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有仇吗 塞尔维

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有仇吗(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外交)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4-07-13 13:00:01 浏览1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外交

王国成立初期,与一战盟国关系紧密。在1920-1934年期间,它尤其与传统盟友英国和法国交好。
1920-1921年,王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组成小协约国,以期阻止匈牙利向她们讨回所失领土(参见特里亚农条约)。不过,两国参与对匈牙利的领土扩张,王国没有支持,故此联盟不久后解散。1924年,王国与希腊、罗马尼亚和土耳其成立“巴尔干联盟”,希望保持巴尔干半岛实力均衡。1934年2月9日,联盟更进一步成为巴尔干协约。但是,亚历山大一世被刺杀后,南斯拉夫外交政策转变,联盟崩溃。
法西斯意大利希望向王国扩张领土,故此与支持法西斯主义的国家合作,包括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1927年,王国与英国和法国合作,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令意大利解散联盟。
亚历山大一世被刺杀后,南斯拉夫转为亲轴心国,在1935-1941年与意大利交好。

历史上黑山和塞尔维亚曾组建南联盟,为何最后它们又分道扬镳了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铁托曾经领导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毫无意外地发生了解体,其中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和马其顿四个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而作为主体的塞尔维亚共和国却选择了与黑山共和国联合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也就是1999年,科索沃战争,北约轰炸的那个南联盟。

南联盟成立后,塞尔维亚共和国与黑山共和国这两个兄弟国家一路历经磨难,相濡以沫,特别是他们共同经历了1999年北约的轰炸,真可谓是患难见真情的“好兄弟”。然而,就在2006年,黑山共和国却选择了与大哥塞尔维亚共和国分道扬镳。那么,黑山共和国为什么要抛弃塞尔维亚共和国,难道是有“第三者”插足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来一探究竟!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下当年塞尔维亚共和国与黑山共和国选择合体的原因是什么。原南斯拉夫在强人铁托的领导下,两个拳头打人,既不怕北约,也不怕苏联,甚至铁托还怒怼斯大林,南斯拉夫也曾是牛气冲天,在国际上有很高的政治地位。然而,南斯拉夫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它是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6个自治共和国,其民族构成复杂,并且民族关系比较紧张。在强人铁托时代,6国尚能一体,而在铁托去世后,这6国就开始貌合神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和马其顿四个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

当时,黑山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之所以选择在一起,并不是真正的情谊,而是利益让他们走在了一起。当时,分家后,塞尔维亚被几个国家夹杂在中间,没有出海口,成为内陆国家,这就不能出去游游泳什么德国,塞尔维亚感觉好憋屈,宝宝不开心,非要找一个出海口。于是乎,塞尔维亚就盯上了黑山。这是因为黑山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海岸线总长293公里,有塞尔维亚急需的出海口。

与此同时,当时的黑山面积只有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3万,就是一个巴掌大小的小弱鸡,急需一个大哥罩着,而周边的邻国中塞尔维亚最为强大,并且之前本就是一家。因此,塞尔维亚成了黑山傍大腿的首要目标。正是基于双方的利益诉求,于是乎双方一拍即合,就在1992年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在历史上,巴尔干半岛一直都是一个火药桶,战乱不断。这不,在南联盟成立后不久,就爆发了波黑战争,黑山也够意思,跟着大哥塞尔维亚并肩作战。波黑战争刚打完,就又爆发了科索沃战争,这次是北约出手,直接派出飞机直接对南联盟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大量基础设施被炸毁,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南联盟的经济崩溃,从南联盟成立初的人均收入还有3000美元,到战后人均竟只有900美元,百姓举步维艰。

本来,黑山选择跟塞尔维亚联合在一起,就是为了找一个大哥罩着,谁知道不仅没有被大哥罩着,反而是跟着一起吃了瓜落儿,并且还是惹了庞然大物的美国佬,万一哪一天美国佬不开心了,直接派兵,自己不就跟着塞尔维亚一起死翘翘了。从经济上,再看一看分家后,投靠了北约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人均收入上万美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于是乎,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下,黑山萌生了另立山头的想法。当然,这里面也必然少不了西方的威逼利诱以及各种推波助澜,这是西方的一贯手法,甚至至今依然屡试不爽!

