲击。对中国而言,基于基本面向好和人民币国际化大力推进等积极因素,由于外部因素冲击而产生的短期货币贬值应该不足为虑。

在人民币向着国际储备货币迈进的过程中,未来如何在维持贸易顺差的基础上实施货币输出,怎样在人民币市场化贬值与维持币值坚挺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服务对外的经济目标和对内的经济目标之间权衡利弊,可能才是我们在货币政策中,将长远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异同

1、概念不同

固定汇率制是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作为确定汇率的基准,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是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和汇率波动的幅度,货币当局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自由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

2、特点不同

固定汇率制特点是: 决定各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各国金铸币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市场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汇率的波动受黄金输送点的制约,相对稳定;汇率的形成是自发的,各国没有专门制订和管理汇率的机构,国际间对于汇率也没有统一的安排和规定。

浮动汇率制

(1)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变化剧烈

(2)有管理的浮动是共性。

(3)单独浮动是主体。

(4)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扩展资料:

三个要点

浮动汇率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发挥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二是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动态调节汇率浮动幅度,发挥“有管理”的优势;三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汇率,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导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一)各国货币比价的挂钩。
即汇率的规定与调整原则,主要规定如下:
1. 美元与黄金挂钩。即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样,美元居于等同黄金的地位,其他国家的货币则不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会员国也可以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而只规定同美元的汇率。例如 1946年,l英镑的含金量为3.58134克纯金,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纳金,则英镑与美元的含金量(黄金平价)之比为:1英镑=3.58134/0.888671=4.03美元,这便是法定汇率。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亦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制度自身的缺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
(1)美国黄金储备减少。美国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海外军费巨增,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源源外流。 1960年,美国的黄 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已不足以抵补当时的210.3亿美元的流动债务,出现了美元的第一次危机。60年代中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1968年 3月,美国黄金储备已下降至121亿美元,而同期的对外短期负债为331亿美元,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信誉。
(2)美国通货膨胀加剧。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财政赤字庞大,不得不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造成通货膨胀。加上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提价而增加支出;同时,由于失业补贴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造成政府支出急剧增加。美国消费物价指数1960年为1.6%,1970年上升到5.9%,1974年又上升到11%,这给美元的汇价带来了巨大冲击。
(3)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利用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和其他国家被战争削弱的机会,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各国普遍感到“美元荒”(Dollar Shortage)。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的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美国由于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Dollar Gult)。这使美元汇率承受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出现下浮的波动。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美元停止兑换黄金。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一。这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有一根已倒塌。
2.取消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3月,西欧又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英国、意大利、爱尔兰实行单独浮动,暂不参加共同浮动。此外,其他主要西方货币也都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至此,战后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这宣告了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最终解体。
2.欧盟中央银行执行统~的货币政策与成员国保有的财政政策发生矛盾时,协调难度很大,统一货币推行后,为保持欧元的稳定,欧盟中央银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成员国仍保留推行本国财政政策的权力,当二者发生矛盾、利害冲突特大时,二者关系协调兼顾就很难达到。就像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存在特里芬难题一样,欧元的内部机制就存在难于克服的内在矛盾。
3.欧盟扩大、欧元推行必然加剧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欧洲统一货币的实施,势必进一步释放欧洲统一大市场的潜在经济力量,欧盟成员国间的贸易关系将更加紧密,对外竞争力提高,这无疑于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加强,排他性上升,并会加剧开放型发展中国家进入这一市场的难度,这不仅加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与矛盾,也加深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甚至遭到发展中国家的抵制。

简述特里芬难题的基本内容

美国持续顺差,美国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得到保障,然而美元对价值下降,美元与黄金兑换困难;美国持续逆差,美元价值稳定,但是会导致国际贸易难以进行,国际清偿能力不足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建立,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一、背景与建立

二战期间,美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大量黄金流入美国。其他参战国经济实力都受到重创。在此期间,1944年7月22日,美国邀请44个国家的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实力,最终建立起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拥有一整套的规则。

而且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实施这些规则,这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美国主导建立的这种国际经济体系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使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黄金的代表或等价物。由于各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而只能通过美元间接地与黄金挂钩。

任何制度和规则都不可能是中性的,制度和规则的制定者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美国最直接的收益就是确立了“美元霸权” 。美国处在世界银行家的位置。

美国可以从“外围国家”获取一系列资本流动收益,这些收益包括:弥补国内储蓄缺口,其他国家承担美国经济调整的负担(财政赤字、泡沫经济、经常项目收入赤字等)。

二、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

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

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

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决定“平价”的标准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作了“过渡期”的规定。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第六,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

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

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三、作用

1、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虽然该制度有助于美国扩大商品和资本的输出,有利于美国经济对外扩张;

但由于实行固定汇率,有利于进出口成本和利润的核算,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

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战前。1913年~1918年,世界出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0.7%,而1948年~1960年为6.8%,1960年~1965年为7.9%,1965年~1970年为11%。

2、保证了国际货币关系的相对稳定。

基金组织成员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存在着不少分歧和矛盾,但是“协定”毕竟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得到正常运转,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商品、劳务和资本的流通得以正常进行。避免了经济严重恶化和货币体系崩溃的局面。

3、缓解了国际收支危机。

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逆差国提供各种信贷支持,帮助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克服国际收支失衡的困难,促进币值的稳定。

4、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注重外部平衡,因而国内经济往往带有紧缩倾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一般偏重内部平衡,所以国内经济比较稳定,危机和失业情形较之战前有所缓和。

扩展资料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

1、体系缺点及特里芬难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种种缺陷:

(1)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纵国际金融活动。

(2)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

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

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3)固定汇率有利于美国输出通货膨胀,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而不利于各国利用汇率的变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2、体系最终解体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

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

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