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下诺夫哥罗德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
- 伊凡三世征伐诺夫哥罗德,结果是什么
-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的战争过程
-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的战争概述
- 诺夫哥罗德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
- 诺夫哥罗德王公的世系
- 诺夫哥罗德是古罗斯时期的首都吗
- 奇异的圆形军舰,江河大海都无法使用,脑热的沙皇为何要造此怪
-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的战争点评
下诺夫哥罗德在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
下诺夫哥罗德州位于伏尔加河流域,伏尔加河高高的右岸(高度为247米)和低矮的中下游左岸。其南部是莫尔多瓦共和国,西南部是梁赞州,西部是弗拉基米尔州和伊万诺沃州,西北部和北部是科斯特罗马州,北部和东北部是基洛夫州,东部是马里埃尔共和国和楚瓦什共和国。境内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支流为奥卡河)、韦特卢加河、苏拉河。
伊凡三世征伐诺夫哥罗德,结果是什么
伊凡三世征伐诺夫哥罗德,大军压境,诺夫哥罗德只得进行谈判。
除了横征暴敛,伊凡大公还通过四处购买其他公国的土地来扩充自己的势力。伴随莫斯科领土扩张的还有人口增长,伊凡实施鼓励移民的政策,不仅从蒙古购买俘虏前来耕种,还通过免税、减税的方式吸引其他公国的居民前往莫斯科居住。
人口的增长必然促进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莫斯科的繁荣。于是,不只是普通的农民和市民,就连其他公国的一些贵族和领主也纷纷慕名而来。经过13年运筹帷幄,伊凡终于为莫斯科的强大奠定了基础,莫斯科也迅速发展成为最有潜力的公国。
伊凡大公于1341年去世,他的长子谢苗·伊凡诺维奇被封诰为继任大公,继续带领莫斯科走向更强。与其父亲一样,谢苗对待金帐大汗极尽逢迎;但在罗斯内部,为了维系自己大公的荣耀与尊严,对于不服或有异心的领主们则极尽凌辱。
1352年,“黑死病“的爆发夺去了欧洲几百万人的性命,谢苗大公也死于此。依据谢苗大公临终嘱托,其弟伊凡·伊万诺维奇继承大公位。伊凡本身懦弱无才,依仗总主教阿列克谢的庇护,依旧保住了全罗斯大公的位置。
但是伊凡死后,其10岁的长子季米特里·伊万诺维奇继位后,便不再有那样的好运气,弗拉基米尔大公的敕令被下哥罗德公国的王公夺得。于是,季米特里的主要任务便是重新夺回大公的封诰。在总主教阿列克谢和莫斯科的领主们的全力支持下,季米特里不仅重新当上了弗拉基米尔大公,而且将自己的权威进一步扩大。
他通过战争等手段将加里奇、罗斯托夫、斯塔罗杜布等几个小公国收为己用,然后开始对抗最强大的特维尔公国。几经交手,季米特里终于赢得了战争的全部胜利。1375年,特维尔的米哈伊尔向莫斯科大公称“弟“,与莫斯科公国并肩御敌,预示着莫斯科公国在罗斯内再无对手。
莫斯科真正成了罗斯诸国的核心,莫斯科大公成为名副其实的罗斯大公。当季米特里着手壮大莫斯科势力和强化对各公国的实际掌控时,金帐汗国正内讧不已,面临着日渐衰退的形势。从1360年至1380年的20年中,金帐汗国更换了14个汗。
季米特里意识到摆脱金帐汗国统治的时机已经来临,于是开始对抗蒙古。1378年夏,前来讨伐季米特里的蒙古军队与季米特里军队在梁赞公国大战,罗斯获胜。两年后,20万蒙古大军来战,依旧以罗斯胜利告终。
但这次战争中,双方丧亡严重,双方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可谓血流成河,横尸遍野。因为这次战役,季米特里在罗斯人民心中的地位直线上升,被称为“顿河王“。1389年,“顿河王“季米特里去世。
他把莫斯科公国大公之位传给长子瓦西里·季米特里耶维奇,并表达了希望后代脱离蒙古的意愿:“上帝要改换金帐汗国,吾子不应向其纳贡。“瓦西里·季米特里耶维奇继承父亲遗志,不断扩大莫斯科公国版图,他在位36年间,莫斯科势力进一步增强。
瓦西里去世后,他10岁的儿子瓦西里二世继位。但因叔父争权,莫斯科陷入20年之久的内讧阶段。1446年,内讧以瓦西里二世复位结束。遗憾的是,在这场内讧中瓦西里二世失去了双眼。但是,这并不妨碍瓦西里二世做一位强悍的君主。
他通过持续兼并邻国继续着罗斯的统一大业。他去世之时,留给儿子伊凡三世的是近乎半个东北罗斯的疆土。1462年,伊凡三世继位。在罗斯历史上,伊凡三世绝对算得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位43年间,兢兢业业,基本上完成了罗斯境内的统一。
在这个过程中,对诺夫哥罗德的收服最艰难也最具代表性。伊凡三世几乎用上了征服一个公国的全部方法,他首先请罗斯教皇出面,对于诺夫格罗德亲立陶宛的做法表示谴责,树立自己行动上的正确性。
