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德战争

苏德战争胜利原因有哪些呢苏德战争的影响是什么呢?苏德战争时间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12 17:11:39 浏览10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苏德战争胜利原因有哪些呢苏德战争的影响是什么呢

1941年,苏联人口约为1.8亿。战争爆发后,苏联动员了345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联红军总兵力达到1280万人。战争期间,苏联生产了13.41万架飞机、10.28万辆坦克和82.5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辽阔的领土为苏联抵抗德国侵略提供了战略纵深。苏联陆地面积2227.4万平方公里,跨越11个时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尽管德国军队很快占领了欧洲国家,但它无法吞并庞大的苏联。德国军队进入莫斯科时,苏联政府仍控制着超过三分之二的领土。此外,严寒天气也帮助了苏联。

苏联军队以顽强著称,在苏德战争中尤为突出。喊口号和冲锋的往往是苏联士兵。大批士兵在德国机枪的炮火下倒下。尸体堆在阵地前面,继续向前冲,身后是他们的生命。为了保护家园,他们不惜牺牲自己。当他们的弹药和食物用完时,他们仍然与德国军队作战。最著名的是列宁格勒保卫战。这是一场围城战争,主要城市被围困的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死亡人数也是现代史上最多的。列宁格勒城被围困了872天,以苏联人民的胜利告终。

苏联打赢德国靠的就是综合国力,不仅表现在军事上,更表现在政治和宣传动员上,苏联之所以将苏德战争称为卫国战争,全民皆兵,一切为了打赢占据了重要方面。德国军队是侵略者,是一场不公正的战争,而苏联是一场爱国战争。它能充分动员人民抵抗侵略。甚至妇女也被动员到战场上。数十万苏联女兵是苏德战场上的一道美丽风景。德军在很远的地方作战,处于不利地位。让德国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苏德战争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引领了二战的胜利。这一胜利让老牌的帝国主义被彻底打垮。世界格局重新洗牌,英法在战争中大伤元气。所以世界的支配权在美苏两国之间。美苏两国也迅速有最初的合作关系,转变为对抗关系。

苏德战争时间

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苏联称之为——卫国战争

苏德战争

导致“二战”进入新阶段的苏德战争
苏联于1941年 6月至1945年 5月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侵略所进行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称它为“伟大的卫国战争。”
1941年 6月23日拂晓,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攻苏联。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阶段。苏联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战争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1.6~ 1942.11) :德军发动战略进攻,苏军实施战略防御,粉碎德军“闪击战”计划。战争初期,德军凭借突然袭击和武器装备优势、军队预先集结并具有作战经验等条件,利用苏军判断失误、思想麻痹、戒备不足等弱点,一举突破苏军防御,仅 3个星期就侵入苏联境内300千米~600千米。苏联仓促应战,西部边防迅速崩溃,苏军节节败退。在紧急关头,苏军统帅部却企图以进攻粉碎德军的进攻,致使部队接连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被迫转入战略防御。9 月底,北路德军封锁列宁格勒,南路德军占领基辅,中路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随后,大举向莫斯科方向进攻。11月,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把攻势推向了顶峰。苏军在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和敌后游击队的配合下,改以积极防御疲惫和消耗敌人,并于12月初转入反攻。至1942年 4月,苏军经过 5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以损失 350万人的代价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重大胜利,粉碎了德国的“闪击战”计划,初步稳定了苏德战场的局势。1942年5~6月间,苏军在哈尔科夫地域进攻失利,德军随即将矛头转向西南方向,向斯大林格勒和南高加索展开进攻,企图从东南方向迂回莫斯科,并攻占南高加索石油基地,切断苏联通往中东的外援路线。苏军再次被迫转入防御,经过激烈而顽强的战斗,至11月中旬,守住了斯大林格勒,并挡住了进攻高加索的德军,为集结兵力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 (1942.11~ 1943.12);苏军展开战略反攻,德军转入全面防御,战争发生根本转折。1942年,苏联国民经济已转入战时轨道,军工生产得到恢复并有所发展,军队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英美对苏联的军事援助增加,中国战场和太平洋对日军主力的牵制,减轻了苏联的后顾之忧。在此种形势下,苏军以 3个方面军于同年11月19日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大规模反攻,至1943年 2月 2日合围并歼灭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德军及其盟军在整个会战中损失近 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 1/4。从此,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转到了苏联方面,苏德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历史性转折。与此同时,苏军还向顿河上游、库尔斯克方向、哈尔科夫方向和高加索方向发动进攻,解放了库尔斯克、哈尔科夫等地,并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收复了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区。1943年 7月,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与德军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交战,歼敌五十余万人。此役的胜利,使德军完全丧失战略进攻能力,转入全线防御。 8月,苏军相继在长达二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展开进攻。至11月,苏军收复近一半左右的失地,解放了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和基辅等城市。
第三阶段 (1943.12~ 1945.5):苏军展开全面战略进攻,德军节节败退,法西斯德国覆灭。1943年,意大利已经投降,美英等国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并准备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欧洲各国人民抵抗运动和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更加巩固;苏德战场德军严重受挫后转入战略防御,企图拖延战争进程。为尽快歼灭入侵之敌,六百多万苏军计划在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整个苏德战场上发起战略进攻,连续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消灭大量德军,收复全部失地井进军芬兰和挪威,攻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国领土。上述东欧各国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在苏军支援下,收复了本国全境或部分领土。1945年春,为配合盟军在西线阿登地区击退德军的反扑,六百多万苏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多瑙河的广圈战线上发起进攻,胜利地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不断追歼残余德军。5 月 2日,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5 月 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在苏德战争中,苏军击溃和消灭德国及其盟国军队 607个师,占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的作战师的77.5%以上;德军损失1000万人,约占其在大战中全部人员损失的80%;德军约75%以上的武器装备被苏军击毁或缴获。苏联为打败法西斯德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死亡2700万人,其中军人 866万;数以千计的城市和村镇变成废墟,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遭受了空前的浩劫。苏联曾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进攻的主要力量。它以重大代价换来的胜利,为彻底击败法西斯德国和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德战争是哪个国家赢了