由于黑山自身太弱小了,并且国内还有超30%的塞尔维亚人,要想另立山头有点难。于是乎,黑山第一步先选择了更名,2003年,南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松散的国家共同体。紧接着,在2006年,黑山举独立公投,独派以微弱的优势获胜,塞黑解体,黑山独立,塞尔维亚失去了出海口成为内陆国家。

再紧接着,独立后黑山就迫不及待地投入了西方的怀抱。2010年12月17日,欧盟决定给予黑山欧盟候选国地位。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为北约第29个成员国。总之,还是应了那句亘古不变的世界生存法则: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各位,你们认为呢?

地缘关系与历史渊源能成为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吗

可以的。地缘关系会导致两个名族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而数百年征战。比如中日,比如耶路撒冷附近的国家。历史渊源一般都是宗教战争。比如印巴和巴以都是历史渊源导致的。但这两点大部分时候是相互联系的。相隔万里的国家没有地缘关系又何来历史渊源呢?

曾经长期属于一个国家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为什么关系很差

宗教不同,塞尔维亚信东正教,克罗地亚是天主教。
公元七世纪,斯拉夫人大规模涌入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是南斯拉夫的两大民族。塞尔维亚的人口和土地最多,克罗地亚则仅次于塞尔维亚。两大民族围绕着南斯拉夫的领导权和民族利益,展开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明争暗斗。其斗争的激烈和残酷程度在世界各国民族史上,堪称绝无仅有。
巴尔干半岛曾处于东、西罗马帝国的边界线,后来又长期是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的争夺焦点,二战后则位于两大阵营冷战的前沿阵地。受地理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作为兄弟民族的塞尔维亚族人和克罗地亚族人分别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历史。
塞尔维亚族人信奉东正教,使用西里尔字母;克罗地亚族人信奉天主教,使用拉丁字母。前者的传统盟友是俄罗斯和希腊等东正教国家,后者则与中、西欧国家联系较多。
长期在异族统治下,南斯拉夫人有着强烈的愿望,期待着建立一个统一的斯拉夫国家。1918年,“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成立,后来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在这个国家里,统治者是塞尔维亚的卡拉乔尔杰王朝。虽然塞尔维亚人在政治上占了优势,但是克罗地亚人利用国际和国内矛盾,获取了实质性的利益。根据1939年的一项协议,克罗地亚得到了达尔马提亚,成为王国内部最大的自治区。
1939年的协议是因为战争临近,塞尔维亚统治者急于安抚克罗地亚人而做出的巨大让步。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克罗地亚人不仅没有成为塞尔维亚人的同盟,反而变本加厉残害塞尔维亚人。二战以前是塞、克争斗的第一阶段,从实际效果上看,二者平分秋色。
1934年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在法国遇刺身亡。这一事件背后有克罗地亚法西斯组织“乌斯塔沙”的影子。二战期间,乌斯塔沙在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的扶持下,成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残酷迫害塞尔维亚人、犹太人和罗姆人。在乌斯塔沙之前,塞、克两族虽然有矛盾,但从未有过大规模的屠杀。独立国教育和文化部部长布达克说:“塞族人应杀掉1/3,赶走1/3,剩下的1/3改信天主教。”
乌斯塔沙暴行有多少受害者,确切数字众说纷纭。据以色列的亚德-瓦舍姆大屠杀资料中心统计:约50万塞尔维亚人被杀害,25万被驱逐,20万被迫改信天主教。在最大的集中营亚塞诺瓦茨,约10万被屠杀,其中多数是塞族人。
乌斯塔沙的暴行,连意大利法西斯都看不下去,塞尔维亚人转而寻求意大利占领军的庇护。出于报复的目的,塞族人的“切特尼克”也屠杀了不少克族人和穆斯林。但其屠杀的数目和规模远远不能与乌斯塔沙相提并论。

同是南斯拉夫人,为何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之间有那么大的仇恨

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两个重要民族。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斯拉夫人,还是两度共属同一国家下的兄弟民族。可是为什么,这两个民族如今却矛盾重重水火不容呢? 