然后召集莫斯科王公贵族、领主及军事首领商讨对策,获得权力派的支持。接下来在于诺夫哥罗德的军事对峙中,伊凡三世率领的莫斯科军队以少对多,获得了双方交战的绝对性胜利。但是,伊凡三世是个谨慎的人,战争胜利后他没有一举吞并诺夫哥罗德,而是静候佳音。
为了与莫斯科对抗,诺夫哥罗德的统治者们自然不会安心坐以待毙,他们与立陶宛等国外力量勾结,通过搜刮、蹂躏百姓来扩充自己的势力。结果自然是受到民众的反抗。在诺夫哥罗德百姓们的邀请下,伊凡三世前来伸张正义,赢取了满满的民心,收复诺夫哥罗德的时机终于成熟。
1477年底,伊凡三世派大军征伐诺夫哥罗德。大军压境,诺夫哥罗德只得与伊凡三世进行谈判。结果诺夫哥罗德自此全归伊凡三世,不仅大部分领地直接由伊凡三世接管,部分领主也被强行遣往莫斯科,领地同样为伊凡三世所有。
为强化伊凡三世的权力,“卫彻“被取消,整个公国被伊凡三世接管。次年1月15日,伊凡三世与诺夫哥罗德人相互宣誓,伊凡三世成为诺夫哥罗德人的“国君“。莫斯科公国的土地也因此成倍增加。伊凡三世在对待诺夫哥罗德方面之所以如此小心谨慎,与其社会政治、经济情况不无关系。诺夫哥罗德不同于其他公国,此公国不仅有颇为广阔的领地,而且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不止如此,在政治方面,诺夫哥罗德也有自己的一套规范。他们建立的“卫彻“制度,相当于有了自己的市民大会。卫彻有权推选新王公,也有实力推翻现任王公,因而把持卫彻的封建领主和富商们权力很大。
这就意味着想掌握诺夫哥罗德,仅仅通过推翻其现任王公根本就不能实现权力转移。要彻底收服该地区,必须获得该地区上上下下的支持。很明显,伊凡三世充分发挥自己的谋略,做到了这一点。1485年,随着伊凡三世将特维尔公国收为己有,东北罗斯终获一统,莫斯科大公成为“全罗斯“大公。
与此同时,蒙古国势日衰。经历了内讧、腐败和各种残暴统治之后,蒙古国内怨声载道,实力大不如从前。待到15世纪中叶,金帐汗国多次分裂,成为几个汗国。而这时期的罗斯已经不再是之前的罗斯了,不仅权力高度集中,国力也日益增强,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摆脱蒙古的控制了。
就在吞并特维尔公国这一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莫斯科诸多贵族和金帐汗国的使臣面前,亲手撕毁了与金帐汗国的条约,并逐出使臣。听闻伊凡三世拒绝缴纳贡赋,金帐汗阿合马大怒。1480年秋冬之季,大汗亲征罗斯。几经曲折,伊凡三世率领莫斯科军民击溃了金帐汗的军队。
阿合马本人也随后丧命。禁锢在罗斯人身上240年的桎梏,终在这一刻被彻底打碎,罗斯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伊凡三世完成了罗斯的统一,并将蒙古赶走后,开始致力于罗斯国内的制度建设。为牢牢掌握大权,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脱离蒙古控制之后,作为“全罗斯君主“的伊凡大公终于成了罗斯境内的最高当家人。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的战争过程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苏军为粉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彻底解除其对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封
第一阶段
锁和解放列宁格勒州,于1944年1月14日~3月1日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按战斗行动进程和所遂行任务性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14—30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舰炮、岸炮和航空兵以及远程航空兵的支援下粉碎了德军第18集团军翼侧集团,并为发展进攻创造了条件。列宁格勒方面军结束红谢洛—罗普沙战役后,将德军从列宁格勒向南和西南方向击退60—100公里,并以主力前出到卢加河地区。此前,沃尔霍夫方面军在实施诺夫哥罗德—卢加战役时,从诺夫哥罗德向西和西南方向前进50—80公里。两方面军共同努力,肃清了连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主要干线十月铁路的德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在新索科利尼基地域进攻,牵制了德军第16集团军,使其不能将兵力调到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附近。第二阶段(1月31日—2月15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在向纳尔瓦、卢加两方向发展进攻中,攻占德军卢加筑垒地带,并推进100—120公里,前出到纳尔瓦河及楚德湖东岸。列宁格勒方面军夺取纳尔瓦河西岸登陆场后,进入爱沙尼亚境内。第18集团军的失败,对第16集团军的翼侧和后方造成了威胁,从而迫使德军统帅部将第16集团军各兵团西撤。由于战线已经缩短,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2月15日撤销了沃尔霍夫方面军,将其各兵团转隶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