苏德战争是二次大战的一部分,也就是欧洲东线战场。
被原有国际秩序边缘化和制裁,排斥的的大国苏联,在这场战争中,被资源匮乏的德国进行了先发制人的入侵打击,尽管损失惨重(2000万死亡),但是由于英美对于苏联军事援助和对于德国立体化的猛烈打击,使得德国工业、资源崩溃枯竭,极度虚弱,因此使得苏联获得了势力拓展巨大机遇,最终占据了整个东欧和3/1的德国,势力范围也得到了空前延伸。
所以苏联是二战主要3个战胜国之一,而德国是战败国。
二、二战本质就是世界主导权之战,也就是守成大国集团(原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和捍卫者,英美法西方列强)与新兴强国集团(新崛起强国,并对于当时的国际秩序不满)之间的对战,外加一个被当时国际秩序边缘化和制裁的大国苏联(最初加入轴心国入侵波兰,后来遭受轴心国入侵,获得英美援助,与英美建立联盟)。而大量的弱国,都是因为这两大集团的矛盾和对抗,被卷入或是被迫站队。
此两次世界大战的本质核心就是英德矛盾导致引发的,亚洲是美日矛盾。英国就如同现今的美国,主导国际秩序(说的百一些就是江湖大哥),但是英国国力衰退,德国崛起,希望通过武力改变领土现状,英国由于一战巨大损失和经济和国力衰退,选择了绥靖政策,也就是为了防止局势恶化爆发武装冲突,同意了德国对于周边弱国家领土的需求,德国逐渐做大,希特勒也在德国国内获得了声望,然后德国东扩波兰,妄图通过与波兰的战争改变领土争端,波兰乃英国小弟,因此德国军事行动直接挑战了英国的领导地位,希特勒为了防止英法干预,在入侵波兰以前与边缘化的大国苏联结盟(波兰的地位位置,从军事将,只有苏联所处的地理位置能够提供实质性的军力帮助),希特勒认为,英法不会为了已经没有任何获胜希望的波兰,与德国为敌的,爆发军事冲突),于1939年德国和苏联共同军事入侵波兰。但是希特勒判断出现了错误,英法为了维护其世界领导地位和国际秩序,只能被迫向德国宣战,世界大战爆发。
三、法西斯同盟形成:
1、当年国际秩序是英美法等西方大国主导,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还有一个被国际秩序边缘化和被经济政治制裁的大国是苏联。
2、三强里面,最强的是英美,英国是当时世界大哥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美国,但是英国国力已经衰退,被美国、德国超越,但是国际秩序还是英国主导,美国虽然于世界秩序顶端,但是奉行孤立政策。
3、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引发,也使得极右翼政治势力在世界的崛起(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极右翼上台),德国国力重新崛起,但是在国际秩序中是出于被限制或者说是被遏制的一种状态,因此对于国际秩序现有国际秩序非常不满。而意大利、日本在一战当中,虽然导向了英国这个大哥赢得了一次大战,获得了利益,但是在国际秩序中,依然要低于英国、美国、法国的。因此随着国力的发展,日本、意大利都有拓展其势力范围的意向,因此现有西方英国等西方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以及英美法在全球的利益就成了他们的绊脚石。
4、因此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新兴强国,组成同盟,当然由于最初三国的军力还未重整,特别是德国正在一点点的突破英法列强对于德国的限制,为了防止不过早刺激英美法等守成大国(守成大国就是现有国际秩序的捍卫者和主导者,说的白一些就是现在的江湖大哥),遮人耳目,1936年11月德国、意大利、日本成了了所谓的反公产主义联盟,英法美等西方列强一直是敌视和排斥苏联体制的,因此轴心国组成联盟,打着反对苏联的旗号,麻痹了西方列强。
5、其后轴心国开始了扩张势力,而英国等西方列强,采取了绥靖政策,轴心国从周边小国开始(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等,亚洲日本入侵中国),英美列强只是进行了谴责,而未见实际性的动作,最终轴心国羽翼丰满,发起了全面挑战(日本在中国作战扩大,其后德国1939年9月入侵波兰,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9月意大利、德国、日本正式结成军事同盟,轴心国正式形成军事集团,发起了全面挑战英美世界领导地位和其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军事对抗。,
四、守成大国纠集力量组成同盟。
1、由于英国国力衰退和英国民众对于一次大战的损失记忆犹新,使得英美法对于轴心国德国在欧洲、意大利非洲、日本亚洲实行了绥靖,默许或是只是简单的进行谴责,使得轴心国逐渐做大,继续拓展实力,最终严重侵害了守城大国的核心利益。
