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那么强大
- 欧洲第一工业强国的德国,为什么经济能够如此强劲
- 德国机械制造为什么那么强大
-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如此强大
- 德国为什么机械那么厉害是因为他们教育出人才吗
- 德国制造业强大的原因
- 德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
- 德国制造为什么质量特别好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那么强大
有一种模式叫德国模式,德国工业为什么强大?还记得看到过一篇文章叫《不怕折腾的德国人》。据说德国和中国分别制造一辆飞机,中国选了20个成年人,并且说只能看不能摸,摸坏了要赔钱,德国人选了20个调皮的孩子,说随便玩,每个人都发一把螺丝刀,我想可能是因为德国这种“随便”折腾的精神让德国的工业变得更加强大,由此可知,德国工业强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德国对自由教育真的非常重视。
在侵略苏联的时候,德国拥有法国和几乎整个欧洲大陆的工业力量,因为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教育兴国政策,让德国在短短的时间内从落后农业国演变成强大的工业国,这不得不让人反思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兴国政策具有如此显著的作用?原来,俾斯麦政府一方面不断的鼓励教育,另外一方面充分给教育以自由。
德国工业实在强大,不然也不敢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因为有着强大的工业技术,所以才让德国的经济有强大扎实的工业基础和实体经济作支撑,德国从国民到国家崇尚技术的理念和稳扎稳打的发展方式,不像中国全民浮躁全民功利。在这一方面上中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想起几年前和朋友一起看德国和澳洲足球比赛,有人说德国人踢球就像机器,一道精确计算的数学题。如果说巴西是艺术足球,那德国绝对就是传说中工业足球。
欧洲第一工业强国的德国,为什么经济能够如此强劲
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我们所熟悉很多的手表、汽车都是 源自德国的,德国的经济的强劲很大程度上还是依据当时工业革命的福利还有在二战中的受益。而且德国就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大规模推行义务教育也让经济发展得到一个很好的保障。
德国建立的时候虽然对于第一次的工业革命没有赶上,但是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给德国很大 的机会。在德国统一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德国的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交叉进行,德国省去了两次工业革命迭代的时间和消耗,得以从高起点开始。
在德国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经济实力已经仅次于美国,跃居欧洲第一。而且快速发展得到的高度的工业化为德国带来了海量的数量技术工人,这使得德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国土虽然没有得到扩张,反而缩水了,但是之后崛起的速度非常的快。
一战的战败让德国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所以二战时期的德国就以整个欧洲作为德国的原料产地和市场。德国在重新回到欧洲的时候,就凭借自己的实力大量的掠夺欧洲很多地方的财富,所以也成为了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
最后在对于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时期,美国在对于德国也是支持了很多。美国在马歇尔计划中对联邦德国进行了大量援助,在技术、金融、设备等方面对德国进行大力扶持,德国经济迅速复苏。联邦德国被纳入北约,从此搭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战后仅10多年,联邦德国经济就重新成为世界第一。
德国机械制造为什么那么强大
德国机械制造能够有很好的口碑,靠的是德国人对待任何事情的严谨与认真的态度,耐用、务实、可靠、精密是“德国制造”的特点,之所以德国制造口碑好最重要的还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德国,从事技工或者技师是一件很让人尊敬的工作,这是因为德国的普通技工的薪资水平比医生、教师的都要高很多。德国的职业教育采取的职业培训与就业制度相结合,在职业教育学校学习后要到工厂去实习,只有在工厂实习合格才准予毕业,这样在职业学校的学习期间就可以获得职业工作经验,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准工人”水平的学生,毕业进入工厂经过训练能迅速地适应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良好的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技术工人,一流的技术工人才能成产出一流的机械设备。正是靠着科学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才让德国的机械制造经久不衰,能够缔造出宝马、奔驰等著名厂商品牌。
未来一段时间内,德国人仍将继续牢牢掌握引领尖端技术。中国要想实现伟大复兴,科技兴国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就是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我们不能总是靠操作简单设备在流水线式上完成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必须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薪资水平,同时加强重点职业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通过政策引导和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知识、具有技能、具有创新的新时代工人。
安全用气,温馨你我,关注订阅讲燃堂公众号,获得更多燃气知识。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如此强大
