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基纳法索桑卡拉 托马斯

布基纳法索桑卡拉(托马斯·桑卡拉评价)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12 21:20:27 浏览7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托马斯·桑卡拉评价

评价如下:

桑卡拉出任总统时不到34岁,去世时还不到38岁,他短暂的政治生涯留下了令人敬佩的事迹。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坚定不移地支持非洲和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满怀希望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他决心要在布基纳法索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但20世纪80年代中非洲相当困难的经济形势使他不得不首先为摆脱经济困难而奋斗。

他为国家的极端贫穷落后和人民的疾苦焦虑,为布基纳法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生活清贫、为政清廉,因而被人们称颂为世界上最清廉的总统。这是对他短暂而充满战斗激情的一生的最高评价。

托马斯·桑卡拉(Thomas Sankara)(1949年12月21日——1987年10月15日)布基纳法索前总统、政治家、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泛非主义理论家、国务活动家、军事家。1983年8月4日——1987年10月15日任布基纳法索总统。他被称为“非洲的切·格瓦拉”。

1983年,桑卡拉发动得到人民广泛支持的“八·四革命”夺取政权,以消除腐败和前法兰西殖民帝国影响为目标。执政后雄心勃勃地立即启动在非洲大陆进行社会和经济变革尝试的计划。把国名从法国殖民时代的“上沃尔特”改为“布基纳法索”,象征国家的自主和重生。

他的外交政策以反帝国主义和回避外援为中心,推动削减恶债、土地和矿产资源国有化,避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干涉和渗透。他的国内政策侧重于消除饥荒、粮食自给和土地改革。

重视教育和公共卫生,在全国开展扫盲运动,为250万儿童免费接种疫苗;大力开展绿化工程,抑制萨赫勒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倡导妇女解放和自由,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为实现激进的社会变革,他越来越以独裁铁腕治理国家,禁止工会和新闻自由,镇压反对派和异见者,通过人民革命法庭惩办贪官污吏、反革命分子和懒惰怠工。他推崇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古巴式革命。

桑卡拉的自力更生的非洲革命得到布基纳法索大部分贫困百姓的拥护,但触犯了人数虽少但势力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中产阶级、传统领袖和前宗主国法国及盟友科特迪瓦的利益。

1987年10月15日,桑卡拉在政变交火中殒命。

对托马斯·萨卡拉的评价如何

评价如下:

桑卡拉出任总统时不到34岁,去世时还不到38岁,他短暂的政治生涯留下了令人敬佩的事迹。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坚定不移地支持非洲和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满怀希望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他决心要在布基纳法索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但20世纪80年代中非洲相当困难的经济形势使他不得不首先为摆脱经济困难而奋斗。

他为国家的极端贫穷落后和人民的疾苦焦虑,为布基纳法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生活清贫、为政清廉,因而被人们称颂为世界上最清廉的总统。这是对他短暂而充满战斗激情的一生的最高评价。

托马斯·桑卡拉(Thomas Sankara)(1949年12月21日——1987年10月15日)布基纳法索前总统、政治家、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泛非主义理论家、国务活动家、军事家。1983年8月4日——1987年10月15日任布基纳法索总统。他被称为“非洲的切·格瓦拉”。

1983年,桑卡拉发动得到人民广泛支持的“八·四革命”夺取政权,以消除腐败和前法兰西殖民帝国影响为目标。执政后雄心勃勃地立即启动在非洲大陆进行社会和经济变革尝试的计划。把国名从法国殖民时代的“上沃尔特”改为“布基纳法索”,象征国家的自主和重生。

他的外交政策以反帝国主义和回避外援为中心,推动削减恶债、土地和矿产资源国有化,避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干涉和渗透。他的国内政策侧重于消除饥荒、粮食自给和土地改革。

重视教育和公共卫生,在全国开展扫盲运动,为250万儿童免费接种疫苗;大力开展绿化工程,抑制萨赫勒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倡导妇女解放和自由,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为实现激进的社会变革,他越来越以独裁铁腕治理国家,禁止工会和新闻自由,镇压反对派和异见者,通过人民革命法庭惩办贪官污吏、反革命分子和懒惰怠工。他推崇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古巴式革命。

桑卡拉的自力更生的非洲革命得到布基纳法索大部分贫困百姓的拥护,但触犯了人数虽少但势力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中产阶级、传统领袖和前宗主国法国及盟友科特迪瓦的利益。