早在公元七世纪时,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人的共同祖先斯拉夫人,就大量涌入巴尔干半岛。多年以后,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成为了南斯拉夫最大的两个民族。

那时的巴尔干半岛,处于东西罗马的边界线上。奥斯曼帝国崛起后,这块区域又成为它和哈布斯堡王朝的争夺热点。二战之后,世界两大阵营又将这里变为对峙冷战的前沿阵地。

南斯拉夫人最初在今天桑贾克地区的新帕尔扎尔附近聚居。15世纪时,奥斯曼帝国扩张侵略时,被迫北迁至哈布斯堡王朝边疆地区。随着奥哈边疆的变迁,塞族人多居住在奥斯曼土耳其境内,而克罗地亚人则归于哈布斯堡王朝辖地。

正因为历史上属于不同的争端国,受地理和不同统治因素的影响,作为兄弟民族的克罗地亚族人和塞尔维亚族人,形成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塞尔维亚人信奉东正教,使用西里尔文字,和俄罗斯、希腊等东正教国家向来亲近。而克罗地亚则信奉天主教,使用拉丁文字,和中西欧国家交往甚密。

这些长期处于外族统治下,已经有着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南斯拉夫人,却对建立一个统一的斯拉夫国家,有着强烈的渴望。

1918年,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统一王国成立,又称为南斯拉夫王国。在这个新生国家里,塞尔维亚的卡拉乔尔杰成为最高统治者。

1934年,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在出访法国时遇刺身亡。后经调查,此事为克罗地亚纳粹组织“乌斯塔沙”所为。在德国和意大利扶持下,“乌兹塔沙”鼓动克罗地亚独立。

二战前夕,为了安抚和拉拢克罗地亚,塞维利亚和克罗地亚签订协议,只要克罗地亚不独立,塞尔维亚将达尔马提亚地区划给克罗地亚。这样一来,克罗地亚成为三个民族中,领土最多的自治区。

塞尔维亚作出如此巨大的让步,并没有换来克罗地亚人的同宗结盟。相反,“乌斯塔沙”掌控克罗地亚后,成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开始残酷屠杀境内的塞尔维亚人。

在此之前,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族间。虽因权力分配有些矛盾,但并没有过规模性的屠杀事件。克罗地亚的“乌兹塔沙”法西斯政权上台后,开始鼓噪克罗地亚人对塞尔维亚族的仇恨。其政府教育文化部长布达克公开宣传:对于克境内的塞尔维亚人,应该杀掉1/3,赶走1/3,余下的1/3改信天主教。

“乌斯塔沙”残害了多少塞尔维亚人呢?据以色列亚德-瓦舍姆大屠杀资料记载,大约60万塞尔维亚人被杀害,25万被赶出克罗地亚,还有20万被迫改信天主教。

连占领克罗地亚的意大利军队都看不下去了,开始制止“乌斯塔沙”的屠杀行为。塞尔维亚人不得不为躲避同宗克族人残害,寻求外族意大利军队的保护。

塞族人的报复组织“切特尼克”也展开了复仇行动,对克族人展开屠杀。但其程度远远不及“乌斯塔沙”的暴行。

铁托领导的社会主义南斯拉夫成立后,塞族和克族再一次归属于同一国家。

铁托刻意淡化塞克间的民族矛盾,把当初的大屠杀归结于法西斯暴行,回避屠杀根源的民族属性。但两族间的伤口并没有愈合,掩盖事实不会实现真正的和解。

来自克罗地亚的铁托,还刻意打压塞尔维亚,将马其顿分离成单独的共和国,授予科索沃自治省身份,使塞尔维亚的南斯拉夫主导地位不保。但是这样一来,也为后来的科索沃独立埋下了隐患。

