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尔森基金会

保尔森基金会(城市大学圈:哪个大学在中国财经界势力最大)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09 22:07:21 浏览7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城市大学圈:哪个大学在中国财经界势力最大

必须是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啊!!!
当之无愧的国内财经界执牛耳的存在!给你看看这个学院的顾问团队有多强大就知道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2017-2018)
The Advisory Board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7-2018)
名誉主席
Honorary Chairman
朱镕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任院长(1984-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98-2003)
ZHU Rongji
Founding De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1984-2001)
Premier, State Council,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98-2003)
名誉委员
Honorary Members
约翰•布朗勋爵
L1 Energy(英国)公司执行主席
华为技术(英国)有限公司主席
英国BP集团原首席执行官
Lord Browne of Madingley
Executive Chairman, L1 Energy (UK) LLP
Chairman, Huawei Technologies (UK) Ltd.
Former Group Chief Executive, BP PLC
亨利•保尔森
保尔森基金会主席
美国财政部原部长
高盛集团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Henry M. Paulson, Jr.
Chairman, Paulson Institute
Former U.S.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Former Chairman and CEO,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李斯阁
BDT Capital商业顾问委员会主席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H. Lee Scott, Jr.
Chairman, Business Advisory Board for BDT Capital
Former President and CEO, Wal-Mart Stores, Inc.
王岐山
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
WANG Qishan
Member, Standing Committee of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Former Secretary, CPC Central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主席
Chairman
吉姆•布雷耶
布雷耶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im Breyer
Founder and CEO, Breyer Capital
副主席
Vice Chairman
邱勇
清华大学校长
QIU Yong
President, Tsinghua University
委员
Members
玛丽•博拉
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Mary T. Barra
Chairman and CEO, General Motors Company
鲍达民
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兼全球总裁
Dominic Barton
Global Managing Partner, McKinsey & Company
劳埃德•布莱克费恩
高盛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Lloyd C. Blankfein
Chairman and CEO,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薄睿拓
百威英博全球首席执行官
Carlos Brito
CEO, Anheuser-Busch InBev
常振明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CHANG Zhenming
Chairman, CITIC Group
陈吉宁
北京市代市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原部长
清华大学原校长
CHEN Jining
Acting Mayor,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Former Minister,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mer President, Tsinghua University
陈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国家开发银行原董事长
CHEN Yuan
Vice Chairperson, The 12th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Former Chairman, China Development Bank
蒂姆•库克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
Tim Cook
CEO, Apple
迈克尔•考伯特
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
Michael L. Corbat
CEO, Citigroup Inc.
迈克尔•戴尔
戴尔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Michael Dell
Chairman and CEO, Dell Technologies
杰米•戴蒙
摩根大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Jamie Dimon
Chairman and CEO, JPMorgan Chase & Co.
戴德立
英国BP集团首席执行官
Robert Dudley
Group Chief Executive, BP PLC
德尼•杜威
安盛集团非执行董事长
Denis Duverne
Non-Executive Chairman, AXA
威廉•福特
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首席执行官
William E. Ford
CEO, General Atlantic LLC
冯国经
冯氏集团主席
利丰有限公司荣誉主席
Victor K. Fung
Group Chairman, Fung Group
Honorary Chairman, Li & Fung Limited
克里斯多夫•高尔文
哈里森街资本公司主席、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摩托罗拉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Christopher B. Galvin
Chairman, CEO and Co-Founder, Harrison Street Capital LLC
Former Chairman and CEO, Motorola Inc.
吉尔菲•盖瑞特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
管理和私营企业Reliance讲席教授、政治学教授
Geoffrey Garrett
Dean, 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Reliance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nd Private Enterprise,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卡洛斯•戈恩
雷诺-日产-三菱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Carlos Ghosn
Chairman and CEO, Renault-Nissan-Mitsubishi
郭台铭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兼总裁
Terry Gou
Founder and CEO, Foxconn Technology Group
诸葛睿
苏黎世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
Mario Greco
CEO, Zurich Insurance Group
莫里斯•格林伯格
美国史带金融财团董事长
AIG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Maurice R. Greenberg
Chairman, Starr Companies
Former Chairman and CEO, AIG
顾秉林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原校长
GU Binglin
Director,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Tsinghua University
Former President, Tsinghua University
郭树清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山东省原省长
GUO Shuqing
Chairman,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Former Governor, Shandong Province
何晶
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首席执行长
HO Ching
CEO, Temasek Holdings Private Limited
出井伸之
Quantum Leaps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索尼集团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Nobuyuki Idei
Founder and CEO, Quantum Leaps Corporation
Former Chairman and Group CEO, Sony Corporation
艾文•雅各布
高通公司创始人兼荣退首席执行官
Irwin Mark Jacobs
Founding Chairman and CEO Emeritus, Qualcomm