1987年10月15日,桑卡拉在政变交火中殒命。

为什么托马斯·桑卡拉:“非洲切·格瓦拉”的生平、暗杀和他的政治遗产呢

1972 年,托马斯·桑卡拉被卷入了一场他国的革命。这名 22 岁的士兵来自西非国家布基纳法索(在当时还叫做上伏尔特),并曾前往马达加斯加的军事学院学习。但在到达目的地之后,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战乱中的国家。

当地的革命者们试图从法国长期的殖民统治中夺取对马达加斯加的控制权。这些抗议者激励了桑卡拉去阅读诸如卡尔·马克思等社会主义领袖的作品,并从中寻找军事智慧。在 1973 年,当他回到上伏尔特时,桑卡拉决心将他的国家从残余的殖民统治中解放。

出生于 1949 年的桑卡拉在一个相对富有的家庭中长大,在家中十个孩子里排行第三。他的父母想让他成为一名牧师,但是就像大多数的同龄人,桑卡拉将军事学院视作摆脱上伏尔特腐败的完美机构。从马达加斯加回来后,他的个人魅力以及开诚布公的演讲风格让他名声大振,但却引起了政治领导层的警惕。

近代的上伏尔特境内不断发生政变,由总统让·巴蒂斯特·韦德拉奥果带领的这届政府在第三场政变中上台。这届政府的政策与桑卡拉提议的大幅改革相差甚远。但是,在 1981 年,桑卡拉在民意支持中胜出,在韦德拉奥果的政府内部获得了一席之地。

被冠以“非洲切·格瓦拉”的绰号,桑卡拉的职业发展可谓平步青云,不到两年,他就被任命为总理。在就职时,他发表了致力于服务女性和年轻人社区的集会演讲。他甚至还试图说服其他有共同殖民经历的国家结为同盟。但是,韦德拉奥果和他的顾问察觉到了桑卡拉的新职位带来的威胁。他们认为桑卡拉的共产主义信仰会伤害资本主义联盟。

在成为总理的几个月过后,桑卡拉就被迫离职,并被韦德拉奥果的行政部门软禁在家中。可总统不知道的是,这一举动会在 17 年后引发上伏尔特的第四场军事政变。首都一带爆发了平民抗议,导致政府停摆,而桑卡拉则试图通过谈判实现和平过渡。在此期间,布莱兹·孔波雷,桑卡拉的朋友兼前战友,粉碎了另一场试图谋害桑卡拉的政变。韦德拉奥果最终辞职,政变也随之平息。

1983 年 8 月 4 日,托马斯·桑卡拉成为了上伏尔特的新总统。终于掌权的桑卡拉一展宏图,大举推行了改革社会经济的项目。他最先着手的计划是更改国名,从原法国殖民地名称“上伏尔特”改成了“布基纳法索”,意思是“正人君子的土地”。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他推行了全国性的扫盲运动,下令种植了超过一千万棵树,并且创作了一首新的国歌,同时还减少了公务员虚高的工资。

对于托马斯·桑卡拉如何评价

评价如下:

桑卡拉出任总统时不到34岁,去世时还不到38岁,他短暂的政治生涯留下了令人敬佩的事迹。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坚定不移地支持非洲和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满怀希望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他决心要在布基纳法索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但20世纪80年代中非洲相当困难的经济形势使他不得不首先为摆脱经济困难而奋斗。

他为国家的极端贫穷落后和人民的疾苦焦虑,为布基纳法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生活清贫、为政清廉,因而被人们称颂为世界上最清廉的总统。这是对他短暂而充满战斗激情的一生的最高评价。

托马斯·桑卡拉(Thomas Sankara)(1949年12月21日——1987年10月15日)布基纳法索前总统、政治家、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泛非主义理论家、国务活动家、军事家。1983年8月4日——1987年10月15日任布基纳法索总统。他被称为“非洲的切·格瓦拉”。

1983年,桑卡拉发动得到人民广泛支持的“八·四革命”夺取政权,以消除腐败和前法兰西殖民帝国影响为目标。执政后雄心勃勃地立即启动在非洲大陆进行社会和经济变革尝试的计划。把国名从法国殖民时代的“上沃尔特”改为“布基纳法索”,象征国家的自主和重生。

他的外交政策以反帝国主义和回避外援为中心,推动削减恶债、土地和矿产资源国有化,避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干涉和渗透。他的国内政策侧重于消除饥荒、粮食自给和土地改革。