2、大英帝国世界大哥的威信和号召力遥遥欲坠,面对德国与边缘化大国苏联对于小弟波兰的军事打击,对于现有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英法被迫宣战以此捍卫自己在世界的主导权,二次大战爆发。亚洲方向,日本持续拓展,英国精力和力量已经无暇顾及,日本拓展特别是在中国拓展,严重损害了美国在亚洲利益,美国国内仍然争论是否要抛弃孤立主义,但是已经开始对日本进行严厉的经济和石油制裁。
3、德国在欧洲准备充分,以创意的作战模式,先发制人,迅速击败英法联军,法国意外败北,震惊了世界,大英帝国似乎是摇摇欲坠,只有招架之功,整个国际秩序已经崩盘。
4、幸亏大英帝国海权在手,德国海上贸易和商用船队,与1939年就地解散,驶入中立国躲避,世界金融中心依然在英美手中,英国并且凭借英吉利海峡,在不列颠大空中中击败德国,同时英国改变了以往敌视边缘化大国苏联的态度,展开了与苏联的互动,缺乏海权和战略空中能力的德国无法征服英国,石油等资源匮乏使得德国危机感四伏,被迫东扩苏联,抢夺生存空间,横扫苏联红军,苏联红军一溃千里,但是德国也陷入两线作战风险。
5、亚洲方向,资源匮乏,特别石油匮乏的日本,受到了英美严厉的石油禁运,石油储备也接近枯竭,日本无法保证维持在中国战争,日本面临艰难选择,是承认英美还是世界大哥,还是冒险孤注一掷。最终日本内部决定冒险开战,开始密谋,突袭美国海军,摧毁英美在亚洲的海权,从而夺取英美在亚洲的石油区(荷属东印度马来西亚、爪哇、苏门答腊等等战略资源丰富的地区)。
6、面对美国利益在全球损害,美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加入战争,但是民众依然争论很大,1941年8月英美领袖举行了大西洋会议,发表了共同宣言,也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也成为战后联合国宪章的基础),号令天下,向世界承诺铲除纳粹恢复世界稳定,重新建立国际秩序,9月在伦敦举行了大西洋宪章会议英国、苏联、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希腊、挪威和自由法国等参加,正式形成了同盟。
7、石油等资源匮乏的日本,为了获得英美亚洲产油区,摧毁英美在亚洲海权,被迫奇袭了珍珠港,美国国内争论消失,美国这个超级力量正式卷入了战争,美国号令天下,26国云集美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同盟正式形成。
自此反法西斯同盟领军国家全部参战,英美苏是二战三巨头,其中英美具有号令天下的影响力,并且凭借强大的海权和工业能力潜力,重整军备,展开了立体化战略攻势(海上海空大战、两栖远洋登录入侵,战略轰炸机直奔轴心国本土),并且大量军事援助在自己国土内拼命抵抗的苏联和中国。1943年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向世界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在第一次大战中是没有过的),也就是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英美其后展开了联合远程战略轰炸,白天美国人负责,晚上英国人负责,一波一波,轰炸规模越来越大,德国逐渐成为人间地狱,两栖作战也侵入欧洲,苏联在自己国内的反击越来越猛烈,也是逐渐获得了主动权。海上、空中、地面两线夹击,德国、意大利败北。
日本在海空大战中也是败北,整个国家也被fengsuo,战略轰炸机也开始对于日本本土毁灭性的战略轰炸,日本城市66座被摧毁,工业、经济崩溃,最后外加两个原子弹。日本投降。
守成大国获得胜利,但是英国已经元气大伤,英国主导原国际秩序已经不复存在了,美国的超级力量得以充分显示,并获得英国承认认可其雄厚实力,美国和平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领袖,被国际秩序边缘化的大国苏联,在这场战争中,尽管损失惨重,但是由于英美对于德国的打击,使得苏联获得了势力拓展巨大机遇,最终占据了整个东欧和3/1的德国,势力范围也得到了空前延伸。而英美则占据了整个西欧和3/2的德国。三巨头国家(英国、美国、苏联),达成协议,同意美国的构建联合国的构想,以及世界警察的理念(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负责世界安全和和平)。并将中国(美国坚持把中国加入,英苏被迫同意。)和法国加入到三大战胜国行列,成为世界五大战胜国。世界进入了雅尔塔体系。此后,美苏两大阵营对立格局产生,但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拥有主导地位(全球军事能力,强大的海权、世界金融中心、科技中心)。