穆泰康
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
Muhtar Kent
Chairman, The Coca-Cola Company
亨利•克拉维斯
KKR投资集团联席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
Henry R. Kravis
Co-Chairman and C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KR
科鲁格
宝马集团董事长
Harald Krüger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Management, BMW AG
乔纳森•莱文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菲利普•奈特讲席教授
Jonathan D. Levin
Philip H. Knight Professor and Dean,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理查德•莱文
Coursera原首席执行官
耶鲁大学原校长
Richard C. Levin
Former CEO, Coursera
Former President, Yale University
李泽楷
盈科拓展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
Richard Li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Pacific Century Group
李彦宏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Robin Li
Co-Founder,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Baidu, Inc.
李荣融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任
LI Rongrong
Former Chairman,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柳传志
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联想集团(Lenovo)创始人
LIU Chuanzhi
Chairman, Legend Holdings Corporation
Founder, Lenovo Group Limited
刘鹤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LIU He
Member, Political Bureau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
Minister, Office of the Central Leading Group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Affairs
刘明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
LIU Mingkang
Former Chairman,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刘士余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LIU Shiyu
Chairman,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CSRC)
Secretary, The CPC Committee of CSRC
楼继伟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原部长
LOU Jiwei
Chairman, National Council for Social Security Fund
Former Minister, Ministry of Fina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安东尼克•卢克希奇
智利卢克希奇集团董事长
Andrónico Luksic
Chairman, Luksic Group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Jack Ma
Executive Chairman, Alibaba Group
马凯
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MA Kai
Member,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Vice Premier, State Council,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马化腾
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Pony Ma
Core Founder, Chairman of the Board and CEO, Tencent
埃里克•马斯金
哈佛大学亚当斯大学讲席教授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Eric S. Maskin
Adams University Professor, Harvard University
2007 Nobel Laureate in Economics
董明伦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Doug McMillon
President and CEO, Wal-Mart Stores, Inc.
迈克尔•迈克纳马拉
伟创力集团首席执行官
Mike McNamara
CEO, Flex
埃隆•马斯克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
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
Elon Musk
CEO, 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SpaceX)
CEO, Tesla, Inc.
萨提亚 • 纳德拉
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
Satya Nadella
CEO, Microsoft
尼廷•诺里亚
哈佛商学院院长
Nitin Nohria
Dea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卢英徳
百事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Indra K. Nooyi
Chairman and CEO, PepsiCo
布莱恩•罗伯兹
康卡斯特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Brian L. Roberts
Chairman and CEO, Comcast NBCUniversal
罗睿兰
IBM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Ginni Rometty
Chairman, President and CEO, IBM
大卫•鲁宾斯坦
凯雷投资集团联合创始人、联席首席执行官
David M. Rubenstein
Co-Founder and Co-CEO, The Carlyle Group
大卫•施密特雷恩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院长
David C. Schmittlein
John C Head III Dean,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苏世民
黑石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共同创办人
Stephen A. Schwarzman
Chairman, CEO and Co-Founder, Blackstone
李思拓
诺基亚公司董事长
芬安全公司董事长和创始人
Risto K. Siilasmaa
Chairman, Nokia Corporation
Chairman and Founder, F-Secure Corporation
孙正义
软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兼总裁
Masayoshi Son
Chairman & CEO, SoftBank Group Corp.
迈克尔•斯宾塞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A. Michael Spence
Professor,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New York University
2001 Nobel Laureate in Economics
拉坦•塔塔
塔塔有限公司、塔塔工业公司、塔塔汽车公司、塔塔钢铁公司和塔塔化工公司名誉董事长
Ratan N. Tata
Chairman Emeritus of Tata Sons, Tata Industries, Tata Motors, Tata Steel and Tata Chemicals
约翰•桑顿
巴理克黄金公司董事长
美国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主席
John L. Thornton
Chairman, Barrick Gold Corporation
Chairman, Board of Trustees, Brookings Institution
范伯登
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Ben van Beurden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Royal Dutch Shell plc
雅各布•瓦伦博格
银瑞达集团主席
ABB、爱立信和北欧航空副主席
Jacob Wallenberg
Chairman, Investor AB
Deputy Chairman of ABB, Ericsson and SAS
王大中
清华大学原校长
WANG Dazhong
Former President, Tsinghua University
杨敏德
溢达集团董事长
Marjorie Yang
Chairman, Esquel Group
赵纯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
ZHAO Chunjun
Former De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周小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ZHOU Xiaochuan
Vice Chairperson, The 12th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Governor, People’s Bank of China
马克•扎克伯格
Facebook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Mark Zuckerberg
Founder and CEO, Facebook