第三阶段(2月16日一3月1日),列宁格勒方面军以右翼兵力扩大了纳尔瓦河登陆场,而以左翼继续向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两方向追击敌人。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主力追击德军第16集团军退却兵团。至2月底前,两方面军前出到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筑垒地域及其以南新勒热夫、普斯托什卡一线。解冻天气、烟雾和暴风雪,使战斗行动极为困难。苏军穿过森林,沿着早春的泥泞道路行进,由于前送困难而缺少弹药和技术兵器。两方面军都需要补充人员和物质器材。3月1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两方面军转入防御,着手准备新的战役。列宁格勒州几乎全境和加里宁州一部获得解放,为解放爱沙尼亚奠定了基础。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的战争概述
14日,另两个担任主突任务的方面军向德军第18集团军南北两翼发动进攻。列宁格勒方面军从奥拉宁鲍姆登陆场和列宁格勒以南向罗普沙方向实施向心突击,19日解放罗普沙和红村,24~26日收复普希金城和赤卫军城。沃尔霍夫方面军从沃尔霍夫河西岸登陆场和诺夫哥罗德以南实施向心突击,20日解放诺夫哥罗德,26日收复托斯诺,接着攻占柳班和丘多沃。至30日,两个方面军推进60~100公里,逼近德军卢加河沿岸防御地区,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随后分别向西、向南发展进攻,2月1日攻占金吉谢普,4日解放格多夫,12日收复卢加市,15日前出到纳尔瓦河、楚德湖东岸。列宁格勒方面军夺占纳尔瓦河西岸登陆场,进入爱沙尼亚境内。
德军第18集团军被击败后,第16集团军翼侧和后方完全暴露,被迫西撤。因战线缩短,苏军最高统帅部于15日下令撤销沃尔霍夫方面军,其所属部队转隶给相邻的两个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乘胜追击,于2月底进至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筑垒地域、新勒热夫至普斯托什卡一线,3月1日转入防御。此役,苏军重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歼灭3个师,击溃23个师。
诺夫哥罗德起义的过程是怎样的
诺夫哥罗德起义是于1650年3月15日爆发的。当天,在地方自治政府机关附近召开米尔大会以后,市民夺取了诺夫哥罗德内城,并在实际上使希尔科夫将军和官老爷们交出了政权。在随后的两天里,捣毁了诺夫哥罗德客商斯托扬诺夫一家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城内富翁的住宅。起义者迫使旧领主交出政权后,选出了地方自治政府机关的新成员,并推举被释放出狱的诺夫哥罗德总主教的前管事人热格洛夫为地方自治政府机关的领导人。根据起义机关的命令,逮捕和搜查了住在诺夫哥罗德城的外国外交代表和商务委员,严格控制了进出城。为逮捕从诺夫哥罗德逃出去的人,截获政府的急使和政府从莫斯科发往瑞典结账的“钱款”,把队伍装备了起来。3月21日,起义者逮捕了沙皇代表索洛夫佐夫。不久,他们又向莫斯科发出请愿书提出一系列要求。但是,诺夫哥罗德起义领导人的行动很不彻底:未将世俗和宗教权力的代表逮捕起来;射手和市民的上层分子实际上获得了行动自由;未同普斯科夫的起义者建立有效的联系;未做好击退霍万斯率领的政府军队的进攻的准备。结果,温和派在起义阵营中占了上风。这样,加之热格洛夫和其他一些起义领导人的背叛,导致了诺夫哥罗德起义的失败。沙皇部队在诺夫哥罗德城墙下驻扎两日,于4月13日,未遇抵抗便占领了该城。地方贵族义勇军在诺夫哥罗德集结后,从4月底开始了对起义者的大肆逮捕和镇压:一名起义者被绞死,5名被判处死刑,300多名被逮捕。但是,在进攻普斯科夫起义之前,政府未敢冒险把镇压进行到底。普斯科夫起义被镇压后,当局把诺夫哥罗德起义的积极参加者送往了流放地。
诺夫哥罗德王公的世系
留里克 862年 - 879年
奥列格 879年 - 882年
伊戈尔 912年 - 945年
弗拉基米尔一世·斯维亚托斯拉维奇 969年 - 977年
维谢斯拉夫·弗拉基米罗维奇 987年 - 1010年 雅罗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罗维奇 1010年 - 1036年