你慢点看有点长但有道理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那么强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作为战败国,首先被赶出了资本主义市场。根据“四化”方针,即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中央集权化和非工业化方针,德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被削弱甚至被消灭的计划。根据1946年3月制定的“限制工业计划”,即所谓摩根索计划,德国工业生产能力要降低到1938年的50—55%,钢产量为1938年的1/4,即从2200万吨降到580万吨,化学工业和重型机器降到1938年的1/3,水泥降到1/2,车床降到1/10,汽车降到1/5,纺织工业降到l/2,只有家俱、玻璃、自行车等民用工业不受限制。但是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到1949年11日已接近1936年的水平,1950年就超过了1936年的水平。所有的工业生产都受到了限制。但是,西德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间一跃而起,却是有着别的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西德虽经过战争的破坏,但是强大的工业基础保留下来,这是战后西德工业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
首先,在二战时期,盟军对于西德的轰炸目标主要集中在了军事工业上,对于盟军来说这是对他们的一次更新技术的机遇。削弱军事力量远比削弱工业力量对他们来得有利。而英美空军,尤其是美军为了能够拥有对抗苏军的力量,因此有意识的保护了一些企业。因此,鲁尔萨尔两大工业区虽然遭到了破坏,但是经过几个月的修复还是可以恢复生产。亨利·摩根索在《德国是我们的问题》一书中指出,科伦的福特工厂和科伦大教堂一样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鲁塞海姆汽车厂、霍斯特联合化工厂、下萨克森州萨尔茨吉克冶金联合工厂都没有遭到破坏。鲁尔和萨尔两地的化学工业虽遭到破坏,但经过几个月的修复都可以恢复生产。据美军轰炸司令部的估计,轰炸的结果全德国钢铁生产能力遭到破坏的只有6%,西德达12%。煤矿减产2%,焦炭4%,机器制造15%。金属加工机床被破坏达6.5%。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一个小组上报告说:“德国工业75%安然无惹,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很容易恢复的。”
第二点在于英美法将西德分成了三个占领区,在各自的管制区内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国需要萨尔地区生产的成品充当赔款运回法国。英国需要通过德国来扩张海外的市场,尤其是鲁尔区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国,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来对抗苏联在欧洲的势力扩张。东德西德就像是共产主义与资 本主义斗争的各自领地。根据“非工业化”方针,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1067号政策指令,规定要拆除德国所有军工厂以及用于赔偿的重工业工厂,规定拆除的清单涉及1600家企业及其设备。但是这项政策指令并没有认真执行。1946年6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斯图加特演说中公开表示: “美国不再奉行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的政策。”他声明, “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如果有着巨大的工业的德国变成贫民窟,,欧洲的重建,特别是德国邻国的重建将会是十分缓慢的。”1947年7月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1779号政策指令,代替1067号政策指令,提出“一个有秩序的、繁荣的欧洲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效率高‘的德国在经济上作出贡献。”1947年8月英美双占区修改了对西德工业的限制政策。1948年6月1日,英、美、法三国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六国协定,宣市国际管制鲁尔区。德国参加欧洲重建计划。
西方国家推行扶植恢复西德工业方针的结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复工业生产的基础。据哈姆森教授的估计,高妒、平炉、轧钢设备被拆除的占整个设条的及10—25%,精密机器和光学仪器生产能力减少20%,合成燃料生产能力减少20%,化学工业因拆迁而丧失的生产能力为6%,运输机器被拆走8%,其他工业部门损失不大。战前德国三大工业区,鲁尔和萨尔都在西德,只有西里西亚在民主德国。据1946年估计,西德占1944年全德工业产量的63%,基本材料的67%,生产资料的62%,消费资料的60%。因此,战后西德保留了强大的工业基础。
二。马歇尔计划对西德的影响
战后初期,西德经济复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缺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启动资金,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而当时,人民的生计也是一大问题。吃不饱饭,干活就不会有劲。这种情况下,想要复兴更是难上加难。而马歇尔计划对于西德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当时马歇尔认为消除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展只有尽快的回复欧洲的经济。因此在他的努力下,130亿美元的资金以贷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于重建。这些资金帮助恢复了工农业的生产,稳定了金融,扩大了贸易,同时也促进了化工、工程、钢铁工业设备的更新。该计划还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造血重生。到了1956年,西德利用这笔基金投资大100亿马克,大大缓解了资金缺乏的状况。据估计,联邦德国由于从1949年参加马歇尔计划,人均获得了140马克的补助。据1952年华盛顿出版的《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一书的估计,到1948年美国共花掉214亿美元,英国支出9亿美元。这笔钱主要用于购买食品,很少用于生产。这些食品出售后所得款项大部分用于军事当局的支出;一部分贷给德国工业家用于恢复生产的资金。
据统计,到1954年10月,西方盟国给西德的援助为44亿美元,其中美国17亿,英国8亿,马歇尔计划提出的援助9亿。另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1945年7月到1955年9月30日,美国给西德的败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38.68亿美元。1945—1947年英国给予的政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9亿美元。这些钱主要用于恢复工业生产。我们看到的另个统计数字是,1948—1954的年西德从军事占领当局和马歇尔计划得到的资金共72.98亿美元,其中38.52亿用于投资。这些钱以物资形式运到西德,所得钱款存入联邦银行,称为“等值基金”,再作为资金投入工矿企业。