去年美国一个对冲基金公司经理年薪47亿美元.他是谁

  保尔森 在危机中赚大钱
  麦迪逊大街590号29楼,保尔森公司的总部设在这里。从窗口向外眺望,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可以看到同一条街上他的老东家——贝尔斯登,2008年5月29日,它被摩根大通以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成了此次信贷危机中最大的受害者,而危机中最大的受益者,正是保尔森。
  16年前,保尔森就曾从楼市的大萧条中受益,通过抵押拍卖,他买下了纽约的一套公寓和长岛汉普顿的一幢大房子。而去年,通过做空楼市,保尔森个人净赚37亿美元,就此成为对冲行业有史以来年收入最高的经理人,连索罗斯这样的“老手”也望尘莫及。
  放胆一搏
  他把丘吉尔的一句话当作自己的格言——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
  现年52岁的保尔森是哈佛商学院的MBA毕业生,曾效力过奥德赛合伙人公司、贝尔斯登公司以及格拉斯公司。1994年,保尔森自立门户,成立了一只专注于并购套利的对冲基金。到了2002年,这只基金管理的资金从最初的200万美元变成了5亿美元,9年的时间里,这只基金有8年都在赚钱,这包括网络泡沫破灭后“所有主要的市场指数都在下跌”的那几年。这并不等于说,它已然是行业里的明星了——它也许不再是麻雀,但却远远没有变成凤凰。
  2005年,保尔森担心美国经济会走向衰退,他开始做空汽车供应商等公司的债券,赌它们的价值会下跌。然而,即使这些公司的债券已经进入破产程序,它们的价格仍然在上涨。
  “这很疯狂!”保尔森对公司的一位分析师说。他催促他的经纪人想办法保护他的投资和利润。
  保尔森问他们:“哪里有我们可以做空的泡沫?”
  最后的答案是:房地产。
  当时,处于牛市思维中的房地产专家们反复宣称,房屋价格永远不会在全国范围内下跌,否则美联储会通过大幅削减利率来挽救这个市场。“大多数人告诉我们”,保尔森说:“永远不会出现拖欠投资级别的抵押债券的现象。”
  在分析了大量数据之后,保尔森确信投资者远远低估了抵押信贷市场上所存在的风险。他赌这个市场会崩溃。“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交易,有这么多人看多,而只有极少的人看空。”
  保尔森当然不能直接做空房子,但他可以做空与之相关的证券化产品——CDOs和CDS。
  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也就是债务抵押债券,是华尔街将抵押债券重新包装形成的券种,投资者如果担心CDOs风险太高,华尔街还提供一种可以避险的衍生产品CDS(Credit Default Swap),也就是信用违约交换。
  公司的投资经理佩里格利尼开始操作复杂的债券交易:一边做空危险的CDOs,一边收购廉价的CDS(由于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普遍乐观,所以当时CDS的价格相当便宜)。
  保尔森还觉得人们处于信用泡沫之中,他怀疑评级机构在给次贷产品评级时标准过于宽松,于是,他让团队展开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贷方回收贷款确实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2006年,保尔森决定成立一只对冲基金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专门做空危险的抵押债券,保尔森为这只新基金募集了大约1.5亿美元的资金,大部分投资者来自欧洲。2006年中,这只基金开始发力。
  可是,房地产市场还是那么牛,保尔森的新基金却一直在赔钱。
  犹疑的投资者劝告保尔森,在房地产领域有着更多经验的人都保持乐观,他却偏离了他擅长的并购套利领域。一位好友也打电话给保尔森,问他是不是准备止损。