弗拉基米尔·雅罗斯拉维奇 1036年 - 1052年
伊贾斯拉夫一世·雅罗斯拉维奇 1052年 - 1054年
姆斯季斯拉夫·伊贾斯拉维奇 1067年
格列布·斯维亚托斯拉维奇 1069年 - 1078年
斯维亚托波尔克二世·伊贾斯拉维奇 1078年 - 1088年
姆斯季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罗维奇 1088年 - 1095年
达维德·斯维亚托斯拉维奇 1095年
姆斯季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罗维奇 1095年 - 1117年 弗谢沃洛德·姆斯季斯拉维奇 1117年 - 1136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奥利戈维奇 1136年 - 1138年
罗斯季斯拉夫·尤里耶维奇 1138年 - 1139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奥利戈维奇 1139年 - 1141年
罗斯季斯拉夫·尤里耶维奇 1141年
斯维亚托波尔克·姆斯季斯拉维奇 1142年 - 1148年
雅罗斯拉夫·伊贾斯拉维奇 1148年 - 1153年
罗斯季斯拉夫一世·姆斯季斯拉维奇 1153年
达维德·罗斯季斯拉维奇 1154年
姆斯季斯拉夫·尤里耶维奇 1154年 - 1157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罗斯季斯拉维奇 1158年 - 1160年
(独眼的)姆斯季斯拉夫·罗斯季斯拉维奇 1160年 - 1161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罗斯季斯拉维奇 1162年 - 1168年
罗曼·姆斯季斯拉维奇 1168年 - 1170年
留里克·罗斯季斯拉维奇 1170年 - 1171年
尤里·安德烈耶维奇 1172年 - 1175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姆斯季斯拉维奇 1175年 - 1176年
(独眼的)姆斯季斯拉夫·罗斯季斯拉维奇 1177年
雅罗斯拉夫·姆斯季斯拉维奇 1177年
(独眼的)姆斯季斯拉夫·罗斯季斯拉维奇 1177年 -1178年
亚罗波尔克·罗斯季斯拉维奇 1178年
罗曼·罗斯季斯拉维奇 1178年 - 1179年
(勇敢的)姆斯季斯拉夫·罗斯季斯拉维奇 1179年 - 1180年
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 1180年 - 1181年
雅罗斯拉夫·弗拉基米罗维奇 1182年 - 1184年
姆斯季斯拉夫·达维多维奇 1184年 - 1187年
雅罗斯拉夫·弗拉基米罗维奇 1187年 - 1196年
亚罗波尔克·雅罗斯拉维奇 1197年
雅罗斯拉夫·弗拉基米罗维奇 1197年 - 1199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 1200年 - 1205年
康斯坦丁·弗谢沃洛多维奇 1205年 - 1207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 1207年 - 1210年
姆斯季斯拉夫·姆斯季斯拉维奇 1210年 - 1215年
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 1215年
姆斯季斯拉夫·姆斯季斯拉维奇 1216年 - 1218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姆斯季斯拉维奇 1218年 - 1219年
弗谢沃洛德·姆斯季斯拉维奇 1219年 - 1221年
弗谢沃洛德·尤里耶维奇 1221年
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 1221年 - 1223年
弗谢沃洛德·尤里耶维奇 1223年
米哈伊尔·弗谢沃洛多维奇 1224年
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 1224年 - 1228年
米哈伊尔·弗谢沃洛多维奇 1229年
罗斯季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 1229年 - 1230年
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 1230年 - 1236年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1236年 - 1240年
王公被放逐 1240年 - 1241年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1241年 - 1252年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52年 - 1255年