在西德经济恢复的最初年代外援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当然这种作用随着西德本身经济的恢复而逐渐减少。1948和1949年外援占西德国民收入的5%。1948一1950年西德进口货物的57%是靠美国的援助。外国货款在西德长期投资中所占比例1949年为2.8%,1950华为10.3%;1951年为5%,以后逐年减少。
三、“软实力”:人力资源的使用
在二战后,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练的工人队伍,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因为战争而耗尽,这对于西德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智力支持。这是战后西德保留的最珍贵的财富。
而有研究表明,1950年,西德拥有在校大学生10万人,也就是说每1万居民中就有21个大学生。到1970年大学生达到了41万人,也就是每1万居民中有68名大学生。这同样是西德复兴的“非物质资本”。为迅速恢复经济,西德政府极为重视科技投资和发展教育。而且教育为本一直都是德国的传统,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一个繁荣的德国。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从东德大量涌入的难民,数量达到了100万左右。在最初可能给西德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很快他们就成为西德恢复经济的劳动力。其一,这些难民都是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工资低。因而企业的生产成本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二,依靠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恢复生产。不久他们之中有些人重建工厂,主要生产出口产品,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其三,他们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四、地理环境上的先天优势
西德在地理上占了相当大的优势,全德78%的矿山、84%的冶金制造产品都出产自西德。二战前德国的重工业、原材料工业大多数集中在西部。1936年西德在全国整个工业产值中占61%,原料和基础材料生产占66%,基础设施生产占61%。而东部相对寥寥无几。同时,西德拥有鲁尔和萨尔两大工业区。而他们对于西德工业来说就是左臂右膀。相对的,西德拥有的原有工业基础雄厚,是经济的重建至于高水平起点上。
五、“自由市场经济”及币制改革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当时担任西占区经济管理局长的路德维希- 艾哈德。他是国民经济学的新自由派代表,极力推崇自由的市场经济。他认为,真正的货币只有在真正的市场上才能发挥作用,而真正的市场不应该有价格控制和配给制。取消物价规定,取消产品配给制,实行真正的市场经济。相对于整个德国的经济史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战役。尽管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面临了物价上涨、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等等的问题,但是很快市场经济的优势就显现出来。物价日趋稳定,甚至其增长的幅度远小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生产力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有力的发展。
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同时,在美国的支持下,西德还实行了币制改革。在二战前,旧帝国马克约为170亿,二战之后却变为了700亿。因此在二战的后期,旧帝国马克一文不值,在德国市场上充当货币作用的是美国的幸福牌香烟。1948年6月20日,美国占领军当局对西德进行了货币改革。用10个旧帝国马克换一个1个新德国马克。在短短的几周之内,旧帝国马克的所有有价证券,储蓄金,银行存款,抵押金等等全部兑换完毕。这是一次非常苛刻的剥削行为,但是却挽救了德国。德国马克相对美元的兑换率逐渐上升。原本空空如也的商店中再一次充满了各种商品,人们的生活也开始走上了正轨。
由于推行自由市场经济,西德面临许多的问题。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底层劳动人民怨声载道。但是,艾哈德引进了竞争的机制,谁工作的时间长,谁工作的效率高,谁就有工作,否则就是能面临下岗。这样的竞争机制就是依靠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来积累最原始的资本。由于竞争机制,资本家们一味的压低工资,从中得到了更高的利润。然而尽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西德的整体社会环境还是处于稳定的状态。由于战争的破坏,人民拥有最迫切的愿望去修复自己的家园,去重建一个有生机的新的德国,因此,西德人民勤勤恳恳的工作着,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力量。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西德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西德利用自身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价格远低于其他国家的产品。这使得西德的外贸市场发展很快,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1950年时还是贸易逆差7.21亿美元,到了1960年时已经变成了顺差。
六、朝鲜战争
此外,还需提到的就是朝鲜战争。这是对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机遇。尽管艾哈德竭力否认,但朝鲜战争确实挽救了西德经济。 (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商务1983年,第41页)。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及其盟国需要西德供应武器和弹药,也需要西德参加所谓的“欧洲防务”。因而美国不得不修改对西德工业和技术的“裁减政策”。1950年5月纽约外长会议决定,把禁止生产射击、砍杀和刺杀武器改为限制生产,取消对造船业的限制。钢产量不再受限制。1950年钢产量为1210万吨,1953年达1350万吨。1954年制定“有关监督工业的决议”,进一步放宽了限制西德工业生产的条件。以前禁止生产合成橡胶和合成燃料,限制生产轴承,现在只管制其生产能力。取消了限制重型机床、铝、合成氨、氯生产的规定,不再对化学科研进行限制。
朝鲜战争爆发后,大批船舶定货单飞往西德,要求建造的新油轮和新货轮达200万吨。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汉堡港遭到严重破坏,到1953年已有70%修复使用。到本世纪60年代,德国商胎队已有货轮2700艘,总吨数达65b万DE卜朝鲜战争改变了西德的贸易逆差。1950年外贸逆差为30亿美元,1951年为1亿美元,1952年则为顺差7亿美元。观察家西奥多·H.怀特说:“朝鲜战争仅仅给德国人迅速地无条件地带来了好处。”《经济学家》杂志指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结整个贸易界带来了繁荣。”