  “不。我还要加注。”他回答说。
  保尔森决心放胆一搏,虽然他需要每天到中央公园跑上5公里来缓解压力。他把丘吉尔的一句话当作自己的格言——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
  1%的风险、100%的利润
  控制好风险,利润会不请自来;风险套利不是关于赚钱的,而是关于不赔钱的。
  保尔森的投资理念深受格拉斯公司的高级合伙人马蒂?格拉斯及其父亲约瑟夫?格拉斯的影响,他们的两句话一直指导着保尔森的投资:其一、控制好风险,利润会不请自来;其二、风险套利不是关于赚钱的,而是关于不赔钱的。
  “对于我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我们的目标是保护本金,不是赔钱。如果某一年我们的投资回报没有跑过S&P,我们的投资人会原谅我们,但是,如果我们有非常大的损失,没有人会原谅我们。”
  保尔森唯一的失手是在1998年,受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衰落的影响,“损失了大约4%”。他们发现,大部分的亏损源于事件套利组合。从那时起,他们就减少或者干脆关闭事件套利组合,以减少基金与市场下跌的正相关性。
  在保尔森看来,这次做空次级债与他的投资理念非常契合。
  “这是一个不对称的风险回报交易。”保尔森解释,“我们瞄准了BBB级债券,在次级债里是评级最低的部分。在一个典型的资产证券化中,一般会有18至20个不同的风险等级,等级最低的最先遭受损失,BBB级债券大约在5%次级的位置,如果标的资产损失超过5%,这种债券就要遭受损失,如果超过 6%,这种债券就不会得到偿付。所以,做空这种债券,如果我的决定是错的,那么我会损失1%,如果我是正确的,那么我会赚100%。损失的空间有限,而盈利的空间巨大,我们喜欢这种投资。”
  他接着说:“只冒1%的风险赚取100%的利润是巨大的风险回报。”
  危机刚刚过去1/3
  凤凰变麻雀的故事并不会比麻雀变凤凰的故事更少。
  利润果然不请自来。
  在2006年年底,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上涨了大约20%,保尔森开始成立第二只类似的基金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II。2007年,第一只基金上涨了590%,第二只上涨了350%。2007年开年的时候,保尔森公司管理着70亿美元的资金,仅去年一年,就有60亿美元的资金涌入,这还没有把他们当年的投资收益计算在内。
  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的教授彼得?莫里西相信保尔森并非唯一嗅到抵押贷款行业将要遇到麻烦的人,但他确实是将理论实践得最有效率的人。“他看到了我们很多人都怀疑的东西,但是,我们没有勇气把钱投进去。”
  同样关键的是:保尔森做空的时机刚刚好。好几年前,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学者在做空房地产,这些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保尔森一飞冲天后,等待他的并不只是鲜花,也有臭鸡蛋。某社会组织说他从这场危机当中赚钱“很龌龊”。“从失去家园的人那里获利不是一个赚钱的好办法。”美国邻里协助公司的CEO 布鲁斯?马克斯说。
  虽然免不了媒体的狂轰滥炸——有报纸居然把他母亲都挖了出来,81岁的老太太对该报纸的记者说:“我的儿子约翰是一个重要人物,但我确实没什么好说的。”——但保尔森依然保持着刻意的低调。毕竟,在对冲基金的世界里,凤凰变麻雀的故事并不会比麻雀变凤凰的故事更少。
  保尔森仍然看空房地产市场,他认为“危机刚刚过去1/3”,市场将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回暖。他还看空美国经济的其他方面,例如,信用卡和汽车信贷。他告诉投资者,现在赌经济将出现问题还不算太迟。