重视教育和公共卫生,在全国开展扫盲运动,为250万儿童免费接种疫苗;大力开展绿化工程,抑制萨赫勒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倡导妇女解放和自由,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为实现激进的社会变革,他越来越以独裁铁腕治理国家,禁止工会和新闻自由,镇压反对派和异见者,通过人民革命法庭惩办贪官污吏、反革命分子和懒惰怠工。他推崇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古巴式革命。

桑卡拉的自力更生的非洲革命得到布基纳法索大部分贫困百姓的拥护,但触犯了人数虽少但势力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中产阶级、传统领袖和前宗主国法国及盟友科特迪瓦的利益。

1987年10月15日,桑卡拉在政变交火中殒命。

托马斯·桑卡拉的为政举措

托马斯·桑卡拉执政后明确表示:布基纳法索进行的是一场“人民民主革命”,“这场革命视资产阶级为对象,以工农大众为动力”。他把“为人民服务”定为全国革命委员会的座右铭。桑卡拉说:“我们在布基纳法索的革命是对整个人类历史上革命经验的一次总结。我们希望成为世界革命的继承者,为第三世界人民的解放而斗争。我们从美国革命中吸取经验教训,法国大革命告诉我们人的权利,伟大的十月革命带来了无产阶级的胜利并使实现正义的巴黎公社的梦想成为可能。”
托马斯·桑卡拉认为自己的革命思想的源泉来自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和加纳革命领袖杰里·约翰·罗林斯的样板。他大力倡导“人民民主革命”,革命思想的核心是反帝国主义。
托马斯·桑卡拉的国内政策主要集中在反腐败斗争、推广植树造林、消除饥荒、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提出发展“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方针。桑卡拉经常发表演讲,抨击许多不合理现象,并愤慨地指出:“官员的孩子稍患感冒便可免费去巴黎治病,而农民却连一瓶最普通的药都买不起”,“这种现象再也不能下去了!”桑卡拉下令成立各级人民革命法庭,严惩贪官污吏,没收前政权头面人物的财产归人民所有;桑卡拉最早提出了构筑“绿色长城”的设想,即在撒哈拉沙漠南面建立一个横跨非洲东西海岸的绿化带,以阻隔沙漠的吞噬。1983年至1987年执政期间,他带领国家与沙漠化不懈抗争。非洲联盟于2005年7月决定采纳这个“绿色长城”项目。
托马斯·桑卡拉还主张进行土地改革,通过重新分配封建地主的土地给农民以平均地权,中止农村人头税和土地租金,增加粮食产量,小麦产量从每公顷1700公斤增至3800公斤,基本实现粮食自给;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严格控制生活必需品和医药价格。将开展全国性扫盲运动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促进公共健康,为250万儿童免费接种预防脑膜炎、黄热病和麻疹的疫苗;他还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公路和铁路建设计划,以“配合国家一体化”;桑卡拉还提出在地方每一个村子建一个诊所和建设超过350所社区学校。
政府限制和削弱部落酋长的许多传统权力,如他们有权接受贡赋献纳和为他们进行义务劳动。桑卡拉仿效古巴模式,建立各级保卫革命委员会,形成群众性政治军事组织。桑卡拉政府还发起了一种以“为全国人民服务”的征兵形式。两者都是制衡军队的力量。
桑卡拉还倡导妇女解放和发展民族文化。他说:“革命和妇女解放是一体的。我们不认为妇女的解放是出于一种慈善行为或人类的同情心使然。这是革命胜利的一个基本要件,女性撑起了天空的另一半。”提高妇女地位是桑卡拉的一项明确目标,他的政府机构中有大量的女性公职人员,这在西非是前所未有的进步政策。政府明令禁止女性割礼,废除强迫婚姻和一夫多妻制,鼓励妇女外出工作和接受教育。桑卡拉也积极促进人口控制,并号召丈夫去市场和做饭,以体验妇女生活的辛劳。此外,桑卡拉还是第一位任命妇女担任内阁重要职务的非洲领导人,并积极招募女性入伍参军。
桑卡拉政府也是非洲国家政府中第一个公开承认艾滋病疫情是非洲的严重威胁。
在对外政策方面,托马斯·桑卡拉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的政策,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外部势力插手非洲事务,主张加强区域性合作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但他坚决拒绝带有束缚性的国际援助,他说:“他们喂你,就会控制你。”桑卡拉在非洲统一组织等国际讲坛上大声疾呼反对新殖民主义通过贸易和金融对西非的渗透。他呼吁非洲国家结成统一战线拒绝偿还外债。他认为,穷人和被剥削者没有还钱给富人和受剥削的义务。