综上所述,是战后西德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最后还应指出,50年代西德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由于西德起点低,这是战争破坏和战后盟国推行“非工业化”政策的结果。大体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西德“经济奇迹”已经结束,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定向同步发展,发展速度降到5%的欧洲平均发展水平。
望采纳
德国为什么机械那么厉害是因为他们教育出人才吗
德国为什么机械那么厉害?是因为他们教育出人才吗?
德国机械制造业之所以是因为其内在的优势所决定的:
(一)高科技创新战略。去年,德国机械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达100多亿欧元。(二)生产专业化。比如,洗涤设备制造公司“温特哈尔特”专门制造宾馆和饭店的餐具洗涤机,而不生产其它用途的洗涤设备。这样专一的结果是,该公司成为餐具洗涤设备制造行业的全球领先者。(三)销售全球化。在美英法日等国,都有这些德国企业的分公司,具体负责所在国的生产与销售。(四)与顾客联系紧密。比如,生产五金配件的“乌尔特”公司,除了要求员工保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外,所有高层人员每个月至少也要拜访一个客户,直接了解后者对产品的意见。(五)德国严格、健全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六)职业技术教育是德国振兴的基石,也是德国制造崛起的秘密武器。(七)“德国制造”的高品质包括高绩效、耐用、少量维护、设计优异等特点。
德国是科技和工业发展大国,有很多杰出的人才,历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也非常多,占据获奖总人数的百分之30多。那么为什么德国有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呢?这就得益于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学前幼儿教育。比起授教课本上的知识,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技巧和习惯。
1、德国重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专注力。学习不得半点马虎,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占据世界一角,是因为他们做事向来小心严谨,这离不开学前教育的训练,给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德国的幼儿园采用寓教于学的方式,给宝宝们独立学习的时间,很少强迫他们背诵,更多的是在游戏中学习,全面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技能。在他们的教育理念中,孩子们学习时间还是很长的,但是培养学习能力就这几年黄金期。
2、德国注重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探索。德国孩子最擅长的就是探索和实践,甚至有些幼儿园直接建设在森林这种户外场地,方便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探索。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有了一颗敢于探索的心,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能够做到不懂就问和不耻下问,并且孩子们也拥有勇敢胆大的特质,可以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德国制造业强大的原因
德国的制造业在全世界都非常有知名度,归根结底还是人家发展的比较早,在二战时期,德国的制造技术就非常超前。
时至今日一直都没有丢弃,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在青岛的地下自来水枢纽工程当中出现了一些故障,这个枢纽工程是由当年的德国参与建造的。
所以地方的相关部门,致电德国的厂商想要进行售后服务,但是德国的厂商已经破产,基本不存在,所以客服人员给予的解释一般所参与的建设基础设施的附近,都会预留有一定的配套工具,所以工作人员在枢纽工程旁边的一个工具室当中,发现了当年德国工匠所遗留下来的所有配套设施,全部都用油粘纸包裹,连生锈的痕迹都没有。
从这一点也能够证明出德国在制造这一行业,做得多么的细致到位。这篇文章给我个人的感触也是非常深的,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样,但是每一样物品如果都能做到不损坏的话,那么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是不是就会濒临破产,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相信每一个企业,对于自己的品牌,在质量上都是存在猫腻的。
只能说德国人他们比较精细,比较看重于口碑和质量,所以德国的制造业才会这么强,这么受世界欢迎。其实我也很理解这些生产商的想法,如果说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那么精细,自己就将面临退市。只能说市场就造就了这样的事实,都是身不由己的行为。
德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
德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普法战争法国的赔款增加了资本;来自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补充了资源;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统治阶级改革措施:
1、铁路建设和全德铁路网的形成成为德国工业化强大拉力。
2、关税同盟的建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经济上的统一。
从19世纪40年代起,关税同盟为保护自己年轻的工业,对内部采取自由贸易,对外部和外国采取一定的关税保护,这种政策受到大部分资产阶级的欢迎,也使普鲁士容克阶级大受其利。在资本主义强有力
的影响、渗入下,容克阶级也被卷入现代化——工业化的浪潮,并不自觉地参加了德国民族统一运动。
简单答述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德国制造为什么质量特别好
作为全球的工业品制造基地,我们的产品一直以价格低廉著称。但要说到产品品质,那还得数人家日本和德国。不信你看看当下销量和口碑最好的汽车品牌,无一例外来自这两个国家。尤其是德国,宾利、奥迪、保时捷、奔驰、宝马、劳斯莱斯、迈巴赫这些世界名车,全是他们的杰作。
按说英国在搞工业革命时,德国还只是个农业国家,可为何德国仅用了短短几十年,工业指数就全面超越英国,始终保持着工业强国地位,产品质量也一直雄冠全球呢?