对冲基金如何赚钱

  因于次贷,除了高盛,今年几乎所有大投行都亏了不少。对冲基金如何赚钱?
  公司亏了钱,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和交易员们的奖金自然缩水,尽管这是他们收的大头。可今年年初初有一个和美国现任财长同姓的基金经理保尔森,却拿到一个35亿美元的2007年年度大红包!以此荣登“华尔街历史上年收入最高的投资经理”宝座。
  这个保尔森与美国现任财长保尔森无任何关系,而他赚钱的市场就是让大投行们亏损的次贷市场;保尔森基金这个典型的对冲基金,是去年做空次贷最大的赢家。一边是破了纪录的巨额亏损,一边是令人瞠目的暴利。在令人恐慌的次贷危机里,保尔森的对冲基金究竟是什么呢?对冲基金如何赚钱?
  对冲基金如何赚钱?大家知道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通常被当作金融市场中的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手段。华尔街的一部分基金组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两头下注,做所谓的对冲,在保值前提下增值的以盈利为目的进行投资,这类基金便称为对冲基金。有意思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21世纪初兴起的新型对冲基金,早已失去了风险对冲的内涵。恰恰相反,它们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Leverage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
  打开英文字典查一查Leverage,便可看到它的第一层解释是“杠杆”。将这个字用到金融界,便有了“贷杠”的含义,那么对冲基金如何赚钱?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利用信贷手段使自己的资本基础扩大,而信贷是金融的命脉和燃料,通过“贷杠”这样的方式进入华尔街的融资市场,与对冲基金产生“共生”关系。在这种高赌注的金融活动中,“贷杠”提供了新型对冲基金的筹码。对冲基金从大银行那里借来资本,华尔街则提供买卖债券和后勤办公室等服务。换言之,武装了银行贷款的对冲基金反过来把大量的金钱再以佣金的形式反馈给华尔街。
  对冲基金如何赚钱?正因为对冲基金的高风险,在对冲基金开户的要求相当高,最低要求是一百万现金注入,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些对冲基金将要求降低到50万美元,但要求有其他的固定资产,依然是富人的游戏。也正因为是富人的游戏,参与的人数毕竟有限,政府对这类基金的管理相对宽松。可这几年,对冲基金这本经越整越歪,由于利益驱使,基金经理往往过度利用杠杆,下大赌注,一旦赢了,一年的红包够一辈子,像保尔森去年赚了35亿,八辈子都用不完;输了呢,拍拍屁股走人,反正输的是投资者的钱(OtherPeopleMoney)。所以这类基金往往和大势做反向,因为只有做反向时,才能在大势翻转时赚大钱,保尔森基金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其实对冲基金所用的衍生证券市场是一种零和的游戏,就像四个人打麻将,有人赢必定有人输,对冲基金如何赚钱?同一段时间内所有赢家赚的钱和所有输家赔的钱正好相等。说穿了只是经济价值的再分配,而不会创造新的经济价值。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好莱坞电影《华尔街》,电影里GordonGekko有一句经典之言,道出了这类华尔街玩家们的真谛:钱这样东西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只是从这个人的腰包转到了另一个人的腰包而已。
  对于对冲基金如何赚钱,巴菲特曾经说过,金融衍生产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玩儿过了头,就会造成市场的混乱,现在次贷让华尔街明白了。

请问什么是对冲大鳄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高顿网校为您解答:

  公开和透明,是对冲基金最讨厌的事情。这与它所建立的结构有直接的关系。以在位于维京群岛注册的对冲基金为例,他们可以使用任何合法的金融投资组合,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任意地点进行套利,而无需向任何国家或部门申报投资技巧和融资结构。

  金融危机使对冲基金经历了一场急速变革。十几年前,对冲基金圈是一个相对封闭狭窄的圈子,大家做的几乎都是熟人之间的业务,信任程度很高,根本不需要签合同就把生意做了。有时,仅仅是上午握个手,下午就把数百万美元打到了对方的账户之上。

  但恰恰这种荒诞般的神秘,成为对冲基金最本质的赢利特点。

  而随着中国金融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多元化及国际化,让越来越多的境外对冲基金注目中国。在这个国内对冲基金大力发展完善的重要阶段,国际资本经验丰富的海外对冲基金也盯上了中国这块蛋糕。不少海外对冲基金或在海外有过对冲基金管理和投资经历的人准备尝试或已进驻中国,寻求发展和合作机会。

  海外对冲基金看重中国区的发展。其实无非是三大原因:

  一是渐渐国际化的人民币,逐步开放人民币资产的跨境流动,让中国部分的资产管理人或投资人提供大量走出去的机会的同时,也会给海外大量机构投资人和高净值客户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二是监管层和中国基金业对对冲基金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基金法正在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使得对冲基金所参与的二级市场会有更多的流动性,让对冲基金能真正发展起来。

  三是中国财富的增值。银行高净值客户管理着17万亿元的资金,而公募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才2万亿元,阳光私募也只有2500亿元,未来中国人的财富将会流向更有效和积极管理型的投资领域。

  尽管如此,随着中国投资市场的逐渐向国际放开怀抱,以下几家对冲大佬早已先行一步,抢滩内陆:

  1、Bridgewater Associates

  雷·达里奥(Ray Dalio)的桥水联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连续两年都登上了LCH英雄榜。这家基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约有1300亿美元的水平。除了管理资产庞大以外,桥水的独特之处是它的300家客户都是机构投资者。它们的平均投资额为2.5亿美元。

  在戴利奥和罗伯特·普林斯的共同领导下,桥水善于创造不同的利润流,鉴别贝塔源,市场驱动型回报,阿尔法,基于技能回报,然后把它们打包成与客户需求的兼容的战略。该公司通过债券和货币管理外包提供源阿尔法。但是当机构开始转向其他资产类别和关注额外利润源时,桥水也在调整战略。

