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索姆河地图 枪手

法国索姆河地图(索姆河战役,德国机枪手为何向英军大喊“不要来送命”)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14 01:37:48 浏览7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索姆河战役,德国机枪手为何向英军大喊“不要来送命”

索姆河战役在现代不太出名,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战况最为惨烈的一次会战,因其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

交战双方是英法联军和德军,发生在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间,地点在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发起方是英法联军,目的在于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

当时德军已经打进了法国境内,只要再加把劲突入到巴黎城内,法国全国上下就将面临信心的崩溃,德军就能在西线取得对同盟国压倒性的优势。

对法国来说,若是索姆河战役落败,下一步就必然面临亡国的危机,而作为同盟的英国,也将失去法国这块欧洲大陆前进基地,只能退守英伦三岛。

因此,对于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都是铆足了劲头。

兵力方面,英军投入54个师,法军 32 个师,德军 67 个师。结果是德军惨胜,成功拦截了英法的战略目标,英法联军伤亡惨重却未能突破敌方防御,仅推进 5至12 公里。

战后统计,双方共伤亡133万多人,英军40多万,法军20多万,德军60多万,参加过此战的士兵们,几乎都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除了死伤过多之外,这场会战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英军使用了马克l型坦克。这款崭露头角的大杀器,着实打了德军一个措手不及。

而德军虽然没有坦克,却装备了另一种杀伤力非常强大的武器——“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它在战场上如同死神的镰刀,收割了无数英法联军的生命,是笼罩在英法联军头顶的阴影。

这里介绍一下,马克沁重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采用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理论射速每分钟达到 600发,可以单、连发射击。

咱们看的很多战争片里,那种连续不断射击,仿佛子弹永远打不完的机枪就是马克沁重机枪。

索姆河战役开始的第一天,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射杀6万多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当然,这也是因为英军采用了不太高明的进攻方式。他们利用徐进弹幕作为掩护,步兵再以排成横列的方式进军。

徐进弹幕,是一种步炮协同作战的战术,即步兵发动冲锋的时候,炮兵按一定顺序延伸炮火,始终把炮弹打到步兵前面数百米的地方,为步兵提供火力掩护。

英军采用这种战术,是假定德军步兵配备的也是普通的步枪,结果人家配的是马克沁重机枪,不需要频繁的更换弹夹,可以连续射击4个小时,甚至能打天上的飞机。

德军下了血本,马克沁重机枪的火力密度达到平均每百米一挺,在德军的疯狂扫射下,排成横列的英军成了活靶子,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大部分士兵在到达战壕前线之前就已倒下。

40公里的战场上,14个英国师难得寸进,根本无法突破德军以机枪、火炮、铁丝网构成的强大防御火力。

可以想像英军当时有多惨,据说就连本是敌人的德军重机枪手也杀得手软,不忍再看他们过来送死,大声呼喊“撤退,不要来送命!”

士兵也是人,也有正常的同情心。而且很多德军在战争之前是普通的工人或农民,只杀过鸡鸭鱼猪,没杀过人,面对自己造成的地狱般的景象难以接受,能喊话的还算是心志比较坚定的,有些心志不坚的,早已精神崩溃了。

但无论德军有没有喊话,都无法改变什么,双方立场不同。面对英军的进攻,德军再心软也不可能不扣动板机,而英军也不可能因为对方火力太猛就放弃。

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战场上炮火连天,德军的叫声英军根本听不到,又没长顺风耳。德军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大声喊叫实质上是一种自我发泄。

就算听到了,英军能掉头就跑吗?显然不能。

毫不夸张地说,马克沁重机枪就是这场战役中的杀手。

有意思的是,马克沁重机枪是英籍美国人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的,却没引起英、美两国的重视,清廷倒是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惜仿制后觉得不太适用,主要是嫌弹药消耗太快太费钱,就没有大规模制造。

一战爆发时,德国是唯一一个真正认识到机枪重要性的国家,德国陆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超过12500挺。但这一战过后,马克沁机枪成为闻名于世的战争利器,被各国争相装备。

到一战结束前夕,机枪已经成为战场上的主流,被称为最具威慑力的陆战武器。法国平均每个步兵师装备机枪684挺、英国400挺、德国324挺,远远超过战争初期。而美国,战前每个师仅有18挺,后来发展到1000挺,不愧是财大气粗的暴发户。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对抗德军的重机枪,英军用上了坦克,但效果不太好,没有引起高层的注意,这主要是该阶段坦克、飞机协同作战模式未被开发。德军倒是注意到了,此后拼命发展装甲部队,加上斯图卡轰炸机,在二战中再次耀武扬威。

索姆河战役历时多少天死伤人数有多少呢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英国采用的是“马克l型坦克”。因此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