苏德战争是在何时爆发的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这个重大事件为美英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结成盟友提供了可能,因为没有任何力量比面临共同的敌人更能使两个不同类型的社会联合起来。英国首相丘吉尔听到苏德战争爆发的消息后,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因为他认为,苏联参战后“我们再也不孤单了”。此时,德意法西斯不仅占领了欧洲和北非广大地区,而且企图在击败苏联后回师英国;日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和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后,积极准备南进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英国意识到,它在亚、非与地中海的广大殖民地和自治领,甚至其本土都受到轴心国的致命威胁。为了对付主要敌人,它急需摆脱孤军奋战的局面,争取与同其唇齿相依的美苏等国相互支援与配合。

苏德战争有哪些战役

二战中苏德战争有;莫斯科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会战,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大约700,000的红军士兵在战斗中死亡,受伤或失踪。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损失兵力50多万,投降9万,丢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最终迎来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85万人,其中75万人阵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而苏联方面的估计为消灭轴心国部队150万人。苏军具体伤亡人数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1,129,619人。在德军攻入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
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中,德国与苏联于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50万名士兵和6000多辆坦克,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单日空战。库尔斯克会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欲从由 南北两端自中央夹击,合围歼灭中央突出部的苏军,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军已做好严密防务和驻守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力,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损失惨重,最后因为南线意大利被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不得不抽调兵力防卫意大利而被迫撤退。此次战役后,苏军发动一连串巨型攻势,歼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且赶出俄国领土,德军再也无法对苏军产生威胁。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坦克师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损失兵力18万人,损失坦克约900辆,损失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损失飞机3,700架,苏联也损失惨重,部队伤亡也绝对不比德军少,但是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苏德战场主动权, 被击毁的德军运输车队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战场的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
  苏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损失坦克6,064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1,716架。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辅,同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最终使苏军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德军,在质量上也超越了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