  达里奥在2012年初被业内评为对冲基金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公司旗下纯阿尔法基金(Pure Alpha Fund)在1975年至2011年为投资人净赚了358亿美元,超过了索罗斯量子基金自1973年创立以来的总回报。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曾评价说,达里奥的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对经济的统计分析甚至比美联储的更靠谱。

  这家掌管着1300多亿美元资产的顶级对冲基金隐匿在康州Westport的树林里,与纽约华尔街的喧嚣保持远离。桥水联合基金已于2012年底在上海低调的成立了代表处。

  2、Man Group

  英仕曼集团是全球第二大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680亿美元,其业务框架主要由三大类别组成:AHL(管理期货基金CTA)、GLG(由30多个策略的基金组成的多策略基金)以及刚收购的FRM(对冲基金的基金),此外,英仕曼拥有一支有卓越投资专家组成的庞大团队,就投资管理以至客户服务的每个范畴,给予强劲的支持。

  英仕曼中国区主席李亦非透露,集团希望在中国首先推进的是旗下的管理期货基金。据了解,AHL基金希望能通过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先进入中国,同时也想借助QFII、QDII等各种跨境方式,在中国寻找投资和合作的机会。

  3、Paulson Co

  保尔森公司管理着约为36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95%为机构投资者)。据《阿尔法》杂志统计,仅约翰·保尔森个人在2007年的收入就达到了37亿美元,一举登顶2007年度最赚钱基金经理榜,力压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和詹姆斯·西蒙斯。一时间,约翰·保尔森在华尔街名声大震,“对冲基金第一人”、“华尔街最灵的猎豹”等称号纷纷被冠在了他头上。在接下来的三年中约翰·保尔森与保尔森基金持续的稳定盈利。

  直到2011年6月3日,保尔森所持有3740万股的嘉汉林业(Sino-forest)瞬间爆出一系列的财务丑闻,同时浑水调查公司给予嘉汉林业“强烈卖出”的评级,同时给出的估值不到1美元(当时股价为18加币)。导致嘉汉林业公司市值在两个交易日内蒸发了近33亿美元,而保尔森基金面临了4.68亿美元的亏损。

  距离该事件发生已经近两年,约翰·保尔森这位曾经的“沽神”似乎逐渐淡出了华尔街。是归于平淡,还 是在酝酿又一场巨额交易,我们不得而知。据悉保尔森基金已在北京金融街及上海陆家嘴分别设立了代表处。

  4、Lone Pine Capital

  孤松资本始建于1997年,由斯蒂芬·曼德尔(Steve Mandel)创建,总部设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在伦敦,香港,北京,纽约均设有办事处。隆派恩资本是一家私人拥有的对冲基金,在世界各地的公共股权市场进行投资。从最初的800万美元开始,直到该基金成为了打理自有资金的“超级基金”,为约56亿美元的投资者和自有资金估计为150亿美元的曼德尔先生服务。

  大多数人相信,曼德尔先生的成功可以归咎于他的“自下而上”的投资。他的重点放在企业的基本面问题上。曼德尔先生认为,破译业务进行深入的基本面分析,了解其做法,运营和未来的增长。这是重点,这影响到最后的选股和决定是否或长或短。不像大多数的对冲基金管理人,曼德尔先生巧妙地依靠他强烈的判断和快速决策的位置和移动。孤松资本在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斯伦贝谢公司的增持是证明曼德尔先生灵巧之至最好的例子。

  5、DE Shaw

  德劭基金由数学家大卫·肖成立于1982年。DE Shaw大部分投资基于复杂的数学模型,旨在找出隐藏的市场趋势或定价异常。不过该基金也进入到私人股本领域和自下而上的价值驱动型投资领域。

  DE Shaw进军中国内地的举措,会让人将之与其2006年和2007年在印度的扩张进行比较。该公司在印度看到了巨大的招聘和投资机遇。

  就员工数量而言,DE Shaw令一些更灵活的竞争对手相形见绌。该公司大约有1700名员工——其中估计有100名拥有博士学位。只有英国曼集团(Man Group)的员工数量超过了DE Shaw

  过去两年,不愿抛头露面的DE Shaw在其主要战略方面表现稳健。该公司的旗舰基金Oculus回报率为8.7%。Oculus按照该公司的一系列定性及定量战略进行投资。一位投资者表示,该公司旗下的另一支基金DE Shaw Composite实现了21.1%的回报率。