对托马斯·桑卡拉有什么评价

评价如下:

桑卡拉出任总统时不到34岁,去世时还不到38岁,他短暂的政治生涯留下了令人敬佩的事迹。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坚定不移地支持非洲和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满怀希望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他决心要在布基纳法索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但20世纪80年代中非洲相当困难的经济形势使他不得不首先为摆脱经济困难而奋斗。

他为国家的极端贫穷落后和人民的疾苦焦虑,为布基纳法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生活清贫、为政清廉,因而被人们称颂为世界上最清廉的总统。这是对他短暂而充满战斗激情的一生的最高评价。

托马斯·桑卡拉(Thomas Sankara)(1949年12月21日——1987年10月15日)布基纳法索前总统、政治家、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泛非主义理论家、国务活动家、军事家。1983年8月4日——1987年10月15日任布基纳法索总统。他被称为“非洲的切·格瓦拉”。

1983年,桑卡拉发动得到人民广泛支持的“八·四革命”夺取政权,以消除腐败和前法兰西殖民帝国影响为目标。执政后雄心勃勃地立即启动在非洲大陆进行社会和经济变革尝试的计划。把国名从法国殖民时代的“上沃尔特”改为“布基纳法索”,象征国家的自主和重生。

他的外交政策以反帝国主义和回避外援为中心,推动削减恶债、土地和矿产资源国有化,避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干涉和渗透。他的国内政策侧重于消除饥荒、粮食自给和土地改革。

重视教育和公共卫生,在全国开展扫盲运动,为250万儿童免费接种疫苗;大力开展绿化工程,抑制萨赫勒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倡导妇女解放和自由,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为实现激进的社会变革,他越来越以独裁铁腕治理国家,禁止工会和新闻自由,镇压反对派和异见者,通过人民革命法庭惩办贪官污吏、反革命分子和懒惰怠工。他推崇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古巴式革命。

桑卡拉的自力更生的非洲革命得到布基纳法索大部分贫困百姓的拥护,但触犯了人数虽少但势力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中产阶级、传统领袖和前宗主国法国及盟友科特迪瓦的利益。

1987年10月15日,桑卡拉在政变交火中殒命。

托马斯·桑卡拉的个人形象和作风

托马斯·桑卡拉的生活简朴,作风廉洁。他卖掉政府车队的奔驰汽车,改用雷诺5型汽车(当时在布基纳法索最廉价的汽车)作为部长们的公务用车。他削减高级公职人员(包括他自己)的薪水,并禁止使用政府司机和头等舱机票。就任国家元首后,桑卡拉首先带头放弃了国家领导人每月35万西非法郎的巨额职务津贴。桑卡拉把在瓦加杜古的负责军需供应的一家国营超市转变为向全民开放(国内第一家超市),他还勒令高级官员捐献一个月的工资用于公共项目。他拒绝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使用空调,理由是这样的奢侈无法普及所有人而只仅供少数布基纳法索人享受。作为总统,桑卡拉把自己的薪水降低为每个月450美元,比部长的工资还低(部长月薪为15~25万非洲法郎,约合485~809美元)。1987年初,布基纳法索的电台和电视台播发的一则消息轰动了全国,也使所有在那里的外国人震惊和感动。这就是根据布基纳法索全国反腐化委员会的规定,电台和电视台向全国转播了政府官员向该委员会申报财产的实况。桑卡拉总统是第一个申报人,他带头向全国人民公开了其全部财产。根据申报,桑卡拉的月薪为13.8万非洲法郎(当时汇率:1美元约合309非洲法郎),他夫人的月薪为19.2万非洲法郎。桑卡拉夫妇靠工资生活,他俩负担着年迈双亲和15个孩子(两个是他们的亲生子女,其余均为收养者)的生活费用。他的家产计有:一所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的普通住宅,至今尚欠67万非洲法郎;一辆1978年购置的日产小汽车和两辆比赛用的自行车(桑卡拉喜爱体育运动);两台带有录相设备的电视机,其中一台放在办公室;一个电冰箱和一个坏了的冰柜。桑卡拉还如实申报了别人赠送的四辆不同型号的小汽车和累计85.2亿非洲法郎(约合1.04亿元人民币)的赠款,并把这些钱物全部上交国家。
桑卡拉出行经常自己骑一辆摩托车,并组建了一支完全由女军人组成的摩托化护卫队。他要求公务员穿传统的中山装,原材料为布基纳法索织物并由布基纳法索工匠缝制。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在公共场所悬挂自己的画像,这是其他非洲国家领导人的通例。桑卡拉回答说:“有700万托马斯·桑卡拉。”
桑卡拉一年到头都穿着一身豹式伪装军服,腰间别着两只左轮手枪。桑卡拉不嗜烟酒,酷爱读书,又是一位长跑能手。他喜爱音乐,当他担任总统后,还手持吉他,登台弹唱。桑卡拉多才多艺,布基纳法索的国歌《一夜间》就是他谱写的,他还亲自设计了国旗和国徽。桑卡拉精力充沛,每天工作在15小时左右。他还擅长演说,每次演讲总以“为祖国、毋宁死,我们必胜!”作为结束语。