正是在1916年,同盟国和协约国相互对抗,主要目的是将德国军队赶出法国北部。战斗发生的地方是索姆河,它属于丘陵地区。它的地形起伏不平。到处都是森林和村庄,非常隐蔽。因此,当时德国人在这里修建了很多保护阵地,比如壕沟和密集的铁丝网。后来,驻军增加到67个师。这场战争共投入150个师,一个师有近2万人,参战总人数为300万。

这场战争一共打了100多天。双方死伤人数加起来130多万,整个索姆河,变成了绞肉机,一天战死几万人,把尸体堆起来都可以当作盾牌使用了,也确实是打得很惨。最终战争结束之后清点人数,德国最多战死了大概50多万人,法国战死30多万人,英国占40多万人。

1916年7月1日,英国军队在炮火掩护下对德国军队发动了攻击。他们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德国军队的第一道防线。然而,随着他们的不断深入,德军的火力越来越强大,密集的子弹像雨点一样穿过,一个个地夺走了他们的生命。它就像战场上的绞肉机。仅仅一天,英国军队就有6万人伤亡。这些士兵毫无表情,没有人知道他们能否生存。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英国和法国盟军部署了58个师,但损失巨大,几乎毫无结果。战争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供应已经耗尽。双方伤亡惨重。加上天气变化和士气低落,战斗于11月18日结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姆河战役的影响是什么呢

索姆河战役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次使用“坦克”而闻名。索姆河战役因其主战场发生在法国北部的索姆河而得名。由于规模巨大,而且首次使用了“坦克”,索姆河战役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由于19世纪索姆河战役的悲惨,推动了后来战争形式的变革。受索姆河战役影响,帝国主义国家开始重视“坦克”等重型和大型武器装备的研制,带动了主要发达国家军事工业的发展。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役,由于双方伤亡人数巨大,所以这场战斗没有胜者。其中,作为协约国之一的英法联军仅前进5-12公里,伤亡61.5万人;作为同盟国一方,德国军队损失了65万人和240平方公里。在这场战斗中,英军首次使用了被称为“陆战之王”的新型武器坦克,极大地削弱了德军的实力,战争最终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在发起最初攻击的 120,000 名盟军士兵中,包括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纽芬兰和加拿大的军队,近 20,000 人被杀,其中大部分在第一个小时内丧生,另有 37,000 人受伤。每4.4秒就有一个人丧生,使1916年7月1日成为英国军队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在索姆河狭窄的河段,由于阵地防御的战术效果不佳,很可能消耗大量兵力。此外,这场战役促使其他强国开始装备坦克,发展重型装备,发展反制武器,导致并激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军事工业的蓬勃发展。

从政治角度来看,索姆河之战更是直接导致了政府内阁的更迭。大卫·劳埃德·乔治被任命为英国新首相,新内阁宣布成立,年轻的丘吉尔也是成员之一。

作战双方共有134万人伤亡的索姆河战役有多惨烈呢

德军第二集团军在法国索姆河上游流域盆地修建了三道防线,设置了隧道工事和多层铁丝网,被称为“最强”防线。德国的防线切断了英法联军前往巴黎的通道。为了突破德国防线,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索姆河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德军继续增兵,最多有67个师。就英法联军而言,由于法国军队的主力在同一时期投入了凡尔登战役,分身乏术,相反,英国军队是主力军。英国军队最多投入54个师,法国军队最多投入32个师。从1916年6月24日起,索姆河战役持续了近五个月,并于11月18日结束。这是一场极其悲惨的战斗。双方的总伤亡人数约为133万人,其中包括53.8万名德国军和79.4万名英法联军士兵。

从地形上看,战场地形复杂,地面崎岖不平,难以组织大规模进攻,而德军依托有利地形建立了三道防线,每条防线几乎成为英法联军的末日。为了防止英法联军突破防线,德军在这里部署了67个步兵师和各种火炮飞机。为了突破德国的封锁,英法联军作为进攻方,组织了86个步兵师、3500门大炮和300多架飞机。此时,德军主力集中在凡尔登战场。尽管在索姆河防线上部署了67个步兵师,但与英国和法国盟军相比,他们仍然处于巨大劣势。然而,德军拥有地理优势,可以利用这一地形阻挡英法联军。

一战时候,受限于武器装备,军队交战并没有多少花样战术。主要还是靠密集冲锋,或者躲在壕沟里相互射击。英法联军的密集冲锋则遭到德军强大火力的压制,几轮下来当场就损失了接近6万人。这也是整个索姆河战役的缩影,整场战役历时141天,双方伤亡人数却多达134万人。可以说,几乎每一天都有约1万人在这里受伤或是战死,其惨烈程度可见一斑了。