  位为处于上海陆家嘴的办事处拥有一支私募股权投资分析师团队。拓展该集团在亚洲地区的业务,并标志着首次进入中国内地。该办事处将重点关注中国的收购机会。

  6、Hoyder Asia

  汇德亚洲(Hoyder Asia)是汇德投资集团于2001年成立的面向亚太地区的全资附属公司。汇德亚洲投资于全球外汇,商品期货以及股票方面, 乃亚太地区最优秀的资产管理服务商之一. 其凭借对新兴市场的专业认识及丰富经验, 于十年内迅速增长.汇德亚洲透过旗下的汇德品牌基金与信托为客户提供不同层面的投资服务及产品,凭借其专业及奉行多年的环球对冲与价值投资等方法,於国际资产管理巿场已建立优良的声誉。

  据悉, 位于中国上海的汇德亚洲办事处, 在2013年初早已悄悄布局内陆,公司高层也放言会从运营决策上更重视大中华市场。

  7、Hillhouse Capital

  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成立于纽约,总部在新加坡,在上海、北京均设有办事处,与耶鲁大学基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公司创始人为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张磊。大多数人之所以从未听说过这家基金,是因为其创始人张磊住在北京。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高瓴资本并非一家中国本土基金——它的投资者在海外,他们向张磊投资的是美元,而非人民币。但越来越多的大陆人在西方接受完教育和培训后,回到中国运营另类投资基金,张磊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经理人将办事处设在北京,从而拥有信息和人脉方面的优势。

  自2005年利用耶鲁大学投资基金办公室(Yale Endowment)提供的3000万美元创立高瓴资本以来,张磊和高瓴资本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张磊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People’s University),随后赴耶鲁管理学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深造,在那里认识了耶鲁投资基金的负责人大卫·史文森(David Swensen)。高瓴资本拥有其他人只能羡慕的业绩——自创立以来,年均复合回报率高达52%,即便在2008年出现了37%的跌幅。

  黑石集团(Blackstone)对冲基金投资业务负责人汤姆·希尔(Tom Hill)将张磊誉为中国的斯蒂芬·曼德尔(Steve Mandel)——曼德尔是孤松资本(Lone Pine)创始人,对冲基金领域最受人尊敬和低调的人士之一。高瓴资本拥有许多基金缺乏的灵活性,可以自由地投资于公开市场和私人市场,向年轻的公司提供成长所需的资本,并在这些公司上市前购入其大量的股份。例如中国知名社区篱笆网,京东商城以及远东国际租赁等公司。

  8、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文艺复兴科技成立于1988年,其创始人为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 他是世界级的数学家,担任着美国数学协会的主席(Math for America);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在全球投资业内,他的名气并不亚于索罗斯,更是被认为是保尔森、达利欧这些业内领军者的前辈。“量化基金之王”是这位国际投资行业领袖最显贵的称呼,虽然,他本人并不在意。

  作风低调的西蒙斯很少接受采访。在仅有的几次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他透露称:“我们随时都在卖出和买入,依靠活跃赚钱。”他只寻找那些可以复制的微小获利瞬间,而绝不以“市场终将恢复正常”作为赌注投入资金。事实上,西蒙斯几乎从不雇用华尔街的分析师,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雇佣了由数学博士,物理博士及自然科学博士组成的超过150人的投资团队。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做出交易决策。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及旗下多家关联子公司于2013年1月分别在北京,上海成立了代表处。

  9、Chilton Investment

  奇尔顿公司由理查德·L·奇尔顿(Richard L. Chilton)先生于1992年成立。管理着超过65亿美元的资产。其核心的运作手法是通过价值导向的基础研究和纪律严明的投资组合来进行管理。 奇尔顿先巩固了长期投资的理念,其纪律严格的文化是一个标志。而奇尔顿公司正计划采取一项不同寻常的举措,奇尔顿公司在中国北京及成都分别成立了代表处,这是该公司在中国扩张战略的一部分。

  其实,以上这些笔者了解到进入国内的海外对冲基金,只是全球对冲基金大军的冰山一角;中国这只美味十足的大蛋糕,相信吸引到更多的大鳄只是时间问题。

  10. 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城堡投资管理着130亿美元,是目前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它的日交易量相当于伦敦、纽约和东京交易所当日交易量的3%左右。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分析中国和美国经贸合作的条件及前景