雅罗斯拉夫三世·雅罗斯拉维奇 1255年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55年 - 1257年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1257年 - 1259年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59年 - 1264年
雅罗斯拉夫三世·雅罗斯拉维奇 1264年 - 1272年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72年 - 1273年
瓦西里·雅罗斯拉维奇 1273年 - 1276年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76年 - 1281年
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 1281年 - 1285年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85年 - 1292年 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 1292年 - 1304年
米哈伊尔·雅罗斯拉维奇 1308年 - 1314年
阿凡纳希·丹尼洛维奇 1314年 - 1315年
米哈伊尔·雅罗斯拉维奇 1315年 - 1316年
阿凡纳希·丹尼洛维奇 1319年 - 1322年
尤里·丹尼洛维奇 1322年 - 1325年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 1325年 - 1327年
伊凡一世 1328年 - 1337年
谢苗·伊万诺维奇 1346年 - 1353年
伊凡二世 1355年 - 1359年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1359年 - 1363年
德米特里·顿斯科伊 1363年 - 1389年 西美昂·奥利戈尔多维奇 1389年 - 1407年
瓦西里一世 1408年 - 1425年
瓦西里二世 1425年 - 1462年
伊凡三世 1462年 - 1478年
*1478年,诺夫哥罗德封建共和国被伊凡三世并入莫斯科大公国
诺夫哥罗德是古罗斯时期的首都吗
最开始是的,因为诺夫哥德罗是古罗斯的发源地,后来古罗斯又将首都搬到基辅,所以后来古罗斯又被称为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是一个882年至1240年,以基辅为首都,维京人奥列格建立的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东欧君主制国家。
在1236—1240年的拔都西征时被毁灭。基辅罗斯的正式名称为罗斯,俗称“罗斯之地”,罗斯是维京人的后裔。基辅罗斯这一名称是19世纪俄罗斯史学界为了表明这一时期国家中心位于基辅而创造的。
诺夫哥罗德是俄罗斯一个最古老的城市,建城于859年。大诺夫哥罗德有220,200 的人口(2002年),是诺夫哥罗德州的首府。俄罗斯西北部历史名城。跨沃尔霍夫河两岸,南距伊尔门湖6公里。水陆交通要道。人口22万(1985)。公元859年见于史籍。十二至十五世纪为诺夫哥罗德公国都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殆尽,战后重建。工业以电器仪表制造、化肥、玻璃纤维、木材加工为主,次为食品加工。有十一至十五世纪著名建筑古迹,如索非亚教堂、安东尼耶夫教堂和古城塔楼等。设有2所高等学校。
奇异的圆形军舰,江河大海都无法使用,脑热的沙皇为何要造此怪
沙俄曾经建造过一型圆形的战舰。这型战舰号称是世界上建造的最不寻常的战舰,也有“有史以来建造的最丑战舰”这一“美誉”。该型舰共建造2艘,分别为“诺夫哥罗德”号和“波波夫海军少将”号。这两艘舰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波波夫卡”,以设计者安德雷·亚历山大诺维奇·波波夫而得名。
总体背景
克里米亚战争,沙俄惨遭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和撒丁王国围殴,遂不得不被迫签订和平条约。根据《巴黎条约》,禁止俄罗斯在黑海舰保留战舰。在黑海,俄罗斯有大多数海上贸易必须使用的不冻港,而南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这些港口构成了威胁。贸易长期靠两出海口的俄罗斯人是绝对不会咽下这口气的。俄罗斯开始思考如何突破条约的限制,保护其海岸。当时同土耳其舰队相比,俄罗斯舰队处于守势。与此同时,浅水重炮舰的兴起,引发了俄罗斯的兴趣。
1869年,俄罗斯决定建造装甲舰来保护其港口和海岸。准备建造这种战舰时,波波夫海军少将的想法得到了上层的注意。在设计讨论期间,波波夫建议建造配备有厚厚装甲、浅吃水、排水量小的圆形战舰。为了验证这个意见,建造了一个直径为3.35米的模型。试验取得了成功,建造全尺寸的圆形战舰得到批准。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俄罗斯宣布废除条约,准备恢复黑海舰队。