1971年,“克罗地亚之春”事件后,铁托撤换了克罗地亚领导人。但同时也换掉了塞尔维亚的掌权机构。不过,大一统的南斯拉夫,并没有解决克塞矛盾。

南斯拉夫解体后,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人在塞尔维亚支持下,成立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所辖克拉伊纳、东西斯拉沃尼亚三部分。

最终,克罗地亚拒绝了塞族人高度自治的和平方案,在美国支持下,1995年连续发动闪电行动和风暴行动,夺回东西斯拉沃尼亚和克拉伊纳。25万塞族人被迫离开家园,逃往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成功清除了境内的塞族心头大患。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自己都没有想到能如此轻松,他说:他们走得很快,好像这儿并不是他们祖辈生存的地方。

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数个世纪的争端中,克罗地亚虽然处于下风,但它充分利用国际势力得到了不少好处。在它加入北约和欧盟后,更是多次对塞尔维亚进行威胁,并甘当美国马前卒,极力支持科索沃独立,唯恐塞尔维亚不乱。

这样看来,这对同宗同源的不同民族国家,仍然看不到和解的希望。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塞黑、波黑到底是什么关系

南斯拉夫,以前是个联盟,由克罗地亚,塞黑,波黑,马其顿等组成。后来解体了。再后来,塞黑有分成了塞尔维亚和黑山。而且,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省也在闹独立。