(普法战争)
一、靠仿制和低价起家的工业化。
其实德国在1871年普法战争后,也是从仿制和低价策略开始他们工业化的。不过不同的是,德国人对于产品的仿制,走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改进和再创新之路。
比如铁路是英国人发明的,但是在德国才真正发扬光大。任何熟悉战争史的人,都知道德国内线铁路的强大。
德国进入工业化后所仿制的产品,源源不断流入它的发明地英法等国。为此英国还在1887年修改商标法,要求德国的出口商品必须注明“德国制造”,而“Made in Germany”在当时,实际上是一个象征低劣的侮辱性符号。
1890年后,德国科学家跑到美国,发现懂技术的学者大多在办企业,而不是像德国那样坐在办公室搞脱节式的研究。于是也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工业化方针,大力促进应用科学发展。
凭借基础科学的雄厚根基,德国很快将世界一流的理论科学和工业生产结合在一起,领导了“内燃机和电气化革命”,使得德国工业飞跃发展。
此后,德国从机械、化工、电器、光学等高科技领域产品,到厨房用具、体育用品等轻工日用品,都成为世界上质量最优秀的产品。“德国制造”成了品质和信誉的代名词,很快涌现出一大批老牌公司。
(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
二、信誉第一利润第二。
德意志是个有底蕴的民族,他们喜欢有内容和文化的东西。对于每一件产品都会用心融入自己的特质,力求做到最好,而不是追求短平快和高利润。
德国人具有怀旧情怀,他们珍惜和怀念曾经拥有的东西,这让他们对质量格外看重。德国的房子120年都还能住,即使在战争中被摧毁,他们也会按照原样将其重新修建起来。
德国是个工业兴国的国家,它们不依靠房地产市场,所以他们的建筑项目很少。中标的单位会抓住这难得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它设计成一个艺术精品,希望流芳百世。所以在德国,你看不到外观相同的建筑物。
德国人在产品上从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更看重生产过程的和谐和安全,以及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每一件产品在他们眼中,都是有灵魂的物体。
事实上,在德国,没有像苹果、特斯拉这种一夜崛起的企业。他们往往专注于某个领域,某个产品。虽然规模小发展慢,但从来没有差公司和皮包公司,更不提倡资本运作。
德国的知名品牌大多是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并且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价值的知名公司。马牌轮胎成立于1871年;阿迪达斯是个年青品牌,创办于1920年,到今年也有百年历史。
(德国的匠人精神)
三、目光长远持续发展。
德国人不打产品价格战,不和同行竞争,也不搞同质化仿造,每家企业都靠自己的产品品质和个性特色吸引客户。他们知道,价格战只会让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虽然他们也追求利润,但也只是在成本核算后加上基本利润,而不是像某些国家的私企那么贪得无厌,甚至不惜牺牲质量降低成本。
在德国,所供3岁以下儿童的食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剂,必须是纯天然的。奶粉也被列入药品监管,只能在药店出售,根本不可能出现含三聚氰胺这样的毒奶粉。行业监管的到位,也是德国企业自觉提升品质的一个原因。
正是由于每一位德国企业家,都有着办百年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所以几乎所有德国出产的产品,质量都非常过硬。
对于为什么德国产品,动不动就以“能用100年”作为广告词,德国某媒体解释道,德国资源匮乏,所有的工业原材料都依赖进口,只有把品质做好,延长使用寿命,才能实现对原材料的最大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