托马斯·桑卡拉的桑卡拉之死

1987年10月15日,布基纳法索总统府国务部长兼司法部长、第五军区司令布莱斯·孔波雷、国务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让-巴蒂斯特·林加尼、经济发展部长亨利·宗戈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桑卡拉政权,托马斯·桑卡拉总统在政变交火中被击毙,年仅38岁,葬于瓦加杜古市郊的达格诺昂公墓。桑卡拉死后,他的遗孀带着孩子流亡国外。而孔波雷在夺权后,几乎全盘推翻了桑卡拉的既定国策,重新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获取援助资金恢复“破败”的经济。
关于托马斯·桑卡拉的真正死因一直存在争议。孔波雷将桑卡拉德被杀描述为“意外事故”,但是这种说法没有多少人相信。桑卡拉总统的遗孀马丽亚姆·桑卡拉一直在呼吁对孔波雷总统进行调查,直到2006年4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仍在对布基纳法索政府不能正确解释桑卡拉的死因表示谴责。2007年10月15日,托马斯·桑卡拉遇害二十周年之际,在布基纳法索、马里、塞内加尔、尼日尔、坦桑尼亚、布隆迪、法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地均举行了纪念仪式和活动。

对于托马斯·桑卡拉的评价

评价如下:

桑卡拉出任总统时不到34岁,去世时还不到38岁,他短暂的政治生涯留下了令人敬佩的事迹。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坚定不移地支持非洲和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满怀希望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他决心要在布基纳法索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但20世纪80年代中非洲相当困难的经济形势使他不得不首先为摆脱经济困难而奋斗。

他为国家的极端贫穷落后和人民的疾苦焦虑,为布基纳法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生活清贫、为政清廉,因而被人们称颂为世界上最清廉的总统。这是对他短暂而充满战斗激情的一生的最高评价。

托马斯·桑卡拉(Thomas Sankara)(1949年12月21日——1987年10月15日)布基纳法索前总统、政治家、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泛非主义理论家、国务活动家、军事家。1983年8月4日——1987年10月15日任布基纳法索总统。他被称为“非洲的切·格瓦拉”。

1983年,桑卡拉发动得到人民广泛支持的“八·四革命”夺取政权,以消除腐败和前法兰西殖民帝国影响为目标。执政后雄心勃勃地立即启动在非洲大陆进行社会和经济变革尝试的计划。把国名从法国殖民时代的“上沃尔特”改为“布基纳法索”,象征国家的自主和重生。

他的外交政策以反帝国主义和回避外援为中心,推动削减恶债、土地和矿产资源国有化,避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干涉和渗透。他的国内政策侧重于消除饥荒、粮食自给和土地改革。

重视教育和公共卫生,在全国开展扫盲运动,为250万儿童免费接种疫苗;大力开展绿化工程,抑制萨赫勒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倡导妇女解放和自由,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为实现激进的社会变革,他越来越以独裁铁腕治理国家,禁止工会和新闻自由,镇压反对派和异见者,通过人民革命法庭惩办贪官污吏、反革命分子和懒惰怠工。他推崇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古巴式革命。

桑卡拉的自力更生的非洲革命得到布基纳法索大部分贫困百姓的拥护,但触犯了人数虽少但势力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中产阶级、传统领袖和前宗主国法国及盟友科特迪瓦的利益。

1987年10月15日,桑卡拉在政变交火中殒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