俄罗斯最初计划建造10艘圆盘战舰,但在1871年初仅有2艘战舰开始建造。当时,俄罗斯的南方还不发达,舰体必须在圣彼得堡铺设龙骨和建造,然后拆解,并运到黑海尼古拉耶夫的海港,然后再次组装。由于通往尼古拉耶夫的铁路建造延期,舰艇的建造工作被迫拖延。后来证明,从英国买木头并运到尼古拉耶夫更容易,于是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1871年12月17日,首舰“诺夫哥罗德”号开始建造。1872年,“波波夫”号在基辅铺设龙骨。“诺夫哥罗德”号建造缓慢,而基辅的“波波夫”号要快一些。部件建造好之后,俄罗斯订购了蒸汽机、武器和装甲。为了稳妥起见,二号舰被迫等待首舰得出实验结果。由于财政恶化,后面的4艘舰被取消。
由于材料供应延迟,“诺夫哥罗德”号到1873年5月21日才下水。下水后三天,“诺夫哥罗德”号进行了海试,证明航速可达到7节。波波夫向总部报告,圆盘战舰的航速可达到俄罗斯海军当时的近海防御舰的速度,随后安装了火炮。火炮的射速为12~13分钟/发,同样到达了其他舰艇的开火速度。但试验表明,火炮射击时,“诺夫哥罗德”号的舰体会旋转。低速航行时,“诺夫哥罗德”号也会打转。
二号舰舰名原本为“基辅”号,后来为表彰总设计师波波夫在舰队指挥和造舰方面的杰出贡献,于是改名为“波波夫”号。1871年11月13日,俄罗斯海军部正式批准建造第二艘舰。1872年年中,“波波夫”号建造曾经暂停。1873年8月“诺夫哥罗德”号海试完成之后,“波波夫”号进行了重新设计,然后再次开工。“波波夫”号虽然是“诺夫哥罗德”号的姐妹舰,但比后者要大得多。
1874年8月27日,“波波夫”号正式组装。由于零部件供应不上,建造工作曾一度中断。海试时,“波波夫”号的航速达到了8节,比首舰快1.75节。
1877年4月12日,俄土战争爆发,“诺夫哥罗德”号和“波波夫”号被用于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和刻赤等港口和水道的防御。战争期间,这2艘舰仅离开过港口3次,在海上待了4天。土耳其舰队仅仅逼近敖德萨一次,两舰遂前往拦截,但双方均没有进入射程。战争期间,“诺夫哥罗德”号和“波波夫”号的表现遭到了许多批评。由于航速过低,它们也无法到土耳其海岸去一显身手,也无法拦截土耳其舰队。
点评:“诺夫哥罗德”号和“波波夫”号虽然因奇葩的外形而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但由于没有同土耳其交手的机会,所以两舰平平淡淡渡过其一生。“波波夫”号于1903年6月4日退役,首舰“诺夫哥罗德”号在17天后退役,被当作仓库船使用。1911年,两艘舰被出售解体。
虽然“波波卡夫”后来为海军爱好者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它们存在着不少缺点:首先是稳定性不好,不具备穿浪性能,只要浪高超过1米,圆形战舰便开始如醉鬼般地颠簸和摇晃;其次是操纵性能不佳,受水流影响大,不适合在海上使用。从舰艇设计的角度来看,它们是不成功的。虽然同那些出生入死的战舰相比仅仅只能算是平庸之辈,但由于独特的外形,海军史研究者常常谈及此船。再则,它们也很受模型玩家的青睐。从这一点来看,波波夫海军少将的这种奇思妙想总算还是没有白费。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的战争点评
此战,苏军重创“北”集团军群,将其向西击退220—280公里,共歼德军3个师、击溃23个师;列宁格勒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
摆脱了德军围攻,列宁格勒州几乎全境和加里宁州一部获得解放,为解放爱沙尼亚奠定了基础。“北”集团军群的失败,动摇了德军在芬兰及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的地位。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附近的胜利,取决于3个方面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和远程航空兵的密切协同。这次战役的特点是:军队兵团和游击兵团的行动协调一致;正确选定各方面军的主要突击方向(这些突击彼此相距200公里,指向敌人第18集团军最强大的翼侧集团),精于夺取敌人筑垒防御枢纽部和支撑点。在各方面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建立强大集团,军队战斗队形成纵深梯次配置,以及善于使用第二梯队,这些都促进了战役的胜利。苏军取得了于不利气象条件下在森林沼泽地实施进攻战役的经验。苏联各方面军和舰队所属180个兵团和部队获得以他们所解放的城市名字命名的荣誉称号。许多兵团和部队荣获勋章。数万名苏联军人得到了政府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