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拉马努金黑洞公式是什么
如下:
拉马努金猜测,在输入特殊值时,也许能这样描述模θ函数:它和模形式毫不相像,但特性类似,这种特殊值称为奇点,靠近这些点时,函数值趋向无穷大。
如函数f(x)=1/x,它有一个奇点x=0。随着x无限接近0,函数值f(x)渐增至无穷大。
这位对数学有着野兽般直觉的天才相信,对于每一个这样的函数,存在一个模θ函数使得它们不仅奇点相同,奇点的函数值也以几乎同样的速率趋近于无穷。
而黑洞的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奇点。
在这个奇点上,史瓦西半径几乎为0,时空曲率和物质密度都趋于无穷大,时空流形达到尽头,引力弯曲成了一个“陷阱”,成了一个无限吞灭物质的无底洞。
扩展资料:
黑洞的产生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某一个恒星在准备灭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塌陷,发生强力爆炸。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星体,同时也压缩了内部的空间和时间。
但在黑洞情况下,由于恒星核心的质量大到使收缩过程无休止地进行下去,连中子间的排斥力也无法阻挡。中子本身在挤压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为粉末,剩下来的是一个密度高到难以想象的物质。由于高质量而产生的引力,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它吸进去。
拉马努金的哪个公式是用于黑洞行为的
拉马努金黑洞公式:
拉马努金猜测,在输入特殊值时,也许能这样描述模θ函数:它和模形式毫不相像,但特性类似,这种特殊值称为奇点,靠近这些点时,函数值趋向无穷大。如函数f(x)=1/x,它有一个奇点x=0。随着x无限接近0,函数值f(x)渐增至无穷大。
拉马努金相信,对于每一个这样的函数,存在一个模θ函数使得它们不仅奇点相同,奇点的函数值也以几乎同样的速率趋近于无穷。而黑洞的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奇点。在这个奇点上,史瓦西半径几乎为0,时空曲率和物质密度都趋于无穷大,时空流形达到尽头,引力弯曲成了一个“陷阱”,成了一个无限吞灭物质的无底洞。
扩展资料:
1887年12月22日,拉马努金出生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埃罗德县的一个没落的婆罗门家庭。父亲是一家布店的小职员,每月只有20卢比的工资,一家7口人就靠这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小时候他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祖母家里度过的。从小他就喜欢思考问题,曾问老师在天空闪耀的星座的距离,以及地球赤道的长度。
在12岁时开始对数学发生兴趣,曾问高班同学:“什么是数学的最高真理?”当时同学告诉他“毕达哥拉斯定理”(即中国人称“勾股定理”)可以作为代表,这引起了他对几何学的兴趣。差不多在这个时候,他对等差级数和等比级数的性质自己做了研究。他那时的同学后来回忆说:“我们,包括老师,很少可以理解他,并对他‘敬而远之’”。
他15岁时,朋友借给他英国数学家卡尔(G. Carr)写的《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概要》一书。该书收录了代数、微积分、三角学和解析几何的五千多个方程,但书中没有给出详细的证明。这正好符合拉马努金的胃口,他把每一个方程式当成一个研究题,尝试对其进行独特的证明而且还对其中一些进行推广。
这花去了他大约5年的时间,留下了几百页的数学笔记。他证明了其中的一些方程,而以后他研究的基础却受益于这本书。拉马努金在贡伯戈纳姆读高中,毕业时各项成绩突出,被校长形容为“用满分也不足以说明他如此出色”。但进入当地著名的贡伯戈纳姆学院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入数学研究,导致其他科目不及格;他不仅失去了奖学金,而且被学校开除。
1905年,18岁的他为此离家出走3个月。一年后,拉马努金被马德拉斯的帕凯亚帕学院录取,但这个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难以逃脱被开除的命运,他的5门文科课程两次不及格。此后拉马努金开始做家教维持生计,同时从图书馆借来数学书,然后把自己的研究结论写在笔记本里。
根据印度的习俗,他家人在1909年为他安排了婚事,妻子是一个9岁的女孩,在当时的印度这是相当常见的。有了家而且是长子,必须帮助家里解决一些生活费用,他不得不极力寻找工作,后来朋友艾亚尔(S. Aiyar)推荐他去找马德拉斯港务信托处官员拉奥(R. Rao)。
拉奥是一个有钱的人,也是一个数学爱好者,他很赏识拉马努金的数学才能。他认为拉马努金只适合搞数学而不适合做其他工作,因此宁愿每个月给他一些钱,让他挂名不上班,在家专心从事数学研究。
黑洞质量的方程式
黑洞五大方程
1. 史瓦西 史瓦西方程