中美经贸依存不断加深
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继续拓展和深化。两国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经济格局。一是贸易依存关系深化。截至2015年,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商品出口市场,第五大进口来源地。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统计,2009年至201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从3951.3亿美元提高至6625.06亿美元,年均增长7.7%,远高于这一时期世界贸易平均增速。而且,中美贸易互补性极强,中国产品不仅物美价廉、满足美国的消费需求、提升居民购买力,更压低了通胀水平。
二是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强劲、潜力巨大。一直以来,美国对华服务业出口具有比较优势。据BEA数据显示,2009-2015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从171亿美元飙升至484亿美元,顺差从75亿美元增长至333亿美元。对华服务业出口,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服务业就业岗位。尤其是,据瑞士信贷银行统计,2015年中国中产阶级人口达1.09亿人,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拥有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美国服务业对华出口、实现更加平衡的中美经贸关系,也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三是投资关系日益紧密、平衡。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FDI)快速发展。中美投资关系正从过去美国对华投资为主、向日趋均衡方向发展。据荣鼎集团统计,2009年至2016年,中国对美国FDI从6.97亿美元飙升至456亿美元,增长约64倍;截至2015年底,在美国的中资企业及其子公司突破1900家,覆盖美国435个国会选区中的362个,为当地创造全职就业岗位约9万个。保尔森基金会报告指出,在中美关系未来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背景下,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快速发展,将成为维护两国关系的“新基石”。
中美经贸合作惠及世界
美中为世界第一、二大经济大国,早已是世界经济前行的最主要动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5年中美占世界经济比重分别为15.2%、24.5%,两国占全球经济总量近40%。因此,中美经贸合作日渐超出双边范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球影响。一方面,为应对2008金融危机。中美携手合作,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相继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引领各国同舟共济,成功挽救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中美也从世界经济复苏中有效化解外部风险。
另一方面,在G20、APEC等一系列国际舞台上,两国合作日益加深。在全球经济治理、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贸易投资、鼓励创新等诸多经济领域,两国达成重要共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此外,中美在气候变化、应对危机、人道援助、恐怖主义、疾病控制等诸多全球问题上通力合作,已成为两国关系的亮点和世界经济的积极因素。总之,中美需要彼此,但世界更需要中美。两国合作既是彼此机遇,更是世界各国的福音。
中美经贸合作前景可期
当前,特朗普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聚焦国内经济建设。欲重振制造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再次繁荣。中国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推进改革。中美在发展理念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契合,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民富国强。共同的发展理念是中美合作的最大机遇。长久以来,无论美国各届政府如何更替,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和推动互利共赢的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加深的经贸关系,已成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器”。
展望未来,在基础设施、能源、投资等领域,中美双边和多边的合作潜力巨大。在日益开放的全球经济格局下,中国愿意与美国携手合作,不断拓展两国合作新的增长点,持续地把世界经济“蛋糕”做大。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更加为艰难前行的世界经济注入“强心针”。

约翰·保尔森的职场生涯

在贝尔斯登任职四年后,他决定从投资银行转行到基金管理,加入格鲁斯合伙基金,成为合伙人之一,正式开始了他的基金管理生涯。  1994年,他看准了对冲基金的势头,和其他几家小对冲基金合租了一间办公室,创立保尔森对冲基金(Paulson &Co),专做并购套利(风险套利的一种)和事件驱动投资。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给了保尔森绝佳的机会。他当时的判断是,很多在虚高股价支撑下的并购案会“黄”掉,因此他大量卖空,在互联网股票狂跌的2001年和2002年,他的基金都分别增长了5%。逆市飘红,投资人便闻风而来,到2003年,他的基金规模达到了6亿美元。两年后,他管理的总资产更达到了40亿美元。但因为为人非常低调,在对冲基金行业之外,他的名声并不大。
2006年7月,保尔森筹集了1.5亿美元,为第一只用于做空CDO的基金建仓。他设计了一个复杂的基金操作模式:一边做空危险的CDO,一边收购廉价的CDS。随后的几个月,美国房产市场却依然繁荣,丝毫看不到萎靡的迹象,保尔森的基金在不断地赔钱。
2006年底,次贷危机已经初见端倪。保尔森的基金已经扭亏为盈,升值20%。他的信心越来越足,紧接着又建立了第二只同类基金。
2007年2月,保尔森管理的两只基金在华尔街的冬天异军突起,截至2007年年底,第一只基金升值590%,第二只基金也升值350%,基金总规模已达到280亿美元,仅2007年一年,就有60亿美元的资金涌入保尔森的基金。保尔森一举登顶2007年度最赚钱基金经理榜,力压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和詹姆斯·西蒙斯,一时间,约翰·保尔森在华尔街名声大震,“对冲基金第一人”、“华尔街最灵的猎豹”等称号纷纷被冠在了他头上。
2008年11月13日,约翰·保尔森与其他四位排名前五的对冲基金大佬,出席了美国众议院监管和政府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