斯洛文尼亚十日战争的战争背景

由于斯洛文尼亚的经济水平是南斯拉夫诸国中最高的,而且组成民族单一性最强的国家。又因为1980年代之后在南斯拉夫各地兴起的民族主义使得斯洛文尼亚在1991年6月7日单方面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邦独立。斯洛文尼亚在宣布独立之后,随即撤下原先边界关防南斯拉夫的标示,换成斯洛文尼亚标示,并且阻挠南斯拉夫联邦的边界管理人员赴任。 联邦政府于是决定派出联邦军队,然而唯有联邦总统团有权调派联邦军队“南斯拉夫人民军(JNA, Jugoslovenska narodna armija)”,而当时总统团主席人选陷入胶着。于是由国防部提供联邦警方及海关军事支援,护送人员至边界的工作岗位。斯洛文尼亚得知此消息后,宣称将对此行动作出抵抗,因而爆发冲突。
斯洛文尼亚在2004年5月1日率先加入欧盟,和同时加入欧盟的东欧七国及马耳他、塞浦路斯等国相比国民生产总值排在第一第一名。加入欧盟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更是可和希腊匹敌,并且凌驾葡萄牙之上。从南斯拉夫独立之后斯洛文尼亚重视发展经济,这在东欧各国中相当的少见。经济发达高是因为该国与和奥地利还有和意大利(特别是北部)接壤,同时也因为该国位于南斯拉夫北方很接近西欧,和西欧诸国的交流较为频繁有关系。 以民族性格来说斯洛文尼亚人的性格较为勤勉,被认为具有“德国人的气质”,这两个因素多少对于该国经济发展发展起推动作用。“德国人的气质”是源自于奥匈帝国,该地并非属于匈牙利王国而是位于奥地利帝国,因此人才、文化和资本从奥地利流入该地。当时就已经产生了斯洛文尼亚语,但是在某些地区使用德语的斯洛文尼亚人更多,这些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部分也被划入奥地利。因此绝大多数的斯洛文尼亚人亦通德文,这样双语的能力对于该国的经济亦有相当的贡献。
因此斯洛文尼亚有着“在南斯拉夫中,政治的中心被贝尔格莱德的塞尔维亚人主导,经济被斯洛文尼亚领导著。如果没有塞尔维亚和马其顿这些国家来扯后腿的话,单斯洛文尼亚一国的经济可以更往上攀升。因此与其待在这个联邦不如独立和西方各国交流连系起来,对于斯洛文尼亚的经济更有利。”这样的想法。 斯洛文尼亚一直都是原南斯拉夫组成国家中民族的单一性最高的国家,在斯洛文尼亚的斯洛文尼亚人占了90%以上,相对起来在克罗地亚的克罗地亚人大约占75%,在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人仅占65%左右。在南斯拉夫各国开始宣布独立的时候,该国的塞尔维亚人往往因反对脱离联邦而组成武装部队,建立塞尔维亚人自治区(SAO, Srpska Autonomna Oblast),但是在斯洛文尼亚的塞尔维亚人仅占3%左右,和在克罗地亚内的占10%以上在战时成为关键少数的塞尔维亚人比起来情势大不相同。如果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三大族群不过半(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以及穆斯林人)比起来更是天差地别。
民族组成单纯让斯洛文尼亚人对于国内的舆论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应为符合民族自决原则,具有国际法上的正义。连米洛塞维奇都对斯洛文尼亚独立抱持乐观其成的态度。 进入了1980年代之后,塞尔维亚的米洛塞维奇登场。米洛塞维奇对于制定于1974年承认旧南斯拉夫六个组成国和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大幅自治权力的宪法强烈地不满,认为该宪法会削弱塞尔维亚的权力。随后以争取塞尔维亚在联邦中的地位为由,用煽动塞尔维亚人民族主义的手段,实际上塑造自己成为塞尔维亚民族救星的形象,巩固个人的统治权力。
对于这样情况,其他各国也开始以反塞尔维亚的形式扬起民族主义运动。其中反应最强烈的即是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和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特别是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早从1968年和1981年就两度发生了大幅度的反政府示威和罢工活动。 1988年南斯拉夫各民族的民族运动正沸沸扬扬之际,斯洛文尼亚发生了一起影响深远的煽动事件。史称为“杨沙事件”。
斯洛文尼亚因为地缘关系和西欧最为接近,和西欧的交流不仅仅带动经济更也把政治的思潮带入受到较大的引响。是故东欧大多数的地方言论自由被禁止但是在斯洛文尼亚言论自由风潮却是被容许的特例,最后这样的风潮转化为反体制(亦可说是反贝尔格莱德)的行为由知识份子为中心开始扩散。此时引发这活动的斯洛文尼亚青年同盟发行的社团机关报穆拉迪纳的记者杨沙被逮捕及后续相关事件被称为“杨沙事件”。
杨沙的报道揭露了南斯拉夫军队的机密,因此被以军事泄密罪给逮捕,杨沙本人是反塞尔维亚的急先锋所以这个逮捕行动让斯洛文尼亚人反感,接下来审判时又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进行,更是让当地人的反感又加深了一层。这件事情之后斯洛文尼亚人对于反塞尔维亚的立场更为坚定。 1989年起,原东欧共产主义政党连续垮台,这个影响亦波及了南斯拉夫。1989年初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就承认了非南斯拉夫共产党的政党设立。1990年决定改成多党制的自由选举。斯洛文尼亚并于同年的4月即举行多党制的选举,南斯拉夫共产势力大败,斯洛文尼亚国家主义色彩强烈的中间及右派联盟抬头。
这个时候,南斯拉夫虽然名义上还是联邦但是其实内部已经开始分崩,各组成国有各自的考量来描画未来的蓝图。1990年10月,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对于南斯拉夫的未来提出了一种新的“国家联合模型”。这个提案即是把南斯拉夫给迷你欧洲共同体化(欧洲共同体即欧盟前身),即是承认各国的主权,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各国协调取得同样的方向。这个提案后来被举行自由选举但还是南斯拉夫共产党系政党获胜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给驳回。这结果造成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相当失望,后来无法避免和南斯拉夫选择分道扬镳。隔年的1991年6月25日两国同时宣布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