索姆河战役发生在什么时候为何被称为血腥战役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第三个年头。

经过前期的闪电战和阵地战之后,德国和英法联军进入了战略僵持阶段。为了回应东线战场俄军的行动,英法联军对德军展开了战略反攻。

索姆河战役就此打响。

当时,德军第2集团军在索姆河上游盆地建筑了3道防线,设置了坑道工事和多层铁丝网,号称“最坚强”的防线。

索姆河大概位置

战役打响以后,索姆河战场迅速进入了“人肉磨坊”模式,成建制的士兵上去,活不过3天,马上被打光,但是如此关键的一局,德军和英法联军谁也输不起,只能不断派兵上去血拼。

这场战役,德军总共投入了67个师,英军投入了54个师,法军投入了32个师。从1916年6月24日开始,到11月18日结束,索姆河战役持续了近5个月的时间。

而根据之后的统计,这一场惨烈的大决战,德军和英法联军双方伤亡人数合计达到了约133万人。其中,德军伤亡53.8万人,英法联军伤亡79.4万人。

索姆河战役旧照

很多人可能对这些数字没有什么概念,我们把它换个说法,可能很多人就能体会到这场战役的可怕之处了。

5个月,死了133万人,5个月也就是153天,平均每天死亡8693人,一个标准团的士兵是1500人,也就是说,在这个战场上,平均每天都有5个多团的士兵伤亡。

《我的团长我的团》都看过吧,这些数字,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人。

这是我们换算的平均说法,而战场上死人,是不会这么平均的。根据之后战地记者的报道统计,索姆河战役,最激烈的时候,一天战死好几万人,而在这么巨大的伤亡代价下,阵地也才推进几米的距离。

索姆河战役旧照

才两个月的时间下来,索姆河战场的尸体,就已经堆积成山。由于战役过于惨烈,人们将索姆河战役称为“索姆河地狱”——用“血流成河”之类的词语,已经无法形容这场规模空前的战役了。

在这个战役里面,面对着尸山血海的现实,很多士兵精神崩溃,人疯掉了。

这场战役为什么会如此惨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两个新式武器进入战场——一个是马克沁重机枪,一个就是坦克。

马克沁重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的机枪,其发明人是美国工程师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因而得名。

索姆河战役前期,英法联军为了摧毁德军防线,对其进行了长达7天的饱和式重炮攻击,在英法联军的密集轰炸下,德军的第一道防线被完全摧毁,第二道防线也被部分摧毁。

正在英法联军大喜过望,准备一鼓作气将德军赶出法国的时候,德军拿出了他们暗藏已久的大杀器——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

哒哒哒哒哒哒哒,随着弹壳落地的声音,冲锋的英法联军成片的倒下。仅仅是马克沁重机枪被使用的第一天,就有6万英法联军士兵伤亡。

马克沁重机枪因此得到了一个外号“寡妇制造者”。

德军放了大招,英法也不甘人后,拿出了自己的压箱底武器——坦克。

1916年9月15日,正在战壕里防守的德军,看着从英法联军阵地蠕动过来的一群钢铁怪物,下巴都掉到了脖子上。

这群钢铁怪物,可以直接碾过铁丝网,而且不怕子弹也不怕手榴弹,头上还会哒哒哒的射子弹,直溜溜的向你碾过来,就问你怕不怕?

一战时亮相的坦克

这是坦克这种武器第一次亮相人类战场。英法联军一共制造了49辆坦克,因为各种原因只在索姆河战役中投放了18辆。

第一代坦克的技术并不完善,但这已经是属于下一代的军事武器了,对当时的德军依然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以及心理震撼。

所以说科技是把双刃剑,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战场的惨烈程度也随之提升,热战死亡人数越来越多。

索姆河战役打了5个月,死了130多万人,大量士兵精神崩溃,堪称世界史上最凄惨的战役。

这些历史也一直在告诉人们,战争的可怕,和平时代是多么珍贵。

索姆河战役与日德兰海战哪个先发生

索姆河战役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英、法军队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对德军的阵地进攻战役。战役从1916年6月24日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
日德兰海战地图日德兰海战(Battle of Jutland;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Skagerrakschlacht),1916年5月31日—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
所以,应该是索姆河战役比日德兰海战发生的要晚。

欧洲地图中的索姆河

索姆河(Somme River)
法国北部河流。发源于埃纳省的圣康坦以北,先向西南,后转西北,在阿布维尔附近注入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全长245公里。有运河与斯海尔德河和瓦兹河相通。主要支流有阿夫尔河、昂克尔河等。河口宽阔。沿岸有畜牧和蔬菜种植业,有圣康坦、佩罗讷、亚眠和阿布维尔等城市。