2. 惠勒 黑洞熵公式
3. 贝肯斯坦 黑洞温度公式
4. 拉马努金公式
5. 爱因斯坦 引力场方程(起源)
谁是印度数学天才发明3000多个公式从不证明
在印度人的心目当中,有三人获得了“印度之子”的称号,他们分别是著名诗人泰戈尔、“印度圣雄”甘地、以及数学家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比起前面两个如雷贯耳的人物,拉马努金这个名字,难免让人感到陌生,实际上,他是印度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天才数学家,不妨来看看他的故事。
1913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系教授哈代(G. Hardy)收到了一封来自印度的信件,信的开头是这样的:“尊敬的先生,谨自我介绍如下:我是马德拉斯港务信托处的一个职员……我未能按常规念完大学的正规课程,但我在开辟自己的路……本地的数学家说我的结果是‘惊人的’……如果您认为这些内容是有价值的话,请您发表它们……”
这段话让哈代颇有些感觉好笑,实际上,他教出来的很多学生,也是自信满满的将自己的公式得意的呈现给教授看,认为发明了什么了不得的大道理,然而仔细研究,却完全站不住脚。
在这封信的后面,哈代果然发现了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计算,看来研究者颇下了一番苦心,本着职业精神,哈代教授还是决定验证一二,然而结果很快让他大吃一惊,这些公式以及命题,很多没有写出证明过程,然而运算的结果却是完全吻合,有一些公式,甚至连哈代也不了解,他只能去找自己的同事,另外一个颇有名气的英国数学家李特尔伍德(J. Littlewood),两人对这个名字自称为拉马努金的印度人写下的公式进行仔细的演算,惊讶的发现,结果完全正确。
如果拉马努金真按照信件上所说,没有接受过教育,那么他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数学天才。随后教授们更加详细的了解了拉马努金的人生。
1887年,拉马努金出生在了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没落的婆罗门家族,全家7口人只能靠父亲每个月20卢比的工资生活,拉马努金大部分时间在祖母家中度过,他从小便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思考能力,并且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15岁的时候,朋友借给了他英国数学家卡尔(G. Carr)写的《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概要》一书。该书收录了代数、微积分、三角学和解析几何的五千多个方程,却没有写出详细的证明,这让拉马努金获如至宝,立刻开始了详细的演算,进行自己独特的证明,这花去了他五年的时间,留下了数百页数学笔记。
然而当拉马努金凭借特意的数学天赋进入马德拉斯的帕凯亚帕学院就读的时候,却被校方开除,原来他的5门文科课程两次不及格,这种颇为不合理的计学分方式让拉马鲁斯深感无奈却又无可奈何。
在此之后,拉玛努金只能做家教维持生计,同时从图书馆借来数学书进行自己的研究,常年以来,微薄的工资让拉玛努金不敢做其他任何的奢想,他舍不得买纸张,便在石板上进行计算,用手肘和破布擦掉石板上的字,这也导致拉马努金的手上,结下了厚厚的茧。
拉马努金在十多年的生活中,写下了3000多个计算公式,他从来不证明,然而他人进行计算的时候,却往往发现拉马努金的计算无误,因为和外界生活封闭,拉马努金始终找不到证明自己的机会,最终在1913年,一位懂数学的朋友介绍下,拉马努金总算鼓起勇气写一封信给英国剑桥大学的哈代教授。
哈代意识到,拉马努金是一个难得的奇才,在他举荐之下,很快拉马努金进入到剑桥大学进行就读,他设立的数学命题,在日后很多得到了验证,比利时数学家德利涅(V. Deligne)于1973年证明了拉马努金1916年提出的一个猜想,并因此获得了1978年的菲尔兹奖。人们更加惊讶,拉马努金如何在从来不证明的情况下发现公式的?
而拉马努金最为著名的计算,则意外的揭开了黑洞的奥秘,他相信,存在一个奇点,当靠近这些点时,函数值趋向无穷大。如函数f(x)=1/x,它有一个奇点x=0。
随着x无限接近0,函数值f(x)渐增至无穷大。拉马努金相信,对于每一个这样的函数,存在一个模θ函数使得它们不仅奇点相同,奇点的函数值也以几乎同样的速率趋近于无穷。而拉马努金的这个模型,恰好完美符合对于黑洞的演算,黑洞的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奇点,在奇点上,时空曲率和物质密度都趋于无穷大,拉马努金也为黑洞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天才数学家,在32岁,就因为肺结核离开了人世,当然世界数学界却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以及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他也成为了励志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